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陷阱是什麼
『壹』 關於墨西哥的常識有哪些
國名:墨西哥合眾國(The United States of Mexico)
首都:墨西哥城
面積:196.4375萬平方千米
人口:105億(2004年)
民族:90%以上人口為印歐混血種人。印第安人約1000萬。外國僑民19萬。
語言:西班牙語
貨幣:墨西哥比索
國家地理
墨西哥位於北美洲南部,北鄰美國,南接瓜地馬拉和貝里斯,東臨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西南瀕太平洋。內陸為墨西哥高原,高原南部有一條東西向的火山帶,有若干海拔3000米以上的火山。奧里薩巴火山海拔5700米,為全國最高峰。位於中部米卻肯州的帕里庫廷火山,於1943年2月20日開始噴發。主要河流是北布拉沃河、烏蘇馬辛塔河、格里哈爾瓦河、萊爾馬一聖地亞哥河、巴爾薩斯河等。查帕拉湖為最大湖泊。墨西哥資源豐富,銀、螢石、天青石產量均居世界第一位,鉍、石墨產量居世界第二位。銻、砷、硫黃產量居世界第三位。墨西哥氣候復雜多樣,高原地區終年溫和。西北內陸為大陸性氣候,沿海和東半部平原屬熱帶氣候。
墨西哥國名的由來
源於「墨西特里」,它是印第安人一個最大部落阿茲特克人的太陽神和戰神。阿茲特克人認為,部落興旺都是墨西特里賜予的。為了得到太陽神的庇護,就把「墨西特里」作為國名,後逐漸演變。把「特里」去掉,加上「哥」就成了「墨西哥」,意思是「戰神指定的地方」。
墨西哥城
墨西哥的首都,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美洲最古老的城市。為世界第二大城市。面積1525平方千米。位於中央高原南側海拔2238米的墨西哥谷地,是古代阿茲特克文化發源地,位於第一街的女神紀念柱是該城中心的標志性建築。此外,市裡還有眾多的金字塔、圖書館、博物館和劇場等。墨西哥城裡的國立自治大學是拉丁美洲最古老、最大的高等學府。
聖弗朗西斯科山岩畫
聖弗朗西斯科山岩畫是墨西哥境內至今發現的規模最大的古老岩畫群。岩畫被繪制在聖弗朗西斯科山的眾多洞窟內。掘考證,這些岩畫洞窟有的是墨西哥遠古時代人類的居所。有的是用於祭祀的場所,有的是捕獲動物的陷阱。岩畫畫面大部分是人與動物的圖案。有些圖案的大小與實物相等。在岩畫中經常可以看見攜帶武器的人,據推測,描繪的可能是戰斗或狩獵場景。岩畫所描繪的動物中有美洲獅、大山貓、鹿、龜、魚等。其中有好幾種動物現已在下加利福尼亞半島銷聲匿跡。這些岩畫形象逼真、繪制精細,極具藝術價值。聖弗朗西斯科山岩畫對於研究墨西哥史前土著居民的歷史文化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太陽金字塔
太陽金字塔是特奧蒂瓦坎古城遺址最大的建築,大約建於2世紀。它坐落在被稱為「死亡大道」的古城中央大道東側。太陽金字塔用土和石頭堆砌而成,高65米,南北長222米,東西寬225米。4個坡面從底部到頂端共有5層,總體積約為100多萬立方米。當時的特奧蒂瓦坎人並沒有掌握鐵制工具。可以想像工程是何等艱巨。金字塔的四面都有階梯直達頂部。四面正對著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中午太陽的光芒直射塔頂;傍晚,太陽正好在它的西邊落山。金字塔的頂部原有一座太陽廟。現已完全毀壞。現在的大金字塔就是在這座金字塔的基礎上建成的。在太陽金字塔側旁的廣場北端。有一座華麗的太陽宮。是太陽金字塔最高祭司的宮殿,宮殿內的壁畫是古城遺跡中迄今發現的最精美的壁畫之一。
蝴蝶谷
