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为什么留住了东色雷斯
‘壹’ 俄国土耳其历史上有什么恩怨,为什么发生那么多次战争呢
如果问起,这世界上哪个国家的人最恨俄罗斯,抛开苏联解体后独立的波罗的海三国和乌克兰,那就非土耳其莫属了。从十七世纪到二十世纪,三百多年间,两国之间的大型战争,多达12次。
即使是今天,两国在叙利亚战场的暗中较量,也是持续不断。
那么,俄土两国间究竟有什么历史恩怨,为什么会造成今天这种水火不容的局面呢?
(叶卡捷琳娜二世女沙皇)
真正让土耳其痛不欲生的,是沙俄历史上的叶卡捷琳娜二世女沙皇。第五次俄土战争爆发后,俄军名将鲁缅采夫和苏沃洛夫大败土军,攻入克里木汗国和巴尔干,爱琴海的俄海军也大获全胜。
土耳其不得不休战求和,俄国获得了第聂伯河和南布格河之间地区和刻赤海峡,成功打通了梦寐以求的黑海出海口。
但是叶卡捷琳娜并不满足。1783年,克里木半岛、塔曼岛和库班地区也被俄国强行占有。至此,俄国得到包括黑海重要港口在内的大片海岸线,成为黑海沿岸国家。国势日衰的土耳其,只能间接承认了俄罗斯的吞并。
俄国在黑海区域的扩张,和英国的庞大殖民利益存在着尖锐的矛盾。英国希望利用土耳其,控制两个海峡,遏制俄国与其争霸。
第十次俄土战争时,俄军一直挺进到离君士坦丁堡只有12公里的地方,差点实现彼得大帝的夙愿。这次战争,不仅土耳其在整个巴尔干地区的领土被肢解独立,卡尔斯、阿尔达汉等也落入了俄国手中。
和俄国打了数百年的土耳其,慢慢沦落到墙倒众人推的境地。1911年发生意土战争,1912年发生巴尔干联盟战争。土耳其在巴尔干半岛上的广博领地,仅剩下伊斯坦布尔所在的一小块东色雷斯。
十月革命后的苏联,和土耳其的凯末尔运动一拍即合。两个世仇国家出现了少有的亲密。但二战后两国关系再次走入冰点。在冷战时期,土耳其一直是美国为首的北约,对抗苏俄的最前沿阵地。
直到今天,俄罗斯还念念不忘君士坦丁堡和南方出海口的梦想,让土耳其如芒在背。这对十世之仇的冤家,围绕各自的政治利益,在叙利亚局势中,暗地里仍然摩擦不断。
‘贰’ 保加利亚本来积极谋取领土,为啥反而大片失去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后,保加利亚大片领土被割走。但是历史上普遍认为,保加利亚这是咎由自取,不值得同情。这是怎么回事呢?
