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殖民軍有多少人
⑴ 為什麼強盛一時的印加帝國抵擋不住西班牙的入侵,最終遭到了徹底的覆滅
印加文明是因印加人統一中安第斯山區,建立印加帝國而得名的。印加人原是生活在的的喀喀湖中的一個部落,10世紀以後,他們逐步北遷,一路征戰,於1243年來到現今庫斯科,在瓦納卡里山上紮下營寨。據印加入的傳說,此時他們的首領是曼科·卡帕克。從曼科·卡帕克起,到1532年印加人的末代首領阿塔瓦爾帕被西班牙征服者皮薩羅殺害,印加國大約經歷了整整3個世紀的發展過程,其問共傳12世、13王。
公元1492年,哥倫布到達加勒比海諸島。從此,先進的「舊大陸」與美洲「新大陸」開始發生碰撞。伴隨著宗教的狂熱和尋寶的夢想,一批批歐洲殖民者踏上了美洲的土地。其中,西班牙殖民者皮薩羅率領士兵征服龐大的印加帝國。皮薩羅在向印加帝國首都庫斯科進軍途中,仰仗鋼鐵和騎兵優勢,又先後在豪哈、比爾卡蘇阿曼、比爾卡康加和庫斯科四次戰役中大敗印加軍隊,參加這些戰役的西班牙人分別只有80人、30人、110人和40人,而每次戰役擊潰的印加軍隊則往往數以萬計,經過連番的打擊,曾經強盛一時的印加帝國逐漸消亡了。
⑵ 無敵艦隊覆滅,擊碎了西班牙的世界君主夢,卻延續了明朝的上國夢嗎
自從大航海運動以來,隨著哥倫布、麥哲倫等探險家的遠航,世界逐漸從一個封閉的隔離狀態連接成了一體,從這時開始,世界上任何一種文明,無論你是主動開放,還是被動開放,亦或是繼續固步自封,你都已經被悄無聲息的捲入了世界潮流之中,被深受世界潮流的左右。
但隨著明朝中期林鳳叛逃和明朝宦官使節來菲考察,大量的西班牙傳教士開始湧入明朝沿海,他們從明朝帶回了大量的書籍,並且將在明朝的所見所聞著述成書,這為西班牙殖民者更為系統的認識明朝提供了渠道。
1586年菲律賓殖民當局再次向西班牙國王上書了一份詳細的征服明朝的計劃,其中除了詳述征服明朝的巨大好處之外,便提出了要將遠征軍隊的人數上調到12000人左右,並且要輔助以數千人不等的日本人和菲律賓人為後勤勞工,以保障後勤的供應。
⑶ 西班牙總人口多少億人
西班牙總人口截至2021年,西班牙的總人口4700多萬。
西班牙屬於歐洲國家,雖然國力不如英、法、德等歐洲三大「話事人。」但西班牙和義大利,也都是歐洲大國,各方面都不可小覷。西班牙總人口4740多萬人,在人口方面幾乎相當。2020年,西班牙的GDP總量為1.28萬億美元,排名世界第14位。
西班牙的歷史非常有意思,在西方世界,《馬可波羅游記》堪稱一本奇書,因為在書中描述,東亞的印度、日本等地非常富裕,幾乎到處都是黃金。在這樣的大環境下,16世紀中期,西方各國陸續進入了大航海時代。但大航海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歷經了一系列的波折以後,歐洲列強們陸續發現了南美洲、北美洲、亞洲等地,並且開始建立自己的殖民地。
⑷ 十七世紀,西班牙人在南北美洲的殖民地人口是多少
1600年時,中、南美洲有25萬西班牙人(包括混血);巴西的葡萄牙人有3萬。
到了17世紀末,大約有100多萬西班牙人和10萬葡萄牙人在新大陸。
而當時被征服的土著約有900萬~1200萬。
英、法、荷蘭和其他國家(如丹麥、瑞典)在17世紀約有20萬移居到北美和加勒比地區,但有一半死於疾病。經過繁衍,到17世紀末北美洲約有30萬歐洲移民。
到17世紀結束時,還從非洲引入了30萬黑奴。
⑸ 美洲西班牙殖民地獨立戰爭是怎麼進行的
美洲西班牙殖民地獨立戰爭是西屬美洲人民反對西班牙統治的解放戰爭。
自哥倫布發現美洲1492年,以來的300年,西班牙對其在美洲的殖民地的人民一直進行殘酷的剝削。19世紀初,西班牙殖民帝國下設4個總督轄區和4個將軍轄區:總督轄區為新西班牙區、新格拉納達區、秘魯區、拉普拉塔區;將軍轄區為瓜地馬拉區、委內瑞拉區、智利區、古巴區。這些殖民地的整個經濟生活從屬於宗主國的經濟利益,當地居民備受歧視。
16至18世紀時,反西班牙起義此伏彼起。資本主義關系的發展激起了民族的覺醒。
