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土耳其为什么不参战
① 二战时德国为什么没有攻击土耳其
熟悉二战的朋友们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德国的战力可谓是十分强大,依靠强大的空军作为后勤支援,配合以“闪电战”的思想,在地面机械化部队的牵引下,得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攻陷了大半个欧洲,将战车一直开到了英国附近,有包括法国和波兰在内的欧洲大国被德国征服,此时的德国战力可谓是十分强大。而土耳其位于亚洲西部的小亚细亚半岛和巴尔干半岛的色雷斯东部地区,地跨欧亚两大洲,扼守土耳其海峡(黑海海峡),其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历来是各国战争时期的纷争之地。而在整个欧洲都陷入一团战火的状况下,身为欧洲边境的土耳其却一直保持着中立的态度,而德国也貌似没有对土耳其动手的行为,这不禁让人产生了疑问。因为拿下土耳其德国军队既可以直接进军中东,直取印度,又可以完成对苏联的战略包围,那么为何一直到二战结束都始终未见德国对土耳其动手呢。
最后也是德国自身的的原因,我们知道在一战之后德国的军工体系被肢解,但是其之后默默的悄然建设军队力量,这其中效果最为显着的就是空军,其次是陆军,但是海军却一直是德国的弱项,由于海军舰艇建设动静太大,德国一直无法有效将其隐蔽,因此德国海军水面舰艇的力量在欧洲来说是战力比较弱的。而德国想要攻击土耳其就必须要经过地中海,虽然英国战力有损,但是海军是其强项,而地中海也一直处在英国的保护之中,因此德国并没有足够的力量在海上去与英国抗衡,这也是不攻打土耳其的一个主观原因的所在。
② 美国为何在二战后担心苏联颠覆土耳其政权土耳其二战后并没有发生内战
冷战开始初期到土耳其参加朝鲜战争前的美土关系
“在朝鲜战争之前,美国是以尽力争取的态度看待土耳其的。在美国眼中,土耳其充其量不过是一个‘阻止苏联力量南下和进入地中海的前沿阵地’”。①
这一阶段的美土关系受到了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苏土关系的转变。土耳其共和国成立以后实行“国内和平,世界和平”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其中包括加强与苏联的友好关系。1921年3月,土耳其与新成立的苏俄政权在莫斯科签订了《苏土友好条约》。该条约体现出双方平等互惠的原则。在条约中,苏俄政府完全放弃了以往强加在土耳其身上的所有不平等条款,还免除了所欠沙俄的一切债务。总体上,土苏关系在二战爆发前一直保持着和睦友好的关系。
二战爆发后,土耳其政府立即制定了中立的外交政策。即土耳其既与英美苏保持着关系也与纳粹德国互通有无。1941年6月,土耳其与德国签订了《土德友好与互不侵犯条约》。该条约中规定土耳其向德国提供重要的战略原料铜、铬等矿石,封锁黑海海峡,禁止美、英援助苏联的军事物资通过黑海海峡。土耳其政府的政策立即招致苏联的不满。“苏联认为土耳其的亲德路线使其南部边境受到了直接的威胁,土耳其这种投机的骑墙政策是不可容忍的。到战争后期,苏联对土更是施加巨大的压力,要求土放弃中立政策,立即加入盟国参战。英国和法国一度也对土耳其的中立政策持怀疑和批评态度,盟国中只有美国一直对土耳其的中立外交政策给予理解和支持。”②后来在美国的劝说之下,土耳其向轴心国宣战,结束了五年之久的中立政策而且加入了联合国。1945年,苏联要求监管黑海海峡。美国等西方国家与土耳其都对苏联的要求感到震惊。苏联的态度是对土耳其国家主权的严重干涉,而且还将美英等国排除在解决海峡争端的大门之外。因此,美国得到这一消息之后的反应便是将“富兰克林·罗斯福号”航空母舰派往地中海保护土耳其。
