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语是北外哪个外语学院
‘壹’ 北京外国语大学都有哪些专业
截至到2014年9月,北京外国语大学专业包括的有:
西班牙语、阿拉伯语、非通用语种群(波兰语、捷克语、罗马尼亚语、匈牙利语、保加利亚语等18个语种)、非通用语种群(僧加罗语、土耳其语、斯瓦西里语、豪萨语、西伯莱语等17个语种)、英语、德语、俄语、日语、法语、新闻学、外交学 ;
外国语言文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教育学;
世界史、金融、国际商务、汉语国际教育、翻译、新闻与传播、法律、会计、工商管理硕士、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开设本科专业121个,其中45个专业是全国唯一专业点。学校现有4个国家重点学科(含培育学科),7个北京市重点学科。
(1)土耳其语是北外哪个外语学院扩展阅读:
截至2014年9月,北京外国语大学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北京市市级精品课程6门;教育部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1个。
此外英语专业和德语专业部分教师承担的“中国英语本科学生素质调查报告”、“高校英语本科教学调查”和“全国德语教学调研”等教改项目。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1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培养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一名,驻外大使400余名,参赞1000余名,部长、副部长近百位。新华社国际部三分之二的主任记者及驻外首席记者、从中国大陆赴联合国的绝大多数高级译员均是北外培养的高级外语人才。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北京外国语大学
‘贰’ 关于土耳其语
北京外国语大学
‘叁’ 北京外国语大学有哪些语言类
外国语言文学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具有传统优势的特色学科。
目前学校开设英语、俄语、法语、德语、日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意大利语、瑞典语、葡萄牙语、柬埔寨语、越南语、老挝语、缅甸语、泰语、印尼语、马来语、僧伽罗语、土耳其语、朝鲜语、斯瓦希里语、豪萨语、波兰语、捷克语、斯洛伐克语、匈牙利语、罗马尼亚语、保加利亚语、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阿尔巴尼亚语、芬兰语、乌克兰语、荷兰语、印地语、乌尔都语、波斯语、希伯来语、挪威语、冰岛语、丹麦语、希腊语和菲律宾语、波斯语共计43种外国语课程,其中11种语言是国家唯一学科点
‘肆’ 北外都是哪些系
学校现设有14个学院:英语学院、专用英语学院、俄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国际商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国际关系学院、法学院、亚非学院、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培训学院;7个直属系部:德语系、法语系、日语系、阿拉伯语系、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系、计算机中心、体育教研部;40个研究中心(所):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日本学研究中心、外国语言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国际问题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等;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欧洲语种群和亚非语种群。另有信息技术中心、图书馆等教学辅助单位。学校有全国最大的外语类书籍、音像和电子产品出版基地: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文学》和《国际论坛》三种全国核心刊物,此外还出版《英语学习》、《俄语学习》、《德语学习》、《法语学习》等刊物。 学校开设56个本科专业,具有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学士学位授予权。北京外国语大学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涵盖43国语言,11个二级学科);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专业有权接收在职人员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新增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即翻译(口译和笔译)和汉语国际教育;1个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2007年出站3人,进站8人,在站18人)。4个国家重点学科,即英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日语语言文学(培育)。北京市重点学科4个,即俄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
