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同化多少希腊人
A. 希腊有多少个民族
希腊、塞浦路斯的主体民族,自称亚该俄斯人(Acheos)或达拉俄斯人(Danaos),是古希腊人的后裔。有些分布于美国、俄罗斯、乌克兰、澳大利亚和土耳其等国。多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部分属阿尔卑斯类型。使用希腊语,属印欧语系希腊语族。文字有古希腊文与新希腊文之分。多信东正教,少数信天主教和伊斯兰教。
在前7000年左右,新石器时代革命开始影响到当时的巴尔干半岛与希腊地区。约西元前二十世纪,来自于北欧的印欧民族,爱奥尼亚人、亚该亚人、多利安人等等,这些民族自称为希伦人(Hellense),他们进入爱琴海一带,并且移居此地,向爱琴海沿岸的民族,学习与吸收他们的文化与知识,希伦人因此逐渐文明化,并且赶走原居于爱琴海沿岸的民族,成为希腊人的祖先。在前8~前6世纪,建立雅典、斯巴达等奴隶制城邦国家。同时,相互间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和共同的称谓——海伦人,即古希腊人。前5世纪建立起高度的古代文明。前8世纪起,在地中海和黑海沿岸殖民,使古希腊语和古希腊文明得以广泛传播,对欧洲文化产生深远影响。后受罗马、东罗马、奥斯曼等帝国的统治。历史上曾有瓦拉赫人、斯拉夫人、阿尔巴尼亚人、土耳其人相继迁入,但均被同化,同时亦使希腊的语言、文化、风俗等增添新因素。18~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反对奥斯曼帝国的斗争的开展,各种民族和文化因素进一步融合,最终形成现代民族,1832年建立希腊王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加协约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德军占领。政府与王室流亡国外。在“民族解放阵线”领导下进行了反法西斯侵略的武装斗争。1967年军人发动政变,实行军人专政。1974年确立共和制政体。希腊人过去多以农业为生,畜牧业、渔业、手工业和商业自古就很发达,但现代工业一直比较落后。至1970年,工业产值始超过农业产值。现已发展起冶金、化工、电机、造船、采矿、塑料、纺织和食品等工业。海运业发达,为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1980年,其商船吨位占世界商船总吨位的14%以上 ,居世界第三位。全国实行9年制义务教育,人民文化教育水平一般较高。
B. 土耳其与希腊是一对老冤家,它们究竟有什么仇
首先,两国争夺塞浦路斯岛,后来因为争夺油气资源有结仇了。
另一个重要的能源生产领域,油气资源的开发意味着大量的金钱,这使得沿海国家为了获得更多的资源而相互竞争。希腊驱逐舰干扰土耳其勘探船的目的是防止土耳其境内油气资源的开发,这当然引起了土耳其的愤怒。因此,希腊驱逐舰被拦截。希腊和土耳其既有历史上的不满,也有塞浦路斯的争夺,但这两场冲突已成为过去。现在最大的争议是地中海的油气资源。两国都希望加快海上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勘探,以便尽早钻探油井并产生经济利益,但两国的海域相互交织,这符合第一个国家的最大利益。利用他们。干扰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C. 看希腊和土耳其的海上边界线,是不是太强悍了
那些地方地方原来就是希腊领土,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本来就是希腊帝国,皇帝和文化都是希腊。从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到小亚细亚西部,很长时间都是希腊人为主体的地区。后来大量希腊人被同化为土耳其人(希腊人改宗伊斯兰就在法律上成为土耳其族)
