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沿岸為什麼水淺沙多
A. 墨西哥地理環境是怎樣的
墨西哥領土面積1972550平方公里,是拉丁美洲第三大國,僅次於巴西與阿根廷,位居世界第十四位,位於北美洲南部,拉丁美洲西北端,是南美洲、北美洲陸路交通的必經之地,素稱「陸上橋梁」。北鄰美國,南接瓜地馬拉和貝里斯,東接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西臨太平洋和加利福尼亞灣。海岸線長11122公里。其中太平洋海岸7828公里,墨西哥灣、加勒比海岸3294公里。有300萬平方公里專屬經濟區和35.8萬平方公里大陸架。著名的特萬特佩克地峽將北美洲和中美洲連成一片。
B. 請介紹墨西哥沿岸地帶的區位條件
墨西哥灣沿岸地區(Gulf Coast)是由瀕臨墨西哥灣的美國的五個州所組成的,其中包括德克薩斯州、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阿拉巴馬州以及佛羅里達州。因為其經濟活動的繁榮以及人口的聚集,墨西哥灣沿岸地區有時候也被稱為美國的第三岸。(其餘兩岸是東岸和西岸)
目錄
1 地理與氣候
2 經濟活動
3 人口聚集
4 另見
4.1 參考資料
地理與氣候
墨西哥灣地區是屬於多河流的沖積平地,其中最大的一條河流為密西西比河在紐奧良入海。沿岸地區都是非常平坦的低地,其大部分的土地都是沼澤地,墨西哥灣岸西部的地方有著許多與海岸平行的沙洲離島或是半島,其中包括210公里長的教士島(Padre Island)及加爾維斯頓島(Galveston Island)。這些沙洲離島以及半島在暴風或颶風來襲時可以保護本土的建設減少天災來襲的損失。自德州東部到路易西安納州的沿岸主要都是沼澤地。
墨西哥灣沿岸的氣候主要是由墨西哥灣所主宰,因為墨西哥灣是此區域內最大的水體,所以也對此區域的氣候產生最大的影響。此區域四季溫度因為受到墨西哥灣暖流的調節,所以冬季時也並不會像北部一樣的下雪或刮暴風雪,而夏季時溫暖潮濕年平均降雨量2000公釐以上[1]。因為此區域位於亞熱帶的墨西哥灣旁,沿岸地區在夏季時經常受到颶風來襲,在2005年夏季時更是連續來了幾個強烈颶風,對當地社會造成非常大的影響。除了颶風之外,水災以及嚴重的雷陣雨也常在此區域出現,龍卷風並不常在沿岸地區發生,但也不是絕無可能,不過在較內陸一點的地方就較常出現。此區域內並沒有大斷層或是火山的存在,因此地震在此區域幾乎從來沒有發生過。
經濟活動
墨西哥灣沿岸地區是美國的一個主要經濟地區。德州與路易西安納州沿海的沼澤地為當地的海岸生態系提供了豐富的生長空間,所以當地有著非常發達的近海捕魚及捕蝦業。位於紐奧良的南路易西安那港(Port of South Louisiana)以及德州加爾維斯頓附近的休斯頓港(Port of Houston)都是排在全世界貨物吞吐量前十名之內的繁忙國際商港。在墨西哥灣沿岸附近發現的油氣田以及方便的航運路線促進了墨西哥灣沿岸地區成為美國石化業的重鎮。
人口聚集
由於商業的繁盛以及溫暖的氣候,墨西哥灣沿岸地區一直是人口聚集的地方,緊追在東西兩岸之後。
以下是墨西哥灣沿岸的美國十大都會區列表:
排名 都會區 人口 州
1 休斯頓–糖城–Baytown 5,180,443 德克薩斯州
2 坦帕–聖彼德斯堡–清水市 2,587,967 佛羅里達州
3 紐奧良–麥特–肯納 1,319,589 路易西安納州
4 沙拉多薩–布萊登頓–威尼斯 651,862 佛羅里達州
5 珊瑚角–麥爾斯堡 514,295 佛羅里達州
6 潘薩寇拉–斐瑞派斯–布蘭特 437,135 佛羅里達州
7 柯柏克利斯提 409,741 德克薩斯州
8 墨比爾 400,526 阿拉巴馬州
9 博蒙特–亞瑟港 383,443 德克薩斯州
10 塔拉哈西 331,655 佛羅里達州
C. 【急求】關於墨西哥的地理問題
回答1
墨西哥的銅、銀、鉛、鋅、石墨的存量也十分豐富。
