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苏丹滑膛枪兵什么时候出
Ⅰ 少为人知的经典战役
一、第一次波土之战
1514年8月23日,5万奥斯曼军队在查尔迪兰(南阿塞拜疆)与8万波斯骑兵展开决战。土耳其部队不仅有步兵、骑兵,还有强大的炮兵,伊朗部队则主要是装备马刀和长矛的骑兵。伊朗军队以逸待劳,但军事上不占优势。使用滑膛枪的土耳其耶尼切里兵团在大炮配合下摧毁了伊军抵抗,击败了沙赫伊思迈尔一世,占领了伊朗首都大不里士。1515年科奇希萨尔一战,伊朗军队再次败北,土耳其炮兵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到1516年,塞利姆已占领了西亚美尼亚、库尔德斯坦和包括摩苏尔在内的北美索不达米亚。1516—1517年,土耳其又占领了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埃及、希贾兹和阿尔及利亚部分领土。1533年,苏莱曼一世在同奥地利签订和约使其北翼安全得到保障之后又对伊朗开战。1536年,土耳其占领了格鲁吉亚西南的部分领土。这里是伊土两国争夺外高加索和美索不达米亚统治地位的主要战场。伊朗军队有了自己的炮兵之后,双方的战争互有胜负。1555年5月,两国在阿马西亚城缔结和约,伊朗保有所占外高加索领土,土耳其则把阿拉伯伊拉克并入自己的版图。两国平分了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确认卡尔斯城区为中立区。
二、第二次波土之战
战争第二时期从1578年起,延续近半个世纪。土耳其乘伊朗萨菲王朝发生内部争斗之机再次进攻伊朗。这一时期,奥斯曼帝国拥有克里木诸可汗强大军队的支持。
1578年,土军撕毁1555年和约,修复卡尔斯城,开进外高加索境内,并占领南格鲁吉亚的部分土地。8月10日,伊朗沙赫军队在彻尔德尔附近被击溃,土军侵入东格鲁吉亚和东亚美尼亚,尔后进入北阿塞拜疆并占领希尔万。1579年起,土军同克里木可汗军队(10万人)联合作战,夺取整个阿塞拜疆和伊朗西部地区。但是在沙赫阿拔斯一世在位期间(1587—1629年),伊朗东山再起,不仅收复了被土耳其侵占的西部领土,而且吞并了一些新的领土如阿富汗等。由于忙于对乌兹别克封建主进行战争和镇压国内民众起义,阿拔斯一世被迫于1590年月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签订了屈辱性的《伊斯坦布尔和约》。根据条约,伊朗几乎把整个外高加索和卢里斯坦、库尔德斯坦大部领土(伊朗西北部)都割让给了奥斯曼帝国。
16、17世纪之交,阿拔斯一世进行了军事改革,组建了一支由火枪兵军(1.2万人)和骑兵军(1万人)组成的常备军,成立炮兵教练场和炮兵部队。改革后的伊朗军队兵力达12万人,其中常备军4.4万人,封建民军7.5万人。大力扩军之后,阿拔斯一世的军队达到30万人。为准备对奥斯曼土耳其的战争,争取主动地位,伊朗还同土耳其的敌人俄国和欧洲一些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1602年,阿拔斯一反一个世纪以来的被动防御地位,第一次主动对土耳其发动了战争。由于军队体制没有作出相应改革,土耳其面对伊朗的攻势有些力不能支。1603—1604年,伊军在苏菲安附近的数次交战中打败了土军,攻占并洗劫了大不里士、纳希切凡等城市,把30余万亚美尼亚人迁往伊朗境内。1602—1612年的10年战争,伊朗大获全胜,1613年11月签订的《伊斯坦布尔和约》肯定了伊朗的全部战果。
