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克爾什麼是詩歌西班牙語
❶ 19世紀初西班牙有哪些傑出的詩人和代表作
這個時期最優秀的浪漫主義詩人是何塞·德·埃斯普龍塞達(1808-1842),其抒情詩對不平的社會表示憤恨,並對帝制和教權提出抗議。他還寫了詩劇《薩拉曼卡的學生》。何塞·索里利亞·伊·莫拉爾(1817-1893)也是名噪一時的浪漫主義詩人和戲劇家,以寫作傳奇敘事詩見長,題材都采自中世紀傳奇故事。其詩劇《堂胡安·特諾里奧》以詩句韻律優美取勝,至今仍為深受觀眾歡迎的保留劇目。後期浪漫主義詩人古斯塔沃·阿道弗·貝克爾(1836-1870)和羅薩莉亞·德·卡斯特羅(1837-1885),發展了前一輩浪漫主義詩人的風格,使之更加優美,更加純凈。
❷ 貝克爾革命有什麼內容
貝克爾在新「經濟人」假定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家庭經濟學把家庭視做同企業組織一樣富於生產性和創新性的機構,人們對自己的稀缺資源時間做出最合理的主動的安排,藉助貨幣購買的物品和直接耗時間「生產」出各種各樣的滿足。現代家庭理論對家庭的功能做了遠比新古典經濟學廣泛的分析。貝克爾充分相信家庭人員的經濟理性,把家庭視為經濟決策的基本單位,這實際暗含著對國家干預的排斥。難怪《美國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對貝克爾予以高度評價,並把他的理論作為新自由主義陣營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貝克爾革命中確實包含著自由主義的哲學。
❸ 急急急!求貝克爾的抒情詩與傳說!!!
這本書非常冷僻,沒記錯的話,是西班牙語的著作吧?除了在網上購買實體書,估計沒可能會有人去上傳這種冷僻資源的 TXT 或者 PDF 電子書文本的。英文版還好,關鍵是,這本書不僅冷僻,還是。。。西班牙語。看了看,實體書也不貴,十多塊錢,樓主考慮買實體書吧。
❹ 薩拉曼卡大學的傑出校友
在其長達近八個世紀的漫長歷史中,薩拉曼卡大學培養了無數傑出英才,無數著名的學者、科學家、神學家、法學家等曾在此學習、任教、研究。略舉其要者如下:
塞萬提斯·薩維德拉(1547-1616)(Miguel de Cervantes Saavedra),西班牙文學巨匠,文藝復興時期著名作家。《唐吉可德》作者。早年曾在薩拉曼卡大學學習。
亞伯拉罕·薩庫托(Abraham Zacuto)(1452-1515),猶太天文學家,數學家。在薩拉曼卡學習天文並隨後任教於薩拉曼卡大學、薩拉戈薩大學以及卡塔赫拉大學。他為達伽瑪的航行關鍵的准備工作提供了航海儀器、地圖和許多附有使用說明的數學圖表。沒有他的貢獻,達伽瑪就不可能成功地完成這在歐洲尚屬首次的最遠距離的航行。
安東尼奧·德·內夫里哈(Antonio de Nebrija,1442-1522),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學者。他曾在薩拉曼卡大學和博洛尼亞大學學習。一生大部分的時間是在埃納雷斯堡大學講授古典文學,他在那裡成為了西班牙非常著名的人文主義學者,另外,他還寫作了首部卡斯蒂利亞西班牙語語法的著作(1492年出版)。今天,以他名字命名的安東尼奧德內夫里哈大學(Universidad Antonio de Nebrija)是西班牙頂級私立大學之一。
路易斯.德.萊昂(Luis de León),(1527-1591),15歲進入薩拉曼卡大學學習教會法,文藝復興時期歐洲西班牙奧古斯丁修會修士,著名詩人和翻譯家,他曾根據賀拉斯詩體,用西班牙語寫作古典風格的頌詩,其作品到1631年才印刷出版,他生前以教師和《聖經》的學者而著名。
