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為什麼會遷都
㈠ 介紹一下馬德里吧
馬德里,西班牙首都,在摩爾人邊貿站「馬格立特」舊址上發展起來的城市。1561年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將該國首都從巴利亞多利德遷入此地(其間曾在1600—1606年將國都遷回故地),由於其特殊的地位而得到迅速的發展。在西班牙,文化的發達地區除了巴塞羅那就是馬德里。
西班牙首都馬德里位於西班牙中部,40°25'N, 3°45'W。2003年馬德里市人口約為3,093,000,市區人口在2002年約為4,791,000,大都市區(市區加上衛星城)人口在2003約為5,603,000。
馬德里除了是國家的首都外,還是馬德里省和馬德里自治區的首府。
2004年,馬德里市長是阿爾韋托·魯伊斯-加亞爾東(Alberto Ruiz-Gallardón)
2001年4月23日-2002年4月23日,馬德里為首個世界書都。
西班牙首都,第一大城市,全國經濟、交通中心,馬德里省首府。市區面積607平方千米,人口約310.1萬,包括郊區和衛星城鎮在內,面積 1020 平方千米,人口約 468.7 萬。位於伊比利亞半島梅塞塔高原中部,瓜達拉馬山脈東南麓的山間高原盆地中,海拔 670 米,為歐洲地勢最高的首都。地形閉塞 ,氣候大陸性顯著 ,降水少,氣溫年差較大。1月平均氣溫4.8℃,7月25℃,年降水量425毫米。
馬德里市容
11世紀前為摩爾人的軍事要塞和小集鎮。16世紀上半葉西班牙從封建割據逐漸走向統一,並於1560年將位於國土正中央的馬德里定為首都,城市開始繁榮。殖民擴張初期,馬德里隨西班牙的財富掠奪而發展較快。後海外擴張衰落,梅塞塔高原農牧業衰敗,城市經濟陷於停滯狀態。17世紀初曾一度遷都巴利亞多利德。不久,復為首都,自此逐漸成為中部地區工業和貿易中心。19世紀末發展為全國鐵路和公路網樞紐。城市集中於城堡周圍達數百年,20世紀逐漸向東擴展,20世紀初,人口增長迅速。
西班牙中央經濟區的綜合性經濟中心。在當地農業原料基礎上發展了紡織、食品等工業。60 年代以後,興起飛機、汽車、機器設備、光學儀器、電子、電氣器材、化學、塑料以及軍火工業等部門。由於高原內部原料、燃料缺乏,工業向高精尖和綜合利用方向發展。附近山間盆地盛產棉花和葡萄、橄欖、柑橘等果品,並利用天然草場發展起畜牧業。全國主要的陸上交通樞紐。輻射狀的鐵路將馬德里與國內其他城市和沿海地區聯系起來,並有幾條連接法國和葡萄牙的國際鐵路。巴拉哈斯機場為全國最大的國際航空港。馬德里還是金融和商業的一大中心。南歐文化名城之一,具深厚的文化傳統,但其現代西班牙文化中心的地位已被巴塞羅那取代。市內多博物館,有名的普拉多博物館,主要收藏15~19世紀初西班牙和義大利的繪畫,以戈雅和委拉斯開茲的作品尤受推崇。眾多圖書館中有4座以收藏手稿和珍品聞名 。還有王宮等古建築 。廣場多達300餘個,包括市長廣場 ( 哈布斯堡王朝統治期間建,為歐洲最富娛樂性的市內廣場之一 )、拉維拉廣場等。公園和綠地眾多,綠化面積達2800萬平方米。城市分新、舊城兩部分,舊城建於15~18世紀,街道狹窄;新城為20世紀新建的市區,街道寬闊整齊,現代化高層建築群與舊城的古老格局對照鮮明。城市北部和南部主要是工業區和居民住宅區。
馬德里是西班牙首都,有四百多年的歷史,它位於梅塞塔高原上,海撥大約640米,是歐洲地勢最高的首都。人口超過三百萬。
陽光之城。地處海拔600米的高地,擁有4000萬人口。16世紀菲利普國王遷都至此後,迅速地從一個小山村發展成繁華的都市。
「馬德里」這個名字的意思是「媽媽快跑」,傳說在古代,馬德里只是一個位於原始森林中的只有幾戶人家的地方,有一天,一個孩子在家門口玩,一頭黑熊向他撲來,他急中生智地爬到了樹上,然後他又拚命沖著不遠處的母親大喊:「媽媽,快跑!」後來,為了紀念這個勇敢的孩子,大家就用這句話來命名城市。
