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什麼時候佔領的菲律賓
A. 菲律賓的歷史沿革
氏族制度時期
十四世紀之前,菲律賓群島上未形成國家,多以土著部落形式存在。據《吳時外國記》記載,最早到達菲律賓群島的國家力量,是中國三國時期的東吳。
公元226年,東吳宣化從事朱應、中郎康泰浮海巡撫東南亞,抵達過越南、柬埔寨和南洋群島等地,也曾到過今菲律賓境內的臣延、耽蘭和杜薄。
蘇祿蘇丹國建立
1390年,蘇門答臘島移民米南加保人建立了菲律賓歷史上第一個國家——蘇祿蘇丹國。國境位於今菲律賓南部棉蘭老穆斯林自治區西端的蘇祿群島,還有巴西蘭省、塔維塔維省中間,巴拉望島、婆羅洲北部及其他環蘇祿海周圍的群島。首都位於和樂。
1417年,蘇祿群島上的三位國王東王巴都葛叭哈喇、西王麻哈喇葛麻丁、峒王巴都葛叭喇卜率領家眷一行340人組成友好使團,前往中國進行友好訪問,受到明永樂皇帝朱棣的隆重接待。歸國至山東德州,東王巴都葛叭哈喇因病醫治無效,遺命留葬中國。明成祖派禮部郎中陳士啟前往祭奠,以國王禮節將扒哈剌葬於德州,並賜謚號「恭定」。安葬扒哈剌後,西王、峒王一行辭別歸國,而東王一家除長子都馬含回國嗣位外,其餘家屬包括王妃葛本寧、叭都葛蘇性,次子安都祿、三子溫哈剌等10人留德州守墓。
1450年,阿拉伯商人賽義德·艾布伯克爾在菲律賓南部建立了伊斯蘭政權。
西班牙統治時期
1521年,麥哲倫探險隊於地理大發現首次環球航海時抵達菲律賓群島。
1565年,宿霧島為來自墨西哥的西班牙人所佔領,此即西班牙統治菲律賓的開始。菲律賓之名,乃自當代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而來。
1726年,蘇祿國王再次遣使到清廷朝貢。
1851年,西班牙侵佔和樂島,清朝與藩屬國蘇祿王國的交往中斷。
美國殖民統治時期
1898年,爆發美西戰爭;6月12日菲律賓宣告獨立,成立菲律賓共和國。爾後西班牙戰敗,簽署「巴黎和約」,美國接收菲律賓,改由美國統治。
1935年3月24日,建立菲律賓自治邦。
菲律賓共和國時期
日軍於1942年1月2日佔領馬尼拉;4月9日攻下巴丹半島;5月10日,駐棉蘭老島和北呂宋山區的美軍投降。18日,駐班乃島美軍投降。至此,日軍控制菲律賓全境。隨後,日本人成立了一個獨立准備委員會負責起草憲法。
1943年10月14日,日本佔領軍扶植勞威爾成立了一個傀儡政權,史稱菲律賓第二共和國(1943年—1945年),正式名稱為菲律賓共和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菲律賓再次淪為美國殖民地。
獨立建國時期
1946年7月4日,美國同意菲律賓獨立。菲律賓獲得完全獨立。此後,自由黨和國民黨輪流執政。
1965年,馬科斯就任二戰後第六任總統。
1971年,斐迪南·馬科斯成功連任,同年取消總統任期只有兩屆的限制;未久即宣布戒嚴,開始獨裁統治。
1986年2月7日,提前舉行總統選舉,貝尼格諾·阿基諾的夫人科拉松·阿基諾在民眾、天主教會和軍隊的支持下出任總統。
1992年,菲德爾·瓦爾德斯·拉莫斯勝選,科拉松·阿基諾和平轉移政權。
1998年5月,約瑟夫·埃斯特拉達當選總統。
2001年1月,埃斯特拉達因受賄丑聞被迫下台,副總統阿羅約夫人繼任。
2010年6月9日,自由黨總統候選人貝尼尼奧·阿基諾三世當選菲律賓第15任總統。
2010年6月30日,菲律賓當選總統貝尼尼奧·阿基諾三世在首都馬尼拉宣誓就職,成為菲律賓第15任總統。
2015年10月28日,當選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任期自2016年至2018年。