蝴蝶谷是墨西哥著名的旅遊勝地。每年11月至次年3月間都會有數百萬只五顏六色的蝴蝶從加拿大南部和美國東北部山區飛到這里。這些漫天盤旋飛舞的五彩蝴蝶宛如彩雲飄盪在山谷間,谷中樹木上落滿了彩蝶。像披上一層美麗的輕紗。彩蝶飛舞時,其翅膀因不停拍擊而發出陣陣聲浪,景色壯麗而神奇。蝴蝶谷中漫山遍野停滿了各種各樣鮮花般的蝴蝶,在這些彩蝶中。一種被當地人稱為「君主」的蝴蝶最為美麗。彩蝶為了躲避北美冬天的嚴寒,要在谷中停留4個多月,並同時完成交配、產卵、養育後代等任務,當第二年北美氣候轉暖時,新成熟的一代在雌蝶的帶領下,這支浩浩盪盪的隊伍,經過長達5000千米的遷徙飛行,又回到北美。蝴蝶谷以其獨特的魅力,每年吸引世界各地的遊客前來觀光。
『貳』 墨西哥毒品的詳細情況
二戰後由於北部鄰國美國對毒品的需求激增,毒品走私在墨西哥興盛起來,販毒集團逐漸形成,並掌控著不同的販毒路線。再加上墨西哥國內,司法和警察部門腐敗嚴重,與販毒集團狼狽為奸。墨西哥販毒集團因此不斷坐大。
而今,墨西哥販毒集團不僅控制了拉美毒品市場,並將其勢力擴展到包括美國在內的47個國家。墨西哥成為僅次於阿富汗(金新月)和緬甸(金三角)的世界第三大鴉片來源地。面對墨西哥愈演愈烈的販毒形勢,美國國務卿希拉里稱,「墨西哥已經越來越像20年前的哥倫比亞。」
2006年年底,卡爾德龍當選墨西哥總統,將打擊販毒集團和有組織犯罪列為新政府首要任務。在其就職後的1個多月時間里,卡爾德龍在多個州同時開展了聲勢浩大的聯合掃毒行動。但墨西哥富可敵國的販毒集團也展開了針對高級官員、議員和警官的暗殺行動。墨西哥媒體將此稱為「毒品戰爭」。
經過6年較量,這場「戰爭」仍未分勝負:「毒品戰爭」並未消滅販毒勢力,相反涉毒暴力事件有增無減,販毒組織依舊囂張。墨西哥主要販毒組織:海灣、錫那羅亞、家族以及塞塔集團實力強大、裝備精良,總體實力甚至可以和墨西哥軍隊抗衡。
墨西哥販毒組織以殺人不眨眼而臭名昭著。在過去6年中,5萬多人死於涉毒暴力事件,超過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死亡人數總和。販毒組織成員殘忍殺害敵對勢力成員、警察、軍人、政府官員甚至無辜百姓。近年來,墨西哥販毒組織越發兇殘和囂張,比如將對手斬首並將屍體懸掛在立交橋上示眾。
暴力跟著毒品走
的確,毒品交易背後的高額利潤是販毒勢力斬不盡殺不絕的根本原因。
有這樣一個不爭的事實:美國是全球最大的毒品消費國,癮君子超過3500萬,美國市場上七成的毒品來自墨西哥。每年毒品貿易給墨西哥毒販帶來400億美元利潤。
諷刺的是,墨西哥毒販子用販毒賺來的錢從美國購買軍火充實自己的軍火庫。據美聯社報道,墨西哥毒販手中的武器95%來自美國,武器訂單為美國創造了大約500萬個就業崗位。墨西哥駐美大使估計,每天從美國流入墨西哥的槍支在2000支左右。
有毒品的地方就有暴力。墨西哥是南美毒品進入美國的主要通道。各路販毒組織為爭奪地盤和販毒路線時常發生流血沖突。只要美國這個毒品市場存在,墨西哥的毒品產業鏈就不會消失,流血事件就不會停止。用美國聯邦調查局官員戴維·克斯伯森的話說就是「暴力跟著毒品走」。
政府軍和警察的高壓打擊只導致了販毒集團的重新洗牌,勢力並未減弱。在軍隊和警察的圍追堵截下,販毒組織變得越發兇殘、販毒手段翻新,並和緝毒軍隊警察打起了游擊戰。
首都墨西哥城曾是販毒勢力的老巢,在政府清繳販毒勢力後,販毒團伙逃離墨西哥城,北上在墨美邊境安營紮寨,此後逐漸形成了勢不可擋的販毒集團。近年來墨西哥政府加大北部的緝毒力度,再加上美國的配合,販毒組織在北部邊境的生存空間受到打壓。販毒勢力於是南下尋找新的「毒品樂園」。墨西哥第二大城市蒙特雷和南部旅遊勝地阿卡普爾科成為販毒組織的「新家」。這兩座城市都曾是沒有販毒勢力的世外桃源,但自從販毒團伙到來後,當地治安狀況就一落千丈。白天繁華的街頭會發生槍戰,屍體堆在路旁,行人會突然被流彈擊中。
嚇走了遊客和外國投資者
