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土耳其用的什么刀
⑴ 世界名刀有哪些古代的也可以,不要匕首那类的
十大名刀1、鸣鸿刀:
上古时期轩辕黄帝的金剑出炉之时,原料尚有剩余,由于高温未散,还是流质的铸造原料自发流向炉底,冷却后自成刀形。黄帝认为其自发的刀意太强,足以反噬持刀者。黄帝恐此刀流落人间,欲以轩辕剑毁之,不料刀在手中化为一只云鹊,变成一股赤色消失在云际之中。
该刀长为三尺,其余资料无记载。后由汉武帝得到,转赠东方朔。
2、苗刀之祖:
苗刀,短刀的一种。刀长一尺二,向外曲凸。刀背随刃而曲,两侧有两条血槽及两条纹波形指甲印花纹,刃异常犀利,柄长三寸至四寸,用两片木料,牛角或兽骨夹制而成,以销钉固定。
上古三苗九藜部落联盟首领蚩尤的配刀,被后世命名为“苗刀之祖”,逐鹿之战中,败给了轩辕剑。
3.4.5、龙牙、虎翼、犬神
上古三大邪器,造刀者不明,相传锻造原料中使用了许多恶毒之物,并有多种诅咒缠缚。夏朝末期为君主桀所有,之后暴政开始。三刀被供奉于夏朝太庙,据史料记载,商汤攻入夏朝太庙之时,黑云蔗天,鬼哭神嚎,龙牙、虎翼、犬神三大邪刀化为三股妖风袭来,顿时商朝大军死伤无数。汤王弃戈下马,手持轩辕黄金剑单人闯入太庙主殿,挥剑疾斩,三大邪刀被击成碎片封印于地下。
时代迁移,北宋朝着名铁匠韩蕲在一处深山之中发现了商朝太庙的遗址,并开启封印得到了龙牙、虎翼、犬神三邪刀的碎片,其时“碎铁中隐隐有黑气,触之即发”。后由韩蕲与宫廷铸剑师合力铸造,耗时一年零八天,铸成降龙、伏虎、斩犬三把铡刀,由大宋天子御批存放于开封府,时任开封府尹包拯成为第一个“开封三铡”的持刀人。
6、大夏龙雀
古代名刀,为春秋五霸中之晋文公所有,后世相传,在后来的第三次晋楚战争时,败给了名剑湛卢。
7、青龙偃月
东汉末年名将关羽所用战刀,为重骑兵大刀类型。身经百战,所向披靡,具体的就不多说了,实在是名副其实的“众所周知”。
为“中华刀祖”。
8、新亭侯
汉末名将张飞初拜为新亭侯时,命铁匠取炼赤珠山铁,打造成一刀,随身佩带。后关羽战死,张飞为报兄仇出征东吴,出兵前酒后鞭打士卒,部将不堪忍受,趁夜晚潜入张飞营帐,用新亭候斩下张飞首级,连夜叛逃东吴。
9、寒月
战国末年赵国徐夫人的名刃,形若新月,寒气四射。后燕国皇室花重金购买,交由宫廷匠师反复淬炼之后,终于成为一把见血封喉的毒刀,其强度也得到大幅提升,足以斩断当时的秦王佩剑——干将莫邪。
燕国刺客荆柯携寒月刃刺杀秦王,失败被杀,后寒月刃不知下落。
10、庖丁菜刀
古代名厨庖丁所用菜刀,是用最普通的铁刃和最常见的木柄制成,然而由于庖丁技术高超,即便用之解牛也是“游刃有余”,所以经久不坏,数十年不磨依然刃口如新。
图6 日本的扶桑忍者刀
图7 芬兰军刀,芬兰山地师专配用刀
图8 实用刀的典型,塞过瑞士军刀
9 阿富汗弯刀,别以为这个是艺术品,其实刀口很锋利的,所以主人安放了特制刀架
10 史上最残忍的刀,陨铁打造,质地坚硬,古罗马行刑专用,不过史籍记载,它很少被使用,是因为很多人都被吓死了
⑵ 古代人打仗用的武器
冷门的不算(如禅仗、峨嵋刺、双枪、板斧、铁锤、袖箭……),只谈曾经大规模装备的:
远距离投掷或发射类武器:弓(手动)、弩(机械)、长柄刀(如朴刀、陌刀)、投矛、标枪(希腊罗马大规模使用)、掷石器(大型的叫抛石机)需要N多人操作;
长柄穿刺类武器:如矛、枪、槊(隋唐时骑兵用的重型矛,破甲能力强)、铍(春秋后期吴越用的多)、戈(车战武器)、戟(车战武器);
近距离格斗武器:
刀(单面开刃)、剑(双面开刃)、战斧(超重型的短刀)非洲人、维京人用的不少、
防御类武器:盾、铠甲、头盔……;
大型机械类攻城武器:
云梯(与电影中差别超大,相当于移动堡垒)、冲车、掷石机……