1775~1783年的北美獨立戰爭,1789~1794年法國的大革命,1791~1803年的聖多明各的黑奴解放斗爭,對促進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比利牛斯半島大部分領土被拿破崙法國佔領,就說明了西班牙的虛弱,1808年西班牙國內的革命事件更直接促使其殖民地民族解放斗爭的蓬勃興起。1810年4月19日,加拉加斯爆發起義;5月25日,布宜諾斯艾利斯爆發起義;7月20日,波哥大爆發起義;9月16日、18日,多洛雷斯和聖地亞哥也相繼爆發起義。
這些起義導致西班牙殖民制度的滅亡,宣告了獨立戰爭的開始。
1811年,委內瑞拉、巴拉圭相繼宣布獨立,組成了新格拉納達聯合省代表會議。1813年,墨西哥宣布獨立。
由於殖民地領土相互隔絕,所以西班牙殖民者得以在聯系不密切的各個起義中心逐步恢復其統治。
至1815年底,除拉普拉塔區外,西班牙終於將各地的起義全部鎮壓了下去。
導致起義失敗的另一原因是,反西班牙陣營內部存在尖銳的社會矛盾。解放運動的許多領導人被殺害,少數移居國外。不過,西班牙殖民者只是暫時得勢。
到1816年,解放運動再次出現高潮,卓有才華的軍事將領與政治活動家玻利瓦爾和聖·馬丁在這方面起了很大作用。玻利瓦爾建立的解放軍在1817~1818年間解放委內瑞拉大部分領土,1819年解放新格拉納達,1822年又解放基多,徹底擊潰了西班牙殖民軍。
在上述已獲解放的土地上成立了大哥倫比亞獨立聯邦共和國。在西班牙殖民統治一直未能恢復的美洲大陸內部,拉普拉塔各聯合省宣布獨立。
隨後,愛國者的隊伍在聖·馬丁率領下,從拉普拉塔出發,經過極其艱苦的行軍,越過安第斯山脈,先後解放了智利和秘魯部分領土。
1822年,聖·馬丁因與玻利瓦爾發生分歧而退出政治軍事活動,玻利瓦爾遂擔任秘魯解放斗爭的領導。玻利瓦爾軍接連挫敗西班牙軍,1824年12月9日,在阿亞庫喬附近擊潰了敵人最後一個龐大的軍隊集團。從1825年起,上秘魯改稱為玻利維亞以紀念玻利瓦爾。1821年,墨西哥及中美各國宣布獨立。1823年,中美各國宣布成立中美聯合省聯邦。在東海岸愛國志士為反對西班牙殖民者和後來的葡萄牙侵略者進行了長期的斗爭。1826年初,西班牙最後一批守備部隊宣告投降。
至此,美洲的西班牙殖民地除古巴和波多黎各以外都獲得了政治上的獨立。
在這次戰爭過程中,人民解放運動的部隊常常打敗數量和裝備上大大超過自己的強大敵人贏得重大勝利。騎兵在草原地區的作戰尤其卓著有成效。起義者的炮兵很少,往往靠冷兵器作戰,所以戰斗極為殘酷,常常進行白刃格鬥。解放戰爭,還消滅了許多封建殘余,在大多數宣布獨立的國家中廢除了奴隸制,確立了共和制度。
不過,這次犧牲了100多萬人生命的戰爭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拉丁美洲國家的社會經濟結構。
⑹ 西班牙用數千兵力征服明帝國
事實上是有這件事的,只是沒有實現。但這體現了當時西方人對中國的認識不足(直到鴉片戰爭前英國人還想在中國銷售刀叉和睡帽),佔領全中國應該不大可能,但是攻擊沿海各省並利用中國人建立偽政權的話,以明朝的內陸戰力和政府能力,應該會造成巨大統治危機,加速其滅亡。如果那樣,也許中國會更早的了解西方文明,而不是固步自封,釀成近代史悲劇了。唉,歷史沒有假設~
沒回答樓主的問題(汗):2w人是不夠征服中國,但是這兩萬人只是「本錢」,
西班牙人征服印加帝國還只有兩千人呢,但他們善於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
就像滿清入關,其核心力量只有六萬滿洲八旗(其他還有蒙古,漢,朝鮮雜牌)。但他們入關以後不就不斷得到明朝降軍的加強嗎?所以有兩萬西班牙正規部隊作為依託(其戰力不可小覷,當年千八百倭寇就可大鬧沿海,攻城略地)
扶持一位像李自成式的草莽英雄,廣招流民,大鑄西洋槍炮,那就未可知了~
但這只是我個人的一些想法,一切皆有可能嘛~沒發生的事誰知道結果呢?
