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西班牙 » 墨西哥祈福在什麼地方

墨西哥祈福在什麼地方

發布時間: 2022-06-24 13:14:15

『壹』 墨西哥街頭舉行傳統祈福活動,這么做的意圖是什麼

2020年12月22日,墨西哥墨西哥城,民眾在街頭參加傳統祈福活動。裝扮成前西班牙文化中戰士模樣的男子為民眾熏葯草祈福。 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民眾祈福,保佑大家平安無事,這樣的節日雖然形式上跟中國清明節重慶節這些有差別,但他們意圖都是為了祈禱神靈保佑大家的平安。

我國也是一個非常注重神靈的地方,都說舉頭三尺有神明,我們對於神明需要有一定重視感,日常也要多做善事來積累福氣!

『貳』 墨西哥城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墨西哥城旅遊必去景點

墨西哥城有以下好玩的地方,墨西哥城旅遊必去景點推薦給您:

  1. 憲法廣場

    憲法廣場位於墨西哥城的中心,南北寬220米,東西長240米。
    這里一直非常熱鬧,不論是在16世紀(在廢墟上建起的),還是在18世紀(攤販雲集的市場),即使是在已經成為政府機關所在地的今天,熱鬧從未停止。在廣場及四周,已然每天被擁擠的人群所佔據著。

  2. 國家宮殿

    國家宮共有14個庭院,除總統辦公處外,這里還設有1家博物館。墨西哥人把他們的歷史文化生活全部畫在了壁畫上,完美的向世人展現出了他們眼中多姿多彩的墨西哥。國家宮殿(幾乎)所有的壁畫都是DiegoRivera 的作品!完全可以當作是Diego壁畫展來看!每一幅壁畫都很精彩,都能學到墨西哥的歷史文化。

  3. 首都大教堂

    教堂始建於1573年,融合了多種建築風格。進入教堂很容易就被那鍍金的寬恕壇蘇吸引——精美的雕刻手法實在讓人驚嘆。另外,聖器藏品室也值得一看,室內牆上有殖民時期大畫家Correa的巨大彩色壁畫。

  4. 查普爾特佩克城堡

    查普爾特佩克城堡(Chapultepec Castle)也是國家歷史博物館(Museo Nacional de Historia)。城堡位於查普爾特佩克公園的1區,內部博物館展出了從新西班牙殖民地建立到墨西哥革命爆發之間的歷史。博物館還有技藝精湛的壁畫,如第六展廳里就有全景式描繪墨西哥獨立戰爭的壁畫作品《獨立畫板》(Retablo de la Independencia)。

  5. 弗里達·卡洛博物館(藍房子)

    這里的傢具,家居風格和裝飾都充滿了明艷的墨西哥風格。您可以在此了解弗里達一生的悲苦與才華。

『叄』 墨西哥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哪些景點必去

1、奇琴伊查
2、憲法廣場
3、皮畢拉紀念碑
4、伊施卡瑞特生態主題公園
5、國家宮殿
6、首都大教堂
7、國家人類學博物館
8、太陽金字塔
9、特奧帝瓦坎古城
10、Xplore Park

還有4936條相關問答,更多墨西哥新奇玩法,點擊查看

『肆』 墨西哥有些什麼有代表性的著名建築

月亮金字塔、大主教堂、橢圓形天文觀象台、奇琴伊察、憲法廣場等。

1、月亮金字塔

月亮金字塔位於墨西哥,坐落在特奧蒂瓦坎古城城北,是祭祀月亮神的地方。它的建築風格和太陽金字塔一樣,只是規模較小,比太陽金字塔晚200年建成。

2、大主教堂

墨西哥大主教堂是一座古老而神聖的教堂,由於修建時間長達300多年(從1573年到1813年),墨西哥大主教有鮮明的時代烙印,跨越了多個時期,所有的信息都反映在墨西哥大主教這座宏偉的教堂建築風格上。

