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和土耳其哪个厉害
㈠ 奥斯曼帝国和明朝得海上和陆地军队那个强大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强大
他们在哼长时间内都能压着其他欧洲国家打
而明朝的军镇把部队的战斗力彻底毁掉了
㈡ 奥斯曼土耳其与明朝鼎盛时期谁更强大
当然是大明王朝了,古代的时候在晚清之前所有的国家都要比中国落后很多。仅供参考。
㈢ 明朝与同时期的奥斯曼帝国谁更强
如以军事论, 不好说,各有千秋。
论富,土尔其更强,毕竟占着东西贸易的中间点,不论哪边贸易都要经过它。
论政体,中国要先进些,至少是中央集权。土尔其还在封建制。
论文化,土尔其要比明朝好些。土尔其爱书如命,曾有苏丹下命,所有到土尔其的船都要搜船,要是发现土尔其没有藏书,一律充公,国家补偿与书同重的黄金。在欧洲灭迹的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先贤的作品都是从土尔其的图书馆中找到的。
明朝虽然也修书,但主要是中国自己的经,史,子,集,深度先不说,至少在广度上比不上人家,反正我是没听《永乐大典》里面有收录圣经。
㈣ 奥斯曼土耳其与明朝鼎盛时期谁更强大.
毫无疑问,明朝更强大,大明帝国在“永乐盛世”时候是全球最强大的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75%
㈤ 奥斯曼土耳其比明朝强吗
论立国时间,明朝有276年,奥斯曼土耳其有六百多年,明朝统治时间及不上奥斯曼土耳其一半。
论极盛时期疆域,明朝极盛时期不到一千万平方公里,而奥斯曼土耳其于公元1683年时,其疆域共计一千一百九十五万五千平方公里。比较两国疆域得失情况,明朝自宣德以后,基本是一直在丧地失土,东失土于朝鲜,西失土于土默特部,北失土于瓦剌鞑靼蒙古部,南失土于缅甸;而奥斯曼土耳其在明朝丧地失土这段时间里一直在开疆拓土,东拓土于波斯,西拓土于埃及、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北拓土于希腊、保加利亚、匈牙利、克里米亚,南拓土于阿拉伯。
遭遇小冰河时期,明朝当时国内人相食尸骸遍地惨不忍睹,而政府丧失赈济能力以致饥民造反兵戈四起,终致灭亡;而奥斯曼土耳其却越发强悍,更加进取,领土越发膨胀,频繁的胜利将财富源源不断流入帝国,成为苏丹建立包括穷人在内的福利体系的基础,以大型公共厨房作为济贫模式,在促进奥斯曼化、建立等级社会过程起了巨大作用。
论军队枪炮普及程度,明朝也是很难与奥斯曼土耳其相比,因为明朝后期还要从奥斯曼帝国引进土耳其式噜密铳。
㈥ 明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的国家吗
是。
明朝前期和中期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我没有加之一)
从军事、政治、对外交流政策等都是世界第一。
明朝经济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属于发达阶段。明朝早期君主集权强化,皇帝大权独揽。宣德以后,皇权开始削弱,权力在内阁与宦官之间争夺。从明朝晚期开始,西方伴随着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和宗教改革,科技发展很快。与此同时,中国也涌现了徐光启,宋应星,徐霞客,冯梦龙等一大批科学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西学也随着一批传教士来到中国,为东西文化的交流开辟了窗口与机会,中国传统科学技术进入了最后的加速发展阶段。
