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諾在西班牙叫什麼
『壹』 加泰諾利亞人和西班牙人的關系及矛盾
加泰羅尼亞是迦太基人的後裔,一直以來被統治者壓迫。
加泰羅尼亞是西班牙最富裕的地區之一。十世紀末公國得到了獨立。王室聯姻使它和西班牙統一為一個國家,但保持著自己文化和語言上的獨特性。王位戰爭中,加泰羅尼亞和它支持的奧地利成了敗方,西班牙遂取消其獨立政府機構,禁止加泰羅尼亞語作為官方語言使用。直到1977年,自治政府重新得到了自治權。
加泰羅尼亞人和巴斯克人都想獨立,西班牙前法西斯統治者佛朗哥對其他種族的人實行壓制的政策,久而久之各族之間就有問題了
『貳』 泰諾醫學名稱是叫什麼
泰諾:是酚麻美敏顆粒的商品名,是上海強生出品的一種感冒葯。
酚麻美敏顆粒
生產企業:
上海強生制葯有限公司
功能主治:
本品系感冒對症治療葯,適用於治療由感冒引起的發熱、頭痛、周身四肢酸痛、噴嚏、流涕、鼻塞、咳嗽等症狀。
人群適用:
孕婦 哺乳期婦女 兒童 老人
基本屬性:
西葯處方葯國產基本葯物
『叄』 現在的古巴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古巴是個美麗的地方,當地有很多亮點建築與唯美的景色,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古巴哪裡值得一游,值得給生命增添一抹色彩與樂趣吧!
古巴最大的城市哈瓦那(La Habana),來到這里的賓客可以參加旅遊團,來一場與革命廣場和哈瓦那老城歷史中心的奇妙之旅,體驗一下哈瓦那這里過去的故事與現在的風情。我們可以參觀一下風韻猶存的哈瓦那具有熱帶風情的表演,然後再去坐一下富有歷史的古董美國汽車到「雪茄工廠」,了解一下雪茄的故事和手卷古巴雪茄的全部製作過程。
光看文字與圖片是不能體會古巴的美,還是組個小隊一起去古巴看看吧,這場神秘且有意義的旅行,約上三兩好友帶上相機出發吧,拍出屬於你自己的美好回憶,探索屬於你自己的神秘之旅!
『肆』 泰諾人的近代泰諾遺產
有很多人,特別是在島嶼和美國大陸上的波多黎各和多米尼加人,被認為是泰諾人的後裔。但「活著的泰諾人」這一概念被證明是有爭議的,該種族及它的社會早就已被宣布滅絕。
一些學者,如波多黎各大學的民族志學者「賈利勒·蘇德·巴迪洛」(Jalil Sued Badillo)斷言,西班牙官方檔案中紀錄了泰諾人消失的說法。因此,現今沒有活著的純種泰諾人,但倖存者是有後代的,並與其它的族群通婚。最近的研究指出,在波多黎各和多明尼加混血兒的比例極高。
多米尼加歷史學家「弗蘭克·莫亞·龐斯」(Frank Moya Pons)記錄了西班牙殖民者與泰諾婦女通婚。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中的一些混血後代又與非洲人通婚,創造三種族的克里奧文化。
1514年的人口普查記錄顯示,有40%在多明尼加的西班牙男性娶了泰諾族妻子。民族志學家「林恩·奎塔」(Lynne Guitar)寫道,早在16世紀的西班牙檔案中泰諾人就被宣布滅絕。但在隨後的幾年中,個別泰諾當地人又時常出現在遺囑和法律記錄中。
人類學及考古學家「佩德羅·費伯」(Pedro J. Ferbel Azacarate )博士寫道,泰諾人和非洲人生活在孤立的「栗色區」(逃亡黑奴的避居區),利用他們所具備的野外生存能力,後逐慚演變成主要受泰諾文化影響的農村居民。費伯的文件反映,即使在當代多米尼加農村仍保留有泰諾語的特點及農藝、捕魚、飲食方式、醫術、技術、建築、口述歷史和宗教觀念等。然而,這些文化特質往往被城市居民視為落後而瞧不起。
「這真是太令人驚訝了,有這么多的泰諾傳統、習俗和慣例一直在繼續,」大衛·辛特龍(David Cintrón)在他的研究生畢業論文《泰諾復興運動》中寫道,「我們只是想當然地認為這些都是波多黎各或古巴的傳統,從來沒有意識到這是泰諾族自己的東西。
