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土耳其 » 希特勒为什么不打土耳其

希特勒为什么不打土耳其

发布时间: 2022-04-26 16:03:30

Ⅰ 二战时德国为什么没有攻击土耳其

熟悉二战的朋友们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德国的战力可谓是十分强大,依靠强大的空军作为后勤支援,配合以“闪电战”的思想,在地面机械化部队的牵引下,得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攻陷了大半个欧洲,将战车一直开到了英国附近,有包括法国和波兰在内的欧洲大国被德国征服,此时的德国战力可谓是十分强大。而土耳其位于亚洲西部的小亚细亚半岛和巴尔干半岛的色雷斯东部地区,地跨欧亚两大洲,扼守土耳其海峡(黑海海峡),其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历来是各国战争时期的纷争之地。而在整个欧洲都陷入一团战火的状况下,身为欧洲边境的土耳其却一直保持着中立的态度,而德国也貌似没有对土耳其动手的行为,这不禁让人产生了疑问。因为拿下土耳其德国军队既可以直接进军中东,直取印度,又可以完成对苏联的战略包围,那么为何一直到二战结束都始终未见德国对土耳其动手呢。

最后也是德国自身的的原因,我们知道在一战之后德国的军工体系被肢解,但是其之后默默的悄然建设军队力量,这其中效果最为显着的就是空军,其次是陆军,但是海军却一直是德国的弱项,由于海军舰艇建设动静太大,德国一直无法有效将其隐蔽,因此德国海军水面舰艇的力量在欧洲来说是战力比较弱的。而德国想要攻击土耳其就必须要经过地中海,虽然英国战力有损,但是海军是其强项,而地中海也一直处在英国的保护之中,因此德国并没有足够的力量在海上去与英国抗衡,这也是不攻打土耳其的一个主观原因的所在。

Ⅱ 希特勒占领了很多中立国为什么却单单不打这个国家

爆发于上个世纪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大浩劫,全球的人们在一起厮杀。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不计其数。在欧洲,战争狂人阿道夫 希特勒率领的纳粹德国利用钢铁洪流进行闪电战横冲直撞,很快占领的北欧和西欧。老牌资本主义强国竟然只抵抗了仅仅40余天就宣告投降,英法联军更是狼狈地丢下了全部的武器装备,坐着小船从敦克尔克逃离了欧洲大陆来到英国。英吉利也是靠着英吉利海峡在苟延残喘,眼看就要支持不住了。


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经济因素。金融业和银行业是瑞士的支柱产业之一,他的银行保密工作更是做到了极致。纳粹德国在与全世界为敌后,急需金钱,所以他要靠瑞士银行来获得外汇。而且有很多的德国元帅将军将其搜刮来的金钱存在了瑞士的银行里,一旦瑞士玩完,钱也没了,这些人自然是不希望进攻瑞士的,在他们的鼓动下,希特勒的耳根子也就软了。

所以二战期间希特勒没有进攻瑞士,直到现在瑞士还是着名的中立国。

Ⅲ 石油储量严重不足的德国,二战时却不进攻中东夺取石油,为什么

石油储量严重不足的德国,二战时却不进攻中东夺取石油原因:

1、虽然中东的石油可望而不可即,在当时的情况,远没有直接入侵苏联,获得其石油资源来得实在。然而德国进攻苏联,为了石油只是其中的很小一部分原因,主要还是为了夺取重工业基地,摧毁苏联工业,避免形成纳粹德国和苏联的东西对峙。

3、中东的石油,主要是运不过来,中间的战略要地被英军控制,隆美尔的北非军团就是要帮助意大利去拔掉这颗钉子,都打到了叙利亚了,最后被蒙哥马利打败了,意大利军队不堪一击,因为没有撬棍打不开弹药箱都投降,给德军拖了后腿。

所以历史没有给予第三帝国征服世界的机会。希特勒把其对纳粹主义意识形态的狂热和偏执压倒性地置于第三帝国的国家利益之上,这是导致德国难以产生深谋远虑的大战略,最终不得不坐视“失去的胜利”的最根本原因。这是希特勒的第三帝国之“不幸”,却是包括德国人民在内的整个人类之大幸。

Ⅳ 二战时土耳其为什么不参战

土耳其吸取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次俄土战争的教训,不敢再次轻易卷入战争。

土耳其人从此开始了对自己政务的管理,他们进一步巩固安卡拉,并将其设为首都,废除了伊斯兰教君主政体。穆斯塔法·凯末尔成为新建立的世俗共和国的总统以及共和国人民党。之后,他被授予“土耳其之父”的姓氏。阿塔尔图克建立起民主政体。

阿塔图尔克的继任人,伊斯梅特·伊纳尼小心翼翼地不让土耳其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但战争结束后,土耳其却发现自己成了美国的同盟国。

