墨西哥什麼時候有海軍
Ⅰ 墨西哥海軍「誇烏特莫克號」風帆訓練艦有哪些簡介
墨西哥海軍「誇烏特莫克號」風帆訓練艦1982年服役,共有官兵263人。該艦是一艘3桅風帆訓練艦,滿載排水量1662噸,艦長67.2米,艦寬12米,航速17節,艦上官兵263人,裝備有兩座65毫米火炮。
Ⅱ 新墨西哥級戰列艦有哪些歷史
「新墨西哥」號:1918年服役。曾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主要是為己方運輸船隊護航。1934年10月「新墨西哥」號加入太平洋艦隊。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1940年12月6日到1941年5月20日「新墨西哥」號的母港設在珍珠港。6月16日,進入大西洋駐諾福克,進行中立國巡邏。珍珠港事件後,「新墨西哥」號奉命返回西海岸。1942年8月1日從舊金山出發駛入夏威夷。
1942年12月6日和1943年3月22日,「新墨西哥」號進行現代化化改裝。1943年5月~8月,「新墨西哥」號參加了阿留申群島作戰。10月,返回珍珠港進行更換受損的炮管,並加裝了防空火炮。1944年1月12日參加炮擊馬紹爾群島作戰。
1944年6月14日和6月16日,炮擊塞班和關島,在6月18日用防空火力擊退日本飛機的攻擊。1944年10月,「新墨西哥」號因進行例行檢修並沒有參加萊特灣海戰。11月22日,「新墨西哥」號到達萊特灣,為進攻馬尼拉的登陸行動提供火力支援。
1945年1月6日,「新墨西哥」號受到日本自殺飛機攻擊,飛機撞入艦橋,包括船長在內的29名船員陣亡,87名船員受傷。經過在珍珠港修理後,於1945年4月,參加了沖繩島登陸戰役。
17日炮擊日本陣地。5月11日,用艦炮擊沉了5艘向「新墨西哥」號發動自殺攻擊的小船。第二日,「新墨西哥」號第二次被日本自殺飛機攻擊,引起火災,一個小時後,大火基本得到控制,這次襲擊並沒破壞艦身的基本結構,54名船員陣亡和119名船員負傷。
28日,「新墨西哥」號駛入萊特灣進行修理。修理後,參加了炮擊日本本土作戰。9月2日,日本投降後,「新墨西哥」號駛入東京灣。戰後運送軍隊返回美國西岸,並在1946年7月編入後備役。1947年2月25日被海軍除名;1947年10月13日出售拆毀。
Ⅲ 奧匈帝國海軍的19世紀
1802年,奧地利在威尼斯建立皇家海軍學院。後來該學院1848年遷往的里雅斯特(今屬義大利),再後來又遷往阜姆(義大利語:Fiume,今為克羅埃西亞的里耶卡,克羅埃西亞語:Rijeka),直到1918年奧匈帝國解體。
1837年奧地利海軍迎來了第一位有影響力的支持者-弗里德里希大公。他著手對海軍進行改革和現代化,並使之奧地利化,而不再僅僅是掛著奧地利旗幟的威尼斯海軍。
1840年,東方危機爆發。昔日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封建神權大帝國——奧斯曼帝國治下的埃及的實際統治者穆罕穆德·阿里帕夏尋求建立一個由他自己統治的獨立的埃及,英國、奧地利、普魯士站在奧斯曼帝國一方進行干涉。由弗里德里希大公指揮的奧地利帝國艦隊與英國皇家海軍協同封鎖了亞歷山大港,炮轟了西頓、貝魯特,並在阿克(Acre,或譯做阿卡,今屬以色列)組織了登陸,攻陷了阿里帕夏的部隊的城防。這是奧地利海軍建軍以來首次實戰。大公本人也因此獲得瑪麗婭·特蕾莎(已故的奧地利歷史上唯一的女性君主,1740-1780在位)勛章。1844年弗里德里希大公被提拔為海軍中將和海軍總司令,但1847年就不幸去世了,年僅26歲。
