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怎么治欧洲
Ⅰ 土耳其:97%的领土在亚洲,土耳其为何却总以欧洲国家自居
土耳其的领土面积为78.36万平方千米,相比于世界各主要大国的领土来讲,土耳其的面积确实不算大,但是,土耳其却是一个横跨欧亚两大洲的国家。当然,土耳其的主体部分依然位于亚洲的安纳托利亚半岛上面;欧洲部分主要在伊斯坦布尔附近,其面积大约为2.4万平方千米。这样折算下来的话,土耳其绝大多数领土在亚洲,占到了其总领土的97%,而土耳其的欧洲部分只占到了总领土的不到3%。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土耳其的亚洲部分占到97%,那么土耳其为何却总以欧洲国家自居呢?
毕竟,欧洲在近代史上确实长期保持着领先,经济也比亚洲更加发达,成为土耳其学习的对象也是理所当然,对于土耳其人来讲,他们要想走捷径,迅速发展经济,那就要与欧洲接轨,这也就是为什么土耳其一直想要加入欧盟的主要原因。毕竟,欧洲国家更发达,福利也更好,所以,土耳其自居欧洲国家似乎也更加有面子。
Ⅱ 奥斯曼土耳其人采取了哪些欧洲扩张计划
为了实施向欧洲扩张的计划,奥斯曼土耳其人采取了3个步骤。
首先,乌尔罕苏丹不断派遣士兵越过海峡进入拜占廷,有时他们在色雷斯地区和君士坦丁堡城郊抢劫财物,有时则应拜占廷皇帝的邀请,帮助拜占廷军队作战。总之,他要以各种借口呆在欧洲,扩大影响并等待时机完成征服计划。当时,约翰六世也极需要土耳其人的骁勇善战的才干,为了满足土耳其人,他花光了国库的积蓄,甚至将莫斯科大公捐赠的用来修复圣索菲亚教堂的金钱也支付给了土耳其人。
其次,乌尔罕苏丹利用拜占廷的困境,以帮助拜占廷为名进兵欧洲。他曾于公元1348年、公元1350年、公元1352年和公元1356年四次大规模增兵,其中最大的一次(1352年)人数在两万左右,从而使色雷斯南部地区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每次派兵,乌尔罕苏丹都是一举两得,一则他要求与拜占廷皇帝订立协议,迫使后者提供金钱和承认对色雷斯部分城市的占领,二则又为他的军事扩张披上了合法化的外衣。
最后,乌尔罕致力于建立进军欧洲的军事基地。以前,奥斯曼土耳其人大多是经过达达尼尔海峡进入色雷斯南部地区,因此,位于海峡欧洲一侧的加里伯利城就被确定为具有战略意义的军事基地。乌尔罕曾多次进攻此城,都因城池坚固而未果。因此,乌尔罕要顺利达到目的,就必须攻下加里伯利城。
公元1354年,乌尔罕的机会终于来了,色雷斯南部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当地居民纷纷逃离,奥斯曼土耳其军队乘着大好时机占领整个地区,在地震废墟上重新修建城墙和堡垒,并在加里伯利城驻扎大批军队,囤积大量给养。从此,这里就成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进军欧洲最重要的战略中心和军事基地。
在奥斯曼土耳其人发展的前半个世纪里,其主要的征服活动集中在陆上,而后便开始发展海上势力。巴耶札德具有超过其父辈的野心和欲望,当然他也具有相当的远见卓识。他清楚地认识到,要建立帝国必须灭亡拜占廷,而要攻占君士坦丁堡必须建立强大的海军。因此,他下令网罗人才,建造舰船,训练水师,组建大规模舰队。以此为基础,他命令海军首先分区清剿在爱琴海横行了半个世纪的土耳其海盗,收编或征服了萨鲁汗、奥穆尔和希德尔·贝伊等一大批土耳其海盗武装,将许多海上的和沿海的海盗老巢变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海军基地和据点,从而控制了爱琴海地区。但是,精明的巴耶札德注意不使海军主力分散,而是集中于具有战略意义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地区。在这里,他沿着海岸建立多处海军要塞,并将势力发展到黑海南部水域。
