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西班牙 » 墨西哥什麼時候種植蔬菜

墨西哥什麼時候種植蔬菜

發布時間: 2022-06-10 13:48:43

A. 墨西哥的自然資源和自然條件

自然地理:面積1,964,375平方公里,是拉美第3大國,為中美洲最大的國家。位於北美洲南部,拉丁美洲西北端,是南、北美洲陸路交通的必經之地,素稱「陸上橋梁」。北鄰美國,南接瓜地馬拉和貝里斯,東瀕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西臨太平洋和加利福尼亞灣。海岸線長11122公里。其中太平洋海岸7828公里,墨西哥灣、加勒比海岸3294公里。有300萬平方公里經濟專屬區和35.8萬平方公里大陸架。著名的特萬特佩克地峽將北美洲和中美洲連成一片。全國面積5/6左右為高原和山地。墨西哥高原居中,兩側為東西馬德雷山,以南是新火山山脈和南馬德雷山脈,東南為地勢平坦的尤卡坦半島 ,沿海多狹長平原。全國最高峰奧里薩巴火山,海拔5700米。主要河流有布拉沃河、巴爾薩斯河和亞基河。湖泊多分布在中部高原的山間盆地中,最大的是查帕拉湖,面積1109平方公里。墨西哥氣候復雜多樣。沿海和東南部平原屬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為25—27.7℃;墨西哥高原終年氣候溫和,山間盆地為24℃,地勢較高地區17℃左右;西北內陸為大陸性氣候。大部分地區全年分旱、雨兩季,雨季集中了全年75%的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西北部不足250毫米,內地為750—1000毫米,墨西哥灣沿岸中部與太平洋沿岸南部為1000—2000毫米。因墨境內多為高原地形,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萬木常青,故享有「高原明珠」的美稱。 太陽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
人口:9748萬(2000年2月),在拉美僅次於巴西,居第二位,位居世界第八位。其中印歐混血種人佔90%,印第安人佔10%,還有白人等。官方語言為西班牙語,有8%的人講印第安語。居民中92.6%信奉天主教,3.3%信奉基督教新教。
首都:墨西哥城(Mexico City,Ciudad de Mexico) ,面積1525平方公里,人口2000萬(含衛星城),海拔2240米。5月平均氣溫12-26℃,1月平均氣溫6-19℃。
全國有可耕地3560萬公頃,已耕地2300萬公頃。主要農作物有玉米、小麥、高梁、大豆,水稻、棉花、咖啡、可可等。墨西哥古印第安人培育出了玉米,所以該國享有「玉米的故鄉」的美譽。有「綠色金子」別稱的劍麻也是墨西哥領世界風騷的農產品,其產量居世界前列。全國牧場佔地7900萬公頃,主要飼養牛、豬、羊、馬、雞等,部分畜產品出口。墨主要出口商品為原油、汽車、汽車配件、咖啡豆、蔬菜、鋼材及化工、機械產品。進口商品為汽車材料、電器、化工產品、食品、飲料、紙漿、紡織、石化產品。悠久的歷史文化、獨特的高原風情和人文景觀以及漫長的海岸線為墨西哥發展旅遊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居拉美第一的旅遊業已成為墨西哥主要創匯來源之一。2001年的旅遊收入達84億美元。墨西哥城、阿卡普爾科、蒂華納、坎昆等均為著名旅遊勝地。

B. 菜豆、黃瓜、西紅柿什麼時候種植

1: 菜豆,又稱芸豆(俗稱二季豆或四季豆),豆科科菜豆屬。芸豆原產美洲的墨西哥和阿根廷,我國在16世紀末才開始引種栽培。芸豆適宜在溫帶和熱帶高海拔地區種植,比較耐冷喜光屬異花授粉。短日照作物,芸豆根系發達,葉綠色,互生,心臟形,花為蟲葉形花,總狀花序,花梗長15-18厘米。開花多結莢少。它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高,即是蔬菜又是糧食,還可作糕點和豆餡,是出口創匯的重要農副產品。芸豆對環境的要求1、溫度:芸豆適宜在溫帶和熱帶高海拔地區種植,比較耐冷,忌高溫。在氣溫低於5度時才受凍,遇霜凍地上部分死亡。生長發育要求無霜期120天以上地區,最適宜的發芽溫度為20-25℃,適宜生長的溫度18-20℃,高於30或低於15授粉結實困難。特別適宜雲南的高原山區種植。 2、光照:屬異花授粉、短日照作物,並喜歡陽光充足。日照時間越短,陽光足,芸豆開花、結莢、成熟時間越提前。反之,日照延長,陽光不足,芸豆開花、結莢、成熟時間後延,枝葉徒長,甚致不能開花結莢。 3、水分:在全生育期內,芸豆要求比較充足而均勻的水分,開花結莢期是需水分最多的時期。此時若缺水,對產量影響較大。而在雲南、貴州,天然降雨通常能滿足要求,可以不灌水。 4、土壤:芸豆根系比較發達,適於在土層深厚和排水良好的中壤類型的土壤種植,對粘重和排水不良的土壤不太適宜。土壤酸鹼度以中性和稍酸性為好。栽培要點菜豆為喜溫植物。生長適宜溫度為15~25℃,開花結莢適溫為20~25℃,10℃以下低溫或30℃以上高溫會影響生長和正常授粉結莢。屬短日照植物,但多數品種對日照長短的要求不嚴格,栽培季節主要受溫度的制約。中國的西北和東北地區在春夏栽培;華北、長江流域和華南行春播和秋播。直播或育苗移栽均可。對土壤要求不嚴格, 1、抓最佳節令、適時播種。在土壤溫度10度時就可以播種,一般在4月至6月都可播種,畝播種量為6.5-8公斤,要求播種深度在10-15厘米。 2、施足底肥,適時追肥。畝施農肥1500公斤左右,復合肥40-50公斤(磷肥30公斤,鉀肥10-15公斤)作底肥。追肥在始花期和結莢期適當追施兩次復合肥,每次每畝10-15公斤。 3、合理密植。要求作單壟或雙壟高墒栽培,行距為0.8-1米,株距0.35-0.45米。每塘播2-3粒,每畝1500-2200塘。可純種或與玉米、洋芋間套種(2:1,4:1)。 4、搭架和去頂。在主莖高30-40厘米或出現5-6片真葉時搭架,架高2米以上;在株高50厘米左右時摘除技頭。通過多次摘除新生枝頭,使植株形成矮灌叢狀,減少高度,增加開花結莢數。 5、及時防治病蟲草害(萎蔫病、白粉病、病毒病,蚜蟲、豆莢螟、紅蜘蛛、綠豆象)。