馬德里是西班牙的商業、公共行政中心,也是西班牙國會及皇室所在地。銀行業與工業是該市的經濟支柱,主要的工業區分布在馬德里南面,主要有紡織業、食品業及金屬工業。除此以外,馬德里以其多元化的文化、熱情的風貌、豐富的藝術活動和刺激的夜生。
㈡ 為什麼有的國家會遷都
20世紀以來遷都的國家:巴西:從里約熱內盧到巴西利亞巴西南富北窮,經濟發展極不平衡。1956年,巴西政府在中西部戈亞斯州的一片荒原上選中了新都的地址,決定把首都從南部濱海的繁華城市裡約熱內盧遷往這里,定名為巴西利亞,1960年完成遷都工作。巴西中部地區土地貧瘠,雨量不均,歷史上又未進行過開發,經濟十分落後。遷都後,巴西以新都為基地,探索出一條在稀樹草原上發展科技的新路子,改變了國內南北發展不平衡的現象,促進了全國經濟的全面發展。巴西利亞由當年十幾萬人口的小城,發展成為一個擁有200餘萬居民的世界名城。德國:從波恩到柏林1991年6月20日,德國聯邦議院通過表決,將聯邦議院和政府所在地從波恩遷往柏林。對於統一後的大多數德國人來說,柏林是「德國惟一的世界都市」,是國家和民族統一的象徵。二戰後在德國一分為二的幾十年間,聯邦德國一直只把波恩視為「臨時首都」。遷都柏林將德國的政治中心向東推移了600公里,使德國成為了溝通東西歐的橋梁。此外,以柏林為中央政府所在地,也積極推動了德國東部地區的發展。奈及利亞:從拉各斯到阿布賈20世紀70年代中期,奈及利亞當時的首都拉各斯地理位置偏西,與其他地區聯系不便;加上作為全國第一大港和工業中心,人口過於稠密,城市交通擁擠,環境衛生問題日益增多,缺乏擴建所需要的空間,1979年10月,尼政府正式決定遷都阿布賈。新首都阿布賈位於全國的地理中心,是一座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沒有任何圍牆的城市,無論是高聳的辦公大樓,還是精美的私人住宅、別墅均無圍牆,一切都是一目瞭然。如今經過多年的精心建設,阿布賈已成為一座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的美麗都市。象牙海岸:從阿比讓到亞穆蘇克羅阿比讓是西非最繁華的美麗城市之一,素有「西非巴黎」之稱。20世紀70年代末,許多鄰國的僑民大批湧入,該城的人口以每年11%的速度持續增長。為了解決人口膨脹帶來的諸多社會問題,1983年3月10日,象牙海岸政府決定將行政機構由阿比讓遷至亞穆蘇克羅市,而阿比讓仍作為經濟首都,在國家的經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亞穆蘇克羅位於阿比讓以北240公里,地理位置優越。哈薩克:從阿拉木圖到阿斯塔納1997年12月10日,阿斯塔納取代阿拉木圖成為哈薩克的永久首都。阿斯塔納位於哈國家版圖的中部,原名切利諾格勒。阿斯塔納從20世紀50年代起逐漸發展起來,成為哈北部的重要公路和鐵路樞紐,市區有機器製造業、輕工業以及大學、劇院等文化教育設施。哈政府遷都的理由有:阿拉木圖市的發展接近極限,難以滿足作為首都建築用地的需求;城市生態環境惡化、大氣污染嚴重;地處南部邊界、遠離工業發達地區;處於地震活躍地帶,首都安全受到威脅。
希望採納
㈢ 西班牙1561遷都原因
到了兩王之孫卡洛斯一世與其子腓力二世時,西班牙進入更輝煌的霸權時代。尤其是卡洛斯一世(即查理五世),被推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文治武功鼎盛,為西班牙歷史上的全盛時期。查理五世統轄近半的歐洲大陸及美洲大陸的大部份,後來還陸續征服墨西哥的馬雅帝國以及秘魯的印加帝國。在中南美洲建立殖民地的進展下,使十五、十六世紀的西班牙,成為名副其實的『黃金世紀』。
㈣ 拿破崙戰爭葡萄牙和西班牙為什麼不遷都美洲
葡萄牙遷都了。西班牙直接被拿破崙佔了,是拿破崙的小弟;而且西班牙的美洲一個個都在拿破崙戰爭中獨立了,這也敢遷過去?