這只是就事論事,我還是很熱愛中華民族的!別噴我~
⑺ 輕易就征服美洲的歐洲人,會成功是巧合還是有實力
15世紀,是一個地理大發現的時代,同時也是一個殺戮和殖民並存的時代。這個時代,歐洲人通過航海運動發現了非洲南部,美洲以及到達亞洲的海上路線。然而,發現就是一場災難。在此之前,美洲幾乎和亞洲是隔絕的,美洲的土著居民在這里建立了相對落後的文明,如瑪雅文明、阿茲特克文明等。當1492年哥倫布的船隻到來之後,一切都變化了。
很快,到達美洲的白種人也發生他們缺乏另外一種東西——勞動力,也是成千上萬的黑人被當做奴隸運往美洲。在這個過程中,每成功運輸一名黑人,就造成10名黑人死亡,最終讓非洲損失一億人口。直到1980年,非洲的總人口才1億。
⑻ 西班牙曾想用兩萬人征服明朝,最後卻沒有實施,為什麼
西班牙曾想用兩萬人征服明朝,最後卻沒有實施,為什麼?因為太傲慢了,發現打不過,西班牙曾經制定過一個詳細的計劃:由10000-12000名西班牙軍隊、5000-6000名日本人、500名奴隸和一些菲律賓人組成的25000人的遠征隊,與葡萄牙軍隊(當時的西班牙國王也是葡萄牙國王)聯合征服大明。按照當時西班牙的邏輯,他們願意派遣2萬人去征服明朝,這足以「給面子」。當然,傲慢是不能吃的。西班牙人的傲慢被幾記耳光喚醒。
這個瘋狂的計劃後來沒有實施。原因是西班牙受到如此嚴厲的教育,以至於它被打回了原來的形狀,因此它無法接觸到東方。也許有一個所謂的征服計劃,但它被許多人遺忘了。誰知道呢?或者根本就沒有這樣的東西,都是後人編造的?無論如何,它最終沒有得到實施,更不用說收效甚微了。不管人們怎麼說。然而,在個案的基礎上,想像是可以的,也是無害的。
從地理上講,明朝與西班牙不同,但時代不同了。可以想像,他們可能會相遇,甚至發生沖突。因此,這個所謂的征服計劃可能已經提出,但尚未實施。而西班牙人,因為當時有幾個擴張中的帝國,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所以他們非常強大,所以他們不可避免地將觸角伸向東方,然後與明朝變得不友好。接下來,提出了所謂的征服計劃,這並不出乎意料。這甚至意味著一切都是可能的。
⑼ 十五世紀開始的大航海時代為什麼葡萄牙人能靠幾百人就擊敗東方很多國家僅僅是因為武器先進嗎
15世紀至17世紀:西葡殖民帝國
一般認為,近代西方國家最早佔領的殖民地是葡萄牙於1415年佔領的休達。該港原屬摩洛哥,為撲滅當地海盜、並控制經休達中轉的西非黃金及象牙的進口,葡萄牙經過周密部署佔領了休達港,隨後為直接與出產黃金的西非黑人帝國建立聯系,又沿非洲海岸南下,佔領了馬德拉群島、維德角群島等群島。 隨著文藝復興運動在歐洲的發展,歐洲出現了對商業資本和財富的渴望。當時歐洲的主要貿易對象是東方,尤其來自是中國、印度和南洋各群島的絲綢、寶石、香料等奢侈品。由於當時與東方的貿易被威尼斯、熱那亞壟斷,西歐國家決定自己探索通往東方的航路。首先對東方航線展開探索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1498年達·伽馬經過好望角抵達印度。