自古以来,巴尔干地区都是欧洲的火药桶,在这片土地上,奥斯曼土耳其和沙俄、奥匈帝国的较量就从未停止过。象保加利亚这样的小国家,自然也难以摆脱大国的控制。
保加利亚还算精明,直到日本偷袭珍珠港,才向美英宣战。而对苏联,却自始至终都没有宣战。整个二战中,只是对南斯拉夫、希腊这些旧敌展开疯狂进攻,收回了马其顿和西色雷斯等旧地,重新夺回了地中海风光。
1944年9月8日,已向保加利亚单方宣战的苏联军队,越过保罗边界,准备向保加利亚进攻。
当天,保加利亚工人党借机发动起义,推翻了君主政权。
新政府成立第二天就向德国参战,和苏联站在了同一阵营,并配合苏军向希腊境内的德军展开反攻。很快赢得了苏联的好感。
二战结束后,在强势苏联的坚持下,战败国保加利亚得以维持1941年1月1日的疆土面积。
虽然再次失去了西色雷斯和马其顿领土。不过和一战比起来,曾经被罗马尼亚划走的南多布罗加地区,终于得以保留。
就这样,保加利亚永远失去了地中海出海口,成为了半内陆国家。还和罗马尼亚一道,成了苏联手下的小老弟。
在大国较量之间,像保加利亚这样的地区小国,原本就玩不起。但他们想靠选边站队,来实现扩张野心,其实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显然是不值得同情的。
‘叁’ 一战后是不是土耳其的东色雷斯一小块领土割让希腊了
是也不是,一战后1920年签订《色佛尔条约》,东色雷斯和濒临爱琴海的伊兹密尔区域割予希腊。
但希腊还不满足,开打希土战争,结果偷鸡不成。
1923年《洛桑条约》,东色雷斯和伊兹密尔地区归还土耳其。
‘肆’ 希腊和土耳其是世仇吗为什么
是的。
希腊和土耳其,这是一对着名的冤家,到现在已经有千年历史了。
拜占庭帝国不必多说,只用说他是罗马帝国的继承者而且除了开始官方用语为拉丁语外后来一直都是希腊语,今天的希腊和土耳其都曾是拜占庭帝国的土地。
1071年,东方的塞尔柱帝国在曼奇科特击败了拜占庭帝国的军队,塞尔柱移民涌入安那托利亚高原,一度跑到爱琴海沿岸。当时的皇帝,阿莱克修斯一世正是在这个压力下请教皇召集了十字军。在十字军和拜占庭军队的打击下,这些塞尔柱人最终占领了安那托利亚高原,除了沿海地区。此后双方持续了数百年的冲突,但双方谁都无法消灭谁。
但是罗姆苏丹国并没有打败拜占庭,反而先一步分裂。在罗姆苏丹的遗体上,出现了一批小的土耳其部落,比如卡拉曼坎达尔之类的,还有主角,奥斯曼。奥斯曼部落经历了与其他土耳其部落的兼并,还成功跨过爱琴海。最后在1453年,当时的奥斯曼苏丹进攻拜占庭帝国最后的堡垒-君士坦丁堡。围城战结束后,拜占庭帝国从历史上消失,希腊人从此沦为奥斯曼帝国的附庸。直到今日,君士坦丁堡任然被称作伊斯坦布尔,而索菲亚大教堂还是一个清真寺。
希腊人在土耳其人的手下生活了将近四百年,由于宗教的差异,信仰东正教的希腊人越来越少。但是在民族主义最兴盛的19世纪,希腊人还是发出了他们的怒吼。奥斯曼帝国对这些人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由于土耳其核心地区大部分曾是拜占庭帝国的核心地区,这些地方的希腊人即使经历了数百年,任然有不少希腊人保持东正教信仰。在1822年希腊终获独立之后,这些希腊人开始蠢蠢欲动,当年三月,一队武装希腊士兵登陆希俄斯岛,获得了当地不少岛民的支持。然而奥斯曼突然对此岛进行袭击,希俄斯岛的叛乱迅速被镇压。然而这些土耳其人并没有停止,他们举起了手中的屠刀。大约45000希腊人被杀,50000人被当做奴隶,23000人被驱逐,而岛上仅留下了将近2000人。希俄斯岛只是土耳其对希腊屠杀的缩影,在不少希腊人聚集的地方,屠杀都或多或少地发生着。