爆燃类火器:
火箭、火绳枪、燧发枪、猛油火柜、神火飞鸦、火炮类(用火药发射大型可爆炸物)、石炮类(用火药发射的大型不可爆炸物)……
⑶ 古代打仗用的兵器到底都有哪些
基本上是枪戟之类的长武器,冷兵器大规模方阵作战时长兵器比短兵器(如剑,刀)有优势.骑兵主要的作战武器是马刀,
⑷ 古代打仗用什么兵器
中国古代有“十八般武艺”之说,其实是指十八种兵器。一般是指弓、弩、枪、棍、刀、剑、矛、盾、斧、钺、戟、殳、鞭、锏、锤、叉、钯、戈。 而中国武术中的兵器远不止十八种,如果加上各种奇门兵器和形形色色的暗器,其总数恐不下百种。
十八般兵器”的说法源于“十八般武艺”,并不见于正规史书,只在笔记杂文、小说戏曲中有提及,且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
实际上,在不同的时代,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用的兵器都不尽相同,要想以十八般兵器全部概括是不可能的。
在古代,世界各地的兵器有很多相同点,也有很多不同点,总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种是钩啄类兵器:
主要代表者有中国先秦时期的戈,这是中国特有的兵器,适合用于车战。后来有“钩镰枪”“,用于钩剐马腿,非常有效。
第二种是穿刺类兵器:
主要是矛,世界各国都有,中国古代还有一种“铍”,看起来像是短剑,实际上后面要安装长柄,用法和矛类似。戟是戈和矛的结合,古代欧洲人也用类似的兵器,但外观不完全相同。
第三种是劈砍类兵器:
主要是刀,另外还有斧、钺,世界各国的刀总体造型都类似,而所体现的文化风格迥异,非常值得研究。
第四种是钝击类兵器:
包括棍棒和锤等。在敌人身穿较厚重的盔甲,刃器不容易穿透的情况下,这一类兵器非常有用。
第五种是抛射类兵器:
主要是弓、弩,它的最大优势是可以远程打击敌人,另外还有镖枪、抛石机等。
第六种是防护类兵器:
主要包括盔甲和盾牌。
第七种是原始火器:
从宋代中国人发明火药开始不久,火器就开始用于战争了,但古人用的火器射程、威力都不足,经常被认为还不如弓箭管用,在很长时期中只起辅助作用。
⑸ 现在各国军人都装备什么刀 我是说打仗用的刀
-。-哪个国家还用冷兵器打架就是极度落伍了。每个国家应该都有刀……炊事班用的……
不知道。我只知道中国有中正式刺刀
⑹ 古代人打仗用什么武器
远距离投掷或发射类武器:弓(手动)、弩(机械)、长柄刀(如朴刀、陌刀)、投矛、标枪(希腊罗马大规模使用)、掷石器(大型的叫抛石机)需要N多人操作。
长柄穿刺类武器:如矛、枪、槊(隋唐时骑兵用的重型矛,破甲能力强)、铍(春秋后期吴越用的多)、戈(车战武器)、戟(车战武器)。
近距离格斗武器:刀(单面开刃)、剑(双面开刃)、战斧(超重型的短刀)非洲人、维京人用的不少。
防御类武器:盾、铠甲、头盔。
大型机械类攻城武器:云梯(与电影中差别超大,相当于移动堡垒)、冲车、掷石机。
爆燃类火器:火箭、火绳枪、燧发枪、猛油火柜、神火飞鸦、火炮类(用火药发射大型可爆炸物)、石炮类(用火药发射的大型不可爆炸物)。
⑺ 古战场上的冷兵器分为哪些
说书人常常提到“十八般兵器”,这是中国民间对古代兵器的泛称,古代兵器以冷兵器为主。
冷兵器是相对火药等热能兵器而言,以人的体能为能源,用青铜和钢铁制品制作的近战格斗兵器。它以兵器的尖、刃、重量来杀伤敌人。可分为格斗兵器、抛射兵器和防护装具等3类。格斗兵器又可分为长兵器和短兵器。按照作战用途可分为步战兵器、骑战兵器、车战兵器和攻守城兵器等。冷兵器的发展可分为青铜兵器、铁兵器以及冷兵器火药兵器并用3个时代。
