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为什么停战
‘壹’ 俄土战争的起因是什么
1806~1812年的俄土战争是土耳其在拿破仑一世的支持下发动的。土耳其企图在战争中进行报复,因为当时俄国正与法国、伊朗进行着激烈的战争。
这场战争的起因是:1805年签订的关于俄国船只自由通过海峡的条约遭到破坏。
对此,俄国政府于1806年11~12月将米赫尔松将军的摩尔达维亚集团军调到了土耳其傀儡控制的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多瑙河哥萨克军投靠了俄国。12月30日,站在俄国一边的大不列颠开始行动,其舰队企图控制达达尼尔海峡两岸的工事和埃及沿海,但未成功。辛亚文海军中将的俄国分舰队,以捷涅多斯岛为基地,从1807年2月起封锁了达达尼尔海峡,在达达尼尔海战和阿索斯海战中战胜了土耳其舰队。
在巴尔干战区和高加索战区,俄军也多次击败土军。英俄反土联盟崩溃之后,俄国于1807年8月与土耳其签订了停战协定,但1809年春战火重燃。俄军与阿塞拜疆民团和格鲁吉亚民团在高加索战区协同作战,将土军逐出波季和苏胡姆—卡列,同时还占领了阿哈尔卡拉基要塞。普罗佐罗夫斯基元帅率俄军8万人,在拥有140艘舰船的多瑙河区舰队的配合下强渡了多瑙河,夺取了伊萨克恰、土耳恰、巴巴达格、默钦、伊兹梅尔、布赖洛夫等要塞。
1810年5月,俄军在新任总司令卡缅斯基将军的指挥下,占领了帕扎尔吉克、锡利斯特里亚和拉兹格勒诸要塞。在9月7~8日巴蒂纳战役中,土军败北。9月,鲁舒克要塞和茹尔扎要塞的土耳其驻防军投降。1810年10月29日,俄军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夺取了洛佛奇,但很快又将其放弃;1811年2月10日以猛攻的方式再次攻克该城。
1811年初,俄国由于面临拿破仑军入侵的威胁,被迫将多瑙河集团军一部调往西部边境。兵力几乎减少一半的俄军开始由库图佐夫指挥。他在7月4日鲁舒克战役和12月5日斯洛博德泽亚地区的交战中迫使土军投降,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由于库图佐夫具备高超的外交艺术,土耳其才签订了布加勒斯特和约。和约规定比萨拉比亚和西格鲁吉亚并入俄国的版图。拿破仑在1812年卫国战争前夕失去了土耳其这一盟友。
在1806~1812年的俄土战争中,陆海军在战略上协同作战的新经验,以及夺取要塞、包围敌人的经验丰富了俄军的军事学术。
1828~1829年的俄土战争是由于欧洲列强争夺奥斯曼帝国的领地而引起的。
当时,奥斯曼帝国严重的国内危机由于希腊民族解放革命战争而进一步加深。
当联合舰队出动保卫希腊自治权而在纳瓦里诺海战中击败土—埃联合舰队之后,土耳其苏丹得知同盟国之间的矛盾加剧,便撕毁了俄土两国以前缔结的所有协定,并于1827年12月宣布对俄进行“神圣战争”。
1828年4月26日,俄国向土耳其宣战。为对付侯赛因·帕夏的15万军队,俄国将维特根施泰因元帅的集团军9.5万人调到多瑙河战区;将帕斯克维奇将军的军团2.5万人调到高加索战区,以对付5万人的土耳其军。
维特根施泰因集团军于5月7日越过国境,经过一个月的战斗,占领了多瑙河各公国,强渡了多瑙河。10月11日,俄军从陆上和海上发起联合攻击,占领了瓦尔纳。帕斯克维奇军团越过国境之后,于7月5日以猛攻夺占了卡尔斯要塞。7~8月间,高加索军团各部队在地方民团的支援下占领了阿尔达甘、阿哈尔齐赫、波季和巴亚济特诸要塞。
在1829年战争中,双方战斗非常激烈。6月11日,季比奇将军指挥的俄军在序列夫恰附近的战役中击溃了兵力比自己多1倍的敌军,并于6月30日占领锡利斯特里亚。7月,季比奇率部1.7万人越过巴尔干地区,向亚得利亚那堡挺进。8月20日,该城守军投降。
俄军向南发展进攻,使伊斯坦布尔岌岌可危。在高加索,俄军于7月9日控制了埃尔祖鲁姆,前出到特拉帕作斯。俄军在两战区取得胜利,主力前出到伊斯坦布尔,舰队封锁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以及舰船在黑海土耳其沿岸一带游曳,这些行动都迫使土耳其政府于9月14日签订了亚得利亚那堡和约。
1828~1829年的俄土战争对于改进军队的指挥,组织陆海协同具有很大的影响,同时,积累了争夺要塞和进行野战的经验,使战役诸要素得到了发展。
