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園林是什麼時期
1. 外國園林的主要流派及特點
世界園林體系劃分為歐洲園林體系,伊斯蘭園林體系和中國園林體系三大體系。
歐洲園林體系歐洲園林,又稱為西方園林。主要是以古埃及和古希臘園林為淵源以法國古典主義園林和英國自然風景式園林兩大流派,以人工美的規則式園林和自然美的自然式園林為造園風格,思想理論,藝術造詣精湛獨到。
歐洲園林覆蓋面廣,它以歐洲本土為中心,勢力范圍囊括歐洲,北美,南美,澳大利亞等四大洲,對南非,北非,西亞,東亞等地區的園林發展和當代亦產生了重要影響。
歐洲園林的兩大流派都有自己明顯的風格特徵.規則式園林:氣勢恢宏,視線開闊,嚴謹對稱,構圖均衡,花壇,雕像,噴泉等裝飾豐富,體現莊重典雅,雍容華貴的氣勢。
自然風景式園林取消了園林與自然之間的界線,將自然為主體引入到園林,排除人工痕跡,體現一種自然天成,返璞歸真的藝術。
伊斯蘭園林體系伊斯蘭園林,是以古巴比倫和古波斯園林為淵源,十字形庭園為典型布局方式,封閉建築與特殊節水灌溉系統相結合,富有精美細密的建築圖案和裝飾色彩的阿拉伯園林。
伊斯蘭園林以幼發拉底,底格利斯兩河流域及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為中心,以阿拉伯世界為范圍,橫跨歐,亞,非三大洲,以印度,西班牙中世紀園林風格最為典型,對世界各國園林藝術風格的變遷有很大的影響力。
伊斯蘭園林通常面積較小,建築封閉,十字形的林陰路構成中軸線,全園分割成四區.園林中心,十字形道路交匯點布設水池,象徵天堂.園中溝渠明暗交替,盤式湧泉滴水,又分出幾何形小庭園,每個庭園的樹木相同.彩色陶瓷馬賽克圖案在庭園裝飾中廣泛應用。
中國園林體系中國園林尊崇與自然和諧為美的生態原則,屬於山水風景式園林范疇,以非規則式園林為基本特徵,園林建築與山水環境有機融合,自然和諧,渾然一體,涵蘊人倫教化,詩情畫意的寫意山水園林。
中國大陸三面環山,一面瀕海的獨特的地理環境,長期的中央集權,禮儀制度和農業本位文化,文明遠遠高於世界諸國文化,以泱泱大國自居,小視四方,中國園林自誕生以後,在自己特殊的國情和歷史文化背景下自我發展.從其獨到的創世紀說到三代時期的囿,秦漢時期的苑,魏晉六朝的自然山水園林,唐宋時代的全景式寫意山水園林,最後達到明清時代濃縮自然山水,以小見大的高度象徵性寫意園林階段.從明朝中期始,私家園林逐漸分化,先有江南園林脫穎而出,北方園林接踵其後,嶺南園林增其華麗.三大區域園林相互影響,相互兼容,使中國園林的類型和風格不斷拓展與深化,中國園林不像歐洲園林那樣,風格劇烈復合變異,而是不斷傳承發展,以東方獨有的文化及造園思想理論甚至影響西方。
中國園林特點主要有:
1)本於自然,高於自然 自然風景以山,水為地貌基礎,山,水,植物乃是構成自然風景的基本要素,中國園林絕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簡單地模仿這些構景要素的原始狀態,而是有意識地加以改造,調整,加工,剪裁,從而表現一個精練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惟其如此,本於自然而又高於自然並倫理化,道德化,園林要素與之結合意蘊其中,尤為突出.
2).建築美與自然美有機融合——與自然和諧為美 中國園林建立在尊重自然的基礎之上,"陰陽五行說"被譽為世界最早的生態學,建築能夠把地域自然與山,水,花木,鳥獸等造園要素有機地組織在一系列風景畫面之中.突出彼此諧調,互相補充的積極的一面,限制彼此對立,互相排斥的消極的一面.把後者轉化為前者,中軸對稱的規整式構圖於宮室寺觀建築,卻天工人巧,為中國園林建築的特殊形式.在園林總體上達到一種人工與自然高度和諧的 "天人合一"與"自然和諧為美"的哲理境界。
3)中國園林漾漾充溢著詩情畫意;擁有著獨具魅力的意境創造。
2. 西班牙風格園林設計有哪些特點
1、西班牙園林變遷:阿拉伯人在8世紀進入西班牙後,將伊斯蘭建築和伊斯蘭園林的風格帶到了西班牙,結合西班牙當地的條件,形成了西班牙式的庭園風格;西班牙人推翻了阿拉伯人的統治以後,貴族庭園和王室御園的布局多效法義大利園林、法國園林。所以通常所說的西班牙園林指的就是阿拉伯園林傾向的西班牙庭園
2、西班牙庭園特點:A、阿拉伯園林的基本特徵——用籬或牆圍成方直平面的庭園;園內布置成「田」字形,軸線建為十字林蔭路,交叉處設中心水池,以象徵天堂。B、各區內部規劃上多採用曲線,並多喜用色彩鮮艷的花卉。
3. 世界園林的起源是什麼越詳細越好~!