从夏代开始中国进入青铜兵器时代,到战国时期为止,先后延续约2000年。当时主要使用戈、矛等长兵器和青铜剑等短兵器作战。远射兵器已有合成弓和抛石机等。公元前2000年末,小亚细亚和古希腊已有铁制兵器,首先进入青铜和铁器交替时代。锋利的铁兵器使战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进入铁兵器时代较晚,约在秦汉时期才广泛使用。但是,中国的铁兵器从一开始就以质量与数量领先于世界。
铁兵器时代是步兵和骑兵的时代。铁制的矛、剑继续使用。刀开始成为步兵和骑兵的新武器,弩和攻守城器械也发展起来。10世纪,中国发明火药后,进入了冷兵器和火药并存时期。中国的冷兵器种类增多,尤其步战冷兵器,先后出现有:戈、矛、剑、戟、殳、钺、刀、斧、弓、箭、弩、狼牙棒和攻守城器械等。火器出现后,有些手持冷兵器逐渐被轻便的火枪代替,但刀却长时间用于战场。中世纪的欧洲,盔甲和长剑是骑士的象征。欧洲步兵主要使用战斧和钉头锤。14世纪末管形火器敲响了欧洲冷兵器时代的丧钟,中国冷兵器一直沿到用19世纪中后期。
历史上,矛是使用时间最长的冷兵器。它是靠锋尖直刺和扎挑的长柄兵器。今天刺刀还有矛的痕迹。宋代以后矛头部分缩小而改称为“枪”。欧洲的马其顿长矛长达6~7米,是马其顿方阵中所使用的主要武器,古罗马士兵则使用标枪。
剑是用于刺劈的直身尖锋两刃冷兵器。剑一直是军队中的高级兵器,只有少数人才能使用。战国时吴、越两国铸剑最佳。东汉以后,剑不再用于实战而是为了显示佩剑者的身分,佩剑以轻薄为特征。欧洲则一直重视剑的作用。罗马短剑用以劈砍,威力较大。中世纪骑士使用宽身铁剑。若交出剑便意味着耻辱。为了训练剑术,还发明了长剑和利剑。这是现代击剑运动的前身。
刀是用于劈砍的单面侧刃格斗冷兵器。东汉时期广泛使用。由于使用百炼钢和灌钢技术,刀成为当时最主要的作战兵器。它的种类繁多,一直沿袭至清朝。欧洲直到16世纪土耳其人侵入时,才开始在骑兵中使用刀。日本武士钢刀由于制作精良,工艺考究,被称为刀中精品。
狼牙棒是依靠其重量进行打击的冷兵器。同类的还有鞭、锏、锤等。唐代部队中有12%的士兵使用这类冷兵器。狼牙棒亦是欧洲步兵的基本武器,狼牙棒在欧洲后来演变为权杖,作为皇帝、元帅的权力象征。
弓来源于古代弹射兵器。百米内威力很大。为了对付身披重甲的骑士,英国出现了长1.5米的长弓,这是世界上威力最大的弓箭。弩是装有张弦机构的远射冷兵器,它可以延时发射,弩具有射程元、命中精度高、杀伤强等特点。秦汉时期的弩还可以连射。匈奴骑兵多依靠箭进行作战。
攻守城器械主要包括攻城槌、擂石、云梯、铁蒺藜、抛石机等。
⑻ 中国古代战争中最常用的武器是什么
除了剑,刀,戈,戟,枪,长枪,斧,掷斧,弓,弩,火药武器之外
战车
中国古代用于战斗的马车。一般为独辀(辕)、两轮、方形车舆(车箱),驾四匹马或两匹马。车上有甲士三人,中间一人为驱车手,左右两人负责搏杀。 其种类很多,有轻车、冲车和戊车等。战车最早在夏王启指挥的甘之战中使用。以后战争规模越来越大,战车成为战争的主力和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标准,到春秋时出现了“千乘之国”、“万乘之国”。到了汉代,随着骑兵的兴起,战车逐渐退出了战争舞台。
盾
中国古代军队使用的手持防护兵器。形状有长方形、梯形或圆形。材料为皮革、木材、藤或金属等。大盾高约1米,宽约60-80厘米。小盾高约60厘米,宽约40厘米。
铠甲
中国古代军队将士穿在身上的防护兵器。由3部分组成:甲身、甲裙和甲袖,甲裙和甲袖可以上下伸缩,便于作战。最初以藤木和皮革等材料制造,以后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青铜和铁制铠甲,可以用效地防御青铜和铁制兵器的攻击。