C. 為什麼墨西哥種不了菜心

可以種的吧,今天還買了一捆!才一斤左右花了三十多!

D. 我們經常食用的糧食水果蔬菜等,有些是自古就有的,如:哪些是從異鄉引進的如:

一、水果

葡萄:古代稱蒲陶、蒲桃,原產於歐洲、西亞和北非一帶。波斯(即今伊朗)是最早釀造葡萄酒的國家。至於歐洲葡萄,大約3000年前傳入新疆,張騫通西域引入中國內地。17世紀傳入北美洲後與當地野生種雜交,誕生新品種,19世紀從海路又傳入中國。

無花果:原產地在亞洲西部沙烏地阿拉伯和葉門及土耳其。中國新疆在漢代已栽培,唐時傳入中國內地。

哈密瓜:古稱「甘瓜」、「甜瓜」,原產地在西域即今新疆鄯善和哈密一帶。

芒果:原產地印度。632至642年,由唐代著名法師玄奘,從印度帶回中國,而今芒果是荷蘭人在台時引入的。

菠蘿:原產巴西,明朝時傳入。

草莓:明朝開始栽培野生草莓。但直到清朝中期,才從英、法等國引進良種。

木瓜:原產墨西哥,明末清初傳入我國。

橄欖:橄欖一詞包含多種植物,油橄欖是地中海產的。而果橄欖則是中國原生的。

石榴:古稱「安石榴」,原產地即古之西域「安國」、「石國」,漢代傳入我國。

蘋果:1.古稱「柰」,類似現在的沙果,是一種綿蘋果,它原產中國新疆一帶。
2.為西洋蘋果。原產地是歐洲及中亞,1870年前後轉入中國。

核桃:古稱胡桃,原產地在中國西部地區。

庫爾勒香梨:為中國梨與西洋梨雜交而成的品種。

梨:的原產地為中國中原地區。

獼猴桃:原產地為中國南方。

檸檬:原產地為印度。傳入中國時間不長。

西瓜:原產地在非洲南部、撒哈拉。唐初傳入中國新疆地區,五代、宋遼時期由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內地。原產地。

草莓:又叫洋莓,紅莓,原產歐洲,20世紀初傳入我國。

沙棗:別名桂香柳、金鈴花、紅豆、吉格旦。原產歐洲、亞洲和北美洲。

甜櫻桃:又稱大櫻桃、西洋櫻桃,原產亞洲西部和歐洲東南部。19世紀70年代傳入中國。

藍莓:原產於歐洲,中國東北大興安嶺地區也有分布。

龍眼,原產我國南方,栽培歷史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漢代。

香蕉:原產東南亞,我國元代開始種植。

柚子:原產我國,遠在公元前的周秦時代就有種植。

甜橙:原產中國南方及亞洲的中南半島,西漢時已有記載,世紀初期從中國傳入歐洲,15世紀末傳入美洲。。

櫻桃:中國商代就有記載。

杏:原產中國,遍植於中亞、東南亞及南歐和北非的部分地區。 18世紀被西班牙教士帶入加利福尼亞南部。1879年,美國果樹學會列舉的在美國種植的品種有11個。杏原產中國,遍植於中亞、東南亞及南歐和北非的部分地區。

桃、李、梅、板栗原產於我國。

甜瓜:原產於印度、非洲熱帶沙漠地區,大約在北魏時期隨著西瓜一同傳到中國,明朝開始廣泛種植。

菠蘿:原產巴西,16世紀時傳入中國。

木瓜:原產東南亞,大概17世紀明朝後期時傳入中國。

火龍果:原產於巴西、墨西哥等中美洲熱帶沙漠地區,明清時由法國、荷蘭傳教士傳入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以及我國台灣省。

二、蔬菜

據不完全統計,現今我國栽培的蔬菜種類(包括種、亞種及變種)多達200餘種,分屬於29個科。以下是我們平常常見的食用蔬菜:
1.綠葉蔬菜:
菠菜:原產西亞一帶。我國比較流行的說法是波斯,故名「菠菜」,實際上是647年由尼波羅國(今尼泊爾)傳入我國,最初叫「菠稜菜」,簡稱「菠菜」。
菜花:原產地中海沿岸,光緒時期傳入我國也就。
青菜:又稱小白菜。原產中國,早在後漢時代就有文獻記載。
芹菜:原產地在東亞和地中海沿岸沼澤地帶。又稱西芹,傳入我國的歷史不過百年左右。
生菜:原產地中海附近,歷史悠久。
大白菜:古名崧,原產中國南方,唐宋以後北方才開始引種。
捲心菜:原產地在西歐,又名椰菜。清早期傳入我國。

2.根菜類蔬菜
胡蘿卜:原產中亞和非洲北部(一說北歐)。一說是約在唐代傳入的,另一說是在元代時,由波斯人來中國時帶入雲南地區,後傳遍全國各地。
蘿卜:原產中國。古代稱之為蘆葩、菜菔、突子。

