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内战是什么原因
⑴ 昔日盟友反目成仇,土耳其政变到底是咋回事
“两人合作是一场被迫的联姻,当谁领导土耳其这一家庭的问题开始,战斗也随即开始。随着两人联姻的破裂,战斗也一直在持续……”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16日指责流亡美国的对立派别领导人费图拉·居伦是此次政变的幕后策划者,理由是其领导的“居伦运动”成员也参与到此次政变中。
一时间,两人的恩怨情仇再次引发关注。居伦早年一直是埃尔多安的亲密盟友。分道扬镳后,居伦移居美国,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但是,他的影响力却不容小觑。为何昔日盟友会反目成仇?
>>盟友
居伦帮助埃尔多安
连任三届土耳其总理
现年75岁的居伦在美国自我流亡,现居住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1999年,居伦因被政府指控“密谋兴建伊斯兰国家”离开土耳其,之后虽洗脱这一罪名,但居伦再也没有返回祖国。早前接受采访时,他表示,他不会再回到土耳其,因为他担心会遭到迫害。
2014年12月,土耳其法院发布针对居伦的逮捕令,称其非法威胁和欺诈他人,是“武装犯罪组织的领导者”,并向美国发出将其引渡的请求。
埃尔多安与居伦分属伊斯兰两个不同的传承派系。在过去的十年里,他们共同创建了现在的土耳其执政党正义与发展党(简称正发党),并与其他伙伴,包括自由派和一些非宗教右翼人士合作,开创了土耳其近十年的繁荣局面。然而,随着土耳其现代化进程的减缓,更倾向于伊斯兰传统教义的埃尔多安与更乐于体现自由主义色彩的居伦之间分歧开始逐步显现。
报道称,居伦发起的“居伦运动”是全球最大的伊斯兰运动,曾帮助埃尔多安连续三届担任土耳其总理。相当长的时间里,埃尔多安和居伦似乎是共生的关系。埃尔多安在上世纪末担任伊斯坦布尔市长时,和居伦结为同盟。居伦一度被认为是埃尔多安的精神导师。正发党能够在2002年大选中一举击败共和人民党等老牌政党,某种程度上也是居伦的功劳。但居伦在土耳其媒体、警察和司法系统的广泛影响力,让埃尔多安越来越生疑。
>>分歧
居伦势力成“国中之国”
反腐风暴致使两人反目
报道称,埃尔多安上世纪末曾和居伦结成政治与宗教联盟,二人后来在一些重要问题上产生分歧,矛盾激化。外界认为,土耳其司法系统2013年发起的一场反腐风暴让两人成为政治死敌。
当时,被认为受居伦影响的司法系统开展大规模反贪腐搜捕,逮捕数十人,包括3名内阁部长的儿子和一家国有商业银行的行长,矛头直指埃尔多安政府的核心圈子。此外,埃尔多安的助手们表示,过去3年来,居伦在警方和司法系统内的支持者非法窃听包括总理、内阁部长在内的数千人的电话。
居伦在土耳其有巨大影响力,诸多追随者遍及警界和司法界。在外界看来,这种深厚的根基已在土耳其形成“国中之国”,同现政府分庭抗礼。时任总理的埃尔多安认定这是“阴谋”,背后有“国外势力”,自己正与“国中之国”斗争。此后,埃尔多安政府展开政治“反击”,贬黜数以百计据信与居伦有关的军官和警官,整肃被认为支持居伦的报纸媒体。
路透社称,土耳其评论人士认为,高调的反贪行动背后另有缘由——纠缠着埃尔多安政府与居伦的恩怨情仇。有人曾经这样形容两人之间的恩怨情仇:两人合作是一场被迫的联姻,当谁领导土耳其这一家庭的问题开始,战斗也随即开始。随着两人联姻的破裂,战斗也一直在持续……
>>对抗
居伦网罗财富和人力
土政府秘密“严惩”
CNN报道称,这不是居伦第一次被指责发动了政变。早在2014年1月,土耳其政府就曾指责居伦的追随者企图发动政变,但并未成功。居伦随后否认了任何指控,表示并未策划鼓动他们发起统治国家的政变。