古典時期的巴洛克風格、新古典主義風格以及各種時期的建築風格都溶於一爐,造就了墨西哥大主教堂如今的面貌。

3、橢圓形天文觀象台

墨西哥奇琴伊察天文台,坐落於奇琴伊察遺址之上。在天文台的邊緣放著很大的石頭杯子,瑪雅人在裡面裝上水並通過反射來觀察星宿,以確定他們相當復雜且極為精確的日歷系統。

4、奇琴伊察

奇琴伊察是古瑪雅城市遺址,位於墨西哥尤卡坦州南部。南北長3公里,東西寬2公里,有建築物數百座,是古瑪雅文化和托爾特克文化的遺址。"奇琴"意為"井口",天然井為建城的基礎。

5、憲法廣場

墨西哥憲法廣場墨西哥城憲法廣場(Plaza de la Constitución),又名中央廣場、索卡洛(Zocalo)廣場(索卡諾在西班牙語意為台基),位於墨西哥墨西哥城中心(第19屆夏季奧運會主辦城市)。

墨西哥城憲法廣場中央有巨大的墨西哥國旗,這面墨西哥國旗長55米,寬31.43米,面積超過1700平方米。墨西哥城憲法廣場是墨西哥政治、宗教和文化活動中心。

『伍』 墨西哥的金字塔是什麼

特奧蒂瓦坎,即印第安語的「眾神聚居之所」,它位於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北郊40公里處。古城遺址長6.5公里,寬3.25公里,面積21平方公里,估計曾有居民20萬,相當於同期歐洲羅馬城的規模,是古代西半球乃至全世界最大城市之一。目前除了已經修復的金字塔和神廟外,只能看到街道輪廓線和莽莽灌木叢掩沒的無數土墩,依稀可以窺見昔日的繁華都城的盛景。

該城中軸南北干線稱「黃泉大道」或「死亡大街」,寬55米,長2.5公里。全城主要建築群都布置在大道兩旁。「黃泉大道」是1325年南進的阿茲特克人起的名字。據說當時大軍路經這里,只見城市破敗,找不到一座完整的房屋,而大道兩旁卻有連綿不絕的棱錐形高台,疑為墳墓,故稱此名。又一說,當年大批奴隸被送上金字塔祭天,都是從這條大街走向死亡的,後人便稱之為「黃泉大道」。

城內有許多華麗的宮殿、神廟。平民的住宅也很寬大,通常一座房屋有50~60個房間,環繞著一個內院。可惜這些房舍都已盪然無存,只剩下房基了。城址已發掘1/10以上,取得了大量文物,其中以彩繪陶器和石雕像最多。一尊大型水神鵰像以數塊巨石精心琢磨銜接而成,水神頭戴冠冕,兩耳佩垂飾物,兩眼深沉有神,衣袍上的幾何圖案和裝飾線條相當嚴整。在沒有鐵器的石器時代,能將粗石雕琢得如此傳神、明快、凝煉,實為難得。此外,還有一種三足鼎式的陶罐,釉面光潔,花紋精細,造型巧妙,完全可以列入古代藝術精品之林。

在「黃泉大道」東南,屹立著1910年前後修復的太陽金字塔,四方錐體,分5層,逐層斜縮,總高64.5米。底邊各長222米和225米,佔地5萬平方米,有6.5個足球場那麼大,略小於埃及金字塔。正面有台階通到塔頂,上面是平台,曾建有金碧輝煌的神廟,內供黃金裝飾的太陽神像。如今塔頂光禿禿一片,因神廟模樣難以考證,至今未能復建。其它三面陡峭平滑,難以攀登。塔身還穿插裝飾著用琢磨光亮的素色、彩色或浮雕火山岩石鋪鑲的圖案。塔為實心,以沙土充填,外以巨石封裹,與埃及金字塔的空心陵墓有所不同。

祭祀月亮神的月亮金字塔規模稍小,距太陽金字塔1公里。塔基長150米、寬120米,佔地18萬平方米,也比兩個足球場大,它高43米,也是5層,建築藝術比太陽塔更為精巧。兩塔之間有可容約數萬人的大廣場,由此可見當年祭祀場面之大。