D. 希腊与土耳其,曾经为何要将200万人口进行互换
奥斯曼帝国结束了维持数百年的多民族多文化融合,所以两个国家才会互相交换人口。
土耳其的主要交换区域是地毯似地驱逐,土耳其有超过20%的非土耳其人。驱逐后仅剩2%,这部分不是被清除的群体中不存在的希腊人。民族交流也代表着祖国的交流,希腊仍然保留了一些土耳其人的财产,但在土耳其方面,仅允许衣服和被褥离开,禁止带走任何金属。换句话说,希腊人在土耳其一侧的房屋几乎得到了保存,不仅有牛和羊牧场,而且还保留了贵金属和良田作物,这也使被遣返的土耳其人能够迅速进入正常的生活状态。但是被驱逐的希腊人极为悲惨,途中有130万人丧生,海上有70万人丧生。
E. 土耳其在欧洲的历史上有什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历史演进
土耳其的历史源远流长,其祖先在中国文献中被称为丁零、高车、铁勒、突厥、回纥等,在六至九
世纪间,土耳其族开始往中亚移动,不久中亚地区便成为世界史上所谓的土耳其斯坦(Turkistan),这些
地方包括了现在的土库曼(Turkmen)、乌兹别克(Uzbek)、哈萨克(Kazakh)、塔吉克斯坦(Tadk)、
吉尔吉斯(Krighiz)等地。而在这些土耳其族中有另一支经由伊朗进入当时已回教化的西亚,并开始接触
回教,信仰回教。西元1055年土耳其族人占领当时回教文明中心-巴格达,并成立塞尔柱王朝,成为西亚
回教世界的统治者。西元1071年,塞尔柱军队大破当时位于小亚细亚的东罗马帝国军队,小亚细亚因此成
为土耳其人的势力范围。由于西亚(尤其是耶路撒冷)及小亚细亚为回教势力所据,对信仰基督教的欧洲
诸国是一大打击,于是有了世界史上着名为争夺圣地的十字军东征。十字军大败后,建立塞尔柱王朝的土
耳其族在小亚细亚的西北部一角另建立了鄂图曼帝国,不久即入侵巴尔干半岛,并于西元1453年占领了东
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使这个颇具声威的东方基督教盟主从历史上消失。随后,鄂图曼土耳其帝国开
始沿多恼河向西征伐,1529年终于包围了欧洲第一名都维也纳。虽然鄂图曼土耳其终究未能攻克维也纳,
但是整个东欧的南半部至此归入鄂图曼土耳其帝国的统治。
欧洲势力的挽回是18世纪以后的事。到19世纪时,帝国内部的民族主义势力高涨。在其它欧洲列强
的鼓动和支持下,这些帝国的臣民纷纷开始为独立而战。1832年,希腊王国首先独立,随后塞尔维亚人、
罗马尼亚人、阿尔巴尼亚人和阿拉伯人先后获得的独立。此后,奥图曼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选错边加
入了德国,大战后,帝国面临着被瓜分的严重威胁。
在以后的岁月里,有无数的人为土耳其人的命运而战。或许现在的土耳其并不能真正算是一个泱泱
大国,但是若要了解其国家、国民甚至其与四周邻国的关系,研究土耳其在历史上的雄伟及活跃有其必要
性,如土耳其对曾统治过阿拉伯人、希腊人、犹太人、亚美尼亚人等一事,感到十分骄傲,也因此我们不
难理解,为何在塞浦路斯问题土耳其对希腊的态度会如此强硬,或许我们也能解释出,在阿拉伯回教势力
的强大压力之下,同为回教国家的土耳其为何仍能与以色列签订军事交流的协定。
恼人的人口问题及种族纠纷
据估计土耳其人口在2000年底将达到6,500万人,其中男性有3,300万人,女性有3,200万人,
平均寿命为70.5岁,识字率为84.2%(1998年)。每年人口之成长率约为1.5%(1995-1999年平均)
,人口众多,使得土耳其成为欧洲国家仅次于德国的人口大国,而高出生率,使其平均年龄仅为
25.5岁,15岁至65岁的就业年龄层占总人口的65.8%,而高人口成长率及低年龄层组合则意味着土
耳其劳力供给过剩,而安纳托利亚高原农民流入城市又会使得这种情形加剧。
土耳其人口组成主要是以土耳其族为主体,约占全国总人口八成以上,其次为库德族,约占
10.8%,再次为阿拉伯人,约占1%,此外还有亚美尼亚、希腊人及乔治亚人。官方语言是土耳其
语,宗教信仰上,99%土耳其人信奉回教,其中85%属逊尼派。