3.蔥蒜類蔬菜
韭菜:原產亞洲東部、中國。
洋蔥:原產伊朗、阿富汗,又名蔥頭,玉蔥。傳到我國僅百餘年。
蔥:原產西伯利亞。一說產於天山昆侖山,因昆侖山古稱蔥嶺。
蒜:原產南歐和亞洲西部。據說是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來種子種的,古稱「胡」和「胡蒜」。

4.茄果類蔬菜
番茄:即西紅柿。原產南美洲的秘魯。當地人稱為「狼桃」,18世紀由葡萄牙傳教士傳入。實際上中國西漢時期就有。
辣椒:原產中南美洲墨西哥和秘魯熱帶地區。我國栽培辣椒始見於明末,最初名「蕃椒」,後改稱今名。在此之前吃辣都是用茱萸調味。至於甜椒於18世紀才有,19世紀傳入我國。
茄子:原產東南亞泰國和印度,從印度,經泰國約於晉代傳入我國,隋煬帝就對它特別偏愛,還欽命為「昆侖紫瓜」。中世紀進入非洲,19世紀中進入歐洲。

5.瓜果類蔬菜
南瓜:原產非洲。由波斯傳入我國南方地區,當時叫它為「番瓜」,傳入年代不詳。另一說明清時期從南洋群島引進的。

冬瓜:原產中國南部。因其形如枕,故名枕瓜,又因其老熟後皮上長滿白粉,故名白瓜,還因南方秋末東初有收獲,又名寒瓜。
絲瓜:原產印度。又名天羅,布瓜。因其瓜體老熟後筋絲如網,故名「絲瓜」。相傳宋時由南方傳入。
甜瓜:一說在非洲幾內亞等地,另一說在南亞(包括整個印度次大陸和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三國接壤地帶)。
黃瓜:又叫胡瓜,原產印度的西北部,西漢時張騫出使西域歸來時從伊朗帶入中國的。初稱「胡瓜」,東晉時,趙王石勒更名為「黃瓜」。
苦瓜:又名涼瓜,一般認為是原產熱帶地區。在亞洲和加勒比海群島有廣泛的種植。明時鄭和下西洋傳入中國。

6.豆類蔬菜
大豆:原產中國雲貴高原一帶。別名甚多,依種皮顏色分別稱為黃豆、青豆、黑豆;種皮黑色、子葉青色的稱黑皮青豆或青仁烏豆;摘鮮豆莢以嫩豆粒作蔬菜用的稱毛豆。大豆的小粒類型,褐色的在中國南方稱泥豆、馬料豆,在東北稱秣食豆;黑色的稱小黑豆。
蠶豆:又名胡豆、寒豆、羅漢豆等。原產亞洲西南部到非洲北部一帶,張騫出使西域時引入。
豌豆:原產歐洲地中海沿岸與亞洲西部,漢代從西域大宛引入我國。但從元初才開始有吃豌豆嫩莢(也就是現在的食莢豌豆)的記載。

四季豆:原產中南美,明朝時傳入我國。
扁豆:原產印度尼西亞,大約在魏晉時傳入。

7.薯芋類蔬菜
土豆:原產南美,從智利1580年傳入歐洲,明末傳入我國。

芋頭,原產東印度和馬來半島,漢代傳入。

馬鈴薯:原產南美洲智利和秘魯,明萬曆年間晉安人陳振龍從菲律賓引入福建。歐洲第一批紅薯是由哥倫布於1492年帶回,然後經葡萄牙人傳入非洲,並由太平洋群島傳入亞洲。紅薯最初引入我國是在明朝萬曆年間,當時福建華僑陳振龍常到呂宋(現今菲律賓)經商,發現呂宋出產的紅薯產量最高,於是他就耐心地向當地農民學習種植之法。後來經過陳氏家族的推廣,紅薯在全國普遍栽種。
芋:原產地在亞洲。
山葯:原產地在亞洲、非洲和美洲等地。中國在東漢時期就有記載,名醫張仲景就以山葯入葯。
姜:原產印度尼西亞,一說印度。中國秦漢時有載種。

8.水生蔬菜
茭白:又叫茭筍,古稱菰。原產我國。曾作為糧食作物,種子稱孤米、雕胡,為「六穀」之一,但直到公元5-7世紀才出現作為蔬菜食用的茭白。
慈姑:又叫剪刀草、燕尾草、茨菰。原產我國東南地區
菱:又叫菱角、水粟。原產歐洲。
水芹菜:又名水英。一般認為是漢武帝時張騫通西域時傳入的,故古代稱它為「胡芹」。

海帶:原產地在日本北海道。
蓮藕:又名藕、荷,原產印度。很早便傳入我國,在南北朝時代,蓮藕的種植就已相當普遍了
豆瓣菜:又叫西洋菜。原產歐洲。

9.食用菌類,至於蘑菇、木耳這類東西不用外傳,也不用養,哪兒都長,又好吃又雅緻。遇上點珍品比如什麼猴頭、竹蓀、金、銀耳之類的又滋補又高檔,而且全是中國自古就有的原產貨。

香菇:又名香蕈、香菌、冬菇,是世界著名的食用菌之一。原產地主要分布於中國、日本、朝鮮和越南等國。
草菇:原產中國。別名苞腳菇、藍花菇、麻菌等。
黑木耳:原產地在中國。