美国在中东的力量增长。美国战后在中东的扩张首先是为其冷战这个大战略服务的。中东自然属于美苏争夺的势力范围之一。“中东地区的战略地位对争夺世界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因此,战后中东地区就一直成为美国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的重要目标。美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中东北部、东地中海区域的战略地位,认为这是遏制苏联军事力量进入地中海与中东的防御地带。”③
美国为了不使土耳其落入苏联之手,向土耳其提供了大量的经济、军事援助而且还在土耳其修建了军事基地。这个措施是美国加强中东霸权地位的重要一环。美国对中东如此重视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东的石油资源。除此之外,中东还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富饶的石油与天然气资源使得中东成为战后美国在这一地区渗透的重要原因之一。
③ 二战时期的泰国以及瑞士、瑞典、芬兰、土耳其、西班牙是如何免于战火的呢
瑞士:瑞士自中世纪起 就作为一个独立的邦国存在 因为他的不结盟政策 使得其成为了金融的中心 银行的天堂 而其国民亦有全民皆兵的传统 二战期间 开始德国曾试图进攻瑞士 但短短数日之内 瑞士就建立起一支十万人的军队 使得希特勒不得不有所忌惮 后来 随着战争的继续 瑞士作为金融中心的作用日益显现 大量美国的物资 资金 通过瑞士的金融体系流入了德国 将瑞士作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保留下来 对德国可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 所以终二战之世 瑞士始终没有被纳粹所染指
芬兰:德国之所以没有进攻芬兰 很有可能与大战爆发之前 苏联军队在芬兰的挫败有关 二战之前 苏联对于东边日益强大的德国深为忌惮 一心想将芬兰纳入苏维埃加盟国 但是芬兰一直没有同意 最终导致了芬兰和苏联的冲突 令世人惊异的是 强大的苏联机械化军队 在冰天雪地的斯堪蒂维亚半岛 遭遇到芬兰军民的迎头痛击 最终被迫和芬兰议和 我想 正是看到了苏联在芬兰的惨败 所以纳粹才不敢染指斯堪蒂维亚半岛
土耳其:一战的时候 当时奥斯曼土耳其和德意志帝国 奥匈帝国 结成联盟 虽然土耳其民族英雄凯末尔在达达内尔海峡成功阻击了企图进攻的英军 但由于在巴尔干的溃败 以及最终沦为战败国的悲惨命运 奥斯曼几乎被肢解 战后 以凯末尔为首的革命派推翻了腐朽的苏丹统治 建立了共和国 因为一战失败的阴影 以及日薄西山的国力 最终导致了土耳其在二战中的沉默
西班牙: 需要指出的是 在战争爆发之前 以佛朗哥为首的叛乱武装 推翻了原有政权 建立了法西斯政权 并与纳粹德国结盟 在英法联军在马其顿一线与德军激战的时候 西班牙甚至出兵进攻了法国的西北部 既然已经是盟友了 希特勒还有什么理由进攻呢
④ 二战期间,土耳其为何一直保持中立,直至雅尔塔会议后才对德宣战
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土耳其直接站队,被列强瓜分了。所以在土耳其不确定哪边会可靠一点的时候是不敢再轻易站队的。但是土耳其的位置十分重要,所以列强不会容忍土耳其这种模糊的态度,各方都在注意着土耳其,都想将土耳其拉到自己这一方。
但土耳其还在犹豫,直到实在不能再保持中立的时候,向德国宣战,还赶在苏联前面。虽然苏联觉得土耳其很狡猾,但西方对土耳其比较宽容,土耳其最终倒向西方。
⑤ 二战时期的为数不多的中立国蒙古、瑞士、瑞典、西班牙、泰国、土耳其是如何躲避了战争的祸害
蒙古中立了吗?它可是出兵参加了苏联红军对德作战了哦。况且当时承认蒙古是个独立国家只有苏联和日本两国。其它国家连承认它是个国家不是,何谈承认其为中立国呢?日本在诺门罕被苏军暴打一顿,就断了对外蒙的念头,后来签订《苏日中立条约》,苏联承认满洲国,日本承认蒙古。