土耳其对该条约心怀不满,遂于1616年对伊朗采取报复行动,但在3年的战争中再遭败绩,1618年的《萨拉卜和约》重申了《伊斯坦布尔和约》的内容。伊朗乘战争获胜之机大大扩展了自己的领土,遂准备进行新的战争。1623年,伊朗军队入侵阿拉伯伊拉克,引发了1623—1639年战争。阿拔斯一世趁伊拉克人民反对土耳其苏丹穆斯塔法一世统治举行起义之机,兴兵攻占巴格达,继之占领了整个阿拉伯伊拉克。
17世纪前25年,阿拔斯一世对东格鲁吉亚进行了数次远征,遭到外高加索各族人民的顽强抵抗。
苏丹穆斯塔法四世在位期间(1623—1640年),鉴于土耳其对欧洲的征战屡遭挫折,因而致力于征服东方。1625年,土耳其占领了阿哈尔齐赫,从伊朗手中夺得了萨姆茨赫—萨塔巴戈公国,并将它变为自己的一个省。土军还进犯了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占领了北美索不达米亚和摩苏尔,但围攻巴格达9个月未能成功。1630年,土军转战外高加索和伊朗西部,洗劫哈马丹城,全城居民均遭屠杀。1639年5月,伊土签订《席林堡(佐哈布)条约》。伊土边界保持现状,但阿拉伯伊拉克划归土耳其。
土耳其早期能打败伊朗从军是的角度来讲是因为土耳其拥有当时最先进的军事思想,和完善得多兵种配合协同作战,尤其是步炮配合在同一时代可以说是无懈可击。而伊朗的战术尚且保留在4世纪,靠铁骑队波浪式进攻,自然无法战胜土耳其的火枪大炮。
但当波斯有了自己的炮兵火枪兵之后战局就逐渐扭转了。到了后期伊朗则完全占据主动,土耳其的骑兵和波斯铁骑相比跟本不占优势,在波斯有了完备的火药部队之后,土耳其军在军力上就已经处于下风了。尤其是在阿巴斯大帝占领印度河流域和阿富汗之后,波斯的战象军团(下图)开始登场,土耳其的噩梦自此开始,因为当时的邃发华膛枪根本伤不了披甲战象,而且战象火枪骑手的射程装弹量远高于土耳其火枪步兵。于是在波斯军团枪炮其发,战象冲锋,铁骑包抄下,土耳其开始节界败退。波土战争的胜利和民族没有直接关系,完全是取决于兵力装备兵种配合和战术思想
三、第三次波土之战
战争第三时期始于18世纪初,土耳其苏丹艾哈迈德又对伊朗发动战争。1723年春,土军乘萨菲王朝崩溃之机侵入外高加索,相继占领第比利斯、整个东格鲁吉亚、东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同时,土军还征服了伊朗西部的卢里斯坦省。土耳其的胜利直接威胁到沙皇俄国在高加索的利益。彼得一世1722—1723年对波斯的远征和土耳其的军事胜利,迫使伊朗沙赫塔赫马斯普二世同俄国签订1723年的《彼得堡条约》。1724年6月,俄土《君士坦丁堡条约》在伊斯坦布尔签订。条约规定,1723年俄伊彼得堡条约列举的里海沿岸所有地区转归俄国,外高加索其余地区、伊朗西部和克尔曼沙阿、哈马丹两城转归土耳其。土耳其取得如此有利于自己的条约,主要是由于法国的支持。
土耳其强占大片领土后仍感不足,于是又在1725年进军伊朗东部并攻占加兹温。1730年,伊朗的实权人物纳迪尔率军打败土军的进攻,并将其驱逐出哈马丹、克尔曼沙阿和南阿塞拜疆。塔赫马斯普二世为提高个人声望,令纳迪尔镇压阿富汗阿布达利部族霍拉桑起义,自己亲征土耳其,但在1731年的哈马丹城下一战被土军击败。1732年,他被迫与土耳其签订和约,承认土侵占的阿拉斯河以北外高加索永久归属土耳其。1732年,纳迪尔推翻塔赫马斯普二世,并同俄国签订《拉什特条约》(1732年),答应肃清外高加索土军后把库拉河以北归还俄罗斯,以换回吉兰省。1735年6月,纳迪尔率7万大军在卡尔斯城下打败了8万土军。1736年,纳迪尔即伊朗沙赫王位,着手改组军队,扩大军队数量和改善装备,特别注重发展炮兵。他的军队近代化计划得到英法军事专家的帮助。萨菲伊朗重新统一稳定之后,纳迪尔沙赫为夺回土耳其控制的阿拉伯伊拉克和外高加索,于1743年对土再次发动战争。3年的伊土战争未分胜负。