18世紀以前,世界各國幾乎都有自己的園林,各種不同風格的園林,形成了中國、西亞和古希臘三大體系。 西亞的造園活動是從古波斯(今伊朗)開始的,影響到敘利亞、伊拉克、埃及、西班牙以及阿拉伯等所有伊斯蘭教地區。西亞與北非氣候乾燥,乾旱和沙漠的環境使人們只能在自己的庭園里經營一小塊綠洲。在他們的心目中,水和綠蔭顯得特別珍貴,認為「天國樂園」(伊甸園)就是一個大花園,裡面有潺潺流水,綠樹鮮花,美妙的樂聲在廟堂里回盪。因此阿拉伯人習慣用籬或牆圍成方直平面的庭園,便於把自然和人為的界限劃清。園內布置成「田」字形,用縱橫軸線分作四區,並將軸線建為十字林蔭路,交叉處設中心水池,以象徵天堂。後來水的作用又得到不斷的發揮,由單一的中心水池,演變為各種明渠暗溝與噴泉,並相互聯系。這種水法的運用,後來又深刻地影響了歐洲各國的園林。 古希臘於公元前5世紀逐漸學仿波斯的造園藝術,在原有的果樹蔬菜園里引種栽培了許多波斯的名花異卉,終於發展成為四周為住宅圍繞,中央為綠地,布局規則方整的柱廊園。隨後希臘的園林藝術被羅馬所繼承,他們將希臘的柱廊園發展成大規模的山莊園林,不僅繼承了以建築為主體的規則式軸線布局方式,而且出現了整形修剪的樹木與綠籬,幾何形的花壇,以及由整形綠籬形成的迷宮。文藝復興時期,歐洲的園林出現新的飛躍。以往的蔬菜園及城堡里的小塊綠地變成了大規模的別墅庄園。園內一切都突出表現人工安排,布局方整端正,與園外疏落自如的天然環境判若兩個世界,充分顯示人類征服自然的成就。重台疊館的建築和中軸線是全園的主體和軸心,結合山勢,從山上引水下山,用於納涼。而且還建有雕像裝飾的噴泉池沼,隨階降瀉的疊瀑等。 巴黎凡爾賽宮苑是舉世公認的歐洲古典園林傑作 。 園林總面積廣達1500公頃.相當於當時巴黎市區面積的四分之一。園的中軸線長達3千米,與地處高坡長達400米的宮殿主樓垂直相交。中軸的前半段為十字形水渠,兩側是星羅棋布的花壇、噴泉、池沼、雕像。園周不設圍牆,使園內綠化與園外的田野連成一片,而園內一系列對景安排都與中軸線嚴格對稱。凡爾賽宮苑是路易十四稱霸全歐後於1661年始建的,歷時百年之久,消耗全國賦稅的十分之六。壯麗的凡爾賽宮苑無處不體現主權的至高無上,但也充分展示了法蘭西園林簡潔豪放的獨特風格。 以中國山水園林為代表的東方園林與西方園林截然不同。中國山水園林表現的是自然美,布局形式以自由、變化、曲折為特點,要求景物源於自然,又高於自然,使人工美和自然美融為一體,做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因而形成了自然式山水風景園林的獨特風格。
4. 歐洲的近代園林最早出現在
歐洲園林是世界三大園林體系之一。其早期為規則式園林,以中軸對稱或規則式建築布局為特色,以大理石、花崗岩等石材的堆砌雕刻、花木的整形與排行作隊為主要風格。文藝復興後,先後涌現出義大利台地園林、法國古典園林和英國風景式園林。近現代以來,又確立了人本主義造園宗旨,並與生態環境建設相協調,出現了城市園林、園林城市和自然保護區園林,率世界園林發展新潮流。
歐洲的園林文化傳統,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當時的園林就是模仿經過人類耕種、改造後的自然,是幾何式的自然,因而西方園林就是沿著幾何式的道路開始發展的。其中的代表為古埃及園林、古希臘園林及古羅馬園林,其中水、常綠植物和柱廊都是重要的造園要素,為15、16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園林奠定了基礎。
公元8世紀,阿拉伯人征服西班牙,帶來了伊斯蘭的園林文化,結合歐洲大陸的基督教文化,形成了西班牙特有的園林風格。水作為阿拉伯文化中生命的象徵與冥想之源,在庭院中常以十字形水渠的形式出現,代表天堂中水、酒、乳、蜜四條河流。各種裝飾變化細膩,喜用瓷磚與馬賽克作為飾面。這種類型的園林極大影響到美洲的造園和現代景觀設計。
5. 世界園林分為哪三大體系,各有何特點
歐洲園林體系歐洲園林,又稱為西方園林。主要是以古埃及和古希臘園林為淵源以法國古典主義園林和英國自然風景式園林兩大流派,以人工美的規則式園林和自然美的自然式園林為造園風格,思想理論,藝術造詣精湛獨到。
歐洲園林覆蓋面廣,它以歐洲本土為中心,勢力范圍囊括歐洲,北美,南美,澳大利亞等四大洲,對南非,北非,西亞,東亞等地區的園林發展和當代亦產生了重要影響。
歐洲園林的兩大流派都有自己明顯的風格特徵.規則式園林:氣勢恢宏,視線開闊,嚴謹對稱,構圖均衡,花壇,雕像,噴泉等裝飾豐富,體現莊重典雅,雍容華貴的氣勢。
自然風景式園林取消了園林與自然之間的界線,將自然為主體引入到園林,排除人工痕跡,體現一種自然天成,返璞歸真的藝術。
伊斯蘭園林體系伊斯蘭園林,是以古巴比倫和古波斯園林為淵源,十字形庭園為典型布局方式,封閉建築與特殊節水灌溉系統相結合,富有精美細密的建築圖案和裝飾色彩的阿拉伯園林。
伊斯蘭園林以幼發拉底,底格利斯兩河流域及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為中心,以阿拉伯世界為范圍,橫跨歐,亞,非三大洲,以印度,西班牙中世紀園林風格最為典型,對世界各國園林藝術風格的變遷有很大的影響力。
伊斯蘭園林通常面積較小,建築封閉,十字形的林陰路構成中軸線,全園分割成四區.園林中心,十字形道路交匯點布設水池,象徵天堂.園中溝渠明暗交替,盤式湧泉滴水,又分出幾何形小庭園,每個庭園的樹木相同.彩色陶瓷馬賽克圖案在庭園裝飾中廣泛應用。
中國園林體系中國園林尊崇與自然和諧為美的生態原則,屬於山水風景式園林范疇,以非規則式園林為基本特徵,園林建築與山水環境有機融合,自然和諧,渾然一體,涵蘊人倫教化,詩情畫意的寫意山水園林。
