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为什么访问突尼斯
Ⅰ 雷杰普·塔伊普·埃尔多安的人物经历
雷杰普·塔伊普·埃尔多安 (Recep Tayyip Erdogan) ,土耳其现任总统。反对派称他为“土耳其第一狂人”。1954年2月26日生于伊斯坦布尔一个虔诚的穆斯林家庭,儿时家境贫寒。在一个盛产美男子的国度,他的长相顶多算周正,但他从小就有着过人的抱负,并在多个领域“全面发展”:学习方面,他毕业于马尔马拉大学商学院;体育方面,年轻时他曾是个职业足球运动员,一直以加入国家队为目标;政治领域,他在15岁时就加入了支持政教合一的土耳其繁荣党青年预备队。
在埃尔多安出生前两年,土耳其就加入了北约;在他5岁的时候,土耳其表达了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兴趣,当时,欧共体只有区区六个会员国。可以说,从出生到长大成人,埃尔多安见证了土耳其这个国家“脱亚入欧”的艰辛历程。1963年,土耳其与欧洲经济共同体签订了结盟协定,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成员、欧洲委员会首任主席沃尔特-霍尔斯坦称颂此项协定是对“土耳其是欧洲一部分”的明确承认。可悲的是,那似乎成了土耳其与欧洲关系最近的一刻,半个世纪过去了,霍尔斯坦的同党后辈默克尔明确表态,不支持土耳其成为欧盟正式成员国。国内政治也一样,在土耳其,政党出现得快,消失得更快,形形色色的政治联盟组建了,又反目成仇,军队时不时还会出面将出格的政府赶下台。几十年的政治生涯里,这些挫折埃尔多安全都经历过。1994年,40岁的埃尔多安当选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市的市长。当时土耳其刚刚经历了长达15年同库尔德分裂势力的战争,内战导致3万多人死亡。上任后,埃尔多安把一个拥挤喧嚣的第三世界大城市治理得整洁、干净,甚至一度解决了腐败问题,他当市长期间,伊斯坦布尔经济繁荣,治安良好,外国游客纷至沓来。但一场巨大的挫折也正在等待着他。 美国《时代》周刊这样评价埃尔多安:他表面上是个世俗派,骨子里是个伊斯兰保守派。他总是西装革履,也主张妇女在公共场合不要蒙面纱,但他的妻子不论什么时候都会用头巾严严实实地裹住自己的头发。在反对派眼中,埃尔多安是一个狂热的宗教主义者。他不抽烟、不喝酒,每个星期五到清真寺做祷告。国父凯末尔规定土耳其是个政教分离的世俗国家,要土耳其人抛弃阿拉伯文,改用拉丁文;取消一夫多妻制,让男子剃掉胡须,让妇女摘下头巾,甚至规定,妇女在政府机关及学校佩戴头巾为非法。然而,这一规矩遭到埃尔多安夫人和女儿的挑战。她们佩戴传统的头巾出现在各种公开场合。外人或许很难理解一条小小的头巾竟然会成为土耳其政治斗争的焦点,但很多土耳其人的确把头巾看作是“保守”和“世俗”的分水岭,更担忧这背后有西方女权势力的入侵。
1998年,他在一次公开演讲中引用了一首古诗:“宣礼塔是我们的剑,穹顶是我们的头盔,清真寺是我们的兵营,信徒们是我们的士兵,”这首诗因为隐含原教旨主义的极端思想,一直被主导世俗化的土耳其军方认定为“禁诗”。刚讲完这几句,就有几位秘密警察冲出来拉住埃尔多安,在被拖走前,他大呼:“这首诗还没颂完!”随后,埃尔多安因“反世俗罪”被判处4个月监禁,剥夺政治权利5年,他所在的政党也被取缔。但在这段时间里,他率领相对温和的旧党派同僚创建了土耳其正义与发展党,该党成立不久就在2002年的议会选举中获胜,随后对相应宪法条款进行修改,恢复了埃尔多安的从政资格。2003年3月9日,埃参加地方议会补选并当选议员,同月11日,原总理,正义和发展党副主席阿卜杜拉·居尔辞职,艾哈迈德·内杰代特·塞泽尔总统任命埃为总理并授权组阁。遭遇牢狱之灾5年后,埃尔多安终于成功的迈上了政治生涯的顶峰。 