路易斯·德·貢戈拉·伊·阿爾戈特(Luis de Góngora y Argote,1561年7月11日-1627年5月24日),西班牙詩人。生於科爾多瓦的一個貴族之家,後成為神父。其詩集《西班牙荷馬的詩作》曾被查禁。1612年開始寫的長詩《孤獨》是其代表作,2880行,未完成。詩中充滿了奇特的修辭,體現了詩人「誇飾主義」的創作風格。
弗朗西斯科.蘇亞雷斯(Francisco Suárez)(1548 – 1617),1561年進入薩拉曼卡大學法學院學習。薩拉曼卡學派代表人物,詩人、神學家、哲學家。被譽為托馬斯阿奎那之後最重要的經院哲學家。
聖十字若望(San Juan de la Cruz,1542-1591)),本名Juan de Yepes Alvarez,是天主教改革的主要人物,西班牙神秘主義者,加爾默羅會修士和神父。在薩拉曼卡大學學習神學與哲學。十字若望是加爾默羅會的改革者,被認為與阿維拉的聖德肋撒一同創立了跣足加爾默羅會。他還以寫作著稱,他的詩歌及其對靈魂增長的研究,被認為是西班牙神秘文學的高峰,是西班牙文學的高峰之一. 1726年,本篤十三世封他為聖人。他被列為天主教33位教會聖師之一。
荷南多·科爾特斯(Hernán Cortés)(1485-1547),西班牙殖民者,以摧毀阿茲塔克文明,征服墨西哥、瓜地馬拉、宏都拉斯並建立殖民地著稱。出生於卡斯蒂利亞王國的小鎮麥德林(位於現今西班牙西部埃斯特雷馬杜拉境內)的一個西班牙小貴族家庭。他曾在薩拉曼卡大學法學院學習法律。他在17歲時棄學從軍,隨後在1504年來到新大陸的西班牙島。科爾特斯曾經在島上做過農民,公證員,後來成為當地鄉紳。1511年,科爾蒂斯跟隨貝拉斯克斯參加了征服古巴的戰爭。貝拉斯克斯被指派為古巴總督後,科爾特斯因功被任命為財政官。他後來還當選過古巴聖地亞哥的市長,與貝拉斯克斯的小姨結婚。1534年到1535年,科爾特斯北上到北美洲西海岸,探索了今日的南加州部份,並命其名為「加利福尼亞」(California)
弗朗西斯科·維多利亞(Francisco de Vitoria, Francisci de Victoria)(1480-1546)西班牙文藝復興時期神學家、法學家。薩拉曼卡學派始祖,近代國際法先驅。
加斯帕爾·德·古茲曼·皮爾蒙特(Gaspar de Guzmán y Pimentel)(1587-1645),在薩拉曼卡大學學習法律、軍事。西班牙公爵,擔任當時西班牙王室大臣,主宰西班牙內外政策長達數十年。其家族源於安達盧西亞森盧卡爾(Sanlúcar de Barrameda)領主古斯芒家族的阿隆索·佩雷斯·德·古斯芒(1256年-1309年)。1445年,卡斯蒂利亞國王胡安二世封第六代森盧卡爾領主胡安·阿隆索·佩雷斯·德·古斯芒為梅迪納-西多尼亞公爵。佩雷斯·德·古斯芒家族成為了西班牙貴族。梅迪納-西多尼亞公爵(Duque de Medina-Sidonia)是西班牙王國最悠久的公爵封號之一。
馬扎然(Jules Cardinal Mazarin;1602年7月14日-1661年3月9日),又譯儒勒·馬薩林樞機,法國外交家、政治家,在薩拉曼卡大學學習法律。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時期的宰相(1643~1661)及樞機。任內結束三十年戰爭,並替法國獲得不少重要領土;但是1648年發生的投石黨之亂,使得仍與西班牙作戰的法國,陷入內憂外患中,國力大挫並暫時淪為二流國家。一直到1659年才取得對西班牙的勝利而結束戰爭,替之後路易十四的霸業打下初步的基礎。
馬特奧·阿萊曼(西班牙語:Mateo Alemán,1547年-1614年),文藝復興時期歐洲作家。曾在薩拉曼卡大學、阿利坎特大學學習。他出生於塞維利亞,在墨西哥度過了若干年。他寫作的《古茲曼·德·阿爾法拉謝傳》(1599年出版首部),是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惡漢小說之一。