㈤ 西班牙的首都在哪裡
馬德里是西班牙的首都,位於伊比利半島中央,海拔670公尺,是歐洲地勢最高的首都。城市在一千多年前由阿拉伯人所建,馬德里源自阿拉伯文,意即城堡。「貴族味」是不少西班牙其它地方的人對馬德里的評語:從十六世紀西班牙國王菲利浦二世遷都以來,馬德里便是西班牙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馬德里市區老街上,過去四個世紀所留下來的宏偉建築物,訴說著此地曾擁有的輝煌歲月。市內主要分為三個區域,舊廣場的狹窄小路仍保存著古色古香的風格;市中心的太陽門廣場至市長廣場一帶,分布大大小小的餐館;格蘭維亞Gran Via至瑟拉諾Calle de Serrano以及哥雅大道Calle de Goya附近是商業區。
皇家馬德里是西班牙成立最早的俱樂部之一
歷史上做過西班牙首都的城市有
托雷多是卡斯蒂利亞王國首都和全國主教中心
托雷多(toledo),西班牙最強盛時的首都,托雷多位於馬德里以南70公里處,是卡斯蒂利亞-拉曼恰自治區首府和托萊多省會,人口約5萬。塔霍河環抱著半個城市。托雷多為歐洲歷史名城,公元前192年被羅馬人佔領。公元527年西哥特人統治西班牙,並在該城定都。公元711年被阿拉伯人攻陷。1085年阿方索六世收復托萊多,成為卡斯蒂利亞王國首府和全國主教中心。1561年費利佩二世遷都馬德里,托雷多從此衰弱。
馬德里
11世紀前為摩爾人的軍事要塞和小集鎮。16世紀上半葉西班牙從封建割據逐漸走向統一,並於1560年將位於國土正中央的馬德里定為首都,城市開始繁榮。殖民擴張初期,馬德里隨西班牙的財富掠奪而發展較快。後海外擴張衰落,梅塞塔高原農牧業衰敗,城市經濟陷於停滯狀態。17世紀初曾一度遷都巴利亞多利德。不久,復為首都,自此逐漸成為中部地區工業和貿易中心。19世紀末發展為全國鐵路和公路網樞紐。城市集中於城堡周圍達數百年,20世紀逐漸向東擴展,20世紀初,人口增長迅速。
巴利亞多利德(Valladolid)
西班牙西部的城市,巴利亞多利德省首府。在皮蘇埃加河和埃斯格瓦河匯口。人口連郊區33萬(1981)。1074年首見記載,國王阿方索七世、腓力二世、腓力三世在位期間曾為都城,經濟和文化繁盛。1808-1814年戰爭時損失嚴重,古建築大量被毀,現城市多現代化建築。工業有食品加工、紡織、機器製造等。巴利亞多利德大學成立於1346年,為全國歷史最久大學之一。有十五世紀教堂、舊王宮等遺跡。1506年哥倫布在此逝世,建有紀念碑。
其他
薩拉戈薩曾經是阿拉貢王國的首都.