埃尔多安能够卷土重来,是因为土耳其在1999年和2001年连续经历了两次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率接近40%,100万土耳其里拉只能兑换1美元,成为全球最不值钱的货币之一,银行利率一度高达1000%,但依然无法阻止大量资本外逃。无奈之下。土耳其只能接受国际货币基金条件苛刻的110亿美元紧急援助方案,同意推动私有化改革,政府也开始了紧缩政策。军队干政的情况才有所收敛。上台之后,埃尔多安和他的正义与发展党一直牢牢把持着土耳其的政权。对此,卡内基基金会的土耳其专家亨利·巴尔基评价说:“大多数人看自己的钱包投票。”埃尔多安任总理后,不仅成功地将通货膨胀率控制在5%-8%左右,还让土耳其GDP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7.3%,速度超过俄罗斯、巴西和韩国。从2003到2011年,人均产值从2500美元增加到10522美元。来自沙特和阿联酋等富裕阿拉伯国家的投资源源而来,土耳其的企业也和伊朗、叙利亚、伊拉克等国做起了生意。可以说,土耳其就是中国在中东的翻版。它的制造业、建筑业快速发展,土耳其建筑公司还成了中国企业在中东地区最有力的竞争对手。
2007年7月17日,土耳其议会大选前夕,他再出狂言:“如果我们不能独立组建政府,我将从此退出江湖,再不过问政治。”23日,选举结果揭晓,他领导的正义与发展党大胜,在550个席位的大国民议会中获得340席,稳居议会第一大党地位,并将继续单独组阁。 埃尔多安在政治领域的改革更为大胆。军方干政在土耳其历史上屡见不鲜,过去40多年里,军方曾经四次政变,推翻民选政府。埃尔多安执政后,却对给予军方太多权力的法律进行了修改,引起军方的不满,他还依靠强大的民意,数次大规模清洗军队高级将领 。
未来除了继续推进改革,在外交上,埃尔多安手中还有两张路线图,它们分别指向美国与欧洲。一张是伊拉克问题路线图。埃尔多安认为,美国应该尽快拿出一份从伊拉克撤军的时间表,并表示不排除土耳其军队“越界清剿”伊拉克境内库尔德工人党武装的可能。而且,对于美国所谓“驻军伊拉克是防范伊朗”的说法,埃尔多安也不以为然。他相信伊朗发展核能是出于和平目的。他认为:“一把刀子,要是在兇手手里,就会杀人。要是在医生手里,就会救人。”
而另一张路线图指向的则是欧盟。这张图,从上世纪末他当伊斯坦布尔市市长时就开始成形。伊斯坦布尔是亚欧两大洲的联结点,兼具东西方血缘,但有99%的人信仰伊斯兰教的土耳其,究竟是该走向西方还是东方?埃尔多安的回答是:走向西方,加入欧盟。但欧盟内部对于土耳其入盟分歧严重,阻力颇大。在埃尔多安看来,罗马是欧洲之父,伊斯坦布尔是欧洲之母。欧洲人却无法像接纳自己的母亲一样接纳土耳其,原因就在于西方浓重的“宗教情结”。
“欧盟到底是一个一视同仁的文明的联盟,还是一个基督教的俱乐部?如果是前者,那么土耳其愿意参加;如果是后者,那么就别再浪费双方的时间了。”埃尔多安2006年在会见德国总理默克尔时这样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和失望。虽然为了满足欧盟提出的入盟条件,土耳其一直在进行改革,但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尊严方面,埃尔多安表示,让步是有限度的。
一个优秀的政治家懂得抓住时机,埃尔多安就是如此。2011年,他先后走访了埃及、突尼斯以及利比亚,然后又在联合国大会上大出风头,奥巴马亲热地赞美埃尔多安在中东地区显示出了“伟大的领导能力”。美国总统并不是一直这样称赞埃尔多安的。2003年,埃尔多安坚决拒绝美国越境对伊拉克展开军事行动;他对境内的库尔德人进行了强硬的镇压,同伊朗的态度暧昧不明;作为北约中的军事强国,土耳其在埃及、利比亚和突尼斯问题上常常不顾北约和美国单独行动;最重要的是,埃尔多安对以色列态度强硬,而这一点,尽管让美国非常不满意,却让他赢得了众多阿拉伯国家的尊敬。 