此外還有:
香菜:原產地中海沿岸,張騫出使西域後引入我國。
金花菜:原產印度,中國後漢時期已栽種。
蕹菜:即空心菜,產於中國南方多雨地區,被稱為南方之奇蔬。
葫蘆:原產中國、泰國,南美洲的墨西哥、秘魯,非洲的埃丵及,7000多年前就開始種植。
西葫蘆:即美洲南瓜,清朝中期傳入我國。
木耳菜:學名落葵,又叫胭脂菜。原產亞洲及北美洲,宋朝前已有栽培。
萵筍:原產地中海沿岸,唐代由外國使者來華時傳入。
茴香:原產地中海沿岸。傳漢代傳入。
秋葵:原產非洲和亞洲熱帶地區。亦名」黃秋葵「,俗稱」羊角豆「。
芝麻:原產中國雲貴高原。
向日葵:原產地美洲,明朝後期傳入我國。

大蒜,原產亞洲西部,2000年前從蒙古傳入。

張騫通西域以後,西域的葡萄、石榴、苜蓿、胡豆、胡麻、胡瓜、胡桃等被移植到內地;

唐朝時地中海的萵苣、印度的刀豆、鬱金香、菩提樹、尼泊爾的菠菜傳入中國;

明清時期,南美洲的玉米、甘薯、煙草傳入中國。

在這些蔬菜中真正對中國歷史起到巨大作用的蔬菜有兩個,南瓜和土豆。這兩個蔬菜進入中國後因為具有良好的環境適應性,容易栽培,產量大,容易儲存的特點,在中國快速普及,又因為它們可蔬可糧的特點,能夠代替傳統的農作物,麥,粟,稻,稞,豆,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糧食的不足。當糧食問題解決後,人口數量才具備了快速增長的可能。這兩種蔬菜,在現在很多地區還在作為主要食物,用以彌補糧食作物的不足。

在解決了食物問題之後,又恰逢社會逐漸安定,於是人口數量出現了爆發性的增長,最終形成了明,清時的兩次人口大爆炸。從而在相當程度上改變了中國歷次戰亂後形成的人煙稀少的局面,社會生產力也得到了喘息之機。