火铳
中国元代及明代前期金属管状射击火器。由前膛、药室和尾[上“巩”下“金”]组成。使用时点燃由药室引出的药线,引燃药室内的火药,借助火药燃气的爆发力将预装入前膛内的石弹或铁弹射出,杀伤敌人。火铳是中国元古代第一代金属管状射击火器,以铜和铁铸造,至迟出现于元代(约公元14世纪初),后普遍用于海战和陆战。战时使用的火铳有:单管手铳、多管三眼铳、五排铳、七星铳、十眼铳和大口径碗口铳(口径为100-120毫米)等。
鸟铳
中国明朝后期对火绳枪和燧发枪的统称。由枪管、火药池、枪机、准星、枪柄等组成。使用时通过预燃的火绳扣动枪机,带动火绳点燃火药池内压实的火药,借助火药燃气的爆发力将枪管内铅弹射出,杀伤敌人。鸟铳为欧洲发明,明嘉靖年间由鲁密(今译鲁姆,位于今土耳其)传入中国,明廷遂仿制。最初仿制的鸟铳为前装、滑膛、火绳枪机,为近代步枪雏形。口径约为9-13毫米,枪管长1-1.5米,全枪长1.3-2米,重2-4千克。弹重3-11克,射程150-300米,曾为明、清军队的主要轻型火器装备之一。
⑼ 古代的武器有哪些是用什么做的
古代的武器一般采用青铜和铁来冶炼。
青铜时代,那是新石器时代后期,人类发现铜加入铅和锡之后铜便成为了青铜合金,硬度高,熔点又低。非常适合作为打造武器的好材质。就取代了石器武器。另外《考工记》的记载,战国时期,人们便已经充分的掌握了青铜的冶炼技术。
人们在冶炼青铜时,已经可以按照准备铸成的工具用途不同,对青铜,铅,锡的比例进行调配。有提到:“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局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齐金而锡局一,谓之斧斤之齐;三分齐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都说明了当时人们对青铜冶炼的技巧已经是炉火纯青了。
而且书中提到的铸成技巧,在现代科学的验证下也同样是正确的。而所有兵器中,青铜出土后往往是最完好的,因为青铜氧化后会在自己表面形成一道氧化层,对武器的保护非常有效。
青铜的特性是又脆又硬,削切容易但想要硬性劈砍是非常难的。从出土的实物可以发现大多造型单一,单刃区背。也不难看出当时的青铜刀刃作为日常用具的作用往往要大于作为兵器。而真正作为战争兵器的,是那些长款的青铜剑,早期青铜剑在商朝便已经有完好的形象了。
最开始长度只有10公分左右。双刃,。在过了一段时间后,长度开始增加,增长为40公分左右。为了趁手,剑柄由丝麻等粗糙物缠绕。在这之后,便作为正式的兵器作为战场上的主要战力。在最后,剑的长度已经可以冶炼到50-60公分了。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以铸剑闻名于世,在中国出土的吴越兵器便可以很好的证明这一点。他们的冶炼技术精湛,在出土的剑身上可以看出工艺华美,剑身上一般有精美神秘的纹理,而且剑身坚硬无比,在今天仍然是寒光四射,时刻准备战斗的神兵利器。
而此时,钢铁的冶炼技术也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也许是冶炼铸造已经给铁器的打造带来了太多经验的缘故。也许是二者的打造异曲同工。
在中国的这个时代,钢铁的打造技术是领先世界一大截的,不管是电视也好,电视剧也好,接触到很多名剑都是这个时代打造出来的,无数的文字也记载了当时刀剑之锋利,纹路之好看。
到了秦国,在出土的文物中我们发现当时已经是青铜和铁器兵刃一同使用的时代了。剑形狭长,在表面经过仔细的研磨后,有着一层乌黑的氧化物,可以防止腐朽。青铜相比于钢铁,更为脆弱,所以长度也一直受限,秦代的青铜剑硬度犹如碳钢,这点也让
