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西班牙 » 西班牙雅緻瓷器由什麼形成的

西班牙雅緻瓷器由什麼形成的

發布時間: 2022-06-13 04:32:52

⑴ 陶瓷是因為什麼原因而被眾所周知

陶瓷在日常生活中不僅實用,表達的更是一種文化和藝術。
中國是世界聞名的陶瓷古國,陶瓷是中國傳統工藝中最重要的工藝品種之一。早在8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早期,中國就已製作和使用陶器,公元前16世紀的商代中期,原始瓷器就已經出現。就工藝而言,陶和瓷是一種工藝的兩個不同發展階段,瓷是由陶發展而來的。兩者在原料、燒成溫度和物理特性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區別。瓷器出現後,陶器並沒有終止生產,而是形成了兩個支流各自發展。新石器時代晚期,中國傑出的工藝品種彩陶已經出現,此時的文化被稱為彩陶文化,因彩陶最早在河南澠池仰韶村發現,亦稱為仰韶文化。彩陶是一種紅褐色或棕黃色的陶器,繪有黑色、紅色的裝飾紋樣,造型優美,裝飾精巧。彩陶的分布很廣,較為著名的有黃河中上游的仰韶文化、黃河中下游和淮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距今4500—6400年)、長江中下游的河姆渡文化,其中以仰韶文化最為發達。彩陶以裝飾見長,由於當時人們多將器皿置於地上,於是彩陶的裝飾帶往往偏上,並考慮了俯視、側看等不同的裝飾視角,以體現完整的效果。
彩陶工藝衰落以後,黃河下游和東部沿海地區興起了以黑陶為特徵的黑陶文化,它最早發現於山東歷城龍山縣,因此也稱為龍山文化。黑陶的製作工藝已採用輪制,這項重要的技術革新使器形渾圓工整、器胎厚薄均勻,並提高了制陶生產力。此時,封窯技術已被掌握,而且陶窯有所改進,火口很小,火膛較深,利於增高窯室溫度。黑陶工藝色彩烏黑、器體輕薄、器表光亮、易於穿繩或附加手持的器耳等。由於黑陶的陶胎是灰黑色的,不易裝飾,所以它往往以造型取勝。
原始瓷器最早出現於商代,釉色青綠略帶黃褐色,但其原料處理和坯泥煉制仍比較粗糙。東漢後期,瓷器工藝進入成熟階段,浙江出現專門的瓷窯,成為青瓷的中心產地。六朝時期,青瓷一統天下,燒造的地域進一步擴大。
北朝晚期,白瓷的成功燒造開創了中國陶瓷史上的新紀元。隋唐時期,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商業貿易空前繁榮,推動了制瓷業的進步和瓷器市場的擴大,形成了「南青北白」的瓷器生產格局:南方以生產青瓷為主,以越窯最為典型,瓷胎輕薄緻密,釉質溫潤如玉;北方邢窯白瓷是「北白」的代表,瓷胎堅實緻密,色白如雪,叩之發出金石之聲。唐三彩色彩斑斕,種類繁多,是唐代陶瓷中風格獨特的一枝奇葩,其中既有生活用品,又有隨葬品。到了唐末五代時期,中國陶瓷史上開始出現了名窯林立的局面。
彩陶工藝衰落以後,黃河下游和東部沿海地區興起了以黑陶為特徵的黑陶文化,它最早發現於山東歷城龍山縣,因此也稱為龍山文化。黑陶的製作工藝已採用輪制,這項重要的技術革新使器形渾圓工整、器胎厚薄均勻,並提高了制陶生產力。此時,封窯技術已被掌握,而且陶窯有所改進,火口很小,火膛較深,利於增高窯室溫度。黑陶工藝色彩烏黑、器體輕薄、器表光亮、易於穿繩或附加手持的器耳等。由於黑陶的陶胎是灰黑色的,不易裝飾,所以它往往以造型取勝。
原始瓷器最早出現於商代,釉色青綠略帶黃褐色,但其原料處理和坯泥煉制仍比較粗糙。東漢後期,瓷器工藝進入成熟階段,浙江出現專門的瓷窯,成為青瓷的中心產地。六朝時期,青瓷一統天下,燒造的地域進一步擴大。
北朝晚期,白瓷的成功燒造開創了中國陶瓷史上的新紀元。隋唐時期,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商業貿易空前繁榮,推動了制瓷業的進步和瓷器市場的擴大,形成了「南青北白」的瓷器生產格局:南方以生產青瓷為主,以越窯最為典型,瓷胎輕薄緻密,釉質溫潤如玉;北方邢窯白瓷是「北白」的代表,瓷胎堅實緻密,色白如雪,叩之發出金石之聲。唐三彩色彩斑斕,種類繁多,是唐代陶瓷中風格獨特的一枝奇葩,其中既有生活用品,又有隨葬品。到了唐末五代時期,中國陶瓷史上開始出現了名窯林立的局面。
宋代是一個名瓷輩出的時代,新興瓷窯如雨後春筍遍布全國各地,地方風格濃郁,逐漸形成六大窯系,即北方的定窯系(今河北曲陽)、耀州窯系(今陝西銅川)、鈞窯系(今河南禹縣)、磁州窯系(今河北磁縣)和南方的龍泉青瓷窯系(今浙江龍泉)、景德鎮青白瓷窯系(今江西景德鎮)。定窯印花白瓷構圖嚴謹,耀州窯刻花青瓷犀利瀟灑,鈞窯瓷窯變奼紫嫣紅,磁州窯黑地白花瓷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龍泉青瓷蔥翠欲滴,景德鎮青白瓷晶瑩剔透,它們為中國陶瓷開辟了新的境界。此外,宋代盛行鬥茶,黑釉茶盞因便於襯托白色茶沫觀察茶色而受寵一時。茶具由此具有了超越實用功能的風雅價值,其中以福建建窯兔毫盞最為突出。
元、明、清三代是中國陶瓷工藝發展的新階段,造型多樣,釉色繽紛,裝飾華麗,彩瓷大量流行。彩瓷可分為釉下彩和釉上彩。釉下彩是指在釉下進行彩繪,即在胎體上彩繪之後再罩上一層無色透明的釉,以1300℃左右的高溫一次燒成。其特點是色彩光潤柔和,清淡雅緻,同時彩在釉下不易磨損,不易變色。但由於釉下彩的色料要經高溫燒成,而能經受高溫的色料並不多,所以它的品種遠不及釉上彩豐富。釉下彩為唐代長沙窯所首創,宋元以後,出現了包括青花、釉里紅等在內的許多新品種。釉上彩是在已燒好的瓷器上進行彩繪,再在窯中烘烤而成,由於烘烤溫度不高,經受得起這種溫度的色料很多,因而色彩極豐富。但由於是裝飾在釉上,釉上彩經摩擦或與酸鹼接觸之後,易褪損變色。釉上彩首創於宋磁州窯,始稱「宋紅綠彩」。到了明代,釉上單種彩和多種彩的製作已經很發達。入清以後,釉上彩的創新更多,有古彩、琺琅彩、粉彩等。
元代的釉下青花瓷和釉里紅很有特色。瓷都景德鎮在元朝時崛起,青花馳名天下。青花是用鈷鹽類金屬顏料繪制的白地藍花的釉下彩瓷器,只使用一種顏色,一次高溫燒成,工序較為簡便,因此在瓷器裝飾上應用廣泛。由於調色濃淡、用色層次不同,青花的藝術效果如同民間藍印花布一般,既簡朴又典雅,既豐富又統一,廣受人們喜愛,自元以後成為中國陶瓷的主要品種。青花裝飾題材多為傳統水墨畫,明凈素雅,極具風韻;受到當時戲曲小說的影響,題材還有歷史人物、小說傳奇等。釉里紅因其紅色的釉下彩而得名,最初是自然形成的色釉效果,後來成為人工裝飾品種。釉里紅色彩華麗,氣氛熱烈,符合中國的傳統欣賞習慣,自元代創燒以來,受到廣泛歡迎。青花釉里紅俗稱「青花加紫」,即在青花紋飾間用銅紅加繪果實、花蕊等,是元代景德鎮創燒瓷器的傑出代表之一,以色彩絢美著稱。由於燒成難度大,它一直被視為中國古瓷的名貴品種。
明代制瓷技術有了新的突破,陶車旋坯取代了竹刀旋坯,吹釉代替了蘸釉,大大提高了瓷器的質量與數量。加之經濟和交通的發展,明代官窯民窯大量燒造,以滿足宮廷享用、百姓日用以及外銷的需求。明代以後的瓷器以白瓷為主,為陶瓷工藝的裝飾開辟了廣闊天地。景德鎮仍是全國制瓷中心,此外浙江龍泉青瓷、福建德化白瓷、江蘇宜興紫砂陶等亦馳名國內外。其中,德化白瓷以佛像瓷雕最有特色;紫砂陶因紫砂泥色澤紫紅而得名,以造型取勝,由紫砂陶製成的茶具讓飲茶人愛不釋手。
清代陶瓷在釉色方面品種增多,例如康熙時期(1662—1722)有紅釉,雍正時期(1723—1735)有碧玉釉、胭脂水以及質白如雪、薄胎露光的脫胎器,乾隆時期(1736—1795)的釉色更是紅、青、綠、黃、紫俱備,豐富多彩。在彩繪方面,古彩、粉彩、琺琅彩水平較高。古彩是康熙時期的重要品種,它繼承明代五彩技法,色彩濃艷,層次分明。粉彩始於康熙年間,雍正年間最為發達,其主要特徵是色調柔和淡雅,筆力精細工整。到清代中期,西方裝飾藝術傳到中國,洋彩開始使用。琺琅彩始制於康熙年間,最早用進口原料,亦稱「洋瓷」。雍正時期,已能自己燒造原料。乾隆時期,琺琅彩的製作達到頂峰。琺琅彩的瓷胎是景德鎮生產的,運到北京後施彩,進行第二次燒造。其彩料色澤晶瑩,質地凝厚,用作裝飾有凸起之感。除燒造中心景德鎮外,清代陶瓷的生產幾乎遍及全國,產品除了供應朝野需求外,還大量外銷世界各國。明清時期的陶瓷發展,對今日中國陶瓷有著重大影響。