佩德羅·卡爾德隆·德·拉·巴爾卡(西班牙文:Pedro Calderón de la Barca,1600年1月17日-1681年5月25日),在薩拉曼卡大學攻讀法律,西班牙軍事家、作家、詩人、戲劇家,西班牙文學黃金時期的重要人物。代表作品為劇作《人生如夢》。
迭戈.德托雷斯.維嘉羅艾爾(Diego de Torres Villarroel,1694-1770),薩拉曼卡大學教授,著名詩人、作家、醫生、喜劇家、數學家。
加斯帕·桑斯 (Gaspar Sanz,1640–1710),出生於西班牙阿拉貢地區的卡拉達,是一位巴洛克作曲家,吉他音樂家,管風琴家和牧師。加斯帕在薩拉曼卡大學學習音樂,神學和哲學,後被聘為音樂教授。他寫作的巴洛克吉他教學法對今天的古典吉它演奏依然影響重大。
佩德羅.戈麥斯.拉布拉多爾(Pedro Gómez Labrador, Marqués de Labrador(1772-1850),西班牙大臣,外交家。畢業於薩拉曼卡大學法學院。維也納會議(1814-1815)西班牙代表。
曼努埃爾·貝爾格拉諾(Manuel Belgrano,1770 – 1820),薩拉曼卡大學法學院畢業,阿根廷經濟學家、律師、政治人物、軍事領導人。他參加了阿根廷獨立戰爭。他是阿根廷國旗的設計人。他被認為是國家的「解放者」之一。
烏納穆諾(Miguel de Unamuno)(1864-1936)西班牙著名作家、哲學家,曾任薩拉曼卡大學校長,98年一代代表作家,「那驚悸顫動不定的思想與吊詭冗長的文字表現,造成豐盈激情的詭論,也標示了他獨特的風格。」代表作有
小說:《迷霧》、《亞伯·桑切斯》,《殉教者聖曼奴埃爾·布埃諾》。
哲學論著:《生命的悲劇意識》(又譯《生活的悲戚情感》。
詩集:《抒情十四行詩集》、《維拉斯克斯的基督》、《從富埃特本圖拉到巴黎》、《流亡的謠曲》等。
曾獲1928年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但因當時西班牙政府阻撓,未果。
佩德羅.薩利納斯(Pedro Salinas) (1891~1951)西班牙詩人、評論家。生於馬德里,曾任塞維利亞大學和馬德里大學西班牙文學教授,到過歐、美各國講學。1936年內戰爆發後遷居美國,在大學任教。
薩利納斯的詩歌繼承了加爾西拉索、貝克爾和希梅內斯的優美抒情風格, 以自由體詩為主。 主要詩集有《預言》(1923)、《屬於你的聲音》(1934)、《愛的理性》(1936)。晚期詩集《一切都很清楚》(1949),表達了詩人對資本主義社會所感到的不安、恐懼和憂傷。他的其他作品還有散文集《歡樂的節日前夕》(1926),諷刺小說《不可思議的炸彈》(1950),文學論著《豪爾赫·曼里克或論傳統與獨創》(1947)、《魯文·達里奧的詩歌》(1948)和《二十世紀西班牙文學》(1949)等。
弗朗西斯科.埃利亞斯.德.德哈達伊斯賓諾拉(Francisco Elías de Tejada y Spínola)(1917-1978),西班牙著名自然法學家和法哲學家,薩拉曼卡大學教授。
埃斯特班.比爾博.艾格佳(Esteban de Bilbao Eguía)((1897-1970),畢業於薩拉曼卡大學法學院。弗朗哥時期重要的政治家,在司法等部門長期擔任要職。
阿里斯蒂德斯·羅約·桑切斯(Aristides Royo)(1940-)薩拉曼卡大學法學碩士,巴拿馬前總統。
弗朗西斯科·J·阿亞拉(Francisco J. Ayala)(1934-)美籍西班牙裔學者,1960年畢業於薩大。國際知名生態學與進化生物學家。現擔任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生態學與進化生物學教授、哲學教授、邏輯和哲學科學教授。他在生物學、哲學等領域造詣頗深,涉獵廣泛,至今發表和出版了1000多篇研究論文和40部著作。Ayala教授在學術界享有很高聲望,擁有包括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藝術和科學院、美國哲學學會、俄羅斯科學院、西班牙皇家科學院在內等6個國家的8個院士頭銜。2001年獲得美國最高科學獎——美國國家科學獎章,2010年獲得「坦普頓獎」。