俄土战争的结果,是俄国保留了南乌克兰、克里木、比萨拉比亚及高加索的部分领土,并在黑海沿岸巩固地建立了自己的统治。
‘贰’ 为什么会爆发亚美尼亚—土耳其战争
亚美尼亚—土耳其战争是土耳其和达什纳克党的亚美尼亚之间进行的一场战争。在协约国和美国的唆使下,达什纳克党政府指望通过军事冒险行动来压制劳动人民的革命活动和巩固自己在国内的地位。
1920年色佛尔和约的签订更促使达什纳克党人加速实现其冒险意图。根据和约,土耳其的凡省、比特利斯省以及埃尔祖鲁姆和特拉布松两省的部分地区划归亚美尼亚。土耳其方面考虑到亚美尼亚在军事上的明显劣势,也企图利用达什纳克党人的冒险政策以夺取亚美尼亚相当一部分领土。6月9日土耳其军队向纳希切万出动。达什纳克党人指望协约国和美国给予援助,拒绝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关于通过外交途径调停冲突的建议。
但是,协约国和美国只向亚美尼亚提供了武器和为数不多的贷款。达什纳克党军队因为敌军在人员和装备方面占优势而遭到失败。9月29日,土耳其人占领了萨勒卡默什,随后又占领阿尔达汉。10月30日占领了卡尔斯。这不仅是对亚美尼亚的威胁,而且也是对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的威胁,俄罗斯联邦政府对此感到不安,再次建议达什纳克党接受调停,但又遭到拒绝。
帝国主义集团为了在苏俄和土耳其之间制造纠纷,鼓动达什纳克党人继续进行战争。也由于此原因,孟什维克的格鲁吉亚拒绝援助亚美尼亚,并于11月宣布中立。11月7日土耳其人占领亚历山德罗波尔,11月12日占领阿金车站,并开始向埃里温进攻。土耳其军队几乎占领了亚美尼亚2/3的领土。
达什纳克党得不到协约国和美国的军事援助,于11月18日签署停战协定,12月2日签订和约。根据这一和约亚美尼亚实际上成了土耳其的附庸国。依照条约规定,亚美尼亚只剩下埃里温市和戈克恰湖的一些地区。亚美尼亚的军队限制在1500人、20挺机枪和8门火炮以内。但是,达什纳克党已经无权缔结条约了。11月29日,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亚美尼亚劳动人民举行了起义,并在红军的帮助下推翻了达什纳克党政府。就在这一天,领导起义的革命委员会宣告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共和国政府拒绝接受达什纳克党与土耳其签订的丧权辱国的条约。
1921年3月16日,苏俄和土耳其之间签订了条约。按照该条约,卡尔斯省和其他一些地区划归土耳其。根据苏俄政府的要求,土耳其从业历山德罗波尔地区和纳希切万省撤出了自己的军队。1921年10月13日,南高加索各苏维埃共和国和土耳其签订了共同一致的和约,确定了它们之间的边界。
亚美尼亚—土耳其战争非常明显地揭示了达什纳克党活动的反人民性质。他们像南高加索其他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政党和孟什维克党一样,不是为本国人民的民族利益服务,而是为国内外反革命的反苏维埃政策效劳。
苏维埃政权在亚美尼亚的建立,苏俄在推翻达什纳克党和恢复亚美尼亚领土完整的斗争中给予亚美尼亚劳动人民的援助,对于亚美尼亚人以及南高加索其他各族人民的社会解放和民族解放都具有重大意义。
‘叁’ 土耳其与协约国签订的停战条约内容是什么
从1922年10月3日起,土耳其与协约国在濒临马尔马拉海的小港慕塔尼亚进行停战交涉,10月11日已达成协议。23时,土耳其代表伊斯梅特将军与协约国的代表——英国威灵顿将军签订停战条约。伊斯梅特接受土耳其军总司令凯末尔之命,拒绝协约国的要求,终于索回土耳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失去的领土,英国自伊斯坦丁堡撤出,并承认博斯普鲁斯与达达尼尔两海峡沿岸中立化。根据这个条约,土耳其终止持续34年的反帝国主义战争。另外,已经战败的希腊,也在3日后和土耳其签署停战条约。
‘肆’ 俄土战争中俄军为迫使土耳其停战议和做了什么计划
俄军为迫使土耳其停战议和,计划在多瑙河左岸展开积极的军事行动,并做好打到右岸的准备。土军依托沿岸一系列坚固设防的要塞进行战略防御。伊兹梅尔在诸要塞中,战略地位最为重要。伊兹梅尔控制着多瑙河下游,直接威胁俄军翼侧和后方,不废除伊兹梅尔,俄军难以在多瑙河左岸行动。该地集中土军精锐部队,一旦被歼,土军战斗力锐减。攻克伊兹梅尔不仅震撼土耳其,也有助于提高俄国在欧洲的地位。因此,伊兹梅尔势在必克。