土耳其为多种族国家,由于语言、文化的不同,种族之间冲突势难以回避。不过回顾过去历
史,其实土耳其在十六世纪鄂图曼土耳其帝国威势达于最高峰时,仍有许多不同种族居住在小亚
细亚及色雷斯一带,而鄂图曼土耳其历代国王,亦不曾对非土耳其民族采取敌视政策,但近代的
土耳其历史,却充斥着与非土耳其裔争斗及压迫,其中最明显的则是对世居于“后院”库德族的
镇压。
库德族人与土耳其之间的冲突问题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世人常把库德族人要求民族自治视为
单纯的土耳其一国之内的“分离主义”,不过如此一来使得问题过于简化并与史实有所出入。库
德族人约有2000万,主要分布在土耳其、伊朗、伊拉克、?利亚、黎巴嫩、亚塞拜然和亚美尼亚。
库德人是中东地区仅次于阿拉伯、突厥、波斯的第四大民族,信奉伊斯兰教,大多属逊尼派。目
前库德人聚居地被称为库德斯坦,主要指土耳其、伊朗、伊拉克三国交界地区,地理条件复杂,
交通不便。库德斯坦被划归不同国家,但库德人从不承认这种政治分割。
事实上,库德人在1844年就曾独立建国,时其领土从现在的伊朗、土耳其边境一直延伸到伊
拉克境内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1846年,库德人占领基督教聂斯托留教派的几个村庄,这使得以
东方基督教保护者自居的英、法强权得以威胁当时的土耳其苏丹出兵镇压,建国才两年的库德斯
坦便瓦解了。而强权的介入,主要还是因为库德斯坦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二次大战后,为瓜分
鄂图曼土耳其帝国,1920年各强权签订塞夫勒条约(Treaty of Sevres),并同意给与库德族人自
治权或“在某一天独立”。1923年凯末尔革命建国后,土耳其又与各强权签订洛桑条约(Treaty
of Lausanne),取消库德族人的自治独立条件,并将库德斯坦划分势力范围,造成目前各国分别
管辖库德人的现状。而目前伊朗、伊拉克境内库德人对统治者的反抗,亦是有目共睹的,因此从
历史的背景中可以看出,将库德人问题视为单纯的地方叛乱组织,将使问题过于简化,并无法求
得具前瞻性的因应措施。
库德人成为土耳其的子民并无法获得民族认同和平等地位,他们连用自己文字和语言教育孩
子的权利都被剥夺了。1925年,土耳其政府关闭库德族学校、禁止使用库德语、革除库德族官
员、没收库德人土地,库德人发动起义,结果凯末尔发动三万军队进行镇压;1930年库德族宣布
复国,但不久又遭镇压;1937年库德人发动暴动,死伤无数;1978年土耳其库德人成立自己的政
党-库德工人党(PKK),其主要目的在于阻止土耳其政府对库德族的压迫,争取应有的政治、文化
权利。但在遭政府镇压后,1984年PKK开始宣布进行武装抗争,试图以流血方式引起世人注
意。1990年波湾战争结束后,在美国的默许之下,土耳其一次又一次的越过国境,以清剿库德反
抗军为由,在伊拉克北部盛产石油的库德人居住区进行攻击。
库德人保守估计占土耳其总人口一成以上,但库德人在土耳其地位远低于境内的希腊人、亚
美尼亚人及犹太人,因为库德人在土耳其定义上不属于少数民族,因而无权以母语教育下一代,
且库德语用于广播或政治场合仍属违法,这导致新一代的库德青年大都无法准确运用其母语,这
又使得希望建立独立库德族国家的人士忧心不已,另在土耳其,库德民族政党和组织的活动都是
非法的,土当局除对该族实行同化政策外,并与有库德人居住的邻国签订了一系列旨在切断与邻
国库德人联系的协定,更使得库德族问题难以获和平的解决。
F. 土耳其和希腊两国已经打了几百年,为什么关系如此紧张
从东罗和突厥人的恩怨算起
打了差不多一千年
这关系能好才奇怪了
G. 土耳其人屠杀了多少希腊人
一次性150万。800年都算上得有几千万了。
H. 现代希腊人在多大程度上是古希腊人后裔知乎
今天的希腊人是拜占庭帝国居民的直系后裔。
古罗马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帝国的居民有:古希腊后裔、罗马人、斯拉夫人、日耳曼人、埃及人、西亚人等,但因为希腊文化在帝国境内属强势文化,希腊语为通用语,讲拉丁语的人是少数。
