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陶瓷和土耳其有什么区别
1. 陶瓷一线品牌有哪些二线、三线品牌都有哪些
大家日常生活中有好多陶瓷产品,大家平常用的碗,盘子。这些都是陶瓷产品,所以陶瓷比较长常用到,现在生活品质有提高了,碗,盘子也只是基本的陶瓷,陶瓷的种类有很多种,应用的方面也比较广,几乎哪都会用到陶瓷,陶瓷品牌根据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的陶瓷品牌,不同陶瓷产品所对应的价格也不同。现在市场上一线陶瓷的品牌有很多。那么大家对一线陶瓷品牌了解多少呢?接下来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
一线陶瓷品牌有哪些?一线瓷砖品牌排行榜
一线瓷砖品牌排行1、马可波罗
中国广东省着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世界市场年度品牌,中国陶瓷十大品牌,广东马可波罗陶瓷有限公司)
目前产品涵盖亚光砖、抛光砖、抛釉砖、内墙瓷片、微晶石、手工雕刻砖等所有品类。企业拥有380多项专利,其自主研发的原创设计──“中国印象”系列产品,将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展现在瓷砖上,引导设计之风回归东方禅韵,受到国内外消费者和专家的广泛关注。马可波罗瓷砖原料细腻,胚体质量好,致密度高,硬度强;吸水率低,有极强的防污能力和耐酸碱能力;釉面厚度高,耐磨度好,光亮度好,花色纹理效果栩栩如生。
一线瓷砖品牌排行2、东鹏
中国驰名商标,中国陶瓷十大品牌,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广东省名牌,最佳创新企业,广东东鹏陶瓷股份有限公司
东鹏瓷砖因为采用的都是全世界先进的设备及技术,再加上他们闻市而动的市场观,所以其生产的产品大都非常的新颖,别致,引导着整个潮流,因此东鹏瓷砖定能让你买到你最心动的瓷砖。在瓷砖设计上,自主研发出“金花米黄”、“天山石”、“银河石”、“飞天石”、“砂岩石”、“珊瑚玉”等受消费者推崇的新产品。
一线瓷砖品牌排行3、新中源
中国驰名商标,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国陶瓷十大品牌,建材百强企业,广东新中源陶瓷有限公司
新中源瓷砖的革命性技术“超级亮”不仅解决了抛光砖的渗污,还提高了它的光泽度。另为,新中源还掌握了微晶石核心技术和“干法施釉”技术,都是行业中的领先技术。
一线瓷砖品牌排行4、宏陶
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建材百强企业,中国环境标志优秀企业,中国陶瓷十大品牌,陶瓷一线品牌,广东宏陶陶瓷有限公司
宏陶瓷砖的主打系列产品都是采用国际先进的激光制版技术和随机胶辊印花工艺,拥有天然细腻、清新的纹理的装饰效果,釉面光滑明亮,图案典雅高贵,用精确的磨边工艺,使产品边角规整、尺寸大小均匀,宏陶瓷砖是传统艺术和现代高科技的完美结晶。
一线瓷砖品牌排行5、诺贝尔
中国质量500强,浙江省着名商标牌,十大领军品牌,年度风云企业,中国陶瓷十大品牌,杭州诺贝尔集团有限公司
诺贝尔瓷砖采用新型装饰瓷质面材,更硬更耐磨;采用全球顶级3D高精度数码喷墨渗透技术,萃取意大利、土耳其、巴西、伊朗等多国顶级名贵石材纹理,仿真效果宛若天成,装饰效果更高端更国际化。采用多维通体布料技术,立体渗花工艺,使产品在外观上更具通体感,适合于进一步的深度加工,使得加工面与表面呈现相似的色彩和肌理,拓展了装饰设计的创意空间。
一线瓷砖品牌排行6、卡米亚
中国陶瓷优质产品,中国陶瓷行业优秀新锐品牌,中国环境标志产品,中国陶瓷十大品牌,广东宏威陶瓷实业有限公司
卡米亚设计师通过精心的设计,对产品进行了水刀切割、拼花、雕刻、倒角等方面的艺术加工,使抛光砖的运用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地面铺贴,而被广泛用于电视背景墙、上墙干挂及厨卫的墙地面铺贴,丰富了抛光砖视觉表现力,延伸了抛光砖的使用范围,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
一线瓷砖品牌排行7、冠珠-萨米特
中国陶瓷一线品牌,新明珠陶瓷集团有限公司
冠珠-萨米特瓷砖包含各类高档抛光砖、内墙砖、雅光砖、仿石外墙砖、浮雕砖、艺术拼花组件等多个类型的瓷砖,尺寸和花色也非常丰富。它吸水率低,耐磨,抗折性强,防污,没辐射。
一线瓷砖品牌排行8、蒙娜丽莎
中国驰名商标,中国陶瓷十大品牌,中国陶瓷行业名牌产品,广东蒙娜丽莎陶瓷有限公司
蒙娜丽莎所有产品采用的原材料都经过严格筛选,绿色健康环保;产品光泽度平均可达70度以上,光泽度高;吸水率低、抗污能力极强、强度高——产品吸水率都接近于0;选用优良的无机防污剂,无机防污剂遇水发涩,越有水越不滑;并且采用先进的防污工艺,使无机防污剂完全渗入砖体内部,不会轻易被磨损,既取到良好的防污效果,又取到良好的防滑效果。
一线瓷砖品牌排行9、惠达
中国最具价值商标500强,中国卫生陶瓷行业标志性品牌,唐山惠达陶瓷集团
惠达瓷砖全部选用“美国福禄”进口色釉,具有釉面光洁无针孔,坯体白度高,坯釉结合牢固,釉面平滑,手感细腻等品质特点;惠达瓷砖防渗透,铺贴时不会因为水脏等原因而产生色差;具有超强的抗压强度;极好的抗龟裂性能。
一线瓷砖品牌排行10、来德利
中国全国重点工程选材推荐产品,中国着名品牌,陶瓷一线品牌,广东来德利陶瓷有限公司
有关一线陶瓷品牌的相关信息小编给大家就介绍到这里了,相信大家看了以后对一线陶瓷品牌了解的差不多了吧。现在大家一线陶瓷品牌有哪些了吧,大家平常见到的也就是低端的陶瓷产品,比如盘子,碗,这些经常使用比较频繁的低端陶瓷产品。而对一些一线的陶瓷产品不太了解。一些一线的陶瓷品牌是这样高饭店或者其他的场所能够见到。如果大家想要购买陶瓷产品的话可以事先对陶瓷产品了解一下。
2. 陶瓷出口美国需要检测什么检测标准是什么
瓷砖、电子产品、家电产品、照明产品、纺织品、玩具、药品、化妆品、食材器具、机动车等进入美国需要做什么检测和认证?