⑵ 俄皇陶瓷世界排名第幾

目前世界排名前列的陶瓷品牌並沒有俄皇陶瓷。
世界七大頂級陶瓷品牌。這些品牌主要為藝術瓷和日用瓷,特種瓷和工業用瓷並不在其中。1、丹麥:皇家哥本哈根(ROYALCOPENHAGEN)是公元1775年丹麥皇太後茱莉安·瑪莉,為製作皇室用品及贈品而特別設立的御用瓷廠,至今也是丹麥的最好的瓷器工廠。他們的每件瓷器都由陶瓷藝術家傳統手工繪制,筆觸栩栩如生無可復制。2、匈牙利:赫倫(Herend)陶瓷已於全球58個國家銷售,並在美國陶瓷奢侈品上排名第一,是匈牙利國寶級手繪瓷器、世界三大手繪瓷器之一,獲得許多政客和明星的青睞。3、英國:韋奇伍德(Wedgwood)被稱為「英國陶工的父親」JosiahWedgood(喬舒亞韋奇伍德)在1759年創立了WEDGOOD,他把畢生的精力全部放在了手工和藝術的融合之上,使陶藝達到了藝術的境界。4、德國:麥森(MEISSEN)歐洲第一名瓷——德國Meissen麥森是全歐洲最早成立的陶瓷廠,也被稱做為最具貴族氣息的歐洲名瓷。Meissen瓷器展現了近300年來歐洲的藝術史,每件瓷器都是經過多道工序手工精心製作,所用的色彩都是按秘方配置,並且瓷器的每一位彩繪,造型師都是經過數十年的藝術和技術培養,至今仍是世界頂端的瓷器製造商杯和德國寶貴的文化遺產。5、法國:柏圖(Bernardaud)產自法國中南部的柏圖瓷器(Bernardaud),是許多國家宮廷餐宴指定使用的餐瓷品牌,包括俄國沙皇、法國拿破崙、英國伊莉莎白女王都指定選用柏圖餐瓷款待貴賓。6、西班牙:雅緻瓷偶(Lladro)Lladro是西班牙第三大奢侈品牌,由Lladró(雅緻)家族的三兄弟創建,以瓷偶聞名。Lladro瓷器作品以細部的刻畫見長,其中又以對蕾絲、陽傘和花卉的逼真工藝而全球聞名。7、日本:鳴海(NARUMI)NARUMI(鳴海)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陶瓷產地,直到1911年,NARUMI的前身「帝國制陶所」在日本名古屋創立。Milano系列作為NARUMI家族經典傳承之作,從1972年誕生以來一直暢銷至今。
俄羅斯Lomonosov(羅蒙諾索夫)是歐洲的第三座瓷器廠,是彼得大帝女兒伊麗莎白女皇1744年成立,比英國的一些老牌(如ROYALDOULTON1815年和Wedgwood1759年)的瓷器公司歷史更為悠久。它是俄國皇家瓷器專用,自1744年至俄國革命爆發1917年為止,一直被稱為是「ImperialPorcelain」(皇家瓷器)。其實,那時歐洲只有德國可以燒制瓷器,俄羅斯Lomonosov真正的優質瓷器直到18世紀末才研製成功。

⑶ sarreguemines瓷器是什麼

sarreguemines,法國瓷器品牌。

音譯:薩爾格米訥

sarreguemines也是法國城市名。是法國的摩澤爾省屬的一座小城,有薩爾運河溝通萊茵-馬恩運河。迪林根以下可通航。河谷地帶葡萄園遍布。中游是薩爾工業區中心。河港有薩爾格米納(法)和薩爾布呂肯(德國)等。

拓展資料:

瓷器是一種由瓷石、高嶺土、石英石、莫來石等組成,外表施有玻璃質釉或彩繪的物器。瓷器的成形要通過在窯內經過高溫(約1280℃-1400℃)燒制,瓷器表面的釉色會因為溫度的不同從而發生各種化學變化。燒結的瓷器胎一般僅含3%不到的鐵元素,且不透水,因其較為低廉的成本和耐磨不透水的特性廣為世界各地的民眾所使用。中國是瓷器的故鄉,瓷器是漢族勞動人民的一個重要的創造。瓷器的發明是漢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在英文中「瓷器(china)」與中國(China)同為一詞。

中國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體現在中國歷代瓷器上的紋飾圖案的文化內含是豐富多樣的。歸納起來大致有神話傳說,歷史人物故事、宗教文化、飛禽走獸、花卉翎毛,以及風俗習慣等。釋其文化寓言,既有趨吉避凶的吉祥,又有美好的憧憬。

⑷ 馬德里機場免稅店有雅緻瓷器嗎

西班牙的瓷器在歐洲享有盛譽,其中雅緻瓷器是一個享譽全球的藝術陶瓷品牌,並成為了西班牙陶瓷手工藝的奇葩與驕傲。在馬德里的機場免稅店裡有該瓷器的展售,謝謝。

⑸ 瓷器是中國的象徵嗎,世界頂級品牌在中國嗎

大C對這個問題的理解是:瓷器只能代表很小的一部分中國象徵。世界頂級瓷器品牌基本都不是中國的。

中國的英文名是China,目前的解釋是瓷器的意思。但也有喜歡深究歷史的朋友研究說,也可能是馬可波羅來到中國理解自己到達的是「支那」的演變。Cina就是義大利語中國的意思,Cinese就是中文,中國人。也很有可能是影響深遠的秦朝Chin的音譯變種,Chin後面➕a表示地域……等等解釋。

瓷器的製造技術是從中國唐代開始走向成熟和廣泛的應用,中國也有瓷器之鄉景德鎮。但是大C可以很負責任也很遺憾的告訴您,中國有技術,沒品牌,要說世界頂級瓷器品牌中國的真排名不靠前。

大C個人最愛的瓷器大牌:西班牙雅緻Lladró 誕生於1953年

以栩栩如生的人物形態和超級驚喜的陶瓷花朵而蠻聲國際

當然,大C最希望看見在不久的將來有中國品牌可以走向世界頂級品牌

更多大牌背後的人+事+物 歡迎關注微信公號「大牌C游記」

⑹ 西班牙的特產有哪些

西班牙的特產有

1、西班牙火腿

西班牙的手工藝品種類繁多,馳名國際。深受瓷器藝術愛好者歡迎的雅緻瓷器堪稱西班牙的國寶,把雕塑和陶瓷完美融合到一起。托萊多金銀鑲嵌飾品,擁有西班牙最傳統的工藝,現在在西班牙的各大城市都能買到擁有這種鑲嵌工藝的手鐲,胸針,耳環等。另外,西班牙手工刺綉的披肩也頗受遊客青睞。