中國大陸三面環山,一面瀕海的獨特的地理環境,長期的中央集權,禮儀制度和農業本位文化,文明遠遠高於世界諸國文化,以泱泱大國自居,小視四方,中國園林自誕生以後,在自己特殊的國情和歷史文化背景下自我發展.從其獨到的創世紀說到三代時期的囿,秦漢時期的苑,魏晉六朝的自然山水園林,唐宋時代的全景式寫意山水園林,最後達到明清時代濃縮自然山水。
以小見大的高度象徵性寫意園林階段.從明朝中期始,私家園林逐漸分化,先有江南園林脫穎而出,北方園林接踵其後,嶺南園林增其華麗.三大區域園林相互影響,相互兼容,使中國園林的類型和風格不斷拓展與深化,中國園林不像歐洲園林那樣,風格劇烈復合變異,而是不斷傳承發展,以東方獨有的文化及造園思想理論甚至影響西方。
中國園林特點主要有:
本於自然,高於自然 自然風景以山,水為地貌基礎,山,水,植物乃是構成自然風景的基本要素,中國園林絕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簡單地模仿這些構景要素的原始狀態,而是有意識地加以改造,調整,加工,剪裁,從而表現一個精練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惟其如此,本於自然而又高於自然並倫理化,道德化,園林要素與之結合意蘊其中,尤為突出。
建築美與自然美有機融合——與自然和諧為美 中國園林建立在尊重自然的基礎之上,"陰陽五行說"被譽為世界最早的生態學,建築能夠把地域自然與山,水,花木,鳥獸等造園要素有機地組織在一系列風景畫面之中。
突出彼此諧調,互相補充的積極的一面,限制彼此對立,互相排斥的消極的一面.把後者轉化為前者,中軸對稱的規整式構圖於宮室寺觀建築,卻天工人巧,為中國園林建築的特殊形式.在園林總體上達到一種人工與自然高度和諧的 "天人合一"與"自然和諧為美"的哲理境界。
6. 西方園林的發展有幾個時期
1.起始階段:
世界上最早的園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紀的古埃及,從古代墓畫中可以看到祭司大臣的宅園採取方直的規劃,規則的水槽和整齊的栽植。西亞的亞述確獵苑,後演變成游樂的林園。
巴比倫、波斯氣候乾旱,重視水的利用。波斯庭園的布局多以位於十字形道路交叉點上的水池為中心,這一手法為阿拉伯人繼承下來,成為伊斯蘭園林的傳統,流布於北非、西班牙、印度,傳入義大利後,演變成各種水法,成為歐洲園林的重要內容。
2.初步發展階段:山莊園林,宮廷園林
古希臘通過波斯學到西亞的造園藝術,發展成為住宅內布局規則方整的柱廊園。古羅馬繼承希臘庭園藝術和亞述林園的布局特點,發展成為山莊園林。
歐洲中世紀時期,封建領主的城堡和教會的修道院中建有庭園。修道院中的園地同建築功能相結合,如在教士住宅的柱廊環繞的方庭中種植花卉,在醫院前辟設葯圃,在食堂廚房前辟設菜圃,此外還有果園、魚池和遊憩的園地等。在今天,英國等歐洲國家的一些校園中還保存這種傳統。13世紀末,羅馬出版了克里申吉著的《田園考》,書中有關於王侯貴族庭園和花木布置的描寫。
3.持續發展:別墅園林(私人),園林風格化
在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的佛羅倫薩、羅馬、威尼斯等地建造了許多別墅園林。以別墅為主體,利用義大利的丘陵地形,開辟成整齊的台地,逐層配置灌木,並把它修剪成圖案形的植壇,順山勢運用各種水法,如流泉、瀑布、噴泉等,外圍是樹木茂密的林園。這種園林通稱為義大利台地園。台地園在地形整理、植物修剪藝術和水法技術方面都有很高成就。
法國繼承和發展了義大利的造園藝術。1638年,法國布阿依索寫成西方最早的園林專著《論造園藝術》。他認為「如果不加以條理化和安排整齊,那麼人們所能找到的最完美的東西都是有缺陷的」。17世紀下半葉,法國造園家勒諾特爾提出要「強迫自然接受勻稱的法則」。他主持設計凡爾賽宮苑,根據法國這一地區地勢干坦的特點,開辟大片草坪、花壇、河渠,創造了宏偉華麗的園林風格,被稱為勒諾特爾風格,各國競相仿效。
18世紀歐洲文學藝術領域中興起浪漫主義運動。在這種思潮影響下,英國開始欣賞純自然之美,重新恢復傳統的草地、樹叢,於是產生了自然風景園。英國申斯誦的《造園藝術斷想》,首次使用風景造園學一詞,倡導營建自然風景園。初期的自然風景園創作者中較著名的有布里奇曼、肯特、布朗等,但當時對自然美的特點還缺乏完整的認識。
18世紀中葉,錢伯斯從中國回英國後撰文介紹中國園林,他主張引入中國的建築小品。他的著作在歐洲,尤其在法國頗有影響。18世紀末英國造園家雷普頓認為自然風景園不應任其自然,而要加工,以充分顯示自然的美而隱藏它的缺陷。他並不完全排斥規則布局形式,在建築與庭園相接地帶也使用行列栽植的樹木,並利用當時從美洲、東亞等地引進的花卉豐富園林色彩,把英國自然風景園推進了一步。
4.公園化:
從17世紀開始,英國把貴族的私園開放為公園。18世紀以後,歐洲其他國家也紛紛仿效。自此西方園林學開始了對公園的研究。
5.成立學科系統
19世紀下半葉,美國風景建築師奧姆斯特德於1858年主持建設紐約中央公園時,創造了「風景建築師」一詞,開創了「風景建築學」。他把傳統園林學的范圍擴大了,從庭園設計擴大到城市公園系統的設計,以至區域范圍的景物規劃。他認為城市戶外空間系統以及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是人類生存的需要,而不是奢侈品。此後出版的克里夫蘭的《風景建築學》也是一本重要專著。
1901年美國哈佛大學創立風景建築學系,第一次有了較完備的專業培訓課程表,其他一些國家也相繼開辦這一專業。1948年成立國際風景建築師聯合會
7. 歐洲古典園林的出現時間是什麼時候
古代園林 (公元4世紀之前)
埃及園林、巴比倫園林、希臘園林、羅馬園林
中世紀歐洲園林 (5-15世紀)
中世紀西歐園林
伊斯蘭園林
義大利文藝復興園林 (15-16世紀)
法國古典主義園林 (17世紀)
英國自然風景式園林 (18世紀)
近代城市公園 (19世紀)
現代風景園林 (20世紀)