当时亚美尼亚边境就是苏联边界的标志,由于土耳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它成为对抗苏联的前沿阵地,故随之开始接受美国援助。后来土耳其军队参加了韩战,与美国的关系就更加密切了。此后不久,土耳其成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员。

(4)希特勒为什么不打土耳其扩展阅读

土耳其共和国建立后,土政体始终为议会共和制,总统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并无太多实权。总统授权获得议会多数席位的政党领袖为总理,总理作为政府首脑,掌握行政权。

2017年4月16日,土耳其举行修宪公投。计票结果显示,支持修宪的比例为51.4%,修宪获得通过,土政体将由议会制改成总统制,土耳其总理职位将被废除,行政权完全移交给总统。总统可直接任命包括副总统和内阁部长在内的政府高官,还可以继续担任政党主席。

此外,总统还可任命最高司法机关“法官和检察官最高委员会”的多数成员。总统可以不经过议会批准颁布法令和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

Ⅳ 希特勒为何不占领意大利

希特勒是个战争狂人,但这并不代表他没脑子。
综合分析
不占领意大利的好处多余吃掉他的利益
1.他需要盟友给他在旁边分担火力,不管是当助手还是盾牌.
给意大利一些利益,让他主动参与绝对比占领后让他被动的跟随效果不一样。
德国在欧洲算大国,但是他也没有足够多的人占领整个欧洲,就像战争后期,
德国的军人人均年龄还不到15岁。
2.中东资源确实很丰富,但是阿拉伯地区在二战时期是英法等国控制,而且二战时期中东基本与战争无关。德国攻打高加索,算是离中东最近的了。所以这句可以忽略。。。
3.意大利和别的国家不同之处在于他的政体,世界上最早建立的法西斯党便是来自意大利,而且这个政党还顺利的执政了,希特勒可以把自己的背部给意大利,放心的和意大利结盟,却不敢给苏联。苏联当时是共产主义的体制,在德国没有强大到威胁苏联存亡的时刻,或许苏联不会主动进攻德国,而是和英法一样持观望态度,但是德国一旦和斯大林达成的协议一样去和英法拼的两败俱伤的时候,苏联绝对会挥军东进,坐收渔人之利。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对英、法宣战,出兵法国南部,并向英属索马里、肯尼亚、苏丹和埃及发动进攻,企图建立地中海帝国。10月派兵入侵希腊。1941年4月出兵配合德军进攻南斯拉夫。6月22日对苏宣战并派兵配合德军进攻。1943年7月25日,由于军事上失利和国内反法西斯运动高涨被撤职,并被监禁在阿布鲁齐山大萨索峰顶1943年9月被德军伞兵救出后,在意大利北部萨洛出任“意大利社会共和国”傀儡政府总理。1945年4月27日在逃往德国途中为意大利游击队捕获。次日被处决并暴尸米兰广场示众。
4.希特勒认为不值得占领意大利,只是在墨索里尼身边秘密安插了几名特工以进行监视。意大利不仅仅在三个法西斯国家中是最菜的,而且当时在欧洲也可以算是相当菜的。从士兵到指挥官,没有一个拿的出手的,整个二战意大利都没有出现一点点亮点,光丢人了……

Ⅵ 希特勒为什么不打土耳其

土耳其狡猾的很
一直周旋在德苏盟国之间。战后还成为了北约成员国。
意大利入侵巴尔干时他明确保持中立,卖了希腊和保加利亚
然后跟苏联暧昧。
德军第一次对苏作战战果辉煌
震慑了土耳其,于是土耳其开始像德国抛媚眼
当盟军和苏军扭转战况,他们态度180度大转弯,又跑到盟军怀抱里
最后盟军为了能让土耳其参战答应了一大堆条件。
德国和意大利也一直没抽出功夫打到他那里去
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都嚷嚷着兵源和物资不足。

Ⅶ 二战时德国为什么不通过进攻中东和西亚来获取石油资源

希特勒不进攻中东和西亚,我认为有这么些理由:

1.德国进攻北欧国家,如挪威、瑞典,已经获取不少石油资源。

2.德国进攻苏联,为了石油只是其中的很小一部分原因,主要还是为了夺取重工业基地,摧毁苏联工业,避免形成纳粹德国和苏联的东西对峙。

3.中东和西亚,尤其是阿拉伯国家是反对犹太人的,他们和希特勒是盟友,会提供一部分石油资源给德国,用不着抢夺。希特勒不会为此失去这个盟友!

4.隆美尔带领军队去了埃及,也是为了石油。

5.地中海的英国海军容易进攻阿拉伯国家,隆梅尔和意大利军队正是为了扫除这个障碍!但最终失败了!