西班牙是德意扶持的佛朗哥执政的法西斯国家,德意当然不会动它了。但是佛朗哥挺鬼,只是派出志愿军参加德军进攻苏联。所以它名义上是中立国,但是德意伙伴国。二战结束后,苏联曾经提议动西班牙,但是被担心西班牙赤化的英美断然拒绝。所以直到1975佛朗哥挂了,才把政权交还给前西班牙王朝的王子胡安卡洛斯,西班牙恢复君主制。
瑞士长期为德国提供金融服务,帮助其从国际市场采购重要战略物资,瑞士常常和瑞典一起作为德国的外交利益代表出面处理德国在交战盟国的领事事务。
瑞典也是一个亲德国的国家,不仅公开允许本国的法西斯政党活动,而且是德国铁矿石的主要供应国。
泰国更可笑。本来泰国是英法共同的保护国,但是在1940年5月英法大溃败后,为了自保,泰国宣布中立。但是在日本进兵法属印度支那后,日本以仲裁人身份在处理柬埔寨和泰国边界纠纷中强压法国印支殖民当局吧柬埔寨西部6省割让给泰国。泰国得日本这个恩情,开始亲日,亲日派军人上台执政。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泰国。日本勾结泰国亲日军人集团暗杀了国王拉玛八世,泰国军政府宣布加入轴心国,对英美中宣战。但是在1945年8月9日,日本驻瑞士外交机构向盟国通报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后,次日,8月10日,泰国军队解除驻泰日军武装,宣布退出轴心国。美英出于对东南亚战后安排的考虑,宣布不承认泰国为交战国,让泰国逃脱了战败国的命运。
至于土耳其,它一直是德国拉拢的对象,它也和德国打得火热,对其予取予求。不过它在一战压错宝惨败后,心有余悸,一直没敢参战。
所以你说这几个中有2个不是中立国,3个有中立国之名而无其实,基本都是德国的准盟国。
⑥ 二战的时候,土耳其国力如何为什么苏德战争时苏联还要戒备土耳其
一开始中立,最后还是加入盟国了。
土耳其地处欧亚大陆交汇处,把守战略要道。战争刚刚开始,各国使节就蜂拥而至,希望用各种阴谋诡计动摇这个年轻的共和国的中立立场。但土耳其的策略是同时向德国和英国出口矿石等资源,换回武器和其他物资来保卫自己的国家,并借此机会寻求发展。德国将帮助土耳其建设道路和铁路,英国将帮助土耳其建设机场和港口,两国会相互竞争,各自提供最好的设备,而土耳其则允许两国势力在国内用各种阴险的伎俩明争暗斗。
土耳其利用自己的铬铁矿和铜矿石换回了先进的武器。由50个旅,80万农民出身的士兵组成的步兵在古安纳托利亚高原严酷的环境下锻炼出来,足可以媲美欧洲任何一国的步兵。土耳其领袖伊诺努决心维护国家的独立,他不希望依靠别国军队保卫自己的家园,因为那样的代价就是本国的子弟兵也要为他国的利益流血牺牲。
土耳其同交战双方签署了贸易和约,换来双方对自己中立地位的承认。1943年1月30日,伊诺努与丘吉尔在土耳其南部城市阿达纳举行会谈,并同意在圣诞节那天加入战斗。随后同盟国向土耳其提供了350辆坦克,48门自动炮,300门野战炮,近3000门防空炮,大约100万枚反坦克地雷和10万把步枪,作为第一批军事援助。但11月,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这三巨头在德黑兰举行会议的时候,土耳其依然拒绝与德国断绝联系,甚至不允许英国飞机使用盟军帮助修建的空军基地。
现在,只有丘吉尔对土耳其的参战依旧感兴趣,苏联对其彻底失望,决定完全靠自己的力量解放巴尔干半岛。在开罗会议上,伊诺努辩解称自己没有行动是因为需要和其他国家的部队协同作战,这需要周密的准备。而被要求现在就着手制定计划的时候,伊诺努却说军事将领都留在安卡拉,所以无法讨论。
1944年2月,驻土耳其的英国司令官回国;4月,英国要求土耳其停止向德国出口铬铁矿,否则就封锁土耳其的口岸。8月,土耳其终于照办,因为到这时,纳粹德国已经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报复这样一个国家了。
直到1945年2月23日,土耳其才对德国宣战——再过5天,就要超过同盟国定下的有权在战后加入联合国的最后期限。