⑺ 雅緻瓷器的雅緻潮流

雅緻的作品遠銷世界5大洲的123個國家,在全球擁有3500個銷售網點,以及擁有40餘家自營的品牌專賣店,遍及美洲,歐洲和亞洲最高檔繁華的商業街,如好萊塢比華利山,紐約第五大道,日本銀座等。
在西班牙,雅緻儼然成為了西班牙皇室成員的御用品牌,並位列西班牙奢侈品前三位。同時,雅緻還受到了全球各地名流的喜愛與追捧,如好萊塢明星Michael Douglas, Johnny Deep, 西班牙情歌王子Julio Iglesias,法國總統Nicolas Sarkozy,羅馬現任教皇等。 流行天王Michael Jackson也曾多次參訪雅緻位於西班牙瓦倫西亞的瓷器之都,並曾作為特邀嘉賓參加了雅緻比華利山莊旗艦店的開幕盛典。Michael非常喜愛雅緻的作品,尤其欣賞那些帶有童話色彩和夢幻系列的作品。在他私人收藏的超過300多件雅緻作品中,仙履奇緣、花蕊仙子、蝴蝶等都是他最為珍愛的藏品。

⑻ 骨瓷有哪些來由

一、 何謂「骨瓷」

雅緻瓷偶
骨瓷原稱之為骨粉質瓷,後簡稱為骨瓷(bone china),是1794年由英國人發明的,因在其黏土中加入牛、羊等食草動物骨灰(以牛骨粉為佳)而得名,是環保的綠色消費品。現對骨瓷的定義一般是:一種以動物的骨炭、粘土、長石和石英為基本原料,經過高溫素燒和低溫釉燒兩次燒制而成的瓷器。一般說來,原料中含有25%骨粉的瓷器則可稱為骨瓷,國際公認骨粉含量要高於40%以上,質地最好的骨瓷一般含有51%的優質牛骨粉。其中骨粉成分為40%以上,器具顏色則更呈乳白色,屬高檔骨瓷。

二、骨瓷的基本特徵

1、骨瓷的色澤:
骨瓷因含骨粉的原因瓷器本身是呈現一種自然的奶白色,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帶著點點黃,這種特徵是其他任何的瓷種都無法仿製出來的,現在市場上最主要的幾大瓷種,例如白瓷,貝瓷,珍珠瓷都是純白色的,那種純白我們又可形容成是青白色,在其次,同樣都是骨瓷的,帶黃的程度就能看出骨瓷本身的骨粉含量的高低,針對骨瓷來說,骨粉含量是區分骨瓷檔次的一個重要技術指標,含骨粉越多骨瓷就越高檔,骨瓷的色澤就越趨向於奶白,相反,如果骨粉含量低,骨瓷本身的黃就非常的明顯。

歐洲骨瓷餐具

2、骨瓷的通透性:
骨瓷因為本身製作配方的原因還有一個重要的外部特徵就是通透性,但這個特徵不是骨瓷專有的,現在市場上的貝瓷、白瓷、珍珠瓷只要做薄一些,也是存在通透性的,但是骨瓷和他們的通透性是有區別的,對於廣大顧客朋友來說,能非常方便看出通透性區別的就是看碗型容器,將不同瓷質的碗倒扣在燈泡上,他們體現出來的通透效果是不一樣的,骨粉含量高的高檔骨瓷是整體通透,骨粉含量低的骨瓷與其他瓷種在通透效果上是有很明顯的區別的。
3、骨瓷的聲音:
骨瓷因為製作配方的原因還有個一個重要的外部特徵就是骨瓷相撞的時候發出的聲音,將兩個高檔骨瓷的碗放在平攤的雙手上進行碰撞,注意,骨瓷是高溫燒制的瓷器,堅硬度是非常高的,這樣的碰撞是不會出現破損的,請淘友們放心,你可以稍微的用點力的碰撞,高檔骨瓷碰撞後發出的是和敲鍾一樣清脆的「鐺」的聲音,並且有迴音,迴音時間較長,而其他瓷種的發出的是暗啞的「叮」聲,並且基本沒有迴音。

三、骨瓷的歷史來源

歐洲骨瓷
骨瓷是世界上惟一由西方人發明的瓷器品種,被賦予了很高的價值評價。陶瓷起源於中國,但骨瓷始創於英國,曾長期是英國皇室的專用瓷器,獨尊著華美。就在如今,骨瓷也是主人身份與地位的象徵。其實,骨瓷的出現純屬偶然,嚴格地說,是一種不太成功的仿製而得到的異想不到的結果。
《劍橋中國史》對骨瓷的發明是這樣描述的:古代中國陶瓷在西方具有極高價值,其出口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兩千年前。在歐洲,仿製陶瓷的工作也從未中斷,但真正的突破,還要歸功於威尼斯玻璃工業的發展。

今天,人們都知道,陶瓷是由釉質層、結合層和內部的陶土層三部分構成。其中最難仿製的就是釉質層。十五世紀威尼斯人發明了鉛玻璃,此後在這一領域進行了大量的嘗試,人們發現,陶瓷的釉質層與玻璃有著某種相似。
大約在十七世紀,中國景德鎮瓷器的薄胎瓷傳入了歐洲,這是一個令人震驚的發明,中國史書《陶記》說這種瓷:「薄如紙、白如玉、明如鏡、聲如磬」。歐洲的說法則是:「比紙還薄,比牛奶還白,比玻璃更透」(直譯)。
這種瓷器在歐洲價值連城。一件瓷器甚至可以換回一支軍隊。更為神奇的是,這種瓷器甚至可以做成燈具,卻有著比玻璃燈更加奇幻的效果。
為了得到「比玻璃更透」的效果,1794年,英國發明家威廉華爾森(音譯)在陶土中加入了動物骨粉。骨粉在經過高溫後可以獲得氧化鈣,這是玻璃工藝中已經非常成熟的技法。為了獲得薄胎瓷溫潤的奶白色,他又加入了一些鋁粉。
今天的科技告訴我們,氧化鈣是玻璃製造中最重要的助熔劑之一,它可以有效地降低二氧化硅的軟化溫度,更容易形成玻璃類物質。氧化鋁則是常用的乳濁劑,它甚至可以讓玻璃呈現不太透明的乳白色。很快,一種歐洲自己的陶瓷被發明出來了。雖然直到今天它也很難達到薄胎瓷1mm-2mm左右的厚度,而且色調中略有偏紅,無法真正實現高白的色彩,但這畢竟是西方惟一發明的瓷種,它的出現是革命性的。由於這種陶瓷在燒制中加入了大量的動物骨粉,因此,被稱為「BoneChina」,也就是骨瓷。
由於工業化的需要與科技的發展,人們已經不再投放動物骨粉,而是取用了氧化鈣和氧化鋁的復合配方,使得骨瓷可以為更多人所擁有。但極少數高檔骨瓷的生產,依然部分使用了骨粉等原始材料,價值一般都在數百英鎊甚至更高。
如今,將骨瓷餐具放在光亮處觀察,成分細致,透光無雜質的骨瓷製品為首選。骨瓷和陶瓷一樣是分等級的,通常取決於材料的質地、製造技術及彩繪設計。級數越高的骨瓷,製作難度越高,成品也就越貴。