‘伍’ 土耳其内战简介
一次大战爆发后,奥斯曼土耳其加入德奥集团方面作战。土耳其成为德国的财政和军事附庸。大战期间土耳其有60万士兵战死或被俘,200万人受伤,国债高达44,800万金里拉,经济陷于崩溃。
1918年10月30日,奥斯曼帝国被迫与协约国代表签订《摩得洛司停战协定》。协约国军队占领首都伊斯坦布尔、海峡地区以及安纳托利亚的东南部和西南部以及铁路沿线的重要城镇,土耳其面临被瓜分的危险。1919年5月15日,希腊军队在英法支持下占领伊兹密尔及其邻近地区。土耳其各地纷纷成立护权协会等民族主义组织。1919年7月23日至8月7日,东部各省护权协会召开埃尔祖鲁姆大会,凯末尔被选为大会主席和代表委员会主席;大会决议宣布,停战协定确认的民族边界内的领土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反对各种形式的外国占领和干涉;一旦伊斯坦布尔政府无力捍卫国家独立,就应成立临时政府,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托管和委任统治。同年9月4日至11日举行的锡瓦斯大会,确认了埃尔祖鲁姆大会所通过的民族斗争纲领,大会成立全国性的安纳托利亚和罗梅利亚护权协会,选举以凯末尔为首的16人代表委员会,民族主义者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1920年1月28日,奥斯曼帝国议会代表委员会根据锡瓦斯大会决议精神拟定的、维护土耳其民族独立和主权的《国民公约》,宣布停战协定规定的边界内土耳其人占大多数的地区“构成一个真正的、在法权上不能以任何借口分割的整体”;反对阻碍土耳其政治、司法、财政发展的种种限制等。3月16日,协约国军队在伊斯坦布尔登陆。1920年4月23日,首届大国民议会在安卡拉召开,成立以凯末尔为首的临时政府,宣布自3月16日起的议定书一律无效,要求苏俄政府支援土耳其的民族事业。1920年8月10日,巴黎和会通过剥夺土耳其民族生存权利的《色佛尔和约》。1921年7月,希腊十余万干涉军在英国支持下,进犯安纳托利亚。土耳其国民军取得萨卡里亚战役的胜利,成为民族独立战争的转折点,协约国阵营发生分化。1921年10月20日法土签订停战协定,法国正式承认大国民政府,承诺在两个月内从安纳托利亚东南部撤出全部占领军。意大利也于同年秋天撤出安纳托利亚南部,英国改变公开支持希腊的立场,转向“中立”。1922年8月26日,土军向希军发动总反攻。9月18日,最后一批希腊军队撤离安纳托利亚。同年10月11日,土希两国签订停战协定,土耳其收复东色雷斯,伊斯坦布尔地区的行政管理权交还土耳其。1923年7月24日,土耳其和英、法、意、希、日等国签署《洛桑和约》,取得外交上的重大胜利。1922年11月1日,大国民议会废除苏丹制。1923年9月,由护权协会第一集团改组的人民党成立。
1923年10月29日晚8点半,议会通过建立土耳其共和国的决定,凯末尔当选为共和国总统。凯末尔革命取得胜利。
‘陆’ 土耳其为什么答应对叙利亚停火
土耳其为什么答应对叙利亚停火,还不是和俄罗斯一起唱的双簧嘛,就是演戏。
‘柒’ 巴尔干战争的具体情形是怎样的
巴尔干战争先后爆发了两次。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是保加利亚、希腊、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4国组成的巴尔干联盟所发起的,目的是反对奥斯曼帝国,使巴尔干各族人民摆脱土耳其的压迫。
1912年8月,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爆发反土起义。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和希腊要求土耳其给予马其顿和色雷斯以自治权。土耳其政府拒绝了这个要求,并开始进行军队动员。这就构成巴尔干联盟对上宣战的直接口实。1912年10月9日,门的内哥罗对土采取军事行动。18日,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和希腊也相继行动。这几个同盟国动员的兵力为95万人,展开的兵力为60.3万人,拥有火炮1511门。希腊海军拥有4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8艘驱逐舰,11艘炮艇。
