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土耳其就来库布齐是什么意思
㈠ 去土耳其旅游千万不要捡陌生人的东西,这里面到底有何猫腻
随着世界各国旅游业的不断开发,世界各国友人都喜欢走出国门去别的国家观光游玩,土耳其是世界十大旅游国家之一,自然也吸引着大量游客前往。但是去过土耳其的人都知道当地的一个”猫腻“,那就是在路上千万不要捡陌生人掉落的东西,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因为这极有可能是个骗局。
所以去土耳其这样的异国他乡旅游,一定要多做攻略,或者多听导游的告诫,也可以去大使馆多走走,看看有没有相应的提醒和告知,以免上当受骗遭抢,毕竟旅游是为了开心,如果遇到诈骗那就太煞风景了。
㈡ 古代丝绸之路为什么不走乌克兰这样不就可以直接到达中欧了吗也不用走土耳其海峡了
土耳其当时是波斯帝国,经济实力十分雄厚,已经是人口密度比较大的国家了,乌克兰当时人烟稀少,交通也不便利。丝绸之路是贸易路线,只能往人多的地方走。打个比方,丝绸之路的马队有100匹马,其中10匹驮给养,其他的驮货物,到波斯卖掉驮给养的几匹马以及部分马匹货物,到人多的地方就不发愁给养,这样就能少带给养,这样一路走一路卖,过了海峡是希腊,同样是人多的地方,又卖掉一部分,到意大利后继续卖,最后卖完货物了,再往回走,收购当地的货物和马匹,一路走一路收。如果走你说的路线,首先是路上地广人稀,不好补充给养,这样就得匀出更多的马匹驮给养,不划算,第二,这些地方不发达,丝绸卖不出去,也收不上好的货物,也是不划算。一般的商队都是这样的,他们的货物马匹都会在路上卖掉,回来的路上再收购马匹货物。毕竟是跑几万里路,没个统筹计划是不行的。基本路线是(按现在的地名),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伊拉克(巴格达,巴士拉),叙利亚(大马士革),土耳其,希腊,意大利,法国
㈢ 怎么去库布齐沙漠
我刚从武汉到呼和浩特,
我记得我去库布齐沙漠的时候,
是从呼市直接到沙漠的,
从呼市到沙漠大概2个半小时,
从希拉穆仁草原去大概要5个小时,
所以建议你从呼市直接到沙漠,
组团有车直接送过去,
㈣ 去库布齐沙漠旅游什么季节最合适
库布齐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也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漠。西、北、东三面均以黄河为界,地势南部高,北部低。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杭锦旗、达拉特旗和准格尔旗的部分地区。南部为构造台地,中部为风成沙丘,北部为河漫滩地,总面积约145万公顷,流动沙丘约占61%,长400公里,宽50公里,沙丘高10—60米,像一条黄龙横卧在鄂尔多斯高原北部,
基本概述
“库布齐”为蒙古语,意思是弓上的弦。库布齐沙漠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脊线的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杭锦旗、达拉特旗和准格尔旗的部分地区。西、北、东三面均以黄河为界,地势南部高,北部低。南部为构造台地,中部为风成沙丘,北部为河漫滩地,总面积约145万公顷,流动沙丘约占61%,形态以沙丘链和格状沙丘为主。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干旱、半干旱区,年大风天数为25—35天。东部属于半干旱区,雨量相对较多;西部属于干旱区,热量丰富;中东部有发源于高原脊线北侧的季节性川沟十余条,沿岸土壤肥力较高;西部地表水少,水源缺乏,仅有内流河沙日摩林河向西北消失于沙漠之中。沙漠西部和北部因其地靠黄河,地下水位较高,水质较好,可供草木生长。库布齐沙漠的植物种类多样,植被差异较大。东部为草原植被,西部为荒漠草原植被,西北部为草原化荒漠植被。主要植物种类为东部的多年禾本植物,西部的半灌木植物,北部河漫滩地碱生植物,以及在沙丘上生长的沙生植物。在北部的黄河成阶地地区,多系泥沙淤积土壤,土质肥沃,水利条件较好,是黄河灌溉区的一部分,粮食产量较高,向来有“米粮川”之称。