当穆巴拉克下台后,埃尔多安访问埃及时,迎接他的场面仿佛是歌迷在等待一位摇滚巨星——数千平民高呼他的名字,举着印有他头像的大幅海报。在他走下舷梯的一刻,许多人失声痛哭,摄影记者的闪光灯将黑夜照得如白昼一般。走进专车的刹那,埃尔多安挥手向人群致意,埃及人大声喊道:“你是个真正的穆斯林,不是懦夫!”2010年。美国马里兰大学出资在伊斯兰国家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题目是:谁是你们最尊敬的伊斯兰国家领导人。结果埃尔多安以绝对优势当选。在埃及、突尼斯等国的年轻人走上街头开始游行前,他们在Facebook上留言说,希望本国也能诞生埃尔多安这样的领导人。
Ⅱ 突尼斯国的简史:
公元前9世纪初,腓尼基人在今突尼斯湾沿岸地区建立迦太基城,后发展为奴隶制强国。公元前146年,成为罗马帝国的阿非利加省。5~6世纪先后被汪达尔人和拜占庭人占领。公元703年被阿拉伯穆斯林征服,开始阿拉伯化。13世纪哈夫斯王朝建立了强大的突尼斯国家。1574年沦为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一个行省。1881年成为法国“保护国”。1955年法被迫同意实行内部自治。1956年3月20日获得独立,建立王国。1957年7月25日,制宪议会通过决议,废黜国王,废除君主制度,建立共和国;同时任命哈比卜·布尔吉巴为第一任总统。1959年11月布尔吉巴在首次普选中当选总统,1976年4月成为终身总统。1987年11月7日,总理本·阿里宣布,因布尔吉巴总统年迈久病,失去管理国家的能力,由他接任总统职务。
Ⅲ 突尼斯有很多欧洲人吗突尼斯是民主国家吗
位于非洲北端。西与阿尔及利亚为邻,东南与利比亚接壤,北、东临地中海,隔突尼斯海峡与意大利相望,海岸线全长1300公里。北部属地中海型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湿润。南部属热带沙漠气候。8月为最热月,日均温21℃-33℃;1月为最冷月,日均温6℃-14℃。
公元前9世纪初,腓尼基人在今突尼斯湾沿岸地区建立迦太基城,后发展为奴隶制强国。公元前146年成为罗马帝国的阿非利加省的一部分。公元5~6世纪先后被汪达尔人和拜占庭人占领。703年被阿拉伯穆斯林征服。13世纪哈夫斯王朝建立了强大的突尼斯国家。1574年沦为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一个省。1881年成为法国保护领地。1956年3月20日法国承认突尼斯独立。1957年7月25日突制宪会议通过决议,废黜国王,宣布成立突尼斯共和国,布尔吉巴任第一任总统,1975年经议会批准,布成为终身总统。1987年11月7日,总理本·阿里接替布任共和国总统。
Ⅳ 土耳其就是突尼斯吗
突尼斯是非洲的、土耳其在中东,是两个国家啊。
国名: 突尼斯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Tunisia,La Republique Tunisienne)
独立日:3月20日(1956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为红色,中央有一白色圆地,其直径约为旗宽的一半,圆地中有一弯红色新月和一颗红色五角星。国旗的历史可追溯到奥斯曼帝国时期,新月和五角星来自奥斯曼帝国的标志,现为突尼斯共和国的象征,也是伊斯兰国家的标志。
国徽:为盾徽。盾形之上为红色新月和五角星,寓意同国旗。盾面上有三组图案:上部是海洋中航行的帆船,象征历史上腓尼基人第一次乘船来到突尼斯;左下方为黄地上一副天平,象征正义与平等;右下方为红地上一只握刀直立的狮子。盾面中间的绶带上用阿拉伯文写着“秩序、自由和正义”。
国家政要:总统扎因·阿比丁·本·阿里(zine al-abidine ben ali),1987年11月7日就任。1989年、1994年和1999年三次当选总统。