礦業是墨西哥最古老的工業部門,早在殖民統治時期,墨西哥的采銀業就享譽世界。銀的分布較廣,主要集中在墨西哥高原中部和西馬德雷山脈。
銅主要分布在北部的索諾拉州。鉛和鋅主要分布在北部的奇瓦瓦州、索諾拉州及中部的薩卡特卡斯州。
成因:在大地構造上,墨西哥主要由南科迪勒拉褶皺帶和墨西哥灣沿岸地斜兩大構造單元組成。墨西哥主要由南科迪勒拉褶皺帶和墨西哥灣沿岸地斜兩大構造單元組成。前者構成墨西哥國土的主體,地貌上大多表現為雄偉的山脈與高原。其中發育有多種多樣的火成岩、沉積岩和變質岩,包括許多鹼性和基性侵入岩體。還存有一些大型蒸發岩盆地,盆地內有過強烈的火山噴發,並伴有熱液活動;後者自中生代以來長期處於穩定大陸邊緣的構造位置,接受了大量的陸相和海相沉積,地貌上表現為低平狹長平原和台地。由於特殊的地質條件,賦予了墨西哥豐富的礦產資源。在褶皺帶中存在有大量的金屬與非金屬礦產資源,在地斜中蘊藏有豐富的油氣資源。
回答2
主要礦產是煤、石油和天然氣。墨西哥屬產油國,所以油價上漲對其沒有明顯的影響。
回答3
·大量砍伐森林造成植被大量減少
·人口壓力大、可再生資源超過了再生能力、不合理開發引起生態破壞。
·農業生產水平下降,食物供給不足。
附加回答:墨西哥氣候多樣,北部是熱帶沙漠氣候,而在南部則有熱帶雨林氣候。由於北部是熱帶沙漠氣候,由於對沙漠缺水氣候的適應,所以盛產仙人掌。
D. 美國新墨西哥州為何有大片的沙漠
原因有:
1.在大陸西岸的副熱帶地區 大致范圍為北回歸線-北緯30°之間 易受副高與東北信風帶的控制
副高盛行下沉氣流不容易形成降水 東北信風由於風來自東部的陸地,水汽含量少也不容易形成降水
氣溫高降水少 所以形成大片沙漠
2.附近海域加利福利亞寒流的影響,寒流減溫減濕,影響到附近沿海地區,加劇這一地帶熱帶沙漠氣候區的范圍和乾旱程度
使沙漠延伸到北回歸線-北緯30°更廣的范圍 使美國西南部在北回歸線以南的沿海地區也
形成熱帶沙漠氣候
3 地形因素,墨西哥高原、落基山脈阻擋了來自墨西哥灣的濕潤氣流
E. 墨西哥是沙漠多還是雨林多
自然地理:面積1,964,375平方公里,是拉美第3大國,為中美洲最大的國家。位於北美洲南部,拉丁美洲西北端,是南美洲、北美洲陸路交通的必經之地,素稱「陸上橋梁」。北鄰美國,南接瓜地馬拉和貝里斯,東瀕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西臨太平洋和加利福尼亞灣。海岸線長11122公里。其中太平洋海岸7828公里,墨西哥灣、加勒比海岸3294公里。有300萬平方公里經濟專屬區和35.8萬平方公里大陸架。著名的特萬特佩克地峽將北美洲和中美洲連成一片。全國面積5/6左右為高原和山地。墨西哥高原居中,兩側為東西馬德雷山,以南是新火山山脈和南馬德雷山脈,東南為地勢平坦的尤卡坦半島 ,沿海多狹長平原。全國最高峰奧里薩巴火山,海拔5700米。主要河流有布拉沃河、巴爾薩斯河和亞基河。湖泊多分布在中部高原的山間盆地中,最大的是查帕拉湖,面積1109平方公里。墨西哥氣候復雜多樣。沿海和東南部平原屬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為25—27.7℃;墨西哥高原終年氣候溫和,山間盆地為24℃,地勢較高地區17℃左右;西北內陸為大陸性氣候。大部分地區全年分旱、雨兩季,雨季集中了全年75%的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西北部不足250毫米,內地為750—1000毫米,墨西哥灣沿岸中部與太平洋沿岸南部為1000—2000毫米。因墨境內多為高原地形,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萬木常青,故享有「高原明珠」的美稱。
F. 墨西哥灣是小行星撞擊後積水形成的嗎
不是。
墨西哥灣是幾股洋流匯合、沖刷、高熱能以及鹽度差侵蝕造成的地形地貌。而且灣流本身具有流速強、流量大、流幅狹窄、流路蜿蜒、流域廣闊、高溫、高鹽、透明度大等特徵。