沙漠成因
库布齐沙漠位于黄河南岸,其北是黄河,再往北是阴山西段狼山地区,其沙漠来源,可能有 三:来自古代黄河冲积物;来自狼山前洪积物;就地起沙。鉴于库布齐沙漠的沙丘几乎全部是覆盖在第四纪河流淤积物上,因此,沙源来自古代黄河冲积物的可能更大些。不管是哪一种沙源,都为这里形成沙漠准备了物质基础。自商代后期至战国,气候变得干冷多风,使沙源裸露,并提供了动力条件。因此,可以说,库布齐沙漠应是在此期间形成的。这一时期古文化遗址和遗物的罕见,也说明这个时期的生态环境是很恶劣的。陈林芳在荒漠地貌讲义中提出:荒漠形成,取决于自然与社会两方面的因素:自然因素主要由气候、地质、地貌三个因素作用;社会因素,主要是人为活动破坏草原和森林植被导致平衡失调。库布齐沙漠地区,虽然在白泥窑文化、庙子沟文化期遗址较少,但到了阿善文化及其之后的永兴店文化,大口二期文化和朱开沟文化期,遗址却是很多的,反映了人口也有一定数量,它对于库布齐沙漠的形成,自然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似可说,库布齐沙漠的形成,自然因素是主要的、基本的;社会因素是从属的、辅佐的,只起促进或延缓作用。
沙漠景观
库布齐沙漠地带,有过辉煌的过去,更会有灿烂的明天。通过治理开发,有着被利用的广阔前景。
库布齐沙漠东部水分条件较好,属半干旱区;西部降水少,跨入了干旱区。该沙漠区有较好的光、热、水,宜于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生长。该沙漠东、中、西部各具特色,中、东部雨量较多,西部热量丰富。中、东部有发源于高原脊线北侧的季节性沟川约10余条,纵流其间,并具有沟长、夏汛冬枯、含沙量大等特点。在流经沙漠的沟川两岸,常有面积不等的沟谷阶地。地下水埋深1--3米,土壤肥力也较高,出现了星罗棋布的绿洲景观,形成较优越的小气候条件。西部地表水很少,水源缺乏,仅有沙日摩林河流向西北消失于沙漠中。沙漠西端和北部的地下水受黄河影响,埋深1--3米,水质较好,也在黄河灌区之内。
最佳旅游时间
内蒙古属半干湿的中温带季风气候,东部为半湿润地带,西部为半干旱地带。最主要的特点是昼夜温差较大,一般可达10度左右,所以到这里旅游要多带衣服。库布齐景区属于沙漠气候区,春日(四月中至五月底)多风暴,夏日酷热,冬日奇寒,只有秋季(八月中至九月底,约40天)气候温和,是涉足沙漠最佳季节。如果在下雨或雨后去,沙丘是不会发出响声的。最佳穿越时间:每年的五、六、九、十月。
㈤ 为什么土耳其这边还没结束,中东又打起来了
土耳其这边的战争还没有结束中东又打起来了,之所以中东越来越混乱,首先是因为土耳其他们的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是一个大国,其他的国家就应该对他高看一眼,但是因为美国换了总统,双方在很多问题上僵持,导致现在关系越来越不好了,而土耳其又出兵攻打了美国的小弟,惹怒了美国,美国就出兵去攻打土耳其。中东的局势也越来越乱了。
土耳其要报复美国就直接派出军队去狠狠的收拾美国的小弟库尔德武装,因此双方就彻底的爆发了矛盾,在美国和土耳其两方没有任何缓和的时候,土耳其又再次瞄准了伊拉克出手,而美国现在正在收缩中东地区的防线,现在土耳其这样去攻打伊拉克,必然会惹怒了美国,美军然后出兵去攻打土耳其,中东的局势也越来越混乱。
㈥ 我们举行辩论会!是关于人类该不该探险的!我们是反方!
