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近卫军为什么不是穆斯林
1. 奥尔汗一世的土耳其新军
阿拉丁的军事管理可以说是奠定了奥斯曼帝国崛起的基础。他建立了一支正规的、定期发薪的军队,其中包括纪律良好的步兵和骑兵。这个措施比法国国王查理七世所建立的十五个常驻团早了足足一个世纪。
乌尔汗的前辈在战时要召唤他的附庸国和自愿者,战后这些军队则被解散回家。阿拉丁则决定为了提高未来胜利的可能性,他必须建立一支获得薪水的步兵军,这支军队时刻可以出击。这支军队以十人、百人和千人分队。他们的薪水相当高,而他们的傲慢很快为乌尔汗带来了一些烦恼。他需要一个控制这支军队的措施,为此他与阿拉丁商议。为此他们建立了近卫军。后来这支近卫军大胆成为基督徒的一个大敌,而且也成为奥斯曼苏丹的一个巨大的担忧。后来的奥斯曼苏丹将这支近卫军又解散了。
乌尔汗从被占领的地区的基督徒中选择了一千名男孩,次年又选了一千名,对他们进行军事训练,编成了近卫军。这个做法在奥斯曼帝国延续了数百年,一直到1648年穆拉德四世才停止。
2. 土耳其就其他穆斯林国家有什么不同和特点吗
整个世界上,除了土鸡和伊朗是什叶派,其他伊斯兰国家全是逊尼派。
怎么说呢,土鸡比较奇葩,这丫统治阶层是什叶派,劳苦大众是逊尼派,典型的少数统治多数,怎么看都像以前满清统治汉人。
除了教义上的不同,土鸡和其他穆斯林国家也是格格不入,因为这丫总认为自己是欧洲国家,这不搞笑呢么,欧洲全民天主和基督,啥时候你一个什叶派绿教国家冒出来了,欧盟根本不叼他。
欧洲把土鸡视为异端,同宗教的逊尼派国家也把土鸡视为异端,这丫就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3. 为什么奥斯曼帝国在维也纳战败了
首先我们得了解一下历史背景。
可以说在16世纪,欧洲战争的主旋律实际上可以归纳为西班牙与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同盟与法国与奥斯曼的渎圣同盟之间的战争。在伊比利亚大婚之后,结合了阿拉贡与卡斯提尔-莱昂王国的西班牙一举成为了欧洲最强的国家。由于与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联姻,西班牙王位也变成了哈布斯堡家族的领地,在最顶峰的时刻,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甚至被选为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西班牙在海外的殖民也如火如荼,形成了第一个日不落帝国。所以奥地利哈布斯堡与西班牙的联盟在16世纪是整个欧洲最强的势力。由于哈布斯堡同盟,法国的地缘政治非常危险。往北尼德兰低地,往东莱茵与阿尔卑斯山都是神圣罗马帝国的领地,往南的比利牛斯山脉之后是西班牙的领地。可以说法国被哈布斯堡同盟包围了。在16世纪,法国不仅自己对于意大利的野心屡次破产,而且国内的勃艮第地区由于与西班牙之间有着继承争议,岌岌可危。在这样的前提之下,法国一反中世纪的宗教狂热,在国家利益面前选择与异教徒奥斯曼结成联盟。这个“鸢尾花与新月的同盟”在当时的欧洲看来简直是臭名昭着

但是为什么奥斯曼在大突厥战争中失败了呢?1,军事方面(1)西欧的军事改革在三十年战争中,由于瑞典军队优秀的表现与强大的战斗力,使得西欧的很多国家开始仿照瑞典的古斯塔夫改革,建立属于国家的常备军,对于火炮的战术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所以神圣罗马帝国军队方面的战斗力有很大的提升。
(2)奥斯曼的火炮不足在奥斯曼围攻维也纳的战役中,奥斯曼军队有130门野战炮与19门中口径炮。而神圣罗马帝国这边守军就有370门火炮,所以奥斯曼的火炮数量不足
(3)维也纳的死守在围攻维也纳之前,奥斯曼首先攻占了维也纳南部的佩希托尔茨多夫。但是佩希托尔茨多夫是在投降后被奥斯曼军队屠杀的。这让维也纳的守军选择了死守到底,拒绝投降。
(4)优秀波兰国王扬.索别斯基与强劲的波兰翼骑兵波兰国王扬.索别斯基在维也纳战争中的及时赶到扭转了战局。在维也纳战役中,他率领了历史上最大的骑兵冲锋,共18000名骑兵,3000波兰翼骑兵打头,一举冲垮了奥斯曼的防线。此役过后,扬.索别斯基被称为了波兰雄狮。
(5)奥斯曼的军队组成复杂除了奥斯曼自己的军队外,还有自己附庸国摩尔达维亚与特兰西瓦尼亚的军队,克里米亚鞑靼部落的骑兵以及反哈布斯堡的匈牙利叛军。但是鞑靼骑兵拒绝听从命令,而其他军队的战斗里实际较弱,只能靠奥斯曼自己的军队。