四、骨瓷的製作
骨質瓷的形成主要依靠氧化硅、氧化鋁和氧化鈣,其中氧化鈣的含量越高,色澤越好。在自然界中,氧化鈣的來源不多,所以選擇動物的骨粉作為氧化鈣的來源。
其實所謂骨瓷就是以食草動物骨灰(主為Ca3(PO4)2)為原料,與優質高嶺土、石英等輔料混合,經過1280℃釉燒,而製成的骨瓷產品。一般來說,原料中加入25%的骨粉即可稱為骨瓷,但當今世界上公認的質地最好的骨瓷為45%-51%的骨粉含量,並以牛骨為佳。
其製作過程經過到灌漿、模壓制胚、石膏模脫水,以及初燒、上釉燒、貼花紙烤制等工藝,經高溫燒制,成為白度高、透明度高、瓷質細膩的瓷器。骨質瓷在燒制過程中,對它的規整度、潔白度、透明度、熱穩定性等諸項理化指標均要求極高,由此廢品率很高。由於用料考究、製作精細、標准嚴格,所以價值高於其它瓷種。
獨特的燒制過程和骨碳的加入,使瓷土中的雜質被消除,骨瓷顯得更潔白、細膩、通透、輕巧,極少瑕疵,並且比一般瓷器薄,在視覺上有一種特殊的清潔感,強度高於一般瓷器,是日用瓷器的兩倍。骨粉的含量越高,黏土的成分就相對降低,在製作過程中就越易燒裂,在成形上需要更高的技術,增加了燒制難度,所以更加珍貴。
有人做過這樣的實驗,把4隻骨瓷杯子墊在一輛勞斯萊斯車輪下,這4隻晶瑩的杯子竟能勝任支撐房車的重量!

⑼ 雅緻瓷器的公司簡介

(LLADRO)雅緻瓷器是一個享譽全球的藝術陶瓷品牌,並成為了西班牙陶瓷手工藝的奇葩與驕傲。雅緻瓷器在1953年由雅緻三兄弟創建,最開始只是一個小手工作坊,位於西班牙地中海海岸瓦倫西亞(Valencia Region)市郊的阿爾梅塞拉鎮。「以精緻優美、生動活潑的陶瓷,傳達幸福的感覺和生命的喜悅,詮釋人性體驗的美與情感」是雅緻堅持的品牌價值觀。
三兄弟璜(Juan)、荷西(José)和文森(Vicente Lladró)自幼就展露出非凡的藝術才華,在自家的庭院中,他們親手搭建了一座摩爾燒窯,開始了他們雅緻精美瓷器的創作之旅。現在,雅緻瓷器已經成為世界藝術陶瓷領域最知名的品牌,在《西班牙領先品牌論壇》最具知名度本土品牌分類中,雅緻被評為奢侈品第三位。而阿爾梅塞拉鎮也已經成為西班牙的瓷器之都,享有「常春之士」的美譽。
時至今日,雅緻發展成為全球知名的國際公司,隨著國際聲譽的不斷樹立,雅緻不斷開拓市場,工廠規模也先後擴展了7次之多。雅緻瓷器擁有世界上一流的設計師,其中最有名有:Jaime Hayon、Bodo Sperlein和Clare Page與Harry Richardson。
雅緻每一件作品題材都來源與生活,這些偉大的藝術家們以大自然、日常生活、文學、音樂、宗教為創作的源泉,縱觀雅緻瓷器的創作主題,皆離不開童年故事、自然生活、神話傳說、地方民族等。雅緻的作品不僅傳遞了有關生命和情感的元素,還反映積極的生活態度和生命的價值,這剛好印證了雅緻的品牌價值觀。