1.三大園林體系:中國的風景式園林與西方規整式園林、伊斯蘭規整式園林。
2.園林形成的三大背景:大自然的造化、社會歷史的發展、人們的精神需要
3.中國園林發展的歷史階段:1、園林的生成期2、園林的轉折期3、園林的全盛期4、園林的成熟前期5、園林的成熟後期
4.周:周文王的靈台、靈沼和靈囿
5.秦漢:上林苑,魏晉南北朝:銅雀園、芳林苑、華林園,隋唐:隋西苑、華清宮,宋:滄浪亭,網師園
6.狩獵、通神是中國古典園林最早具備的兩個基本功能
8.秦始皇:堆築島山名為蓬萊山以摹擬神仙境界,開啟了西漢宮苑中求仙活動之先河。
9.建章宮打破了建築宮苑的格局,在宮中出現了疊山理水的園林建築。
10.太液池,其中有瀛洲、蓬萊、方丈象海中仙山。」——一池三山
11.山水畫已經擺脫作為人物畫的背景的狀態,開始出現獨立的山水畫。宗炳《畫山水序》「暢神」王微《敘畫》「作畫之情」
12.隋西苑西苑標志著中國古典園林全盛期的到來。其規劃設計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其造園創作是我國宮苑演變為山水宮苑的轉折點。
13.唐華清宮白居易洛陽履道坊宅園、廬山草堂,王維的輞川別業
14.北宋「四大禁苑」——金明池、瓊林苑、玉津園、宜春苑。大內御苑——後苑、壽山艮岳、延福宮
15.北宋的私家園林主要有三種類型:宅園、遊憩園、花園。
16.網師即漁翁,仍含漁隱的本意,都是標榜清高的。
17.文人園林的風格特徵:簡遠、疏朗、雅緻、天然
18.「三山五園」:萬壽山清漪園、玉泉山靜明園、香山靜宜園、圓明園、暢春園
19循牆廊到達園中各處,這是獅子林在布局上的特色
20.三個園林雛形要素——園圃、囿、台
21.北海東岸景區:濠濮間—畫舫齋景區,北海北岸景區靜心齋一座典型的園中之園
22.觀音殿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方亭,靜明園的玉峰塔是靜明園的制高點
23.圓明、長春、萬春總稱為圓明園
24.頤和園的佛香閣
25.世界遺產:離宮御苑——避暑山莊、留園、拙政園、網師園及環秀山莊
26.外八廟、木蘭圍場
27.蘇州著名私家園林:滄浪亭、網師園、耦園、拙政園、獅子林、環秀山莊、留園、藝圃
28.留園中區的總體布局,採用「前廳後山,隔池相望」的布置
29. 日本園林主要形式:林泉式、築山式、平庭、茶庭、枯山水
30. 日本園林代表作:大德寺大仙院、龍安寺石庭 代表著已發展成熟的枯山水藝術。
31. 江戶時代代表作:桂離宮
32. 日本庭園風格特徵:「任何時代贊揚自然的美,並可看到適應自然姿態的遺跡」。 日本園林設計的傳統思想:人與自然的高度結合。
33.. 西班牙伊斯蘭園林實例——阿爾罕布拉宮苑(桃金娘宮庭院、獅子宮庭院)
34. 英國風景式園林的代表者
布里奇曼——規則式園林向自然式園林過渡的典型代表人物。
威廉?肯特——完全擺脫了規則式園林的第一位造園家,成為真正的自然風景園林的創始人。
朗斯洛特?布朗——繼肯特之後成為英國園林界泰斗,被譽為「大地的改造者」。
胡弗萊?勒普頓——18世紀後期最著名的風景園林大師,主張風景園林要由畫家和造員家共同完成。
威廉?錢伯斯——極力傳播中國園林藝術風格。
35. 英國自然風景園林可以劃分為三種類型:宮苑花園——邱園;別墅庄園——查茲沃斯風景園、斯陀園;府邸花園——霍華德庄園
36.. 勒諾特爾式園林代表作——凡爾賽宮苑、沃—勒—維貢特府邸花園
37. 凡爾賽宮苑的主要內容(主軸線序列)
宮殿區——拉托娜泉池——國王林蔭道 (綠地毯)——阿波羅泉池——十字型大運河
38. 凡爾賽宮苑的園中園——特里阿農宮苑
39. 巴洛克式水劇場(位於伊索拉.貝拉庄園)
40.. 義大利台地園代表作:蘭特庄園、鮑蒂別墅
41. 蘭台庄園最突出的特色在於 以不同形式的水景形成全園的中軸線。
42..西方園林經歷的時期:古代時期、中古時期、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勒諾特爾時期、自然風景式時期、現代公園時期
43. 傳統的西方園林以:義大利台地園、法國古典主義園林和英國自然風景園林為代表,同時也代表著規則式和不規則式這兩大造園樣式。
44. 古埃及園林類型:宅園、聖苑、墓園
45.中國古典園林的特點:本於自然,高於自然、建築美與自然美的融糅、詩話的情趣、意境的蘊涵
8. 歐洲園林發展主要階段和主要特點
在英語中,傳統園林稱為Garden或Park。從14、15世紀到19世紀中葉,西方園林的內容和范圍都大大拓展,園林設計從歷史上主要的私家庭院的設計擴展到公園與私家花園並重。園林的功能不再僅僅是家庭生活的延伸,而是肩負著改善城市環境,為市民供休憩、交往和游賞的場所。在西方,園林(Garden或Park)概念自此開始逐漸發展成為更廣泛的景觀(Landscape)的概念。19世紀下半葉,LandscapeArchitecture一詞出現,現在成為世界普遍公認的這個行業的名稱。
歐洲古典園林的發展對現代景觀設計的影響
歐洲古典園林發展過程
歐洲的園林文化傳統,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當時的園林就是模仿經過人類耕種、改造後的自然,是幾何式的自然,因而西方園林就是沿著幾何式的道路開始發展的。其中的代表為古埃及園林、古希臘園林及古羅馬園林,其中水、常綠植物和柱廊都是重要的造園要素,為15、16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園林奠定了基礎。
公元8世紀,阿拉伯人征服西班牙,帶來了伊斯蘭的園林文化,結合歐洲大陸的基督教文化,形成了西班牙特有的園林風格。水作為阿拉伯文化中生命的象徵與冥想之源,在庭院中常以十字形水渠的形式出現,代表天堂中水、酒、乳、蜜四條河流。各種裝飾變化細膩,喜用瓷磚與馬賽克作為飾面。這種類型的園林極大影響到美洲的造園和現代景觀設計。