土耳其动员了85万人的兵力,战争初期派到欧洲战场的约有41.2万人,拥有火炮1126门。土军还可以从小亚细亚抽调一些兵团来加强力量。土耳其海军较希腊海军为弱,共有3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8艘驱逐舰和4艘炮艇。巴尔干同盟各国在兵员数量和武器质量,尤其是炮兵质量和军队战斗训练水平上,均胜过敌军。
这些国家的军队在民族解放斗争目标的鼓舞下,士气高昂。保加利亚军队在伊斯坦布尔方向以3个集团军组成主要集团。塞尔维亚的主要兵力对付土耳其军队在马其顿的集团。希腊的弗萨利亚集团军和伊皮鲁斯集团军分别准备对付萨洛尼卡和亚尼纳。希腊海军应对土耳其海军采取行动,保证盟国在地中海的制海权。门的内哥罗军队的任务是协同塞尔维亚军队在马其顿作战。盟军对土军形成了包围态势,准备在土耳其援军到达之前在巴尔干击溃敌军。土军指挥部则力图在增援部队抵达前采取积极行动阻止盟军的进攻。土耳其认为保加利亚是最危险的敌人,为了对付它而展开主要集团。
门的内哥罗军队与为数2万人的塞尔维亚伊巴尔部队共同对色雷斯北部和阿尔巴尼亚北部的土军进攻。保军越过保土边界向南推进,10月22日与土军交战。位于保军集团右翼的第2集团军,击退土军,开始围困埃迪尔内。
在左翼作战的保军第1、3集团军,在多次遭遇战中击退土军,于10月22~24日在基尔克—基利塞附近击溃土军第3军,开始向南推进。10月29日至11月3日,在卢累布尔加兹发生激烈交战,土军第4军被击溃。土军仓促退却。保军指挥部未能组织对敌坚决追击。土军固守伊斯坦布尔以西35~45公里的查塔尔贾筑垒阵地。保军于11月17~18日企图占领上述阵地未果。这里的战线开始稳定下来。
在马其顿,土军于10月23日对塞尔维亚第1集团军发起进攻,但被击退。次日,塞尔维亚各集团军发起总攻。第2集团军向西南方向实施突击,构成对土军集团右翼的威胁。第1集团军向库马诺沃发起进攻,于10月24日占领该地。第3集团军对斯科普里实施翼侧突击,于26日将其攻克。塞尔维亚军队迅速向南推进,11月18日与希腊部队协同下攻克比托拉。马其顿的土军集团被粉碎。
塞军各兵团进至亚得里亚海沿岸地带,与门的内哥罗军共同包围了斯库台。希军扫荡了伊皮鲁斯境内的土军,包围亚尼纳。在马其顿南部,希军于11月1、2两日在叶尼杰附近获胜,向萨洛尼卡展开进攻,该城守军于9日投降。希海军封锁土海军达达尼尔海峡出口,实施了夺取爱琴海诸岛屿的战役。
11月28日,阿尔巴尼亚宣布独立。但盟军尔后的几次军事胜利并不符合一些大国的利益。俄国在支持巴尔干国家的同时,又担心保军进抵伊斯坦布尔不利于自己解决黑海海峡问题。德国和奥匈帝国则认为塞尔维亚和希腊是站在协约国一方的,因此不希望它们强大,却把土耳其看作是自己潜在的盟邦,因此竭力防止土耳其覆灭。在各大国的压力下,1912年12月,土耳其与保加利亚、塞尔维亚签订了停战协定。
交战各国大使在伦敦就和约条件开始进行谈判。1913年1月23日,土耳其发生政变。新政府拒不接受和约条件。2月3日,巴尔干联盟各国重新开战。3月,土耳其丢失了亚尔纳和埃迪尔内。在接连遭到几次失败后,土耳其才于4月签订第二次停战协定。门的内哥罗不同意这项协定,继续围困斯库台。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以签订1913年5月伦敦和约而告终。根据这项条约,土耳其丧失了它在欧洲的几乎全部领土。尽管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是为了维护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和门的内哥罗等国王朝的利益,是出于这些国家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要求,但它使巴尔干各国人民摆脱土耳其压迫的愿望得以实现。这场战争客观上具有进步的民族解放的性质。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是以保加利亚为一方,塞尔维亚、希腊、罗马尼亚、门的内哥罗和土耳其为另一方所进行的战争。它是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原有盟国之间矛盾激化的结果。失去亚得里亚海出海口的塞尔维亚,要求马其顿偿付赔款。希腊也希望牺牲保加利亚以扩大自己的领土。罗马尼亚向保加利亚提出对多布罗加的领土要求。