2002年在波多黎各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超過61%的人口擁有美洲印第安人線粒體基因組(MtDNA)。另外的研究表明其范圍更廣。
波多黎各大學的生物學教授胡安·卡洛斯·馬丁內斯(Juan Carlos Martínez),在對自己的線粒體基因組研究後說:「研究結果表明,我們土著血統的遺傳基因肯定不低,甚至有可能比來自其它二個種族(高加索人種和尼格羅人種)的遺傳更高」。
平均而言,波多黎各人約有10-15%的美洲原住民線粒體基因組,其中大部分來源於泰諾族;它以單段基因混合在基因組中,在幾百年前就完成了種族間基因段的鏈接組合。單倍型A和C基因的發現,說明泰諾印第安人的祖先不止一種,因為,他們的祖先-雅諾馬馬人並不擁有單倍型A基因。
一些旨在促進泰諾文化的遺產團體,如「雅提博尼庫泰諾部落玻瑞肯族(the Jatibonicu Taíno Tribal Nation of Borikén)」(1970年)、「西印度群島泰諾民族」(1993年)、「泰諾人聯盟」(1998年)等紛紛成立,但這些團體能否完全代表泰諾文化,存在爭議。據稱一些泰諾團體「採用」了其他民族的傳統。在加勒比海群島,泰諾文化的許多方面都已失傳或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與西班牙和非洲文化混雜。波多黎各島、伊斯帕尼奧拉島和古巴東部聲稱自己是本土血統的人,一直在努力維系著與歷史身份相連接的文化。
多米尼加教育家安東尼奧·德·莫亞,在1993年寫道,「(印第安人)大屠殺是我們歷史的大謊言......多米尼加泰諾人在與歐洲人接觸後的500年來仍繼續活著。
『伍』 求翻譯!急!!謝謝!
許多年前美國成立(建立),美國人已經發明了燒烤。但第一次燒烤,事實上,是海地的泰諾人印度人的發明,他們干肉提高幀(架子)棒的火災。西班牙探險家拼寫泰諾人字barbacoa,隨著時間的推移,英國殖民者在大西洋外套有自己的燒烤。在1773年的一個夏日,本傑明林德,麻薩諸塞州的公民,在他的日記里寫道,「公平和熱;布朗打翻。」也就是說,明亮,炎熱的一天,他去Brownes attedn燒烤,和他的馬車(馬車)摔倒在地。這表明,燒烤的社交場合。大型動物將熱生火烤整幀,和鄰居會被邀請吃飯。在以後的幾個世紀,殖民者搬到西方,去燒烤,達成特別是大尺寸在德克薩斯州,一個坑(坑)燃料(燃料),如樹枝可能在十英尺深。今天,燒烤架(燒烤架)引發的木炭(木炭)或電力可能是小而容易移動,和只能做一個動物,但人們仍有燒烤的門和總是邀請他們的鄰居或朋友。
求採納
『陸』 請問牙買加的語言是什麼
牙買加的官方語言是英語。
牙買加(英語:Jamaica),是加勒比海的其中一個島國。原本是印第安人-泰諾族的居住地,1494年哥倫布來到牙買加,1509年成為西班牙殖民地。在1655年被英國佔領,在1866年成為英國殖民地。1962年8月6日宣告獨立,目前是英聯邦成員國之一。
牙買加還是一個體育強國,在田徑方面非常出色,倫敦奧運會上以4金、4銀、4銅,贏得了第十八名。從第一次參加奧運會取得1銀到2012年已經達到10金、18銀、15銅的成績。大部分是在田徑上取得的。博爾特是該國最著名的運動員。截至2012年底,牙買加著名短跑健將博爾特已經取得了17枚金牌,包括6枚奧運會金牌和打破了7項世界紀錄。
牙買加的人民有90﹪以上均是非洲黑人,其餘主要為混血種人,且有普遍年輕化的傾向,約60﹪的人口年齡在29歲以下。
『柒』 泰諾人的人口下降
在泰諾人最稠密的伊斯帕尼奧拉島上,早期人口估計約在10萬至100萬之間,而牙買加和波多黎各最大人口估計數為60萬。西班牙神父巴托洛梅·德拉斯·卡薩斯(當時生活在多明尼加)曾在1561年的多卷《印第安人歷史》中寫道:
當我在1508年到達時,該島上包括印第安人在內,所居住人口只有6萬人,然而從1494年至1508年間,已有超過三百萬的人死於戰爭、奴役和采礦,將來會有人相信這一切嗎?