布爾戈斯是聖地亞哥朝聖之路上重要的文化中心,曾是卡斯蒂利亞王國的都城。
巴倫西亞十一世紀曾為巴倫西亞王國都城。
巴塞羅那曾經是加泰羅尼亞都城
㈥ 西班牙什麼時候遷都的,為什麼遷都
塞維爾是西班牙南部一個重要城市,但並未作過都城,也許這是游戲製作者或者翻譯者的紕漏吧~~~~~可以參考一下西班牙歷史概要~~~~~~~~
《《《《《《《《《《《《《《《《《《《《《《《《《《《《《《
從公元前十一世紀到五世紀之間,先後遭到伊貝洛族、塔爾提西奧族、腓尼基人、希臘人、凱爾特族的侵入。後來凱爾特族與伊貝洛族混合,成為半島上獨特的凱爾提貝洛族。接著迦太基人、羅馬人陸續侵入,西班牙成為羅馬帝國西邊的勢力范圍,現在的伊比利半島各處,還殘留著羅馬的遺跡。
公元六、七世紀,西哥德族侵入並建立王國,以扎雷多為首都。現在托雷多到處可見西哥德族文化遺跡。
到了八世紀,西班牙受到由北非渡海而來的阿拉伯民族摩爾人統治,自此到十五世紀末,回教文化席捲西班牙。在回教徒統治下,西班牙雖地處歐洲,卻不像歐洲國家。
公元十世紀時,回教徒定都哥多華,在此地建立了三佰多個清真寺,當時哥多華擁有二十萬的住戶,繁榮富庶,據說是世界最大的都市。過了不久,在回教徒統治下的西班牙基督徒,發起收復國土運動,自此到中世紀,西班牙一直受到復國運動的影響。
1479年,阿拉岡國王斐迪南與卡斯提爾的伊莎貝拉女王結婚後,西班牙統一的宿願終於達成。此時,回教徒由於內部的紛爭,以及受到西班牙本土復國運動的影響,勢力逐漸減弱,最後不得不將根據地遷移到格拉那達,並在臨斤山丘上建造了阿爾寒布拉王宮。斐迪南完成國家統一後,再以九萬兵力向前推進,終於打敗回教徒,而得到最後的勝利。1492年,格拉那達城重歸基督徒所有。到了兩王之孫卡洛斯一世與其子腓力二世時,西班牙進入更輝煌的霸權時代。尤其是卡洛斯一世(即查理五世),被推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文治武功鼎盛,為西班牙歷史上的全盛時期。查理五世統轄近半的歐洲大陸及美洲大陸的大部份,後來還陸續征服墨西哥的馬雅帝國以及秘魯的印加帝國。在中南美洲建立殖民地的進展下,使十五、十六世紀的西班牙,成為名副其實的『黃金世紀』。
1588年5月,由里斯本出發的127艘西班牙無敵艦隊,不幸於多佛海峽被英國機動性高的80艘艦隊所打敗,從此以後,西班牙國勢一蹶不振,海上霸權也由英國取代。1700年,西班牙王位無後可繼,引起英、法、奧地利之間的王位繼承戰爭。結果,由法國波旁家族繼任西班牙王位。如今現任國王Juan.Carlos一世還一直與法國之間,維持著良好的傳統友誼。
1808年,拿破崙以欺騙手段取得西班牙後,命令其兄約瑟夫一世為西班牙國王,立刻引起西班牙國民的反抗,紛紛起義,推翻政府。畫家哥雅著名的圖畫「五月二日」、「五月三日」就是描繪當時的革命情形。
另一方面,西班牙在中南美洲的殖民地,紛紛仿效美國革命方式而獨立。而西班牙國內宮廷政治的腐敗,民間經濟的蕭條等,都使得西班牙國本動搖。
十九世紀後葉,西班牙國內動盪不安,各地反政府運動如火如荼的展開。1873年2月至翌年年底,西班牙曾短暫實行共和。然而,動亂仍然持續著,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工人階級在政治上抬頭,1931年政府不得不宣布共和制度,當時國王 Alfonso 十三世亡命法國。此後,政治情勢繼續惡化,不滿分子的活動更為激烈,1936年到1939年是西班牙內戰最激烈時期。內戰結束後佛朗哥獨裁政權成立。第二次世界大戰,西班牙沒有參戰。在政治上佛朗哥政權被世界各國孤立,直到1955年加入聯合國後,才回到國際舞台。1964年,佛朗哥將軍指定Alfonso十三世的孫子Juan.Carlos為繼任國王,1975年佛朗哥逝世後,Juan.Carlos一世登上王位,頒布新憲法,西班牙成為一個君王立憲的國家。
㈦ 西班牙怎麼遷都美洲
殖民發展中的西班牙有必要遷都美洲嗎?有什麼優缺點?遷在哪個地方好?