墨西哥海灣沿岸曲折多灣,岸邊多沼澤、淺灘和紅樹林。海底有大陸架、大陸坡和深海平原。北岸有著名的密西西比河流入,把大量泥沙帶進海灣,形成了巨大的河口三角洲,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外還有水下沖積扇。
墨西哥灣暖流是世界第一大暖流,它攜帶的熱水水量是世界所有河流總量的120倍。據估計,墨西哥灣暖流每年向西北歐海岸輸送的熱量,每公里約相當於燃燒600萬噸煤炭所放出的熱量,使西北歐地區的氣候變得溫暖濕潤,冬無嚴寒。
(網路文庫圖片僅供學習地理知識參考)
G. 墨西哥灣的地理概況
簡介 墨西哥灣衛星地圖大西洋伸入北美大陸東南部的一個海灣。部分為陸地環繞。透過佛羅里達半島和古巴島之間的佛羅里達海峽與大西洋相連,並經由尤卡坦半島和古巴之間的尤卡坦海峽與加勒比海相通。這兩個海峽均寬約160公里(100哩)。墨西哥灣呈半圓形,東西長約1609千米,南北寬約1287千米,面積154.3萬平方千米,是僅次於孟加拉灣的世界第二大海灣。平均深度1512米,最大水深5203米。海灣的東部與北部是美國,西岸與南岸是墨西哥,東南方的海上是古巴。墨西哥灣經過佛羅里達海峽進入大西洋;經過尤卡旦海峽與加勒比海相連接。 海灣地貌海灣沿岸曲折多灣,岸邊多沼澤、淺灘和紅樹林。海底有大陸架、大陸坡和深海平原。北岸有著名的密西西比河流入,把大量泥沙帶進海灣,形成了巨大的河口三角洲,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外還有水下沖積扇。沿海多沙質海岸,有沙嘴、沙洲、沙堤,沙堤與海岸間還形成一系列潟湖和小灣。在尤卡旦海峽,有一條海檻,位於海面下約1600米深,作為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的分界。 氣候概況墨西哥灣位於熱帶和亞熱帶,高溫多雨,降水量多。灣內暖水從佛羅里達海峽流出,成為墨西哥暖流的重要源地。墨西哥灣的潮汐,是每天一漲一落的全日潮;潮差一般很小,只有在台風季節,潮水受台風的驅趕,引起海水陡升,成為風暴潮,水位有時高達5米,會對沿岸窪地造成威脅,特別是灣北岸的風暴潮較多。 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和美國的佛羅里達半島環抱海灣灣口,古巴島伸居灣口中部,把灣口分為佛羅里達海峽和尤卡坦海峽,成為墨西哥灣連接大西洋和加勒比海的水道,在航運貿易、戰略上具有重要意義。海灣大陸架較寬,除西側較窄外,一般都在200~280千米。北部和西北部大陸架上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業已開采。海灣表層水溫較高,比同緯度大西洋的水溫高2~3℃,海水鹽度為36~36.9。加勒比海暖流穿過尤卡坦海峽流入墨西哥灣中形成順時針洋流,從佛羅里達海峽流出進入大西洋,成為灣流的起始段。墨西哥灣沿岸有休斯敦、新奧爾良、坦帕、坦皮科、哈瓦那等重要港口。 編輯本段地質墨西哥灣由幾個生態與地質區組成,其中主要為海岸地帶、大陸棚、大陸坡和深海平原。海岸地帶有潮沼、沙灘、紅樹 墨西哥灣地形圖林地區,以及許多海灣、三角灣和潟湖。大陸棚在墨西哥灣邊緣的周圍形成一系列幾乎連續不斷的階地;寬度由最寬的320公里(200里)以上到最窄的約40公里(25里)不等。佛羅里達西海岸和猶加敦半島外面的大陸棚為主要由碳酸鹽類物質構成的一個廣闊區域。大陸棚的其餘部分則為砂礫、泥沙和黏土的沈積物。在大陸棚和向下延伸直到深海平原的大陸坡上,在不同的深度埋藏著許多鹽丘;而在經濟上十分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氣蘊藏與這些鹽丘有關。構成海灣底部的深海平原的中部為一大三角形地區,其面對佛羅里達和猶加敦半島的邊緣是陡峭的斷層,而北部和西部則是較為平緩的斜坡。該海盆異常平坦,其傾斜度每2,440公尺(8,000尺)只有約0.3公尺(1尺)。