現今的研究人員懷疑巴托洛梅·德拉斯·卡薩斯誇大了1508年前的泰諾人口水平。如,安德森·科爾多瓦估計該島最高居住人數為50萬。所有的泰諾人口估計也只在幾十萬到800萬之間。他們對舊大陸的疾病,尤其是天花沒有抵抗力。監護征賦制給很多泰諾人帶來在農場和礦井中的工作,以換取西班牙人的保護、教育和季節性報酬。
在尋找黃金和其他礦產的幌子下,很多天主教徒利用所控制的印第安幫手(Anaborios)及西班牙監護者在當地的優勢,大量竊取原住民的土地和財產。在查理五世皇帝廢除農奴制的「監護征賦制」之前,泰諾人進行了長時間反抗印第安及西班牙壓迫者的武裝抗爭。
在三十年中,有80%-90%的泰諾人死去。由於島上天主教徒人數激增,對食物的需求更高。泰諾人被要求種植西班牙人所需的作物,但一些泰諾人拒絕種植或收割莊稼,使天主教徒奴役異教徒的希望遭破滅。在1495年和1496年,食品供應變得更加不足,5萬多人死於嚴重的飢荒。歷史學家認為,對泰諾人而言,傳染病爆發造成的人口減少比任何戰爭或直接攻擊更嚴重。在1507年他們的人數已縮減至6萬人。學者們認為傳染病(天花、流感、麻疹和斑疹傷寒)是導致原住民人口下降的最直接原因。
『捌』 古巴是啥動物
他不是動物,是:
古巴
古巴共和國(西班牙文:República de Cuba),簡稱古巴,國名源自泰諾語「coabana」,意為「肥沃之地」、「好地方」。古巴是北美洲加勒比海北部的群島國家,哈瓦那是古巴的經濟、政治中心和首都。
古巴是現存世界為數不多的5個社會主義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陸地區、朝鮮、古巴、越南、寮國)之一,而且是美洲唯一的社會主義國家。由於美國對古巴進行幾十年的經濟封鎖,民眾維持生活有諸多困難,但憑借著78.3的平均壽命和99%的識字率讓古巴多年的人類發展指數達到高等水平。
另據世界自然基金會的研究報告稱,古巴是希望實現社會、環境、經濟多方持續發展的國家,政府保障民眾享有較平等的收入、教育和醫療的權利。2010年開始,古巴以市場為導向的經濟改革已經展開,並且每年的經濟增長速度樂觀。
『玖』 泰諾人的簡史
在1492年哥倫布的船隊到達時,伊斯帕尼奧拉島(今天的多米尼加和海地)有五位泰諾酋長和五塊領地,每塊領地作為貢土,由各自的大首領(酋長)執掌。埃伊地(Ayiti)(高山之地)是整個伊斯帕尼奧拉島的泰諾土著名,該名字在海地克里奧爾語中一直作為對「海地」的稱呼而延用至今。
古巴,大安的列斯群島中最大島嶼,原劃歸29個酋長。後來大部分原定居點變成了西班牙殖民城市,但仍保留了原來的泰諾名稱,譬如:哈瓦那、巴塔瓦諾(Batabanó)、卡馬圭、巴拉科阿、巴亞莫等。古巴一詞來自泰諾語,其確切含義不清楚,但它可被譯為「沃土遼闊」(cubao),或「好地方」(coabana)。
波多黎各也作為世襲領地歸屬於泰諾部落酋長。在西班牙征服時,最大的泰諾人集聚區每個都可能超過了3000人。
泰諾人歷史上的鄰敵是另一起源於南美的民族-加勒比人,主要生活在小安的列斯群島。兩個族群間的關系一直是眾多學術研究的主要科題。在15世紀的大部分時期中,由於受加勒比人的侵襲,泰諾人逐慚被驅往加勒比地區東北(現今南美之外的地區)。眾多婦女遭虜掠,導致很多加勒比婦女都會講泰諾語。
西班牙天主教徒在1492年第一次抵達巴哈馬群島、古巴、伊斯帕尼奧拉島,而後進入波多黎各。由於首次遠征中,天主教徒沒有帶女性,因此,他們就與泰諾婦女同居,結果導致混血兒(麥士蒂索兒童)的出現。在海地,天主教徒對泰諾婦女和兒童的性侵行為也屢見不鮮。學者們認為,在古巴存在大量的麥士蒂索人(種族與文化的混合),類似情況的,還有幾個遺存止19世紀的印第安村莊。
在天主教殖民者定居後,泰諾族就成為一個滅絕的種族,主要原因是他們缺乏對傳染病的免疫能力。第一次記錄在伊斯帕尼奧拉島爆發的天花病疫是在1518年12月或1519年1月。將近90%的當地人死於這場瘟疫。另外,天主教徒帶來的戰爭以及殘酷奴役,還造成了更多人的死亡。到1548年,本地人口已降至不足5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