雖然美國毒品市場和軍火製造商導致和助長了墨西哥毒品戰爭。但最終為毒品暴力買單的還是墨西哥人。毒品暴力不但使墨西哥國家形象受損,還嚇走了遊客和外國投資者。
旅遊業是墨西哥第三大支柱產業,佔GDP總量近10%,也是繼石油出口和僑匯之後的第三大外匯來源,但墨西哥私企經濟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治安問題給墨西哥經濟造成的損失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5%,其中旅遊業受影響最為嚴重。
棕櫚樹、海灘、陽光,軍車呼嘯而過、荷槍實彈的軍人巡視四周……這已不是美國大片中的場景,而是墨西哥旅遊勝地的景象。2012年5月,世界旅遊組織公布的世界旅遊勝地排行榜上,墨西哥已掉到第12名。墨西哥曾在2004和2005年穩居排行榜第7位,此後名次逐年下滑,直到今年被排除在世界10大旅遊勝地之外。
2012年2月8日美國國務院對美國公民發出旅行警告,要求避免前往墨西哥14個州全部或部分地區。這是2006年墨西哥發動毒品戰爭以來,美國發布范圍最廣的墨西哥旅行禁令。來墨西哥旅遊的外國人80%是美國人,太平洋沿岸的阿卡普爾科市,曾是美國大學生的度假勝地,如今美麗的海灘上只能看到稀稀落落的本地遊客。
毒品、暴力、屠殺也擾亂了墨西哥人正常的生活。暴力事件甚至改變了墨西哥人的傳統習慣。一項調查顯示,多數墨西哥人情願假期呆在家裡看電視也不願到海灘曬太陽。61%的受訪者說自己晚上不出門;30%的人說由於擔心遭遇販毒組織,開車不再走州道和國道;22%的人說自己不參加公共活動,比如音樂會或體育比賽。曾有一個墨西哥人感慨地對記者說:「因為生活中充滿暴力、謀殺和欺詐,人們變得越來越猜疑。不相信陌生人的話,因為擔心是個陷阱,自己也不敢講真話,害怕招來麻煩。」
毒品暴力也改變了城市。墨西哥北部邊境因為鄰近美國,經濟曾一度繁榮,大批美國公司來此投資建廠。然而隨著販毒勢力的到來,這個地區成為墨西哥最為危險的地方。甚至出現了「鬼城」華雷斯。華雷斯北部比鄰美國,曾經工廠林立,商業繁榮。黑幫販毒勢力到來後,向商家收取高額保護費,城市裡綁架和縱火案時常發生。動盪讓華雷斯人人自危,近幾年已有十幾萬人逃離華雷斯。夜晚居民不敢外出,商店早早打烊,再加上隨處可見的空置房屋,華雷斯因此被稱作「鬼城」。
同時,暴力浪潮也讓墨西哥的新聞業變成了危險行業。整個二戰期間共有68名記者喪生;巴爾干戰爭時35名記者喪生;而在墨西哥,這個表面上看去非常和平的國家,過去10年就有70多名記者遇害。4月底,在韋拉克魯斯州又有4名記者遇害。
暴力改變了新聞的采寫方式。許多新聞來源都因為害怕而不敢提供線索。墨西哥一家記者組織的創始人瑪塞拉·圖拉蒂采訪時也變得倍加小心:「我盡量不單獨去現場,非去不可的話,我會時常報告自己的位置。我不和計程車司機或陌生人交談,也從不說我是記者,從不通過手機傳輸新聞稿件。現在讓人害怕不是你在文章中寫了不該寫的東西,而是會有人因為你寫的東西而遇害,或者你自己因此而被害。」
緝毒行動竟致數萬人死亡
可以說,現任總統卡爾德龍實施近6年的緝毒行動取得了矚目的成績,軍隊和聯邦警察從販毒勢力手中繳獲了大批武器裝備和毒品、抓獲重要販毒頭目、清肅警察隊伍中的內鬼,販毒活動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然而這場被稱為「毒品戰爭」的緝毒行動並沒有取得預期效果。在軍隊和聯邦警察的猛烈攻勢下,販毒集團採取了瘋狂的報復行動。2008年和2011年,墨西哥先後兩位內政部長死於非命,兩人生前均致力於緝毒和打擊有組織犯罪,事故發生後,墨西哥媒體紛紛猜測這兩起事件可能與該國販毒集團有關。
這場耗資巨大,死傷無數的毒品戰爭不論在墨西哥國內還是在國際社會都備受爭議。導致數萬人死亡的緝毒行動使人質疑,這種緝毒方式是否就是最佳選擇?打擊販毒勢力是否要以犧牲數萬人生命為代價?
