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西班牙王朝過去了
⑴ 法國人(波旁王朝)的到來是西班牙帝國滅亡的原因嗎
法國人(波旁王朝)的到來是西班牙帝國滅亡的原因嗎?從未贏得過一場戰爭的法國人在一個與整個世界都在交戰的國家上台。
不,完全荒謬的。
首先,法國贏得了很多戰爭,聲稱法國從未贏得過一場戰爭是荒謬的。
其次,我碰巧是波旁家族的粉絲,請原諒我的無禮,但我相信,如果波旁家族從一開始就統治西班牙,那麼西班牙早一個世紀就會實現工業化,我們很可能今天就會成為一個功能性的共和國。
菲利普三世主持馬德里市長廣場
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novatorees(提出「解決西班牙問題」的提議的人)的形象開始出現。事實上,在波旁王朝到來之前,這個問題早就存在了,從克維多的詩歌到有「想法」的平民都是如此。現在還沒有波旁家族的人要為此負責。
現任廣場市長在菲利普三世時期由戈麥斯德莫拉建造
隨著瓦利多被改稱為奧里瓦雷斯伯爵公爵,那個臭名昭著、遭人憎恨、受人鄙視的奧里瓦雷斯,情況開始好轉。半個世紀後,波旁王朝一抵達西班牙,他的政策就被立即付諸實施,所有這些政策都是模仿法國這個衰落的強國。但是,正如我在一開始所說,在西班牙,我們不知道什麼對我們是好的,所以在一個世紀里,唯一能給西班牙帶來任何進步和有效解決方案的人,就是這個國家最討厭的人。
加斯帕·德·古茲曼,奧里瓦雷斯伯爵,菲利普四世的瓦利多
哈布斯堡王朝的國王菲利普四世非常明智地選擇了奧利維亞斯
⑵ 古代西班牙帝國為什麼被稱為日不落它最後不是衰弱了嗎
日不落帝國名號可以說是西班牙的,在英國沒有殖民地以前,西班牙的無敵艦隊橫掃大西洋和地中海,但是在格瑞福蘭海戰中英國艦隊擊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從此英國成為海上帝國,也就是日不落帝國
⑶ 西班牙的歷史概況
西班牙歷史開始於伊比利亞史前期,其間經歷了第一個全球性帝國——西班牙帝國的崛起和衰落,及至現今作為一個主權獨立的君主立憲制國家,及歐盟成員國的現狀。
現代人類在大約3萬5000年前即已經進入了伊比利亞半島。這時期被稱為原始時期。在其後的數千年裡又有數波入侵者和殖民者紛至沓來,公元711年,柏柏爾人和阿拉伯人的軍隊入侵並征服了幾乎整個伊比利亞半島。在接下來的750年裡,獨立的穆斯林國家相繼建立。
1492年,在卡斯蒂利亞王國和阿拉貢王國聯合的基礎上成立了西班牙王國。同年,克里斯托弗·哥倫布首次揚帆出海尋找新大陸,揭開了西班牙帝國興盛的序幕。
18世紀,西班牙又開始了一個新的王朝—波旁王朝,18世紀和19世紀之交的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戰爭在全歐洲引起了混亂,法國最終占據了歐洲大陸包括西班牙的大部分區域。這又引發了一場成功的、但又是毀滅性的獨立戰爭,這場戰爭最終拖垮了這個國家,造成的政權的空缺又引起了西班牙美洲大陸殖民地的相繼獨立。
20世紀初,西班牙的政局越來越動盪,最後在1936年,爆發了血腥的內戰。內戰最後以弗朗西斯科·佛朗哥領導的民族主義獨裁登台而告終結,他一直控制著西班牙政府直到1975年。在60年代和70年代經歷了經濟的快速增長。
現代西班牙顯示了在受歡迎的胡安·卡洛斯國王領導下、作為君主立憲制國家的健康、現代、民主的發展趨向,是歐洲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地區之一。西班牙是歐盟成員國,並舉辦了1992年夏季奧運會及1982年世界盃。
總的來說,可分為:原始時期、羅馬時代、西哥特統治、穆斯林佔領期、帝國時代、共和時代、民主過渡期、近現歷史八個歷史階段。