⑽ 中國近代瓷器工藝與歐洲近代瓷器工藝的比較

中國瓷器對歐洲瓷器的影響

文章來源:中華博物
【字體: 小 大 簡 繁】【加入收藏】【列印本頁】【關閉窗口】

明清時期,我國瓷器的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江西景德鎮窯異軍突起,在元代的基礎上,憑借其優越的自然條件及一批技藝高超的制瓷匠師,一躍而成為全國的制瓷中心。「工匠來八方,器成天下走」是對景德鎮當時盛況的真實寫照。瓷器品種極大的豐富,制瓷工藝日臻成熟,制瓷技法日益提高,制瓷工藝水平達到了歷史高峰。瓷器不僅供國內各階層人士使用,而且遠渡重洋,銷往亞洲、非洲、歐洲等不少國家和地區。其中以青花、五彩瓷器外銷數量較多。
一、我國瓷器銷往歐洲各國
據國外有關檔案資料的統計:從荷蘭東印度公司建立到康熙三十四年間(1602—1695年),販運到歐洲的中國瓷器達二千萬件,主要包括明清時期的青花、五彩及廣彩瓷器;另一項統計,從明萬曆三十二年到清順治十三年(1604—1656年)銷往荷蘭的瓷器達三百萬件,平均每年約6萬件。雍正十二年(1734年)一年銷往荷蘭的瓷器達40萬件。英國東印度公司、法國東印度公司也分別從中國購買瓷器;雍正十二年(1734年)運銷瓷器68000件,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運往英國的瓷器約40萬件,乾隆十五至四十六年(1750—1781年)運銷瑞典的瓷器達110萬件。
從考古調查來看,打撈16至17世紀的歐洲與遠東之間海域沉船的工作已頗見成果。目前已打撈的沉船有荷蘭東印度公司商船Geldermals號,該船沉於1752年(乾隆十七年),船上貨物青花瓷器佔90%。葡萄牙商船The san Jago和The Santa Catharina號,船上為萬曆時期的青花瓷器,1613年(萬曆四十一年)沉船Witte Leeuw號,大多為萬曆時期的青花瓷;1615年(萬曆四十三年)沉船Banda號,也為萬曆時期的青花瓷。1602、1603年(萬曆三十、三十一年)葡船上打撈的亦為萬曆時期的青花瓷器。西班牙沉船Sao Concalo和Concepcion號分別沉沒於1630、1640年,船上有明末青花外銷瓷。
從歐洲各國博物館及私人收藏的大量中國明、清時期瓷器可見當時外銷瓷數量之多。
從以上資料來看,銷往歐洲的瓷器有青花、五彩、廣彩品種,以青花瓷器為多,常見明萬曆時期的青花瓷,歐洲人稱「克拉克瓷」。有明末清初的種類青花瓶、觚、罐、軍持、盒子、執壺、奶杯、湯盆、剔須盤等。有些器物的造型與紋飾是傳統的中國風格,有些器形如奶杯、剔須盤、湯盆等是歐洲人喜愛的造型。紋飾局部出現的鬱金香花紋、西洋人物紋章則顯然是為歐洲訂燒的。
二、歐洲對中國瓷器的喜愛
中國瓷器傳入歐洲以後,立即受到各國王室、貴族及各階層人士的喜愛。當時出現一種尋找黃金船瓷器的潮流,其表現如下:
1.購買及收藏中國瓷器,作為財富的象徵。
盡管中國瓷器在當時價格很昂貴,但仍被王室、貴族搶購一空。在他們的宮殿、邸宅、陳列室中展示中國瓷器,以顯示其身份的高雅,同時也作為王室的財產,加以炫耀。據有關記載:西班牙皇宮當時收藏有中國瓷器三千餘件;葡萄牙王後的財產清單中,中國瓷器是極為重要的一項。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是一位文化藝術愛好與收藏者。1670年建立凡爾賽宮,後在宮內修建托里阿諾宮,該宮內以陳列著路易十四珍藏的中國青花瓷器而著名。該宮在建築上又借鑒了「南京瓷塔」的手法,覆蓋以彩釉陶磚、又稱「托里阿諾瓷器宮」。不僅王室、貴族、其它各階層人士也熱衷收藏中國瓷器。荷蘭一位銀器藝術家的富孀吉梅倫波洛夫人在年以收藏中國瓷器精品而聞名荷蘭。直至今日,我們在歐洲各國博物館及私人收藏館家那裡還可以看到相當數量的中國外銷瓷器。
2.把中國瓷器作為貴重禮物
如葡萄牙王後、公主的手鐲都是中國瓷器,葡萄牙國王贈送給義大利國王的禮物是四個中國描金瓷「對蝦」。王後委託人在中國訂燒自己肖像的餐具,贈送給有功的士兵。
3.為避免珍貴的瓷器受損,在瓷器上安裝金屬飾物。