这场长达200余年的战争是伊斯兰教两大封建国家为争霸中东而进行的掠夺性战争,在被征服的各族人民中间不断激起民族解放运动和反封建斗争,而双方又对这种矛盾 和斗争加以利用,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在外高加索各族人民的命运中,伊土战争是他们 许多世纪的历史上苦难最深重的时期。伊朗和土耳其在血腥的战争中两败俱伤,日益沦 为正致力于在中近东建立霸权的英法两国的殖民地。
伊土战争时间虽长,但军事学术上却无甚发展。双方军队的主要类型是封建民军, 主要兵种是装备矛、盾、马刀、弓箭、短剑和火枪(16世纪末开始装备)的正规骑兵和 非正规骑兵,其中前者是军中的快速机动部队。从16世纪(土耳其)和17世纪(伊朗) 组建的常备步兵处于从属地位。但到17、18世纪,步兵的作用有所提高,这主要是由于 西欧经验的传入。步兵装备了射击武器(前装枪、火枪),并按正规军体制编成。炮兵 作为一个兵种在土耳其出现较早,它曾是奥斯曼土耳其向外扩张的有力武器。同时,纳迪尔沙赫的军队中也有战象队,交战时用于突击敌战斗队形中央,减轻步兵压力。使用 射击武器之前,战役结局通常取决于大批骑兵的冲击和围歼,因为骑兵能突然而迅速地 攻击敌军。随着正规步兵和炮兵的出现,骑兵变成了战斗队形的主体。骑兵掩护侧翼安 全,并以骑兵冲击完成对敌突击。军队作战采用疏开队形,到17、18世纪则采用线式战 斗队形。对溃逃之敌一般不予追击。夺取要塞多靠长期围攻。军事学术在伊土战争中发 展迟缓,这是因为两国处于落后的封建社会而且正走下坡路,两国军队都有大量非正规 的、不同部族的封建步、骑兵民军,武器装备以冷兵器为主,五花八门,极不统一。
Ⅱ 帝国时代3各国没有的兵种有哪些
英国:没有散兵,但有替代兵种长弓兵。英国有教堂科技罗杰的射手,能得到一批散兵。没有长戟兵。没有重型加农炮,但有替代兵种火箭炮。
法国:没有掷弹兵,但可通过教堂科技青年卫兵、中年卫兵、老年卫兵得到自动升级的掷弹兵
德国:没有火枪兵、掷弹兵。没有龙骑兵,但有替代兵种马战车。没有轻骑兵,但有替代兵种德国骑兵。没有长戟兵,但有替代兵种双手剑士。
西班牙:没有掷弹兵。没有长戟兵,但可通过教堂科技获得一批护卫长戟兵。
荷兰。没有火枪兵,但可通过教堂科技获得30护卫火枪兵。没有龙骑兵,但有替代兵种手枪骑兵
葡萄牙:没有散兵,但有替代兵种葡萄牙散兵。没有长戟兵。没有鹰炮,但有替代兵种管炮。
土耳其:没有火枪兵,但有替代兵种苏丹亲兵。没有散兵,但有替代兵种奥斯曼炮兵。没有长戟兵。没有龙骑兵,但有替代兵种骑射手。没有重型加农炮,但有替代兵种重型火炮。
俄罗斯:没有散兵,但有替代兵种俄国散兵。没有轻骑兵,但有替代兵种哥萨克骑兵。没有龙骑兵,但有替代兵种骑射手。
易洛魁:堡垒无炮兵。
苏族:没有类似火枪的兵种,没有炮兵。
阿兹特克:没有类似火枪的兵种,没有炮兵。
中国:没有火枪,但可通过结盟英国得到红衣火枪。
日本:基本全有……
印度:没有类似鹰炮的反步兵火炮,但可通过结盟土耳其得到重型火炮。
PS:由于亚洲国、土着国和欧洲过兵种体系大不相同,几乎没有相同的兵种,所以只是大略说说。
Ⅲ 中世纪2土耳其咋出近卫军
近卫戟兵苏丹行宫+贵族军营及以上均有产出,近卫弓箭手贵族军营及以上产出,近卫滑膛枪兵苏丹行宫+禁卫军营全部完成后出产。
Ⅳ 帝国时代2征服者火枪兵
先在大学研究化学,然后就能在靶场造火枪手了,火枪手的攻击很强,火枪队很有威胁力。另外土耳其的苏丹亲兵是特色部队,射程很远,在城堡生产,西班牙的西班牙征服者是马上火枪手,具有速度优势,也在城堡生产。
Ⅳ 帝国三:英国火枪,土耳其火枪,日本火枪,印度火枪哪个最强
铁炮攻击力好象是最高的吧?苏丹亲兵只是说生命值特别高.红衣军只是说价格合适,比较容易出,性价比高.印度兵也不错.总之亚洲的滑膛枪兵都比较厉害,让人很困惑.