(6)奥斯曼战术指挥失当与军队哗变
在援军到达之时,奥斯曼的军队统帅大维齐尔Merzifonlu Kara Mustafa Pasha选择了分兵,一部分抵抗援军的到来,另外一部分则继续围城,希望在波兰援军到来之前攻下维也纳。然而不仅城没攻下来,并且防线也被打破。奥斯曼军队围城损失了20000士兵,又在波兰军队下损失15000士兵。这也直接导致了这位统帅撤退后被苏丹默罕默德四世下令裂肢处死。
然而这并没有改变奥斯曼军队的节节败退的现状,在布达佩斯战役(Battle of Buda)失去了匈牙利原首都后,在1687年莫哈奇战役(Battle of Mohcs)中奥斯曼更是惨败,神圣罗马帝国仅以600士兵的生命就使得奥斯曼损失了10000的士兵
连续的失败让奥斯曼的士兵滋生了不满,指挥官因为畏惧被愤怒的士兵所杀选择直接逃走。苏丹自己的军队:近卫军(Janissary)与近卫骑兵(Sipahis)在下层军官自己的指挥下直接向伊斯坦布尔进军。最终奥斯曼的廷臣与军官决定直接废黜现在的苏丹默罕默德四世,改立苏莱曼二世。
但是这并不能解决奥斯曼帝国的混乱,最终在1697年塞尔维亚的森塔战役中(Battle of Zenta),奥斯曼犯了致命的错误,他们选择了横渡蒂萨河。神圣罗马帝国的军队抓住了奥斯曼的失误,对渡河的奥斯曼士兵发动了奇袭,土耳其的士兵拥挤在桥上成为了火炮最好的靶子。整场战争成为一场屠杀,30000奥斯曼士兵战死,其中有10000是淹死的,而神圣罗马这边仅损失2000士兵,仅有400人战死。
这场战争最终强迫了现任苏丹穆斯塔法二世签订了卡尔洛维茨合约(Treaty of Karlowitz),奥斯曼放弃了匈牙利与特兰西瓦尼亚。
2,外交方面
(1)奥斯曼等待了15个月,给了奥地利外交空间
奥斯曼为了避免第一次围攻维也纳的失败,即冬天围城,等待了15个月。这使得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有了足够的时间寻求足够的盟友和将大本营迁出维也纳。在这期间,教皇宣布成立神圣同盟(Holy League),奥地利与波兰建立攻守联盟。奥斯曼实际为自己挖下了一个更大的坑
(2)奥斯曼树敌太多
在1663-1683,奥斯曼连续向波兰与俄罗斯开战,这使得两个国家对于奥斯曼的警惕提升。而且由于在波兰土耳其战争中战败的波兰,一反之前瑟姆的低行政效率。众所周知波兰的贵族的民主,如此低下的效率,但是由于奥斯曼的威胁,尽然很快的组成了一支大军并且加入了神圣同盟。
(3)俄罗斯的中途加入
俄罗斯与奥斯曼在黑海的国家利益有很大的冲突,俄罗斯一直渴望获得黑海的入海口,但是奥斯曼却控制着克里米亚鞑靼人的部落。而且更不巧的是,在1682年签订的俄土20年合约,1683年新的沙皇就继位了,而且还是俄罗斯史上最伟大,最有雄心的彼得大帝。彼得大帝得知奥斯曼向神圣罗马帝国宣战之后,立马撕毁了停战条约,加入了神圣同盟,与原本的老仇家波兰联手。这是俄罗斯第一次积极介入欧洲的联盟。但是对于奥斯曼来说,却是一个噩耗,这意味着奥斯曼将受到三方的压力。
(4)法国牵制的失败
实际上,奥斯曼进军欧洲必须要利用法国牵制神圣罗马帝国。同理法国要想进军神罗,也需奥斯曼的进攻。太阳王路易十四自然了解这一点,在1688年他趁奥地利对付奥斯曼的时机机攻打低地区域。但是他忽略了一点,曾经西班牙足够强势,整个欧洲对哈布斯堡充满了敌意,所以法国可以利用渎圣同盟牵制哈布斯堡家族。但是在如今,法国自己是欧洲的霸主,在1678年法荷战争中蚕食大量的低地领土已让所有的敌意都汇聚在法国的身上,如今的趁火打劫更是让整个欧洲不满。
在1686年,以奥地利为首的国家就建立了针对法国的奥格斯堡同盟(League of Augsberg)。在1689年,英格兰与苏格兰加入后,大联盟(Grand Alliance)就此建立。在1688年,法国趁火打劫的行为直接引发9年战争,奥地利,西班牙,荷兰,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勃兰登堡(后来的普鲁士),瑞典,葡萄牙,巴伐利亚王国,萨伏伊公国,萨克森公国,巴列丁奈公国加入对法战争。就算是实力再强的法兰西也无法抗衡整个欧洲,在1698年法国不得不归还洛林公国并且放弃莱茵河以东的土地。由于法国触了众怒,奥地利也能够专注于对付奥斯曼。
3,政治方面(1)近卫军的堕落