阿道弗·蘇亞雷斯·岡薩雷斯(Adolfo Suárez González,1932年9月25日-2014年3月23日),西班牙前首相,政治家,西班牙波旁王朝胡安·卡洛斯一世時期的重臣(1976-1981)。畢業於薩拉曼卡大學法律系,西班牙民主化後第一位民選首相,1981年被西班牙國王授於蘇亞雷斯公爵爵位,在西班牙民主化進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2007年5月22日,西班牙Antena 3評選「「歷史上最重要的西班牙人」,他名列第6位,他常被視為西班牙歷史最傑出的首相。
胡安.查拉特(Juan Zarate)布希政府美國總統安全助手,現任職於CSIS(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
馬努埃爾.安東尼奧.巴爾帝松.門德斯 (1970-) 瓜地馬拉律師、政治家,薩拉曼卡大學法學博士,自由民主革新黨(LIDER)領導人,2010年總統候選人,有望成為瓜地馬拉下屆總統。
何塞·比森特·蘭赫爾·巴萊(José Vicente Rangel Vale,1929-)委內瑞拉前副總統、律師、記者。薩拉曼卡大學法學院畢業。
胡安·曼努埃爾·桑托斯(Juan Manuel Santos Calderón,1951年-),畢業於卡塔赫納海軍學院,後在英國倫敦經濟學院和美國哈佛大學攻讀經濟學。,哥倫比亞政治人物,經濟學家,現任哥倫比亞總統。
❺ 根據貝克爾的理論,一些僱主有歧視偏好,可以用什麼來衡量
個人偏好歧視理論是由199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Gary S. Becker的貝克爾歧視理論發展而來的。這種理論把歧視看作是歧視者的一種偏好,指的是個體偏向於不同某些特定種族或性別的成員打交道,認為歧視來源於個人,包括僱主、雇員和顧客
❻ 貝克爾與傳統學者認為經濟人有什麼不同
貝克爾也許是最早突破傳統「經濟人」框架的經濟學家。他早年的博士論文就對非貨幣因素進行了經濟分析,但因在當時看來太出格而未得到廣泛承認。加里·貝克爾對現代經濟學的開創性貢獻始於1964年的《人力資本》和第二年的《時間分配論》兩篇論著的發表,這兩篇論著標志著他與傳統的消費者理論的決裂,也暗含著一個新的「經濟人」的誕生。由於引入了時間價值的分析,新的「經濟人」有三個不同於傳統「經濟人」的鮮明特點,這三個特點可以總結為:
(1)從靜態「經濟人」到動態「經濟人」。傳統的消費者只知道在既定的貨幣收入水平下到市場去裝滿需求的「籃子」,他只關心眼前利益,眼前的消費同未來收入水平沒有關系。而「新消費者」的學說則假定人是追求長期利益,也許是終身利益極大化的「經濟人」。為了獲得未來收入極大化,他寧願節省眼前消費而投資於技術和教育以獲得長遠受益的人力資本。貝克爾分析的消費行為不僅花費金錢而且耗費時間,由於時間價值的引入,花費同樣金錢的消費行為對消費者的意義可能大不一樣。例如,同樣花10美元,在餐桌上花費1小時2小時,對消費者的意義就完全不一樣,可能10美元1小時的美餐對消費者是值得的,但再額外加1小時可能就很不值得。因為這額外的1小時可能意味著消費者用於工作可得的7美元報酬,而這7美元就可視為消費者的機會成本,他可能因此而放棄這頓美餐。由於貝克爾分析了時間價值,消費和支出同未來收入有直接聯系,消費者不僅以眼前的貨幣支出做出選擇,而且對不同的時間做出選擇,他要考慮使其一段時間內獲得的滿足極大化,動態「經濟人」代替了靜態「經濟人」。