可以说巴耶札德为了自己远大的目标,他处处小心,步步为营,为最后的决战做好一切充分的准备。巴耶札德在被征服土地上建立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统治机构,强迫被征服地区君主提供军队随同作战,大胆启用外族军事将领,积极准备进攻君士坦丁堡。有了强大的军事力量作后盾,巴耶札德为了在政治上造成既成事实,他以最高宗主的名义召集巴尔干半岛各国君主会议,强令其臣属国的君主,即拜占廷帝国皇帝、米斯特拉专制君主、法兰克的阿塞亚侯爵和塞尔维亚君主到会。在会上,他还作为仲裁人判决拜占廷人和法兰克人之间的争端。
公元1386年,巴耶札德在多淄河南岸的尼科堡战役中击溃由匈牙利国王希格蒙德(1387~1437年)统率的由威尼斯、热纳亚、匈牙利、伯艮第公国、法、英、德、波兰等国组成的十字军,最终确立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不可动摇的国际地位,也为最后攻占君士坦丁堡作好了准备。
正当巴耶札德踌躇满志、雄心勃勃准备完成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伟大事业之际,一件意料不到的事件中断了他的计划,这就是铁木尔(1370~1405年)率领的蒙古军队击败了巴耶札德的奥斯曼土耳其军队,给鼎盛时期的巴耶札德当头一棒。
铁木尔出身于蒙古贵族家庭,曾在察合台汗国任高官,公元1369年,发动政变,自立为汗。公元1380年,他开始从事对外扩张,首先占领呼罗珊,而后灭亡伊儿汗国,吞并伊朗和阿富汗。公元1390年,征服金帐汗国。公元1398年,他征服印度后,挥师西进,进入两河流域,次年攻陷大马士革,旋即入侵叙利亚和小亚细亚地区,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军队发生冲突。公元1401年,铁木尔计划进攻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为此,与拜占廷皇帝约翰七世(1425~1448年)和热纳亚人订立协议,结成同盟共同攻打巴耶札德。
公元1402年7月2日日,两军在安卡拉战役中苦战一天,巴耶札德战败,与其子一起被俘。骄横成性、不可一世的巴耶札德不肯认输,对铁木尔骂不绝口,遭致杀身之祸。树倒猢狲散,消息传来,被土耳其军队征服的各个国家纷纷起义,脱离巴耶札德的统治,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迅即瓦解,拜占廷因此得到解救。
但是,这个事件只能救拜占廷一时而不能救其永远,拜占廷的灭亡也成历史必然,它只是推迟了拜占廷的灭亡日期。50年后,拜占廷的末日终于来到了。
Ⅲ 土耳其:97%的领土在亚洲,土耳其为何却总以欧洲国家自居呢
土耳其自认为是一个欧洲国家,不仅是因为历史原因,也因为其悠久的传统思维历史,土耳其曾经是一个横跨欧洲,非洲和非洲的大帝国。欧洲部分的领土并不小,曾一度到达中欧。当时,奥斯曼土耳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都在欧洲。奥斯曼土耳其的主要活动中心也在欧洲。
欧洲地区的经济更发达,欧洲现在的经济发达程度远远超过亚洲。欧洲地区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经济水平高,人民生活富裕,一体化程度高。因为欧洲更加发达,所以许多国家想要靠近欧洲,以便利用欧洲发展他们自己的经济。土耳其最大的城市在欧洲,它和欧洲的经济联系很紧密。如果土耳其想要进一步发展,享受更多的福利待遇,甚至加入欧盟,它需要向欧洲靠拢。
Ⅳ 土耳其离欧洲那么近,为什么近代遭遇这么惨
