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中的土耳其为什么站队
Ⅰ 二战时德国为什么没有攻击土耳其
熟悉二战的朋友们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德国的战力可谓是十分强大,依靠强大的空军作为后勤支援,配合以“闪电战”的思想,在地面机械化部队的牵引下,得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攻陷了大半个欧洲,将战车一直开到了英国附近,有包括法国和波兰在内的欧洲大国被德国征服,此时的德国战力可谓是十分强大。而土耳其位于亚洲西部的小亚细亚半岛和巴尔干半岛的色雷斯东部地区,地跨欧亚两大洲,扼守土耳其海峡(黑海海峡),其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历来是各国战争时期的纷争之地。而在整个欧洲都陷入一团战火的状况下,身为欧洲边境的土耳其却一直保持着中立的态度,而德国也貌似没有对土耳其动手的行为,这不禁让人产生了疑问。因为拿下土耳其德国军队既可以直接进军中东,直取印度,又可以完成对苏联的战略包围,那么为何一直到二战结束都始终未见德国对土耳其动手呢。
最后也是德国自身的的原因,我们知道在一战之后德国的军工体系被肢解,但是其之后默默的悄然建设军队力量,这其中效果最为显着的就是空军,其次是陆军,但是海军却一直是德国的弱项,由于海军舰艇建设动静太大,德国一直无法有效将其隐蔽,因此德国海军水面舰艇的力量在欧洲来说是战力比较弱的。而德国想要攻击土耳其就必须要经过地中海,虽然英国战力有损,但是海军是其强项,而地中海也一直处在英国的保护之中,因此德国并没有足够的力量在海上去与英国抗衡,这也是不攻打土耳其的一个主观原因的所在。
Ⅱ 德国的铁杆支持者土耳其为何没有加入轴心国
文/寂寞的红酒
土耳其位于亚洲的西部,地跨欧亚两大洲,是二战时期少数没有卷入战争的大国之一。作为一战的战败国,一战后土耳其和德国关系密切,两国关系走的非常近,可以说好的穿一条裤子,土耳其是德国的铁杆支持者。二战爆发后,土耳其不顾英法的警告,不断向德国提供铬矿石、铁矿砂、羊毛、烟草等资源以及大量的劳动力,在德国街头能看到很多土耳其人在为德国人服务。当然,二战中德国也给了土耳其不少好处。战后土耳其成为德国纳粹分子逃跑的一个重要目的地,土耳其为这些纳粹分子提供了庇护。作为德国的铁杆粉丝,土耳其为何没有加入轴心国?
第一,土耳其人吸取了一战的惨痛教训。一战中土耳其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差点亡国,所以再也不敢轻易参战。他们一直牢牢记住国父凯末尔的遗言:如果将来发生战争,土耳其无法保持独立,一定要加入有英国的一方。这不仅仅因为英国强大,而是英国人从没有站错过队,跟着英国一定没错。土耳其人记在了心里,所以一直保持中立没有加入轴心。
第二,土耳其地理位置重要,周边局势复杂。东面的巴尔干半岛是轴心国的势力,但其他方向是盟国势力,北部强大的苏联和南部的英国他一个也惹不起,所以土耳其不敢贸然站队,一旦激怒英国和苏联,亲德的伊朗就是他的下场。虽然在德国席卷东欧时,土耳其确是动了入伙的心思,承诺如果德国拿下高加索就参战。但没多久德国就被苏联挡住,土耳其的承诺自然无法兑现,乖乖收起尾巴在一旁观战。
