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殖民黃金去了哪裡
Ⅰ 非洲資源豐富黃金儲備也高,西班牙怎麼還去美洲殖民
大航海時代之後,哥倫布發現了美洲大陸,當地豐富的黃金白銀,讓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垂涎欲滴。它們迅速瓜分了這片土地,建立起了龐大的殖民帝國,開始了瘋狂的掠奪。
僅16世紀到18世紀兩百多年間,西班牙在墨西哥和秘魯,所掠奪的白銀就達到1億公斤,黃金300多噸。
不過,跟西班牙近在咫尺的非洲相比,美洲大陸的金銀儲量就不值一提了。根據2014年數據顯示,非洲的鑽石儲量佔世界總量的60%,黃金儲量佔世界總量50%,均居世界第一位。
這就讓人疑惑了,同樣為了掠奪金銀,放著身邊的非洲大陸不殖民掠奪,卻去遙遠的美洲殖民,西班牙人為何要舍近求遠呢?
(黑奴貿易)
三、難以征服的非洲。
歐洲國家對非洲的興趣,起始於黑奴貿易時期。當時,除了巴西被葡萄牙佔領外,其它美洲土地,都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西班牙在當地建立種植園,搞農業生產,急需大量的勞工。強壯的黑人成為奴役勞動力的首選,黑奴貿易應運而生。
歐洲國家爭先恐後進入非洲,通過戰爭俘虜當地黑人,然後轉賣給美洲的庄園。不過這些西歐軍隊在戰爭中並不佔優勢,有時還處於下風和劣勢。
1515年,葡萄牙在進攻摩洛哥的阿爾梅亞海戰中,4000多士兵戰死。大量葡萄牙人被俘後,被賣給農場主做奴隸。
1560年,西班牙奪取了突尼西亞的北非海盜基地。但控制北非的奧斯曼帝國派出的援軍,挫敗西班牙,81艘艦船損毀,7000餘人喪命。
1570年,葡萄牙近1500人的冒險隊,遠征辛巴威黃金產地莫諾塔帕。但還沒到達目的地,就因為蚊蟲叮咬染病。加上非洲黑人襲擊、瘟疫肆虐,近90%的隊員客死他鄉。
1578年,葡萄牙利用摩洛哥內亂時機,登陸北非。結果深陷包圍圈,國王塞巴斯蒂昂墜河淹死,全軍24000人戰死或被俘。
正是有了這些前車之鑒,西班牙人對於僅一峽之隔的非洲,才心存畏懼,不敢進犯,從而遠走美洲。
19世紀時,南非發現了巨大的金剛石、黃金礦藏。歐洲國家爭先恐後,深入非洲腹地,瘋狂搶奪地盤。但此時的西班牙,連美洲的殖民地都已所剩無幾,早已風光不再,自然也沒有實力參與角逐了。
Ⅱ 新航路開辟後為什麼說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黃金落入了英國和荷蘭
這里的黃金,其實更多的是指新航路開辟後,西方進行殖民貿易活動帶來的巨大財富。西葡作為最早的海上霸主,其發展軌跡其實更多是側重於美洲和西非一帶的殖民活動,而且由於來自歐洲大陸的一系列爭端,相對更早的沒落,葡萄牙在1580年因皇室姻親繼承關系,曾被西班牙侵佔,直到1640年才擺脫西班牙統治。而其殖民地同時又被荷蘭人和英國人攻擊。所以早早退出霸主行列。西班牙的沒落軌跡更明顯,尼德蘭獨立,英西戰爭的失敗均是意義重大的轉折點。而這一段時間荷蘭與英國相繼崛起。荷蘭由於貿易商業上的優勢,先於英國確立了優勢地位,並最早建立了東印度公司完成了對遠東的貿易壟斷。但三次英荷戰爭拖垮了荷蘭。霸權以及來自遠東的貿易壟斷成功轉移到了英國人手裡。因此,可以說西葡發現的金鑰匙線轉移給了荷蘭,再由荷蘭轉交給了英國。
Ⅲ 在世界近代史早期西班牙掠奪的金銀財富去哪了
進行了揮霍
西班牙則是故步自封的典型.在掠奪大片土地和如山的金銀後,西班牙的貴族統治階級急劇腐敗.而隨著貴金屬的大量流入歐洲出現了商品短缺,貨幣貶值的現象.英法荷通過貨幣革命和實行重商主義成功地發展了本國經濟.而西班牙採取的措施竟然是下令禁止本國商品出口到殖民地,直接扼殺了本國的製造業.再加上政治上的專制腐敗使得金銀大量流入西歐.王室的奢糜生活,日益揮霍!所擁有的巨額財富,只用於消耗不用於生產,結果非但不能發展自己,反而阻礙了自己的進步。
Ⅳ 魯濱遜島上的846箱黃金在哪裡
從1940年開始,魯濱遜.克魯索島突然變得熱鬧起來,一批又一批尋寶者帶著大量的古代文獻資料和現代化的開采工具來到這個小島,開始在島上各處日夜不停地挖掘。
他們在尋找什麼呢?