Ⅵ 帝国时代2土耳其是火枪兵还是精锐苏丹亲兵厉害
你可以进入地图编辑器查看这两种兵种的生命值和攻击力或者创建地图模拟下两兵种对战再分析,一般特色兵种会比同型兵种强。但事实上也不会差太多,两者数量上的差异更能决定战局。火枪兵种属于攻击力较高的兵种,但生命力、防御力不佳,近战容易被骑兵闪歼,而且投石车一泼就会死伤大半,建议运动战配属其他兵种掩护,防守布置城墙,其实步兵还是比较适合防守,玩家之间的对战节奏快,速攻多。近战步兵突前当炮灰,远战步兵守战略要地,或掩护大部队。
西班牙的特色兵种算是相当出色了,征服者机动性和火力俱佳,比起火枪步兵,其实更推荐速攻型玩家用征服者。
西班牙的攻略及优势如下:(我认为以下的回答已经足够详尽、中肯,就不多说了)
http://..com/link?url=cUFt9u5fNGh-CPG0y_cJkj5M4P43ZtEgcd_Q0eHMJqtH7vPSe4EOjh-Kl5dI9uiQrNt_9KmmyGgu_qIu0KDRc_
http://..com/question/1608960.html
Ⅶ 中世纪2全面战争国家强弱排行
英国
战略:英国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是其最大的优势。英吉利海峡是天然的屏障,最重要的是不列颠作为岛国几乎每个城市都有港口,所以英国的经济算是一流的。扩张方面,北边的苏格兰是首选,而欧洲南端的沿海叛军城市也很富庶,最好趁早抢占。统一英仑三岛后资金就不是问题了,可以南攻法国,也可以东进丹麦,看个人喜好了。
2.法国战略:
法国初期的形势并不好,南北领地支援困难,且周边虎狼环饲。建议优先占领北部的叛军城市和西面的叛军城堡,再和英国开战进取不列颠,不要过早和神罗/米兰交战。马塞的经济很好,不到万不得以不要放弃,让将军多招些雇佣军抵挡米兰的第一波进攻。可以考虑把巴黎转换为城堡,以尽早
出高级兵种。城市之间优先修路。等撑到后期,法国的高级兵种成型后,基本就能横行天下了。
3.神圣罗马帝国
战略:神罗的初期是《中世纪2 全面战争》中最差的国家之一,兵种弱小不说,领土还全都是贫瘠的内陆,更要命的是周围的邻居(尤其是意大利三小强和丹麦)没有一个是好惹的,真有被“反德同盟”包围的感觉,稍有不慎就会陷入多线开战,天下围攻的境地,所以神罗的攻略方向是值得仔细
研究的。本人四次神罗通关,认为最好的方略是“东守西攻,先南后北”。具体点说就是一开局先集中兵力取得西面的2座叛军城堡和南边的佛罗仑撒,东面和波匈结盟/和亲,西面不要惹法国,10 回合发展之后全力对付意大利三小强(争取在他们主力在外的时候袭占其城),兵种垃圾就多招雇佣
兵,把将军卫队集群使用(不要招募骑士,会把你的经济拖跨的),多给教皇上供,等占领了米兰和威尼斯在意大利的领土经济问题就解决了大半,之后可以象南进攻西西里,也可以象西占领富庶的法国的马塞,北边的汉堡就留给丹麦,让他和波英互相斗去吧。
4.威尼斯
战略:作为“臭名着着”的意大利三贱客之一,威尼斯的实力自然不容轻视,其最大的问题是初期的领地非常分散,东边的拜占廷和西边的米兰也都很有侵略性。个人推荐先讨伐米兰和西西里,把意大利半岛紧紧攥在手里,然后大军东进,拿下巴尔干半岛。北边的国家互相倾轧,一般不会联合
起来对付你;而地中海的贸易利润可是相当惊人的。之后是东进圣地或是北上德意志就看大家的喜好了。
5.西班牙
战略:作为地处欧亚大陆最西端半岛的国家,西班牙初期的环境很封闭,面对的只有葡萄牙和摩尔,而战略目标也相对简单,就是统一半岛,然后东进法兰西。值得注意的有2点,一是对付摩尔最好用十字军的力量,二是要抢在葡萄牙之前占领瓦仑西亚(由大英雄熙德守卫...)