但希腊的独立还是激励着其他被土耳其人统治的民族,比如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等,他们联合起来在奥匈帝国和俄罗斯帝国的支持下,这些国家组建了巴尔干同盟,随后巴尔干同盟向奥斯曼宣战。战争之后奥斯曼丧失了几乎所有的亚洲领土,仅保留东色雷斯地区。此后由于分赃不均,又爆发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希腊从保加利亚获得了西色雷斯。希腊人似乎距离伟大复兴只有一步之遥,而奥斯曼帝国在一战战败使得这一步再次缩短。然而事与愿违,土耳其在凯末尔的领导下,战胜了希腊士兵,希腊不得不承认土耳其的主权,希腊人也没能收复君士坦丁堡。之后,希腊与土耳其进行人口交换,彻底失去了伟大复兴的理想,即便如此,希腊土耳其的仇恨,至今难忘。
‘伍’ 土耳其与中东国家关系
土耳其属于中东国家。
中东包括西亚地区(除阿富汗)和部分北非地区(即埃及),是非洲与欧亚大陆的亚区。西亚国家(地区)包括沙特、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阿曼、卡塔尔、巴林、土耳其、以色列、巴勒斯坦、叙利亚、黎巴嫩、约旦、也门和塞浦路斯。
(5)土耳其为什么留住了东色雷斯扩展阅读:
土耳其是一个横跨欧亚两洲的国家,北临黑海,南临地中海,东南与叙利亚、伊拉克接壤,西临爱琴海,与希腊以及保加利亚接壤,东部与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伊朗接壤。土耳其地理位置和地缘政治战略意义极为重要,是连接欧亚的十字路口。
土耳其人主要是欧洲人种-地中海血统,1299年奥斯曼一世建立奥斯曼帝国。1453年5月29日,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灭拜占庭帝国,16世纪~17世纪,尤其是苏莱曼一世统治时达到鼎盛时期,统治区域地跨欧洲、亚洲和非洲。
因此奥斯曼帝国的君主苏丹视自己为天下之主, 土耳其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因而东西文明在此得以统合。
‘陆’ 土耳其与希腊位于爱琴海两侧,为何大多数岛屿都属于希腊呢
因为历史的原因,爱琴海两次的岛屿都是属于希腊,而不属于土耳其。土耳其曾经在历史上作为一个帝国,征服了许多的国家而获得了许多领土,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土耳其帝国逐渐崩溃,占领的领土被分割了出去,最后只剩下土耳其现在的国家面积的领土。
对于土耳其来说,作为曾经领土面积非常大的帝国,到了最后差异点国家被灭亡确实是挺令人你唏嘘的,现在的土耳其在西部的海域,占领着非常狭小的领土和领海,面积是很可怜。在历史上土耳其帝国有着称霸欧洲的野心,但是最终失败。
‘柒’ 色雷斯是在哪里啊
色雷斯
色雷斯位于希腊东北部,是希腊与土耳其和巴尔干地区各国接壤的桥头堡,也是连接欧亚大陆的连接点。
【地理范围 】
色雷斯的地域范围古今不同:(1)古代色雷斯。东濒黑海,北接多瑙河,南临爱琴海,西与伊利里亚和马其顿为邻。古代色雷斯人居此。公元一世纪为罗马人征服,划为两个行省:巴尔干山以南称色雷斯省(即今保加利亚南部,通称上色雷斯),以北称莫埃西亚省。1018年被拜占庭侵占。十四到十九世纪属奥斯曼帝国,统称鲁米利亚。1878年俄土战争后,上色雷斯称东鲁米利亚,1885年与保加利亚公国合并。(2)现代色雷斯。指古代色雷斯南部,即今爱琴海与黑海之间的地区。马里查河将其分为东、西两部:东色雷斯,即今土耳其欧洲部分;西色雷斯,现属希腊,包括埃夫罗斯和罗多波两个州。马里查河和登萨河流经全境。