大公的死並沒有使奧地利海軍的奧地利化和現代化停止。海軍中德語逐漸取代了義大利語,到1850年代初,奧地利海軍的規模發展到4艘護衛艦,6艘巡防艦(Corvette,中國海軍無此稱呼,可視為介於護衛艦與驅逐艦之間的艦種),7艘雙桅橫帆船以及一些小型艦艇。
1854年,時任奧皇弗蘭茨·約瑟夫一世(即著名的茜茜公主的丈夫)的弟弟,時年22歲的斐迪南·馬克西米連大公成為海軍總司令(此人1864年一度成為法國拿破崙三世在墨西哥扶植的墨西哥帝國的皇帝馬西米連諾一世,但1867年就被墨西哥的共和主義者推翻並處死)。他狂熱的撲到奧地利海軍的工作上,進一步促進現代化工作,在任期間創建了的里雅斯特海軍基地和一支強大的作戰艦隊,這支艦隊在1866年普奧戰爭中在司令威廉·馮·特格特霍夫指揮下擊敗了作為普魯士的盟國參戰的義大利的艦隊。 諾瓦拉號是奧地利海軍一艘護衛艦,於1850年建成下水,以1849年拉德茨基伯爵指揮的奧地利軍隊在義大利米蘭以西的諾瓦拉擊潰試圖統一義大利的撒丁王國的數量占優的軍隊的決定性勝利命名。1857年,該艦攜其345名官兵和7名隨艦科學家,由Bernhard von Wüllerstorf-Urr准將指揮,開始了奧地利海軍史上首次環球考察航行。這次航行由維也納帝國科學院策劃與准備,沿途考察天文、植物、動物、地理、海洋學和水文學。
諾瓦拉號1857年4月30日從的里雅斯特啟航,經過直布羅陀、馬德拉群島、里約熱內盧、開普敦、聖保羅島(南印度洋上的法屬島嶼)、錫蘭(今斯里蘭卡)、馬德拉斯、尼科巴群島(今屬印度)、新加坡、巴達維亞(爪哇)、馬尼拉、香港、上海、波納佩島(西太平洋加羅林群島的一個島),於1858年11月5日抵達悉尼,又經奧克蘭、塔希提、瓦爾帕萊索(智利)、大西洋,於1859年8月30日返回的里雅斯特港。這次環球探險,大大豐富了奧地利乃至人類的知識庫存:首次從古柯葉中提取到了純的可卡因,奠定了聖保羅島、尼科巴群島和紐西蘭的地理學研究的基礎;海洋學的觀測帶來了該學科的若幹革命;考察中做了全程的地磁場測量和記錄,給該領域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素材。
1864年,斐迪南·馬克西米連大公赴墨西哥就任法國扶植的墨西哥皇帝時,正是乘坐的諾瓦拉號護衛艦。1867年他被處決後,也仍是諾瓦拉號把他的遺體運回奧地利安葬的。 1864年,普魯士與奧地利聯合進攻丹麥以奪取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當時在丹麥統治下,今為德國的一個州)。威廉·馮·特格特霍夫上校 率領一支分艦隊從地中海趕赴北海,5月9日於黑爾戈蘭島與丹麥海軍交戰。普魯士海軍的一艘明輪蒸汽艦和兩艘炮艇與奧地利海軍的兩艘螺旋槳護衛艦組成的聯合艦隊與丹麥海軍兩艘螺旋槳護衛艦和一艘螺旋槳巡防艦交火。丹麥海軍取得戰術性的勝利,重創了普奧聯軍的旗艦,迫使後者退出戰斗。
戰事結束後,雙方各自聲稱自己獲勝,丹麥艦隊返航後得到了英雄的禮遇,而特格特霍夫上校回國後也得以晉升為少將。這次海戰也成為歐洲海戰舞台上木質艦船的謝幕戰,自1853-1855的克里米亞戰爭開始,至丹麥戰爭,歐洲各主要國家的海軍基本上完成從木質帆力艦隊到裝甲蒸汽艦隊的過渡。同時這也是世界海戰史上丹麥的謝幕戰,從此之後丹麥沒有再參加過任何海戰。 1866年,普魯士為謀求實現德意志的統一,發動了普奧戰爭。義大利為得到威內托(威尼斯所在的大區,義大利語:Veneto),與普魯士締結盟約而對奧地利宣戰。