墨西哥灣最深處位於墨西哥海盆(錫格斯比海溝〔Sigsbee Deep〕),在海平面以下5,203公尺(17,070遲)。從海盆的底部升起許多錫格斯比海丘,其中有些高達400公尺(1,300尺),這些海丘是埋藏著鹽丘的地表顯示方式。 編輯本段水文墨西哥灣的東南部有像河一樣的海流流過,是北大西洋灣流的主要來源;也是使海洋的水流經海灣的主要洋流。加勒比海的水經由猶加敦海峽流入墨西哥灣,海峽的海底形成一個在水面下1.6公里(1哩)的海底山脊(兩個海盆之間的水下脊),這股水流然後沿順時針方向經由佛羅里達海峽流出。被稱作環流(loop kulrents)的曲流水體從主流中脫離出來,也按順時針方向流動,流至灣的東北部。這些環流有著季節性變化和年度變化。墨西哥灣西部的海流模式則輪廓不太分明。那裡的海流都相對較弱,其強度隨季節和地點之不同而變化。灣內大陸棚上和沿海的海水在流向和速度上有著極端的變化,此處海流的季節性變化和年度變化不但受制於主要的環流模式,而且受盛行風向變化的影響。 墨西哥灣精準衛星地圖流入墨西哥灣各河流的陸地流域總面積約為海灣面積的兩倍。灣內各處海水的鹽度差別很大。灣內廣闊水域的鹽度與北大西洋類似,約為36。不過,沿岸海水的鹽度比率,在一年內各個時期變化極大,尤其是在密西西比河口廣大的三角洲附近。每當密西西比河的流量最大之時,遠至離岸30~50公里(20~30哩)的范圍內,其鹽度低達14~20。 海灣表層水溫較高,夏季最熱月為29℃,冬季最冷月為20~24℃,比同緯度大西洋的水溫高2~3℃,這是海灣地處熱帶和副熱帶、深居內陸以及赤道暖流流入的結果。2月海面溫度由北部的18℃(64℉)到猶加敦岸外的24℃(76℉)不等。在夏季,海面溫度曾被測到32℃(90℉)左右,但通常有著和2月幾乎一樣的差異。猶加敦海峽北部附近的水底溫度約為6℃(43℉)。等溫層(恆溫的海水表層)的厚度,隨季節和當地環境以及地點之不同,由1~150公尺(3~500呎)不等。潮差很小,在大多數地方小於2呎;一般說來,只產生全日潮──即每個潮汐日(24小時又50分)為一個高潮期和一個低潮期。
H. 墨西哥的自然資源和自然條件
自然地理:面積1,964,375平方公里,是拉美第3大國,為中美洲最大的國家。位於北美洲南部,拉丁美洲西北端,是南、北美洲陸路交通的必經之地,素稱「陸上橋梁」。北鄰美國,南接瓜地馬拉和貝里斯,東瀕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西臨太平洋和加利福尼亞灣。海岸線長11122公里。其中太平洋海岸7828公里,墨西哥灣、加勒比海岸3294公里。有300萬平方公里經濟專屬區和35.8萬平方公里大陸架。著名的特萬特佩克地峽將北美洲和中美洲連成一片。全國面積5/6左右為高原和山地。墨西哥高原居中,兩側為東西馬德雷山,以南是新火山山脈和南馬德雷山脈,東南為地勢平坦的尤卡坦半島 ,沿海多狹長平原。全國最高峰奧里薩巴火山,海拔5700米。主要河流有布拉沃河、巴爾薩斯河和亞基河。湖泊多分布在中部高原的山間盆地中,最大的是查帕拉湖,面積1109平方公里。墨西哥氣候復雜多樣。沿海和東南部平原屬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為25—27.7℃;墨西哥高原終年氣候溫和,山間盆地為24℃,地勢較高地區17℃左右;西北內陸為大陸性氣候。大部分地區全年分旱、雨兩季,雨季集中了全年75%的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西北部不足250毫米,內地為750—1000毫米,墨西哥灣沿岸中部與太平洋沿岸南部為1000—2000毫米。因墨境內多為高原地形,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萬木常青,故享有「高原明珠」的美稱。 太陽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