奥斯曼的近卫军(Janissary)一直是土耳其人的骄傲。近卫军一直是通过Devirme的方式进行筛选的,奥斯曼在攻占的基督教省份中,获得8-18岁的基督教奴隶男孩(因为穆斯林是不能成为奴隶的),让他们信奉伊斯兰教,遵守土耳其的传统,并且用严厉的训练训练出来的属于苏丹自己的卫队。这些近卫军甚至是不能结婚的甚至留胡子的。虽然出身是奴隶,但是这些近卫军还是会有自己的薪水,而且表现优异的近卫军甚至可以进入宫廷任职并且给予一等公民的地位。在这样制度下,土耳其的近卫军保持着优秀的战斗力。
然而近卫军的制度使得奥斯曼多了一个新的社会阶层:近卫军。而且近卫军的晋升制度使得越来越多近卫军进入宫廷,获得了巨大的权力。他们开始攫取更多地特权与权力,苏丹也不得不屈服。渐渐的近卫军开始允许结婚生育,留胡子,并且让自己的后代有权利进入到军队,这样就使得近卫军不得不扩招。扩招的代价就是原本的严格训练没有了,精英的战斗力也急剧下降。在大突厥战争的莫哈奇战役后,近卫军甚至违背了对苏丹的绝对忠诚,向伊斯坦布尔进军。他们也开始干涉与拒绝改革,最终架空了苏丹,导致奥斯曼政局的崩坏
(2)连续的王位变更与王权的衰落在1683年到1699年的战争的16年中,奥斯曼就换了4任苏丹
默罕默德四世,统治时期1648-1687,在位39年,因为战败被军队废黜(于1693年死于51岁)
苏莱曼二世,统治时期1687-1691,在位4年,病逝(死于49岁)
艾哈迈德二世,统治时期1691-1695,在位4年,因为连续战败忧伤,染病去世(死于52岁)
穆斯塔法二世,统治时期1695-1703,在位8年,因为想要重振苏丹的权力,在埃迪奈尔事件后被废黜(同年去世,死于39岁)
连续的苏丹变更使得王权进一步衰落值得提一句,维齐尔是指伊斯兰国家的宰相。在默罕默德四世在位期间,他给予了维齐尔巨大的权力,以至于他后来自己都被新任命的维齐尔给废黜了。
4,经济方面(1)大航海时代,奥斯曼的商业地位下降原本在发现新大陆与跨越好望角之前,欧洲诸国与远东,印度地区的贸易必须通过红海。可以说阿拉伯帝国的繁荣也是由于处于商路之中。在16世纪,奥斯曼占据了这个重要的贸易路线,这给奥斯曼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提升。但是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的商人为了减少奥斯曼的抽成,选择从南非的贸易路线而非从红海的贸易路线,来自新大陆的贸易也很少直达奥斯曼帝国,这使得奥斯曼的收入大幅下降。
更重要的是,发现了新大陆,土地这一稀缺资源的增加使得欧洲的国家得以突破马尔萨斯陷阱,人口的增长速度以及人均财富得以提升。而奥斯曼无法享受这一红利
(2)通货紧缩奥斯曼的通用货币是叫做akce的银币,但是随着奥斯曼帝国内部人口增长,收入增加,国家支出增加,对于货币的需求增加了。然而由于银矿的缺乏,奥斯曼缺少足够的货币最终导致严重的通货紧缩。然而由于欧洲的国家发现新大陆,来自新大陆的银矿补充了欧洲的货币数量,使得欧洲的国家迎来了良性的通货膨胀,奥斯曼的经济实力进一步下降。
(3)对于Avariz税与Timar的滥用奥斯曼帝国有一种Timar的支出,即苏丹将某一领地的税收作为奖赏送于某人,这些受赏赐者一般都是军人。然而由于为了让军人效忠,奥斯曼大肆奖赏timar,导致巨大的财政支出。为了弥补支出,奥斯曼不得不进一步对外扩张以获得更多的领土来封赏timar,然而这样需要更多的士兵与对于士兵的timar,形成了恶性循环。不过这种Timar制度在16世纪有了明显的缓解
但是Avariz税是奥斯曼帝国在战争或者紧急状况下向民众收的税,一般以家庭为单位征税。之后奥斯曼将这些家庭划分为更大的组别avarizhane,每个组别里有很多家庭,然后实行包税制(tax farming)。即中央政府现决定在这里收多少税,然后由地方的收税官进行收取并且上交。
但是后来由于帝国连年的战争,导致财政紧张。原本作为紧急状况与战争时期的Avariz税竟然成为了帝国的经常项目。加之,奥斯曼帝国官僚的腐败以及地方的横征暴敛,使得奥斯曼帝国的经济受到影响,叛乱增加。
总而言之,就是奥斯曼原本内部就很多问题,只不过因为持续扩张与持续胜利掩盖了问题。当惨败之后,这些定时炸弹全部爆炸,导致多米勒骨牌效益。奥斯曼觉得自己优势很大,奥斯曼a了上去,奥斯曼打出gg
4. 土耳其是不是“伪伊斯兰”国家啊
他不是阿拉伯国家,他是突厥一支的后裔,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继承者,身为亚洲国家,但和日本一样,奉行脱亚入欧政策,加入北约和申请加入欧盟,信奉伊斯兰教,但实行世俗政治。是一个‘被阉了的国家’。