‘伍’ 谁有北外的简介(含图片)可以告诉我吗急急急。。。。
北京外国语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之一,是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中历史悠久、教授语种最多、办学层次齐全的外国语大学。学校前身是1941年成立于延安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三分校俄文大队,1994年正式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校主页:http://shiny.bfsu.e.cn/
中文名:北京外国语大学
外文名:
简称:北外(BFSU)
校训: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创办时间:1941年6月
类别:教育部直属“211工程”大学
学校类型:语言
主管部门:教育部
学校属性:211工程
现任校长:陈雨露
知名校友:李肇星,杨澜,吴建民等
所属地区:中国北京
主要院系:英语学院,俄语学院,国际商学院,外交学院,日语系,法语系
硕士点:15个
博士点:10个
学校简介
北
北京外国语大学
[1]京外国语大学()是中央部属高校,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
坐落在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总占地面积49.2万平方米,其中本部(东西两院)占地32.4万平方米;学校本部房屋建筑面积37.35万平方米。
学校现设有14个学院:英语学院、专用英语学院、俄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国际商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国际关系学院、法学院、亚非学院、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培训学院;7个直属系部:德语系、法语系、日语系、阿拉伯语系、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系、计算机中心、体育教研部;40个研究中心(所):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日本学研究中心、外国语言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国际问题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等;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欧洲语种群和亚非语种群。另有信息技术中心、图书馆等教学辅助单位。学校有全国最大的外语类书籍、音像和电子产品出版基地: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文学》和《国际论坛》三种全国核心刊物,此外还出版《英语学习》、《俄语学习》、《德语学习》、《法语学习》等刊物。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为主体,文、法、经、管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其中外国语言文学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具有传统优势的特色学科。目前学校开设英语、俄语、法语、德语、日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意大利语、瑞典语、葡萄牙语、柬埔寨语、越南语、老挝语、缅甸语、泰国语、印尼语、马来语、僧伽罗语、土耳其语、朝鲜语、斯瓦希里语、豪萨语、波兰语、捷克语、斯洛伐克语、匈牙利语、罗马尼亚语、保加利亚语、塞尔维亚语、克罗地亚语、阿尔巴尼亚语、芬兰语、乌克兰语、荷兰语、印地语、乌尔都语、波斯语、希伯来语、挪威语、冰岛语、丹麦语、希腊语、菲律宾语、斯洛文尼亚语、爱沙尼亚语、拉脱维亚语、立陶宛语、爱尔兰语和马耳他语等共计49种外国语课程,其中17种语言是国家唯一学科点。
学校开设专业62个,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涵盖49国语言,10个二级学科);10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即翻译(口译和笔译)和汉语国际教育;1个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4个国家重点学科(含培育学科),即英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日语语言文学。6个北京市重点学科,即俄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比较文学和跨文化研究、西班牙语言文学、欧洲语言文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校园风光(20张)
2007年,在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北外有10个项目入选:国际商学院“跨国经济管理人才培养试验区”被列为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英语、德语两个一类特色专业点被批准为教育部第二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欧洲语种群、亚非语种群四个二类特色专业点被批准为教育部第一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法学院《国际经济法》课程被批准为教育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西葡语系董燕生教授的《西班牙语口笔语实践(精读)》和网络学院顾曰国教授的《项目设计与论文写作——英语教育》被评为2007年国家级精品课程。