对于常见产品的出口美国认证如下:
FCC认证
美国FCC
FCC认证是强制性的,是美国政府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管控的认证,测试电磁兼容和RF方面。所以带电的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必须做FCC,这个是强制要求。
外贸知识点:出口美国最常用的12个认证
FCC证书
FDA检测报告
FDA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由美国联邦政府授权,对药品、食品、化妆品和仪器在美国的安全负责。注意FDA有检测和注册,没有所谓认证一说。
UL认证
UL认证美国本土老牌知名UL机构旗下认证,在美国市场认可程度很高。UL是自愿性认证,针对产品和材料的安全方面认证,UL认证范围非常广,从大型机械设备,到零部件材料都可以申请UL认证。UL申请费用也比较贵,测试验厂及档案的费用最高,周期最长。
美国ETL
任何电气、机械或机电产品只要带有ETL检验标志就表明它是经过测试符合相关的业界标准。相对于UL认证,ETL认证在北美知名度相对较低,但是费用也较低,申请时间较短。管控范围包括音视频、灯具、家电、信息产品、电动工具、医疗产品、测试仪器等。
美国cTUVus
管控范围包括音视频、灯具、家电、信息产品、电动工具、医疗产品、测试仪器等。
美国MET
MET认证全称Maryland Electrical Testing,标志适用于美国及加拿大市场,管控音视频产品、工控产品、照明灯具、小家电、通讯产品、医疗产品、电动工具、测试设备等。
美国CPSIA
CPSIA认证是美国总统布什签署的消费品法案,要求玩具和儿童用品必须通过CPSC认可检测机构检测,确保无铅、邻苯二甲酸盐等有害物质,保护儿童不受到有害物质的危害。美国亚马逊玩具类产品都会要求提供CPSIA认证,才可以上架销售。
加州65
加州65法案全称是《安全饮用水和有毒物质强制法令》,是美国加州地区针对饮用水和食物的保护法案,管控有害物质包括铅、镉等有毒物质。常见客户要求检测的有玻璃器具、陶瓷制品、儿童产品、外部装饰材料等产品。
3. 土耳其式厕所是什么
土耳其式厕所其实是指土耳其式马桶,是相对英式马桶而言的,土耳其式马桶就是我们常见的陶瓷蹲便器,英式马桶就是陶瓷坐便器
4. 陶瓷是民间艺术吗
陶瓷
我们的祖先和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如埃及、印度、希腊、波斯、西南亚的先民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了陶器。陶器的制作也有近万年的历史,人类自从开始懂得制作陶器,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样“野蛮时代的最低级阶段——是由制陶术的应用开始的”。在制陶技术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基础上,中国人发明了瓷器。陶瓷器的发明不仅解决了人们生活问题,如生活用具、建筑材料等,还提供艺术的享受。
陶器的发明
古代人类大多依山傍水而居,他们需要寻找贮水、汲水、贮存和蒸煮食物的器具。从技术上来讲,很早就知道土壤加水就具有可塑性,加上用火的丰富经验这些都是制作陶器的准备条件。另一个条件就是要“定居”。因为陶器不易携带,既笨重又容易破损。当然,陶器的生产又促使定居生活逐渐巩固下来。
有人推测,古人为了使枝条编制的器皿耐火和密致无缝而涂上黏土,经过火烧之后,黏土部分很坚硬,进而发现成型的黏土不要内部容器也可以烧制成器,这可能是最原始的陶器。也有人认为,古人是偶然发现用手捏成的器物经火烧之后变得结实了,而且不怕水,因此而发现了陶器。
我国已发现距今约10000年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残陶片。河北徐水县南庄头遗址发现的陶器碎片经鉴定为10800~9700年的遗物。此外,在江西万年县、广西桂林甑皮岩、广东英德县青塘等地也发现了距今10000~7000年的陶器碎片。
我国已发现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残陶片,质地粗糙,厚薄不等,掺杂有大小不等的石英粒,质松易碎。用以烧制这些陶器的原料都是就地取土。根据这些陶片中存在的矿物,以及测量少数陶片的烧成温度,可以确定这些陶器的烧成温度大致在700°C。在这些遗址中没有发现窑炉遗迹,可以推断是平地堆烧的。器型都是用盘筑或手工捏成型的罐、钵之类的小型陶器。虽然这些陶器原料粗糙、造型简单、烧成温度低,但这毕竟是人类利用化学变化制造器物的尝试,它大大地改进了原始人的生活质量。