在歐洲傳世的中國瓷器上,我們看到很多瓷器的口、足、流、柄等部位都鑲嵌著金屬飾物或附加蓋等裝飾。這是因為怕瓷器受損而採用的措施。飾物為歐洲所流行並喜愛的款識,既保護了瓷器,又增強了器物的裝飾性,看上去使瓷器更顯得富麗堂皇。
4.在歐洲,特別是荷蘭的繪畫中中國青花瓷器經常出現。
我們從歐洲,特別是荷蘭17世紀前後的風俗畫中,經常可以看到中國青花瓷器,特別是明末清初的被歐洲稱作「克拉克」的青花瓷器。從畫中所見,有果盤、水壺、杯瓶等,有的作為實用,如盤中放水果;有的作為陳設,如擺在桌、案上供觀賞。
三、歐洲瓷器的生產狀況及中國瓷對歐洲的影響
歐洲15至17世紀,仍處於生產陶器和軟質瓷的階段。例如英國17世紀生產紅陶,並模仿中國瓷器;西班牙於1760年建立中國皇家瓷器工廠;荷蘭於16世紀生產陶器,並模仿中國青花瓷器;法國17世紀發展陶器生產,18世紀(1768年)生產第一件模仿德國的硬質瓷器;德國於16世紀生產軟質瓷,低溫,摻合玻璃的混合粘土,類似半透明狀。奧地利是18世紀歐洲第二個生產硬質瓷的國家;義大利16世紀生產軟質瓷並模仿中國瓷器,1719年開始生產硬質瓷。瑞典、丹麥於18世紀分別建立瓷器工廠及皇家瓷器工廠。總之18世紀,各國紛紛建立皇家瓷器工廠,加強對中國瓷器的探索與研究。於是在德國,首先燒制出模仿中國瓷器的硬質瓷,繼而奧地利等國先後燒出硬質瓷,結束了歐洲軟質瓷的歷史。
1.中國瓷器對荷蘭的影響
在歐洲,荷蘭以生產琺琅和玻璃而著名。1584(萬曆12年)荷蘭陶器匠師們通過東印度公司直接從我國購買白釉及青花原料,仿製中國青花瓷器終於獲得成功。鄰近海牙的德爾費特窯在17世紀專門模仿中國青花瓷器,燒制白釉藍彩陶器,生產歐洲人喜愛的中國圖案陶器,銷往歐洲各國。歐洲稱這種白釉藍彩陶器為德爾費特,並一直沿用至今。其功績在於把中國青花與歐洲陶器、琺琅工藝有機地結合,創造了獨特的風格,給歐洲愛好藝術的人們以新的藝術欣賞與享受。
2.中國瓷器對法國的影響
法國的陶器生產於14世紀開始,到17世紀,法國中部納維爾的陶器生產受荷蘭、英國等商船運來的大量中國瓷器的影響,開始模仿中國瓷器。17世紀在巴黎附近的凡爾賽宮殿的聖科德建立陶器工廠,並奉國王路易十四之命生產大小花盆及仿中國青花瓷器,以供凡爾賽宮使用。18世紀,建立維西尼工廠,1753年工廠遷至塞佛雷斯,繼承把玻璃質粉末混在陶土中,燒出軟質瓷。 1768年在德國匠師的協助下,生產了第一件模仿德國的硬質瓷器。1759年路易十四購買了一家陶器工廠,創建皇家陶器工廠,該廠以生產五彩繽紛的顏色釉而著名。
3.中國瓷器對英國的影響
16世紀,英國倫敦蘭姆伯思生產低溫錫釉陶器,同樣受中國青花瓷器的影響。18世紀倫敦著名的「弓」瓷器工廠從美國進口瓷土,製造堅硬的瓷器,生產雕塑及仿青花碗、瓶等。紋飾有描繪亭台樓閣、小橋流水、柳樹、菊花的,風靡一時。由於中國瓷器在英國的流行,人們對瓷器的需要倍增,除「弓」瓷廠外,切爾西瓷器工廠於1730年建立,用美國進口原料,生產雕塑、玩具、花瓶、餐具等。
1751年由15名匠師組成「伍爾西斯特爾」瓷器工廠,生產裝飾中國風景圖案的茶具等瓷器。
4.中國瓷器對德國的影響
德國受中國瓷器的影響,於1709年伯特格最先在歐洲燒成瓷器。此後著名的邁森瓷廠開業,其產品源源不斷地供應歐洲市場。中國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時期的瓷器是邁森工廠模仿的依據。首先模仿中國的青花瓷器,於1725年試製成功釉下藍彩,而後有描金、彩瓷。該廠有一批熟悉中國繪畫藝術的畫家,技巧很高,17世紀以來歐洲掀起一股狂熱的流行中國藝術和圖案的風氣,邁森工廠同樣受到影響。
5.中國瓷器對奧地利的影響
奧地利是於18世紀初,繼德國之後第二個生產真正硬質瓷的國家,在維也納成立皇家瓷器工廠。所燒瓷器與邁森工廠瓷器一樣,裝飾具有東方花紋圖案特徵。
6.中國瓷器對義大利的影響
義大利於15世紀開始生產陶器,16世紀在梅第西公爵的幫助下,在佛羅倫斯波波利公園創建瓷器工廠,生產模仿中國圖案的軟質瓷器,稱「梅第西瓷器」。17世紀,威尼斯已有陶器工廠,生產綠灰釉陶器。18世紀瓷器工廠開始生產硬質瓷器,式樣和圖案模仿維也納和邁森瓷器,具有中國藝術風格。由國王查理三世出巨資贊助的科波第蒙特工廠及多西亞密亦模仿中國瓷器。