土耳其最近几年的发展并不是很好的原因是自己并没有好的时机发展,所以遭遇很惨。土耳其虽然在离着欧洲很近但是离着近还是有着一定的弊端的。离着欧洲近不一定在欧洲的人口上占优势所以是发展的很被动的情况。但是土耳其的旅游业发发展的还是挺不错的。
历史上的土耳其还是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在以前的疆土十分的辽阔称霸欧洲,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奥斯曼土耳其也衰落了,以史为鉴的话 近几年的土耳其的遭遇也是很相似的所以在最近几年的发展中并不是很顺利。
Ⅳ 欧洲战争史,别说俄罗斯帝国,土耳其也有他的历史,为甚么恨欧洲土耳其皇帝跟欧洲很多殖民国家发生过战争
公元1453年,“第二罗马”君士坦丁堡沦陷。君士坦丁十一世在城中战死,他的两个儿子一个战死,另一个臣服于土耳其苏丹,只有他的侄女索非亚公主逃到了罗马。千年东罗马帝国从此灰飞烟灭,全欧洲都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新月旗下颤栗。然而历史在这里却埋下了一个意味深长的伏笔----逃到罗马的索非亚长大成人后,教廷出于牵制奥斯曼土耳其的目的,于1472年将索菲亚嫁给了莫斯科领主伊凡三世。这位亡国的公主为当时在欧洲人眼里还是蛮荒之邦的莫斯科大公国带来了无可估量的“嫁妆“--拜占廷帝国的双头鹰徽和东罗马帝国最后的皇室血脉。捡到宝的伊凡三世在迎娶索非亚公主的同时,宣布自己是拜占廷帝国的继承者,并且宣布莫斯科为“第三个、也是永久的罗马”。此君因此被视为俄罗斯国家的奠基人。不过俄罗斯既然继承了拜占庭帝国的衣钵,自然与奥斯曼土耳其也就应该算是世仇了。然而当时的莫斯科大公国直到1480年才摆脱蒙古金帐汗国的统治,羽翼未丰,解除东方蒙古残余势力的威胁是当务之急;同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也并未将这个自封的第三罗马放在心上--疯子才会放着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的东南欧不打,跑老远到寒冷的莫斯科猎北极熊。因此两个命中注定的冤家居然和平相处了近两百年。
Ⅵ 土耳其97%国土在亚洲,为何却总以欧洲国家自居
土耳其的首都伊斯坦布尔位于欧洲,所以土耳其这个国家经常以欧洲国家自居是非常正常的,因为按照国际惯例,一旦一个国家出现横跨两大洲的现象,就以首都位置来判断这个国家是属于欧洲国家还是亚洲国家。而伊斯坦布尔正好位于欧洲地区,所以土耳其才会被认为是一个欧洲国家,虽然土耳其70%的国土在亚洲地区,但是土耳其的一些风俗习惯却和亚洲地区的国家有一些差别。
但是我们看到土耳其这两年的经济发展实在是有些糟糕,并且土耳其国内也出现了非常混乱的局面,再加上土耳其国内的通货膨胀严重,使得现在土耳其成为了一个非常贫穷的国家。
Ⅶ 为了实施向欧洲扩张的计划,奥斯曼土耳其人采取的第一个步骤是什么
乌尔罕苏丹不断派遣士兵越过海峡进入拜占廷,有时他们在色雷斯地区和君士坦丁堡城郊抢劫财物,有时则应拜占廷皇帝的邀请,帮助拜占廷军队作战。总之,他要以各种借口呆在欧洲,扩大影响并等待时机完成征服计划。当时,约翰六世也极需要土耳其人的骁勇善战的才干,为了满足土耳其人,他花光了国库的积蓄,甚至将莫斯科大公捐赠的用来修复圣索菲亚教堂的金钱也支付给了土耳其人。
Ⅷ 土耳其在欧洲的历史上有什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历史演进
土耳其的历史源远流长,其祖先在中国文献中被称为丁零、高车、铁勒、突厥、回纥等,在六至九
世纪间,土耳其族开始往中亚移动,不久中亚地区便成为世界史上所谓的土耳其斯坦(Turkistan),这些
地方包括了现在的土库曼(Turkmen)、乌兹别克(Uzbek)、哈萨克(Kazakh)、塔吉克斯坦(Tadk)、