距今5、6千年的仰韶文化时期的陶器以红陶为主,灰陶、黑陶次之。当时处于新石器时代的母系氏族社会。从出土的文物来看,当时的制陶业以比较发达,已发掘的陶窑遗址大部分在村落附近,表明为部落集体所有。烧制陶器的黏土是经选择具有一定塑性的黏土。陶器基本上是手制成型,也有部分小型器件采用模制。到了仰韶后期开始出现慢轮修整。普遍使用陶窑烧制陶器。在陶窑中陶器不再直接在火焰上烧烤,火力也比较均匀,减少了陶器的龟裂和变形。这是一个相当大的进步。最能反映当时制陶水平的是细泥彩陶。它表面呈红色,里表磨光,且造型独特,可见当时的制陶工艺已达到相当成熟的阶段。此外这些陶器上还绘有生动逼真美丽的图案,这充分表现了绘画者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解原始社会先民生活和生产的可靠信息。
一万年前,原始窑烧制时,由于陶坯与大量空气接触烧成的陶器为红色,成为红陶
七千年前,在陶坯表面用红、白、黑等绘纹形图案,入窑烧制后花纹附着于器物表面,称彩陶。
龙山文化时期的陶器以灰陶为主,制陶工艺的珍品是黑陶这种陶器器壁薄如蛋壳而坚硬厚度仅1—3毫米,表面漆黑有光。烧制这种陶器的关键工艺是在烧成后期,用泥封窑顶,同时渗水入窑,烟熏渗碳。
相当于中原龙山文化后期,在江南和东南沿海一带出现一种印纹硬陶。由于原料中酸性氧化物相对增加,因此烧成温度达1100°C。到了商代印纹硬陶开始大量生产,它吸水率外型美观、坚硬耐用,成为深受欢迎的陶器品种。
陶器的应用
陶器作为一种器具首先用于生活之中,所以一开始陶器多制成罐、碗、盆、钵等用于烧煮、储藏、饮食方面的用具。在许多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各类炊煮器、食用器、盛贮器,这些都是满足先民们生活需要的用品。这一用途一直保留至今。
此外,在许多文化遗址还发现了陶网坠、陶纺轮、陶子弹等生产工具,陶网坠用于捕捞,陶纺轮用于纺织,陶子弹用于打猎。这表明陶制品已从生活领域跨入生产领域。
商代以后,陶器的最大用途是用做建筑材料。商代早期已出现了陶水管,晚期又出现三通陶水管,这些都是用于地下排水系统。
西周初期,筒瓦和板瓦已经出现,随后瓦当也问世了。这就使屋面的建筑材料有了新的格局。此后几千年,屋面建筑大都是这一格局。到了战国时期又出现了砖块。陶制建筑材料,如砖瓦在秦、汉有了更大的发展,“秦砖汉瓦”成了建筑的基本材料。
陶器由于易于加工,人们在制造陶器时一开始就注意到美观的需求。最早的尝试就是在陶坯成型后,处于半干时用手和水将表面抹平,甚至在表面涂一层泥浆,即所谓陶衣。彩陶的出现,更增加了陶器的审美价值。陶塑作为一种艺术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开始,如河母渡遗址出土的陶猪、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人头像等。到了商代,陶塑得到更大的发展,种类增加,形象更加生动逼真。举世闻名的秦兵马俑是秦代制陶工人的杰作。原料就地取土,未加调配。使用如此一般的黏土烧制这样巨大的陶俑而不变型,历经2000余年不损坏,这说明当时制陶技术的精湛、高超。
唐代的三彩陶器以其特殊的风格和高超的艺术形象驰名于世界。这种“唐三彩”陶器是用白色黏土做胎,施以含铅的低温釉,釉中使用铁、铜、锰、钴等多种金属作呈色剂,在750-850°C低温下焙烧而成。所谓“三彩”即多彩之意。在制作时还采用了类似“蜡染”的所谓“漏花”的技法,巧妙的制成五彩缤纷,鲜艳奇目的器物。
陶器的耐火特性以及它易成型的优点,使它成为冶炼青铜时的陶坩埚和铸造青铜和铁器的陶范。从商周开始直到今日一直是人们使用的耐火材料。
瓷器的发明
瓷器是中国人发明的,这是举世都公认的。瓷器的发明是在陶器技术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基础上产生的。商代的白陶以是用瓷土(高岭土)作原料,烧成温度达1000°C以上,它是原始瓷器出现的基础。
白陶的烧制成功对由陶器过度到瓷器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商代和西周遗址中发现的“青釉器”以明显的具有瓷器的基本特征。它们质地较陶器细腻坚硬,胎色以灰白居多,烧结温度高达1100-1200°C,胎质基本烧结,吸水性较弱,器表面施有一层石灰釉。但是它们与瓷器还不完全相同。被人称为“原始瓷”或“原始青瓷”。
原始瓷从商代出现后,经过西周、春秋战国到东汉,历经了1600-1700年间的变化发展,由不成熟逐步到成熟。
东汉以来至魏晋时制作的瓷器,从出土的文物来看多为青瓷。这些青瓷的加工精细,胎质坚硬,不吸水,表面施有一层青色玻璃质釉。这种高水平的制瓷技术,标志着中国瓷器生产已进入一个新时代。
我国白釉瓷器萌发于南北朝,到了隋朝,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至唐代更有新的发展。瓷器烧成温度达到1200°C,瓷的白度也达到了70%以上,接近现代高级细瓷的标准。这一成就为釉下彩和釉上彩瓷器的发展打下基础。