美國加州園林
中世紀古代文化光輝泯滅殆盡,社會動盪不安,人們紛紛到宗教中尋求慰藉,因此中世紀的文明基礎主要是基督教文明。園林產生了宗教寺院庭院和城堡庭院兩種不同的類型。兩種庭園開始都是以實用性為主,隨著時局趨於穩定和生產力不斷發展,園中裝飾性與娛樂性也日益增強。
15世紀初葉,義大利文藝復興運動興起。文學和藝術飛躍進步,引起一批人愛好自然,追求田園趣味,文藝復興園林盛行,並逐步從幾何型向巴洛克藝術曲線型轉變。文藝復興後期,園林甚至追求主觀、新奇、夢幻般的「手法主義」的表現。
17世紀,園林史上出現了一位開創法國乃至歐洲造園新風的傑出人物——勒·諾特(AndreLeNotre1613-1700),法國園林即由他開創。中國稱之為古典主義園林。勒·諾特的造園保留了義大利文藝復興庄園的一些要素,又以一種更開朗、華麗、宏偉、對稱的方式在法國重新組合,創造了一種更顯高貴的園林,追求整個園林寧靜開闊,統一中又富有變化,富麗堂皇、雄偉壯觀的景觀效果。在中國的圓明園,由於乾隆皇帝的獵奇,也建造了模仿法國園林的西洋樓。
巴洛克園林
17、18世紀,繪畫與文學兩種藝術熱衷於自然的傾向影響了英國造園,加之中國園林文化的影響,英國出現了自然風景園。以起伏開闊的草地、自然曲折的湖岸、成片成叢自然生長的樹木為要素構成了一種新的園林。18世紀中葉,作為改進,園林中建造一些點景物,如中國的亭、塔、橋、假山以及其他異國情調的小建築或模仿古羅馬的廢墟等,人們將這種園林稱之為感傷主義園林或英中式園林。
歐洲大陸風景園是從模仿英中式園林開始的,雖然最初常常是很盲目的模仿,但結果卻帶來了園林的根本變革。風景園在歐洲大陸的發展是一個凈化的過程,自然風景式比重越來越大,點景物越來越少,到1800年後,純凈的自然風景園終於出現。
19世紀上半葉的園林設計常常是幾何式與規則式園林的綜合。19世紀末,更多的設計使用規則式園林來協調建築與環境的關系。藝術和建築業在向簡潔的方向發展,園林受新思潮的影響,走向了凈化的道路,逐步轉向注重功能、以人為本的設計。
19世紀,造園風格停滯在自然式與幾何式兩者互相交融的設計風格上,甚至逐步淪為對歷史樣式的模仿與拼湊,直至工藝美術運動和新藝術運動中導致新的園林風格的誕生。
受工藝美術運動影響,花園風格更加簡潔、浪漫、高雅,用小尺度具有不同功能的空間構築花園,並強調自然材料的運用。這種風格影響到後來歐洲大陸的花園設計,直到今天仍有一定的影響。
新藝術運動的目的是希望通過裝飾的手段來創造出一種新的設計,主要表現在追求自然曲線形和追求直線幾何形兩種形式。新藝術運動中的另一個特點是強調園林與建築之間以藝術的形式相聯系,認為園林與建築之間在概念上要統一,理想的園林應該是盡量再現建築內部的「室外房間」。
新藝術運動雖然反叛了古典主義的傳統,但其作品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現代」,他是現代主義之前有益的探索和准備。可以說,這場世紀之交的藝術運動是一次承上啟下的設計運動,它預示著舊時代的結束和新時代的到來。
英國園林
點擊進入別墅景觀設計,欣賞更多精彩>>
對現代景觀規劃設計具重大影響的學派
追溯一個世紀以來園林設計領域的發展與變化,無論哪種風格都對現代園林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上個世紀園林景觀發展的基礎上,20世紀各國出現了眾多的設計風格,產生了一些非常有影響力的學派。
1.法國現代園林風格的最初體現是在1925年巴黎舉辦的「國際現代工藝美術展」。在展覽會上,人們看到了一些具有現代特徵的園林,代表作為建築師斯蒂文斯設計的用十字形截面的支柱和巨大抽象的混凝土塊的組合鑄就的四棵一模一樣的紅色的「樹」,以及由古埃及瑞克安設計的「光與水的花園」(GardenofWaterandLight)。展覽揭開了現代景觀設計新的一幕。
法國現代景觀設計打破了傳統的規則式或自然式的束縛,採用了一種當時新的動態均衡構圖,具有強烈的幾何性,但又不是抽象統治下的靜態平衡,是不規則的幾何式的體現。
2.現代巴洛克風格的特點是景觀設計作品中運用大量的曲線。該風格代表人物是巴西的景觀設計師布雷·馬克斯。他的作品擴展了古老的花壇的形式。他的曲線的花床,如同一支包含水分的畫筆在大地上畫出鮮艷的筆道。用花床限制了大片植物的生長范圍,但是從不修剪植物,這與巴洛克園林的模紋花壇有著本質的區別。他用植物葉子的色彩和質地的對比來創造美麗的圖案,而不是主要靠花卉;將這種對比拓展到其他材料,如沙礫、卵石、水、鋪裝等。他的種種設計語言至今在全世界廣為傳播。
3.巴拉甘風格的景觀設計將現代主義和墨西哥傳統相結合,開拓了現代主義的新途徑。他常常是建築、園林連同傢具一起設計,形成具有鮮明個人風格的統一和諧的整體。園林以明亮、彩色的牆體與水、植物和天空形成強烈反差,創造寧靜而富有詩意的心靈的庇護所。他作品中的一些要素,如彩色的牆,高架的水槽,和落水口的瀑布等已經成為了墨西哥風格的標志。
4.加利福尼亞學派的典型特徵為:簡潔的形式、室內外直接的聯系、可以布置花園傢具的、緊鄰住宅的硬質表面,小塊的不規則的草地、紅木平台、木製的長凳、游泳池、烤肉架以及其他消遣設施。圍籬、牆壁和屏障創造了私密性,現有的樹木和新建的涼棚為室外空間提供了蔭涼。有的還借鑒了日本園林的一些特點:如低矮的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常綠樹和自然點綴的石塊。它是一個藝術的、功能的和社會的構圖,每一部分都綜合了氣候、景觀和生活方式而仔細考慮過,是一個本土的、時代的和人性化的設計,及滿足舒適的戶外生活的需要,維護也非常容易。
加利福尼亞學派使美國花園的歷史從歐洲風格的復興和抄襲轉變為對美國社會、文化和地理的多樣性的開拓。
9. 外國園林史,求答案!急!字數越多越好!