后人惊叹不已。钢铁兵器正式出现在部队时,因为强度以及韧性明显优于青铜,部队便开始大量使用。到了西汉末年,钢铁兵器已经完全替代了青铜兵器了。
(9)古代打仗土耳其用的什么刀扩展阅读:
古代守城武器:
1、狼牙拍
明代的茅元仪,自幼喜读兵书,经历了15年的时间,将军事着作汇编成一本书。作为一部网络全书式的兵书,在这本书中记载着狼牙拍使用榆槐数的木头制作而成。长度达到五尺那么长,宽度是四尺五寸,厚度也达到三寸。狼牙拍最厉害的设计在于它有长达数百艮铁钉。
每根铁钉都是长度达到五寸,重量是六两。而且四角都是设计的钉环,用四根很粗的绳子挂在城楼上,如果敌人想要攻城的话,只需要把四根绳子砍断就可以了。这样就可以砸中敌人,非常难攻下的一件武器,被砸中的人会当场死亡。要想攻下城池先过狼牙拍这一关。
2、猛火油柜
猛火油柜是诞生于南北朝时期的,在南北朝时期猛火油柜就在军事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是一种喷火的武器。在曾公亮的《武经总要》就记载了猛火油柜是利用石油为原料,其实在当时人们还不知道什么是石油,一开始的人就叫它“石漆”。
到了唐代人们称为“石脂水”,再到了五代人们就叫做“石油”。柜体的材质是用铜做成的,密不透风,下面有四个脚,上面有四个卷筒。
在柜子的旁边开一个小口,口上有盖,就是往里面注油。每次注油1.5千克左右。如果被它击中的人或建筑是无法用水扑灭的,猛火油柜算是世界上最早的喷火器了。这也展示了当时的人们智慧还是非常厉害的。
3、八牛弩
八牛弩是宋代时期的一件非常厉害的武器,当时宋代有一种弩是叫叫“三弓床弩”,意思就是用用三支弓组成,后来人们给它改了名字就叫“八牛弩,听起来是不是就已经很厉害了。
它不仅仅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需要100多人来完成,而且在瞄准和发射上面都是特殊的人来完成,这种弩可以发射踏橛箭,把箭成排地射在城墙上,形成简易的阶梯,这样可以让士兵更容易爬上城墙去攻击敌人。
4、八牛弩
这种床弩还可以发射很长的箭,在宋代的《武经总要》记载了一些床弩,提到过一种弩,堪称冷兵器之王!在使用的时候被大家称为八牛弩。意思就是牛的力气是非常大的,八头牛才能拉动的,说明它的威力是非常大的。主要放在城楼上面用来对付敌军的战车,在六百米内能摧毁敌军的战车。
5、飞火枪
飞火枪是南宋时期的金兵武器,宋人称它为“梨花枪",而金人称它为”飞火枪“。这种枪是在枪筒内注入火药,开枪之后能烧十步那么远,没有人敢接近它,非常的厉害。这种枪到了清代以后,仍然成为了军队的装备之一,一直延用至此。
枪头的两侧有铁叉,在铁叉的上面涂满了毒药,意思就是如果杀不死的话就用毒药毒死。反正不会让敌人活着离开,能看到飞火枪杀人也是一种荣幸吧,很有视觉冲击力,而且飞火枪也是中国的十大名枪之一。
6、赛门刀车
塞门刀车是古代最为实用,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守城武器,制作的时候车体的宽和长是和城门的长和宽是一样的,这样打开城门的时候就可以直接推出去攻击敌人。在车上装了24把非常锋利的尖刀,有轮子方便推。
当敌军攻进城门处时就可以用刀车堵住,可以阻止敌人进来。既可以杀别人也可以挡住敌人的石头。刀车是极为坚固的两轮车。数百名士兵推动至城门处,《墨子》中记载了这种赛门刀车的用途,如果城门不保的话就可以把它当作应急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