1,探险的意外性很强,没必要把宝贵的生命投入到无意义的活动去,有空了可以去做一些社会有意的事情,例如义工。
2,探险的多为知识分子,毕生所学的知识应该奉献到其领域,而不是在探险上无谓冒着生命危险,如果出意外,多年的知识白学了,对不起国家也对不起家人。
3,探险还给社会造成负担,浪费纳税人的钱。万一遇到困难,又要出动警察和解救组,这不是浪费纳税人的钱么?(这点很重要)
4,结合国情,在目前我国,还是初级阶段,应该把主要大部经历放在伟大事业上,而不是做无谓的牺牲。(很重要)
举例说明:
新华网乌鲁木齐5月10日电 记者丁秀玲
今年的“五一”黄金周并不平静:北京户外探险者被困内蒙古沙漠,一人死亡;新疆31名“驴友”穿越车师古道时走失,队伍中还有6名孩子,最小的不足6岁;在此之前,13名天津大学生也曾在沙漠遇险获救……
种种事故与险情,引发人们对户外探险的深度思考:探险游是勇气可嘉还是要量力而行?探险是为了认识自然还是锻炼胆量?面对险情是知难而退还是知难而进,维护自己的自尊心?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尧茂书漂流长江开始,国人迅速投入到各类探险活动中。相对于10年前只是专业人士的活动,探险现在也成为很多普通人的爱好。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这是一种时尚而刺激的游戏,视探险为一种人生的乐趣,甚至个人价值的体现。然而,频发的事故却为探险游敲响了警钟。
“驴友”——“外面的世界”是在新疆车师古道失踪的31人之一,想起“五一”的惊魂之旅,他至今还心有余悸。
他说,当初决定带着12岁的女儿参加当地一家户外店组织的“五一”车师古道游,是为了锻炼一下孩子的意志。他还算是一头“老驴”,常跟这家俱乐部出游,对领队周平有了一定的信任。但就是这种信任,使他忽视了周平根本没有走过车师古道的事实。
他们中共有6名小孩,在暴风雪中迷失的4天中,几个小一点的孩子冻得直哭,脸也被强烈的紫外线灼伤。获救的时候,队伍中有人脚趾被冻伤,更有3人得了雪盲症,需要牵着队友的背包带才能缓缓前行。幸运的是,他们最终平安获救,但北京游客小倩就没那么幸运了,体弱的她在内蒙古遇难的消息更是让全国各地的“驴友”唏嘘不已。
然而,这样的不幸却并非独此一例。今年年初,罹难罗布泊荒原的背包客在全国各地“驴友”的网上寻亲行动中才得以魂归故里;在较受“驴友”青睐的四川线路,去年5月,当地一名藏族向导和一对经营户外用品的夫妇在四姑娘山登山时遇险,其中两人遇难身亡;今年元旦,两名上海游客在康定爬雪山时冻死,救援人员发现他们穿的竟是行动不便的牛仔裤。
探险游,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危险游戏”。
乌鲁木齐登山探险协会主席、被誉为“新疆户外第一人”的王铁男说,从内蒙古库布齐沙漠中的北京游客遇险身亡,到新疆31名“驴友”遇险获救,他们共同的问题是盲目自信,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估计不足。
新疆“驴友”车师古道遇险获救的消息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庆幸之余,大家纷纷指责领队不负责任,并且质疑让小孩子参加“探险”的做法。
一些专业户外探险人士慨叹:现在许多户外探险组织者水平良莠不齐,野外组织异常涣散。看似探险游,实为以探险者人身安全向大自然挑战,无异以卵击石。
王铁男说,车师古道本身是一条古国道,在探险游中难度系数属中低级,而且线路非常成熟,本来不会有什么问题。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事故,首先是领队根本不称职。作为领队,不应将后面的队员丢开,自行走掉。而应原地扎营,尽力与后面的人联系,一起躲过风雪再行,或者干脆带人原路安全返回。
其次,带40多人的大队伍,还有体弱的女人和小孩,应该请5到6名协助人员,前后都有照应才是,怎么可以让一群对路途一无所知的人留在后面?