雖然這場戰爭中,奧地利在北線被普魯士軍隊擊敗,但在南線戰場,奧地利陸軍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庫斯托扎戰役中,7.5萬奧軍擊潰了12萬義大利軍隊。義大利於是尋求依靠其在當時世界上比較先進的海軍取得一些勝利以獲取談判的砝碼。1866年7月20日,試圖奪取奧地利在亞得里亞海的海軍基地利薩島的義大利海軍,與特格特霍夫少將指揮的奧地利艦隊爆發了利薩海戰。奧地利海軍成功的擊敗了優勢數量的敵軍取得勝利。普奧戰爭以普魯士的勝利告終,普魯士吞並了漢諾威、石勒蘇益格-荷爾施泰因、黑森-卡塞爾、法蘭克福、拿騷和黑森-達姆施塔特的一部分,原以奧地利為首的德意志邦聯解散,另成立以普魯士為首的北德意志邦聯。義大利雖然戰場上沒有撈到好處,但還是如願以償的得到了威內託大區。奧地利海軍的主要基地於是從威尼斯移到普拉(今屬克羅埃西亞)。 普奧戰爭結束後,奧地利迎來一個長達48年的和平時期。1867年,奧地利帝國改組為奧匈二元帝國,匈牙利不再作為奧地利的一部分,而成為匈牙利王國,但與奧地利共尊同一個君主即奧皇弗蘭茨·約瑟夫一世。奧地利海軍也隨之改稱奧匈帝國海軍。
1869年,弗蘭茨·約瑟夫一世乘螺旋槳動力巡防艦聯合力量號(SMS Viribus Unitis,註:不同於後來的同名無畏艦)赴埃及參加蘇伊士運河開通儀式。
1872年,奧匈海軍特格特霍夫號(紀念1871年逝世的奧地利海軍原司令特格特霍夫)踏上北極探險的征程。該艦抵達、發現並命名了新地島以北的法蘭士約瑟夫地群島(以奧皇弗蘭茨·約瑟夫一世命名)。因洋面被冰封,探險隊棄艦改用雪橇和小艇返回,1874年9月終於到達俄羅斯大陸。探險隊返回維也納時受到了熱烈歡迎。
1880年,奧匈海軍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儀式。
Ⅳ 墨西哥遠征是怎麼發生的
墨西哥遠征指英國、西班牙和法國為了推翻華雷斯總統的進步民主政府、取消其國家的獨立而對墨西哥進行的武裝干涉。
墨西哥國會1861年7月17日關於暫停支付外國債款的決定是成為侵略的直接借口。1861年10月31日,英、法、西三國在倫敦簽訂了聯合武裝干涉墨西哥的協定。馬克思稱它是「國際史上最凶惡的勾當之一」。西班牙軍隊首先從古巴島進犯墨西哥,於1861年12月18日佔領了墨西哥最重要港口韋臘克魯斯。1862年1月6~8日,法國軍隊和英國軍隊到達韋臘克魯斯港。由於沒有海軍兵力,墨西哥指揮部未能組織有效的行動抵抗三強艦隊。
但是,僅墨西哥愛國者的堅決抵抗,以及干涉者陣營內部的意見分歧,就使侵略者的計劃破了產。
1826年4月,英、西軍隊撤離了墨西哥。聯盟瓦解了,但是法國干涉者卻竭力實現其殖民計劃。4月19日,法國遠征軍和墨西哥軍隊開始交戰。4月,法軍在洛朗塞茲將軍的指揮下,向位於韋臘克魯斯至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途中的大城市普韋布拉發起了進攻。普韋布拉守軍主要是由印第安人民兵組成的。士兵赤膊袒胸,很多人只裝備了破刀,所有的武器都相當落後,連火葯也是低質量的。墨西哥人由天才的共和國將軍薩拉戈薩指揮。
1862年5月5日,法軍向控制普韋布拉的兩個堡壘瓜達盧佩和洛雷托發起了進攻,但由於受到墨軍的炮火攔擊和隨後的反沖擊而歸於失敗,被迫退至出發陣地奧里薩巴一帶。
由於普韋布拉的勝利,干涉軍向墨西哥縱深的進犯整整推遲了一年,墨西哥人利用此時機做好了抗敵准備。1862年一年,約有3萬名法軍被調至墨西哥,法國艦隊在墨西哥水域活動。1862年7月任命福雷將軍為這些部隊的總指揮。
1863年3月,法軍在加里波的義勇隊吉拉爾迪將軍指揮下,向已得到大大加強的普韋布拉發起了第2次進攻。墨西哥軍隊在貢薩萊斯·奧爾特格的率領下堅守普韋布拉城。但是,法軍於3月16~18日包圍了該城,並用從軍艦上卸下的重炮摧毀了它。
當時,墨西哥軍隊分為兩個軍。第1軍在科蒙福爾特將軍指揮下掩護墨西哥城;第2軍由貢薩萊斯·奧爾特格率領防守普韋布拉。