另外一種影響中國歷史的外來農作物是玉米。玉米的引進,對中國的歷史影響毫不亞於這兩種蔬菜。

原產於美洲,和非洲熱帶的三種植物竟然改變了中國的歷史,感謝自然的力量吧。

E. 墨西哥的文化

1月1日新年日Año Nuevo 西歷新年
2月5日立憲日Día de la Constitución Mexicana 1917年墨西哥立憲會議通過憲法
3月21日胡阿雷斯誕辰Natalicio de Benito Juárez 墨西哥愛國者胡阿雷斯(Benito Juárez)誕辰,同時也是立春之意
4月6日感恩節Viernes Santo Good Friday, 從當年3月1日起算第40日之當周周五為感恩節
5月1日勞動節Día del Trabajo 勞動節
5月5日 五月五 Cinco de Mayo 1862年擊潰法國的紀念日
9月16日獨立日Día de independecia 1810年從西班牙獨立出來
11月20日革命日Dia de la Revolución 紀念1816年在西班牙的統治下獲得獨立
12月25日耶誕節Navidad 耶穌誕生日(又名聖誕節) 墨西哥人吃「許願葡萄」迎新年世界各地的人們以各自獨特的風俗習慣辭舊迎新。在墨西哥,人們是吃著「許願葡萄」喜迎新年。葡萄是每一個墨西哥家庭年末必備的食物。辭舊迎新的鍾聲每響一下,人們吃下一粒「許願葡萄」,一共要吃12粒,每吃一粒許下一個心願,求「平安」「幸福」「健康」和「財富」,祈禱新的一年從年初至歲末的每個月都吉祥如意。
「哈拉貝」是墨西哥最具代表性的民間舞蹈,男子身穿傳統民族服裝,頭戴寬沿帽,熱情專注,追逐女伴;女子身穿寬肥艷麗的土布裙,佯裝害羞,優雅地躲避,並不時用裙子甩出各種花形圖案。
墨西哥是玉米的故鄉,當地人對玉米有著深厚的感情。過去5000年來,玉米從一種不為人知的野生黍類成了世界第三大糧食來源,這離不開墨西哥人的勤勞與智慧。墨西哥人還在種植玉米的過程中創造出了瑪雅和阿茲特克文明。墨西哥人常說:「創造了玉米,玉米同時也創造了我們,我們是玉米人」。 墨西哥是美洲文明古國,曾蘊育了瑪雅、阿茲特克、托爾特克、奧爾梅加和特奧蒂華坎等古印第安文化。瑪利雅奇音樂和薩巴特奧舞蹈融合了西班牙和印第安音樂舞蹈的特色,成為墨西哥獨特的民族藝術形式。墨已有21處古跡被聯合國宣布為「人類文化和自然遺產」。
墨西哥大型民俗舞蹈58年常青。名為「墨西哥民俗芭蕾」的大型歷史文化舞蹈由墨西哥著名藝術家阿瑪利亞·埃爾南德斯於1952年編排而成。該舞蹈劇融合了墨西哥全國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並表現了墨西哥獨立200周年以來的歷史演變。58年來,該舞蹈劇一直受到墨西哥民眾以及外國旅遊者的喜愛。同時也得到了墨西哥國內及國際評論家推崇,認為舞蹈劇是墨西哥一項重要的藝術成果。
墨西哥文學在拉美獨樹一幟。作家奧克塔維奧·帕斯(1990年諾貝爾文學獎)、胡安·魯爾福和卡洛斯·富恩特斯都是現代西班牙語文壇巨匠。墨西哥壁畫舉世聞名,里維拉、奧羅斯科、西凱羅斯為傑出壁畫家。 《鴿子》
《黃昏牧牛》
《多幸福》
《美麗的姑娘》
《美麗的小天使》
《齊跳跳跳》 龍舌蘭酒
龍舌蘭對於墨西哥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龍舌蘭葉可以造紙,而龍舌蘭的花朵十分尖銳,據說可以當作武器。而如今,龍舌蘭最重要的作用是製造龍舌蘭酒(Tequila)。用龍舌蘭葉釀製成的龍舌蘭酒是墨西哥一大特產。龍舌蘭酒的度數比較高,喝起來會有一些辣辣的而帶香甜的感覺繞於舌尖,纏綿於喉,愛喝酒的朋友不妨一試。
墨西哥的西餐
談到吃西餐,人們可能更多光顧的是法國、義大利、德國和俄式餐廳,卻對墨西哥菜缺乏了解。殊不知,在當今世界權威美食家的眼中,墨西哥菜餚是和法國、印度、中國和義大利菜齊名的世界五大菜系之一。
墨西哥菜以辣為主,內地居民常以龜、蛇、斑鳩、松鼠、石雞入菜、家常蔬菜要數炒仙人掌、仙人球最富特色。墨西哥人還以嗜酒聞名於世。賓客上門,習慣先以酒招待。墨西哥城,你可以買到墨西哥各地的特產如辣椒、龍舌蘭酒和海產。
Taco和玉米餅
數百年來,玉米一直是墨西哥食品中的主角。而以玉米為原料製成的Tortia餅也是墨西哥最基本、也最有特色的食品。這是一張用玉米煎制的薄餅,吃的時候,顧客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加入碳烤的雞肉條或是牛肉醬,然後再加入蕃茄、生菜絲、玉米餅起司等等配料,看上去顏色格外豐富,就好似一件藝術品一般。包好以後,放入嘴中一咬,外面脆生生的,而裡面卻有香、辣、酸、甜各味俱全,剛柔相濟、多味混雜,真叫人「愛不釋口」。
香辣牛扒
通常在餐館里吃的牛扒,多數人是不加任何調料的,有時頂多加一點鹽。不過墨西哥的牛扒卻不一樣,你可以看見它是先用辣椒、鹽等調料腌制好的,煎好後,即使不澆汁也非常夠味。值得一提的是,人們通常認為紐西蘭的牛肉是上品,其實墨西哥的牛肉與紐西蘭的牛肉也不相上下,滑嫩清香。
食蟲國
在世界上許多地方,人們一直保持著食昆蟲的傳統。在墨西哥,這個習俗已有幾個世紀的歷史了,因為墨西哥昆蟲的數量和種類世界聞名。
在墨西哥城的一些高級飯店中,人們可以品嘗到墨西哥最具代表性的昆蟲「查普林」蝗蟲。這種蝗蟲的價格昂貴,每公斤高達9美元,比牛肉的價格都高。在墨西哥瓦哈卡市的市場上,經常可看到大小不一的蝗蟲:大的身長2厘米左右,小的不足1厘米。據食用者說,其味道是越小的越好,小蝗蟲價格最高,就證實了這一點。在瓦哈卡市,「查普林」比薩餅越來越受人們歡迎。
「湖米爾」蚊是半翅目的一種昆蟲,在墨西哥一些地區可食用的蚊蟲達10餘種,但在味道和營養價值方面,最佳的是生活在塔斯科市周圍山脈中的「湖米爾」蚊。這種蚊蟲身長1.5厘米,吃樹葉的汁液,隱藏在樹干、植物和樹的根部或地上的干樹葉下。「湖米爾」蚊在當地十分受重視,特別是在塔斯科市郊的湖米爾山。那裡每年11月的第一個星期一是「湖米爾」節,在山中的教堂里舉行彌撒後,捕捉活動就開始了。
「埃斯卡莫爾」是多種螞蟻的蟻卵,特別是乾旱土地上的螞蟻。每年4月是當地人從地下蟻穴中挖取蟻卵的最佳時節。收集這種大小與米粒相似的蟻卵的人有很高的技巧,他們跟隨在外出尋找食物的螞蟻後面,發現蟻穴的位置後,就開挖,直到找到螞蟻用枝條、泥巴和樹葉編織成的用於產卵的洞穴。有時在一個蟻穴中可挖出1公斤蟻卵。

F. 各國研究者對蔬菜的起源中心有什麼觀點

目前栽培的蔬菜大多數屬於高等植物中的被子植物,都是由野生種類演化而來,了解和研究蔬菜的演化過程和歷史,確定其起源中心和栽培馴化的地區,對了解和掌握蔬菜生物學特性的形成,優化栽培管理技術,發掘和利用其優異種質資源,開展遺傳育種和生物技術研究等具有重要意義。

蔬菜種質資源的發生和演化與人類的產生和進化密切相關。尤其在人類定居後,一些野生蔬菜逐步被移植到園圃進行馴化栽培並開始自然及人為的選擇,此後漸漸地形成了蔬菜的栽培種和品種。瑞士學者德康道爾(A.De Candolle)在《栽培植物的起源》(1885)一書中認為,15世紀末以前,東半球陸地栽培蔬菜有4000年以上的歷史,最早栽培的蔬菜有:蕪菁、甘藍、洋蔥、黃瓜、茄子、西瓜、蠶豆等。中國在新石器時代除採集野菜外,已種植芥菜、大豆、葫蘆等。周秦至漢初,中國黃河下游地區已採食和栽培的蔬菜有:蕪菁、蘿卜、紫蘇、冬寒菜、大蔥、韭菜、薤、甜瓜、姜、百合、萱草、蓮藕、菱、水芹、蒲菜、茭白、竹筍、蒿、藜、堇、荇、藻、薇、蓼、卷耳、澤蒜、芋等(《中國農業網路全書蔬菜卷》,1990)。