B. 菲律賓原來是誰的殖民地
菲律賓人的祖先是亞洲大陸的移民,14世紀前後建立了海上強國蘇祿王國。1565年,西班牙侵佔並統治菲300多年。1898年被美國佔領。1942年被日本佔領。二戰後重新淪為美國殖民地。1946年,菲律賓獨立。
C. 歷史上西班牙與菲律賓發生過戰爭嗎
發生過。菲律賓本是獨立國家,我們國家曾稱之為呂宋。後來西班牙佔領了呂宋,成為其殖民地。1898年美西戰爭中西班牙戰敗,向美國割讓了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賓。西班牙對菲律賓的影響可謂深遠,菲律賓人絕大部分是基督教徒,就是在西班牙殖民時期形成的。菲律賓人的姓名都是西班牙式的。
D. 十六世紀誰進入菲律賓
1501年至1600年 的這一段期間被稱為 16世紀。16世紀是地理大發現、殖民主義發展的一個世紀。
資料來源:http://ke..com/view/596735.htm
菲律賓人的祖先是亞洲大陸的移民。在14世紀前後,建立了海上強國蘇祿王國。1565年,西班牙侵佔菲律賓,統治菲300多年。1898年美國佔領菲律賓。1942年,日本佔領菲律賓。二戰後,菲律賓重新淪為美國殖民地。1946年,菲律賓獨立。
1、1390年,蘇門答臘島移民米南加保人建立了菲律賓歷史上第一個國家---蘇祿蘇丹國。
2、1450年,阿拉伯商人賽義德·艾布伯克爾在菲律賓南部建立了伊斯蘭政權。
3、1565年,宿霧島為來自墨西哥的西班牙人所佔領,此即西班牙統治菲律賓的開始。菲律賓之名,乃自當代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而來。
4、1898年,爆發美西戰爭;6月12日菲律賓宣告獨立,成立菲律賓共和國。爾後西班牙戰敗,簽署「巴黎和約」,美國接收菲律賓,改由美國統治。1935年3月24日,建立菲律賓自治邦。
5、二戰期間為日本所據(1942年-1945年),日本佔領菲律賓後建立傀儡政權(菲律賓第二共和國)。
6、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菲律賓再次淪為美國殖民地。
7、1946年7月4日,美國同意菲律賓獨立。此後,自由黨和國民黨輪流執政。1946年7月4日,菲律賓獲得完全獨立。
資料來源:http://ke..com/subview/3222/15108566.htm?fr=aladdin
E. 從16世紀到1946年,哪些國家的殖民統治菲律賓
從16世紀開始,菲律賓先後淪為兩個西方大國的殖民地——西班牙和美國。
1521年,探險家麥哲倫奉西班牙王朝之命,率領遠征隊從美洲向西航行,意外地發現現今的菲律賓。1542年,西班牙探險家魯伊·洛佩斯·德比利亞洛沃斯踏上菲律賓中東部的萊特島和薩馬島,以西班牙王子菲力普的名字將其命名為「菲力納斯」。「菲力納斯」後來演化成「菲律賓」,用來指稱整個菲律賓群島。1565年,西班牙開始對菲律賓實行殖民統治。它奉行「一手揮長劍,一手執聖經」的策略。
19世紀末,新興的美國為爭奪勢力范圍同西班牙發生戰爭。這時,菲律賓也爆發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的武裝起義。,戰勝西班牙之後,美國卻於1902年派兵佔領菲律賓,取代西班牙繼續對菲律賓實行殖民統治。從那時起,除二戰期間日本擊敗美國軍隊侵佔菲律賓三年之外,直到1946年7月菲律賓宣布獨立,美國佔領菲律賓將近半個世紀。從時間上說,這雖不及西班牙統治的七分之一,但從政治、文化與心理影響上說,美國卻遠遠超過西班牙,使菲律賓成為美國色彩最濃重的亞洲國家。