自然地理:164150平方公里。位于非洲北端,西与阿尔及利亚为邻。东南与利比亚接壤,北、东临地中海,隔突尼斯海峡与意大利相望,海岸线长1200公里。地形复杂。北部多山,中西部为低地和台地;东北部为沿海平原,南部为沙漠。最高峰舍阿奈比山海拔1544米。境内水系不发达。最大河流迈杰尔达河,流域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北部属热带地中海型气候。中部属热带草原气候。南部属热带沙漠气候。八月为最热月,日均温21°C—33°C;1月为最冷月,日均温6°C—14°C。
人口:944.3万(1999年)。90%以上为阿拉伯人,其他为柏柏尔人和犹太人。阿拉伯语为国语,通用法语。伊斯兰教为国教,少数人信奉天主教。
首都:突尼斯市(Tunis),人口200万(1999年)。
国名: 土耳其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Turkey)
独立日:10月29日(1923年)
共和国日:10月29日(1923年)
国歌: 《独立进行曲》
国旗: 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为红色,靠旗杆一侧有一弯白色新月和一颗白色五角星。红色象征鲜血和胜利;新月和星象征驱走黑暗、迎来光明,还标志着土耳其人民对伊斯兰教的信仰,也象征幸福和吉祥。
国徽:图案为一弯新月和一颗五角星,寓意与国旗相同。有时将月和星置于一个红色椭圆形中,其上方写着“土耳其共和国”。
国家政要:总统艾哈迈德·内杰代特·塞泽尔(ahmed necdet sezer), 2000年5月16日正式就任。
自然地理:土耳其地跨亚、欧两洲,位于地中海和黑海之间。亚洲部分领土位于小亚细亚半岛,占全国总面积的96. 9%,欧洲部分位于巴尔干半岛东南部,占全国总面积的3. 1%,全国总面积约780576平方公里。东界伊朗,东北邻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东南与叙利亚、伊拉克接壤,西北和保加利亚、希腊毗连,北滨黑海,西与西南隔地中海与塞浦路斯相望。博斯普鲁斯海峡 和达达尼尔海峡以及两海峡间的马尔马拉海,是沟通黑海和地中海的唯一水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海岸线长3518公里。地形东高西低,大部分为高原和山地,仅沿海有狭长平原。沿海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气侯,内陆高原向热带草原和沙漠型气侯过渡。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分别为14-20℃和4-18℃。年平均降水量黑海沿岸700—2500毫米,地中海沿岸500—700毫米,内陆250—400毫米。
人口:6550万(2000年1月)。土耳其人占80%以上,库尔德人约占15%。土耳其语为国语,全国80%以上人口是土耳其族,此外还有库尔德、亚美尼亚、阿拉伯和希腊等族。居民中99%的人信奉伊斯兰教。
首都:安卡拉(ankara),座落在安纳托利亚高原的西北部,是一座海拔900米左右的高原古城,有人口369万(1997年)。
Ⅳ 土耳其与中东国家关系
土耳其属于中东国家。
中东包括西亚地区(除阿富汗)和部分北非地区(即埃及),是非洲与欧亚大陆的亚区。西亚国家(地区)包括沙特、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阿曼、卡塔尔、巴林、土耳其、以色列、巴勒斯坦、叙利亚、黎巴嫩、约旦、也门和塞浦路斯。
(5)土耳其为什么访问突尼斯扩展阅读:
土耳其是一个横跨欧亚两洲的国家,北临黑海,南临地中海,东南与叙利亚、伊拉克接壤,西临爱琴海,与希腊以及保加利亚接壤,东部与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伊朗接壤。土耳其地理位置和地缘政治战略意义极为重要,是连接欧亚的十字路口。
土耳其人主要是欧洲人种-地中海血统,1299年奥斯曼一世建立奥斯曼帝国。1453年5月29日,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灭拜占庭帝国,16世纪~17世纪,尤其是苏莱曼一世统治时达到鼎盛时期,统治区域地跨欧洲、亚洲和非洲。
因此奥斯曼帝国的君主苏丹视自己为天下之主, 土耳其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因而东西文明在此得以统合。
Ⅵ 1国惨变40国,土耳其帝国究竟是如何惨被肢解的
土耳其帝国,作为15到19世纪唯一一个能够挑战欧洲国家的伊斯兰势力国家,为何在建国后期,惨遭分裂,从一个大国被分裂成四十个国家。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他们曾经所拥有的辉煌,终会让后人为之骄傲。
Ⅶ 请问 突尼斯 的具体资料
突尼斯基本国情介绍
一、概况
国 名:突尼斯共和国
面 积:162,155平方公里
人 口:910万(1998年)
民 族:90%以上为阿拉伯人,余为柏柏尔人和犹太人。
宗 教:伊斯兰教为国教,少数人信奉天主教。
语 言:阿拉伯语为国语,通用法语。
首 都:突尼斯城
总 统:宰因·阿比丁·本·阿里
国 庆日:3月20日(1956年)。
自然地理:位于非洲北端。西与阿尔及利亚为邻,东南与利比亚接壤,北、东临地中海,隔突尼斯海峡与意大利相望,海岸线全长1200公里。北部属热带地中海型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湿润。南部属热带沙漠气候。八月为最热月,日均温21°C-33°C;1月为最冷月,日均温6°C-14°C。
行政区划:全国划分为23个省,下设212个县,1050个乡,245个市镇。各省名称如下:突尼斯、阿里亚纳、本阿鲁斯、纳布勒、宰格万、比塞大、贝贾、坚杜拜、克夫、西里亚奈、凯鲁万、卡塞林、西迪·布济德、苏斯、莫纳斯提尔、马赫迪耶、斯法克斯、加夫萨、托泽尔、吉比利、加贝斯、梅德宁、塔塔维纳。
简 史:公元前9世纪初,腓尼基人在今突尼斯湾沿岸地区建立迦太基城,后发展为奴隶制强国。公元前146年成为罗马帝国的阿非利加省。5~6世纪先后被汪达尔人和拜占庭人占领。703年被阿拉伯穆斯林征服。13世纪哈夫斯王朝建立了强大的突尼斯国家。1574年沦为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一个省。1881年成为法国保护领地。1956年3月20日法国承认突尼斯独立。1957年7月25日突制宪会议通过决议,废黜国王,宣布成立突尼斯共和国。独立后,布尔吉巴被任命为第一任总统,并一直担任此职。1987年11月7日,总理本·阿里接替布尔吉巴任共和国总统。
政 治:1989年4月,突尼斯举行总统和立法选举,本·阿里当选总统,宪政联盟获全部议席。1994年,突举行了总统和立法选举,本·阿里蝉联总统,产生了独立以来首届执政党宪盟占压倒多数的多党议会。本·阿里总统执政十多年来,突执行"以稳定求发展,以发展促稳定"的基本国策。1999年,突国内政局继续保持稳定,经济持续发展,10月24日,突举行独立后首次多党参加的总统选举,本·阿里高票获胜,再度蝉联总统;并在同时举行的立法选举中增加了反对党的议席,宪盟仍获得绝大多数席位。11月17日,本改组政府并调整宪盟政治局,在保持领导层相对稳定和权力平衡以及政策延续性的同时,更加突出经济内阁的特点。