【色雷斯的历史及文明 】
1、色雷斯各个部落共享相同的语言和文明,但没有文字。色雷斯人数众多,昔修底德认为色雷斯是世界上人数仅次于印度的民族。绝大部分色雷斯人居住在村庄里,seuthopolis是色雷斯人建造的唯一城市,不过,不可忽视的是,色雷斯人却建造了很多用于避难的堡垒。
2、色雷斯人作战英勇,因此他们是非常受欢迎的雇佣兵。但同时,他们也是臭名昭着的强盗。色雷斯人喜爱酒精、唱歌、跳舞,他们的对战争的赞歌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希腊人将其比喻成泰坦的咆哮。
3、色雷斯人最初居住在中马其顿,但在公元前7世纪早期马其顿王国成立后,色雷斯人受到挤压,被迫向东转移,最终占据了巴尔干的东北。随后,希腊人开始在色雷斯人领地的沿岸殖民,这遭到色雷斯人的激烈反抗。从波希战争到伯罗奔尼撒战争,雅典先后9次对斯台蒙峡谷地区殖民活动都以失败告终。
4、公元前6世纪早期,波斯征服了色雷斯,将其并入skudra行省,色雷斯人被迫参加了波斯针对斯基台人和希腊人的侵略战争。大约6000名比西亚色雷斯人参加了第二次波希战争,不过色雷斯人出工不出力,他们更大的兴趣却是偷窃波斯人的战车和马。因此,只有很少的色雷斯人参加了普拉塔亚会战。会战结束后,色雷斯人还袭击了经过其领土的波斯军队,杀伤了波斯指挥官mardonius。
5、阿德利希亚是最强大的色雷斯部落,大多数色雷斯王都来自该部落。大约公元前460,特雷斯一世建立了阿德利希亚王国,该王国的统治中心是色雷斯中部的平原,公元前3世纪,他们在平原上建立了自己的首都,也是色雷斯唯一的城市,seuthopolis。公元前445,接替特雷斯一世的是伟大的Sitalkes,后者与西徐亚进行了一场战争,后来双方签定了和约(不过,在公元前429,国王又攻击了西徐亚)。伊斯特洛斯河于是成为阿德利希亚王国的北部边界。王国每年有800塔兰特的收入,这仅次于雅典。
6、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色雷斯是雅典的盟友。斯巴达试图拉拢阿德利希亚王国,但被拒绝。斯巴达派往波斯的使者途经色雷斯时也被刺杀。429BC,应雅典的要求,Sitalkes率15万色雷斯战士南下,马其顿国王佩狄卡斯的侄子阿敏塔斯也在军中,国王向他许诺立其为新的马其顿国王。这引起了整个希腊世界的震动,不过,当色雷斯人达到约定地点时,却没有发现一个雅典人。原来,雅典认为Sitalkes变化无常,预期色雷斯不会守约,并没有派军队前去接应。缺少粮食的色雷斯在蹂躏该地区整整8天。佩狄卡斯贿赂了色雷斯军的副帅,Sitalkes的侄子Scuthes,后者说服国王撤军。
7、424BC,Sitalkes在征讨特里巴利人的战争中逝世。他的坟墓于2000年在索非亚以东100英里处被发现。
8、既然阿德利希亚王国分裂了,色雷斯人仍在希腊事务中扮演重要的角色。423BC,进攻曼德和司其欧捏的雅典军队中有1000色雷斯雇佣兵。422BC,在安菲伯利斯击败克力翁(Cleon)伯拉西达的军队中,色雷斯雇佣兵的比例也很大。413BC,1300未来得及跟随雅典舰队前往西西里的迪伊人被打发回家;但途经皮奥夏时,他们洗劫了塔纳格拉(Tanagra)和Mycalessos,在Mycalessos色雷斯人杀光了所有居民和牲畜,这是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最血腥、最残忍的事件。40色雷斯骑兵和800色雷斯持盾标枪兵跟随希腊雇佣兵参加了小居鲁士的叛乱。在小居鲁士死后,部分色雷斯人投奔了波斯人,其余的跟随希腊人返回了欧洲。