吉尔吉斯(Krighiz)等地。而在这些土耳其族中有另一支经由伊朗进入当时已回教化的西亚,并开始接触
回教,信仰回教。西元1055年土耳其族人占领当时回教文明中心-巴格达,并成立塞尔柱王朝,成为西亚
回教世界的统治者。西元1071年,塞尔柱军队大破当时位于小亚细亚的东罗马帝国军队,小亚细亚因此成
为土耳其人的势力范围。由于西亚(尤其是耶路撒冷)及小亚细亚为回教势力所据,对信仰基督教的欧洲
诸国是一大打击,于是有了世界史上着名为争夺圣地的十字军东征。十字军大败后,建立塞尔柱王朝的土
耳其族在小亚细亚的西北部一角另建立了鄂图曼帝国,不久即入侵巴尔干半岛,并于西元1453年占领了东
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使这个颇具声威的东方基督教盟主从历史上消失。随后,鄂图曼土耳其帝国开
始沿多恼河向西征伐,1529年终于包围了欧洲第一名都维也纳。虽然鄂图曼土耳其终究未能攻克维也纳,
但是整个东欧的南半部至此归入鄂图曼土耳其帝国的统治。
欧洲势力的挽回是18世纪以后的事。到19世纪时,帝国内部的民族主义势力高涨。在其它欧洲列强
的鼓动和支持下,这些帝国的臣民纷纷开始为独立而战。1832年,希腊王国首先独立,随后塞尔维亚人、
罗马尼亚人、阿尔巴尼亚人和阿拉伯人先后获得的独立。此后,奥图曼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选错边加
入了德国,大战后,帝国面临着被瓜分的严重威胁。
在以后的岁月里,有无数的人为土耳其人的命运而战。或许现在的土耳其并不能真正算是一个泱泱
大国,但是若要了解其国家、国民甚至其与四周邻国的关系,研究土耳其在历史上的雄伟及活跃有其必要
性,如土耳其对曾统治过阿拉伯人、希腊人、犹太人、亚美尼亚人等一事,感到十分骄傲,也因此我们不
难理解,为何在塞浦路斯问题土耳其对希腊的态度会如此强硬,或许我们也能解释出,在阿拉伯回教势力
的强大压力之下,同为回教国家的土耳其为何仍能与以色列签订军事交流的协定。
恼人的人口问题及种族纠纷
据估计土耳其人口在2000年底将达到6,500万人,其中男性有3,300万人,女性有3,200万人,
平均寿命为70.5岁,识字率为84.2%(1998年)。每年人口之成长率约为1.5%(1995-1999年平均)
,人口众多,使得土耳其成为欧洲国家仅次于德国的人口大国,而高出生率,使其平均年龄仅为
25.5岁,15岁至65岁的就业年龄层占总人口的65.8%,而高人口成长率及低年龄层组合则意味着土
耳其劳力供给过剩,而安纳托利亚高原农民流入城市又会使得这种情形加剧。
土耳其人口组成主要是以土耳其族为主体,约占全国总人口八成以上,其次为库德族,约占
10.8%,再次为阿拉伯人,约占1%,此外还有亚美尼亚、希腊人及乔治亚人。官方语言是土耳其
语,宗教信仰上,99%土耳其人信奉回教,其中85%属逊尼派。
土耳其为多种族国家,由于语言、文化的不同,种族之间冲突势难以回避。不过回顾过去历
史,其实土耳其在十六世纪鄂图曼土耳其帝国威势达于最高峰时,仍有许多不同种族居住在小亚
细亚及色雷斯一带,而鄂图曼土耳其历代国王,亦不曾对非土耳其民族采取敌视政策,但近代的
土耳其历史,却充斥着与非土耳其裔争斗及压迫,其中最明显的则是对世居于“后院”库德族的
镇压。
库德族人与土耳其之间的冲突问题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世人常把库德族人要求民族自治视为
单纯的土耳其一国之内的“分离主义”,不过如此一来使得问题过于简化并与史实有所出入。库
德族人约有2000万,主要分布在土耳其、伊朗、伊拉克、?利亚、黎巴嫩、亚塞拜然和亚美尼亚。
库德人是中东地区仅次于阿拉伯、突厥、波斯的第四大民族,信奉伊斯兰教,大多属逊尼派。目
前库德人聚居地被称为库德斯坦,主要指土耳其、伊朗、伊拉克三国交界地区,地理条件复杂,
交通不便。库德斯坦被划归不同国家,但库德人从不承认这种政治分割。