墨西哥「販毒教父」米蓋爾·安格羅·菲利克斯·加拉多曾在獄中寫道:「戰勝貧困才是滅毒最好的方法……我們需要重建村莊和農場,讓墨西哥人能自給自足;我們需要建立工廠,並實行低利率政策,以鼓勵墨西哥人飼養牲畜;此外,還要建立更多學校;我們還可以用提供工作消除暴力……不能只有鎮壓,而沒有醫療保障、公路和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墨西哥販毒組織近年來開始招募未成年人,甚至兒童。加入販毒組織的墨西哥青少年主要來自貧困家庭。對於窮孩子來說,沒有機會接受良好教育也就沒有希望找到像樣的工作,販毒是掙錢又快又容易的工作。在墨美邊境地區一種歌唱販毒頭目「豐功偉績」和奢侈生活的民歌廣為傳唱,其影響力甚至超過了美國的流行音樂。有鑒於此,或許「販毒教父」的建議自有他的一番道理。
『叄』 為什麼資源豐富的國家容易陷入貧困陷阱和中等收入陷阱
世界銀行《東亞經濟發展報告(2006)》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MiddleIncomeTrap)的概念,基本涵義是指:即鮮有中等收入的經濟體成功地躋身為高收入國家,這些國家往往陷入了經濟增長的停滯期,既無法在工資方面與低收入國家競爭,又無法在尖端技術研製方面與富裕國家競爭。
新興市場國家突破人均GDP1000美元的「貧困陷阱」後,很快會奔向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起飛階段」;但到人均GDP3000美元附近,快速發展中積聚的矛盾集中爆發,自身體制與機制的更新進入臨界,很多發展中國家在這一階段由於經濟發展自身矛盾難以克服,發展戰略失誤或受外部沖擊,經濟增長回落或長期停滯,陷入所謂「中等收入陷阱」階段。
按照世界銀行的標准,2010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4400美元,已經進入中等收入偏上國家的行列。
當今世界,絕大多數國家是發展中國家,存在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問題。像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智利、馬來西亞等,在20世紀70年代均進入了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但直到2007年,這些國家仍然掙扎在人均GDP3000至5000美元的發展階段,並且見不到增長的動力和希望。
國際上公認的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和地區有日本和「亞洲四小龍」,但就比較大規模的經濟體而言,僅有日本和韓國實現了由低收入國家向高收入國家的轉換。
日本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在1972年接近3000美元,到1984年突破1萬美元。韓國1987年超過3000美元,1995年達到了11469美元。從中等收入國家跨入高收入國家,日本花了大約12年時間,韓國則用了8年。
拉美地區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則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代表。一些國家收入水平長期停滯不前,如菲律賓 1980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671美元,2006年仍停留在1123美元,考慮到通貨膨脹因素,人均收入基本沒有太大變化。