園林:
一定的地域運用工程技術和藝術手段,
通過改造地形,
種植樹木花草、營造建築和布
置園路等途徑創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環境和遊憩境域。
園林史:
研究世界上各個國家和地區園林發展歷史,
考察園林內容和形式演變,
總結造園實
踐經驗,探討園林理論遺產。相關知識包括通史、建築史、美術史等。
園林史教學重點:
園林產生的背景和理論
園林類型和演變
園林實例和代表人物
園林風格和特點
■古代埃及園林(前
3200
年——前
1
世紀)
類型:宅院、聖苑、墓園(靈園)
■古代巴比侖園林(前
3500
年—前
5
世紀)
獵苑、聖苑、宮苑(空中花園)
■古代希臘園林(前
3000
年—前
1
世紀)
宮廷庭園、公共園林、學園
■古代羅馬園林(前
8
世紀—
4
世紀
)
庄園
1
.勞倫提努姆別墅庄園 阿什拉弗園。
四庭園大道。
埃拉姆庭園。
費因園。
■西班牙伊斯蘭園林(摩爾式園林)
8
世紀
-15
世紀
實例:
阿爾罕布拉宮苑(紅堡園)
桃金娘中庭
(
桃金娘院
)
獅庭
(
獅子院
)
達拉哈中庭
(
達拉克薩花園
)
羅漢松中庭。
■印度伊斯蘭園林
(
莫卧兒帝國時期
)16
世紀
-17
世紀
巴布爾時代。
胡馬雍時代。
亞克巴(阿克巴)時代。
查罕傑時代。
沙·賈漢時代。
亞格拉的泰姬陵
(
泰姬·瑪哈爾陵
)
■義大利園林(文藝復興時期)
15-17
世紀
1.
文藝復興初期。
2.
文藝復興中期。
3.
文藝復興後期。
文藝復興初期(
15
世紀)
實例
1.
哈累吉奧庄園。
2.
卡法鳩羅庄園。
3.
費索勒的美第奇庄園
(
費索爾的美迪奇庄園
)
。
文藝復興中期。
實例
1.
貝爾維德雷花園
2.
瑪丹庄園
(
瑪德蔓庄園
)
3.
羅馬的美第奇庄園
4.
法爾納斯小花園
5.
埃斯特庄園
6.
蘭特庄園
(
朗脫庄園
)
7.
卡什特洛庄園
8.
波波利花園
文藝復興後期(
16
世紀末
-17
世紀)
巴洛克
實例:
1.
阿爾多布蘭迪尼庄園
2.
伊索拉·貝拉庄園
3.
加佐尼庄園
義大利造園特點
■歐洲中世紀園林(
5
世紀—
15
世紀)
寺院庭園
聖·高爾修道院,
坎特伯雷修道院,
城堡庭園
■波斯伊斯蘭園林
實例
春之園夏之園,■法國園林(
17
世紀法國古典主義園林)
古典主義園林
安德列·勒諾特爾代表作品
勒諾特爾式園林對各國影響
實例
1.
尚蒂伊府邸花園
府邸建於
1527
年,
1663
年改造花園,水花壇,水鏡面,大水渠。
2.
沃
-
勒
-
維康府邸花園
1656 -1661
年,
600
米×
1200
米,
中軸線,三段式處理。
3.
凡爾賽宮苑
中軸線:刺綉花壇(現水花壇)
-
大台階
-
拉托那噴水池
-
皇家林蔭道
-
阿波羅噴水池
-
十字形大
水渠
-
皇家廣場
南花圃:南花壇,柑橘園,瑞士湖
北花圃:北花壇,金字塔噴水池
-
仙女池
-
水園路
-
龍池
-
尼普頓池
特里阿農宮苑
小林園:
⑴迷園後改為王妃叢林。
⑵帝王之島。
⑶舞會廳後改為洛可可林園。
⑷花簇林園。
⑸柱廊園。
⑹栗樹園。
⑺忒提斯洞窟(阿波羅浴場)後改為浪漫式風景園。⑻王太子林園。⑼圓丘叢林。⑽綠環叢
林。⑾水劇場。⑿星形叢林現兒童島。⒀方尖碑噴泉。
⒁凱旋門林園。⒂三噴泉林園
春夏秋冬四噴泉。
花神福羅拉噴泉,
穀神色列斯噴泉,
農神巴克斯噴泉,
酒神撒旦噴泉
4.
楓丹白露宮苑
5.
推雷瑞埃斯(蒂伊里花園)
6.