(3)為什麼說西班牙王朝過去了擴展閱讀:
2005年7月3日,西班牙成為繼荷蘭和比利時後,第三個舉國實行合法同性婚姻的國家,比加拿大早了17天。這表明了西班牙社會價值觀和社會風俗日漸走向自由化。
現今的西班牙是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由17個行政區組成,包括:安達盧西亞、阿拉貢、阿斯圖里亞斯、巴利阿里群島、加那利群島、卡斯蒂利亞-萊昂、坎塔布里亞、卡斯蒂利亞-拉曼恰、加泰羅尼亞、埃斯特雷馬杜拉、加利西亞、拉里奧哈、馬德里自治區、穆爾西亞自治區、巴斯克自治區、巴倫西亞自治區和納瓦拉,以及兩個自治城市休達和梅利利亞。
⑷ 求西班牙的歷史
西班牙歷史開始於伊比利亞史前期,其間經歷了第二個全球性帝國——西班牙帝國的崛起和衰落,及至現今作為一個主權獨立的君主立憲制國家,及歐盟成員國的現狀。
現代人類在大約3萬5000年前即已經進入了伊比利亞半島。在其後的數千年裡又有數波入侵者和殖民者紛至沓來,公元711年,柏柏爾人和阿拉伯人的軍隊入侵並征服了幾乎整個伊比利亞半島。在接下來的750年裡,獨立的穆斯林國家相繼建立。
1492年,在卡斯蒂利亞王國和阿拉貢王國聯合的基礎上成立了西班牙王國。同年,克里斯托弗·哥倫布首次揚帆出海尋找新大陸,揭開了西班牙帝國興盛的序幕。
18世紀,西班牙又開始了一個新的王朝——波旁王朝,18世紀和19世紀之交的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戰爭在全歐洲引起了混亂,法國最終占據了歐洲大陸包括西班牙的大部分區域。這又引發了一場成功的、但又是毀滅性的獨立戰爭,這場戰爭最終拖垮了這個國家,造成的政權的空缺又引起了西班牙美洲大陸殖民地的相繼獨立。
20世紀初,西班牙的政局越來越動盪,最後在1936年,爆發了血腥的內戰。內戰最後以弗朗西斯科·佛朗哥領導的民族主義獨裁登台而告終結,他一直控制著西班牙政府直到1975年。在60年代和70年代經歷了經濟的快速增長。現代西班牙顯示了在受歡迎的胡安·卡洛斯國王領導下、作為君主立憲制國家的健康、現代、民主的發展趨向,是歐洲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地區之一。西班牙是歐盟成員國,並舉辦了1992年夏季奧運會及1982年世界盃。
請參考http://ke..com/link?url=jhmY9eSmtLcaIhSa
⑸ 西班牙國家隊與巴薩不同:為什麼西班牙王朝
自從聯合會杯後就總有聲音說西班牙王朝要終結了。先不提聯合會杯這種友誼賽性質的練兵表演有多少參考價值,我這次要駁斥的是關於巴薩沒落而導致西班牙王朝衰落的謬論。西班牙不是巴薩,兩者相輔相成卻又有所不同。如今陷入掙扎的巴薩更不能拿來推理西班牙也會像當前的巴薩一樣沉淪,兩者毫無可比性,其原因主要體現在如下三點:
1.西班牙後防更穩固,戰術也更務實,也許不如巴薩打得漂亮,但更能穩定贏球,攻擊力雖少了梅西內馬兒,對付其他國家隊也夠用了。
2.西班牙教練完爆巴薩。巴薩瓜帥時期不存在這樣的問題,但自從瓜帥走後請的都是什麼二三流教練?博斯克在教練界如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西班牙不會輸在教練這個環節。
3.西班牙的對手是其他國家隊,國家隊不能像俱樂部那樣買人補強,想要增強實力只能靠國內青訓,也基本算是撞大運,西班牙如果是國家隊的巴薩,那麼他們可沒有像拜仁皇馬這個級別的對手。zhuan 2014
⑹ 霸佔世界領土的西班牙,從神壇跌落為什麼這么快
中世紀時,大航海時代開啟,以大航海時代創作的電視有很多,有興趣的看官可以去了解一下。要說,從在大航海時代海上獲利,並迅速崛起的國家,西班牙絕對上排首位的。也是第一個冠以「日不落稱號」帝國的國家!