原來,有人根據古代史料發現,200多年前,英國海盜安遜曾在這個小島埋藏下846箱黃金和大量的寶藏。
喬治.安遜是位被英國女王加封的勛爵,但他同時又是一個聲名顯赫的海盜。1774年,英國海軍部委託這名海盜去掠奪非洲南部西班牙帆船和殖民地上的財物。他所率領的中型艦隊由8艘作戰能力很強的艦船組成,這支海盜隊伍曾令所有過往的西班牙商船聞風喪膽。
當年,安遜就是把魯濱遜.克魯索島作為他的大本營和避難所,他們每次對西班牙船隻實施搶掠,都是從魯濱遜.克魯索島出發。
安遜船長最為成功的一次勝仗,是對西班牙運寶商船的一次搶掠。據說,他那次共搶得846箱黃金和寶石,每箱重1300公斤,總價值高達100億美元,屬於歷代以來最為巨大的一筆海盜財寶。
西班牙當局決心追回這一大批黃金。於是他們當即派出一艘軍艦,在太平洋洋面上對安遜船長駕駛的「烏尼科尼奧」號帆船窮追不舍。但安遜決不是等閑之輩,作為世界上著名的航海家,此人有著豐富的航海和戰斗經驗。西班牙當局對其戰艦的命令是「不把搶走的黃金追回來,不懲罰安遜,決不罷休」。於是,雙方在海上開始了一次又一次的較量。有兩次,西班牙軍艦就像獵狗一樣眼看就要咬住安遜的帆船,都被他又奇跡般地甩掉了。當然,安遜的帆船畢竟不是西班牙戰艦的對手,加之他的船上裝載著1100噸的黃金,負載太重,航行起來就不夠靈活。他自己十分清楚這樣和西班牙軍艦追逐,早晚要被吃掉。於是,便命令部下神不知鬼不覺地撤回到魯濱遜.克魯索島的一個平時熟悉的海灣里悄悄隱藏起來。
根據西班牙檔案史料記載,安遜的帆船隻在這個小海灣度過了一個平靜的夜晚,第二天清晨,船員們就發現了跟蹤追來的西班牙軍艦。
安遜隨著船員的驚叫聲來到甲板上,從望遠鏡里,他清楚地看到前方出現了一艘很大的艦船,船的桅桿很高,船舷上裝有一排威力強大的大炮。毫無疑問,西班牙軍艦已追隨他們來到魯濱遜.克魯索島海灣。
此時,安遜的帆船由於滿載著1100噸黃金而根本無法遠行。盡管他也希望不會被西班牙人發現,但這只是一相情願,而一旦被發現,他們就不可能從西班牙戰艦的大炮下逃脫。
最終,他打定主意,把這批黃金轉移到魯濱遜.克魯索島上。
於是,他們放下小船,海盜們把裝滿首飾和金銀珠寶的箱子和桶從大船的艙室里運出,藉助於從舷牆上放下的踏板繩梯,把箱子和桶卸載到小船上。漸漸地,滿載著黃金和寶石的小船駛離了大船的背風處,奮力向小島劃去。登岸後,海盜們抬著全部用鐵圈箍住的沉重的大箱子和木桶,進入了熱帶灌木叢中。有人在前面用大刀開路,一連數小時,他們在熱帶原始叢林中艱難地行進。這支隊伍在島上前進惟一依賴的指南是安遜在島上逗留時繪制出的一張地圖。