宋代瓷器,在胎质,釉料和制作技术等方面,又有了新的提高,烧瓷技术达到完全成熟的程度。在工艺技术上,有了明确的分工,在我国瓷器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宋代闻名中外的名窑很多,耀州窑、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越窑、建窑以及被称为宋代五大名窑的汝、官、哥、钧、定等产品都有它们自己独特的风格。耀州窑(陕西铜川)产品精美,胎骨很薄,釉层匀净;磁州窑(河北彭城)以磁石泥为坯,所以瓷器又称为磁器。磁州窑多生产白瓷黑花的瓷器;景德镇窑的产品质薄色润,光致精美,白度和透光度之高被推为宋瓷的代表作品之一;龙泉窑的产品多为粉青或翠青,釉色美丽光亮;越窑烧制的瓷器胎薄,下巧细致,光泽美观;建窑所生产的黑瓷是宋代名瓷之一,黑釉光亮如漆;汝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冠,瓷器釉色以淡青为主色,色清润;官窑是否存在一直是人们争议的问题,一般学者认为,官窑就是卞京官窑,窑设于卞京,为宫廷烧制瓷器;哥窑在何处烧造也一直是人们争议的问题。根据各方面资料的分析,哥窑烧造地点最大的可能是与北宋官窑一起生产;均窑烧造的彩色瓷器较多,以胭脂红最好葱绿及墨色的瓷器也不错;定窑生产的瓷器胎细,质薄而有光,瓷色滋润,白釉似粉,称粉定或白定。
我国古代陶瓷器釉彩的发展,是从无釉到有釉,又由单色釉到多色釉,然后再由釉下彩到釉上彩,并逐步发展成釉下与釉上合绘的五彩,斗彩。
彩瓷一般分为釉下彩和釉上彩两大类,在胎坯上先画好图案,上釉后入窑烧炼的彩瓷叫釉下彩;上釉后入窑烧成的瓷器再彩绘,又经炉火烘烧而成的彩瓷,叫釉上彩。明代着名的青花瓷器就是釉下彩的一种。
明代精致白釉的烧制成功,以铜为呈色剂的单色釉瓷器的烧制成功,使明代的瓷器丰富多彩。明代瓷器加釉方法的多样化,标志着中国制瓷技术的不断提高。成化年间创烧出在釉下青花轮廓线内添加釉上彩的“斗彩”,嘉靖、万历年间烧制成的不用青花勾边而直接用多种彩色描绘的五彩,都是着名的珍品。清代的瓷器,是在明代取得卓越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制瓷技术达到了辉煌的境界。康熙时的素三彩、五彩,雍正、干隆时的粉彩、珐琅彩都是闻名中外的精品。
明代在釉下青花轮廓线内添加釉上彩而烧成的一种瓷器,由于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绘争奇斗艳,故名“斗彩”。
清代仿铜胎画珐琅效果的一种瓷器。珐琅彩又称“料彩”。
中国陶瓷业对世界的影响
我国初唐时期,瓷器便由海上和“丝绸之路”输入到西方去了。公元8世纪,我国瓷器已经传到阿拉伯、印度、波斯、埃及和地中海沿岸各国。
五代时瓷器传到朝鲜。与此同时,制瓷技术也被引进。朝鲜工匠在学习中国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烧制成功了优美的“翠色”瓷器。唐代的陶瓷在日本出土的很多,南宋时期日本人加藤四郎、左卫门景正在福建学习制瓷,回国后建窑,烧制出黑釉等瓷器。
在南洋一带,如印度尼西亚曾出土晚唐、五代的青瓷和三彩陶器。文莱也发现过唐代黑釉、青釉瓷器。马来半岛也发现过唐代的瓷器。
11世纪,我国造瓷技术传到波斯喇吉斯,后来又传到阿拉伯、土耳其和埃及等地。15世纪后半叶,中国的造瓷技术才传到意大利的威尼斯。从此,欧洲的造瓷技术便得到迅速发展。
生物陶瓷
生物陶瓷指与生物体或生物化学有关的新型陶瓷。包括精细陶瓷、多孔陶瓷、某些玻璃和单晶。根据使用情况,生物陶瓷可分为与生物体相关的植入陶瓷和与生物化学相关的生物工艺学陶瓷。前者植入体内以恢复和增强生物体的机能,是直接与生物体接触使用的生物陶瓷。后者用于固定酶、分离细菌和病毒以及作为生物化学反应的催化剂,是使用时不直接与生物体接触的生物陶瓷。
植入陶瓷又称生物体陶瓷,主要有人造牙、人造骨、人造心脏瓣膜、人造血管和其他医用人造气管和穿皮接头等。
植入陶瓷要求其一要与生物体的亲和性好,即植入的陶瓷被侵蚀、分解的产物无毒,不使生物细胞发生变异、坏死,不会引起炎症、生长肉芽等。二要在体内有长期功能,且可靠性高,即在10年~20年的长期使用中,不会降低强度,不发生表面变质,对生物体无致癌作用等。三要易于在短期内成形加工。四要容易灭菌。陶瓷不同于金属,它具有强共价键性质,即使在生物体内苛刻的化学条件下,也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排异反应迟缓,具备长期使用的机械性质。与有机高分子材料相比,生物体陶瓷耐热性好,便于进行高压灭菌。
目前已经实用的植入陶瓷的品种如表所示。
植入陶瓷的品种、用途
氧化铝陶瓷和单晶氧化铝 表面为亲水性,与生物体组织有良好的亲合性人造骨、人造关节、接骨用螺钉
磷酸钙系陶瓷(磷灰石质陶瓷) 类似于人骨和天然牙的性质、结构,可依靠从体液中补充Ca2+、PO 等形成新骨,可在骨骼接合界面产生分解、吸收和析出等反应,实现牢固结合人造骨、人造关节、人造鼻软骨、穿皮接头、人造血管、人造气管等
其他陶瓷(碳,CaO-P2O5-SiO2、Na2O系玻璃、微晶玻璃等) 具有生物稳定性的碳有很好的生物体亲和性 人造心脏瓣膜、人造骨、人造牙等
生物工艺学陶瓷主要应用的有多孔玻璃和多孔陶瓷。多孔玻璃用作固定酶的载体;多孔陶瓷可用于细菌、病毒、各种核酸、氨基酸等的分离和提纯,还可用于处理生活用水。
陶瓷人工关节