学校有教职工1413人,其中专任教师666人,教授、副教授329人,讲师261人,博士生导师70人,硕士生导师260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教育部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6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20人。另有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的外籍专家、教师159人,其中教授34人,副教授40人;长期专家106人次,短期专家26人次,讲座专家27人,兼课教师4人(未计入总人数)。
2007年,学校毕业3471人,其中,全日制研究生337人(博士生32人、硕士生305人),普通本科生1024人,成人教育本专科生368人(本科54人、专科314人),网络教育本专科生1734人(本科1559人、专科175人);研究生课程进修班8人。招生3491人,其中,全日制研究生491人(博士生64人、硕士生427人),普通本科生1176人(保送生214人,非通用语种299人,统招生663人,统招生占了本科招生总数的57%),成人教育本专科生200人(本科130人、专科70人),网络教育本专科生1624人(本科1334人、专科290人)。学校在校生总数8598人,其中,全日制研究生1221人(博士生195人、硕士生1026人),普通本科生4465人,成人教育本专科生1310人(本科583人、专科727人),网络教育本专科生1602人(本科1314人、专科288人)。留学生毕业106人(本科103人,硕士3人),招生1682人,在校2396人(来自6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长期留学生1759人,短期学生637人)。
2007年,学校普通本科一次性就业率为96.78%,研究生一次性就业率为98.5%。从1941年到2007年该校共培养了71942人,其中:抗日战争时期(延安)248人,解放战争时期(华北地区)179人,留苏预备部(1950-1963年)11245人,博、硕、本、专科30025人,成教(1986年始)5526人,网络学院(2003年始)4706人,留学生(1953年始)20013人。
学校与世界上65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20所大学和文化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近三年来,接待来访团近700个,其中包括8个政府元首级代表团。学校共承办了15所海外孔子学院,位于亚、欧、美12个国家。它们是:德国纽伦堡孔子学院、杜塞尔多夫孔子学院、比利时布鲁塞尔孔子学院、列日孔子学院、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意大利罗马大学孔子学院、波兰克拉科夫孔子学院、匈牙利罗兰大学孔子学院、保加利亚索非亚大学孔子学院、捷克帕拉斯基大学孔子学院、美国夏威夷大学孔子学院、德国慕尼黑孔子学院、马来西亚马来亚孔子汉语学院和韩国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和西班牙巴塞罗那孔子学院等。
全校图书馆馆舍包括图书馆本部、中文分馆、法律分馆、高翻学院分馆、香山书库及院系资料室共计11440平方米,阅览座位400席,自习座位(食堂座位)1384席。全校文献总量约108万册,中外文电子图书28万余册,中外文报刊1150余种,各种音像资料10,000多件,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近27,000种,中外文数据库34个,自建特色数据库4个,形成了以语言、文学、文化为主要资料的馆藏特色。近年来,随着我校学科建设的发展,法律、外交、经济、新闻和管理等方面的文献逐渐形成藏书体系。北京外国语大学作为培养外交、翻译、经贸、新闻、法律、金融等涉外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为国家培养了7万余名高质量的涉外人才。仅以外交部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的校友中,先后出任驻外大使的就有400多人,出任参赞的近1000人,北京外国语大学因此赢得了“共和国外交官摇篮”的美誉。
该校在《2007中国大学评价》编制的2007中国大学社会科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七十四。
编辑本段
历史沿革
北京外国语大学前身是在抗大三分校俄文大队基础上创办的延安外国语学校。她是中国共产党为了适应抗日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而成立的,从一开始就受到了党中央和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和具体指导。新中国成立以来,她一直是我国培养外语人才,特别是培养外事翻译的主要基地。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周恩来、朱德、陈毅、叶剑英、杨尚昆、廖承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对学校的发展极为关心并加以具体指导。1980年前学校归外交部领导。1980年后归国家教育部领导,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以“三个面向”为指导,对传统的外语办学模式进行了大胆改革和探索,逐步由以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为主的外国语学院向多语种、多学科、多层次的外国语大学发展。