(7)土耳其苏丹滑膛枪兵什么时候出扩展阅读
《中世纪II:全面战争》(Medieval II: Total War)是由Creative Assembly开发的回合制战略游戏,已于2006年由Sega Entertainment发行。
该游戏是2002年的《中世纪:全面战争》的续作,是全面战争系列的第四作。
游戏时间设定为1080年至1530年的中世纪时期。如同前作一样,游戏将重点放在中世纪欧洲,北非,中东的战争、宗教、政治表现上。游戏的延续使用了《罗马:全面战争》的源代码。相比前作,
主要改进了图象引擎,首次引入了人物图象组装系统,使得人物不再千人一面;另外战场绘图和天气系统也更加完善。
跨入欧洲历史上最动荡、最血腥的时代,《Medieval II:Total War》允许玩家率领他们的军队穿越美洲大陆被发现之前的欧洲和圣地(巴勒斯坦)战场,并与可怕的阿兹特克人战斗。
Ⅷ 伊土战争可以分为哪几个时期
长达200余年的伊土战争共分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从1514—1555年。1514年8月23日,奥斯曼军队在查尔迪兰(南阿塞拜疆)与8万波斯骑兵展开决战。土耳其部队不仅有步兵、骑兵,还有强大的炮兵,伊朗部队则主要是装备马刀和长予的骑兵。伊朗军队以逸待劳,但军事上不占优势。使用滑膛枪的土耳其耶尼切里兵团在大炮配合下摧毁了伊军抵抗,击败了沙赫伊思迈尔一世,占领了伊朗首教大不里士。1515年科奇希萨尔一战,伊朗军队再次败北,土耳其炮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到1516年,塞利姆已占领了西亚美尼亚、库尔德斯坦和包括摩苏尔在内的北美索不达米亚。1516~1517年,土耳其又占领了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埃及、希贾兹和阿尔及利亚部分领土。1533年,苏莱曼一世在同奥地利签订和约使其北翼安全得到保障之后又对伊朗开战。1536年,土耳其占领了格鲁吉亚西南的部分领土。这里是伊土两国争夺外高加索和美索不达米亚统治地位的主要战场。伊朗军队有了自己的炮兵之后,双方的战争互有胜负。1555年5月,两国在阿马西亚城缔结和约,伊朗保有所占外高加索领土,土耳其则把阿拉伯伊拉克并入自己的版图。两国平分了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确认卡尔斯城区为中立区。
伊土战争第二时期从1578年起,延续近半个世纪。土耳其乘伊朗萨菲王朝内讧之机再次进攻伊朗。1578年,拥有克里木诸可汗强大军队支持土军撕毁1555年和约,开进外高加索境内,占领南格鲁吉亚的部分土地。8月10日,伊朗沙赫军队在彻尔德尔附近被击溃,土军侵入东格鲁吉亚和东亚美尼亚,尔后进入北阿塞拜疆并占领希尔万。1579年起,土军同克里木可汗军队(10万人)联合作战,夺取整个阿塞拜疆和伊朗西部地区。
阿拔斯一世被迫1590年3月,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签订了屈辱性的《伊斯坦布尔和约》。根据条约,伊朗几乎把整个外高加索和卢里斯坦、库尔德斯坦大部领土都割让给了奥斯曼帝国。
16、17世纪之交,阿拔斯一世纪进行了军事改革,组建了一支由火枪兵军(1.2万人)和骑兵军(1万人)组成的常备军,成立炮兵教练场和炮兵部队。大力扩军之后,阿拔斯一世的军队达到30万人。为准备对奥斯曼土耳其的战争,争取主动地位,伊朗还同土耳其的敌人俄国和欧洲一些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1602年,阿拔斯一改一个世纪以来的被动防御地位,第一次主动对土耳其发动了战争。由于军队体制没有作出相应改革,土耳其面对伊朗的攻势有些力不能支。1603~1604年,伊军在苏菲安附近的数次交战中打败了土军,攻占并洗劫了大不里士、纳希切凡等城市,把30余万亚美尼亚人迁往伊朗境内。1602~1612的10年战争,伊朗大获全胜,1613年11月签订的《伊斯坦布尔和约》肯定了伊朗的全部成果。