对外政策:突对外奉行温和、务实、平衡、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把发展与马盟国家和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关系作为外交基础,为安全利益和经济发展需要,将发展与欧、美关系作为外交重点,与欧盟签署了联系国协议,与美国的军事、安全合作近年明显增强。目前,突政局保持稳定,经济持续发展,社会生活安宁。
军 事:1956年建立国民军,1959年建立海军和空军。总统为武装部队总司令。1975年起实行义务兵役制,服役期一年。
总兵力35,000 人。陆军27,000人,陆军编制共15个团,拥有各类坦克和装甲车405辆、炮482门、导弹156枚(具)。海军4500人,拥有各类舰艇36艘。空军3500人,有作战飞机29架,其它飞机64架,直升飞机41架。有准军事部队12,000人,警察13,000人。98年军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7%(资料来源:1999/2000年度经济季评)。军事装备主要来自法国、美国、意大利。
1999年国防预算为4.19亿第纳尔,占国家预算总额的4.4%。
二、经贸简况:
突独立后,以赎买和国有化的形式收回了全部外国人占有的土地和一些外国人经营的企业。1986年起开始推行经济调整和改革政策,其主要内容是:贸易自由化、国营企业私有化、减少行政对经济的干预、实行对外开放、吸收外资、争取外援。目前,在突经济中,国营、私营和公私合营三种所有制并存。自本·阿里1987年执政以来,由于所执行的经济政策基本符合国情,尽管还存在着诸如失业率居高不下、外汇储备减少及国际收支赤字增加等困难,但经济已出现较好的发展势头。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年均增长率在4.5%以上,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是非洲经济发展最为健康的国家之一。2000突政局稳定,经济平稳发展。
主要经济数字:
国内生产总值:136亿美元
经济增长率:5.4%
人均收入:2328美元
通货膨胀率:3%
失业率:15.7%
外债:83亿美元
外汇储备:21亿美元(97年,约为3个月的进口用汇)
汇率:1美元=1.16第纳尔
资源:突资源比较贫乏,主要是磷酸盐,已探明储量20亿吨,年开采粗矿1000万吨,加工商品磷酸盐750万吨,磷酸110万吨,化肥(二铵、三料)160万吨,年产值约6亿美元,由国家统一经营。此外,年产石油约350万吨,天然气27亿立方米。
农业:突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60%以上,主要由私人经营。主要农产品有小麦、大麦、葡萄、橄榄、椰枣和柑桔等。正常年景粮食自给率60%。1996年农业取得大丰收,粮食产量达到创记录的260万吨,橄榄油产量达20万吨。突有6000万株橄榄树,占地160万公顷。
工业:主要有石油开采业、以磷酸盐为原料的化工业、纺织、钢铁等。主要产品有原油、化肥、水泥、纺织品和皮革制品。
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是突第一外汇来源,年收入约12亿美元,年接待游客约400万人夜。
对外贸易:对外贸易是突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之一。1986年以来,突政府推行贸易自由化政策,设立专门机构,开拓国际市场,利用信贷,逐步取消许可证,目前自由进口商品已占其进口商品种类的85%。
突实行国营、公私合营和私商三种企业并存的外贸体制。1994年颁布新的《对外贸易法》,鼓励非国营成分发挥作用,但实际进展不大。在突进出口贸易中,国营企业起着主导作用,占65%以上,并控制着全国粮食、糖、茶、燃料、食油、医药品等必需品的进出口和国内的销售渠道。公私合营企业多系国家同外资的合资企业,数量不多,但一般规模较大。私商遍布各城镇,在突外贸中比较活跃。