一名来自埃尔多安政党的高级官员接受采访时表示,居伦的行动在土耳其警方和司法部门已经形成了“第五根柱子”,“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在整个国家指挥环节中,不听命令的结果。他们的命令来自国家之外。”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网站称,2013年11月,土耳其《塔拉夫》报泄露了一份涉及土耳其国家安全的机密文件,其中建议政府严惩土国内同居伦有关的机构。11月底,土政府公开了关闭私人预科制学校的计划,引发多方不满。半岛电视台称,居伦在土耳其国内拥有大批预科制学校,这类学校是居伦网罗财富和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
土耳其向美国要人 还封锁美基地
“若支持居伦是与土开战”
埃尔多安16日在伊斯坦布尔发表讲话说,流亡美国的土耳其人居伦在幕后策划这次政变,要求美政府将他引渡回土耳其。他曾要求奥巴马驱逐居伦或者把他移交给土耳其,并告诉奥巴马居伦考虑在土耳其发动政变,但奥巴马不予理睬。埃尔多安说:“如果我们是战略伙伴,请满足我们的请求。”
土耳其总理耶尔德勒姆说,土耳其宪法委员会以及议会各政党将讨论恢复死刑,“以防今天发生的事件重演”。他警告,任何国家如果支持居伦,“将不再是土耳其的朋友,是在与土耳其开战”。
土耳其一名高官16日暗示,美国可能在幕后支持针对土政府的军事政变。这一言论遭到美国国务卿克里的坚决否认。克里16日表示,美将考虑这个引渡请求,但土方应提供证明居伦有罪的证据。
虽然土耳其和美国同为北约成员国,但两国在叙利亚内战以及如何对待叙利亚库尔德人组织等问题上存在尖锐分歧。土耳其要求引渡居伦可能会加剧两国紧张关系。白宫17日举行紧急会议,全面暂停往返土耳其航班。
美国国防部16日说,受土耳其发生的未遂军事政变影响,土耳其关闭该国南部因吉尔利克空军基地的领空,并切断供电,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对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的空中打击因此受影响。
动态
土耳其开始“肃清”行动
2745名法官被解职政变军人遭民众暴打
土耳其政变被挫败后,2839名军人被逮捕,包括多名高级军官;2745名法官被解除职务,大约200名法官面临被逮捕。政变发生后,数千人聚集在伊斯坦布尔市中心的广场,高唱土耳其国歌,高呼反对军事政变的口号,斥责政变给土耳其带来动荡。
>>“肃清”行动
目前已拘捕约6000人
土耳其民众16日晚在首都安卡拉等主要城市聚集,反对突发的军事政变,呼吁和平与安宁。而这一事件目前已经导致200多人死亡,1440人受伤,2839名军方人员被逮捕。
在军事政变发生数小时后,原本在西南部海滨城市马尔马里斯度假的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乘飞机抵达伊斯坦布尔。在机场外,埃尔多安受到了人群的欢迎。埃尔多安16日凌晨在伊斯坦布尔说,将对军队政变者进行“肃清”。
在随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埃尔多安还指责土耳其发生的事态是“暴动”和“背叛行为”,表示将“肃清”军队内部的政变者,发誓要让政变策划者付出“巨大代价”。
土耳其总理耶尔德勒姆16日在记者会上说,共有2839名参与此次军事政变者被逮捕,包括一些高级军官,有20名叛乱军人被打死。土耳其NTV电视台报道称,土耳其法官与检察官最高委员会决定解除2745名法官的职务。