F. 西班牙什麼時候殖民菲律賓的
麥哲倫完成環球航海之後,西班牙血腥統治菲律賓
斐迪南·麥哲倫(西班牙文:Fernando de Magallanes;1480年10月17日-1521年4月27日),葡萄牙探險家,為西班牙政府效力探險。1519年—1521年率領船隊首次環航地球,死於與菲律賓當地部族的沖突中。雖然他沒有親自環球,但他船上餘下的水手卻在他死後繼續向西航行,回到歐洲。
G. 菲利賓詳細歷史
早在唐朝時期中國人就與菲律賓各地有貿易往來,中國史籍中所提及的呂宋、蘇祿、麻逸、古麻剌朗等國皆於今日菲律賓國內。在菲律賓當地,考古發掘甚至發現有日期在3世紀的中國瓷器。
1390年,米南加保人(Minangkabau)建立了蘇祿蘇丹國,他們是在13世紀以來從蘇門答臘島移民而來。
1450年,阿拉伯商人賽義德·艾布伯克爾在菲律賓南部建立了伊斯蘭政權。
1521年,麥哲倫探險隊於地理大發現首次環球航海時抵達此地。
1565年,宿霧島為來自墨西哥的西班牙人所佔領,此即西班牙統治菲律賓的開始。菲律賓之名,乃自當代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而來。
1898年,爆發美西戰爭;6月12日菲律賓宣告獨立,成立菲律賓共和國。爾後西班牙戰敗,簽署「巴黎和約」,美國接收菲律賓,改由美國統治。(為美屬菲律賓領地)。
1935年3月24日,菲律賓建立菲律賓自治邦;二戰期間為日本所據(1942年-1945年),日本佔領菲律賓後建立傀儡政權(菲律賓第二共和國)。
1946年7月4日,獲得完全獨立。
1965年,斐迪南·馬可仕當選總統。
1971年,斐迪南·馬可仕成功連任,同年取消總統任期只有兩屆的限制;未久即宣布戒嚴,開始獨裁統治。
1986年,柯拉蓉·艾奎諾競選勝利後,馬可仕被逐。
1992年,菲德爾·瓦爾德斯·羅慕斯勝選,柯拉蓉·艾奎諾和平轉移政權。
1998年5月,約瑟夫·埃斯特拉達當選總統。
2001年1月,埃斯特拉達因受賄丑聞被迫下台,副總統艾若育夫人繼任。
公元1521年,葡萄牙航海家費迪南·麥哲倫受西班牙皇帝之命,進行環球探險。當他來到菲律賓的薩馬島,參與了當地的部落斗爭,被當地首領拉普拉普殺死。
公元1543年,西班牙的航海家R.洛佩斯·德·維拉洛博斯,以西班牙皇儲菲力浦之名命名菲律賓群島。
公元1565年,西班牙帝國派遣黎牙實比率軍佔領了宿務島。
公元1571年,西班牙人佔領馬尼拉,並把殖民政權的中心設在此地。
西班牙的駐菲律賓總督獨攬行政、司法和軍事大權,通過推行賜封制度,籠絡土著上層份子,對當地人橫征暴斂。天主教會則占據著大量的肥沃土地,把持著教育文化事業,成為西班牙殖民統治的支柱。
在經濟上,殖民者實行閉鎖和壟斷政策,簽訂馬尼拉--阿卡普爾科貿易協定,使菲律賓成為西班牙-墨西哥殖民地下屬的原材料供應市場。
16--18世紀,菲律賓人不斷發動起義,多達數十起反殖民統治的起義遍及全島各地。其中,達俄輝起義持續的時間最長。
公元1834年,西班牙殖民政府宣布馬尼拉成為自由港。
隨著資產階級自由主義思想的廣泛傳播,菲律賓人的民族意識也在逐步加強。由菲律賓教士發起的天主教會菲化運動,要求當地教會進行改革。菲律賓的國父何塞·黎剎博士組織了著名的宣傳運動,極大的鼓舞了菲律賓人的民族意識。
公元1892年,菲律賓的資產階級革命家博尼法西奧組織了名為「卡蒂普南」的秘密革命組織,策劃革命和武裝斗爭。
公元1896年8月24日,博尼法西奧在巴林塔瓦召開大會,宣布了武裝起義。
公元1897年,以阿奎納多為首的資產階級右翼集團排擠博尼法西奧,奪取了菲律賓革命的領導權。
公元1897年12月,起義者和西班牙殖民政府簽訂「破石洞協議」,阿奎納多同意放下武器,出走香港。