再者,在领队自己都未曾穿越过的情形下,还敢带队翻越,无异于拿他人的生命冒险。
最后,应及时报警。出了事故时,仅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求助政府力量,将人尽快救出。王铁男说,车师古道失踪31人后,报警就不够及时,如果再延迟几天,恐怕问题会更大。
据统计,目前新疆仅乌鲁木齐市就有户外用品店近30家,户外运动俱乐部十几家,常年参与户外徒步活动的人数也由上世纪90年代末的数百人增加到现在的近万人。今年“五一”期间,新疆大约有3万名“驴友”自助户外旅游,全国每年参与户外探险的人数更是不下百万人。
从参与者角度来看,准备不足、盲目自信已经成为探险游一大通病。北京游客小倩参加探险前发帖说:回想上次健身时间好像还是去年夏天,在跑步机上跑了不到30分钟。如此差的体力怎么能去参加沙漠探险呢?小倩从准备探险到出发,不过一周多时间,也只经过跑步锻炼和一次拉练,很显然她对这次探险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以至于经过库布齐沙漠腹地时,出现不良反应就地晕倒。
由于缺乏经验,大多数人对探险认识不够。比如这次天津大学生遇险就是对沙漠认识不足,没想到体力和饮水消耗如此之大。探险不是冒险,极地探险中,国家为探险者做了多少准备!而西藏登山协会每年都会阻止许多全无登山经验和训练的人,有穿着凉鞋、三接头皮鞋、披着一件军大衣就申请登珠峰的。
“迷路了,正确的方式是留在原地等救援的人到来。”他说。新疆车师古道失踪者就是因为在与领队联系未果的情况下自行前行,才有了“惊魂之旅”的,在道路不熟的情况下强行乱走,只会增加危险和救援难度。
王铁男反复强调的一个词就是“量力而行”。在参与户外运动的时候,请大家一定先查看线路的探险等级是否与自己的情况相符,在做好充分的物质准备外,尽量查阅更多的资料,做到心中有数,还需请有资质的专业人士组织带队,并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而组织者也不能大意,要先行组织一定的适应性训练,尽量做好一切安全准备。
现在探险游已经遍布全国,其中发展最快的就是各类自助游,最容易出问题的也是自助游。王铁男说,当前探险游市场存在许多弊病,如一张召集帖就可以召集到众多素不相识者,这样组成的临时团队往往人心涣散,不够团结;再遇上一个缺乏责任心或个人素质不够的领队,发生危险几率很高。而AA制的通病是都不买保险,一旦出了事谁负责?
因此,王铁男建议,应该尽早规范这个市场,尤其是提高领队素质,提倡商业化运作,加强管理,建立救援机制,才能充分保障旅游者的生命安全,促进“探险游”健康发展。
新疆探险人士英刚说,探险不是一种征服,而是对自然的一种认识和敬畏。1997年,在中国人首登博格达峰的壮行会上,当时的中国登山协会主席、中国资深探险人士曾曙生的话至今听来仍有意义:探险不是冒险,没有必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今天登不上去还有明天,山一直在那里。
懂得进退,才称得上真正的探险。
㈦ 怎么去库布齐沙漠
一,库布齐沙漠介绍:
库布其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地处我国文化摇篮的黄河中游的南缘,居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北部,"库布齐"蒙语意为"弓上的弦",黄河大转弯像一把大弓,400公里的黄河带如弦,"一代天骄,弯弓射雕",体现了成吉思汗的宏大气派,大漠、黄河、伟人,传说组合成了一独特景象。
二、内蒙旅游小常识
1、包头属于内陆地区,气候比较干燥,故带些润唇膏及女士护肤品,多饮水,若怕水土不适,可每天在壶内装酒店白开水。
2、市区海拔在1500米左右,阳光在6-9月直射较强故可带些防晒霜。
3、呼和浩特饮食北方菜系为主,口味相对较重,餐厅会格外注意,此外贵宾们会尝到当地风味——手扒羊肉,若吃不惯羊肉、也有其他餐、不必担心,会满足众多队员口味。
4、蒙古族自古以来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贵宾抵达定会以酒相迎,但不会强迫一饮而尽,但不适饮酒者一定要接过银碗,以表示礼貌。
5、内蒙古风俗习惯较多,禁忌也有,要听从地陪安排。
6、内蒙古属偏远地区,贵宾可带些小礼品(文具或水果以表示礼貌,主人会格外高兴)。
5-10月份在无风晴朗的天气下中午最高温度在30-40度左右,地表温度60-70度
夜晚最低15度左右,有风的天气体感温度会低一些。
11-4月属冬季气候
三,交通:
乘坐火车到乌拉特前旗下车,县城内有面包车可出租至夜鸣沙老旅游点,价格在150左右,也可到汽车站乘坐去杭锦旗的班车(半小时一趟)票价7元。县城距离徒步起点夜鸣沙老旅游点不到30公里,在包头乘坐汽车可直接到乌拉山下车,然后租用面包车前往。
注:七星湖没有班车,只能搭车出来或者租用景区附近牧民的三轮车或者提前联系好出租车去七星湖接。自驾车可走京藏高速到乌拉特出口下,折回乌拉山进入杭锦旗穿沙公路,也可走110国道在乌拉山电厂前面的杭锦旗穿沙公路口进入,车到达独贵塔拉后把车寄存在镇子里再包车前往。
四,穿越行程
D1.
到包头后班车或者包车至夜鸣沙,也就是我们此次穿越的起点。
D2.