為了確保與印度的貿易不受莫卧兒帝國、阿曼以及印度洋沿岸各土邦國的干擾,葡萄牙於1510年在果阿建立了第一處殖民地,修築要塞,配備軍隊,保護葡萄牙商人的安全,同時在非洲沿海占據了一些島嶼和濱海據點,作為前往印度的中途補給站。 由於經好望角前往東方的航路被葡萄牙壟斷,西班牙不得不向西尋找通往東方的新航線。1492年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後,西班牙展開了對美洲的征服和殖民運動,在極短的時間內消滅了印第安人所建立的各個帝國,建立起極其廣大的殖民地。1494年經教皇仲裁,葡萄牙在西經50°以東的美洲大陸也獲得了面積極為龐大的殖民地。 由於西班牙征服地區盛產金銀,大量貴金屬經西班牙流入歐洲,刺激了歐洲其他地區的物價變革和工商業發展。同時,由於咖啡、可可、茶葉、煙草、蔗糖、馬鈴薯等新消費品引入歐洲,歐洲人的飲食習慣也大幅度改變,導致對這些消費品需求的增長,這就促使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新征服的美洲廣大地區發展經濟作物的種植。 16世紀末至17世紀初,英國和法國從西班牙人手中奪取了加勒比海諸島,荷蘭從葡萄牙手中奪取了巴西東北沿海的納塔爾地區。由葡萄牙人在非洲的馬德拉群島、維德角群島首創的黑奴種植園制度傳入英、法、荷控制的這些地區,對勞動力的需求猛增。而由於殖民者(尤其是西班牙人)對印第安土著的殘酷屠殺,印第安人的數量由15世紀末的5000萬銳減至17世紀的400萬,因此歐洲殖民者不得不從非洲尋找新的勞動力來源。 從1442年起,葡萄牙人就把柏柏爾人用作奴隸(在葡萄牙本土),西班牙人從1502年起開始把非洲黑人運入美洲。對奴隸貿易的需求促使兩國以及英國、荷蘭、法國、丹麥等新興資本主義國家在西非洲沿海建設了許多商站,販賣奴隸、象牙、黃金和辣椒(當時被稱為「天堂的種子」,象牙海岸(今名象牙海岸)的另一個名稱是種子海岸)。但是由於西非的海岸難以接近,再加上當地的地貌和氣候不適合歐洲人居住,因此在此後幾個世紀的時間里,歐洲對非洲的殖民只限於少數濱海據點。從歐洲國家對這些殖民地的命名——黃金海岸、象牙海岸、奴隸海岸——上可以看出,在西非的殖民地基本上都屬於資源掠奪型殖民地。
1492年,哥倫布到達加勒比海諸島。從此,先進的「舊大陸」與美洲「新大陸」開始發生碰撞。伴隨著宗教的狂熱和尋寶的夢想,一批批歐洲殖民者踏上了美洲的土地。其中,最富戲劇性的,是西班牙殖民者皮薩羅率領169名士兵征服龐大的印加帝國。
天花攪起印加內亂
印加人的祖先是在大約1.1萬年前越過白令海峽來到美洲大陸的。印加人到達美洲後的幾十個世紀里,歐亞大陸上的居民與印加人接觸很少。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印第安人在南美洲創造了自己的文明,建立起了疆域空前遼闊的印加帝國。現在被人們廣泛食用的玉米、甘薯以及煙葉等農作物,都是印加先民智慧的結晶。美洲盛產的黃金和白銀更讓貪婪的歐洲殖民者趨之若鶩。