第三,土耳其虽然没有入伙,但土耳其也没闲着,吃了原告吃被告,从轴心国和盟国两边捞了不少好处。德国人帮他修铁路、建工厂,英国人帮他修机场、建港口,美国人又给装备又给钱,可以说土耳其赚翻了。在二战中,土耳其利用两边的援助打造了一支近百万人的现代化军队,国民经济获得较快发展,一跃成为西亚第一强国。当1945年德国大势已去,土耳其很快变脸向轴心国开战,搭上了联合国的末班车,成为二战战胜国之一,还攀上了美国的关系。参考资料:百
Ⅲ 印巴冲突中,土耳其为何力挺巴基斯坦
土耳其也不是傻的,冒着这样得罪美国的风险也要支持巴基斯坦,自然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土耳其虽然是北约成员国,但是在面对自己国家利益的时候,肯定还是选择站在有好处的一方,按理说土耳其是美国的盟友,在印巴这场冲突里面,土耳其应该向着印度,毕竟土耳其明面上是和美国站在同一现象的,但那你就错了,土耳其虽然明面上是美国的盟友,但并不是和美国一个鼻孔出气,就像之前在叙利亚的内战中,土耳其一直打击的都是库尔德武装,而库尔德武装背后的大佬就是美国,所以土耳其也并不是完全和美国站在一个线条上,在有自己利益的时候,土耳其肯定选择利益更大的那一方。而美国也不能干涉土耳其的选择,只能把牙打碎了往肚子里面吞。
其次,土耳其的这个举动和两个国家制度的传承性和相关性有关,土耳其是世界上第1个世俗化的伊斯兰国家,而巴基斯坦独立之后一直都是向土耳其学习,所以两个国家在许多方面上很相似,所以两个国家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在遇到事情的时候自然要帮一把。
Ⅳ 一战中土耳其,保加利亚为什么要加入同盟国一方作战
土耳其在长期对抗沙俄帝国的过程中,与德国产生很多利益契合点。因此历史上一直有亲徳的政治传统,在情感上本来就偏向同盟国;一战爆发前土耳其在英国购买了一艘战列舰(原为出售给巴西海军的“里约热内卢”号战列舰,后因经济原因停购,转而被土耳其买下),一战爆发时该舰已经海试。但是英国政府担心土耳其会加入同盟国对英作战,于是强行没收了该舰便如英国海军,命名为“阿金库尔”号战列舰。此事彻底激怒了本来还心存犹豫的土耳其,成为土耳其参战的直接导火索。
保加利亚加入同盟国阵营主要原因是分赃不均及自身贪婪所至。
在俄国和奥匈帝国的怂恿下,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等国组成了联军,共同进攻奥斯曼帝国。最终土耳其被迫答应和谈。在瓜分胜利果实的过程中保加利亚获得了马其顿地区的控制权。但这引起了自己盟友塞尔维亚的嫉妒。仅1年后塞尔维亚就联合了希腊、罗马尼亚共同夹击保加利亚。土耳其在这个时候也对保加利亚发动了反击,试图夺回失地。保加利亚无力抵抗,这就是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在这次战争之后,保加利亚仅仅剩下了马其顿地区17%的土地,其余的土地被罗马尼亚和塞尔维亚瓜分。这就是一战爆发前的复杂关系,在一战爆发之后,德国在初期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这深深的刺激了保加利亚,保加利亚决定加入同盟国集团,其实它不想与其他国家为敌,只想全力进攻老冤家塞尔维亚。但是一战的结果让保加利亚很失望,德国一败涂地,保加利亚也丧失了一部分领土。
Ⅳ 土耳其军在“一战”时,表现怎么样
土耳其在战时的作用,最大的作用是扼守了黑海海峡,使得俄国失去了一条获得协约国物资的捷径
土耳其在战时的表现差强人意,仅举一例
恩维尔帕夏指挥的最精锐的土军在面对战斗力一般的俄国高加索集团军时,打得可以说相当难看。最后不得不找亚美尼亚人做替罪羊,从而诱发亚美尼亚大屠杀..