渐渐地,在拜占庭帝国的核心区域(希腊、小亚细亚),经过融合形成一个以希腊语为母语的拜占庭民族。
土耳其人灭亡拜占庭帝国后,许多拜占庭人接受伊斯兰教,被同化为土耳其人、讲土耳其语。
而拒绝改变信仰的拜占庭人坚持讲希腊语、信仰东正教,这些人因此被称为“希腊人”,他们是现代希腊人的直系祖先,是古希腊人和其他民族混血形成的民族。
现代希腊人主要居住在希腊共和国和塞浦路斯,也有一些零星分布在土耳其、高加索和巴尔干地区,他们的希腊语与古希腊语已经有很大不同了。
I. 希腊和土耳其是世仇吗为什么
是的。
希腊和土耳其,这是一对着名的冤家,到现在已经有千年历史了。
拜占庭帝国不必多说,只用说他是罗马帝国的继承者而且除了开始官方用语为拉丁语外后来一直都是希腊语,今天的希腊和土耳其都曾是拜占庭帝国的土地。
1071年,东方的塞尔柱帝国在曼奇科特击败了拜占庭帝国的军队,塞尔柱移民涌入安那托利亚高原,一度跑到爱琴海沿岸。当时的皇帝,阿莱克修斯一世正是在这个压力下请教皇召集了十字军。在十字军和拜占庭军队的打击下,这些塞尔柱人最终占领了安那托利亚高原,除了沿海地区。此后双方持续了数百年的冲突,但双方谁都无法消灭谁。
但是罗姆苏丹国并没有打败拜占庭,反而先一步分裂。在罗姆苏丹的遗体上,出现了一批小的土耳其部落,比如卡拉曼坎达尔之类的,还有主角,奥斯曼。奥斯曼部落经历了与其他土耳其部落的兼并,还成功跨过爱琴海。最后在1453年,当时的奥斯曼苏丹进攻拜占庭帝国最后的堡垒-君士坦丁堡。围城战结束后,拜占庭帝国从历史上消失,希腊人从此沦为奥斯曼帝国的附庸。直到今日,君士坦丁堡任然被称作伊斯坦布尔,而索菲亚大教堂还是一个清真寺。
希腊人在土耳其人的手下生活了将近四百年,由于宗教的差异,信仰东正教的希腊人越来越少。但是在民族主义最兴盛的19世纪,希腊人还是发出了他们的怒吼。奥斯曼帝国对这些人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由于土耳其核心地区大部分曾是拜占庭帝国的核心地区,这些地方的希腊人即使经历了数百年,任然有不少希腊人保持东正教信仰。在1822年希腊终获独立之后,这些希腊人开始蠢蠢欲动,当年三月,一队武装希腊士兵登陆希俄斯岛,获得了当地不少岛民的支持。然而奥斯曼突然对此岛进行袭击,希俄斯岛的叛乱迅速被镇压。然而这些土耳其人并没有停止,他们举起了手中的屠刀。大约45000希腊人被杀,50000人被当做奴隶,23000人被驱逐,而岛上仅留下了将近2000人。希俄斯岛只是土耳其对希腊屠杀的缩影,在不少希腊人聚集的地方,屠杀都或多或少地发生着。
但希腊的独立还是激励着其他被土耳其人统治的民族,比如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等,他们联合起来在奥匈帝国和俄罗斯帝国的支持下,这些国家组建了巴尔干同盟,随后巴尔干同盟向奥斯曼宣战。战争之后奥斯曼丧失了几乎所有的亚洲领土,仅保留东色雷斯地区。此后由于分赃不均,又爆发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希腊从保加利亚获得了西色雷斯。希腊人似乎距离伟大复兴只有一步之遥,而奥斯曼帝国在一战战败使得这一步再次缩短。然而事与愿违,土耳其在凯末尔的领导下,战胜了希腊士兵,希腊不得不承认土耳其的主权,希腊人也没能收复君士坦丁堡。之后,希腊与土耳其进行人口交换,彻底失去了伟大复兴的理想,即便如此,希腊土耳其的仇恨,至今难忘。
J. 希土战争土耳其和希腊在兵力和作战计划有何差异
土耳其在色萨利和埃皮鲁斯拥有步兵9.4万人、骑兵1660人、火炮234门,而希腊人只有步兵5.5万人、骑兵970人、火炮144门。土耳其的作战计划是以主力进攻色萨利,并用两个师的兵力防御埃皮鲁斯。希腊指挥部计划在第一阶段用两个师的兵力防御色萨利,并向埃皮鲁斯实施进攻,以便解放该地区,同时还指望首战告捷会引起反土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