隨著歐洲人的到來,美洲大陸原本沒有的天花大面積流行。1526年,天花奪去了印加帝國皇帝瓦伊納·卡帕克的生命,隨即又奪去了他的許多大臣和原定皇位繼承人尼南·庫尤奇的生命。這個時候,發生了另一皇位繼承人華斯卡與他同父異母的弟弟阿塔瓦爾帕之間的內戰。印加軍隊已經四分五裂,在內戰中損失了十分之一,這種混亂的局面正中殖民者的下懷。1531年,169名西班牙殖民者在弗朗西斯科·皮薩羅的率領下發動了對印加帝國的進攻。
西班牙人度過恐懼之夜
皮薩羅的一名部下曾經在回憶錄中寫道:「皮薩羅希望從來自卡哈馬卡的印加人口中得到情報,就叫人拷打他們。印加人供認,他們聽人說阿塔瓦爾帕正在卡哈馬卡等待皮薩羅的到來。印第安人的營地看上去像一座美麗的城市。他們的帳篷如此之多,使我們充滿了恐懼。」
進入四面有圍牆的卡哈馬卡廣場之前,西班牙人仔細商量對策。畢竟他們的人數太少了,連同皮薩羅在內只有169人,而且根本不可能得到支援。印加帝國的精銳部隊卻有8萬人之多。
當天夜裡,西班牙殖民軍不分職位高低,也不分步兵或騎兵,每人都拿起武器站崗;連皮薩羅本人也不停地跑來跑去為部下打氣。皮薩羅的兄弟埃爾南多為了讓士兵們寬心,欺騙他們說印加士兵只有4萬———這個數字已經足以讓他的士兵們不寒而慄了。
面對印加大軍,西班牙人尿了褲子
1532年11月16日,也就是西班牙人到達卡哈馬卡的第二天,阿塔瓦爾帕的一名信使來到了西班牙人中。皮薩羅對信使說:「請轉告貴國君主,歡迎他大駕光臨。至於何時來和怎樣來,都可以按照他的意思辦。不管他以什麼方式來,我都會把他當朋友和兄弟接待。我求他快來,因為我渴望和他見面。他將不會受到任何傷害或侮辱。」
信使走後,皮薩羅在卡哈馬卡廣場的周圍迅速布防。他把106名步兵一分為二,分別由他和他的兄弟胡安率領;62名騎兵也分為兩部分,由他的另一個兄弟埃爾南多和德索托指揮。騎兵的使用使得西班牙人受益匪淺。因為此時的印加帝國雖然強大,但在南美大陸的印第安人根本不知道馴化馬。在他們看來,胸披鎧甲、騎著戰馬的西班牙殖民軍簡直就是天神。
與此同時,皮薩羅又命令坎迪亞和3名步兵帶著喇叭和1尊小炮到卡哈馬卡廣場邊緣的一個小堡壘上埋伏。他們的計劃是:當印加大軍簇擁著阿塔瓦爾帕進入卡哈馬卡廣場時,皮薩羅給坎迪亞一個暗號。得到暗號後,坎迪亞和他的部下便吹喇叭,埋伏在兩翼的西班牙騎兵一同殺出,合圍印加大軍。
當天中午,阿塔瓦爾帕集中他的部隊向西班牙人駐扎的廣場開進。走在最前面的是2000名清掃道路的印第安人,他們身穿五顏六色的棋盤花紋衣服,一邊行進一邊撿起路邊的石頭和小草。他們身後是三群身著不同顏色服裝、載歌載舞的印第安人。再往後是大批的印加武士。他們抬著巨大的金屬盤子和金銀打就的皇冠和許多金銀製品。
在眾人的簇擁下,坐在肩輿上的印加皇帝阿塔瓦爾帕出現了。肩輿的木支架用銀皮包裹,四周插滿五顏六色的鸚鵡羽毛,並用金銀飾品裝飾,由80名印加領主扛在肩上。阿塔瓦爾帕本人錦衣綉服,頭戴皇冠,脖子上套著用綠寶石穿成的巨大項鏈,坐在肩輿中的裝飾華麗的鞍型小凳子上。在肩輿兩邊的轎子和吊床上,坐著用大量金銀飾品裝飾起來的高級領主,後面又是抬著金銀製品的印加武士。印第安人唱著嘹亮的歌聲進入了卡哈馬卡廣場,擠滿了廣場的每一個角落。埋伏在廣場四周的西班牙人內心充滿恐懼,許多人竟尿了褲子。