5. 土耳其为什么走一条与阿拉伯及穆斯林国家不同的道路
凯末尔就是土耳其的改革者,凯末尔是土耳其摒弃了封建制度,使土耳其走向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他就是土耳其孙中山一样的人,
因为其历史上曾建立了庞大的帝国,他的大国基因是别的阿拉伯国家没有的,土耳其横跨亚欧大陆,他的眼界很广,民风并没有其他阿拉伯国家那样的封闭
6. 为什么奥斯曼帝国在维也纳战败了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1,军事方面
(1)西欧的军事改革
在三十年战争中,由于瑞典军队优秀的表现与强大的战斗力,使得西欧的很多国家开始仿照瑞典的古斯塔夫改革,建立属于国家的常备军,对于火炮的战术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所以神圣罗马帝国军队方面的战斗力有很大的提升。
(2)奥斯曼的火炮不足
在奥斯曼围攻维也纳的战役中,奥斯曼军队有130门野战炮与19门中口径炮。而神圣罗马帝国这边守军就有370门火炮,所以奥斯曼的火炮数量不足
(3)维也纳的死守
在围攻维也纳之前,奥斯曼首先攻占了维也纳南部的佩希托尔茨多夫。但是佩希托尔茨多夫是在投降后被奥斯曼军队屠杀的。这让维也纳的守军选择了死守到底,拒绝投降。
(4)优秀波兰国王扬.索别斯基与强劲的波兰翼骑兵
波兰国王扬.索别斯基在维也纳战争中的及时赶到扭转了战局。在维也纳战役中,他率领了历史上最大的骑兵冲锋,共18000名骑兵,3000波兰翼骑兵打头,一举冲垮了奥斯曼的防线。此役过后,扬.索别斯基被称为了波兰雄狮。
(5)奥斯曼的军队组成复杂
除了奥斯曼自己的军队外,还有自己附庸国摩尔达维亚与特兰西瓦尼亚的军队,克里米亚鞑靼部落的骑兵以及反哈布斯堡的匈牙利叛军。但是鞑靼骑兵拒绝听从命令,而其他军队的战斗里实际较弱,只能靠奥斯曼自己的军队。
(6)奥斯曼战术指挥失当与军队哗变
在援军到达之时,奥斯曼的军队统帅大维齐尔Merzifonlu Kara Mustafa Pasha选择了分兵,一部分抵抗援军的到来,另外一部分则继续围城,希望在波兰援军到来之前攻下维也纳。然而不仅城没攻下来,并且防线也被打破。奥斯曼军队围城损失了20000士兵,又在波兰军队下损失15000士兵。这也直接导致了这位统帅撤退后被苏丹默罕默德四世下令裂肢处死。
然而这并没有改变奥斯曼军队的节节败退的现状,在布达佩斯战役(Battle of Buda)失去了匈牙利原首都后,在1687年莫哈奇战役(Battle of Mohács)中奥斯曼更是惨败,神圣罗马帝国仅以600士兵的生命就使得奥斯曼损失了10000的士兵
连续的失败让奥斯曼的士兵滋生了不满,指挥官因为畏惧被愤怒的士兵所杀选择直接逃走。苏丹自己的军队:近卫军(Janissary)与近卫骑兵(Sipahis)在下层军官自己的指挥下直接向伊斯坦布尔进军。最终奥斯曼的廷臣与军官决定直接废黜现在的苏丹默罕默德四世,改立苏莱曼二世。
但是这并不能解决奥斯曼帝国的混乱,最终在1697年塞尔维亚的森塔战役中(Battle of Zenta),奥斯曼犯了致命的错误,他们选择了横渡蒂萨河。神圣罗马帝国的军队抓住了奥斯曼的失误,对渡河的奥斯曼士兵发动了奇袭,土耳其的士兵拥挤在桥上成为了火炮最好的靶子。整场战争成为一场屠杀,30000奥斯曼士兵战死,其中有10000是淹死的,而神圣罗马这边仅损失2000士兵,仅有400人战死。
这场战争最终强迫了现任苏丹穆斯塔法二世签订了卡尔洛维茨合约(Treaty of Karlowitz),奥斯曼放弃了匈牙利与特兰西瓦尼亚。
2,外交方面
(1)奥斯曼等待了15个月,给了奥地利外交空间
奥斯曼为了避免第一次围攻维也纳的失败,即冬天围城,等待了15个月。这使得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有了足够的时间寻求足够的盟友和将大本营迁出维也纳。在这期间,教皇宣布成立神圣同盟(Holy League),奥地利与波兰建立攻守联盟。奥斯曼实际为自己挖下了一个更大的坑
(2)奥斯曼树敌太多
在1663-1683,奥斯曼连续向波兰与俄罗斯开战,这使得两个国家对于奥斯曼的警惕提升。而且由于在波兰土耳其战争中战败的波兰,一反之前瑟姆的低行政效率。众所周知波兰的贵族的民主,如此低下的效率,但是由于奥斯曼的威胁,尽然很快的组成了一支大军并且加入了神圣同盟。
(3)俄罗斯的中途加入