路透社援引土耳其媒体报道,土耳其司法部长博兹达表示,截至目前,当局已经拘捕了约6000人,并预计还会增加,“肃清”行动仍在继续。
>>政变军人
被愤怒的民众用皮带抽打
据报道,部分政变军人投降后遭遇民众暴打,有的被打得鼻子出血、脸部扭曲。甚至多人被愤怒的民众活活打死,而警方也未能有效控制局势。
政变失败后,大约100多名政变的官兵在土耳其的博斯普鲁斯大桥投降。而至少有2000多名相关人员在近五个小时内被逮捕。一名政变的军人可能在博斯普鲁斯大桥上被一名市民斩首,而其他的士兵则被从军车上拖下,被愤怒的民众用皮带抽打。这些军人手抱头只能蹲在地上等待“惩罚”。
此外,从其他媒体披露的照片来看,一些身穿军装的军人被一群普通着装的民众打倒在地,手捂着头,血流不止,被民众围观。
16日,8名土耳其军事人员乘坐军用直升机降落希腊,请求政治庇护。对此,希腊政府发言人格洛瓦西里17日表示,希腊政府将于近期归还降落在希腊的军用直升机,至于乘机抵达希腊的8人将遵照国际法相关程序处理。
⑵ 土耳其内战简介
一次大战爆发后,奥斯曼土耳其加入德奥集团方面作战。土耳其成为德国的财政和军事附庸。大战期间土耳其有60万士兵战死或被俘,200万人受伤,国债高达44,800万金里拉,经济陷于崩溃。
1918年10月30日,奥斯曼帝国被迫与协约国代表签订《摩得洛司停战协定》。协约国军队占领首都伊斯坦布尔、海峡地区以及安纳托利亚的东南部和西南部以及铁路沿线的重要城镇,土耳其面临被瓜分的危险。1919年5月15日,希腊军队在英法支持下占领伊兹密尔及其邻近地区。土耳其各地纷纷成立护权协会等民族主义组织。1919年7月23日至8月7日,东部各省护权协会召开埃尔祖鲁姆大会,凯末尔被选为大会主席和代表委员会主席;大会决议宣布,停战协定确认的民族边界内的领土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反对各种形式的外国占领和干涉;一旦伊斯坦布尔政府无力捍卫国家独立,就应成立临时政府,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托管和委任统治。同年9月4日至11日举行的锡瓦斯大会,确认了埃尔祖鲁姆大会所通过的民族斗争纲领,大会成立全国性的安纳托利亚和罗梅利亚护权协会,选举以凯末尔为首的16人代表委员会,民族主义者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1920年1月28日,奥斯曼帝国议会代表委员会根据锡瓦斯大会决议精神拟定的、维护土耳其民族独立和主权的《国民公约》,宣布停战协定规定的边界内土耳其人占大多数的地区“构成一个真正的、在法权上不能以任何借口分割的整体”;反对阻碍土耳其政治、司法、财政发展的种种限制等。3月16日,协约国军队在伊斯坦布尔登陆。1920年4月23日,首届大国民议会在安卡拉召开,成立以凯末尔为首的临时政府,宣布自3月16日起的议定书一律无效,要求苏俄政府支援土耳其的民族事业。1920年8月10日,巴黎和会通过剥夺土耳其民族生存权利的《色佛尔和约》。1921年7月,希腊十余万干涉军在英国支持下,进犯安纳托利亚。土耳其国民军取得萨卡里亚战役的胜利,成为民族独立战争的转折点,协约国阵营发生分化。1921年10月20日法土签订停战协定,法国正式承认大国民政府,承诺在两个月内从安纳托利亚东南部撤出全部占领军。意大利也于同年秋天撤出安纳托利亚南部,英国改变公开支持希腊的立场,转向“中立”。1922年8月26日,土军向希军发动总反攻。9月18日,最后一批希腊军队撤离安纳托利亚。同年10月11日,土希两国签订停战协定,土耳其收复东色雷斯,伊斯坦布尔地区的行政管理权交还土耳其。1923年7月24日,土耳其和英、法、意、希、日等国签署《洛桑和约》,取得外交上的重大胜利。1922年11月1日,大国民议会废除苏丹制。1923年9月,由护权协会第一集团改组的人民党成立。
