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血战欧洲联军是什么电影
A. 维也纳之围的1683年维也纳之围
奥斯曼帝国军队于1683年7月14日开始围困维也纳,军队大约有13万8千人,对外号称三十万 。不过大部分并没有参与战斗,而且当中只有50,000名具作战经验的士兵,其余是用作支援的兵员。
困守维也纳的是以施塔海姆贝格伯爵为首的不足二万的守城部队,维也纳守军武器不足,装备较差。神圣联盟有七万余人的援军抵达,对抗鄂图曼军队。联军由以下的军队组成: 扬·索别斯基的3万名波兰军队(立陶宛人未有参与战斗)洛林的查理五世率领的18,500名奥地利军队瓦尔德克的佐治·腓特烈亲王率领的19,000名法兰克尼亚、士瓦本和巴伐利亚军队约翰·乔治三世率领的9,000名萨克森军队。而波兰立陶宛联邦国王扬·索别斯基是这支联军的主帅。 17世纪上半叶,极盛而衰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再次发动对欧洲的进犯,1683年春天,奥斯曼土耳其进军奥地利,准备占领神圣罗马帝国的首都维也纳。在匈牙利军队的默许下,土耳其军队进展顺利。奥地利匆忙派出皇家军队企图阻挡奥斯曼土耳其军队的进犯,结果屡战屡败,无力扼制敌人的强悍攻势。7月上旬,土耳其军逼近维也纳,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一世携宫廷眷属和达官显贵一起仓皇逃离首都。
7月14日,土耳其军队合围维也纳城。此时,困守维也纳的是以施塔海姆贝格伯爵为首的不足13000人的守城部队,此外城中还有5000余市民、学生组成的民兵。被围在城中的还有6万维也纳民众。维也纳三面有城墙,虽说备有大炮,但效果如何却未经过检验。最有一面有护城河天然屏障,过桥在土耳其军队来之前已经拆毁。帝国军队(如果还能这么称呼的话)由利奥波德的姐夫,洛林的查理公爵率领,驻扎在多瑙河上游。维也纳守军武器不足,装备较差。而土耳其军虽远道而来,但马壮兵强,粮足草丰,共有13.5万人之多。
土耳其人以为被利奥波德一世放弃的维也纳一定会被轻易地占领。所以,土耳其人并未马上攻城,而是先扎营驻塞,休息整顿了10天。7月25日土耳其军队开始攻城,但很快被维也纳军民击退。此后,土耳其军队又屡次攻城,均未得手,战事呈胶着状态。但守城军民的食品供应出现了困难。8月下旬城内给养逐渐供不应求,很快就断绝了。9月份开始后,饥饿开始威胁着城里的军民最后城内的饮用水也开始发生困难。与此同时,土耳其军队的进攻日益凶猛。此次进军土耳其军队没有携带攻城重炮,野战用的轻便火炮对城墙的作用不大,所以土军的主要策略为挖掘地道,通过地雷爆破城墙。地道即将完成前夜被维也纳城内面包师无意中发现,守军立刻采取破坏行动,将土军地道摧毁。双方又进入僵持阶段。 此时教皇英诺森十一世试图劝告法国的路易十四援助利奥波德抵抗土耳其人,但没有成功。于是以重金向波兰求助。虽然索别斯基当年早些时候同皇帝签订过同盟条约,但他仍不愿发兵,直到英诺森告知以洛林的查理为首的一支包括萨克森和巴伐利亚选侯,以及30个德意志诸侯组成的联军已经开到战场以后,他才同意出战。
9月12日早晨,索别斯基指挥联军打响了维也纳解围战。索别斯基将联军布成弧线形阵线,由奥地利皇家陆军中将洛林公爵和萨克森选帝侯约翰·乔治率领各自军队组成左翼,索别斯基亲率波兰军队组成右翼,其余联军组成中军。
而土耳其方面,为避免一系列麻烦问题,同时打击帝国军士气,土军主将穆斯塔法下令将部队中携带的30000余名俘虏就地处决。同时组织部队排列阵形待命,他以十万兵力在基督教联军的前方展开,试图围歼对手。
决战当日,索别斯基首先命令联军左翼的帝国诸侯军发起进攻,土耳其军队马上应战。为了防止阵地被联军突破而被包围,土耳其人将大部分兵力调至左翼与联军展开血战。中午时分,索别斯基看到土耳其军队右翼兵力不断减弱,就不失时机地下令联军中军和右翼全部投入战斗,向土耳其军队展开猛烈的冲击。激战15小时之久,直到多瑙河小岛上的土耳其炮群被打哑,联军在索别斯基的率领下,连破土耳其军队几道防线,土耳其大军渐渐不支。
战至日落时分,围城的土耳其军败局已定,土耳其军队统帅卡拉·穆斯塔法为避免被联军包围聚歼,不得不下令全军后退。索别斯基再次抓住战机,命令联军全线出击,趁势穷追猛打,土耳其军队很快溃不成军。在维也纳解围战中联军给土耳其军队以毁灭性打击,土耳其首相的红色帐篷被炸毁,但他本人逃走了。土军被击毙2万余人,被俘2000余人,缴获大炮300余门,联军大获全胜,一举成功。9月13日,索别斯基在土耳其统帅遗弃的营帐中给王妃写信报告战果:“所有的大炮,所有的营帐,数不清的财富都落到我的手里,土耳其人遗尸遍野,狼狈溃逃。丢弃下的骆驼、驴子、绵羊和其他牲口正等待我们的士兵去收拾……”
相传咖啡就是这才战役之后由柯奇斯基在战利品中收获而在欧洲传播开的。由于一个面包师发现地道而拯救了城市,维也纳人大量烤制新月形面包来纪念他,因为形状关系,这种面包后来被称为“牛角面包”。 大维齐尔卡拉·穆斯塔法被苏丹在贝尔格莱德处决。这场战役是中欧的多个王国与奥斯曼帝国持续300年的争斗以来的一次转折点。战役之后的16年,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逐渐从奥斯曼帝国中夺回匈牙利南部和特兰西瓦尼亚,当中并消灭了大量奥斯曼军队。
B. 勒班托海战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呢这场战役的影响是什么呢