俄罗斯与奥斯曼在黑海的国家利益有很大的冲突,俄罗斯一直渴望获得黑海的入海口,但是奥斯曼却控制着克里米亚鞑靼人的部落。而且更不巧的是,在1682年签订的俄土20年合约,1683年新的沙皇就继位了,而且还是俄罗斯史上最伟大,最有雄心的彼德大帝。彼得大帝得知奥斯曼向神圣罗马帝国宣战之后,立马撕毁了停战条约,加入了神圣同盟,与原本的老仇家波兰联手。这是俄罗斯第一次积极介入欧洲的联盟。但是对于奥斯曼来说,却是一个噩耗,这意味着奥斯曼将受到三方的压力。
(4)法国牵制的失败
实际上,奥斯曼进军欧洲必须要利用法国牵制神圣罗马帝国。同理法国要想进军神罗,也需奥斯曼的进攻。太阳王路易十四自然了解这一点,在1688年他趁奥地利对付奥斯曼的时机机攻打低地区域。但是他忽略了一点,曾经西班牙足够强势,整个欧洲对哈布斯堡充满了敌意,所以法国可以利用渎圣同盟牵制哈布斯堡家族。但是在如今,法国自己是欧洲的霸主,在1678年法荷战争中蚕食大量的低地领土已让所有的敌意都汇聚在法国的身上,如今的趁火打劫更是让整个欧洲不满。
在1686年,以奥地利为首的国家就建立了针对法国的奥格斯堡同盟(League of Augsberg)。在1689年,英格兰与苏格兰加入后,大联盟(Grand Alliance)就此建立。在1688年,法国趁火打劫的行为直接引发9年战争,奥地利,西班牙,荷兰,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勃兰登堡(后来的普鲁士),瑞典,葡萄牙,巴伐利亚王国,萨伏伊公国,萨克森公国,巴列丁奈公国加入对法战争。就算是实力再强的法兰西也无法抗衡整个欧洲,在1698年法国不得不归还洛林公国并且放弃莱茵河以东的土地。由于法国触了众怒,奥地利也能够专注于对付奥斯曼。
3,政治方面
(1)近卫军的堕落
奥斯曼的近卫军(Janissary)一直是土耳其人的骄傲。近卫军一直是通过Devşirme的方式进行筛选的,奥斯曼在攻占的基督教省份中,获得8-18岁的基督教奴隶男孩(因为穆斯林是不能成为奴隶的),让他们信奉伊斯兰教,遵守土耳其的传统,并且用严厉的训练训练出来的属于苏丹自己的卫队。这些近卫军甚至是不能结婚的甚至留胡子的。虽然出身是奴隶,但是这些近卫军还是会有自己的薪水,而且表现优异的近卫军甚至可以进入宫廷任职并且给予一等公民的地位。在这样制度下,土耳其的近卫军保持着优秀的战斗力。
然而近卫军的制度使得奥斯曼多了一个新的社会阶层:近卫军。而且近卫军的晋升制度使得越来越多近卫军进入宫廷,获得了巨大的权力。他们开始攫取更多地特权与权力,苏丹也不得不屈服。渐渐的近卫军开始允许结婚生育,留胡子,并且让自己的后代有权利进入到军队,这样就使得近卫军不得不扩招。扩招的代价就是原本的严格训练没有了,精英的战斗力也急剧下降。在大突厥战争的莫哈奇战役后,近卫军甚至违背了对苏丹的绝对忠诚,向伊斯坦布尔进军。他们也开始干涉与拒绝改革,最终架空了苏丹,导致奥斯曼政局的崩坏
(2)连续的王位变更与王权的衰落
在1683年到1699年的战争的16年中,奥斯曼就换了4任苏丹
默罕默德四世,统治时期1648-1687,在位39年,因为战败被军队废黜(于1693年死于51岁)
苏莱曼二世,统治时期1687-1691,在位4年,病逝(死于49岁)
艾哈迈德二世,统治时期1691-1695,在位4年,因为连续战败忧伤,染病去世(死于52岁)
穆斯塔法二世,统治时期1695-1703,在位8年,因为想要重振苏丹的权力,在埃迪奈尔事件后被废黜(同年去世,死于39岁)
连续的苏丹变更使得王权进一步衰落
值得提一句,维齐尔是指伊斯兰国家的宰相。在默罕默德四世在位期间,他给予了维齐尔巨大的权力,以至于他后来自己都被新任命的维齐尔给废黜了。
4,经济方面
(1)大航海时代,奥斯曼的商业地位下降
原本在发现新大陆与跨越好望角之前,欧洲诸国与远东,印度地区的贸易必须通过红海。可以说阿拉伯帝国的繁荣也是由于处于商路之中。在16世纪,奥斯曼占据了这个重要的贸易路线,这给奥斯曼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提升。但是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的商人为了减少奥斯曼的抽成,选择从南非的贸易路线而非从红海的贸易路线,来自新大陆的贸易也很少直达奥斯曼帝国,这使得奥斯曼的收入大幅下降。
更重要的是,发现了新大陆,土地这一稀缺资源的增加使得欧洲的国家得以突破马尔萨斯陷阱,人口的增长速度以及人均财富得以提升。而奥斯曼无法享受这一红利
(2)通货紧缩