【背景】
15世紀末,西班牙經過了幾輪光復運動,終取得了勝利,建立了一個統一的西班牙王朝,從此在西班牙的歷史上,翻開了新的篇章,也為西班牙的史書抹上了厚厚的一層光輝,要知道16世紀的西班牙簡直就是比現代的美國還牛,不說殖民地遍布全球,單比海上戰鬥力就是全球第一。
【西班牙是怎麼致富的】
筆者曾經為古代的人想過一個問題:」如何在短時間內快速致富「,這個在問題的答案在倭人身上可以找到,在波斯帝國上可以找到,在西班牙崛起的過程中可以找到。那就是「掠奪」,沒有什麼比掠奪財富來錢更快的路了,西班牙的發家史,說白了就是一部強盜史,當然是一個很牛B的強盜,至少是世界級的強盜。
要說西班牙能發家致富,還得提到一個人。那就是偉大的哥倫布船長,這位船長開始只是抱著一顆好奇心開始環球之旅,並且發現了美州新大陸,還帶了些土著和物品返回西班牙(估計是強制性的帶回)。此後。西班牙沸騰了,一片新的大陸,意味著一座金礦等著西班牙去搬運。
【西班牙是怎麼強大的】
有人問,為什麼哥倫布要去發現新大陸,西班牙不去搶現有的國家。拜託,這個時候鄰居葡萄牙已經很強大了,很多重要的貿易航道都已經被葡萄牙霸佔了。如果不去發現新大陸,就只能安於現狀做一個三流國家。拼陸軍,西班牙是拼不過周邊的國家的,於是西班牙開始著力發展海軍,從新大陸運回來的財富,大部分都運用艦隊的建設,說白了就是造船,造更大,更堅固的船。
當西班牙的艦隊越來越大的時候,自信心膨脹的西班牙就開始了遠征之旅了,誰肥搶誰,看誰不順眼就搶,誰不聽話就打到你聽話為止。從老牌帝國手中搶過突尼西亞之後,墨西哥、秘魯、智利等相繼輪為西班牙的殖民地,據說,其海外領地比本土還要大上幾十倍,龐大的殖民地財富和資源,源源不斷的從世界各地抵達西班牙,持續推進西班牙的神壇之路。
【西班牙是怎麼衰落的】
當一個人自信心膨脹的時候,就會覺得自己無敵,尤其是當西班牙王腓力二世組建「無敵艦隊」之後,那簡直覺得自己是世界第一了,准備一統歐洲。史料記載,當時在討論對東方中國作戰時,有一位總督說只要60名水手,即可統一中國,可見其有多大的自信,雖然後面調整了對華戰略,但一個總督都敢這么說,可見其全國的戰略思想。
這個時候英國開始登場了,英國也在全世界各地到處建立殖民地,全球土地資源有限,不可避免的產生了一些摩擦。西班牙像是被扯了逆鱗一樣,要討伐英國。結果大家都知道無敵艦隊全軍覆沒,從而喪失了海上的帝位,殖民地被一塊塊分瓜。而後在對法國之戰,西班牙陸軍損失慘重,沒有財富支持的西班牙,逐步開始走下坡路了。
套用一句話:成也殖民地,敗也殖民地!
【筆者簡介】
新出爐的」全球品史芝麻官「
品全球簡史,寫不一樣的故事,堅持原創,拒絕抄襲,歡迎關注!
⑺ 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王朝的終結
1700年,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二世的去世,結束了哈布斯堡家族對西班牙歷5代的統治。為了西班牙殖民帝國的完整,卡洛斯二世遺詔把王位傳給了他的外甥,來自波旁王室的法王路易十四之孫安茹公爵菲利普,而非他的奧地利表親。由於與奧地利王室的近親關系,西班牙的外交政策一般是親奧地利的,而路易十四決心在西班牙建立一個親法的政權。他為了他的孫子得以繼承西班牙王位,他執意廢除與英國,荷蘭和奧地利簽定的《1700倫敦條約》。神聖羅馬皇帝,卡洛斯的表親利奧波德一世為支持其子卡爾大公競爭西班牙王位,便以路易十四毀約為由,於1702年對法國發動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
法國的宿敵英國和荷蘭,初期曾一度承認菲利普的繼位,但菲利普宣布切斷西班牙和英荷兩國的貿易關系,將兩國推向奧地利的一邊,再加上路易十四支持廢英王詹姆斯二世的兒子,信奉天主教的占姆士王子奪回他姐姐瑪麗二世的江山,更令她和她的丈夫,荷蘭護國公威廉三世的反法立場更為堅定。英國,荷蘭聯同大部分德意志城邦如漢諾威和普魯士都站在奧地利哈布斯堡王室的一邊。巴伐利亞和科隆選帝侯以及葡萄牙王國和薩伏依公國就站在法國波旁王室的一邊。而西班牙本土,也出現了反波旁的武裝,而阿拉貢、巴倫西亞和加泰隆尼亞地區更宣布效忠哈布斯堡王朝。
奧地利軍元帥,薩伏依歐根親王帶領奧軍於1702年進佔法國勢力范圍米蘭公國,揭開了戰爭的序幕。而英軍統帥,馬爾巴羅公爵 約翰·丘吉爾亦帶領英軍,進入西屬尼德蘭,支援荷蘭。而奧地利軍隊也在阿拉貢、巴倫西亞和加泰隆尼亞等西班牙領土站穩了腳跟,英軍更乘機佔領了直布羅陀。西班牙本土、尼德蘭低地和北美洲成為此戰的主要戰場。這場戰爭爆發時,英王威廉三世剛駕崩不久,因此戰爭主要戰事都發生在安妮女王在位時,因此在北美又稱為安妮女王之役。
1711年,經過多年交戰,歐洲各國的緊張關系因為各種因素緩和下來。在英國,親法的扥利黨獲得政權,而波旁王朝也願意為英荷兩國商人提供貿易優惠和保障。因此三國於1713年簽定烏得勒支和約。而1714年,哈布斯堡王軍在西班牙最後一個據點巴塞羅那的陷落,促成了奧法拉施塔特和約和巴登和約。而奧西之間的領土紛爭直至1720年,四國同盟之役後的議和才得以最終解決,原來西班牙所領有的比利時和義大利轉到了奧地利王室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