事实上,库德人在1844年就曾独立建国,时其领土从现在的伊朗、土耳其边境一直延伸到伊
拉克境内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1846年,库德人占领基督教聂斯托留教派的几个村庄,这使得以
东方基督教保护者自居的英、法强权得以威胁当时的土耳其苏丹出兵镇压,建国才两年的库德斯
坦便瓦解了。而强权的介入,主要还是因为库德斯坦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二次大战后,为瓜分
鄂图曼土耳其帝国,1920年各强权签订塞夫勒条约(Treaty of Sevres),并同意给与库德族人自
治权或“在某一天独立”。1923年凯末尔革命建国后,土耳其又与各强权签订洛桑条约(Treaty
of Lausanne),取消库德族人的自治独立条件,并将库德斯坦划分势力范围,造成目前各国分别
管辖库德人的现状。而目前伊朗、伊拉克境内库德人对统治者的反抗,亦是有目共睹的,因此从
历史的背景中可以看出,将库德人问题视为单纯的地方叛乱组织,将使问题过于简化,并无法求
得具前瞻性的因应措施。
库德人成为土耳其的子民并无法获得民族认同和平等地位,他们连用自己文字和语言教育孩
子的权利都被剥夺了。1925年,土耳其政府关闭库德族学校、禁止使用库德语、革除库德族官
员、没收库德人土地,库德人发动起义,结果凯末尔发动三万军队进行镇压;1930年库德族宣布
复国,但不久又遭镇压;1937年库德人发动暴动,死伤无数;1978年土耳其库德人成立自己的政
党-库德工人党(PKK),其主要目的在于阻止土耳其政府对库德族的压迫,争取应有的政治、文化
权利。但在遭政府镇压后,1984年PKK开始宣布进行武装抗争,试图以流血方式引起世人注
意。1990年波湾战争结束后,在美国的默许之下,土耳其一次又一次的越过国境,以清剿库德反
抗军为由,在伊拉克北部盛产石油的库德人居住区进行攻击。
库德人保守估计占土耳其总人口一成以上,但库德人在土耳其地位远低于境内的希腊人、亚
美尼亚人及犹太人,因为库德人在土耳其定义上不属于少数民族,因而无权以母语教育下一代,
且库德语用于广播或政治场合仍属违法,这导致新一代的库德青年大都无法准确运用其母语,这
又使得希望建立独立库德族国家的人士忧心不已,另在土耳其,库德民族政党和组织的活动都是
非法的,土当局除对该族实行同化政策外,并与有库德人居住的邻国签订了一系列旨在切断与邻
国库德人联系的协定,更使得库德族问题难以获和平的解决。
Ⅸ 土耳其决定向欧洲人权法院控告荷兰是怎么回事
荷兰政府禁止土耳其两名部长出席土耳其侨民的支持修宪集会,引发的外交风波进一步升级。土耳其宣布,向荷兰外交官实施领空封锁、禁止荷兰大使返回土耳其,并停止与荷兰方面的所有高级别政治对话。
土耳其及荷兰两国关系跌至新低点,土耳其13号宣布,对荷兰实施一连串制裁措施,包括暂停双方高级别政治对话、向荷兰外交官实施领空封锁、禁止荷兰大使返回土耳其等,并决定向欧洲人权法院提出控告荷兰。
Ⅹ 奥斯曼土耳其如何对付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战
有两个原因
1,十字军东征攻破君士坦丁堡,带回大量的拜占庭物品,使得欧洲知识界了解拜占庭文化。当时的拜占庭艺术文化远比西欧的先进,西欧知识界出现对拜占庭所代表的正统希腊罗马文化的崇拜。奥斯曼土耳其对拜占庭大举进攻,使得很多拜占庭人才流入西欧,给知识界注入了新的血液。
2,文艺复兴前的欧洲因为经济、文化的发展,知识界有强烈的意愿冲破天主教会的控制。天主教控制社会的重要手段就是按他们的需求对《圣经》进行解释和艺术创作。类似于中国儒家言必“先王”、“圣人”。拜占庭文化的正统性使其成为知识界对抗教会的有力武器,知识界也利用拜占庭文化要素对《圣经》进行艺术创作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