(2)從被動的「經濟人」到主動的「經濟人」。傳統消費理論把一組物品或服務的選擇看做是最終消費行為,消費者根據自己的金錢收入和市場上價格水平來購買物品,消費者需要的是物品本身。但「新消費者」理論認為購買一種物質資料或服務,並不構成最終的經濟行為。例如,人們不是為了汽車本身,而得到以汽車為物質基礎的服務和滿足,人們購買的不是汽車而是一種使人們方便地從甲地到乙地的手段;同樣是買汽車,有人獲得的是運輸方便的滿足,有人則得到「炫耀」的滿足。通過這樣分析,消費者就不是要求某種物品的被動消費者,而是要求物品採取滿足消費者需要的形式的主動消費者,物品只是人們從中產生滿足的工具和形式。必須隨消費者要求而改變,最終消費是消費者從中獲得的滿足,汽車是什麼形式並不重要,關鍵是要更快更好。
(3)從貨幣「經濟人」到非貨幣「經濟人」。人類在廣泛的社會生活中從事的不僅僅是獲得收入然後到市場的「純」經濟活動,人們在社會關系和社會制度下還追求權力、榮譽、愛情、宗教信仰等活動,由於加里·貝克爾「時間價值」概念的引入,這些人類活動也不是不能納入經濟分析中去。所有這些都是符合人類利益的活動,也花費了人類最根本的稀缺資源,即時間。所以,只要把利益不單看做是從市場物品中獲得的滿足,也不單把獲得滿足的手段僅限於貨幣,那麼「經濟人」的「有理性、會算計、追求最大利益」的假定依然成立。這里,消費者仍可看做一個消費函數,人們花費時間所從事的各種活動對消費者來說邊際效用相等(最好看做一段時期而不是某一時點)。
❼ 《詩與歌》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詩與歌》([巴拉圭]胡安·曼努埃爾·馬科斯(Juan Manuel Marcos))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cuxUISgzWVdYa9N3tH3RAg
書名:詩與歌
作者:[巴拉圭]胡安·曼努埃爾·馬科斯(Juan Manuel Marcos)
譯者:尹承東
豆瓣評分:6.5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6-3
內容簡介:
本書為馬科斯的詩歌自選集,包括情歌、贊歌、史詩等體裁,全面反映了詩人不同階段的創作風格。《入暮》為懷人之作,冬日的黃昏穿過女主人的眼睛,冰冷的香煙承載了她內心的悲哀;《希望之歌》歌頌原住民瓜拉尼人,「他們永遠為泉水和岩石所鑄造∕熱愛康乃馨開遍原野的春天。」《流亡者》表現對愛國者的敬仰,從祖國遙遠的河流、長久的記憶、孤獨的黃昏和沼澤中看到他們的身影。《致伊莎貝爾·阿連德》追憶南方遙遠的面孔、朱頂雀、乾渴的村莊在他血液中種下的薄情,流放的徐緩剝離、長街的無限寂靜,都在他的記憶中激起回歸的渴望和呼喊。
馬科斯將巴拉圭本土文明與西方現代手法相融合,創作出一個個蘊涵深湛、生機勃發的詩歌意象,感情真摯,語言朴實健朗,令人耳目一新。
作者簡介:
胡安·曼努埃爾·馬科斯(Juan Manuel Marcos, 1950—),巴拉圭當代重要詩人、小說家、散文家、戲劇家。生於亞松森,馬德里康普頓斯大學哲學博士、賓夕法尼亞匹茲堡大學文學博士、耶魯大學和哈佛大學博士後。曾任教於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現為巴拉圭北方大學校長、國家教育部顧問。
馬科斯青年時期致力於民主斗爭,飽受監禁、刑罰及流放之苦。恢復民主制度後,當選為國家眾議員和參議員。《甘特的冬天》為其代表作,被翻譯成英文、法文、印地文、葡萄牙文、俄文、日文、塞爾維亞文、阿拉伯文、朝鮮文、希伯來文、土耳其文、義大利文及其他多種文字。其重要作品還有:《從加西亞·馬爾克斯到爆炸後》(馬德里,1986)、《羅亞·巴斯托斯:爆炸後的先行者》(墨西哥,1983,多元國際隨筆獎)、《詩與歌》(亞松森,1987)、戲劇《涅德哈拉·萊克維》(1972)和《洛佩斯》(1974)等。