遷都後收入翻倍,而且殖民速度提高了,有必要遷都美洲嗎?造核心時間被我修改過,只需要兩個月的
核時間改了,當然遷,能遷說明你是113版啊,第一選擇:百慕大。其實切薩皮克灣任一個都行,百慕大是方便你以後再遷
塞利維亞多好的節點。。。
遷都加勒比貿易收入就低了 到底塞利維亞更加下游
另外殖民地各種3.4.5稅基的地還低後備。
殖民地的最大意義並不是那點稅收 西葡兩國殖民的目的在於打通貿易路線 完全控制貿易路徑上所有節點當然需要省份支撐來維修保護貿易的船和提供部分貿易力量和產品 所以原則上不需要太多的殖民地 況且西班牙還有宣殖民戰爭的理由 又不是搶歐亞大陸的地 搶別人家美洲和東非南非的殖民地對自己周邊國家關系減得很少 要分還低
㈧ 同在伊比利亞半島,西班牙為什麼一直不能吞並葡萄牙
首先是自身實力的問題,你沒有那個實力,還要去攻佔強國,那不就是自尋死路嗎。其次就是地區的影響,西班牙在大板塊還沒有變動的時候,就已經遠離了他們有1000公里。在那時候沒有交通工具的幫助,怎麼能吞並葡萄牙。然而國際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哥倫布已經發現美洲新大陸,麥哲倫也開始了環球航行。
在英國人的支持下,葡萄牙爆發了大規模的反抗暴動和起義,開始驅趕和謀殺西班牙的駐軍。從1640年開始,斷斷續續打了28年,西班牙都沒能撲滅葡萄牙的反抗,而且此時英國人更是大兵壓境,不斷的威脅。沒有辦法的他們,只能簽訂《里斯本條約》來限制兩國這么緊張的關系,但是這都是後話了。
㈨ 西班牙的首都是什麼具體情況說下哈、
馬德里是西班牙的首都,位於伊比利半島中央,海拔670公尺,是歐洲地勢最高的首都。城市在一千多年前由阿拉伯人所建,馬德里源自阿拉伯文,意即城堡。「貴族味」是不少西班牙其它地方的人對馬德里的評語:從十六世紀西班牙國王菲利浦二世遷都以來,馬德里便是西班牙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馬德里市區老街上,過去四個世紀所留下來的宏偉建築物,訴說著此地曾擁有的輝煌歲月。市內主要分為三個區域,舊廣場的狹窄小路仍保存著古色古香的風格;市中心的太陽門廣場至市長廣場一帶,分布大大小小的餐館;格蘭維亞Gran Via至瑟拉諾Calle de Serrano以及哥雅大道Calle de Goya附近是商業區。 皇家馬德里是西班牙成立最早的俱樂部之一
求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