蘇園勒諾特爾式園林對各國影響
荷蘭。黑德·羅宮德國。無憂宮奧地利。宣布隆宮
英國。漢普頓宮俄羅斯。彼德霍夫宮中國。圓明園
■英國園林(
18
世紀英國自然風景園林)
自然風景園產生的歷史和原因
中國園林藝術對英國自然風景園影響
英國自然風景園林對各國影響
18
世紀英國自然風景園林
自然風景園代表人物
艾迪生,莆柏,斯威特則,蘭利,倫敦,懷斯,
布里奇曼
肯特
布郎
雷普頓
坦普爾,
1685
年《伊壁鳩魯的庭院》
錢伯斯,
1772
年《東方庭院論》
布郎派與繪畫派之爭
中國園林藝術對英國自然風景園影響,英國自然風景園與中國自然山水園的區別
實例
1.
奇思威克園
2.
羅沙姆園
3.
斯道園
4.
布倫海姆宮苑
5.
斯托海德園
6.
邱園
■美國園林(
19
世紀)
道寧,
1841
年出版《造園論》
,浪漫郊區住宅
城市公園運動。
國家公園建立。
城市公園運動:
奧姆斯特德,紐約中央公園(
1854
設計,
348
公頃)
波士頓的富蘭克林公園
芝加哥世界博覽會
1893
波士頓的公園系統
波士頓附近的芒特奧本陵園(
1831
,第一個郊區陵園)
1899
年景觀設計師協會成立
ASLA
國家公園:
1872
年,美國國會批准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國家公園——黃石國家公園
8983km2
,
1890
年
建立約塞米特國家公園。
1906
年國會通過了《古跡法》
,授權總統以文告形式設立國家紀念地。
1916
年成立美國國家公園局,專門負責全國的國家公園事務。現在,美國國家公園系統包
括國家公園、國家遺跡、
國家歷史公園、
國家保護區、休閑娛樂區等不同類型區域上所有土
地、水域。
10. 什麼是西亞造園
西亞造園,其實就是世界造園體系中的西亞體系
關於世界造園體系,國際園景建築家聯合會1954年在維也納召開的第四次大會上,英國造園家傑利克在致辭時把世界造園體系分為:中國體系、西亞體系、歐洲體系。
中國體系:典雅且精緻
中國古代造園活動最早始見於3000年前。殷商時代的甲骨文中,已經有了囿、圃、苑、園這樣一些延用至今的園林用詞,但是,稍微分析一下,便能看出,這些字的甲骨文含義,與現代又有所區別。
商朝末年,帝王和奴隸主開始圈地蓄養禽獸,種植芻秣,純粹成為供他們狩獵游樂享用的地方,這樣的場所稱作「囿」。《詩經》曰:「囿,所以域養禽獸也。」從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卜辭中多有「田獵」的記載,可以看出,殷代的帝王、貴族都喜歡狩獵。在田野中打獵,千軍萬馬難免踐踏莊稼因而引起民憤,於是帝王和貴族開始圈地建囿。一般都是利用自然的山巒谷地圍築而成,范圍很大。天子的囿方圓百里,諸侯的囿方圓40里。
公元前11世紀,周滅殷,建立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奴隸制王國。與此同時開始了史無前例的大規模營建城邑和皇家囿苑活動。周文王在今西安以西曾修建過規模甚大的「靈囿」,方圓70里。《詩經》有具體的描寫:「王在靈囿,�鹿攸伏。�鹿濯濯,白鳥翯翯。王在靈沼,於.魚躍。」可見囿中的�鹿、白鳥、躍魚等動物已成為觀賞的對象。文王以後,囿的大小已成為封建統治者的政治地位的象徵。學術界認為,囿是中國園林最初的形式,到了秦漢時代,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提高,囿的生產功能逐步消退,觀賞游樂功能成為主要目的。
秦漢時期,專為帝王游樂的場所又有了「苑」的名稱。古代的苑、囿二字本意是相通的,均指蓄養禽獸、供打獵的場所而言。從秦開始,直到最後一個王朝——清代,仍將皇家園林稱作「國朝苑囿」。歷史上,一般都將苑囿歸入皇家園林,而把「園」歸入文人士大夫和官僚富商的私家園林。童寯在《江南園林志》中寫道:園(園)之布局,雖變幻無盡,而其最簡單需要,實全含於「園」字之內。今將「園」字圖解之:「口」者圍牆也。「土」者形似屋宇平面,可代表亭榭。「囗」字居中為池。「 衣」在前似石似樹。古老的漢字多麼奇妙!構築園林的幾大要素山、水、建築、花木,都蘊涵在一個字中。這個「園」字,我們可以從眾多的私家園林中找到詮釋。
私家園林最早出現在漢代。《西京雜記》記載西漢文帝第四子、梁孝王劉武喜好園林之樂,在自己的封地內廣築園苑,其中「兔園」,園中山水相繞,宮觀相連,奇果異樹,瑰禽怪獸畢備。魏晉南北朝時期,老莊哲學得到發展,隱逸文化盛行,士大夫鍾情山水,競相營建園林以自樂,私家園林一時勃興。北魏首都洛陽出現了大量的私家園林,成為我國第一次私家造園的高潮。當時的園林雖已基本具備山水、樓榭、花木等造園要素,但園林不僅是游賞的場所,甚至作為鬥富的手段,造園藝術尚處粗放階段。西晉石崇的金谷園,是歷史上著名的私家園林。唐代是我國歷史上一個國力鼎盛的時代,園林的發展也達到一個新的高度,與當時的文化藝術並駕齊驅,園林創造追求詩情畫意和清幽、平淡、質朴、自然的園林景觀,著名詩人、畫家王維與輞川別業是那個時代的典型,並對後世產生深遠的影響。宋代徽宗在汴京興建了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人工假山——艮岳。由於宋代重文輕武,官員多半文人,私家造園進一步文人化,促進了「文人園林」的興起,特別是江南園林的發展,已基本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明清兩代,園林的發展由宋代的盛年期升華為富於創造的成熟期,特別是江南園林藝術達到了典雅精緻、趨於完美的境界,出現了一大批具有典範意義的園林,皇家園林如「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私家園林如拙政園、留園、何園、個園、瞻園、寄暢園、豫園等等,至今,在全國范圍內保存完好或尚好的仍有百來座。