馬科斯除獲得多項文學獎外,還被巴拉圭國防部、文化部和眾議院授予勛章。
尹承東(1939—),山東茌平人,資深翻譯家,終生在中央編譯局從事國家領導人著作和中央文獻翻譯工作。歷任中央編譯局副局長,中國翻譯協會副會長,中國西班牙、葡萄牙、拉丁美洲文學研究會副會長,現為大連外國語大學教授。
業余從事西班牙語言文學研究和翻譯工作,譯著頗豐,代表譯著有小說《三角帽》、《特里斯塔娜》、《看不見的城市》、《霍亂時期的愛情》(合譯)、《壞女孩的惡作劇》(合譯)、《曾是天堂的地方》;詩歌《貝克爾抒情詩選》、《熙德之歌》、《太陽石》;戲劇《羊泉村》等,並發表外國文學評論多篇,獲中國翻譯協會「翻譯事業特殊貢獻獎」,是一位很有影響的西班牙語文學傳播者。
王小翠(1991年—),2013年畢業於大連外國語大學西班牙語語言文化專業。現就職於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西班牙語翻譯。
❽ 貝克爾的介紹
(Gustavo Adolfo Becquer)(1836-1870),西班牙詩人。當過小官史。做過新聞和翻譯工作,曾主編《馬德里畫報》。主要作品有《詩集》,抒寫作者的愛情、希望和痛苦。散文詩《傳奇》和文學書簡集《寄自我的斗室》。
❾ 貝克爾主張什麼理論
作為芝加哥學派的一員,貝克爾信奉經濟自由放任主義和市場均衡理論,不主張凱恩斯的國家干預主義。早在50年代中後期,貝克爾的《歧視經濟學》(芝加哥大學出版社出版)一書,向正沉浸於凱恩斯主義「勝利」的狂熱之中的美國經濟學界吹進了一股新自由主義之風。貝克爾努力為傳播新自由主義的市場調節理論,為把經濟理論和分析方法運用於研究人們行為,運用於經濟學以外的領域而著書立說。
❿ 近代西班牙文學是什麼
西班牙文學在18世紀完全仿效法國,以至於文學佳作寥寥無幾。
戲劇家尼古拉斯·費爾南德斯·德·莫拉廷(1737~1780)模仿法國劇作家寫了一些毫無生氣的悲劇。其子萊安德羅·費爾南德斯·德·莫拉廷(1760~1828)從莫里哀的戲劇中尋求啟示,他寫的《新喜劇》是18世紀西班牙最好的劇作。
這個時期最傑出的詩人是胡安·梅倫德斯·巴爾德斯(1754~1817),盡管他以新古典主義風格寫作,但他實為西班牙浪漫主義詩歌的先驅。可以與他相提並論的,還有兩位寓言詩作家費利克斯·馬里亞·德·薩馬涅戈(1745~1801)和托馬斯·德·伊里亞特(1750~1791)。
18世紀西班牙文學的另一個特點是追求理性,熱衷於說教,所以哲理著作和文學評論很多。
散文作家費伊霍·蒙特內格羅神父(1676~1764)著有論文集《總評之場地》8卷、《學術與獵奇書簡》5卷,鼓吹革新,維護理性,對宗教迷信、教育腐敗等社會問題提出批評。另一位散文家何塞·卡達爾索(1741~1782),模仿孟德斯鳩的《波斯人信札》,寫了《摩洛哥人信札》,以一種悲觀的情調對西班牙社會的各個方面予以切中要害的批評。
傑出的政治活動家和教育家加斯帕爾·梅爾喬·德·霍維利亞諾斯(1744~1811)的詩歌創作,是西班牙詩歌從新古典主義過渡到浪漫主義的標志,在19世紀初西班牙的抗法獨立戰爭中起了鼓舞作用。這種爭取國家獨立的愛國主義思想,後來在曼努埃爾·何塞·金塔納(1772~1857)的詩歌中有了更為充分的表現。
19世紀初的抗法獨立戰爭,推動了西班牙浪漫主義文學的發展,但是1820至1823年間第一次資產階級革命被鎮壓,又使它受到了阻礙。直到30年代以後,流亡到歐洲各國的文化人士紛紛回國,帶回了歐洲浪漫主義的影響,才逐漸形成一股思潮。在戲劇方面,是以弗朗西斯科·馬丁內斯·德·拉·羅薩(1787~1862)的《威尼斯的陰謀》開始的。1835年裡瓦斯公爵安赫爾·薩維德拉(1791~1865)的劇本《堂阿爾巴羅,又名命運的力量》上演,達到了高潮。其他浪漫主義戲劇有安東尼奧·加西亞·古鐵雷斯(1812~1884)的以反封建為主題的《行吟詩人》和胡安·歐亨尼奧·阿爾森布斯(1806~1880)的譴責宗教裁判所的《堂娜門西亞》。