5月初,墨西哥第2軍突破包圍圈的企圖未獲成功。
1863年5月17日,由於口糧盡絕,普韋布拉守軍投降了。法軍直驅墨西哥城,於1863年6月初進入墨西哥首都。墨西哥被宣布為君主制國家,拿破崙第三的傀儡奧地利大公費迪南德·馬克西米連被推上王位。
但是,墨西哥人民和軍隊的斗爭並沒有就此停止。人民的抵抗、墨西哥共和國正規軍的反攻、華雷斯政府的一貫政策、法美矛盾的尖銳化和墨西哥冒險在法國引起的不滿,最終導致了墨西哥遠征的失敗。由於遭受到巨大損失,拿破崙第三政府不得不停止干涉。3月中旬,法軍撤離了墨西哥。墨西哥人民的勝利是鞏固墨西哥民族獨立的重要階段。
Ⅳ 新墨西哥級戰列艦是什麼時候建造的
新墨西哥級戰列艦是美國海軍建造的一型戰列艦。新墨西哥級戰列艦於1914年開始動工建造,相對賓夕法尼亞級戰列艦的設計進行了一些較大的改進,動力裝置採用蒸汽輪機-發電機驅動電動機,蒸汽輪機直接驅動兩台發電機為四台推進電動機供電,經濟性更好,操縱性更靈活,動力系統雖然有改進,但航速提高有限,試航時航速22節。
該級戰艦新設計的「飛剪」型艦艏,以提高在惡劣海況中行駛時的穩定性,這種艦艏成為美國海軍後繼主力艦的一種特徵。其主炮口徑與賓夕法尼亞級相同,採用50倍口徑身管,射程也相應增加。副炮安裝在露天甲板以上。增加水平甲板的裝甲防護和內部防護。
新墨西哥級戰列艦同級艦三艘:新墨西哥號、密西西比號、愛達荷號。
新墨西哥級戰列艦於三十年代現代化改裝中拆除了籠式主桅,改裝塔式艦橋,並拆除部分副炮,在甲板之上加裝單裝防空火炮。
Ⅵ 墨西哥軍隊實力在世界上排第幾
墨西哥武裝力量由正規軍和准軍事部隊組成。正規軍分陸、海、空三個軍種。總統通過國防部和海軍部對全國武裝力量實施領導和指揮。現役部隊17.5萬人。
文職人員:3000人。
預備役部隊:30萬人。
准軍事部隊:農防民兵1.4萬人。
墨西哥陸軍兵力13萬人。編有2個步兵旅、1個摩步旅、1個裝甲旅、1個總統警衛旅、1個空降旅、1個機械化步兵團、19個摩托化騎兵團、7個炮兵團、1個裝甲團、8個獨立步兵營和3個炮兵營。
裝甲偵察車:M-8型40輛、「大山貓」119輛、VBL型40輛、「莫瓦格」25輛、Mex-1型41輛、MAC-1型15輛。
裝甲輸送車:HWK-11型40輛、M-2A1型34輛、VCR/TT型36輛、DN-4型40輛、DN-5型40輛、AMX-VCI型409輛、BDX型95輛、LAV-150ST型26輛。
牽引炮:75毫米18門、105毫米100門。
自行炮:75毫米51門。
迫擊炮:81毫米1500門、120毫米75門。
反坦克炮:37毫米30門。
高炮:12.7毫米40門。
反坦克導彈:「米蘭」若干具。
地空導彈:RBS-70型若幹部。
墨西哥海軍兵力3.7萬人(含陸戰隊和海軍航空兵)。編有2個艦隊。
驅逐艦:「基林」級2艘、「弗萊徹」級1艘。
護衛艦:「布朗斯坦」級2艘、「埃德索爾」級1艘、 「勞倫斯/克羅斯利」級1艘。
巡邏艦艇:共106艘。
坦克登陸艦艇:2艘。
輔助艦船:22艘。
陸戰隊:8600人,裝備有兩棲車輛25輛、牽引炮105毫米8門、火箭炮51毫米6門、迫擊炮100門、無坐力炮和高炮若干門。
海軍航空兵:1100人,裝備有飛機95架,其中作戰飛機9架、直升機37架。
墨西哥空軍兵力8000人。編有1個戰斗機中隊、10個防暴機中隊、5個運輸機中隊、2個攝影偵察機中隊、1個武裝直升機中隊、1個搜索與救援機中隊。作戰飛機125架、武裝直升機95架。
戰斗機:F-5E型8架、F-5F型2架。
防暴機:PC-7型74架、AT-33型27架。
武裝直升機:「貝爾」205型1架、「貝爾」206型27架、「貝爾」212型25架、UH-1H型20架。