现在,人的关节万一损伤,可以换上人工关节。正像机器损坏了,换个零件那样。以前人工关节一般用不锈钢之类的金属材料制成。在气温变化时,特别是遇到阴雨天,装上这种金属关节的人,往往会感到酸痛。这是因为人体里的液体(称为体液)酸碱度会随气候的变化而变化,并与金属关节相互作用,产生电解现象,使人体的局部生理状态紊乱,引起不适的感觉。
如果采用陶瓷材料来制造人工关节,就没有这种痛苦和烦恼了。陶瓷不怕酸碱腐蚀,也不导电,无论体液酸碱度如何变化,对陶瓷都不会起作用。
不是任何陶瓷都可以作为人工关节材料的。凡是生物医学材料,除应满足一定的理化性质要求外,还必须满足生物学性能的要求,即生物相容性要求。
凡是可作为生物医学材料的陶瓷,称为生物陶瓷,它们可用于制造体内修复器件和人工器官,在化学成分上,生物陶瓷通常由存在于生理环境中的离子(钙、磷、钾、镁、钠等)或对人体组织仅有极小毒性的离子(铝、钛等)所组成,因此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生物陶瓷的种类很多。例如,氧化铝生物陶瓷强度大、硬度高、摩擦系数小、耐磨性好,适合于制造人工关节头和臼等对耐磨性要求高的修复体、牙种植体、耳听骨修复体、骨螺丝等。氧化锆生物陶瓷不仅具有良好的耐磨性、抗生理腐蚀性和生物相容性,而且其断裂韧性和强度均优于氧化铝陶瓷,用其制作的髋关节头比氧化铝陶瓷的小20%左右,从而具有更好的耐磨性和更长的寿命,主要用于关节、牙等硬组织的修复和替换。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科学家还研制成功了等离子喷涂氧化铝、氧化锆人工骨与关节陶瓷涂层材料,并获得了国家发明奖。
5. 外国古代有陶瓷吗
迄今为止所获得的考古资料表明,陶器是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由世界各地各民族独立地创造出来的;瓷器则是中国于东汉时代发明的,此后逐渐传向东西方。
古代陶器 陶器的发生与发展有着上万年的历史。现存最早的陶器有中国江苏溧水神仙洞出土的陶片,肯尼亚甘博斯山洞出土的带有蓝纹的陶器碎片,以及欧洲马格德林文化遗址出土的野牛和熊的陶塑。这些都是约1.5~1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陶器遗存。到了新石器时代,人类逐渐由渔猎转向耕作,过着以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陶器制造也随之而发展起来,并且成为母系氏族社会中女性劳动的基本内容之一。因此,世界许多地方,都有新石器时代的陶器遗存。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很多都有不同形式的装饰纹样或彩绘。无论是刻划的、压印的和拍印的,或是用赭色或黑色矿物原料彩绘的几何图纹、动物或人物形像,都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感染力(图1 )。这类彩陶和印纹陶等,是新石器时代世界许多地区陶器发展的共同特征,它表明此时的陶器在实用性的基础上增加的艺术性内容。
自东汉发明瓷器以后,中国的陶瓷业已转向以瓷器为主的发展方向,瓷窑遍及中国南北各地。但许多产瓷地区都附带生产陶器,另有一些以制造陶器闻名的城市也逐步形成。唐代发展起来的巩县三彩陶塑,极盛一时。它既保持了秦汉以来彩陶的写实传统,又创造地运用低温铅釉色彩的绚丽、斑斓,烘托出富有浪漫色彩的盛唐气象。磁州窑系的观台窑,既烧制低温铅釉三彩陶器,也烧制纯绿釉陶器。广东佛山石湾窑与江苏宜兴窑均始于宋代而盛于明、清两代。石湾窑以仿钧着称,以“器体厚重、胎骨暗黑、釉色光润”为其特点。宜兴紫砂陶器因明代万历年间崇尚饮茶而盛行一时,至清代成为贡品并远销日本及欧洲,后为德国的迈森瓷厂以及欧洲其他陶器厂所仿制。
日本最早的陶器是公元前 2500年绳纹时代 (JomonPeriod)的带有绳纹纹饰的黑陶,质地粗糙。稍晚,在东京弥生町(Yayoi)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陶器,质地较精,呈红色或灰色,在器型设计上有较明显的朝鲜影响。这种陶器的生产一直延续到公元 6世纪才停止。14世纪以前,日本陶器制品大部分用作礼器。14~16世纪,开始有了茶杯、茶托、盘碟、缸盆之类。到20世纪,日本瓷器生产激增,传统陶器则多半由一些小型的私人窑厂继续生产。
朝鲜的陶器颇似中国东北所产陶器。在朝鲜新罗王朝(Silla dynasty,公元前57~公元935)时期的陶器,尚带有中国周代陶器的风格,同时也仿造汉代青铜器器型进行生产。在釉陶生产中,有仿唐三彩的新罗三彩产品。
中、近东及埃及陶器发展概况 中、近东及埃及都是古代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陶器制造也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对欧洲陶瓷业的兴起具有深远影响。这一地区远在新石器时代就开始制造陶器。在土耳其的安纳托利亚高原发现了距今9000年的质地粗糙的软质陶器,还发现了距今8500年的一种硬烧抛光陶器;在美索不达米亚发现了距今5000年的陶器;在埃及发现了公元前3100年以前制成的多种陶器,其中有优质硬烧陶器。