9、雅典通过挑拨阿德利希亚内部争斗来控制色雷斯人。407/406BC,阿德利希亚王国被Medokos和Seuthes二世瓜分。雅典人亚西比德(Alcibiades)与两者都保持联盟关系,唆使色雷斯人攻击赫勒斯旁的敌对希腊殖民地和为雅典提供雇佣兵。同时,亚西比亚还修建了横穿加利波利(Gallipoli)半岛的城墙,保护希腊殖民地免于色雷斯人的侵扰;另外,他也不断出击零散的色雷斯部落。为了对付Medokos,Seuthes二世雇佣了6000名从亚洲返回的希腊雇佣兵,其中有1000名持盾轻步兵、标枪兵和投石兵,50骑兵;再加上国王的军队,总兵力为2万。这只军队帮助Seuthes控制黑海沿岸。几个月后,部分希腊雇佣兵返回希腊,其余的则跟随斯巴达将军Dercylidas对付小亚的比西尼亚人(Bithynia)。
10、比西尼亚人曾是波斯帝国的一部分,但在435BC左右脱离了波斯的统治,此后给当地带来极大的困扰。Seuthes二世曾派200骑兵和300持盾轻步兵帮助斯巴达对付比西尼亚人。这些色雷斯人留下200希腊重步兵守卫营地,外出劫掠去了。但比西尼亚人此时却攻击营地,希腊重步兵被色雷斯标枪兵打的溃不成军,只有15人在这场屠杀幸存。
11、394BC,斯巴达国王阿格西拉(Agesilaus)从亚洲撤回希腊,色雷斯人向斯巴达人索要100塔兰特银和100妇女作为过路费。斯巴达国王很痛快地支付了。
12、狡猾的雅典将军伊非克拉底(Iphicrades)曾为雅典对付阿格西拉。战争结束后,他又作为雇佣军为色雷斯人卖命;他帮助Seuthes于389BC登上王位。Seuthes死后,他又辅佐Kotys一世,帮助国王从雅典那里夺回爱琴海沿岸的色雷斯领土。Kotys一世成功恢复了阿德利希亚王国,为此,他自称阿波罗的后代。伊非克拉底也娶了国王的女儿,并获得两座沿海的城市作为犒赏。据说,伊非克拉底拥有8000人。此外,还有很多希腊将军作为雇佣军为色雷斯人卖命,但数目不详。
13、腓力即位后,他贿赂Kotys一世,使色雷斯拒绝参加伊利里亚人对马其顿的入侵。同年,Kotys一世死于和雅典有关的刺杀。阿德利希亚王国被他的三个儿子Kersebleptes、Amadokos和Berisades瓜分。伊非克拉底叛变,他纵兵洗劫了色雷斯,然后逃出色雷斯。
14、357BC,雅典与色雷斯的三位统治者缔结和约。次年,雅典又和Berrsades的儿子Ketriporis,联合伊利里亚人和派奥尼亚人(Paionia)进攻马其顿。但腓力击败了敌人,并把庞迦伊昂的金矿和银矿从色雷斯人手中夺走。随后,Kersebleptes与雅典的战端又开,直至353BC。357/346BC,先是马其顿将军安提帕特(Antipater),后是腓力,直至441BC,马其顿占领了色雷斯北部,并在这里建立了Philippopolis、Kabyle等城镇。339BC,特里巴利人袭击并击伤了从与西徐亚人的战争撤回路过哈埃穆斯山区的腓力。