6.德军指挥部的目标是从埃及攻入西亚一部分国家不加入轴心国的国家,控制住波斯湾地区,最后和东线德军在高加索和伊朗中部会师,可由于德军非洲军团在阿拉曼战役中的失败和克里特岛空降的伞兵损失惨重,被迫转为防守,无力继续进攻西亚。

Ⅷ 为什么拿破仑与希特勒都没有把土耳其吞下来

因为俄国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拿破仑和希特勒劳师远征,后勤补给困难,加上对当地气候和地理条件的估计不足,往往会陷入持久战,持久战则对俄国有利。

Ⅸ 一战协约国为什么不强行制裁土耳其,领土基本上没有任何变化,希腊也没有获得任何好处

首先土耳其抵御住了希腊的入侵,并且战胜了希腊
第二土耳其爆发了革命,开始进行凯末尔改革

首先,凯末尔牢牢地把握住军权,这是他改革得以推行的有力后盾。凯末尔曾经给阿富汗国王阿马努拉以忠告,在建立起一支可以信赖的军队之前,不要推行任何招致社会不满的激烈改革。正是凯末尔一手创建的军队的强力支持,使得凯末尔渡过了一次次难关。
军人出身的凯末尔个性坚强,意志坚定,常以军人的雷厉风行来推行改革。如在进行字母改革时,总理伊斯梅特·伊诺努认为在6个月内根本无法完成从阿拉伯字母过渡到拉丁字母的任务,要求最少给他7年时间。但凯末尔以军人的刚毅,要求必须在6个月内完成。他亲自向议员们介绍新的字母,巡视各地时,他当场将官员叫到黑板前测试他们对新字母的熟悉程度。政府开办了大量国民学校,教会人民新字母。在凯末尔所要求的6个月内,果然完成了向新字母的过渡任务。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打击保守力量,推行改革措施,避免国家分裂,凯末尔在世的时候实行的是“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领袖”的威权政治。但就个人而言,凯末尔极度反感专制,在他去世之前,曾有人要求他指定一个接班人,被他坚决拒绝,并声称继承人必须由人民选举而出。
其次,凯末尔左右逢源的外交政策为土耳其赢得了和平的国际空间,并获得了大量外国援助。凯末尔当政之后,通过谈判,使英、法等国放弃了在土耳其的特权,并成功收回了海峡。和世仇希腊也通过谈判,以人口交换的方式,使土耳其境内的150万希腊人离开,解决了困扰双方的领土和民族争端问题。
土耳其推行多方位外交政策,与各个大国进行交往,但又保持一定距离。如凯末尔虽对法西斯深恶痛绝,认为希特勒的《我的奋斗》一书“语言卑鄙,极端疯狂”,却又保持并发展与德国的经济贸易关系。对于强大的旁邻苏联,凯末尔既保持警惕,却又从苏联获得了大量优惠贷款。30年代初,当全世界被经济危机所困时,凯末尔从苏联得到了第一笔800万美元的贷款,对土耳其渡过危机、开展工业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凯末尔多方位的外交政策,使得土耳其获得了和平的国际环境,能专注于国内的全面改革和建设。
再次,凯末尔在改革中推行了一系列利于民众的政策,得到民众拥护,这是改革得以推行的坚实基础。在多年战乱之后,土耳其国内民生维艰,提高民众生活质量成为凯末尔关注的重点。在奥斯曼帝国时期,农民被教会征收的什一税和兵役所困。凯末尔当政之后,大力打击宗教势力,废除什一税,缩减了农民的兵役时间。同时凯末尔控制农产品进出口价格,确保提高农民收入,得到农民的广泛欢迎和支持。
凯末尔政府既对重要的工业部门和外贸加以控制,同时又鼎力扶持私人经济的发展,使土耳其在短期内走向繁荣。在凯末尔担任总统的15年里,土耳其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每年经济增长都保持在10%左右。1923年,土耳其连面粉、糖、布这样的生活必需品都要靠进口,到了1938年时,土耳其已经兴建起了完备的工业体系,能生产各种生活必需品,初步完成工业化。
在领导土耳其取得巨大成就之后,1938年11月10日,凯末尔在伊斯坦布尔逝世,享年57岁。凯末尔曾说过,我终归于尘土,而共和国却将永存。凯末尔领导土耳其15年,身后给土耳其留下了一只精锐强大的部队,一个根除了专制的共和国,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一个文明有序的社会,一个崭新的土耳其民族。

Ⅹ 希特勒当年为什么不进攻土耳其,然后直扑高加索油田

土耳其并不好打,德意始终无法解决英国地中海舰队,你打土耳其,土耳其必然投靠英国苏联以求自保,把博斯普鲁斯海峡一堵,你怎么打过去?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425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769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1129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326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389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1069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1018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946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1043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