第三個大建築群在「黃泉大道」兩端。在一個凹式廣場上,三面環以平台式神廟多座,猶似一個相對獨立的城堡。最大的一座是6層塔,每層飾有羽蛇頭和玉米軸組成的浮雕,前者代表蛇神,後者代表雨神。「羽蛇」是托爾特克人崇拜的圖騰。

根據推測,太陽塔、月亮塔的建造年代為公元一世紀,建築周期至少50年。蛇神廟的建造遲於10世紀,風格與前迥然不同。

埃及金字塔雖然出名,但數量沒法同拉美的金字塔相比,從公元前7世紀到公元15世紀歐洲人來到拉美為止,居住在中美洲墨西哥到尼加拉瓜的印第安人,每個時期都興師動眾,大建金字塔,總數可能超過10萬座。每一個定居點,每一次戰役勝利之後,都要建塔。最高可達70米,四五層至十幾層不等。塔頂設神廟和祭壇,純粹是宗教建築。有的戰勝者喜歡將戰敗者的金字塔包起來,愈包愈大,以至內部包有三塔四塔的。可惜的是,隨著歲月流逝,拉美金字塔同它們所在的城市,不是湮沒於荒原中,就是被入侵的殖民者毀壞,成了當今世界一個難解的謎。

拉美的歷史沒有文字記載,特奧蒂瓦坎也不例外。那麼繁華的都市,那麼大的金字塔,靜悄悄地消失於熱帶叢林之中,沒有一點蛛絲馬跡可尋。考古學家對此不能作出准確的回答,只能從出土文物的研究中加以推測。

特奧蒂瓦坎大約崛起於公元前2世紀,它與瑪雅、薩波特克並列為中美三大部族,維持了大約1000年歷史。到了公元8世紀,它就神秘地消失了。對於它的消失,學者們議論紛紛,說法各異。有人說是天災、飢荒、瘟疫,也有人認為是北方部落的入侵或是內訌自相殘殺。到底為什麼,始終沒有統一的認識。

『陸』 墨西哥國旗有什麼寓意呢

墨西哥的國旗和國徽中有一隻落在仙人掌上的食蛇鷹,是從古代阿茲特克印第安人的傳說演變的,據說當年阿茲特克人遷徙,根據神示要在有一隻鷹抓住蛇落在仙人掌上的地方落腳,他們最終發現的這個地方就是墨西哥城。

墨西哥是一個自由市場經濟體,擁有現代化的工業與農業,私有經濟比重也在大幅提升。1994年北美自由貿易區正式建立後,墨西哥與美國的貿易和投資往來增加很快,極大地促進了經濟發展和國民收入提高。

墨西哥領土面積1964375平方公里,是拉丁美洲第三大國,僅次於巴西與阿根廷,位居世界第十四位,位於北美洲南部,拉丁美洲西北端,是南美洲、北美洲陸路交通的必經之地,素稱「陸上橋梁」。

北鄰美國,南接瓜地馬拉和貝里斯,東接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西臨太平洋和加利福尼亞灣。海岸線長11122公里。其中太平洋海岸7828公里,墨西哥灣、加勒比海岸3294公里。

『柒』 第一個種玉米國家是哪個

用生物進化觀點來探討玉米的近緣祖先及其演變為現代玉米的過程。栽培玉米的野生祖先是一種類玉米。

玉米族(Maydae)內的植物共有7個屬,其中Zea(玉米屬)和Tripsacum(摩擦禾屬)原產美洲。與玉米有關是類玉米(Teosinte),俗稱大芻草,分類上原為Euchlaena屬,現已改為Zea mexicana。它包括6個一年生的野生種家族,分布於墨西哥、瓜地馬拉、宏都拉斯的廣大地域內,與玉米有很低的親緣關系,在植株外形和花序器官等方面與玉米也有相似之處。