夜幕降臨後,他們點燃起火把,繼續在密林中艱難地前進著。終於,他們爬上了島上的一座170多米的高山。安遜在山頂找到了一個自以為十分可靠的地方,他謹慎地巡視了周圍的環境後,發現了一個適合藏寶的地點,並下令把寶藏埋藏在那裡。隨後,海盜們便開始拚命地挖掘。他們用了整整一夜的時間,終於挖出了一個上下垂直達7米深的洞穴。安遜再次仔細觀察了一下洞穴周圍的環境,詳細記下了途中仔細觀察過的各種地形地貌特徵,把它們一一記錄在羊皮紙上。直到他相信以後一旦時機成熟來到了這個小島,藉助他現在所畫的藏寶圖的指引,肯定能找到這個秘密地點之後,才命令海盜們吃力地把那些沉重的箱子和桶挪到洞穴邊,然後藉助干厚木板和繩索將它們放入了洞穴。隨後又在上面覆蓋上石頭和一層厚厚的泥土,最後在上面用雜草把他們藏寶的痕跡徹底消除干凈。
當這一切都做好時,天剛蒙蒙亮。看著陰暗的天空,安遜知道上午肯定會下一場大雨,到那時雨水會沖刷一切痕跡。假如不帶著安遜的這張藏寶圖,任何人都無法找到這個藏寶的地點。
時來運轉,由於安遜的「戰績」顯赫,這位大名鼎鼎的海盜,後來被英國女王收封為勛爵,從此飛黃騰達。可是以這么冠冕堂皇的身份,安遜只能總是玩味著他那張當年畫下的藏寶圖,卻再沒有機會到魯濱遜.克魯索島來尋找那批黃金了。而除了他之外,別的任何人又不時能找到那批黃金和寶石。
在他將那批黃金和寶石埋藏在魯濱遜.克魯索島上200年之後,1940年,這個小島開始變得熱鬧起來,一批又一批各種身份的尋寶者帶著不知從哪得來的大量的文獻和史料來到魯濱遜.克魯索島,開始搜尋那裡的每一寸土地,日夜不停地挖掘。然而,經過幾年折騰之後,這些人全都兩手空空地離開。
轉眼又過了40年,到了20世紀80年代,魯濱遜.克魯索島上的一場瓢潑大雨再次點燃起尋寶者熱情的火焰。原來,大雨在島上造成了泥石流,雨過天晴之後,有人在山谷中意外發現了裸露在外的好多銀條和少數幾粒紅寶石。於是,人們立刻聯想到是大雨把安遜當年埋藏的寶藏從高處沖刷出來又散落在山谷里。這個消息沒幾天就像長了翅膀。隨即,大批的尋寶者再次來到這個小島,但是他們又一次失望而歸。
10年之後,一位荷蘭裔的美國人貝爾納得.凱澤不知怎麼對安遜當年埋藏的黃金產生了強烈的興趣。他從島上惟一的一家名叫「阿爾達.丹尼爾.笛福」的旅店老闆娘那裡獲得了有關「安遜黃金」的信息,便立即開始了搜尋,並自稱找到了那個當年埋寶的深達7米的藏寶洞的確切地點。
智利政府有關部門得到了這個消息後立即聲明,這個島屬於智利領土,沒有智利政府批准任何人不得私自挖掘寶藏。隨後,他們和這個美國人開始了艱難的談判,最後雙方達成協議:假如他找到那846箱黃金,必須把所得寶藏的75%歸智利政府及魯濱遜.克魯索島上的居民,剩餘的25%歸他自己所有。
貝爾納得.凱澤的挖掘小組開始尋寶,他們用小型推土機等現代化挖掘工具在山頂上晝夜不停地開始挖掘,但地下除了石頭還是石頭,最後只好宣布放棄。智利政府等待的利潤分成也泡了湯。
當然,這個美國人走了,並不等於別的尋寶者不來。可以確信,在以後的歲月中,只要傳說中安遜的那846箱黃金不見天日,魯濱遜.克魯索島就永遠無法安靜。
Ⅳ 西班牙「黃金船隊」的寶藏沉在什麼地方
十八世紀初期,西班牙國內財政狀況日漸窘困,國王菲利普五世於1702年命令南美洲西班牙殖民政府把上繳和進貢的金銀財寶用船火速送往西班牙塞維利亞。這樣做是要冒很大風險的。這是因為,橫渡大洋運送這批價值幾百億法郎的財寶必然要有一支引人注目的部隊,更何況當時的西班牙正處於和英國的交戰時期,難免會遭到敵軍的攻擊。