植物學家在廣泛調查並通過對古典植物學、生物考古學、古生物學、語言學、生態學等進行研究的基礎上,先後總結並提出了關於蔬菜等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理論。最初,德康道爾(A.De Candolle,《栽培植物的起源》,1885)認為發現美洲以前原產東半球陸地的栽培蔬菜有74種,原產美洲的栽培蔬菜有15種。雙孢蘑菇起源於北半球。1935年蘇聯瓦維洛夫(Н.И.Вавилов)在《育種的植物地理學基礎》一書中確立了主要栽培植物的8個起源地,每個起源地為一部分蔬菜種的起源中心。1945年英國達林頓(C.D.Darlington)和阿瑪爾(Janaki Ammal)在《栽培植物染色體圖集》一書中提出了栽培植物的12個中心,提及的蔬菜種類近50種。1951年英國的伯基爾(I.H.Burkil)列舉了世界上早期栽培的20多種蔬菜(包括萵苣、芸薹、白菜、菠菜、葉菾菜、豌豆、苦苣、芥菜、蕪菁、蕪菁甘藍、甘藍、蘿卜、洋蔥、韭菜、芫荽、茴香、蘆筍、芋、茄子、大豆、豇豆、茼蒿、枸杞、葫蘆等)的起源、馴化及種內不同生態型和多型性產生的原因等見解。列舉了羅馬人、日耳曼人、中國人、日本人種植和食用的部分蔬菜種類。強調了中國對蔬菜起源的貢獻。1970年蘇聯的茹可夫斯基(Л.М.Жуковский)在《育種的世界植物基因資源》一書中提出了「栽培植物的大基因中心和小基因中心」學說。他認為必須擴大和補充瓦維洛夫關於地理基因中心起源的概念,確定增加了澳大利亞、非洲(包括衣索比亞)、歐洲—西伯利亞和北美等4個新的起源中心,成為12個栽培植物的大起源中心,並要求注意與栽培種有親緣關系的種,這些種多有狹隘而特有的地理小中心,可提供有價值的種質材料。同時他還指出主要栽培植物的自然多倍體多數為異源多倍體。1975年荷蘭的澤文(A.C.Zeven)和蘇聯的茹科夫斯基(Л.М.Жуковский)在對前人工作和栽培植物種質資源進一步研究的基礎上,共同著述了《栽培植物及其多樣化中心辭典》,書中就12個起源中心補充了栽培的蔬菜植物及其野生近緣植物,又將不能歸入任何一個起源中心的馴化植物歸入一個「未識別」中心。他們的工作對此後全世界植物種質(包括蔬菜種質)的考察搜集、研究鑒定及保存等工作的進一步開展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按照瓦維洛夫(Н.И.Вавилов)的原著,認為世界的栽培植物有8個起源中心,後來其中第2及第8中心又分別分出一、兩個中心,總計為11個中心。以後達林頓(C.D.Darlington)又加了一個北美中心。現將上述各中心起源的蔬菜分列如下[其中有一部分蔬菜起源取自近代一些學者如茹科夫斯基(Л.М.Жуковский)、伯基爾(I.H.Burkil)等的有關起源學說和以後的研究結果]:

1.中國中心

包括中國的中部和西部山區及低地,是許多溫帶、亞熱帶作物的起源地。主要有大豆、竹筍、山葯、甘露子、東亞大型蘿卜、根芥菜、牛蒡、荸薺、蓮藕、茭白、蒲菜、慈姑、菱、芋、百合、白菜、大白菜、芥藍、烏塌菜、芥菜、黃花菜、莧菜、韭、蔥、薤、萵筍、茼蒿、食用菊花、紫蘇等。本中心還是豇豆、甜瓜、南瓜等蔬菜的次生起源中心。

2.印度—緬甸中心

包括印度斯坦及其東部的阿薩姆和緬甸(不包括其西北旁遮普及山區各省),是許多重要蔬菜的起源地。起源的蔬菜主要有茄子、黃瓜、苦瓜、葫蘆、有棱絲瓜、蛇瓜、芋、田薯、刀豆、矮豇豆、四棱豆、扁豆、綠豆、胡盧巴、長角蘿卜、蒔蘿、木豆、雙花扁豆等。該中心還是芥菜、印度芸薹、黑芥等蔬菜的次生起源中心。

3.印度—馬來亞中心

包括印度支那、馬來半島、爪哇、加里曼丹、蘇門答臘及菲律賓等地,是印度中心的補充。起源的蔬菜有姜、冬瓜、黃秋葵、田薯、五葉薯、印度藜豆、巨竹筍等。

4.中亞西亞中心

包括印度西北旁遮普和西北邊界,克什米爾、阿富汗和塔吉克、烏茲別克,以及天山西部等地,也是蔬菜的重要起源地。起源的蔬菜有:豌豆、蠶豆、綠豆、芥菜、芫荽(起源地之一)、胡蘿卜、亞洲蕪菁、四季蘿卜、洋蔥、大蒜、菠菜、羅勒、馬齒莧(起源地之一)、芝麻菜(起源地之一),該中心還是獨行菜、甜瓜、葫蘆等蔬菜的次生起源中心。

5.近東中心

包括小亞細亞內陸、外高加索、伊朗和土庫曼山地。起源蔬菜有:甜瓜、胡蘿卜、芫荽(起源地之一)、小茴芹、阿納托利亞甘藍、萵苣、韭蔥、馬齒莧、蛇甜瓜、阿納托利亞黃瓜(特殊小種)等。本中心還是豌豆、芸薹、芥菜、蕪菁、菾菜、洋蔥、香芹菜、獨行菜、胡盧巴等蔬菜的次生起源中心。