從生態習性來看,類玉米和玉米一樣,是12-13小時短日照的一年生喜溫植物。作為一種野生草類,它分布於墨西哥中部玉米最初馴化的同一地區內。而大多數摩擦禾的種都是多年生野草,具有密集的根莖,這是栽培玉米從來沒有出現過的性狀。細胞學觀察表明,墨西哥類玉米和栽培玉米的配子染色體基數相同,都是n=10,而摩擦禾的相應基數是n=18。在現代栽培玉米和墨西哥類玉米的小孢母細胞中,粗線期染色體上的染結往往分布於染色體的近中部位;在摩擦禾和瓜地馬拉類玉米的相應染色體上則以頂端染結為主,說明與玉米染色體特徵有明顯的不同。用人工方法更容易進行類玉米和栽培玉米的雜交,在其雜種一代中雙親的相應染色體可以聯會成對,呈現同源性,導致良好的結實。

類玉米在中美洲逐步馴化為栽培玉米以後,不同玉米種簇間會經常發生雜交,產生形形色色的變異類型。現在分布於美國中西部玉米帶的最高產馬齒型玉米,就是由北部硬粒型玉米和南部典型深馬齒玉米雜交和選擇的產物香甜可口的玉米是高產農作物,它的顆粒是人類的食物,莖、葉可供牲畜食用,胚(pēi)乳能提取油料。如今,玉米還能製成乙醇(chún),與汽油混合成汽車燃油。

玉米是1493年,哥倫布從美洲帶回歐洲,後來遍及世界各地的農作物。關於玉米起源的爭論,已經持續了近70年,現代科學家終於用先進的分子生物學解開了這個謎,證明玉米起源於一種名叫假蜀黍的古代野草。

科學家推斷出墨西哥南部地區的人,在6000年到一萬年前,開始培養並一代代優選這種糧食作物,終於把玉米培育成高產的農產品。

墨西哥是玉米的故鄉,當地人對玉米有著深厚的感情。

過去5000年來,玉米從一種不為人知的野生黍類成了世界第三大糧食來源,這離不開墨西哥人的勤勞與智慧。

墨西哥人還在種植玉米的過程中創造出了瑪雅和阿茲特克文明。墨西哥人常說:"我們創造了玉米,玉米同時也創造了我們,我們是玉米人"。

4000年前的瑪雅時期,玉米在印第安人的培育下已經成為主要農作物和糧食來源。關於玉米的起源,在現代墨西哥土著民族中流傳著很多傳說。現代考古證實,玉米起源於一種生長在5000年前墨西哥米切肯州巴爾薩河流域的野生黍類,這種黍類變異性較強,經過墨西哥人數千年的培育,成為今天擁有數百品種的玉米。

今天,玉米仍是墨西哥人的主食,墨西哥人每年消耗的糧食中近一半是玉米,而玉米則提供了墨西哥人日常生活中近一半的熱量。因此,玉米對於墨西哥人來說是"生命的源泉",對於遠古時代農作物結構單一的印第安人來說更是如此。

據拉美有關資料表明,玉米產量直接關繫到文明的興衰,最典型的例子便是瑪雅文明的滅亡。最近,美國科學家發現,瑪雅文明的滅亡與公元十世紀發生的一場大旱有關。當時瑪雅人的玉米生產完全依賴降雨和地表水源,他們依靠先進的水庫灌溉系統建成了大規模的玉米種植區,滿足數百萬居民的生活需求,但持續的大旱破壞了瑪雅社會賴以生存的農業基礎從而使該文明走向滅亡。

正因為玉米與人類生存之間的這種互為依存的關系,古代墨西哥人圍繞玉米種植創立了很多以"祈福"為目的的文化習俗和宗教儀式,許多習俗一直保留至今。例如,墨西哥南部瓦哈卡州每年在玉米豐收的時候都要舉行玉米節,人們用玉米稈搭成神龕,上面擺滿了各種玉米,手提熏香圍著神龕唱歌,以感謝"玉米神"的恩賜;墨西哥南部米斯特卡人在播種前將雞血和甘蔗酒撒在玉米地中央,以此祈求好收成。

神話傳說、民間習俗只體現了"玉米文化"的一個側面,玉米作為古代墨西哥人生活的核心,對其社會組織形式和生活習慣也產生了相當影響,這種影響被墨西哥人類學家稱作玉米的社會效應。例如,隨著古代瑪雅社會人口的增加,每個家庭的玉米種植面積也不斷增加,人手不夠的情況下,社區內家庭與家庭間相互協作,這種農業上的相互協作機制後來演變為土著社會的"徭役",即社區內所有居民必須提供義務勞動,如修繕校舍、道路、水庫等。