還有一些國家收入水平雖然在提高,但始終難以縮小與高收入國家的鴻溝,如馬來西亞1980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1812美元,到2008年僅達到8209美元。阿根廷則在1964年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就超過1000美元,在上世紀90年代末上升到了8000多美元,但2002年又下降到2000多美元,而後又回升到2008年的8236美元。拉美地區還有許多類似的國家,雖然經過了二三十年的努力,幾經反復,但一直沒能跨過1萬美元的門檻。
「中等收入陷阱」國家的十個方面的特徵,包括經濟增長回落或停滯、民主亂象、貧富分化、腐敗多發、過度城市化、社會公共服務短缺、就業困難、社會動盪、信仰缺失、金融體系脆弱等。
毋庸置疑,中國目前的社會發展風險已逼近「中等收入陷阱」。雖然在官方數據上中國還保持高速增長,但是增長很大程度是政府主導的鐵公機與房地產構成,如今這兩個推動機已臨近崩潰。當支撐經濟發展的土地資源消耗一空,人口紅利逼近零點,中國拿什麼來支撐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鄧聿文先生在《全面改革的可能性及政改限度》中提出中國必須進行全面改革包括經濟、社會、政府和政治幾個方面,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其中,經濟領域的改革重點有三:
一是打破壟斷,進一步深化產權改革;
二是建立公共財政體制,實現地方政府的事權和財權對應;
三是加強金融體系建設,解決金融體系開放不夠與金融創新不足同時並存的問題。 社會領域的改革重點有四:
一是完善收入分配體制,縮小收入分配差距,消除兩極分化;
二是放權於社會,加快社會組織的建設與發展; 三是廢除戶籍制度,完善社會保障,破除階層流動障礙;
四是強化社會參與。
政府的改革重點有二:
一是限權和放權,減少對經濟和社會的管制,將政府壟斷的權力下放給社會,讓人們自我組織起來,建立一個有限政府;
二是大力反腐,力爭在反腐敗上有制度突破。而上述改革要深入,都會觸及到政治改革。
事實上,發展經濟僅僅是治標,政治轉型才是治本。發展中國家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關鍵就在於實現公共治理模式的轉型。
因此,推進公平正義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首要前提。
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人們感受最深的、最不滿的,是公平正義受到了破壞。而在一個公平正義不能得到維護的社會中,每個群體的人生活得都不舒服。因此,重建社會公平正義,是中國社會當前最急迫的問題。
以公平正義為取向的改革,必須實現對公權力的監督和制約,將政治社會生活納入法治軌道,破除權貴資本主義,建立利益表達、施加壓力和社會博弈機制,促進公民意識和社會組織的發育,促進公民權利平等。
改革已是箭在弦上,如果不啟動政治與經濟的雙重改革,社會將會積累更大的風險和危機,這對新領導的權威建立非常不利。
要知道,當前國民已不再滿足於「麵包時代」,能否讓每個國民過得有尊嚴、活得踏實,對執政者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考驗,但同時也是個足以名垂千古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