6.地中海中心

包括歐洲和非洲北部地中海沿岸地帶,它與中國中心同為世界重要的蔬菜起源地。起源的蔬菜有:芸薹(起源地之一),甘藍(包括結球甘藍及甘藍的野生種)、球莖甘藍、花椰菜、皺葉甘藍、青花菜、蕪菁、黑芥、白芥、芝麻菜(主要起源地)、菾菜、香芹菜、菜薊、冬油菜、馬齒莧、韭蔥、細香蔥、萵苣、蘆筍、芹菜、菊苣、防風、婆羅門參、菊牛蒡、蒔蘿、食用大黃、酸模、茴香、洋茴香和豌豆(大粒)等,該中心還是洋蔥(大型)、大蒜(大型)、獨行菜等蔬菜的次生起源中心。

7.阿比細尼亞中心(又稱非洲中心)

包括衣索比亞和索馬里等。起源的蔬菜有:豇豆、豌豆(起源地之一)、扁豆、西瓜、葫蘆、芫荽(起源地之一)、甜瓜、胡蔥、獨行菜(主要起源地)、黃秋葵等。

8.中美中心

包括墨西哥(主要是墨西哥南部)及安德烈群島等。起源的蔬菜有:菜豆、多花菜豆、萊豆、刀豆、黑子南瓜、灰子南瓜、南瓜、佛手瓜、甘薯、大豆薯、竹芋、辣椒、樹辣椒、番木瓜、櫻桃番茄等。

9.南美中心

包括秘魯、厄瓜多、玻利維亞等。起源的蔬菜有:馬鈴薯、秘魯番茄、樹番茄、普通多心室番茄、筍瓜、漿果狀辣椒、多毛辣椒、箭頭芋、蕉芋等。該中心還是菜豆、萊豆的次生起源中心。

10.智利中心

為普通馬鈴薯和智利草莓的起源中心。

11.巴西—巴拉圭中心

為木薯、花生的起源中心。

12.北美中心

為菊芋的起源中心(《中國農業網路全書蔬菜卷》,1990)。

G. 關於墨西哥的地理問題

墨西哥是拉美經濟大國,國內生產總值居拉美第一位。全國約19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中,六分之五是高原和山地。礦業資源豐富,地下天然氣、金、銀、銅、鉛、鋅等15種礦產品的蘊藏量位居世界前列,主要有石油、天然氣、金、銀、銅、鉛、鋅、砷、鉍、汞、鎘、銻、磷灰石、天青石、石墨、硫磺、螢石、重晶石、氟石等。其中白銀的產量多年來居世界之首,素有「白銀王國」之稱。鉍、鎘、汞產量佔世界第二位,重晶石、銻產量居世界第三位,碘、水銀居第四位。己探明的石油儲量為205億桶位(據2004年3月7日新華社信息)。天然氣儲量為700億立方米,是拉美第一大石油生產國和出口國,居世界第13位,在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森林覆蓋面積為4500萬公頃,約佔領土總面積的1/4。水力資源約1000萬千瓦。海產主要有對蝦、金槍魚、沙丁魚、鮑魚等,其中對蝦和鮑魚是傳統的出口產品。墨的工礦業門類比較齊全,但發展不平衡。製造業占重要地位,原先不景氣的建築、紡織、服裝業開始恢復,運輸設備、水泥、化工產品、電力各業持續增長。石油產量繼續保持世界第四位,墨西哥是世界主要蜂蜜生產國,年產量達6000萬公斤,居世界第四位。生產的蜂蜜90%用於出口,每年此項外匯收入約達7000萬美元。
全國有可耕地3560萬公頃,已耕地2300萬公頃。主要農作物有玉米、小麥、高粱、大豆,水稻、棉花、咖啡、可可等。墨西哥古印第安人培育出了玉米,所以該國享有「玉米的故鄉」的美譽。有「綠色金子」別稱的劍麻也是墨西哥領世界風騷的農產品,其產量居世界前列。全國牧場佔地7900萬公頃,主要飼養牛、豬、羊、馬、雞等,部分畜產品出口。墨主要出口商品為原油、汽車、汽車配件、咖啡豆、蔬菜、鋼材及化工、機械產品。進口商品為汽車材料、電器、化工產品、食品、飲料、紙漿、紡織、石化產品。悠久的歷史文化、獨特的高原風情和人文景觀以及漫長的海岸線為墨西哥發展旅遊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居拉美第一的旅遊業已成為墨西哥主要創匯來源之一。2001年的旅遊收入達84億美元。墨西哥城、阿卡普爾科、蒂華納、坎昆等均為著名旅遊勝地。
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國於1992年8月12日就《北美自由貿易協定》達成一致意見,並於同年12月17日由三國領導人分別在各自國家正式簽署。1994年1月1日,協定正式生效,北美自由貿易區宣布成立。協定的宗旨是,取消貿易壁壘;創造公平的條件,增加投資機會;保護知識產權;建立執行協定和解決貿易爭端的有效機制,促進三邊和多邊合作。《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簽訂,對北美各國乃至世界經濟都將產生重大影響。目前,美國是墨西哥最大的貿易夥伴和投資來源國,雙邊貿易占墨外貿總額的70%,對美出口占墨出口總額的83%,美國資本占墨吸收外資總額的 65%以上。墨主要經濟部門(石油行業、製造業、出口加工業、紡織服裝業等)均面向美國市場。此外,海外移民匯款(主要來自美國)已經成為墨僅次於石油收入的第二大外匯來源。因此,墨西哥對於美國的依賴程度很深,美國經濟的情況往往決定著墨西哥的經濟發展。例如,自2001年始,墨西哥經濟隨著美國經濟衰退而呈現出停滯狀態,2001年至2003年的經濟增長率分別為-0.1%、0.7%和1.3%,年均增長率僅為0.6%。2004年以來,隨著世界各國經濟形勢普遍好轉,特別是美國的良好增長態勢,墨西哥經濟也出現復甦跡象。因此,由於這些問題的存在,墨西哥國內對於北美自由貿易區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莫衷一是,對其的支持也是起伏不定。但是,自由貿易區畢竟只是實現經濟、貿易快速增長的工具,其本身並非終極目的,不能指望憑借自由貿易區可以解決一系列社會、經濟問題。北美自由貿易區雖然在經濟和貿易發展上給墨西哥帶來了很多機遇,但墨西哥政府能否抓住這些機遇並迎頭趕上全球化浪潮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貿易發展的本身不能確保實現這一目標。