1923年10月29日晚8点半,议会通过建立土耳其共和国的决定,凯末尔当选为共和国总统。凯末尔革命取得胜利。
⑶ 土耳其政变的原因
实际上土耳其政变很复杂,但是简单归纳是:政变双方为总统代表的宗教势力,军队代表的政党势力,政变的根本原因是外部势力干涉土耳其内政,土耳其是一个宗教国家,总统代表的民主是宗教民主,而外部势力认为无法以民意操控土耳其政府,外部势力认为只有以正当的媒体宣传可以干预民意的老百姓是文明人,只有民意能干预的政府是民主的政府,这样他们就能操纵媒体来干预民意,间接干预该国家政治倾向,和他们保持一致,如果干预不了就要发动政变来达到这个目的。政变失败的主要原因土耳其宗教势力根深蒂固,并且宗教势力和政治结合较为紧密,外部势力和土耳其军方不得人心。
总结,宗教政治有其一定的摇摆性,今天跟这个国家结盟,明天跟那个国家有利益就是好朋友,主要是因为他们除了真主不信政治和民主,在外部势力眼里这些国家的人应该都是恐怖分支。
⑷ 谁知道塞浦路斯的希腊族和土耳其族之间内战,到底什么原因
1489年,被威尼斯共和国吞并
1571年,由奥斯曼帝国占领,1573年正式割让。
1878年,被英国占领,开始82年的统治。
1925年,沦为英国直辖殖民地。
1959年2月,英国、希腊、土耳其签订《苏黎世-伦敦协定》,希腊、土耳其、塞浦路斯三国签订《联盟条约》。希、土、英3国保证塞浦路斯的独立。
1960年8月16日,宣布独立,成立塞浦路斯共和国。组成两族联合政府。
1963年底,两族因制宪问题发生严重流血冲突。
1974年7月,希腊军人政权在塞浦路斯策动政变,土耳其以此为由出兵。
基督教势力的建立
南北塞浦路斯之间复杂的政治与民族关系起源于非常久远以前的时代。历史上可以找到、关于此岛最早的历史记载,说明塞浦路斯是属于亚述帝国的版图之一,岛上的民族属于古代腓尼基人与希腊人族裔,并且在公元前58年时,成为当时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传说,在塞浦路斯属于罗马帝国统治的时代,包括保罗、巴拿巴与马可在内的几位耶稣门徒都曾造访过塞浦路斯岛,保罗将基督教带到该岛上,而巴拿巴则建立了第一座塞浦路斯教会。因为此因素,塞浦路斯成为地中海地区最早开始信奉基督教的地区,而今日岛上的希腊裔居民也都是信奉基督教,属于希腊正教的一支。
伊斯兰教移民进入
而另一方面,信奉伊斯兰教的土耳其人则得到了16世纪以后才来到塞浦路斯岛。1570年奥图曼帝国从当时拥有着塞浦路斯岛的威尼斯共和国手中抢下此岛的控制权,开始鼓励土耳其士兵主动携家带眷移民到该地,新进入的土裔移民对于岛上原本的希腊裔居民来说有很强烈的排挤效应,因而种下数百年后分裂状况的伏笔。在17世纪奥图曼帝国最强盛的时代,是移民潮的高峰,在这段期间岛上的希腊正教教会是希腊族裔唯一的凝聚力量。
英国殖民时代
1878年时,为了防止帝俄势力的南侵,奥图曼帝国以塞浦路斯换取英国在俄土战争中对该国的支持,正式将该岛的行政权转移给英国,但是保留该岛的宗主权。1925年英国与土耳其签订洛桑条约,塞浦路斯正式成为英国殖民地,而岛上也有许多土耳其裔居民在此时搬迁回土耳其本土。在英国统治的期间,塞浦路斯岛上的希腊居民一直在讨论与争取回归希腊“祖国”的可能性,甚至组成极端右翼的塞浦路斯斗士国家组织(Ethniki Organosis Kyprion Agoniston,EOKA,成立于1955年)进行地下抗争活动。在EOKA组成后的四年间,他们持续地攻击了许多属于英国的设施目标,而英国当局也以保护土耳其裔居民的理由武力反击。
⑸ ‘叙利亚,伊拉克,土耳其,俄国’为什么会发生战争