明朝初年国力强盛,经洪武、建文、永乐三朝励精图治,至明宣宗的近百年间,明朝以北进蒙古高原,南征安南,伐锡兰,羁绊马来诸岛族,至明英宗幼年即位时,朝中有“三杨”杨溥、杨士奇、杨荣主持政局,“海内清平,万邦来朝”。1442年后,宦官王振开始擅权,1449年发生震惊天下的土木堡之变,永乐以来的军事优势遭到破坏,并使国力大损,景泰帝果断任用于谦击败瓦剌。后又经历景泰、天顺两朝经营恢复,国力有所回升,到明中叶孝宗弘治时期再次大治,此时政治清明,民生安康,对外复立哈密等卫,重新确立对西域的羁绊和控制,历史上称此时期为“弘治中兴”。正德朝开始逐渐中衰,至嘉靖时推行新政,政治国力一度有所恢复,但因嘉靖末年君臣矛盾突出,又开始逐渐中衰,社会矛盾萌发。至隆庆年间徐阶,高拱等人推行新政,罢海禁,册封俺达等人,到万历朝时,在着名内阁首辅张居正的辅政之下实行改革,再度中兴,此时期海内清平,又先后平定甘肃,贵州叛乱,并为援救朝鲜击败侵朝日军。此时期明朝经济文化极其发达,后世计当时朝廷岁收,明朝的经济规模世界第一。惟至万历朝中期始,皇帝怠政,官员更加腐化,地主阶级到处搜刮民脂民膏,导致江南民变的发生。万历末年,关外建州女真叛乱,明朝开始走向衰亡。天启年间,中官黄门集团的专政加快了这一进程的发展。至崇祯年间,因为连年灾害,明廷因财政破产,无力镇抚,人民纷纷揭竿而起,后金的军队也突破长城防线,五入关内。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克北京,崇祯帝自缢,同年清军入关。在南方一些明朝大臣拥立明朝宗室建立几个政权,史称南明。1662年,吴三桂将永历帝绞杀于云南昆明,南明灭亡。台湾郑氏政权继续沿用永历年号,1683年清朝派施琅进攻台湾,郑氏投降,监国宁靖王朱术桂自杀殉国。
16世纪,新航路开辟以后,葡萄牙人于1511年占领了马六甲,愈甚渴望对中国的往来。明武宗正德七年(1513年),葡萄牙国王派出一支对华使团前往中国,并在广州登陆,希望与明政府建交。后来,中国皇帝同意葡萄牙人在澳门开设洋行,修建洋房,并允许他们每年来广州“越冬”。这是西方列强第一次正式性的登陆中国并接触中国。
万历二十年(1592年),罗马教皇派出利玛窦去中国教区工作。由于利玛窦很快学会中文,并穿儒服、通儒书,颇得明朝士大夫好感。后被举荐至京,颇得神宗信任。他进献坤舆万国全图、自鸣钟、日晷、西洋炮、望远镜、火枪、西药、圣母像、十字架等贡等贡品,先后在北京、肇庆等地展出。利玛窦不仅传播天主教,还启发徐光启、李之藻等人学习西学。另外他还将中国各种文化传入欧洲,如儒家思想、佛道学说、围棋等,可谓“贯通中西第一人。”另外,有不少明朝军队装备相当数量的火器,包括西洋“红夷大炮”“佛郎机炮”和中国自己发明改造的种类,当时有人评价,这些改造的火器,“犹胜西番”。
㈦ 不如假设历史,奥斯曼帝国(土耳其)vs明清联军(中国)谁胜谁负
首先,以双方的国力,都支撑不了几十万军队行进大半个欧亚大陆的长途奔袭。谁进攻谁输。
那么如果双方只能在架空的中立场地交战,这就看是什么场地了。
奥斯曼帝国擅长在沙漠,草原这样的开阔地界,毕竟是骑兵为主,也习惯了这样的作战。
明清军队攻城守城或者在丘陵等地区作战还好说。明的火器,射程很近,清也是出身于山林渔猎民族,都是小规模战斗。
最后单独说说明军,明朝初期,国力还算强的时候,就根本没法和蒙古打,打了就是土木堡。 而整个明朝战斗力最强的戚家军,擅长的也只是用十几个人为单位的战法对抗流寇规模的倭寇。
而清,本身军队规模就太小,民族人口不足,纯粹是明朝作死他们捡了便宜进来的。
总之,我更看好奥斯曼(说到底奥斯曼更接近欧洲,即使和明清一样封建,其得到欧洲先进武器技术也更容易)