15、336BC,腓力遇刺身亡,亚历山大即位。色雷斯人迅速反叛,他们纠集伊利里亚人企图入侵马其顿。亚历山大果断出击色雷斯,击败了叛乱者;并乘胜继续北进,追上正在宿营的特里巴利人。特里巴利人躲进树林中,亚历山大命令弓手和投石兵攻击树林中的敌人,迫使其逃出来。然后,亚历山大命令马其顿骑兵和希腊骑兵分别攻击特里巴利人的左翼和右翼,其余骑兵攻击中路,亚历山大亲率步兵压后。3000特里巴利人被杀。特里巴利国王带着残余逃到多瑙河的一个岛上避难。亚历山大没有足够的船只攻击他,转而攻打达西亚人(Getai)。达西亚人在河对岸布置了4000骑兵和1万步兵,亚历山大收集了足够的船只,乘夜将1500骑兵和4000步兵运过河,这大大出忽达西亚人的意料,当他们看到马其顿方阵和冲锋的骑兵时,纷纷掉头逃亡。达西亚人放弃城镇,带着妻儿向俄罗斯草原逃去。亚历山大洗劫了达西亚人留下的城镇,并扎下营地。特里巴利人派使者来投降,并派兵加入亚历山大的军队。
16、色雷斯人构成了马其顿军队的五分之一。在侵入亚洲的32000马其顿步兵中,有7000色雷斯人和伊利里亚人,1000弓手和派奥尼亚人;4500骑兵中有500色雷斯和派奥尼亚斥候骑兵,在孟非斯还有500色雷斯骑兵增援东征军。在334BC的格拉尼克会战(Granicus)中,色雷斯人被布置在左翼,但没有参加战斗。后来,色雷斯骑兵参与了向米利都(Miletus)的急行军,色雷斯标枪手则在与披西达伊人(Pisidian)的战斗中掩护了马其顿军左翼。在伊苏斯会战和高加美拉会战中,色雷斯人与克里特弓手混编。被部署在左翼;特别在高加美拉会战中,色雷斯人击退了人数众多的波斯骑兵的攻击。在印度,色雷斯步兵还成功应付了印度骑兵对马其顿辎重的骚扰;色雷斯轻步兵还用短剑攻击印度战象。
【古色雷斯诸王 】
出自塔西佗《编年史》东方两王国的世系里色雷斯诸王 :
莱美塔尔凯斯一世 前11—公元12
列司库波里斯二世12—19 科提斯四世12—19
莱美塔尔凯斯二世19—40 [特列贝列努斯·路福斯摄政]
莱美塔尔凯斯三世 37(或38)—46
【当今的色雷斯 】
经过1913至1923年的两次巴尔干战争和希腊-土耳其战争之后,保加利亚、土耳其和希腊三国分别占领色雷斯的一部分。色雷斯地区属于希腊的部分划分为克桑西、罗德匹和埃夫罗斯三个省。马其顿地区被划分为13个省,属于东马其顿-色雷斯大区的是德拉马和卡瓦拉两个省。
尽管大区在经济上属于希腊的相对落后地区,但却是与中国经贸合作的重要地区,尤其是希腊对中国出口和投资的重要地区。这里的复合磷肥和大理石等,都是向中国出口的拳头产品,这些公司还在中国有总额高达数千万美元的投资项目。两岸低地是着名的农业区,产烟草、棉花等。
附注:图为色雷斯的迄今发现的最大一座古墓
‘捌’ 古代的国家色雷斯在现代哪个国家的版图内
色雷斯(Thrace)(古希腊语:Θρᾴκη,保加利亚语:Тракия)是巴尔干半岛的一地区,为保加利亚最大的地区。位置在巴尔干山的南边、爱琴海以北,西邻马其顿,东滨黑海,东南是土耳其海峡。前3500年开始色雷斯人一直占领着保加利亚,不敌罗马人的色雷斯王国遂分裂成两个国家。后罗马人将色雷斯吞并,作为帝国的一个行省。 位于希腊东北部,是希腊与土耳其和巴尔干地区各国接壤的桥头堡,也是连接欧亚大陆的连接点。
【地理范围 】
色雷斯的地域范围古今不同:(1)古代色雷斯。东濒黑海,北接多瑙河,南临爱琴海,西与伊利里亚和马其顿为邻。古代色雷斯人居此。公元一世纪为罗马人征服,划为两个行省:巴尔干山以南称色雷斯省(即今保加利亚南部,通称上色雷斯),以北称莫埃西亚省。1018年被拜占庭侵占。十四到十九世纪属奥斯曼帝国,统称鲁米利亚。1878年俄土战争后,上色雷斯称东鲁米利亚,1885年与保加利亚公国合并。(2)现代色雷斯。指古代色雷斯南部,即今爱琴海与黑海之间的地区。马里查河将其分为东、西两部:东色雷斯,即今土耳其欧洲部分;西色雷斯,现属希腊,包括埃夫罗斯和罗多波两个州。马里查河和登萨河流经全境。
‘玖’ 土耳其内战简介
一次大战爆发后,奥斯曼土耳其加入德奥集团方面作战。土耳其成为德国的财政和军事附庸。大战期间土耳其有60万士兵战死或被俘,200万人受伤,国债高达44,800万金里拉,经济陷于崩溃。