⑦ 土耳其为什么不参加二战
第一,土耳其吸取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次俄土战争的教训,不敢再次轻易卷入战争。俄土战争土耳其损失惨重,一战中土耳其被打的裤子都输掉了,所以二战一开打,土耳其是有多远躲多远,连热闹都不敢看。
第二,土耳其虽然是中东第一强国,不过仍然属于比较落后的二流国家。土耳其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也没有和任何一个大国叫板的实力,甚至一战的创伤都没有恢复,所以二战时土耳其一直在休养生息,不愿意轻易卷入二战。
第三,土耳其在二战中与轴心国、同盟国都走的非常近,一直在两大阵营中走钢丝。土耳其是出了名的亲轴国家,在二战中向德国提供了不少帮助,当然德国也给了土耳其不少好处。不过,土耳其并没有上德国的贼船,他们深深牢记凯末尔的教诲:如果无法保持中立,那就加入有英国的一方。所以,土耳其在和德国好的同时,也一直和盟军眉来眼去。1939年土耳其和英法签订了互助条约,也就是着名的二号议定书,给自己上了保险。当然,这个协定在二战中并没有认真执行,因为英法无法提供土耳其需要的足够装备和物资。当然,土耳其也没打算对德国宣战,所以双方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二战中丘吉尔曾试图让土耳其开辟欧洲战场,但土耳其就当没听见。盟国不愿意刺激土耳其,所以任由土耳其两面摇摆。1945年,土耳其见轴心国大势已去,所以加入同盟国对轴心国宣战,在最后时刻拿到了联合国的入场门票。
⑧ 为什么土耳其不再参加二战
由于一战的教训,使得土耳其不愿过早的参加战争,当然如果苏联被德国击败的话,他当然也很乐意去分一杯羹,不过由于局势的发展,最终采取中立两面讨好倾向于轴心国,后面就翻脸亲同盟。
⑨ 德国的铁杆支持者土耳其为何没有加入轴心国
文/寂寞的红酒
土耳其位于亚洲的西部,地跨欧亚两大洲,是二战时期少数没有卷入战争的大国之一。作为一战的战败国,一战后土耳其和德国关系密切,两国关系走的非常近,可以说好的穿一条裤子,土耳其是德国的铁杆支持者。二战爆发后,土耳其不顾英法的警告,不断向德国提供铬矿石、铁矿砂、羊毛、烟草等资源以及大量的劳动力,在德国街头能看到很多土耳其人在为德国人服务。当然,二战中德国也给了土耳其不少好处。战后土耳其成为德国纳粹分子逃跑的一个重要目的地,土耳其为这些纳粹分子提供了庇护。作为德国的铁杆粉丝,土耳其为何没有加入轴心国?
第一,土耳其人吸取了一战的惨痛教训。一战中土耳其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差点亡国,所以再也不敢轻易参战。他们一直牢牢记住国父凯末尔的遗言:如果将来发生战争,土耳其无法保持独立,一定要加入有英国的一方。这不仅仅因为英国强大,而是英国人从没有站错过队,跟着英国一定没错。土耳其人记在了心里,所以一直保持中立没有加入轴心。
第二,土耳其地理位置重要,周边局势复杂。东面的巴尔干半岛是轴心国的势力,但其他方向是盟国势力,北部强大的苏联和南部的英国他一个也惹不起,所以土耳其不敢贸然站队,一旦激怒英国和苏联,亲德的伊朗就是他的下场。虽然在德国席卷东欧时,土耳其确是动了入伙的心思,承诺如果德国拿下高加索就参战。但没多久德国就被苏联挡住,土耳其的承诺自然无法兑现,乖乖收起尾巴在一旁观战。
第三,土耳其虽然没有入伙,但土耳其也没闲着,吃了原告吃被告,从轴心国和盟国两边捞了不少好处。德国人帮他修铁路、建工厂,英国人帮他修机场、建港口,美国人又给装备又给钱,可以说土耳其赚翻了。在二战中,土耳其利用两边的援助打造了一支近百万人的现代化军队,国民经济获得较快发展,一跃成为西亚第一强国。当1945年德国大势已去,土耳其很快变脸向轴心国开战,搭上了联合国的末班车,成为二战战胜国之一,还攀上了美国的关系。参考资料: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