奥斯曼的通用货币是叫做akce的银币,但是随着奥斯曼帝国内部人口增长,收入增加,国家支出增加,对于货币的需求增加了。然而由于银矿的缺乏,奥斯曼缺少足够的货币最终导致严重的通货紧缩。然而由于欧洲的国家发现新大陆,来自新大陆的银矿补充了欧洲的货币数量,使得欧洲的国家迎来了良性的通货膨胀,奥斯曼的经济实力进一步下降。
(3)对于Avariz税与Timar的滥用
奥斯曼帝国有一种Timar的支出,即苏丹将某一领地的税收作为奖赏送于某人,这些受赏赐者一般都是军人。然而由于为了让军人效忠,奥斯曼大肆奖赏timar,导致巨大的财政支出。为了弥补支出,奥斯曼不得不进一步对外扩张以获得更多的领土来封赏timar,然而这样需要更多的士兵与对于士兵的timar,形成了恶性循环。不过这种Timar制度在16世纪有了明显的缓解
但是Avariz税是奥斯曼帝国在战争或者紧急状况下向民众收的税,一般以家庭为单位征税。之后奥斯曼将这些家庭划分为更大的组别avarizhane,每个组别里有很多家庭,然后实行包税制(tax farming)。即中央政府现决定在这里收多少税,然后由地方的收税官进行收取并且上交。
但是后来由于帝国连年的战争,导致财政紧张。原本作为紧急状况与战争时期的Avariz税竟然成为了帝国的经常项目。加之,奥斯曼帝国官僚的腐败以及地方的横征暴敛,使得奥斯曼帝国的经济受到影响,叛乱增加。
总而言之,就是奥斯曼原本内部就很多问题,只不过因为持续扩张与持续胜利掩盖了问题。当惨败之后,这些定时炸弹全部爆炸,导致多米勒骨牌效益。
7. 刺客信条启示录 求禁卫军详细历史资料 就是以下这张图 具体名字还有所属帝国之类的背景故事介绍
以下内容来自网络
耶尼切里
Janissary(音译耶尼切里) ,中文通常翻译为“土耳其近卫军”,也就是“土耳其新军”,创建于1362年,14世纪下半叶至1826年间奥斯曼帝国的常备兵团,又译“禁卫军”。
简介
1361或1363年,穆拉德一世(1359~1389在位)颁布法令,要求将1/5的战俘交给苏丹,从中挑选年轻的基督徒组建一支步兵,取名耶尼切里(意为“新军”),以区别于原先由土耳其人组成的步兵。
穆拉德二世(1421~1451在位)时开始从非穆斯林臣民中强制征募8~20岁的青少年补充耶尼切里兵团。通常5年征募一次。征募来的基督徒经体检合格后,送到安纳托利亚的土耳其农户中服劳役,使其学会土耳其语,并培养其伊斯兰教的狂热信仰。几年后再送入军事学校,施以严格的军事训练。
历史
起源
这支部队的兵源来自巴尔干半岛被征服的基督徒里挑选的男孩,这就是着名的血赋,我们从罗马尼亚影片《勇敢的米哈伊》中可以看到来征血赋的就是米哈伊的少年玩伴,估计贵族们也不能免除血赋。另外德库拉也干过这种事。这些儿童被带回土耳其接受伊斯兰教的思想,并接受军事训练,依靠严密的组织、精良的战术素质、狂热的信仰,近卫军成为土耳其帝国的精英部队!
耶尼切里有严格的纪律,必须绝对服从长官的命令,士兵平时在营房过集体生活,不准结婚,不能从事手工业和商业,他们的薪饷优厚,建立功勋者可被擢升为高级官吏。
耶尼切里初建时,人数仅千人。16世纪中叶帝国极盛时期增至近2万人,约占帝国全部兵力的1/10。由于士兵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又能吃苦耐劳,经常在战斗中成为中坚力量。耶尼切里除拱卫首都外,亦分驻于帝国各重要城市和要塞。
衰落和灭亡
16世纪末,穆拉德三世(1574~1595在位)开始准许杂耍人员加入耶尼切里兵团。兵团纪律逐渐松弛。他们
是不许结婚的,但到了苏里曼大帝时期,有所放宽。17世纪末最终禁止征募基督徒。到了塞利姆二世时代,几乎成为定制,职位传子,纪律败坏。到了穆拉德三世时代,为了庆祝王子的割礼,人人皆可参军,完全丧失战斗力。结果,兵团人数不断增加,成为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而战斗力却逐渐丧失。耶尼切里蜕变为宫廷阴谋的工具,其营房则成为宫廷骚动和叛乱的策源地。1622年耶尼切里杀死苏丹奥斯曼二世(1618~1622在位),拥立患有疯病的穆斯塔法一世(1617~1618,1622~1623在位);1807年又勾结宫中的保守分子,推翻实施新政改革的苏丹谢利姆三世。耶尼切里实际上已成为国家进步的严重障碍。
1826年苏丹马赫穆德二世决定建立欧式新军,耶尼切里兵团于同年6月掀起叛乱。苏丹在宰相、伊斯兰教教长等官员和伊斯坦布尔市民的支持下,将耶尼切里彻底屠杀干净,然后放火烧光他们的军事训练设施和培训机构!数万耶尼切里的尸首在烈火中熊熊燃烧了3天3夜,腥臭数千里外!