此外,印第安人的生活節律也完全以玉米為中心。例如,瑪雅人在史前時代制定了一部專門指導玉米種植的天文歷法,墨西哥南部的瑪雅人居住區仍在使用這種歷法。

同其它地區的"酒文化"、"茶文化"一樣,墨西哥人種玉米久了自然也就醞釀出自己的"玉米文化",其中最值得稱道的應該是"玉米烹飪文化"。墨西哥人除了將玉米煮熟食用外,還用玉米面烹飪出花樣繁多的小吃和菜餚,例如墨西哥傳統小吃"塔哥"(玉米卷餅)、玉米粽子、玉米餃子等。據統計,用玉米製作的小吃和菜餚總數有605種之多,其中僅"塔哥"的吃法就有166種,墨西哥的男女老幼一日三餐少不了"塔哥"。因此,西方人把"塔哥"稱作墨西哥人的麵包。

墨西哥人的智慧不僅體現在對玉米果實的利用上,他們還利用玉米皮、玉米稈等製成生動有趣的手工藝品。在墨西哥城的文化市場上,各種以玉米為材料的小玩具隨處可見。墨西哥人對玉米的熱愛幾乎滲透到了他們生活的每個角落。(完)我的教科書上也說玉米最早見於墨西哥南部山區原始山民人工種植

『捌』 阿茲特克文明中,為什麼會存在把小孩扔進仙人掌中的習俗

首先阿茲特克文明不像其他的一些虛無縹緲的文明,它是真實存在過的。它是由墨西哥古代的阿茲特克人所創造的一個印第安文明,屬於美洲古代三大文明之一。文明存在的時間是在14世紀初到1521年,為西班牙人所毀滅。阿茲特克文明是阿茲特克族最輝煌的文明,這是他們存在過,留在歷史上的最好證明。

就算是存在的,那也跟我們想像中的不太一樣,可能更加的溫和,畢竟涉及到種族的存亡問題。許許多多奇怪習俗的來源都是宗教,因為宗教的力量太強大了,完全讓人意識不到自己這樣做是不正常的。我們可以參考現在的印度,還是有很多奇怪的驚悚的習俗,比如將小孩埋到牛糞裡面,大人們一起過來踩,完全揣測不出什麼用意在裡面。

『玖』 關於墨西哥有什麼神奇的傳說

傳說在11世紀初,太陽神向四處漂泊不定的阿茲特克部族發出指示,要他們向南遷移,當看到一隻老鷹停在帶刺的仙人掌上,嘴裡叼著一條蛇時,就在那個地方定居下來,建立安樂的國家。1325年7月18日,阿茲特克人來到特斯科科湖北岸,兩個先行探路的祭士終於在湖心的小島上看到了神奇的景象:兩河匯合處矗立著一塊巨石,一棵蒼勁挺拔的仙人掌長在巨石上。仙人掌的頂端盤踞看一隻矯健的雄鷹,嘴裡叼著一條長蛇。這正是太陽神啟示他們安居的地方!於是,阿茲特克人便在這里定居下來,並用勤勞的雙手締造了特諾奇蒂特蘭城。後來,墨西哥人根據這一傳說,把鷹作為民族的象徵,還把鷹叼長蛇站在仙人掌上的圖案綴在國旗和國徽上。今天,人們漫步在墨西哥城市中心憲法廣場,可見到廣場旁側的一個台基上,立有一座鐵鑄的雄鷹塑像,塑像下面刻有一句名言:「只要地球長存,墨西哥—特諾奇蒂特蘭的聲名和榮光將永遠不會消失。」

『拾』 墨西哥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首都墨西哥城,太陽月亮金字塔,憲法廣場,特奧蒂瓦坎,墨西哥國立大學城,墨西哥國家藝術博物館等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564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922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513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46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564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219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185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2384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195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