西亞體系:植物和水法
西亞體系,主要是指巴比倫、埃及、古波斯的園林,它們採取方直的規劃、齊正的栽植和規則的水渠,園林風貌較為嚴整,後來這一手法為阿拉伯人所繼承,成為伊斯蘭園林的主要傳統。
西亞造園歷史,據童寯教授考證,可推溯到公元前,基督聖經所指「天國樂園」(伊甸園)就在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伊拉克幼發拉底河岸,遠在公元前3500年就有花園。傳說中的巴比倫空中花園,始建於公元前七世紀,是歷史上第一名園,被列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相傳,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為博得愛妃的歡心,比照寵妃故鄉景物,命人在宮中矗立無數高大巨型圓柱,在圓柱之上修建花園,不僅栽植了各種花卉,奇花常開,四季飄香,還栽種了很多大樹,遠望恰如花園懸掛空中。支撐花園的圓柱,高達75英尺,所需澆灌花木之水,潛行於柱中,水系奴隸分班以人工抽水機械自幼發拉底河中抽來。空中花園高踞天空,綠蔭濃郁,名花處處。在空中花園不遠處,還有一座聳入雲霄的高塔,以巨石砌成,共7級,計高650英尺,上面也種有奇花異草,猛然看去,比埃及金字塔還高。據考證,這就是《聖經》中的「通天塔」。空中花園和通天塔,雖然早已盪然無存,但至今仍令人著迷。
作為西方文化最早策源地的埃及,早在公元前3700年就有金字塔墓園。那時,尼羅河谷的園藝已很發達,原本有實用意義的樹木園、葡萄園、蔬菜園,到公元前十六世紀演變成埃及重臣們享樂的私家花園。比較有錢的人家,住宅內也均有私家花園,有些私家花園,有山有水,設計頗為精美。窮人家雖無花園,但也在住宅附近用花木點綴。
古波斯的造園活動,是由獵獸的囿逐漸演進為游樂園的。波斯是世界上名花異草發育最早的地方,以後再傳播到世界各地。公元前五世紀,波斯就有了把自然與人為相隔離的園林——天堂園,四面有牆,園內種植花木。在西亞這塊乾旱地區,水一向是庭園的生命。因此,在所有阿拉伯地區,對水的愛惜、敬仰,到了神化的地步,它也被應用到造園中。公元八世紀,西亞被回教徒征服後的阿拉伯帝國時代,他們繼承波斯造園藝術,並使波斯庭園藝術又有新的發展,在平面布置上把園林建成「田」字,用縱橫軸線分作四區,十字林蔭路交叉處設置中心水池,把水當作園林的靈魂,使水在園林中盡量發揮作用。具體用法是點點滴滴,蓄聚盆池,再穿地道或明溝,延伸到每條植物根系。這種造園水法後來傳到義大利,更演變到神奇鬼工的地步,每處庭園都有水法的充分表演,成為歐洲園林必不可少的點綴。
歐洲體系:規整而有序
歐洲體系,在發展演變中較多地吸收了西亞風格,互相借鑒,互相滲透,最後形成自己「規整和有序」的園林藝術特色。
公元前7世紀的義大利龐貝,每家都有庭園,園在居室圍繞的中心,而不在居室一邊,即所謂「廊柱園」,有些家庭後院還有果蔬園。公元前3世紀,希臘哲學家伊比鳩魯築園於雅典,是歷史上最早的文人園。公元5世紀,希臘人通過波斯學到了西亞的造園藝術,發展成為宅院內布局規整的柱廊園形式,把歐洲與西亞兩種造園系統聯系起來。
公元6世紀,西班牙的希臘移民把造園藝術帶到那裡,西班牙人吸取回教園林傳統,承襲巴格達、大馬士革風格,以後又效法荷蘭、英國、法國造園藝術,又與文藝復興風格結成一體,轉化到巴洛克式。西班牙園林藝術影響墨西哥以及美國。古羅馬繼承了希臘規整的庭院藝術,並使之和西亞游樂型的林園相結合,發展成為大規模的山莊園林。公元2世紀,哈德良大帝在羅馬東郊始建的山莊,廣袤18平方公里,由一系列館閣庭院組成,園庭極盛,號稱「小羅馬」。庄園這一形式成為文藝復興運動之後歐洲規則式園林效法的典範。其最顯著的特點是,花園最重要的位置上一般均聳立著主體建築,建築的軸線也同樣是園林景物的軸線;園中的道路、水渠、花草樹木均按照人的意圖有序地布置,顯現出強烈的理性色彩。
歐洲其他幾個重要國家的園林基本上承襲了義大利的風格,但均有自己的特色。
法國在15世紀末由查理八世侵入義大利後,帶回園丁,成功地把文藝復興文化包括造園藝術引入法國,先後在巴黎南郊建楓丹白露宮園、巴黎市內盧森堡宮園。路易十四世於1661年開始在巴黎西南經營凡爾賽宮,到路易十五世王朝才全部告成,歷時百年,面積達1500公頃,成為聞名世界的最大宮園。
英國在公元五世紀以前,作為羅馬帝國屬地,萌芽的園林脫離不了羅馬方式。首見載籍的是十二世紀英國修道院寺園,到十三世紀演變為裝飾性園林,以後才出現貴族私家園林。文藝復興時期,英國園林仍然模仿義大利風格,但其雕像噴泉的華麗、嚴謹的布局,不久就被本土古拙純朴風格所沖淡。十六世紀的漢普敦宮,是義大利的中古情調,十七世紀又增添了文藝復興布置,十八世紀再改成荷蘭風格的綠化。十八世紀中葉以後,中國造園藝術被英國引進,趨向自然風格,由規則過渡到自然風格的園林應運而生,被西方造園界稱作「英華庭園」。之後,這種「英華庭園」通過德國傳到匈牙利、沙俄和瑞典,一直延續到19世紀30年代。
此處還要順便說一下美國園林。從十七世紀初,英國移民來到新大陸,同時也把英國造園風格帶到美洲大陸。美國獨立後逐步發展成為具有本土特色的造園體系:「園景建築」,造園作為一項職業,在美國影響深遠,並使美國今日「園景建築」專業處於世界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