是以叙利亚为中心打的,开始是叙利亚民众大游行、暴乱,后出现了多个反政府派别,联合对巴沙尔政府开战,叙利亚内战爆发。之后伊拉克的黎凡特伊斯兰国势力打进叙利亚本土,与巴沙尔政府抗衡,战争升级。美国为首的北约随即参战,帮助反对派打击巴沙尔政权,土耳其是北约成员国,理所应当卷入战争。俄罗斯也以打击恐怖组织的名义,协助巴沙尔政权,也介入叙利亚战争,叙利亚战争扩大化。此外,世界各国的许多人们,包括百姓、退伍兵、逃犯等等,也都抱着不同的目标和宗旨,纷纷远赴叙利亚,亲临这场战争。开战以来,参战人数起伏不定至今无法统计,许多新式武器都在此搬上战场,战争异常激烈,这不仅仅是叙利亚各派的较量,更是各大国之间的博弈,叙利亚战争是近代历史一场规模庞大的战争,是当今世界的焦点。
⑹ 杜鲁门主义出台前的希腊土耳其危机究竟是怎么回事
1944年到1949年,希腊发生了内战。内战一方是先后受到英美支持的希腊政府军。另一方是战争时期领导抗德运动的希腊共产党武装,内战中一直受到南斯拉夫的支持。 内战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1944年—1945年),控制希腊大部分领土的左翼抵抗力量对抗回到祖国的希腊流亡政府,这一流亡政府战争期间在英国的支持下成立于开罗。在第二阶段(1946年—1949年),经过不公正选举上台的右翼政府继续和希腊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作战。最后,由于苏联与南斯拉夫关系的破裂,希腊左翼内部也分列为赞成斯大林和赞成铁托的两派,结果希腊放弃了支持他们的那斯拉夫,选择了苏联,苏联却没有给他们有力的支持,最终失败。内战给希腊留下了严重的经济问题和政治分裂,这一局面直至20世纪70年代才结束。
二战结束后,苏联向土耳其提出共管黑海海峡和割让卡尔斯-阿尔达汉地区的要求,遭到土耳其拒绝后,苏联在苏土边境集结兵力,土苏关系紧张。面对苏联在中东北部地带造成的威胁,美国立即给予反击,并乘机扩大在土耳其的影响。
⑺ 为什么土耳其和叙利亚冲突开战到底是什么原因。
一是教派不同,二是都有库尔德问题,叙利亚利用库尔德问题牵制土耳其,土耳其因此希望叙利亚早日解决问题稳定下来,以免库尔德人浑水摸鱼。
⑻ 亚美尼亚——土耳其战争是怎么回事
亚美尼亚——土耳其战争是土耳其和达什纳克党的亚美尼亚之间进行的一场战争。在协约国和美国的唆使下,达什纳克党政府指望通过军事冒险行动来压制劳动人民的革命活动和巩固自己在国内的地位。
1920年色佛尔和约的签订更促使达什纳克党人加速实现其冒险意图。根据和约,土耳其的凡省、比特利斯省以及埃尔祖鲁姆和特拉布松两省的部分地区划归亚美尼亚。土耳其方面考虑到亚美尼亚在军事上的明显劣势,也企图利用达什纳克党人的冒险政策以夺取亚美尼亚相当一部分领土。6月9日土耳其军队向纳希切万出动。达什纳克党人指望协约国和美国给予援助,拒绝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关于通过外交途径调停冲突的建议。
但是,协约国和美国只向亚美尼亚提供了武器和为数不多的贷款。达什纳克党军队因为敌军在人员和装备方面占优势而遭到失败。9月29日,土耳其人占领了萨勒卡默什,随后又占领阿尔达汉。10月30日占领了卡尔斯。这不仅是对亚美尼亚的威胁,而且也是对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的威胁,俄罗斯联邦政府对此感到不安,再次建议达什纳克党接受调停,但又遭到拒绝。
帝国主义集团为了在苏俄和土耳其之间制造纠纷,鼓动达什纳克党人继续进行战争。也由于此原因,孟什维克的格鲁吉亚拒绝援助亚美尼亚,并于11月宣布中立。11月7日土耳其人占领亚历山德罗波尔,11月12日占领阿金车站,并开始向埃里温进攻。土耳其军队几乎占领了亚美尼亚2/3的领土。