運輸機:共77架。
運輸直升機:20架。
聯絡通用機:53架。
攝影偵察機:19架,其中14架「指揮官」500S型具有作戰能力。
教練機:47架,其中22架MD53OF型直升機具有作戰能力。
http://www.e68.com.hk/military/mildata/memilforce.htm
Ⅶ 墨西哥的軍事實力如何
墨西哥的軍情資料
主要統計
面積196.7183萬平方千米。人口1.04億人(其中,13~17歲男528.7萬人,女513.6萬人;18~22歲男489.3萬人,女479.1萬人;23~31歲男897.1萬人,女897.5萬人)。國內生產總值4840億美元(1999年)。國防費30億美元(2000年國防預算)。原煤888.6萬噸(1995年)。原油10.42億桶(1996年)。天然氣384.54億立方米(1995年)。發電量1508.2億度(1995年)。糧食2914.1萬噸(1998年)。海運能力,商船(載重100噸以上)635艘,總載重量149.53萬噸(1998年)。民航能力,固定航班機場83處,客運量207.64億人千米、貨運量19.68億噸千米(1998年)。
國防體制
墨憲法規定,總統為武裝力量最高統帥,有權宣布全國「緊急狀態」和「戰爭狀態」,決定兵力調動、高級將領任免、國防開支等重大事宜。國家安全內閣會議為最高國防決策機構,由總統領導,成員有國防部長、海軍部長、內政部長、外交部長以及其他有關政府部長。國防部和海軍部分別為政府中一個部,是最高軍事行政機關,也是最高軍事指揮機構。國防部領導和指揮陸、空軍。海軍部領導和指揮海軍。國防部長和海軍部長經總統任命,由現役四星上將擔任。總統通過國防部和海軍部對全國武裝力量實施領導和指揮,通過總統府參謀部對國家安全和軍事問題進行協調。
領導人物
總統兼武裝力量最高統帥維森特·福克斯(2000年12月1日就職)。國防部長里卡多·維加·加西亞上將(2000年12月1日上任)。海軍部長馬爾科·安東尼奧·佩羅特·岡薩雷斯上將(2000年12月1日上任)。
武裝力量
兵力 現役部隊19.28萬人。
陸軍
14.4萬人。劃分為12個軍區、44個軍分區。編有3個軍、4個裝甲旅、1個空降旅、1個軍警旅、9個步兵旅、3個炮兵團、80個步兵營、1個機械化步兵營、19個裝甲營、44個特種空中機動分隊。
裝甲偵察車:M-8型40輛,ERC-90F「大山貓」型119輛,VBL型40輛,「莫瓦格」25輛,MAC-1型40輛。
裝甲輸送車:HWK-11型40輛,M-2A1型32輛,VCn/TT型40輛,DN-3/4/5型134輛,AMX-VCI型495輛,BDX型95輛,LAV-150ST型26輛,BTR-60型若干輛。
牽引炮:75毫米18門,105毫米176門。
自行炮:75毫米5門。
迫擊炮:81毫米1500門,102毫米75門。
反坦克導彈:「米蘭」式若干具
火箭炮:82毫米若干門
反坦克炮:37毫米30門
高射機槍:12.7毫米40挺,20毫米40挺。
地空導彈:RBS-70型若幹部
海軍
3.7萬人(含海軍陸戰隊和海軍航空兵)。劃分為16個軍區。編有2個艦隊、17個分艦隊。
驅逐艦:「基林」級2艘,「弗萊徹」級1艘。
護衛艦:「諾克斯」級2艘,「布朗斯坦」級2艘,「埃德索爾」級1艘,「查爾斯·勞倫斯」級3艘。
巡邏艇:109艘
測量船:5艘
輔助船:41艘
訓練艦:1艘
拖船:3艘
陸戰隊
8600人。編有3個陸戰旅、1個空降旅、14個地區營、2個岸炮營、1個總統警衛營、1個岸防大隊、1個獨立保安連。裝備裝甲突擊車:VAP-3550型25輛。
牽引炮:105毫米16門
火箭炮:51毫米6門
迫擊炮:60、80毫米100門。
無坐力炮:106毫米若干門