校史大事年鉴:
1942年6月军事学院俄文科调整为军委俄文学校。
北京外国语大学
1944年6月增设英文系,俄文学校改名为延安外国语学校。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延安外国语学校师生分批离开延安,前往东北、华北解放区。
1946年1月到达张家口的部分延安外国语学校师生,在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内成立外语系。
1946年6月晋察冀军政干部学校的外语干部训练班师生转入华北联合大学,与华北联大的外语系一起成立外国语学院,设英语、俄语两个系。
1946年12月因战争学校转移至冀中束鹿县路过村。
1948年5月学校迁至河北省正定县。
1948年6月以华北联合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的师生为基础成立外事学校,校址在冀中获鹿县南海山村。
1948年8月晋察冀的华北联合大学与晋冀鲁豫的北方大学合并,改名华北大学。联大的外国语学院与北方大学的外文班,也合并为华大二部外语系。
1949年1月北平解放。
1949年2月外事学校进城。
1949年4月华北大学二部进城。
1949年6月华北大学二部外语系与外事学校合并,学校改名为外国语学校。
1949年10月成立北京俄文专修学校。
1950年3月外国语学校增设德文组和法文组。
1951年2月外国语学校俄文部并入北京俄文专修学校。
1952年3月北京俄文专修学校内成立留苏预备部。
1953年2月外国语学校成立西班牙文组,与德法文组合为德西法文系。
1954年8月外国语学校经高教部呈请国务院批准,改称北京外国语学院。
1955年6月经高教部呈请国务院批准,北京俄文专修学校改为北京俄语学院。
1955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俄文系并入北京俄语学院。
1956年8月北京大学波兰语、捷克语班调整到北京俄语学院,成立波捷语系。
1956年9月根据中罗文化协定,北京外国语学院增设罗马尼亚语专业。
1959年2月根据中央决定,北京外国语学院与北京俄语学院合并为新的北京外国语学院,设有六个系八个专业(英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波兰语、捷克语、罗马尼亚语)和一个留苏预备部。
1959年9月成立附属中学。
1960年9月留苏预备部撤消,成立外国留学生办公室。
1961年12月筹建亚非语系。
1962年8月正式成立亚非语系。外交学院阿拉伯语、日语、印尼语、德语专业分别并入外国语学院亚非语系和德语系。不久,德语系与东欧语系合并。
1963年9月附属中学扩展成为包括中学部(高中、初中)和小学部(小学三年级以上)的附属外国语学校。
1964年9月学校发展为全国语种最多的高等外语专业学院,设有六个系(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亚非语、东欧语),27个语种[英、俄、德、法、西、瑞典、葡、意、日、阿(拉伯)、越、老、柬、泰、印尼、马来、缅甸、僧加罗、豪萨、斯瓦希里、波、捷、罗、匈、保、阿(尔巴尼亚)、塞-克语(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被迫停课,停止招生。
1970年4月迁校至湖北沙洋,办“五七干校”。
1971年8月恢复招生。
1971年10月第一批工农兵学员800人入学。
1972年8月全校迁回北京。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
1977年7月恢复经过考试的统一招生。
1977年10月经过考试招收的第一批新生256人入学。
1979年2月国家把联合国总部要求培训翻译人员的任务交给我院,在英语系下成立“联合国译员训练班”。
1979年8月建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0年2月建立“外语教学资料中心”。
1981年2月原有六个系扩展为九个系,日语、阿拉伯语专业脱离亚非语系,独立建系。一度并入东欧语系的德语专业,又独立建系。
1981年12月正式建立外国留学生汉语进修部。
1983年6月开办夜大学,学制三年,设有英、俄、德、法、西、日、阿(拉伯)等语种。
1983年9月受中宣部和教育部委托,开办“国际文化交流班”。
1984年3月成立“外国语言研究所”和“外国文学研究所”
1984年9月建立“土尔其语”专业,至此全院共设有28个语种。
1984年9月外国留学生汉语进修部与直属中国语文教研室合并为汉语部。
1984年9月联合国译员训练班独立建制,改为联合国译员培训部。
1984年9月成立北京外语音像教材出版社。
1984年10月开办函授部,计有英、俄、德、法、日、阿(拉伯)等语种
1985年9月建立“日本学研究中心”和“出国人员培训部”。
1985年10月由于英语系负担的任务过重,成立英语二系。
1985年增设对外汉语和图书馆信息管理这两个专业,并于当年开始招生。
编辑本段
科学研究
“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1995年我校申请进入“211工程”,同年6月接受教育部部门预审。1998年12月完成《北京外国语大学“211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提出“九五”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为:英语语言文学学科、德语语言文学学科、俄语语言文学学科、校园计算机网络(1、2期)、教育技术中心建设、国际交流学院楼。计划“九五”期间(1998-2000)投入建设经费8,466万元,其中用于学科建设1,306万元,占总投入经费的15.4%;用于教学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945万元,占11.2%;用于基础设施建设6,215万元,占73.4%。同年,教育部批准我校为自筹经费进入“211工程”建设院校。