凌晨6:00拔营看日出后,开始穿越,计划徒步10小时,25公里扎营。
D3.
早6:00出发,计划徒步10小时,25公里左右。晚在七星湖扎营。
D4.
睡到自然醒后,七星湖游玩,然后坐车到乌拉特前旗。午餐后离开。
从沙漠神光到七星湖旅游点经GPS测量直线距离为38.6公里,但是实际距离比38.6公里长。我们去年在队员体力较好时是一小时三公里,在去年走过的10公里纵深内,沙山不断,经常要上升下降。
线路相关数据:
A、乌拉特前旗--9KM--乌拉山--5KM--黄河渡口--3KM--独贵塔拉镇--13KM--夜鸣沙老旅游点
B、夜鸣沙老旅游点--39KM(直线)--七星湖旅游区北区停车场--45KM--独贵塔拉
C、夜鸣沙老旅游点--6KM--新旅游点
D、呼和浩特--155KM--包头--95KM--乌拉山
夜鸣沙老旅游点GPS数据N40.27.719 E108.38.946
七星湖北区停车场GPS数据N40.40.626 E108.18.164
五,装备
1、背包(女50L,男65L)2、睡袋(舒适温度在-5度)3、防潮垫4、帐篷或者最好是露营袋。5、简单个人餐具,刀具、水具,炉具,套锅,头灯等照明工具(电池自备),垃圾袋。6、个人卫生用品及药品(维生素、藿香正气水、防晒霜、护唇膏,和其他个人药品)7、衣物(速干衣裤、保暖衣裤、多带几双袜子、登山鞋,冲锋衣,冲锋裤)8、食物 ,以高热量够用为原则,根据个人口味自备。食品建议种类为不易腐烂变质容易携带并能满足大强度运动后及时补充体能的含丰富碳水化合物的食品,如:压缩饼干、方便面、维生素冲剂、榨菜、咸菜、火腿肠、巧克力、糖块、少量水果、等速食品。用餐准备次数参考:2早,3午,2晚(只考虑徒步,午餐为路餐)9、水 矿泉水及功能饮料(水至少6升并视个人耐渴能力准备充分)沿途没有补水点10、针对活动的其他特殊装备(强调装备):登山仗,雪套,纱巾或帽子,防沙眼镜,炉头,公用药品,露营附品,GPS及军用指北针。
六、最佳穿越时间:每年的五、六月,九、十月间。
七、推荐人数:六至七人。
八、徒步穿越少摸注意事项:
须熟练使用GPS定位导航,若没有GPS可用指北针阶段性定位,定位角度为318度(西北45度夹角)。可用沙漠里的大沙丘和垭口做参照物,一定要牢记参照物。建议雇向导。
队伍负重穿越这条路线耗时在25小时左右。在沙漠里负重徒步均速在每小时3公里左右。轻装穿越在13小时左右可完成 ,均速在4公里左右。
水量控制在每人24小时标准配置3-4升,5-10月之间可适量增加水量,11-4月可适当减少。
尽量使用用轻便的装备,沙套、防风镜必备。建议用露营袋代替帐篷,不用带地席,沙漠里软。负重行走建议带双杖(带大雪栏)。
食品以轻便不容易变质的高热量并且不耗费水为标准。穿越途中注意用路餐及时补充能量,建议上午9-10点,下午3-4点少量补充高能量食品。
尽量精简装备,没用的东西尽量不要带进去(如钱夹、洗漱用品、笨重的照相器材等等),尽量队员之间进行装备协调。
另:线路东北8-10公里就是黄河边上的一条油路,路两边有牧民居住,有紧急事情可直接就近找牧民解决。
㈧ 叙利亚难民为什么要到远处的德国而不去进的土耳其
首先这个问题的关键点并不是难民想去哪里,而是难民能够去哪里?土耳其的经济和社会稳定性都远不如德国,甚至被欧洲戏称为笨猪五国之一,土耳其的经济力量和政治力量都不足以妥善安置难民,假设难民进入土耳其,一旦安置不好,就会和本地居民发生冲突,进而引发一系列的问题,而这些都不是该政府能处理的事情,也就是说土耳其是不愿意接纳难民的,政府没有足够的资源安置难民的生活就业等问题,土耳其政府也就封闭了国境线,难民就去不了土耳其。所以只好去经济和社会更加有承受力的德国去了。
㈨ 有人问你是不是去土耳其了,是什么意思
这是老话,去土耳其就是说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