高炮:20、40毫米若干門
海軍航空兵
1100人。裝備各型飛機和直升機共134架
空軍
1.18萬人。編有18個中隊。裝備作戰飛機107架、武裝直升機71架。
戰斗機:F-5E型8架,F-5F型2架。
戰斗教練機:PC-7型70架,AT-33型17架。
武裝直升機:「貝爾」205A型1架,「貝爾」206B型15架,「貝爾」206L-3型7架,「貝爾」212型24架。
偵察機:「指揮官」500S型10架,SA2-37A型2架,C-26型4架。
運輸機:「康維爾」CV-580型1架,洛克希德「噴氣星」L-1329型1架,「塞斯納」500型1架,C-118型1架,C-130A型7架,L-100「大力神」型1架,「指揮官」500S型10架,波音727-100型3架,波音757型1架,IAI-201型9架。
聯絡機:「阿拉瓦」IAI型9架,「空中霸王」A90型1架,「空中霸王」C90型3架,「超級霸王」300型1架,「步槍手」1架,「幸運山毛櫸」F-33C型29架,「色斯納」182S型73架,「塞斯納」206型11架,「塞斯納」210型11架,PC-6型4架,「渦輪指揮官」6架。
直升機:S-70A型6架,米-2型1架,米-8型11架,米-17型24架,米-26T型1架。
教練機:「莫萊」M-7型6架,「莫萊」MXT-7-180型21架,「斯蒂阿曼」PT-17型12架,SF-260型30架。
教練直升機:MD-530F型24架。
預備役
30萬人
准軍事部隊
民兵1.4萬人
兵役制度
實行義務兵役制,同時招募志願兵。義務兵服役期為1年,志願兵服役期為3-9年。
軍銜
分5等15級:將官3級(上將、中將、少將),校官3級(上校、中校、少校),尉官4級(一級上尉、上尉、中尉、少尉),軍士3級(上士、中士、下士),兵2級(上等兵、列兵)。
軍隊節日
2月19日為陸軍節
6月1日為海軍節
9月16日為空軍節
Ⅷ 墨西哥遠征的過程是怎樣的
墨西哥遠征指英國、西班牙和法國為了推翻華雷斯總統的進步民主政府、取消其國家的獨立而對墨西哥進行的武裝干涉。
墨西哥國會1861年7月17日關於暫停支付外國債款的決定是成為侵略的直接借口。1861年10月31日,英、法、西三國在倫敦簽訂了聯合武裝干涉墨西哥的協定。馬克思稱它是「國際史上最凶惡的勾當之一」。西班牙軍隊首先從古巴島進犯墨西哥,於1861年12月18日佔領了墨西哥最重要港口韋臘克魯斯。1862年1月6~8日,法國軍隊和英國軍隊到達韋臘克魯斯港。由於沒有海軍兵力,墨西哥指揮部未能組織有效的行動抵抗三強艦隊。
但是,僅墨西哥愛國者的堅決抵抗,以及干涉者陣營內部的意見分歧,就使侵略者的計劃破了產。
1826年4月,英、西軍隊撤離了墨西哥。聯盟瓦解了,但是法國干涉者卻竭力實現其殖民計劃。4月19日,法國遠征軍和墨西哥軍隊開始交戰。4月,法軍在洛朗塞茲將軍的指揮下,向位於韋臘克魯斯至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途中的大城市普韋布拉發起了進攻。普韋布拉守軍主要是由印第安人民兵組成的。士兵赤膊袒胸,很多人只裝備了破刀,所有的武器都相當落後,連火葯也是低質量的。墨西哥人由天才的共和國將軍薩拉戈薩指揮。
1862年5月5日,法軍向控制普韋布拉的兩個堡壘瓜達盧佩和洛雷托發起了進攻,但由於受到墨軍的炮火攔擊和隨後的反沖擊而歸於失敗,被迫退至出發陣地奧里薩巴一帶。
由於普韋布拉的勝利,干涉軍向墨西哥縱深的進犯整整推遲了一年,墨西哥人利用此時機做好了抗敵准備。1862年一年,約有3萬名法軍被調至墨西哥,法國艦隊在墨西哥水域活動。1862年7月任命福雷將軍為這些部隊的總指揮。