学科建设与发展
学校现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涵盖49国语言,10个二级学科);10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即翻译(口译和笔译)和汉语国际教育;1个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4个国家重点学科(含培育学科),即英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日语语言文学。1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国家重点学科点(英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2个北京市重点学科点(俄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1个全国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在岗博士生指导教师60位,在校博士研究生168名,硕士研究生912名,博士研究生年招生规模为55名,硕士研究生380名。为全校研究生开设一级学科课程3门《世界文学》和《普通语言学》、《国际政治》。专业必修课400余门,专业选修课400余门。
国家重点学科
英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日语语言文学
一级学科博士点:外国语言文学
一级学科硕士点:外国语言文学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
编辑本段
学校领导
现任学校领导
党委书记:杨学义校长:陈雨露
党委副书记:曹文泽、姜绪范、文君副校长:钟美荪、金莉、彭龙
历任学校领导
常干坤(1941年月—1941年12月)
卢竞如(1941年12月—1942年5月)
曾涌泉(1942年5月—1945年6月)
杨尚昆(1945年6月—1946年6月)
浦化人(1946年6月—1950年3月)
刘仲容(1950年3月—1959年2月)
师哲(1949年10月—1954年6月)
张锡俦(1954年6月—1966年5月)
廖承志(1973年2月—1980年)
刘柯(1981年2月—1984年4月)
王福祥(1984年4月—1997年2月)
陈乃芳(1997年2月—2005年6月)
郝平(2005年6组织机构
院系设置
英语学院、专用英语学院、俄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国际商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法学院、国际关系学院、亚非学院、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培训学院、网络教育学院
管理机构
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组织部、统战部、宣传部、校工会、纪律检查委员会、监察处、学生处、武装部、团委、离退休人员工作处、保卫处、教务处、科研处、研究生处、人事处、外事处、档案馆、财务处、审计处、资产处、基建处、家委会、后勤管理处
编辑本段
专业介绍
北京外国语大学目前已形成了以文学和语言学为主导、辅以经贸、新闻、外交、法律的学科格局。其中文学和语言学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具有传统优势的两大特色学科,目前学校开设英语、俄语、法语、德语、日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意大利语、瑞典语、葡萄牙语、柬埔寨语、越南语、老挝语、缅甸语、泰国语、印尼语、马来语、僧伽罗语、土耳其语、朝鲜语、斯瓦希里语、豪萨语、波兰语、捷克语、斯洛伐克语、匈牙利语、罗马尼亚语、保加利亚语、塞尔维亚语、克罗地亚语、阿尔巴尼亚语、芬兰语、乌克兰语、荷兰语、印地语、乌尔都语、波斯语、希伯来语、挪威语、冰岛语、丹麦语、希腊语、菲律宾语、斯洛文尼亚语、爱沙尼亚语、拉脱维亚语、立陶宛语、爱尔兰语和马耳他语等共计49种外国语课程,其中15种语言是国家唯一学科点。校园活动剪影(11张)
学校开设专业62个,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涵盖49国语言,10个二级学科);10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即翻译(口译和笔译)和汉语国际教育;1个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4个国家重点学科(含培育学科),即英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日语语言文学。4个北京市重点学科,即俄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比较文学和跨文化研究。可以培养从学士、硕士、博士直至博士后、联合国译员的各类高级外语人才。
‘陆’ 北京外国语大学有什么学院 有哪些院系
北京外国语大学目前的院系设置如下:
教学系部 专业设置
英语学院 英语语言文学、翻译
国际商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工商管理、会计学、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俄语学院 俄语语言文学