盡管如此,國王菲利普還是決定冒險一試。1702年5月28日,由費南德茲任長官,掛著「聖荷西」號的大帆船從巴拿馬緩緩啟航,向西班牙領海駛去。
然而,就當這隊船支駛入亞速爾群島海面時,突然出現了一支龐大的英荷聯合艦隊。面對由150艘戰艦組成的十支英荷艦隊,船長費南德茲讓船隊駛向維哥灣暫時躲避一下。
依照當時的情況,最好的辦法就是把金銀財寶從船上卸下來,然後改由陸運前往馬德里。可是當時西班牙國內有規定,凡從南美運來的東西必須先到塞維利亞接受驗收,顯然這個方法是行不通的。
無計可施的「黃金船隊」只能呆在維奇灣一動不動,就這樣過了一個多月。10月21日,英、荷聯軍約3萬人一齊向維哥灣發起猛攻,在三千多門大炮的掩護下,很快西班牙守軍就全線崩潰。
面對此種窘況,「黃金船隊」的總司令貝拉斯科做出了一個絕望的決定,下令燒毀運載金銀珠寶的大帆船。被焚燒的大帆船和其他被擊中的戰艦把維哥灣燒成一片火海。很快就控制了戰場的英荷聯軍想方設法撲滅大火。雖然最後保留了幾艘大帆船,但是絕大多數帆船還是沒有擺脫葬身大海的命運。
究竟這些船上運載了多少財寶?據被俘的西班牙海軍上將估計:約有4000~5000輛馬車的黃金珠寶沉入了海底。盡管英國人後來又冒險多次潛入海下,也僅撈上很少的戰利品。因此,長久以來,無數的尋寶者都妄想找到這批寶藏。
至今為止,在這片近100平方的海面上,還能看到很多冒險家的身影,他們有的打撈起已空空如也的沉船,有的卻得到了純綠寶石、紫水晶、珍珠、黑瓏拍等珠寶翡翠,有的仍用現代化技術和工具繼續尋覓。隨著歲月推移,風浪海潮已使寶藏蒙上厚厚泥沙,眾多傳聞又使寶藏增添了幾分神秘,而這些都使這批寶藏重見天日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小。
Ⅵ 印加國王給西班牙殖民者的一屋子黃金有下落了嗎
三種絲線本別對應當時英國三種官員,是作者斯威夫特對當時腐敗皇室的辛辣諷刺。
第一種游戲只有那些正在朝廷中的重要官職和希望得到皇帝寵幸的「人才」來表演這種技藝;第二種游戲是有獎勵的,誰跳來爬去的時間最長,就賞賜給他一根藍絲線,第二名賞給紅絲線,第三名賞給綠絲線。各大臣以此向國王謀取賞識和鞏固權力。我記得這里三種絲線本別對應當時英國三種官員,是作者斯威夫特對當時腐敗皇室的辛辣諷刺。
Ⅶ 印加國王許諾給西班牙的一屋子金子去向何處
這個承諾確實兌現了。那些金子被按照多勞多得的原則,分給了每一個參與了入侵南美的西班牙人。
這些黃金究竟值多少錢呢?按照當時的價格來看,這些黃金的價值大概在1500萬美元。考慮到三十多年後美國以720萬美元的價格從俄國購買了阿拉斯加,這筆黃金的價值顯然是個天文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