Ⅵ 一战中土耳其,保加利亚为什么要
土耳其是因为之前就依靠德国贷款,同时一战爆发后,英国单方面扣押并使用原本应该买给土耳其的两艘军舰(土耳其当时已经付过钱了,而且是全国捐款付的),土耳其苏丹认为英国在羞辱自己,本来苏丹亲英,并依赖自己的权利和亲德的青年土耳其党抗衡,这件事之后苏丹彻底偏向青年土耳其党,不就土耳其收留德国军舰,不久之后,土耳其参战。
保加利亚比较复杂,简单的说就是想夺回在第二次巴尔干战争时失去的土地,建立大保加利亚,同时,保加利亚沙皇出身德意志地区,比较亲德奥
Ⅶ 二战期间,土耳其为何一直保持中立,直至雅尔塔会议后才对德宣战
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土耳其直接站队,被列强瓜分了。所以在土耳其不确定哪边会可靠一点的时候是不敢再轻易站队的。但是土耳其的位置十分重要,所以列强不会容忍土耳其这种模糊的态度,各方都在注意着土耳其,都想将土耳其拉到自己这一方。
但土耳其还在犹豫,直到实在不能再保持中立的时候,向德国宣战,还赶在苏联前面。虽然苏联觉得土耳其很狡猾,但西方对土耳其比较宽容,土耳其最终倒向西方。
Ⅷ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一战处于哪方为什么他被摧毁
土耳其的陆军亲德,而海军则是亲英,不过总体来说,德国对土耳其的影响力要比英国大得多。到了开战之前,海军大臣丘吉尔认为一旦英德开战,土耳其必然倒向德国,而自己为土耳其打造的海军战舰也会变成遏制自己在地中海作战的掣肘,因此扣押了土耳其在英国订购的战列舰“奥斯曼苏丹五世”号,划入了自己的海军作战序列,并重新命名为“阿金库尔”号战列舰。此举彻底激怒了土耳其,而德国则水顺推舟,宣布将刚刚逃命到地中海的德国海军战列巡洋舰“戈本”号“卖给”土耳其。至此,土耳其彻底倒向了同盟国,而宿敌希腊则投向了协约国。土耳其人在达达尼尔海峡战役中给了英国人一个狠狠的教训,直接导致海军大臣丘吉尔辞职调往法国前线,费舍尔勋爵辞去了海务大臣的职务离开了海军。随着同盟国的战败,土耳其也不免受到影响,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直接解体,欧洲数个小国在原土耳其的版图上成立,奥斯曼帝国彻底土崩瓦解
Ⅸ 奥斯曼土耳其为什么要在一战加入同盟国
在一战开始后,虽然存在于德国的秘密协定,土耳其想保持其中立地位,决定封锁土耳其海峡——沙俄和协约国重要的物资运输通道,但德国巡洋舰格本和布雷斯劳在英国海军的围追堵截下,不得不通过达达尼尔海峡在黑海避难。
英国政府本不希望土耳其加入战争,因此做了很多斡旋,例如要求土耳其遣散德国海军并保留德国战舰至战争结束等,但被土耳其亲德的陆军派系所拒绝接受,协约国在协调了在中东的利益之后,联合了实质上被控制的埃及宣称在中东的一切敌视协约国的活动视为宣战,结果土耳其举国上下受此震动,要求政府收复俄土战争时被沙俄占据的领土,土耳其遂加入一战的同盟国一方,至战争结束。
Ⅹ 土耳其为什么要参加一战
在一战爆发以前,土耳其虽然在国力上不如那些世界强国,但它最起码还是一个世界大国。但是在一战结束以后,土耳其遭到了一系列的严重制裁,以至于丧失了全国70%的。其实土耳其原本可以宣布中立,可是它最终在1914年11月对协约国阵营宣战。那么,土耳其为何会加入同盟国集团呢?
在一战爆发的初期,德国在东西两线都取得了胜利,土耳其误认为战争将会在半年内结束。土耳其与沙俄存在领土争端,它试图借助德国的力量对付沙俄,等沙俄战败以后,自己好收复一些土地。1914年11月,土耳其正式对协约国参战。在此之前,土耳其的主要对手就是沙俄,两国海军在黑海反复鏖战。战局的发展很让人意外,德国速战速决的战法失败,战争演变成了消耗战,这对德国来说很不利。时间进入1916年以后,虽然德国取得了一些战术上的胜利,但战略上仍处于被动状态。1918年11月,德国宣布投降。第二年,在法国的凡尔赛举行战后会议。这次会议主要讨论如何处置德国、土耳其、保加利亚等战败国的问题,正是在这次会议中,土耳其丧失了70%的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