中、近东的陶器生产在 9~13世纪期间达到了最兴旺时代。初期制陶中心为伊拉克的巴格达,埃及开罗附近的伏斯泰特,以及苏联的撒马尔罕。由于伊斯兰民族习惯上不用陶器作为陪葬品,所以14世纪以前的陶制品很难发现。公元 9世纪时,中国向伊斯兰教主赠送了一批唐代瓷碗,此后巴格达和其他伊斯兰教区生产精细陶器。伊斯兰国家的陶工们在陶器制造方面还作出了一些特殊的贡献,他们恢复了失传已久的原由亚述人发明的锡釉,并创造了在陶器表面使用的光泽彩料。12世纪时,波斯已能生产出白胎黑釉剔花精美陶器,并已掌握用低温颜料进行釉上彩绘的技术。
早在15世纪至16世纪的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时代,已在安纳托利亚制造出建筑用的色釉陶瓦。16世纪为土耳其制陶业最发达的时期。土耳其陶器的装饰取法于中国明代青花瓷,而造型则沿习于波斯的器型风格。17世纪初,丘塔希亚开始生产屋瓦及彩陶等陶器,并且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陶业中心。这个陶器生产基地一直延续到20世纪。
埃及在法蒂玛王朝(909~1171)时,陶器生产最为兴旺,产品的质地虽较粗糙,但光泽彩的彩绘却较为精致。14世纪生产一种白色的陶器,并采用中国宋代的装饰模式,在坯上刻划图案花纹,然后施以透明釉料再烧成。
欧洲陶器发展概况 中、近东及埃及的制陶技艺,在新石器时代即已传至欧洲的希腊与爱琴海的一些岛屿。公元前3000年,希腊中部的特萨里区和爱琴海的克里特岛已成为当时的制陶中心。特萨里的陶器为单一红色,偶尔有彩绘图案;克里特岛的陶器以抛光陶器为主,有的饰以刻划纹。公元前16世纪,希腊已出现用快轮拉坯和还原焰烧成工艺而制成的灰陶,表面磨光而有滑腻感。迈锡尼文化期间(公元前14~前13世纪),克里特岛的陶瓶向埃及出口,并西传至意大利及西西里岛。
罗马帝国时代,埃及的铅釉陶技术传入意大利,并延续生产直到锡釉陶技术传入。锡釉陶的生产技术,是由中东经西班牙南部马略卡岛传至意大利的。在意大利生产的锡釉陶称为马略利卡。文艺复兴时期,锡釉陶制造技术迅速由意大利传开,首先到达法国,然后传至德、荷、英及北欧国家。意大利锡釉陶的主要特点是,彩绘装饰起初为多色彩绘,而后当光泽彩由西班牙传入后,则多采用光泽彩,使产品呈金黄色。意大利锡釉陶造型简洁,颇适应画家才能的发挥。威尼斯于16~18世纪生产锡釉陶,产品经常模仿中国明代瓷器,形成一种具有东方色彩新的风格,称之为“alla porcelana”。
在锡釉陶生产技术传入法国之前,法国在16世纪广泛使用铅釉陶。锡釉陶传入后受到普遍欢迎。18世纪初,法王路易十四下令熔毁宫中银器,以偿付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的费用。此后,权贵们都转向使用陶器,从而使陶器生产出现了一个高潮。
德国的陶器有两大类,一为石器,一为锡釉陶。德国制造的石器质地坚实,饰以浮雕,在国外广泛行销,17世纪时远销日本。此后,新建的锡釉陶厂多得不可胜数,而以纽伦堡地区产量最大。17世纪60年代,法兰克福及其附近的汉洛厂开始生产锡釉陶直到1806年,其中某些器皿采用了中国的装饰图案。
16世纪20年代,一些意大利陶工迁居荷兰,开始了荷兰的锡釉陶生产,并以仿制中国宜兴陶器为主。17世纪初,荷兰的陶器生产集中在德福特,其产品称为德福特陶。后来,荷兰东印度公司大量输入中国瓷器,陶器的装饰遂转向模仿中国的青花而摒弃了意大利的装饰格调。
英国的陶器生产,由于地理原因,在中世纪时很少受到外来影响。初期的制品均系无釉陶器,随之而发展成为铅釉陶。16世纪50年代,锡釉陶制造技术由荷兰传入,淘汰了铅釉陶的生产。在陶器的装饰方面,受到中国明代万历青花瓷的影响。这种影响在18世纪初尤为强烈,特别是在布里斯托尔地区有坚持延续不变的趋势。17世纪70年代,德国石器与中国宜兴紫砂陶器都在英国盛行,许多工厂争相仿制。英国的锡釉陶生产以伦敦为中心。但当英国陶瓷家伟奇伍德的米色陶器问世之后,立即受到英国及其他国家官僚贵族的赏识,从此锡釉陶逐步弃而不用。
苏联、瑞士以及北欧国家,都在18世纪设厂生产陶器。北欧诸国的锡釉陶制造技术是由德国移民传入的。
美洲陶器发展概况 在美洲,最早生产陶器的是安第斯 (Andes)山脉中部地区以及南美西海岸的玻利维亚和秘鲁。制造技术较为发达的为安第斯山脉中部。在那里发现的公元前2000年制成的陶器,已采用了模制成型。在秘鲁北部 7世纪时的莫奇卡文化遗址中出土的人头陶罐,造型与手工都很精致。
远在公元前2000年前,墨西哥与中美洲的玛雅人已能制造陶器,并在器表面饰以几何纹。公元前600~公元1000年,玛雅人已能制造出多色陶器,萨泼特克人能按照他们的神像制成骨灰瓮。16世纪上半叶西班牙人征服墨西哥后,墨西哥开始制造锡釉陶。
北美洲的陶器制造主要是在印第安阿纳萨齐人定居到今天的美国西南部阿利桑纳州等处后才开始的。北美洲的许多陶制品如陶塑等,都用于宗教目的,也有一些人像、动物或昆虫的陶塑艺术品。