欧洲语言文化学院 波兰语、捷克语、罗马尼亚语、匈牙利语、保加利亚语、阿尔巴尼亚语、瑞典语、意大利语、塞尔维亚语、芬兰语、荷兰语、斯洛伐克语、克罗地亚语、希腊语、挪威语、丹麦语、冰岛语、斯洛文尼亚语、爱沙尼亚语、拉脱维亚语、立陶宛语和马耳他语
亚非学院 越南语、老挝语、柬埔寨语、缅甸语、泰语、马来语、印尼语、僧加罗语、韩语、土耳其语、斯瓦希里语、豪萨语、印地语、乌尔都语、希伯来语、波斯语、菲律宾语、索马里语、尼泊尔语
高级翻译学院 英汉同传、复语同传(包括法英汉、日英汉、俄英汉、西英汉、朝英汉复语同传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
马克思主义学院 科学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运动(包含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和国外社会主义和左翼运动两个专业方向 )
国际关系学院 外交学
法学院 法学
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 国际新闻与传播
德语系 德语语言文学
法语系 法语
日语系 日语
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系
西班牙语、葡萄牙语
阿拉伯语系 阿拉伯语
海外汉学中心 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包含国际文学与文化关系研究、国际中国文化研究和跨文化与翻译研究三个专业方向)
艺术研究院 中国传统戏剧对外传播研究
计算机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柒’ 北外国际商学院和小语种
我上面这个童鞋说的很对啊,你的设想是不现实的
如果你要去国商的话,英语过八级才能毕业的,这是北外标准。小语种就没这个要求。所以,很少听说国商有去学英语双学位的,不过你把西语当二外学可以。
如果你去学西语的话,虽然没有要求,你可以照样考到八级。。很多英语牛人反而在小语种专业里。学校为鼓励小语种,会对小语种的英语进行一定打压,比如学校的英语课上到顶儿也只是大专文凭,但在上外同等强度的课程就可以拿本科文凭,所以修英语双学位是不现实的。
学小语种的话,大二可以开始修双学位,就是经济金融法学什么的。
最后我说一句,现在考虑还有点早,毕竟不是你想上什么专业就能上什么专业的,万一今年西语分特高,然后你被调到其它专业了肿么办?你可以先在北外上一年,感受感受,再为以后计划。北外的课和一般的大学那种水水的课程是不一样的,对专业素质要求比较高,学习氛围也很好,课很多,牛人也很多的,你如果不想混日子,把专业学好的话就很吃力了。。。我原本也是雄心勃勃,想学三外神马的,现在连双学位都不想修了,因为光把专业学好学精就已经很累了。。所以小童鞋你要三思哈,这都是我的切身体会。
‘捌’ 北京外国语大学哪些小语种专业最值得读
我虽然是中文学院18级研究生,但是对北外也有一定了解了。
我觉得没有最值得读的专业,要看自己喜欢哪个专业,比如喜欢哪个国家啊,对哪个国家的文化感兴趣。
小语种应该不会有这种问题。就业前景应该很好。可以以后当翻译啊。出国也很好,在国内工作也挺好吧。在北外学习小语种,应该以后的就业前景挺好的吧。一些稀有的小语种在很多时候都可以派上用场。最主要的还是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小语种吧。
谢谢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玖’ 北京外国语大学有哪些系
北京外国语大学没有设置系,学校有32个教学科研单位
英语学院、俄语学院、国际商学院、欧洲语言文化学院、亚非学院、高级翻译学院、日本学研究中心、中国语言文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关系学院、法学院、专用英语学院、网络教育学院、绩效教育学院、艺术研究院、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
德语学院、法语语言文化学院、日语学院、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学院、阿拉伯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体育教研部、历史学院/全球史研究院、国际教育集团、南方研究院、国际教育学院、合肥国际学院。
(9)土耳其语是北外哪个外语学院扩展阅读:
北京外国语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首批“211工程”高校、“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首批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学校开设本科专业121个,其中45个专业是全国唯一专业点。学校现有4个国家重点学科(含培育学科),7个北京市重点学科。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外国语言文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点11个。
有在职在编教职工1256人,来自55个国家和地区的外籍教师191人。学校拥有国家级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国家百万千万人才工程、国家“四个一批”人才。
‘拾’ 哪些大学有土耳其语硕士
北京有2家大学有土耳其语专业,北外和中国传媒大学。 另外西安有一家大学是有的,西安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