公元1898年4月,美西戰爭爆發。5月,阿奎納多搭乘美軍艦返抵菲律賓,繼續領導菲律賓的革命。6月,起義者宣告了菲律賓獨立宣言。9月,起義軍召開革命議會,通過了憲法。
公元1899年1月23日,菲律賓共和國宣告成立,史稱第一共和國。2月,由於西班牙在美西戰爭中戰敗,並把菲律賓群島割讓給美國,於是美國發動侵菲戰爭。歷時三年之久的菲美戰爭爆發。(一說是1899年至1906年菲美戰爭)。
公元1901年,阿奎納多被美軍俘虜,宣布投降,菲律賓陷入美國的殖民統治。
H. 西班牙為什麼放緩了殖民菲律賓的步伐
西班牙忙於在歐洲大陸爭奪霸主地位,放緩了殖民菲律賓的步伐。1517年10月,麥哲倫來到西班牙,幾經輾轉,終於在半年以後見到了西班牙國王查理五世,向其陳述了自己的計劃,即向西航行到達香料群島。麥哲倫是一個葡萄牙小貴族,25歲時參加了遠征隊,廣泛活動在東非、印度和東南亞等地,並參加了圍攻果阿和馬六甲的軍事行動,知道名貴的香料來自馬六甲以東的摩鹿加群島。
在不斷前往亞洲的航海過程中,麥哲倫感到這條航線實在是太長了,按照地圓說,一定還有到達香料群島的捷徑。1513年,西班牙探險家巴爾博亞穿過巴拿馬海峽看到了太平洋,這使麥哲倫本人相信一直向西航行,可以更快地到達香料群島,這就可以大大縮短前往亞洲的時間。但是當麥哲倫將自己的構想向葡萄牙國王提出時,立刻遭到否定,葡萄牙已經掌握了香料貿易,不需要再多此一舉,況且根據雙方已經簽訂的條約,如果葡萄牙向西航行,勢必會侵犯西班牙的壟斷權。
但是當西班牙國王聽到麥哲倫的這個計劃之後,立刻被他所描繪的利潤前景吸引了,西班牙國王幾乎是急不可耐地與麥哲倫簽訂了探險協定,要麥哲倫給他帶來豐富的香料和其他可以獲利的東西,而麥哲倫也如願以償地得到了資助和國王給予他的特權。1519年9月20日,麥哲倫率領著由5艘船隻組成的探險隊出發了,他們懷有的唯一目的便是發現前往盛產香料的摩鹿加群島的捷徑,獲取豐厚的利潤。經過了艱苦的航行之後,麥哲倫率領船隊到達了亞洲,但是因為航向的偏離,他們到達的並不是摩鹿加群島而是菲律賓群島。
為了能夠在菲律賓立足,西班牙意識到與中國發展貿易關系是此時唯一的辦法,於是他們將捕獲的兩艘中國商船放回,並且希望他們繼續前來貿易,以帶來西班牙人急需的物品。最初西班牙放棄對中國商人的海盜行動完全是為了他們自己的利益,如果沒有中國商人也能夠生存,他們就會毫不留情地打擊中國商人。
不過西班牙並未因此而放棄對香料群島的爭奪,《薩拉戈薩條約》的約束力完全趕不上利潤的吸引力。穩固了在菲律賓北部的殖民地以後,西班牙便向菲律賓南部以及摩鹿加群島發起了進攻,即使是1580年兩國合並以後,兩國殖民者的斗爭依然沒有結束,西班牙屢次組織遠征隊進攻摩鹿加群島,只是由於葡萄牙的力量更強,西班牙的進攻才沒有成功。
可見自始至終西班牙都沒有放棄對香料貿易的爭奪。與葡萄牙爭奪香料貿易利潤是西班牙航海探險的最初動因,並且也是支持其不斷進行航海探險的重要動因,不能因為美洲後來所起的作用而輕易否定這個重要的動因。
與中國對海盜並不詳加區分不同,在西方歷史上由於海盜眾多,來歷復雜,因而對其稱呼也有微妙的差別,如在英語中,"pirate"指一般的海盜,"privateer"則指"私掠船海盜"或"皇家海盜",即指那些與某一政府訂下契約的個人或船隻,他/它可以在戰爭期間攻擊敵方艦船。這種契約也被稱做"私掠許可證",意味著政府會從海盜活動中分紅。所以此種海盜實則為國家支持的國家海盜,隨著大航海時代的來臨,此種海盜在英國、法國和荷蘭被發揮到了極致,為這三個國家挑戰伊比利亞半島國家的海上霸權提供了巨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