达什纳克党得不到协约国和美国的军事援助,于11月18日签署停战协定,12月2日签订和约。根据这一和约亚美尼亚实际上成了土耳其的附庸国。依照条约规定,亚美尼亚只剩下埃里温市和戈克恰湖的一些地区。亚美尼亚的军队限制在1500人、20挺机枪和8门火炮以内。但是,达什纳克党已经无权缔结条约了。11月29日,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亚美尼亚劳动人民举行了起义,并在红军的帮助下推翻了达什纳克党政府。就在这一天,领导起义的革命委员会宣告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共和国政府拒绝接受达什纳克党与土耳其签订的丧权辱国的条约。
1921年3月16日,苏俄和土耳其之间签订了条约。按照该条约,卡尔斯省和其他一些地区划归土耳其。根据苏俄政府的要求,土耳其从业历山德罗波尔地区和纳希切万省撤出了自己的军队。1921年10月13日,南高加索各苏维埃共和国和土耳其签订了共同一致的和约,确定了它们之间的边界。
亚美尼亚——土耳其战争非常明显地揭示了达什纳克党活动的反人民性质。他们像南高加索其他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政党和孟什维克党一样,不是为本国人民的民族利益服务,而是为国内外反革命的反苏维埃政策效劳。
苏维埃政权在亚美尼亚的建立,苏俄在推翻达什纳克党和恢复亚美尼亚领土完整的斗争中给予亚美尼亚劳动人民的援助,对于亚美尼亚人以及南高加索其他各族人民的社会解放和民族解放都具有重大意义。
⑼ 土耳其为什么发生军事政变
主要是世俗社会和伊斯兰主义之间的争斗。
1960年至2016年间,土耳其军队发动了5次军事政变,平均每十年一次。1960年4月27日,土耳其武装部队总参谋长杰马勒·古尔塞勒将军发动政变,推翻时任曼德列斯政权,并出任临时总统、总理兼国防部长。1961年10月大选后,军人政权还政于民。1971年3月12日,因不满土耳其各种激进组织出现,土耳其军方向苏奈总统和国民议会提交了一份备忘录,要求建立“一个强大的可信赖的政府”。当天,1965年开始执政的德米雷尔正义党政府被迫辞职,史称“备忘录政变”。1980年4月,土耳其选举期间,由于左右势力势均力敌,选举旷日持久,经济形势每况愈下。同年9月12日,土耳其武装部队总参谋长科南·埃夫伦发动武装政变,宣布解散议会和内阁,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接管国家权力。埃夫伦将军自任国家元首,建立军政府。后来的1997年6月18日,在军方的强大压力下,宗教色彩浓厚的总理埃尔巴坎辞去职务。2016年7月16日,土耳其爆发了第六次军事政变。
根据土耳其政变军方发表的声明,他们此次政变是为了恢复民主与自由。当然这只是对外宣传的说辞,或者说表面原因。究其根本,土军方发动政变恐怕还是要归根到世俗力量与伊斯兰之间的交锋上来。
现代土耳其脱胎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奥斯曼土耳其时期,伊斯兰教被奉为国教,其采取政教合一的政体,民众接受的是伊斯兰化的教育。伊斯兰教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土耳其有着深厚的伊斯兰文化传统。
一战后,凯末尔领导的革命获得了胜利,土耳其共和国诞生。革命胜利后凯末尔采取了一系列世俗化的措施。取消了政教合一制度,实行政教分离;以资产阶级世俗法律代替伊斯兰教法,撤销伊斯兰法庭;撤销伊斯兰长老委员会,设立宗教事务委员会,由政府管理宗教活动;改革伊斯兰化的教育制度,改以西式教育等。凯末尔的世俗化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土耳其也成为伊斯兰世界中,世俗化最彻底的一个国家。