勒班托海战是指在1571年,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强大海军向欧洲发起进攻时,由西班牙殖民帝国、罗马教廷和威尼斯组成的联合舰队与奥斯曼舰队在勒班陀海角发生的一场大战。最终联军大获全胜,极大地增加了天主教国家的士气。这场战役与732年查理·马特击败阿拉伯人的图尔战役并称为保卫天主教的两大战役。
勒班托海战后,奥斯曼土耳其海军遭到重创。奥斯曼舰队最初拥有约300艘战舰,但只有约100艘战舰幸存了下来,其中许多战舰严重受损。虽然联军获胜,但由于神圣盟国之间的不和谐,他们未能将奥斯曼帝国赶出东地中海。奥斯曼帝国只是暂时失去了在地中海的海洋霸权。此后,土耳其人只用了一个冬天就重建了舰队,船只数量也比战前有所增加。勒班托战役标志着划桨船时代的结束以及帆船和海军大炮时代的到来。这场战役之后,人们发现,以风帆为动力的战舰更加机动,更适合作战;
C. 在电影《阿拉伯的劳伦斯》中,劳伦斯反抗的是哪个帝国
反抗的是土耳其。
相关介绍:
《阿拉伯的劳伦斯》该片以土耳其入侵阿拉伯半岛为背景,讲述了英国陆军情报官劳伦斯带领阿拉伯游击队炸毁铁路,成功使阿拉伯各族维系在一起的故事。
劳伦斯到费萨尔处,亲眼目睹了他的大本营遭到土耳其飞机的轰炸,伤亡惨重。费萨尔采纳了劳伦斯的意见,从陆路攻打亚喀巴,为占领大马士革铺平道路。
(3)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血战欧洲联军是什么电影扩展阅读
故事背景: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德国的盟友土耳其趁机侵入阿拉伯半岛,而该地区的各个部族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无力抵抗土耳其侵略军。英国军方派了“阿拉伯通”陆军情报军官劳伦斯到那里进行活动。
英国在阿拉伯半岛的意图是给阿拉伯人有限的枪支弹药,使其牵制土耳其的兵力,同时将阿拉伯各部族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劳伦斯基本上是按照这一战略采取行动的,但做法上非常讲究策略。
他换上阿拉伯人的服装,尽量在生活上接近阿拉伯人,由于突击队屡建战功,威震中东,劳伦斯因此被誉称为“阿拉伯的劳伦斯”。
D. 有没有讲述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占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的电影
有名字叫《征服1453》
E. 电影奥斯曼帝国演员
是《征服1453》吗?演员表Devrim EvinIbrahim CelikkolDilek SerbestCengiz CoskunErden AlkanRecep AktugRaif Hikmet CamNaci AdigüzelSedat MertMustafa Atilla KuntOzcan AliserYilman BabaturkMurat SezalFaik AksoyHuseyin SanturNamik Kemal YigittürkOner AsHalis BayraktarogluIzzet CivrilAli Riza SoydanSahika KoldemirSongul KayaAdnan KürkgüOzkan GüngorVolkan KeskinToprak Omer SeranOzan Cobanoglu
F. 有部电影讲述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帝国打
没记错应该是 征服1453
G. 关于奥斯曼帝国的电影有什么
有一部奥斯曼土耳其攻克君士坦丁堡的《征服1453》和土耳其围攻维也纳的《维也纳战役》
H. 奥斯曼帝国与欧洲联军的战斗
1396年,他们组成了一支庞大的十字军,参加者除匈牙利国王西吉斯蒙德领导
的匈军、瓦拉几亚和波斯尼亚军队外,还有来自英、法、意、德、捷等国的骑士,总数
在6—10万之间。十字军分两路进攻奥斯曼国土,9月初在尼科波尔会合,准备攻占该城。
24日,土军在此以南4—5公里处占领阵地,把步兵配置在高地上,并以木栅掩护,轻骑
兵在步兵之前,重骑兵位于高地之后。十字军纪律败坏,傲慢轻敌。法国骑士不待整个
军队做好战斗准备就向土耳其弓箭手展开猛攻。土弓箭手故意后撤,将法国骑兵引入步
兵阵地,使其遭受重大损失。尔后,土重骑兵由两翼夹击法国骑士,将其击溃,接着又
各个击破其余部队,大败十字军。被俘的近万基督徒除重金赎回24人外均被杀害。尼科
波尔战役巩固了奥斯曼在多瑙河以南的统治
I. 求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陷的电影。
应该是:征服1453
J. 寻找一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战争电影
世纪战争之最长的一天
这是一战爆发前欧洲的主要格局。当时英国、法国与俄国三国是协约国,他们的联合主要是对付日益强大并充满野心,欲当欧洲霸主的德国,而与之相敌对的是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所组成的同盟国。两大对立的军事阵营从形成时就剑拔弩张,相互拉开了架势,军备竞赛也达到了白热化。但是欧洲真正的麻烦却在巴尔干。
几个世纪以来,巴尔干地区一直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领土,由土耳其的苏丹所统治。但是经过整个十九世纪,土耳其因为实力的下降,对该地区的领导逐步弱化,巴尔干地区的国家纷纷获得了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