瓷器是中國最古老的工藝,但是現在歐洲瓷器卻成為了世界頂級產品的主流,其中還有不少是和LV、CHANEL齊名的奢侈品牌……
雅緻瓷偶
雅緻瓷器是西班牙的第三大奢侈品牌,1953年由雅緻三兄弟創建。雅緻作品以細部的刻畫見長,其中又以對「蕾絲」、「陽傘」和「花卉」的逼真工藝而全球聞名。雅緻瓷偶都流露出沉靜優雅的氣質,還稍帶一些憂傷。
西班牙岡薩雷斯·馬蒂瓦倫西亞國家陶瓷博物館、俄羅斯聖彼得堡傳統博物館、西班牙巴塞羅那高地博物館等都將其作為收藏品,而其最出名的FANS莫過於肌肉猛男史泰龍和拉丁美女詹尼佛·洛佩茲了。雅緻最便宜的產品也在五百元以上,有的甚至達到上百萬元。

骨瓷原稱骨灰瓷,人們對「灰」字感到不「雅」,改稱骨瓷。所謂骨瓷,就是骨粉加上石英混合而成的瓷土,質地輕盈,呈乳白色,將瓷器置放在燈光下,可隱隱透光。1794年由英國人發明。骨瓷在製作過程中加入動物的骨粉(灰),骨粉用牛、羊、豬骨等,以牛骨為佳。一般說來,原料中含有25%骨粉的瓷器則可稱為骨瓷,但世界上公認的質地最好的骨瓷一般含51%的優質牛骨粉。這一成分可以增加瓷器的硬度與透光度,且強度高於一般瓷器,所以可以做到比一般瓷器薄。骨質含量越大,在製作過程中就越易燒裂,所以成品就越貴。據說英國的皇室、唐寧街十號用的是本國產骨瓷。美國中上層人士飲茶,多用骨瓷杯。
骨瓷成品質地輕巧、細密堅硬(是日用瓷器的兩倍)、不易磨損及破裂、有適度的透光性和保溫性、色澤呈天然骨粉獨有的自然奶白色。其中骨粉成分為40%以上器具其顏色則更呈乳白色屬高檔骨瓷(finebonechina)。有人做過這樣的實驗,把四隻骨瓷杯子墊在一輛勞斯萊斯車輪下,這四隻晶瑩的杯子竟能勝任支撐房車的重量!
骨瓷的製作工藝