1998年,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38亿美元,其中,出口56亿美元,进口82亿美元,逆差26亿美元。1999年,贸易总额达147亿美元,同比增长6%。其中,出口60亿美元,进口87亿美元,逆差27亿美元。2000年突进出口贸易约170亿美元,进口100亿美元,出口70亿美元,分别比1999年增长16%、16.7%、16.4%。突外贸年年逆差,主要靠侨汇(突在欧侨民约50万)、旅游收入弥补。
突主要出口商品为纺织品、磷酸盐、原油及石油产品和农产品。突是仅次于欧盟的世界第二大橄榄油出口国。1990-1997年间,年均出口橄榄油11万吨,价值2亿美元,约占其农产品出口的50%。主要进口商品为日用品、纺织原料、机电设备、食品及医疗用品。突主要贸易伙伴是欧盟国家,70%的进口和77%的出口都是与欧盟国家进行。法国、意大利和德国是突重要的贸易伙伴。
1987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突政局稳定,社会安宁,政策优惠(1993年颁布了鼓励投资法),加上与欧洲国家联系密切,截止1997年共吸引外资36亿美元。
1990年,突尼斯加入关贸总协定。1995年突与欧盟签订了联系国协议,并于1998年3月生效,协议主要内容是相互逐步取消关税,开放市场,至2010年建成欧洲-地中海自由贸易区,届时除对突个别农产品作特殊安排外,双方所有产品享受零关税待遇。
http://www.shengtongye.com/ganlanyou/you-tns-jisao.html
http://www.africatown.cn/Africa/africaYJ/northafrica/Tunisia/Tunisia.htm
Ⅷ 埃及15万大军在利比亚横扫60个目标,会爆发大规模战争吗
埃及军队正规军约45万人,准军事部队23万人,预备役25万人。埃军拥有坦克5000辆左右,作战飞机576架,作战舰艇一百六十多艘!
土耳其军有正规军约63万,准军事部队18万人,预备役18万人,土军拥有坦克4千1百多辆,作战飞机501架,作战舰艇一百五十多艘!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埃土两国军事实力相近!另据美国兰德公司的评估报告,认为埃土两国的装备也处于同一水平,不存在整体上的代差!
土耳其对于利比亚问题的态度,也很明确!在土耳其与俄罗斯关于利比亚问题,举行会谈后。俄罗斯保持了沉默,土耳其也坚持利比亚问题,应该采取和平谈判的方式加以解决!这也就是说,土耳其基本接受了埃及的要求,在利比亚以苏尔特为界,以东是埃及势力范围,以西是土耳其与马格里布同盟的共同控制区。
Ⅸ 马克龙访问非洲两国目的何在
法国总统马克龙日前访问突尼斯和塞内加尔两个非洲国家,分别与两国签署了一系列经济合作协议,并作出多项援助承诺。分析人士认为,马克龙此访意在扩大法国在非影响力,希望强化与非洲国家传统关系。
访突期间,马克龙宣布了一系列与突尼斯的经济合作决定,包括实现法国在突尼斯投资增长翻倍、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和青年人发展等。他还宣布,2020年法语国家峰会将在突尼斯举办。
塞内加尔国际关系专家学者迪奥认为,作为前宗主国,法国积极同非洲国家进行合作,是希望摆脱殖民者形象,增进法国在西部非洲影响力。通过共赢合作可以实现法塞关系正常化,但法国不应该在像以前一样干涉非洲国家内政,而应该给予非洲国家应有的“尊重”。
突尼斯时政评论员阿卜杜勒-瓦哈卜·哈尼说,马克龙的这些政策将有助于突尼斯经济、安全、教育等领域发展。但法国曾长期殖民统治突尼斯,他担心两国恐怕难以完全平等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