1918年10月30日,奥斯曼帝国被迫与协约国代表签订《摩得洛司停战协定》。协约国军队占领首都伊斯坦布尔、海峡地区以及安纳托利亚的东南部和西南部以及铁路沿线的重要城镇,土耳其面临被瓜分的危险。1919年5月15日,希腊军队在英法支持下占领伊兹密尔及其邻近地区。土耳其各地纷纷成立护权协会等民族主义组织。1919年7月23日至8月7日,东部各省护权协会召开埃尔祖鲁姆大会,凯末尔被选为大会主席和代表委员会主席;大会决议宣布,停战协定确认的民族边界内的领土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反对各种形式的外国占领和干涉;一旦伊斯坦布尔政府无力捍卫国家独立,就应成立临时政府,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托管和委任统治。同年9月4日至11日举行的锡瓦斯大会,确认了埃尔祖鲁姆大会所通过的民族斗争纲领,大会成立全国性的安纳托利亚和罗梅利亚护权协会,选举以凯末尔为首的16人代表委员会,民族主义者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1920年1月28日,奥斯曼帝国议会代表委员会根据锡瓦斯大会决议精神拟定的、维护土耳其民族独立和主权的《国民公约》,宣布停战协定规定的边界内土耳其人占大多数的地区“构成一个真正的、在法权上不能以任何借口分割的整体”;反对阻碍土耳其政治、司法、财政发展的种种限制等。3月16日,协约国军队在伊斯坦布尔登陆。1920年4月23日,首届大国民议会在安卡拉召开,成立以凯末尔为首的临时政府,宣布自3月16日起的议定书一律无效,要求苏俄政府支援土耳其的民族事业。1920年8月10日,巴黎和会通过剥夺土耳其民族生存权利的《色佛尔和约》。1921年7月,希腊十余万干涉军在英国支持下,进犯安纳托利亚。土耳其国民军取得萨卡里亚战役的胜利,成为民族独立战争的转折点,协约国阵营发生分化。1921年10月20日法土签订停战协定,法国正式承认大国民政府,承诺在两个月内从安纳托利亚东南部撤出全部占领军。意大利也于同年秋天撤出安纳托利亚南部,英国改变公开支持希腊的立场,转向“中立”。1922年8月26日,土军向希军发动总反攻。9月18日,最后一批希腊军队撤离安纳托利亚。同年10月11日,土希两国签订停战协定,土耳其收复东色雷斯,伊斯坦布尔地区的行政管理权交还土耳其。1923年7月24日,土耳其和英、法、意、希、日等国签署《洛桑和约》,取得外交上的重大胜利。1922年11月1日,大国民议会废除苏丹制。1923年9月,由护权协会第一集团改组的人民党成立。
1923年10月29日晚8点半,议会通过建立土耳其共和国的决定,凯末尔当选为共和国总统。凯末尔革命取得胜利。
‘拾’ 土耳其和希腊共有爱琴海,为何大多数岛屿却属于希腊
英国最后只好同意让凯末尔拥有黑海海峡的主权,以避免凯末尔有更多要求。1923年7月,战胜国与凯末尔政府签署《洛桑条约》,终止两方几年来的纷争。
希腊与凯末尔政府以阿尔达河与马里乍河汇流处为北方分界点,沿着马里乍河下游往南划至爱琴海。同年10月,土耳其共和国建立。
尽管两国有这段对峙的历史,但在30年代双方都有意尽释前嫌携手合作,之后,两国也在二次大战结束后同样受到苏俄压力,这也让美国撒下大笔钞票金援土、希两国,以作为苏联阵营的前线。国与国之间的友好与对立,在外力的介入下更显得错综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