骨瓷主要成分為高價值天然骨粉。製作方式為在瓷土中加入30%以上的食草動物骨粉(成份為磷酸三鈣),在高溫燒制過程中,骨粉的加入,使瓷土中的雜質被消除,製品更加潔白瑩潤,極少瑕疵,骨瓷餐具在視覺上有一種特殊的清潔感;骨粉的含量越高,黏土的成分就相對降低,在成形上需要更高的技術,增加了燒制難度,所以更加珍貴。骨瓷成品質地輕巧、細密堅硬(是日用瓷器的兩倍)、不易磨損及破裂、有適度的透光性、保溫性、色澤成天然骨粉獨有自然奶白色。其中骨粉成分為40%以上器具其顏色則更成乳白色屬高檔骨瓷(fine bone china),如日本鳴海骨瓷的骨粉高達47%其顏色是界於乳白色和奶黃色之間的顏色。骨瓷的製造廠商主要為歐洲與日本兩大系統;我國只有唐山、淄博等地的少數廠家生產出口。日本的造型及圖案較保守,強調典雅;歐洲一些著名瓷廠強調設計性,圖案的取材也較廣泛,從個人創作到民俗及神話都有。
骨瓷的購買與保養

相比我們平常用的碗碟,名牌的骨瓷產品價格高得多,一隻瓷碗約260餘元,一個與碗相配的小墊盤大約要300餘元,如果按照一套完整的六人餐具通常包括:一個9寸平盤,用來冷拼;四個7寸平盤盛放冷盤;四個7寸湯盤盛放熱菜;一個大湯盆、兩個魚盤、六個飯碗等等,一套配齊大約需要5000元以上。當然,購買時可拆散來買,挑選所需的碗碟杯盤,不必拘泥成套購買。而白色或帶有淡雅花紋的成套餐具是家庭的最愛。
精挑細選
重量輕、透光性強、色澤柔和為上品。選擇時在燈光下色澤泛黃,敲打時有清脆聲音。
保養呵護
一定用手清洗,不可用洗碗機。若真不願意用手洗,則要選擇有「瓷器及水晶類」洗滌功能的洗碗機。
勿放入微波爐加熱,否則腐蝕金邊。
洗劑PH值必須在11-11.5之間。
用清水洗凈時,水溫不超過80℃。
勿將熱杯直接浸入冷水中,以免溫度迅速改變損傷瓷質。
如有刮花,可以用牙膏略打磨。
如果有茶漬,可以用檸檬汁或食醋清洗。
許多人都知道「china」這個英文單詞有兩層意思,一個是中國,還有一個意思就是瓷器。可惜今日的頂尖瓷器,完全是西方品牌的天下。探究起原因,一個在英國的朋友曾經開玩笑說,因為西方人對食物的加工不像中國人這樣考究,所以只好致力於開發精美的餐具,以補償口味上的單調。哪裡像我們中國人,盤中之餐已經夠藝術的了,哪裡還顧得上餐碗花樣上的講究。這玩笑之言好像確有幾分道理。
不過細究起飲食文化的不同,西式餐點慣用不同的盤子裝食物,而且每用完一種食物即替換盤子,所以西式餐盤無論數量、尺寸,都較中式的繁復。再加上西方人一向注重生活情趣,對於家居生活環境中的傢具、日常用品,除了實用,亦講究它們的造型、圖案。
公元17世紀末18世紀初,英國工業革命以前,瓷器一直是中國的專利。但工業革命發生後,近代歐洲在中國陶瓷的刺激下,依靠先進的科學很快掌握了制瓷技術。他們不僅仿製中國的青花瓷、彩瓷、德化瓷、而且研發了許多高品質瓷種,包括今日被一致公認為最好的瓷器品種之一的骨瓷。
世界上瓷器生產國,以英、法、美、日、德、意等為知名,若以材質來分英國、美國及日本的瓷器以骨瓷著稱。
所謂骨瓷,就是骨粉加上石英混合而成的瓷土,質地輕盈,呈乳白色,將瓷器置放在燈光下,可隱隱透光。骨瓷在製作過程中加入動物的骨粉(灰),現在用的是牛骨粉,這一成份可以增加瓷器的硬度與透光度,且強度高於一般瓷器,所以可以做到比一般瓷器薄。骨質含量越大,在製作過程中就越易燒裂,所以成品就越貴。
骨磁以英國的最有名,世界十大名磁(骨磁)全在英國。許多廠牌的歷史,已有好幾百年,而這些瓷盤的彩繪圖案及色調,較趨於傳統風貌,在瓷器界中,它們已是富有藝術價值的收藏品。
法國是浪漫的國度,這樣的人文風情反映在瓷盤彩繪上,表現出豐富多變的色彩及圖案。德國瓷器雖不若英、法擁有相當悠久的歷史,但其現代感、個性化的造型,鮮明大膽的用色,同樣為人稱道。
日本在近廿年才有骨磁的發展,也出了不少的名品,中低價的骨磁大都是日本制的。從設計而言,日本的造型及圖案較保守,強調典雅。
歐洲一些著名瓷廠圖案的取材比較廣泛,從個人創作到民俗及神話都有。
法國、德國、義大利等地以純瓷為特色,色澤純白,價格較骨瓷高。
瓷盤的級數不同,價格各異。通常它的定價取決於瓷土的質地、製造技術及彩繪設計。級數高的瓷盤,雖然價格令人為之怯步,但細細欣賞它的質感彩繪,即可明了高價位瓷器的確物有所值。
目前,世界上著名的瓷器廠家有英國的威奇-伍德、道爾頓,德國的羅森塔爾,日本的鳴海等。據說英國的皇室、唐寧街十號用的就是本國產的瓷器。美國中上層人士飲茶,多用骨瓷杯。

http://www.ezeem.com/forum/read.asp?id=1640&no=12639404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613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984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682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534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647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293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247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2564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264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