凯末尔的世俗化改革势必要触及伊斯兰势力的利益,伊斯兰势力一直没有放弃重拾影响。伊斯兰势力与世俗化力量一直都在交锋,但总体而言,世俗力量一直占据优势。作为世俗化力量象征的土耳其军队一直都是世俗化成果的坚定捍卫者。1960年、1971年和1997年,土耳其军方曾多次发动政变,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打击伊斯兰主义的抬头。
1961年,土耳其通过了《土耳其军队内部服务法》,其后1982年又修改了宪法。两者都赋予了土耳其军队在国家危难之际极大的权限。
土耳其军方此次政变,很大程度上就是不满埃尔多安的伊斯兰主义倾向。埃尔多安在还未当任国家领导人时,就曾表露出强烈的伊斯兰主义倾向。1998年,他还因朗诵鼓吹原教旨主义的禁诗被判处四个月的监禁。2003年上台执政后,他采取了一些不利于世俗化的措施,导致土耳其国内日益伊斯兰化。埃尔多安上台后,大肆建造清真寺,从2002年至今大约建造了17000座。在教育改革方面,他采取了偏向于宗教学校的政策,10年间,宗教学校的学生翻了10倍。
除此以外,埃尔多安失败的周边外交政策也有可能是此次政变的原因之一。2002年,埃尔多安上台后,积极推动“零问题”外交。土耳其通过这一政策改善了同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地区影响力得到了提升,与此同时也为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有力的周边环境。土耳其经济在此期间高速发展,跻身为“新钻国家”,是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随着实力的增强,土耳其燃起了重做大国的雄心壮志。不断插手周边事务,导致与周边国家交恶。土耳其的“零问题”外交也变成“零朋友”外交。此外,在打击伊斯兰国方面先是放任不管,后又惹火烧身,导致土耳其国内安全恶化。一系列政策的失误,引发了民众的不满。
最后,埃尔多安加速集权进程也可能是原因之一。埃尔多安于2003年11月受命组阁,正式执掌政权。作为一个强势的政治人物,此后的土耳其政坛打上了深刻的埃尔多安个人色彩。显然,埃尔多安也是一个迷恋权力的人。2007年埃尔多安获得连任。当年,土耳其通过全民公决修改了宪法,将议会选举总统制改为直选。此事也被看作是埃尔多安在为自己的政治前途作安排。2014年,埃尔多安在卸任总理后,成功当选土耳其第一任直选总统。土耳其实行的议会制,总统本是虚位的,没有实权。但是埃尔多安,不甘于做一个没有实权的总统,他试图想推动土耳其成为一个总统制国家,但是这涉及到修改宪法。从目前正发党在议会所占席位来看,通过议会修宪显然是不可能的,埃尔多安也只能另谋他法。
⑽ 叙利亚土耳其发生冲突的原因
原因有三:
1、土耳其政府亲美。土耳其是北约成员国,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忠诚狗腿子。支持叙利亚反对派,正好向美国主子表明忠心,好捞点好处。
2、土耳其以土耳其族(属突厥人)为主,与阿拉伯人的国家关系一直比较微妙。支持叙利亚反对派,可以挑起叙内战,使阿拉伯世界大乱,让土耳其人渔翁得利。
3、土耳其人以逊尼派穆斯林为主,叙利亚反对派也以逊尼派穆斯林为主,而叙统治者巴沙尔家族是什叶派,土耳其在情感上更愿意支持叙利亚反对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