土耳其对该条约心怀不满,遂于1616年对伊朗采取报复行动,但在3年的战争中再遭败绩,1618年的《萨拉卜和约》重申了《伊斯坦布尔和约》的内容。伊朗乘战争获胜之机大大扩展了自己的领土,遂准备进行新的战争。1623年,伊朗军队入侵阿拉伯拉克,引发了1623~1639年战争。阿拔斯一世趁伊拉克人民反对土耳其苏丹穆斯塔法一世统治举行起义之机,兴兵攻占巴格达,继之占领了整个阿拉伯伊拉克。
苏丹穆斯塔法四世在位期间(1623~1640年),1625年,土耳其占领了阿哈尔齐赫,从伊朗手中夺得了萨姆茨赫-萨塔巴戈公国,并将它变为自己的一个省。土军还进犯了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占领了北美索不达米亚和摩苏尔,但围攻巴格达9个月未能成功。1630年,土军转战外高加索和伊朗西部,洗劫哈马丹城,全城居民均遭屠杀。1639年5月,伊土签订《席林堡(佐哈布)条约》。伊土边界保持现状,但阿拉伯伊拉克划归土耳其。
伊土战争第三时期始于18世纪初,土耳其苏丹艾哈迈德又对伊朗发动战争。1723年春,土军乘萨菲王朝崩溃之机侵入外高加索,相继占领第比利斯、整个东格鲁吉亚、东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同时,土军还征服了伊朗西部的卢里斯坦省。1724年6月,俄土《君士坦丁堡条约》在伊斯坦布尔签订。条约规定,1723年俄伊彼得堡条约列举的里海沿岸所有地区转归俄国,外高加索其余地区、伊朗西部和克尔曼沙阿、哈马丹两城转归土耳其。
强占大片领土的土耳其仍感不足,在1725年,又进军伊朗东部并攻占加兹温。1730年,伊朗的实权人物纳迪尔率军打败土军的进攻,并将其驱逐出哈马丹、克尔曼沙阿和南阿塞拜疆。塔赫马斯普二世为提高个人声望,令纳迪尔镇压阿富汗阿布达利部施拉桑起义,自己亲征土耳其,但在1731年的哈马丹城下一战被土军击败。1732年,他被迫承认土侵占的阿拉斯河以北外高加索永久归属土耳其。1732年,纳迪尔推翻塔赫马斯普二世,并同俄国签订《拉什特条约》(1732年),答应肃清外高加索土军后把库拉河以北归还俄罗斯,以换回吉兰省。1735年6月,纳迪尔率7万大军在卡尔斯城下打败了8万土军。1736年,纳迪尔即伊朗沙赫王位,着手改组军队,扩大军队数量和改善装备,特别注重发展炮兵。他的军队近代化计划得到法军事专家的帮助。萨菲伊朗重新统一稳定之后,纳迪尔沙赫为夺回土耳其控制的阿拉伯伊拉克和外高加索,于1743年对土再次发动战争。3年的伊土战争未分胜负。
Ⅸ 什么是伊土战争
1514~1746年的伊土战争16~18世纪的伊土战争,是奉逊尼派为国教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以什叶派为国教的伊朗萨菲王朝为争夺阿拉伊拉克、库尔德斯坦和外高加索,控制欧亚两洲间重要战略和贸易交通线而进行的、长达200余年的掠夺性战争。战争的结果是两败俱伤,加速了西亚古文明的衰落。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萨菲王朝的伊朗都信奉伊斯兰教,是中世纪西亚地区的两个大帝国,但由于派别不同,争夺宗教统治权和争夺两河流域领土的斗争十分激烈。萨菲王朝奉什叶派为国教,土耳其则信奉逊尼派。在土耳其帝国内部有许多什叶派教徒,萨菲王朝利用自己的代理人在安纳托利亚四处活动,鼓动叛乱反对逊尼派奥斯曼人的统治,对土耳其构成威胁。1513年,土耳其苏旦塞利姆一世残酷镇压了什叶派教徒的叛乱,屠杀5万之众,并乘机对伊朗的萨菲王朝发动了战争。
长达200余年的伊土战争共分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从1514—1555年。1514年8月23日,奥斯曼军队在查尔迪兰(南阿塞拜疆)与8万波斯骑兵展开决战。土耳其部队不仅有步兵、骑兵,还有强大的炮兵,伊朗部队则主要是装备马刀和长予的骑兵。伊朗军队以逸待劳,但军事上不占优势。使用滑膛枪的土耳其耶尼切里兵团在大炮配合下摧毁了伊军抵抗,击败了沙赫伊思迈尔一世,占领了伊朗首教大不里士。1515年科奇希萨尔一战,伊朗军队再次败北,土耳其炮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到1516年,塞利姆已占领了西亚美尼亚、库尔德斯坦和包括摩苏尔在内的北美索不达米亚。