1863年3月,法軍在加里波的義勇隊吉拉爾迪將軍指揮下,向已得到大大加強的普韋布拉發起了第2次進攻。墨西哥軍隊在貢薩萊斯·奧爾特格的率領下堅守普韋布拉城。但是,法軍於3月16~18日包圍了該城,並用從軍艦上卸下的重炮摧毀了它。
當時,墨西哥軍隊分為兩個軍。第1軍在科蒙福爾特將軍指揮下掩護墨西哥城;第2軍由貢薩萊斯·奧爾特格率領防守普韋布拉。
5月初,墨西哥第2軍突破包圍圈的企圖未獲成功。
1863年5月17日,由於口糧盡絕,普韋布拉守軍投降了。法軍直驅墨西哥城,於1863年6月初進入墨西哥首都。墨西哥被宣布為君主制國家,拿破崙第三的傀儡奧地利大公費迪南德·馬克西米連被推上王位。
但是,墨西哥人民和軍隊的斗爭並沒有就此停止。人民的抵抗、墨西哥共和國正規軍的反攻、華雷斯政府的一貫政策、法美矛盾的尖銳化和墨西哥冒險在法國引起的不滿,最終導致了墨西哥遠征的失敗。由於遭受到巨大損失,拿破崙第三政府不得不停止干涉。3月中旬,法軍撤離了墨西哥。墨西哥人民的勝利是鞏固墨西哥民族獨立的重要階段。
Ⅸ 墨西哥軍事實力怎麼樣呢
墨西哥軍事實力與美國、中國相比不強,其具體軍事實力如下:
軍力
陸軍
截止2014年,共有陸軍14.4萬人。劃分為12個軍區、44個軍分區。編有3個軍、4個裝甲旅、1個空降旅、1個軍警旅、9個步兵旅、3個炮兵團、80個步兵營、1個機械化步兵營、19個裝甲營、44個特種空中機動分隊。
海軍
截止2014年,共有海軍3.7萬人(含海軍陸戰隊和海軍航空兵)。劃分為16個軍區。編有2個艦隊、17個分艦隊。
空軍
截止2014年,共有空軍1.18萬人。編有18個中隊。裝備作戰飛機107架、武裝直升機71架。[8]
軍費
2005年國防開支30.9億美元,2006年國防預算33.2億美元。
指揮體制
墨憲法規定,總統為武裝力量最高統帥,有權宣布全國「緊急狀態」和「戰爭狀態」,決定兵力調動、高級將領任免、國防開支等重大事宜。國家安全內閣會議為最高國防決策機構,由總統領導,成員有國防部長、海軍部長、內政部長、外交部長以及其他有關政府部長。國防部和海軍部分別為政府中一個部,是最高軍事行政機關,也是最高軍事指揮機構。國防部領導和指揮陸、空軍。海軍部領導和指揮海軍。國防部長和海軍部長經總統任命,由現役四星上將擔任。總統通過國防部和海軍部對全國武裝力量實施領導和指揮,通過總統府參謀部對國家安全和軍事問題進行協調。
墨西哥合眾國(英語:The United States of Mexico,西班牙語:Los Estados Unidos Mexicanos)位於北美洲,北部與美國接壤,東南與瓜地馬拉與貝里斯相鄰,西部是太平洋和加利福尼亞灣,東部是墨西哥灣與加勒比海,首都為墨西哥城。
墨西哥是一個自由市場經濟體。
墨西哥經濟實力排名美洲第四,世界第十三。墨西哥擁有現代化的工業與農業,首都及最大城市是墨西哥城。
墨西哥是美洲大陸印第安人古老文明中心之一。聞名於世的瑪雅文化、托爾特克文化和阿茲特克文化均為墨西哥古印第安人創造。公元前興建於墨西哥城北的太陽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是這一燦爛古老文化的代表。太陽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所在的特奧蒂瓦坎古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為人類共同遺產。
墨西哥古印第安人培育出了玉米,故墨西哥有「玉米的故鄉」之稱。墨西哥在不同歷史時期還贏得了「仙人掌的國度」、「白銀王國」、「浮在油海上的國家」等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