卡哈馬卡的大屠殺
在廣場中央,阿塔瓦爾帕正在與皮薩羅派出的托缽會修士文森特·德巴爾維德搭話。德巴爾維德手捧《聖經》,宣稱「以上帝和西班牙國王的名義」要求阿塔瓦爾帕皈依基督教。阿塔瓦爾帕把德巴爾維德修士手中的《聖經》要了過去,想看看這個小冊子里究竟有什麼神秘的力量。印加人當時還不知道怎樣造紙,更談不上印刷書籍,所以皇帝並不知道怎樣把書打開。德巴爾維德修士把手伸過去幫忙,阿塔瓦爾帕感覺受到了蔑視,一拳打在修士的手臂上。隨後,阿塔瓦爾帕把書翻開,發現裡面並無神奇之處,一怒之下把書扔出幾米遠,說:「我們只相信太陽,不相信上帝和基督。」
阿塔瓦爾帕的舉動使西班牙人找到了動手的理由。德巴爾維德回到皮薩羅身邊大喊:「出來吧!出來吧!基督徒們!
向這些拒絕上帝福音的敵人沖過去吧!那個暴君竟敢把《聖經》扔在地上!……向他們沖過去,我會寬恕你們的罪孽的!」
與此同時,皮薩羅向坎迪亞發出信號。一時間,喇叭與炮聲齊鳴,全副武裝的西班牙殖民軍叫喊著從兩翼殺出。西班牙人事先在戰馬身上系了許多能發出巨大聲響的響器。皮薩羅的部隊中只裝備了十幾支前
膛槍,這些槍支既難填裝、又難發射,但對印加人產生了巨大的威懾作用。印加帝國雖然疆域遼闊,但生產力落後。印加武士的裝備僅是石頭、青銅或木棍棒、短斧、彈弓和護身軟墊。印加武士被西班牙人砍成幾段,而印加人的棍棒雖然也能打傷西班牙殖民者的人或馬,卻不能將他們直接殺死。
在西班牙騎兵的沖擊下,印加大軍陷入混亂,彼此踩壓,許多人窒息而死。皮薩羅本人一手拿劍、一手高擎匕首沖進了印第安人群中。他想親自抓住印加皇帝阿塔瓦爾帕。皮薩羅沖到阿塔瓦爾帕的肩輿旁邊,揮劍斬殺了幾個抬著肩輿的印加領主,但馬上又有幾個人跑過來扛起肩輿。眼見皮薩羅一時難以得手,七八名西班牙騎兵策馬沖過來,撞翻了皇帝的肩輿。印加帝國的皇帝就這樣被活捉。
失去了皇帝的印加人設法推倒了廣場的一段圍牆逃了出去,幾十名西班牙騎兵繼續追殺,山谷中全是印加人的哀號聲。要不是西班牙人因夜幕降臨收兵,恐怕這8萬印加大軍會全軍覆沒。
據統計,卡哈馬卡一戰中被殺死的印加人大概有7000人,西班牙人卻損失很小。更重要的是,他們俘獲了印加帝國不可一世的皇帝阿塔瓦爾帕。皇帝身邊的那些高級領主和大臣,在這場大屠殺中被悉數殺死。
征服黃金之國
西班牙人讓印加人用黃金堆滿一間長22英尺、寬17英尺、高8英尺的房間。阿塔瓦爾帕盡管身陷囹圄,他的臣民們仍聽從他從獄中發出的命令。當從帝國各地源源不斷運來的黃金堆滿了西班牙人的寶庫後,西班牙殖民者卻背信棄義地殺死了阿塔瓦爾帕。
在阿塔瓦爾帕死前幾個月里,曾經強大的印加帝國未對169名西班牙殖民者發起過有效的抵抗,這使得皮薩羅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分兵征服印加帝國其他地區,並從巴拿馬調來援軍。直到阿塔瓦爾帕死後,印加人反抗西班牙人的戰爭才真正打響,而此時的西班牙殖民軍的實力已大大加強了。