1516~1517年,土耳其又占领了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埃及、希贾兹和阿尔及利亚部分领土。1533年,苏莱曼一世在同奥地利签订和约使其北翼安全得到保障之后又对伊朗开战。1536年,土耳其占领了格鲁吉亚西南的部分领土。这里是伊土两国争夺外高加索和美索不达米亚统治地位的主要战场。伊朗军队有了自己的炮兵之后,双方的战争互有胜负。1555年5月,两国在阿马西亚城缔结和约,伊朗保有所占外高加索领土,土耳其则把阿拉伯伊拉克并入自己的版图。两国平分了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确认卡尔斯城区为中立区。
伊土战争第二时期从1578年起,延续近半个世纪。土耳其乘伊朗萨菲王朝内讧之机再次进攻伊朗。1578年,拥有克里木诸可汗强大军队支持土军撕毁1555年和约,开进外高加索境内,占领南格鲁吉亚的部分土地。8月10日,伊朗沙赫军队在彻尔德尔附近被击溃,土军侵入东格鲁吉亚和东亚美尼亚,尔后进入北阿塞拜疆并占领希尔万。1579年起,土军同克里木可汗军队(10万人)联合作战,夺取整个阿塞拜疆和伊朗西部地区。
阿拔斯一世被迫1590年3月,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签订了屈辱性的《伊斯坦布尔和约》。根据条约,伊朗几乎把整个外高加索和卢里斯坦、库尔德斯坦大部领土都割让给了奥斯曼帝国。
16、17世纪之交,阿拔斯一世纪进行了军事改革,组建了一支由火枪兵军(1.2万人)和骑兵军(1万人)组成的常备军,成立炮兵教练场和炮兵部队。大力扩军之后,阿拔斯一世的军队达到30万人。为准备对奥斯曼土耳其的战争,争取主动地位,伊朗还同土耳其的敌人俄国和欧洲一些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1602年,阿拔斯一改一个世纪以来的被动防御地位,第一次主动对土耳其发动了战争。由于军队体制没有作出相应改革,土耳其面对伊朗的攻势有些力不能支。1603~1604年,伊军在苏菲安附近的数次交战中打败了土军,攻占并洗劫了大不里士、纳希切凡等城市,把30余万亚美尼亚人迁往伊朗境内。1602~1612的10年战争,伊朗大获全胜,1613年11月签订的《伊斯坦布尔和约》肯定了伊朗的全部成果。
土耳其对该条约心怀不满,遂于1616年对伊朗采取报复行动,但在3年的战争中再遭败绩,1618年的《萨拉卜和约》重申了《伊斯坦布尔和约》的内容。伊朗乘战争获胜之机大大扩展了自己的领土,遂准备进行新的战争。1623年,伊朗军队入侵阿拉伯拉克,引发了1623~1639年战争。阿拔斯一世趁伊拉克人民反对土耳其苏丹穆斯塔法一世统治举行起义之机,兴兵攻占巴格达,继之占领了整个阿拉伯伊拉克。
苏丹穆斯塔法四世在位期间(1623~1640年),1625年,土耳其占领了阿哈尔齐赫,从伊朗手中夺得了萨姆茨赫-萨塔巴戈公国,并将它变为自己的一个省。土军还进犯了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占领了北美索不达米亚和摩苏尔,但围攻巴格达9个月未能成功。1630年,土军转战外高加索和伊朗西部,洗劫哈马丹城,全城居民均遭屠杀。1639年5月,伊土签订《席林堡(佐哈布)条约》。伊土边界保持现状,但阿拉伯伊拉克划归土耳其。
伊土战争第三时期始于18世纪初,土耳其苏丹艾哈迈德又对伊朗发动战争。1723年春,土军乘萨菲王朝崩溃之机侵入外高加索,相继占领第比利斯、整个东格鲁吉亚、东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同时,土军还征服了伊朗西部的卢里斯坦省。1724年6月,俄土《君士坦丁堡条约》在伊斯坦布尔签订。条约规定,1723年俄伊彼得堡条约列举的里海沿岸所有地区转归俄国,外高加索其余地区、伊朗西部和克尔曼沙阿、哈马丹两城转归土耳其。