這個時期最優秀的浪漫主義詩人是何塞·德·埃斯普龍塞達(1808~1842),其抒情詩對不平的社會表示憤恨,並對帝制和教權提出抗議。他還寫了詩劇《薩拉曼卡的學生》。何塞·索里利亞·伊·莫拉爾(1817~1893)也是名噪一時的浪漫主義詩人和戲劇家,以寫作傳奇敘事詩見長,題材都采自中世紀傳奇故事。其詩劇《堂胡安·特諾里奧》以詩句韻律優美取勝,至今仍為深受觀眾歡迎的保留劇目。後期浪漫主義詩人古斯塔沃·阿道弗·貝克爾(1836~1870)和羅薩莉亞·德·卡斯特羅(1837~1885),發展了前一輩浪漫主義詩人的風格,使之更加優美,更加純凈。
由於19世紀的西班牙一直處於資產階級與封建專制進行殊死搏鬥的狀態,是一個革命烽火此起彼伏,充滿騷亂、動盪的時代,在文學上表現為各種流派紛陳雜處,互有消長,均未能得到充分發展。馬里亞諾·何塞·德·拉臘(1809~1837)是介於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之間的作家,曾用筆名「費加羅」發表大量針砭時弊、抨擊黑暗的雜文,也寫了許多描寫風俗的優美小品。風俗派作家除拉臘外,還有塞拉芬·埃斯特瓦內斯·卡爾德隆(1799~1867)和拉蒙·德·梅索內羅·羅馬諾斯(1803~1882),前者所著《安達盧西亞景象》,後者所著《馬德里風情》,均以細膩的筆調描寫當地風土人情。女作家費爾南·卡瓦列羅(1796~1877)認為「小說不是臆想的產物,而是觀察的結果」。她以民間女歌手的生活為題材創作的《海鷗》,是西班牙第一部現實主義的小說。佩德羅·安東尼奧·德·阿拉爾孔(1833~1891)則帶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著有大量取材於民間生活的短篇小說,其名作為《三角帽》。地方派小說家的代表人物為何塞·馬里亞·德·佩雷達(1833~1906)和胡安·巴萊拉(1824~1905),前者以細膩的自然景色描寫見長,謳歌農村的古老宗法制度和風俗習慣,後者以嚴謹的散文描繪安達盧西亞貴族社會的風尚,側重於人物的心理描寫。
19世紀後半葉西班牙現實主義小說的傑出代表作家是貝尼托·佩雷斯·加爾多斯(1843~1920),他的46卷的巨著《民族軼事》,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開始以來70年的西班牙歷史。作品充滿鮮明的愛國主義色彩,突出了人民群眾在歷史進程中的重大作用。他的其他小說《悲翡達夫人》和《格羅利婭》,反映出作者的反封建、反教會的民主思想。另一位現實主義小說家克拉林(1852~1901),以長篇小說《女當家的》和《獨生子》聞名,作品帶有自然主義色彩。女小說作家埃米利亞·帕爾多·巴桑(1852~1921)在文學評論集《震動人心的問題》中解釋和捍衛了自然主義的文學理論。巴倫西亞作家維森特·布拉斯科·伊巴涅斯(1867~1928)的早期作品具有明顯的自然主義傾向,表現了對被壓迫者的同情,對黑暗社會的批判。另外還有阿曼多·帕拉西奧·巴爾德斯(1853~1938),他的作品提供了社會生活各方面的真實畫面,筆調輕松詼諧,寓意深刻。
與小說相比,現實主義的戲劇和詩歌顯得較為遜色。著名劇作家何塞·德·埃切加賴(1832~1916)的作品問世,才使沉寂了半個世紀之久的西班牙戲劇得以復興。他的《偉大的牽線人》使他博得盛名。後來華金·迪森塔·貝內迪托(1863~1917)發表了以工人的生活和斗爭為題材的《胡安·何塞》,開創了社會戲劇的道路。現實主義詩歌雖不突出,但流行很廣,其代表作家是拉蒙·德·坎波亞莫爾(1817~1901)。另外還有從事民歌創作的加斯帕爾·努涅斯·德·阿爾塞(1834~1903)。在文學評論方面,則以畢生致力於文學研究工作的馬塞利諾·梅嫩德斯·伊·佩拉約(1856~1912)最為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