皮薩羅在向印加帝國首都庫斯科進軍途中,仰仗鋼鐵和騎兵優勢,又先後在豪哈、比爾卡蘇阿曼、比爾卡康加和庫斯科四次戰役中大敗印加軍隊,參加這些戰役的西班牙人分別只有80人、30人、110人和40人,而每次戰役擊潰的印加軍隊則往往數以萬計。
⑽ 西班牙殖民軍怎麼就能滅了幾千萬人口的阿茲特克帝
本來在特斯科科湖的外圍,有許多受阿茲特克統轄的村落。但這些村落向來受到壓迫,故此埃爾南·科爾特斯圍攻特諾奇蒂特蘭前便先將之降服,成為他自己的盟軍。盡管後來埃爾南·科爾特斯在圍城戰中失利,但由於這些村落「對墨西哥人心懷敵意,所以僅在一旁觀望」。在孤軍作戰的情況下,庫瓦赫特莫克難以收拾殘局。
特諾奇蒂特蘭城內武士及居民眾多,被西班牙軍圍攻數十天,(卡斯蒂略說一共圍攻93天,另有說法圍攻了75天。)糧食供應極為緊張。原本,阿茲特克人可靠著獨木船把糧食運進城內,但特斯科科湖區被西班牙軍控制後,斷絕了糧食供應。而城內的泉水又帶有鹹味。在斷水斷糧的情形下,城內士氣受到動搖,庫瓦赫特莫克開始眾叛親離。
西班牙軍的人數,比起盟友特拉斯卡拉軍及敵方阿茲特克軍的人數少得多(卡斯蒂略說這次圍城戰前,西班牙兵士有420名,特拉斯卡拉軍大約有2000名,阿茲特克方面則不詳,然而根據其他資料,西班牙人總數約在2000人左右,特拉斯卡拉軍可能在10萬到22萬間,而阿茲特克方面約在10萬人上下,阿茲特克人在數量上已居下風)。但西班牙兵士配備了火槍、弩弓等武器,同時具有鋼鐵鑄造的劍,然而阿茲特克人的武器則是由木頭與火山岩所製造,盡管非常鋒利,但容易損壞。而西班牙人的鎧甲,內里填滿棉,能卸去箭、矛投射過來時的沖力,減低受傷機會。因此,至這場戰事結束為止(不包括之前墨西哥城動亂時的「悲痛之夜」),只有62名西班牙兵士被活捉去祭神,另有若干兵士傷重而死,但數目有限。
阿茲特克人在特斯科科湖裡加裝的木樁,雖然一度令西班牙軍的雙桅帆船因容易擱淺而喪失威力,但後來,西班牙軍發現,只要張滿船帆,快速劃槳,把船隻開得夠快,便能撞開木樁。憑著這種技巧,西班牙軍終於控制了整個湖區。相反,阿茲特克人一見此情形,便大感洩氣。這是西班牙軍打破僵局的一個關鍵。
科爾特斯聯合外地的一些印地安人族群,利用阿茲特克帝國內不同勢力內斗,來夾擊當時控制著帝國中樞的提諾契特蘭人。提諾契特蘭的國王蒙特祖馬二世初時誤以為白種人的科爾特斯是印地安預言中的白皮膚神明(魁札爾科亞特爾)歸返,因此待其如上賓未加防備,而被輕易俘虜控制。
科爾特斯包圍帝國首都時,據知他故意送給城內的印第安人不少沾有天花病毒的毛毯,讓瘟疫開始在城裡流行,而科爾特斯帶來的西班牙人因為已經罹患過,所以得以免疫,此舉不但造成印弟安人人口減少,也加深了他們對西班牙人的敬畏。
因為美洲地區沒有馬,所以當時印第安人極少見過馬,更沒有看過馬上的騎兵,因此一旦對戰,總是傷亡慘重。西班牙人可以對歐亞大陸上幾千年來戰爭的經驗進行研究,而印第安人沒有文字(瑪雅文字使用范圍極窄);西班牙人的火器雖然殺傷力不大,但很有威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