帝国主义列强力图破坏协约国在巴尔干的影响,从中插手,更加速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的爆发。在奥德同盟的唆使下,保加利亚于1913年6月29日夜间对马其顿的塞尔维亚军队与希腊军队采取军事行动。保军各集团军的进攻受阻。塞军进行反击,突破了保加利亚第4集团军阵地。战斗继续到7月6日。保军被迫撤退。10日,罗马尼亚对保开战。罗一个军占领多布罗加,罗军基本兵力向索非亚推进,未遇任何抵抗。21日,土耳其撕毁1913年伦敦和约,与保军作战,占领埃迪尔内。保加利亚在全面溃败的威胁下,于29日宣告投降。
根据1913年布加勒斯特和约,保加利亚不仅失去已收回的大部分领土,而且丧失了多布罗加的南部。1913年保、土签订的君士坦丁堡和约又迫使保加利亚将埃迪尔内归还土耳其。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的结果是巴尔干半岛的力量重新改组:罗马尼亚脱离1882年三国同盟,而与协约国靠近,保加利亚则加入德奥同盟。巴尔干战争导致国际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在巴尔干战争中,作战方法发生了一些变化。这种变化是由于作战技术装备的发展而引起的,首先是射击威力、火炮的射程和射速均有提高;也由于机枪数量增加;以及新式武器与飞机、装甲车和无线电等军事技术装备的使用。
所有这一切促使陆军改用疏开战斗队形,为了隐蔽而利用地褶和壕沟,同时还必须保护部队免遭空袭。军队在前线数百公里地段上展开。但显而易见,交战双方均力图把基本兵力部署在主要方向上。巴尔干战争证明了机动作战和向心方向实施突击,以及进行迂回和包围的优越性。军队火力的提高使防御一方得到加强,因此,建立对敌巨大火力优势就成了冲击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同时,防御强度的增加,又使机动作战更加困难。过渡到阵地战这种作战样式的趋向愈益明显。战争清楚地表明,为了取得联合作战的胜利,必须组织好盟军的战略协同。
‘捌’ 为何说没有凯末尔,世界就没有土耳其这个国家的存在
天下之乱,莫甚于中东;而中东之乱,肇始于奥斯曼帝国的土崩瓦解。
一部伊斯兰文明的历史,六百年阿拉伯帝国,六百年奥斯曼帝国。前者以阿拉伯人为主导一统中东,后者以突厥人凌驾于阿拉伯人之上,成为中东的主人。
数百年来,阿拉伯人之所以安心接受突厥人的统治,其原因在于奥斯曼帝国统治的宽容。然而也正是这一宽容的民族和宗教政策,埋下了后来帝国崩溃的种子。
在近代的战争中,如果一个国家本身不够强大,那么选边站便变得非常重要。近代的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奥斯曼土耳其被称为“西亚病夫”,与我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正确选边不同,奥斯曼帝国加入了错误的一方,从此万劫不复。
或许,我们会觉得奥斯曼帝国在凯末尔手中还是失去了太多,但这也许已经是当时土耳其最好的结局了,若非凯末尔纵横捭阖,土耳其只怕会真的灰飞烟灭。凯末尔挽救了奄奄一息的奥斯曼帝国,又用铁腕将古老的奥斯曼转变成了现代化的世俗政权,被誉为土耳其的“国父”。
如今,土耳其的国土面积为78万平方公里,这一数字在欧洲并不小,大于除俄罗斯之外的任何一个欧洲国家。
‘玖’ 欧盟让土耳其停战!否则中止对其经济援助,土耳其会停战吗
就目前形势来看,土耳其最终可能会停战,但短时间内仍然会进行军事行动。在土耳其军机的轰炸下,城镇残垣断壁,浓烟滚滚,居民仓皇出逃,绝望且无助。此次和平喷泉的军事行动,远不像名字上那样,长达6小时的空袭,将地面炸成了筛子,将两国和平的希望彻底破碎。
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华盛顿没有放弃库尔德人”,但被认为此前实则给土耳其的本次军事行动默许开了绿灯:美军从该地区撤退,但后来表示撤军属于“重新部署的一部分”。特朗普的言论招致甚至来自于他自己阵营的批评。一般情况下比较支持特朗普的共和党参议员林赛-格拉汉姆表示“为库尔德盟友祈祷,他们已经被特朗普政府抛弃,这是一种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