开启地狱之门
土耳其禁卫军耶尼切里的失控的疯狂行为是奥斯曼帝国衰败
的最初征兆和动力,而他们的总人数实际还完全没有达到上面最后提到的那个数目。耶尼切里的建立始于穆拉德一世。
那个狡猾的暴君感觉到法律也许能起一点装点作用,但显然只有军队能实际维持他篡夺来的恐怖统治,于是逐步建立了这一支强大的禁卫军,随时用来保卫他的人身
安全、威吓那些维齐、将领和元老、并用以防止或尽快摧毁刚露头的反叛活动。这些士兵都受到特别的优待,工资加倍,而且还享受着许多特权;但由于他们强大威
力可能会使奥斯曼帝国人民在万分惊愕之余,同时更感到十分愤怒,因而在首都只驻扎着三个分队;其余的人则分散驻扎在奥斯曼帝国的各大城市市和战略要地上。
但经过近200年的和平和奴役之后,苏莱曼采取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一举钉死了套在他的国家身上的镣铐。在为了减轻驻军对奥斯曼帝国造成的沉重负担,以及为了加强对耶尼切里的训练等好听的借口之下,他把他们全部集中到伊斯坦布尔的一个永久性的军营中来,在各方面都更大大加强了他们的力量,而且占据了最险要的地点。 对专制伊斯兰苏丹帝
王的王位来说,这样一支无比强大的奴仆卫队永远是必要的,但常常也是致命的。既然如此这般把耶尼切里引进了皇宫和政务院,一些苏丹总教导他们,一定要时刻
看到自身力量的强大和民政机关的虚弱;教导他们,以轻蔑的态度看待他们的主子的罪恶行为,并抛开只有靠远距离和神秘感才能保持的对那种假想力量的敬畏。长
期处在这种由一座富饶城市提供的安逸、奢侈的生活之中,自身具有莫大权力的意识培养了他们的骄横;渐至使他们不可能不感到君王的生死、政务院的权威、公众
的财富、帝国的安危实际全都掌握在他们的手中。为了使耶尼切里不致沉
溺在这危险思想之中,一些最坚强、地位最为稳固的苏丹也不得不恩威并用、赏罚兼施,尽量满足他们的骄纵,争取他们的欢心,对他们的越轨行为一味姑息,用大
量赏金以买得他们的完全不可恃的忠诚;这赏金自从苏莱曼一世一步登天以来,便成为每一个新苏丹继位时不能不支付的合法报酬。
耶尼切里的鼓吹者更企图从理论上肯定他们靠武力获得的权力;声称,依据最纯正的宪法原则来看,苏丹的任何任命都必须得到·他·们·的同意乃是绝对必要的。维齐尔、将军和地方官的任命权,尽管已被耶尼切里篡夺,实际却是奥斯曼帝国人民的古老的不容怀疑的权利。但是,上哪儿去找奥斯曼帝国人民呢?我们总不能认为和许多奴隶和外乡人混杂在一起充满伊斯坦布尔街头的人群就是奥斯曼帝国人民吧;他们只不过是一群充满奴性的群氓,在精神方面,也和在物质方面一样,穷得一无所有。
8. 我有个疑问,土耳其不是伊斯兰教国家吗
土耳其虽然有98%的穆斯林,但是国家是世俗化的,奉行宗教自由,不实行伊斯兰教法,所以土耳其是穆斯林国家但不是伊斯兰国家。
9. 沙特阿拉伯,伊朗,土耳其这3个国家都是穆斯林国家。不就是历史上的阿拉伯帝国,波斯帝国,奥斯曼帝国吗
确实是的,但显然它们都严重缩水了。
就像一个大帝国瓦解后,总残留着与这个帝国相似的影子国家。在它们无力维持大国形态后,退而求其次的保留部分领土,继续延续着帝国的荣耀。
也可以说,它们回到了原来起家的地方,因为这都是上述帝国的革命老区了。在一番打天下易,守天下难的轮回下进行的。
阿国确实起于今天阿拉伯半岛,它不仅仅只包括沙特,毕竟宗教发源在这里。
而提到波斯,年代就很古老了,它算不上穆斯林国家。现在的伊朗改宗也不过几百年的时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伊朗人也有着属于自己的文化。
而奥斯曼和土耳其的关系,更像是恒星死亡后,留下的矮星。这个西亚病夫可不是白叫的,只是多亏了凯末尔,强行续了一命。
总之了,它们之间有文化上的联系。但彼此差异也是很明显的,在故国败落后,有一群相似归属感的人们建立的翻版之国。
10. 土耳其周边都是阿拉伯国家,它会不会显得不伦不类土耳其国内恐怖分子活动活跃吗
土耳其大陆西起巴尔干,东至高加索,全长1000英里,向北延伸至黑海,南部濒临地中海,在欧洲国土面积仅次于俄国(301000平方英里),位居第二。它的气候温和,地形复杂,从沿海平原到山区草场,从雪松林到绵延的大草原。这里是世界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土耳其大陆长达5000英里的海岸线点缀着数处保存完好的爱琴海和地中海海滩。巍峨的阿勒山高达17725英尺,山顶终年积雪覆盖,景色最为壮观,吸引了众多游客。此外,这还是一个河流湖泊众多的国度,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均发源于此。