美国的陶器制造技术,是由德国移民在17世纪时传入的,并首先在弗吉尼亚、马萨诸塞、佐治亚等州兴建陶器厂进行生产。
古代瓷器 瓷器是在陶器制造工艺技术长时期、多方面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与陶器相比,瓷器的工艺要求较为复杂,且各地的发展极不平衡。
日本的瓷器制造是在13世纪开始的。13世纪20年代,日本人加藤四郎右卫门到中国福建学习制瓷技术,5年后归国,在濑户设厂制造黑釉瓷器。后濑户迅速发展成为日本陶瓷业的中心。16世纪的江户时代,日本人吴祥瑞前往中国景德镇,后带回瓷器的制造秘术,并在有田郡设厂生产青花瓷。初期的青花瓷简洁精致,很快由荷兰船商运销欧洲。有田郡厂后来由酒井田继续经营,并开发了釉上装饰技艺,称为柿右卫门瓷,其中相当一部分为八角形或方形器皿。瓷器表面采用不对称的彩绘装饰,并留有空白部位,这种方法在18世纪对欧洲瓷器的装饰产生过较大影响。18世纪,日本白瓷出口欧洲,并在荷兰等地进行彩绘后出售。
朝鲜在10~14世纪时已能仿造中国耀州窑和越窑的青瓷,并有较高的成就。14世纪以后,朝鲜瓷器质量不及中国明、清时期的产品,质地较为粗糙,但如瓜形、梨形等器皿造型,都具有明显的朝鲜特色。
欧洲瓷器发展概况 约在8世纪末,中国的瓷器开始西传。首先到达中、近东地区,对那里的陶器生产曾产生过很大的影响。14世纪末,叙利亚已能仿制中国的青花瓷。大约在13~14世纪的中国元代,中国瓷器传到欧洲,立即为欧洲人所赏识,同时有许多生产厂家争相仿制。但由于不能正确选择熔剂原料,仿制一直没有获得成功。16世纪,欧洲曾以碎玻璃粉作为熔剂配制瓷器坯料,期望获得透明度好的坯胎,从而导致欧洲软质瓷器的出现。1750年,法国建成塞夫尔瓷厂,此后直到1769年,一直生产软质瓷。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德国萨克森里的希恩豪斯与一些化学家对中国瓷做了一些重要的试验研究工作,发现可以用长石粉取代玻璃粉作熔剂,最终成功地制出了与中国瓷相仿的硬质瓷,并开始批量生产瓷器,从而使软质瓷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
18世纪,欧洲的法、德、英以及意大利、西班牙等国都先后建成了一些瓷器厂。法国的塞夫尔瓷厂,以法王路易十五为大股东,1770年起生产硬质瓷,1793年改为国家工厂;德国的迈森瓷厂,1715年建厂并生产硬质瓷,饰以釉上彩;英国的彻尔布瓷厂,1743年建于伦敦附近的彻尔希,并生产软质瓷,1755年在软质瓷坯料中掺入煅烧的骨灰。1800年左右,斯博德在他自己的工厂里用骨灰掺入到硬质瓷坯料中,创造了外观与坯胎质量优美的骨瓷。欧洲瓷器制造业在短短的几个世纪中经历了从研究、仿制到发展的过程,其发展速度和规模十分可观。
20世纪,欧洲一些国家在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提高陶瓷的科技水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欧洲的许多陶器生产设备已从半机械化走上机械化继而达到了自动化。例如成型机械已从旋压改成了自动滚压与等静压;烧成设备已从过去的倒焰式间歇窑发展到自动控制的隧道窑或梭式窑和钟罩窑;燃料则从煤发展到天然气和电。这些改进保证了产品规格的一致和釉面质量。20世纪随着陶瓷科学与生产技术的进步,陶瓷领域已包含用很少粘土或不用粘土的特种陶瓷,如高铝瓷、镁质瓷、锆质瓷和氮化物陶瓷等。陶瓷已成为当今世界三大材料之一。
6. 陶和瓷发展过程中生产工艺和技术上有哪三个突破,分哪三个阶段和三次飞跃
夏、商、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带釉的硬陶在这个时期已经出现。
隋唐朝时期的陶瓷文化:隋朝在瓷器烧制上,有了新的突破,不但有青瓷烧造,白瓷也有很好的发展,发展到唐代,不但釉药发展成熟,火烧温度能达到摄氏一千度以上,所以我们说唐代是真正进入瓷器的时代。唐代最着名的窑为越窑与邢窑。
明清朝时期陶瓷文化 :明代开始,窑址都趋于集中在景德镇,无论官窑或民窑都偏向于彩绘瓷器,宋瓷前都以单色釉为主,而明代后走入了彩绘世界,清朝中国瓷器可谓登峰造极。数千年的经验,加上景德镇的天然原料,督陶官的管理,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干隆三代,因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皇帝重视,瓷器的成就也非常卓越,皇帝的爱好与提倡,使得清初的瓷器制作技术高超,装饰精细华美,成就不凡,是悠久的中国陶瓷史上最光耀灿烂。
7. 土耳其拟成稀土新来源,稀土主要是用来干什么的
我国是稀土出产大国,而稀土的用处有很多,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在军事方面和冶金方面的性能较为突出。