人口:9748萬(2000年2月),在拉美僅次於巴西,居第二位,位居世界第八位。其中印歐混血種人佔90%,印第安人佔10%,還有白人等。官方語言為西班牙語,有8%的人講印第安語。居民中92.6%信奉天主教,3.3%信奉基督教新教。
首都:墨西哥城(Mexico City,Ciudad de Mexico) ,面積1525平方公里,人口2000萬(含衛星城),海拔2240米。5月平均氣溫12-26℃,1月平均氣溫6-19℃。
全國有可耕地3560萬公頃,已耕地2300萬公頃。主要農作物有玉米、小麥、高梁、大豆,水稻、棉花、咖啡、可可等。墨西哥古印第安人培育出了玉米,所以該國享有「玉米的故鄉」的美譽。有「綠色金子」別稱的劍麻也是墨西哥領世界風騷的農產品,其產量居世界前列。全國牧場佔地7900萬公頃,主要飼養牛、豬、羊、馬、雞等,部分畜產品出口。墨主要出口商品為原油、汽車、汽車配件、咖啡豆、蔬菜、鋼材及化工、機械產品。進口商品為汽車材料、電器、化工產品、食品、飲料、紙漿、紡織、石化產品。悠久的歷史文化、獨特的高原風情和人文景觀以及漫長的海岸線為墨西哥發展旅遊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居拉美第一的旅遊業已成為墨西哥主要創匯來源之一。2001年的旅遊收入達84億美元。墨西哥城、阿卡普爾科、蒂華納、坎昆等均為著名旅遊勝地。
I. 墨西哥灣的海況情況介紹 詳細點
墨西哥灣的東南部有像河一樣的海流流過,是北大西洋灣流的主要來源;也是使海洋的水流經海灣的主要洋流。加勒比海的水經由猶加敦海峽流入墨西哥灣,海峽的海底形成一個在水面下1.6公里(1哩)的海底山脊(兩個海盆之間的水下脊),這股水流然後沿順時針方向經由佛羅里達海峽流出。被稱作環流(loop currents)的曲流水體從主流中脫離出來,也按順時針方向流動,流至灣的東北部。這些環流有著季節性變化和年度變化。墨西哥灣西部的海流模式則輪廓不太分明。那裡的海流都相對較弱,其強度隨季節和地點之不同而變化。灣內大陸棚上和沿海的海水在流向和速度上有著極端的變化,此處海流的季節性變化和年度變化不但受制於主要的環流模式,而且受盛行風向變化的影響。
流入墨西哥灣各河流的陸地流域總面積約為海灣面積的兩倍。灣內各處海水的鹽度差別很大。灣內廣闊水域的鹽度與北大西洋類似,約為36。不過,沿岸海水的鹽度比率,在一年內各個時期變化極大,尤其是在密西西比河口廣大的三角洲附近。每當密西西比河的流量最大之時,遠至離岸30∼50公里(20∼30哩)的范圍內,其鹽度低達14∼20。
2月海面溫度由北部的18℃(64℉)到猶加敦岸外的24℃(76℉)不等。在夏季,海面溫度曾被測到32℃(90℉)左右,但通常有著和2月幾乎一樣的差異。猶加敦海峽北部附近的水底溫度約為6℃(43℉)。等溫層(恆溫的海水表層)的厚度,隨季節和當地環境以及地點之不同,由1∼150公尺(3∼500呎)不等。潮差很小,在大多數地方小於2呎;一般說來,只產生全日潮——即每個潮汐日(24小時又50分)為一個高潮期和一個低潮期。
墨西哥灣地區的氣候有熱帶和亞熱帶之不同。特別應該一提的是幾乎每年都侵襲這一地區且常常是災難性的颶風(熱帶氣旋)。颶風季從6月1日開始,一直延續到11月30日。在此期間,氣象條件和海洋環境都有助於在墨西哥灣的任何地方生成颶風。破壞性特別巨大的颶風有1900年侵襲德克薩斯州加爾維斯敦(Galveston)的颶風和2005年侵襲紐奧良及其附近的颶風。在颶風季的那段時間內,北大西洋生成的颶風也可能穿過墨西哥灣,並且往往在此得到加強。
J. 瑪雅文明為何發源於墨西哥 一般的古文明需要河流等,但墨西哥多沙漠
墨西哥中部是高原\山地和沙漠,但是東南部的尤卡坦半島非常平坦,西部為熱帶草原,東部是森林,年降水量達2000毫米,非常濕潤,瑪雅文明就在與尤卡坦半島上,半島大部分屬於墨西哥,中南部和東南部分屬瓜地馬拉和貝里斯,瑪雅遺跡主要分布在墨西哥和瓜地馬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