H. 關於墨西哥經濟情況的大致情況

墨西哥是拉美經濟大國,國內生產總值居拉美第一位。全國約墨西哥城19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中,六分之五是高原和山地。礦業資源豐富,地下天然氣、金、銀、銅、鉛、鋅等15種礦產品的蘊藏量位居世界前列,主要有石油、天然氣、金、銀、銅、鉛、砷、鉍、汞、鎘、銻、磷灰石、天青石、石墨、硫磺、螢石、重晶石、氟石等。其中白銀的產量多年來居世界之首,素有「白銀王國」之稱。鉍、鎘、汞產量佔世界第二位,重晶石、銻產量居世界第三位,碘、水銀居第四位。己探明的石油儲量為205億桶位。天然氣儲量為700億立方米,是拉美第一大石油生產國和出口國,居世界第13位,在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I. 人類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人為種植西紅柿的

栽種歷史 相傳番茄的老家在秘魯和墨西哥,原先是一種生長在森林裡的野生漿果。當地人把它當作有毒的果子,稱之為「狼桃」,只用來觀賞,無人敢食。據記載,當時英國有個名叫俄羅達拉里的公爵雲南美洲游歷,第一次見到番茄,就被它艷麗的色彩所深深吸引,於是就把它帶回了英國,作為稀世珍品獻給他的情人伊麗莎白女王,以示對愛情的忠貞。此後,番茄便有了「愛情果」的美名。
直到十八世紀,才有人冒險吃了番茄,從此知道了它的食用價值。相傳,有一位法國畫家看到番茄如此誘人,便萌生了嘗嘗它到底是什麼滋味的念頭。於是他冒著中毒致死的危險,壯著膽子吃下了一個,並穿好衣躺在床上等待「死神」的降臨,然而過了老半天也未感到身體有什麼不適,便索性接著再吃,只覺得有一種酸甜的味道,身體依舊安然無恙。
現在它是不少人餐桌上的美味。番茄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維生素C和B族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C含量蔬菜之冠。
番茄的食用部位為多汁的漿果。它的品種極多,按果的形狀可分為圓形的、扁圓形的、長圓形的、尖圓形的;按果皮的顏色分,有大紅的、粉紅的、橙紅的和黃色的。
紅色番茄,果色火紅,一般呈微扁圓球形,臍小,肉厚,味道沙甜,汁多爽口,風味佳,生食、熟食可,還可加工成番茄醬、番茄汁;粉紅番茄,果粉紅色,近圓球形,臍小,果面光滑,味酸甜適度,品質較佳,黃色番茄,果桔黃色果大,圓球形,果肉厚,肉質又面又沙、生食味淡,宜熟食。
番茄的品質要求:一般以果形周正,無裂口、無蟲咬,成熟適度,酸甜適口,肉肥厚,心室小者。宜選擇成熟適度的番茄,不僅口味好,而且營養價值高。
據營養學家研究測定:每人每天食用50克-100克鮮番茄,即可滿足人體對幾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需要。番茄含的「番茄素」,有抑制細菌的作用;含的蘋果酸、檸檬酸和糖類,有助消化的功能。番茄含有豐富的營養,又有多種功用被稱為神奇的菜中之果。它所富含的維生素A原,在人體內轉化為維生素A,能促進骨骼生長,防治佝僂病、眼乾燥症、夜盲症及某些皮膚病的良好功效。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人體獲得維生素C的量,是控制和提高肌體抗癌能力的決定因素。番茄內的蘋果酸和檸檬酸等有機酸,還有增加胃液酸度,幫助消化,調整胃腸功能的作用。番茄中含有果酸,能降低膽固醇的含量,對高血脂症很有益處。
番茄屬中以成熟多汁漿果為產品的草本植物。番茄屬的屬名為Lycopersicon Mill,別名西紅柿、洋柿子,古名六月柿、喜報三元。染色體數2n=2x=24。果實營養豐富,具特殊風味。每100克鮮果含水分94克左右、碳水化合物2.5~3.8克、蛋白質0.6~1.2克、維生素C 20~30毫克,以及胡蘿卜素、礦物鹽、有機酸等。可以生食、煮食、加工製成番茄醬、汁或整果罐藏。番茄是全世界栽培最為普遍的果菜之一。美國、蘇聯、義大利和中國為主要生產國。在歐、美洲的國家、中國和日本有大面積溫室、塑料大棚及其他保護地設施栽培。中國各地普遍種植。栽培面積仍在繼續擴大。

J. 歷史上,我國是歷史上最早種植粟和蔬菜的國家,這個最早種植地你認為是哪


中國種粟歷史悠久。出土粟粒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如西安半坡村、河北磁山、河南裴李崗等距今已有六七千年。7000年前的瑞士湖畔居民遺跡中亦發現有粟,但在古代世界文獻中粟的記載不多。A.德堪多認為粟是由中國經阿拉伯、小亞細亞、奧地利而西傳到歐洲的。Н.И.瓦維洛夫將中國列為粟的起源中心。中國擁有豐富的粟的品種資源。粟的野生種狗尾草(S.viridis)在中國遍地皆是,它和粟形態相似,染色體數都是,容易相互雜交。

蔬菜有很多如 相傳番茄的老家在在秘魯和墨西哥
胡蘿卜原產亞洲西南部,阿富汗為最早演化中心,

你想知道那種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615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986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683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53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647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294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248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2566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265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