强占大片领土的土耳其仍感不足,在1725年,又进军伊朗东部并攻占加兹温。1730年,伊朗的实权人物纳迪尔率军打败土军的进攻,并将其驱逐出哈马丹、克尔曼沙阿和南阿塞拜疆。塔赫马斯普二世为提高个人声望,令纳迪尔镇压阿富汗阿布达利部施拉桑起义,自己亲征土耳其,但在1731年的哈马丹城下一战被土军击败。1732年,他被迫承认土侵占的阿拉斯河以北外高加索永久归属土耳其。1732年,纳迪尔推翻塔赫马斯普二世,并同俄国签订《拉什特条约》(1732年),答应肃清外高加索土军后把库拉河以北归还俄罗斯,以换回吉兰省。1735年6月,纳迪尔率7万大军在卡尔斯城下打败了8万土军。1736年,纳迪尔即伊朗沙赫王位,着手改组军队,扩大军队数量和改善装备,特别注重发展炮兵。他的军队近代化计划得到法军事专家的帮助。萨菲伊朗重新统一稳定之后,纳迪尔沙赫为夺回土耳其控制的阿拉伯伊拉克和外高加索,于1743年对土再次发动战争。3年的伊土战争未分胜负。
16~18世纪的伊土战争除各族人民遭到大批屠杀外,任何一方均未获胜。战争阻碍了两国生产力的发展,加速了这些落后民族和多部族松散联合而成的封建国家的崩溃。这场长达200余年的战争是伊斯兰教两大封建国家为争霸中东而进行的掠夺性战争,因此在被征服的各族人民中间不断激起民族解放运动和反封建斗争,而双方又对这种矛盾和斗争加以利用,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在外高加索各族人民的命运中,伊土战争是他们许多世纪的历史上苦难最深重的时期。伊朗和土耳其在血腥的战争中两败俱伤,日益沦为正致力于在中近东建立霸权的英法两国的殖民地。
伊土战争的时间虽长,但军事学术上却无甚发展。双方军队的主要类型是封建民军,主要兵种是装备予、盾、马刀、弓箭、短剑和火枪(16世纪末开始装备)的正规骑兵和非正规骑兵,其中前者是军中的快速机动部队。
Ⅹ 求帝国时代3的各国有哪些兵种越详细越好
帝国时代有特色兵,每个民族特色兵都在自己兵营和马厩,枪炮厂里出。
1,荷兰
特殊强化兵:长戟兵,近战的重装步兵,血高,攻击强。
荷兰的长戟兵超恶心,一堆捅死好大一片。
特殊兵:枪骑兵,远距离的骑兵,擅长对抗骑兵和炮兵。
特殊船只:北欧帆船,大型帆船的升级版。
2,法国
特殊兵:胸甲骑兵,有踩踏攻击,很强力的骑兵,后期法国爆骑兵海很彪悍。
特殊村民:猎人,采集能力和战斗力都很高的村民,但是也比较贵。
3,德国
特殊兵:双手剑士,高速攻击的近战步兵,打建筑和骑兵都很好。
德国骑兵,攻高血少的骑兵。
战车,远距离的骑兵,属于反骑兵不对。
特殊村民:马车,采集能力强,可以通过主城卡片支援在磨坊里生产。
4,葡萄牙
特殊强化兵;火枪手、龙骑兵、弩手,都做了强化,比其他民族的都强。
特殊兵:葡萄牙散兵,攻击挺高的散兵,血也很少。
管炮,打人用的炮,表示很好用,打建筑是个渣。
5,西班牙
特殊强化兵:长枪兵,西班牙是唯一一个能升级最高等级长枪兵的民族,长枪兵是早期兵种,擅长对抗骑兵和建筑物。其他民族到了城堡时代就不能升级了,西班牙能升到最后,但是对人攻击力很次,拆建筑能力还可以。
特殊兵:枪骑兵,超高血的近战骑兵,后期无视长枪兵这种反骑兵部队。
盾剑手,移动很快的步兵,不太好用,一般很少有人大量出。
6,英国
特殊强化:火枪兵,英国火枪兵的火力非常猛,作为后方火力志愿很不错。轻骑兵,英国轻骑兵也很强力。
特殊兵:长弓兵,长弓兵的射程和攻击比其他民族的弩兵都强,而且可以升级到最高级(必须有主城的支援卡)。
火箭,……总感觉和其他国家的加农炮没啥区别。
7,俄罗斯
特殊强化兵:骑射手,只有俄罗斯和土耳其两个族有骑射手,貌似俄罗斯的比较强大。
特殊兵:俄国散兵,垃圾兵,整个帝国里最垃圾的兵,当然也很便宜,玩俄罗斯就是要靠廉价的俄国散兵以数量取胜。
哥萨克骑兵,垃圾骑兵,大量出吧。
沙皇骑兵,屠城用的兵,打仗不行的。
8,土耳其
强化:轻骑兵、掷弹兵。
特殊兵:苏丹亲兵,是土耳其唯一的一种步兵,步枪其他火枪兵怕打,他血厚能近战,也能想起他火枪兵一样充当远程火力。
奥斯曼轻炮兵,小机关炮兵,行动挺快,对步兵有一定威慑力,但是攻击不高。
重型火炮,破坏力非常大,动作慢到无敌的土耳其特殊炮兵。
奥斯曼重骑兵,血厚攻击高的肉搏其实,挺好用,但是只能从主城运,不能大批量生产,死没了就没有了。
轻型战舰,土耳其特殊战舰,说白了就是武装渔船,能打鱼的战舰。
美洲和亚洲6个族全是特殊兵,没重样得兵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