土耳其的气候类型变化很大。东南部较干旱,黑海被薄雾笼罩;地中海和爱琴海地区冬季温和,而多山的东部地区积雪期长达数月,异常严寒。一般来说,土耳其的夏季长,气温高,降雨少;冬季带来了降雪和冷雨。果园、麦田和水库储有充沛的雨水,葡萄园和去海滩游玩的人有充足的日照。气候多样性说明土耳其的农作物品种极为丰富。这里是世界上主要的烟草、阿月浑子(开心果)、葡萄干和水果蔬菜的产地之一。
位于土耳其西北角的马尔马拉地区,包括东色雷斯,范围从埃迪恩到伊斯坦布尔,是绵延起伏的牧场和向日葵种植区,农牧业、渔业和轻工业发达。这一地区再往南,跨过马尔马拉海是一片优良的农产区,种植有水果、橄榄、葡萄和番茄等。渔业、矿业和葡萄酒加工业是这一地区的重要产业,布尔萨市(人口200万)是重要的食品加工和汽车生产地。伊斯坦布尔(人口920万)是土耳其最大城市和港口,也是全国金融和商业中心。博斯普鲁斯和达达尼尔海峡是战略性的水上通道,将爱琴海和地中海同马尔马拉海和黑海相连。土耳其监管着所有舰船的进出,也包括从俄国为数不多的不冻港开出的舰船,它们通过这两个海峡前往爱琴海和地中海的温暖海域。伊兹密尔(人口310万)是爱琴海地区最大的城市,这座城市所在地广布着肥沃的平原和河谷、丘陵和山脉。此地大面积种植橄榄、无花果、葡萄、向日葵、烟草等作物,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基地。伊兹密尔美丽的乡村风光、未开掘的历史古迹、旖旎的海滩和波光粼粼的湛蓝海水,令世界各地的游客流连忘返。
托洛斯山脉构成了土耳其地中海地区的主干山脉,在绿宝石海岸跌宕下去,它自马特马利斯游船港口始,一直延伸至海岸的西端,经过欣欣向荣的安塔利亚市,直至东端的工农商业城市亚达那。这一地区盛产棉花、谷物、蔬菜和香蕉,森林也格外出名。 它日益成为土耳其主要的旅游中心,吸引了日光浴爱好者、帆船驾驶爱好者和徒步旅行者,当然还有热衷考古的人士。
中部安纳托利亚是土耳其共和国的心脏地带,是一片海拔3000英尺的高原,错落分布着山脉、大河、盐湖和淡水湖泊。这片土地极利于小麦、棉花和瓜果的生长,也适宜放牧牛羊和马匹。春天到来的时候,野花遍地,包裹着绵延起伏的群山。土耳其首都安卡拉(人口370万)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是在古罗马城市—安哥拉上发展起来的。
黑海海岸有1000多英里的海岬和山脉,河川湍湍从陡峭的峡谷中流过。这片肥沃的海岸地区降水充沛,主要特产有:樱桃、榛子、奶制品、茶树和烟草。这是徒步旅游者的理想地点,群山中隐藏着古老的遗迹。
东南部安纳托利亚气候炎热、干燥,以灌溉系统、农业、牧业、石油勘探和生产闻名。这一地区的阿月浑子(开心果)数一数二。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发源于土耳其东部,蜿蜒流经东南部地区。一个耗资320亿美元的大坝、水库、水利发电厂和灌溉渠道项目—“东南安纳托亚利项目”正在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灌溉着面积相当于爱尔兰国土的一片地区,提高了国家的农业产量,虽然土耳其已是为数不多的净食品出口国之一。
土耳其行政区划等级为省、县、乡、村。全国共分为81个省、约600个县、3.6万多乡村。
现行宪法于1982年11月7日通过并生效,是共和国第三部宪法。宪法规定:土为民族、民主、政教分离和实行法制的国家。大国民议会为最高立法机构。实行普遍直接选举,18岁及以上公民享有选举权。只有超过全国选票10%的政党才可拥有议会席位。大国民议会共550个席位,议员根据各省人口比例经大选产生,任期5年。政府又称部长会议。 土耳其议会通过新刑法典为加入欧盟铺路.总统阿卜杜拉·居尔,2007年8月28日正式就任。2007年5月16日,前总统塞泽尔七年任期满,碎后土耳其举行大选,最终副总理,外交部长居尔当选总统,并宣誓就职.总理雷杰普·塔伊普·埃尔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 ,2003年3月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