㈧ 不如假设两军对战,土耳其(奥斯曼帝国)vs明vs清(中国)谁胜谁负
明末时期的奥斯曼和欧洲一样进入了全火器时代,甚至骑兵拥有了手枪。。虽然明朝的火器数量也不少,但三眼铳是冷兵器兼容火器而已,射程和准确度要差很多,实战效果远不如奥斯曼的火枪+刺刀的现代化军队的雏形。火炮数量明朝稍为占优,但质量差很远。明朝几乎都是小口径的虎蹲,佛朗机。奥斯曼火炮基本都是类似红夷大炮。因为是全火枪,基本不需要小口径的火炮。清军就算了,清军之所以打赢明军,是因为明军没钱没后勤发挥不了火器的优势,而且三眼铳不伦不类,加上清军有大量的奴军。这样的军队对上全火器的奥斯曼,就是送死。清军的存在只是抹平奥斯曼骑兵的优势。
一战定输赢,9成9明清联军会输,但火器战争是打国力的,生产出来是个人都能战斗,而且火器可以轻易模仿,不存在技术门槛,一旦打输,明朝就会发动作坊大量生产火器,改进三眼铳,从而越打越强。说到底奥斯曼的国力是比不上明朝的。
㈨ 明朝的时候有哪些强大的国家分别都有什么出色的战绩
强大的国家有,葡萄牙,西班牙,帖木儿帝国,莫卧儿王朝等等,都是当时实力比较强大的国家。而他们的出色战绩有很多,几乎是当时的最强国,而且他们四处扩张,四处掀起战争,希望获得更多的财富。
㈩ 帖木儿帝国和明朝的军事力量谁更强大
明朝
从1380年开始,帖木儿帝国先后夺取了伊朗和阿富汗,进而攻占两河流域;1388年征服花剌子模;1389~1395年,多次进攻钦察汗国,毁其首都萨莱·伯克尔等城市,统治亚美尼亚和南高加索;1398年进攻图格鲁克王朝首都德里,屠杀战俘约10万人,统治北印度。曾经打败蒙古帝国西征大军的埃及马布留克王朝因为拒绝与帖木儿帝国结盟,1400年帖木儿率兵进攻叙利亚。苏丹法赖吉亲自率兵抵抗也无济于事,整个叙利亚的领土被占领,名城大马士革被焚毁。
帖木儿的目的是想把分封的蒙古各汗国再度统一起来,为此还北上攻打金帐汗国。不料撒马尔罕爆发了异族的叛乱,把他的算盘打破了。这时候帖木儿意识到蒙古各汗国对他的威胁不如其他异族大,因此他掉转矛头往其他国家去,首先自然是把叛乱镇压下去,撒马尔罕又遭受了一遍彻底屠杀,以后在进攻印度的时候他也保持了屠杀的政策,打下德里,他的军队所过之处和以前的蒙古军队并无二致。
1368年明朝建立后把元廷赶出了中原,对西亚的帖木儿帝国要求按元例进贡。帖木儿一开始并没有理会,到1388年起才开始遣使进贡。虽然在官方信件中帖木儿自称是"臣",但他想的绝对不是奉中土为宗主,相反,通过使节他在不断了解明朝的情况和国力。1396年,帖木儿撕下脸皮,把外国使节给扣了,这其中包括中国和土耳其两个大国的。1398年他攻打印度,占领北部一些地区,1399年开始远征小亚细亚。他决定先把背后的土耳其给击败,然后腾出手去进攻明国。
明朝把元廷赶出中原后,,对西亚的帖木儿帝国要求按元例进贡。帖木儿一开始并没有理会,到1388年起才开始遣使进贡。虽然在官方信件中帖木儿自称是“臣”,但他想的绝对不是奉中土为宗主,相反,通过使节他在不断了解明朝的情况和国力。1396年,帖木儿撕下脸皮,把外国使节给扣了,这其中包括中国和土耳其两个大国的。1398年他攻打印度,占领北部一些地区,1399年开始远征小亚细亚。他决定先把背后的土耳其给击败,然后腾出手去进攻明国。
明朝方面,虽然内乱导致国力有所损失,但军队因战乱战斗力得以保持,仍然不失为军事强国。1404年11月帖木儿挥军往东,时明朱棣夺取帝位不久,内部反对者相当多。但是,1405年2月18日帖木儿在行军途中病亡,大军未与明军发生大规模交战即停止了东征。
从事实上来说,帖木儿并不承认自己是明朝中国的附属国,反而认为中国是他最终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