稀土在玻璃陶瓷用途:稀土氧化物或加工稀土精矿可广泛用作抛光光学玻璃、眼镜镜片、显像管、示波管、平板玻璃、塑料和金属餐具的抛光粉;在玻璃熔化过程中,二氧化铈可以用来强氧化铁,降低玻璃中铁的含量,从而达到玻璃除绿的目的;添加稀土氧化物可以制作光学玻璃和不同用途的特殊玻璃,包括能透过红外线和吸收紫外线的玻璃、耐酸耐热的玻璃、能防X射线的玻璃等。在陶瓷釉料和瓷釉中加入稀土,可以减少釉料的碎裂,使产品呈现不同的色泽,在陶瓷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8. 土耳其的特产有哪些
1、丝巾:穆斯林国家的女性都得包头巾,所以丝巾也成为她们最重要的装饰品。阿拉伯风格的纹饰、四周的蕾丝或小珠子、以及艳丽的色彩,确实非常吸引目光。
(8)波兰陶瓷和土耳其有什么区别扩展阅读:
土耳其共和国(土耳其语:Türkiye Cumhuriyeti,英语:The Republic of Turkey),简称土耳其,是一个横跨欧亚两洲的国家,北临黑海,南临地中海,东南与叙利亚、伊拉克接壤,西临爱琴海,与希腊以及保加利亚接壤,东部与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伊朗接壤。土耳其地理位置和地缘政治战略意义极为重要,是连接欧亚的十字路口。
土耳其地毯中,真丝和纯手工地毯价格昂贵。此外,还有皮毛制品、金饰、银具、铜器、瓷器、刺绣产品、海泡石烟嘴等手工艺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土耳其的羊剪绒皮衣,款式新颖,价格便宜。
海泡石烟斗——海泡石是一种极轻质、吸收性极佳的稀有白色硬质黏土矿石。最优质、最适合用于烟斗制作的海泡石原料,产自伊斯坦布尔东南约200英里Eskisehir地区的地下400英尺深处。海泡石烟斗用久了,在烟油和手汗的内外共同作用下,会散发出自然、深邃和高贵的棕金色。
恶魔眼,可以去凶避邪的各式大小恶魔眼,造型很多变,可以是项链,也可以是别针、钥匙圈、耳环等。是土耳其最好的旅游纪念品之一,送人自用两相宜。
装饰瓷盘及彩蛋——挑选各色装饰瓷盘时有两项传统原则:
1、蓝白是最受欢迎的色彩,还有一种称为伊兹尼红(Iznik Red)的,也是代表土耳其风格的色泽。
2、由于伊斯兰教禁止崇拜偶像,所以穆斯林工匠都擅长处理花鸟图案,土耳其也不例外。特别是产于土耳其的郁金香和康乃馨花草纹饰,最普遍而漂亮。
红茶托盘及红茶杯组——红茶店外送红茶的托盘是最受欢迎的纪念品,配一整套的杯、盘、汤匙,更是土耳其味十足,放在家中赏心悦目,而且有实用价值。到伊斯坦布尔Grand Bazaar买比较便宜,这里还可买到煮咖啡的铜壶、两段式的煮咖啡壶等。
参考资料:网络-土耳其
9. 土耳其特产有哪些
1、土耳其传统木制工艺
历史悠久的木制工艺文化在土耳其传统艺术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土耳其人在信仰伊斯兰教以前在中亚居住,那时候他们认为树木是神圣的,所以将它做成艺术品使用。由于木制品比较难以保存,所以能保存下来的古代木制文物很少。木制品样式很多,有乐器,容器,家具,建筑等等。
2、土耳其烤肉
这是一种把旋转烤羊肉、牛肉或鸡肉削下来的肉加上配料而成的土耳其菜式。土耳其烤肉快餐起源于古老的土耳其帝国宫廷烤肉宴会,后流传至民间,因其制作方式简便、快捷、味道鲜美独特而漫延整个中东地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传入欧美,经不断改进和规范,形成一套完整、简便的加盟经营体系,现已成为一种遍布街头的休闲快餐主流食品之一。
3、黄铜器皿
在土耳其一些市镇,传统的制铜技术保留了下来,紫铜和黄铜制品仍按传统的式样生产。土耳其的手工艺匠数世纪以来,一直应用这一工艺制作杯、碗、盘、香盒和许多其他装饰物品,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在室内大商场也就是我们称之为黄金市场的地方,铜器制品很多。有一种铜挂盘,上面刻有伊斯坦布尔市的名胜古迹,颇有纪念意义。
4、陶瓷器
布尔萨、伊兹尼克、屈塔希亚和伊斯坦布尔是主要的陶瓷生产中心。其中伊兹尼克的瓷砖最为有名,它与其他地方生产的瓷器不同之处是,伊兹尼克瓷砖中石英的含量高达85%,其质量为上乘。18世纪,伊兹尼克的陶瓷生产终止了,但屈塔希亚的传统生产延续至今。伊斯坦布尔一些能工巧匠重新模仿制作16世纪的器皿,以满足人们的怀旧情怀。
5、猫儿眼
猫儿眼是中国同胞由于形似而给土耳其避邪物取的名字,其本意为“避邪珠”,游客在土耳其全国各地都可看到它。“猫儿眼”可挂在门上,也可以放托家中或挂在墙上,还可随身携带,相当于中国的桃符、门神和护身符等吉祥物。
10. 区土耳其,最值得买的东西是什么
最值得买的东西是
1、饮食纪念品
土耳其咖啡:凭借其优良的品质和非凡品位,土耳其咖啡是只能在土耳其发现的另一种产品。果仁蜜饼是美味的下午或傍晚小吃,也是土耳其最着名的甜点。土耳其软糖是一种软糖,棉花糖点心,几乎在每个甜品店或纪念品商店都可以买到。
4、珠宝
土耳其是黄金和白银,贵金属和无价宝石的中心。您可以在历史悠久的集市上找到传统的珠宝和装饰性家居用品。博物馆礼品店也是独特珠宝的重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