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议员为什么打起来了
⑴ 乌干达议会为什么大打出手
乌干达国民议会原定26日讨论取消总统候选人年龄限制的动议,已执政31年的73岁总统穆塞韦尼有望获得更长执政期。不料,对此有争议的两派议员竟大打出手。
据法报道,议员们大喊大叫,彼此推搡,还有人抄起椅子,想砸对立者的脑袋。议长阿利图瓦拉试图劝架,反复提醒“秩序、秩序”,但依然无法平息混乱...不过最后,大家平静下来,突然一名议员带头唱起了歌,议员们也纷纷鼓掌附和起来,恢复了平和的气氛。
穆塞韦尼1996年在总统选举中首次获胜,2001年赢得连任。乌干达2005年实行多党制后,穆塞韦尼在2006年和2011年两次大选中继续获胜。去年,他再度坐上总统宝座,但反对派指认他恐吓选民且存在舞弊行为。
乌干达宪法规定,总统候选人年龄不得超过75岁。这意味着现年73岁的穆塞韦尼2021年将没有资格竞选连任。
由于执政党在国民议会占多数,尽管议案遭到反对,仍有望获得通过。
⑵ 土耳其独立战争的军事冲突
新政府企图摧毁国民运动,于是通过了一个伊斯兰教长颁布的教令。该教令提到,真正的教徒不应该参与民族主义活动。政府还私自判处阿塔土克及一些显着的民族主义者死刑。安卡拉一位叫里法特·伯雷克奇的回教法典权威为国民运辩护,发表一条抵消法令,宣称首都已被协约国及菲利帕夏控制,而国民运动的目的是要从敌人手中解放苏丹。 阿塔土克预计,即使他返回首都,协约国也不会放过他,所以他留在安那托利亚。他将代表大会的总部由埃尔祖鲁姆转移到安卡拉,使他能够尽量接触到更多到伊斯坦布尔开会的议员。他又开办名为《国家主权》的报章,讲述土耳其及其他地区的民族运动。
阿塔土克宣称土耳其唯一的合法政府是位于安卡拉的代表大会,所有民事及军事官员都效忠这个政府。这一说法获得广泛支持和认同。鄂图曼大会在此时已完全由协约国掌控。 阿塔土克向政府官员及部队司令传递信息,要求他们实行大国民议会的代议选举,大国民议会的集会地点将会在安卡拉。阿塔土克呼吁伊斯兰世界协助,让所有人都知道他在为苏丹奋斗。他又表明他想将哈里发从协约国的控制下解放出来。他计划要在安卡拉筹组新的政府和国会,并请求苏丹承认。
在协约国搜捕之前,大量阿塔土克的支持者涌往安卡拉,包括阿塔土克在军事部门的工作伙伴哈利德·埃迪普、阿德南·阿迪瓦尔、伊斯麦特·伊诺努、还有国会主席贾拉尔德丁·阿里夫、报章《延京》的创办人尤纳斯·那迪·阿巴利奥古。1920年3月31日,埃迪普及阿迪瓦尔在盖韦会面。这两名知识份子讨论设立新闻机构的必要性,将之命名为阿安多卢。他们在安卡拉与阿塔土克会晤,即时提议宣布在安卡拉设立阿安多卢。阿塔土克想向全世界传达新闻故事,他强调将民族斗争传遍国内外的重要性。贾拉尔德丁·阿里夫出逃首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他说奥斯曼帝国议会被非法解散,停战协定并没有赋予协约国解散奥斯曼帝国议会的权力,而1909年宪法亦将苏丹解散国会的权力取消,以防止1879年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解散国会的事重演。
约有100名奥斯曼帝国议会议员成功逃离协约国的搜捕,参与民族抵抗团体举行的全国选举。伊斯麦特·伊诺努成为代表埃迪尔内的议员。1920年3月,土耳其革命者宣布,土耳其民族在安卡拉建立了他们的国会,名为大国民议会,拥有所有政府实权。1920年4月23日,大国民议会召开第一次会议,选举阿塔土克为首任总统、伊诺努为总理。这个新政权决意抵抗首都政府。 安那托利亚存在着多支军事力量,包括英军、阿默特·安札武尔以及苏丹的军队。苏丹从他的回教军队里分出4000人,并运用协约国的资源另外建立一支最初部署在伊兹尼克、2000人的非穆斯林军队。苏丹政府派遣军队开往革命者及反革命暴动的地点。
英国不认为那些革命者很难对付,英方于是仅运用非常规力量去对付起义。由于民族主义者遍布整个土耳其,军队分成了许多小队。在伊兹密尔,这里有两个营的英军,军官都住在鄂图曼的战船尤乌斯上,这支部队被用作击溃阿里·福阿德·哲别索伊及瑞菲特·贝尔旗下的支持者。
1920年4月13日,战事在迪兹杰爆发。4月18日,战火蔓延至博卢。4月20日,杰里德也爆发战事。奥斯曼帝国议会给予回教军队半官方的权力,阿默特·安札武尔在起义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被授命前往讨伐革命者。1920年6月14日,双方在伊兹密尔附近交火。阿默特·安札武尔部及英军的数量压倒起义军,但有一些回教军队在阵前叛投起义军,这显示苏丹得不到部下坚实的支持,馀下的回教军队撤到英军的后方稳住阵脚。
是次军事冲突带来了严重后果。英军向起义军开火,又从空中投下炸弹,迫使起义军撤退,伊斯坦布尔城内一片恐慌。英军司令佐治·米恩(George Milne)要求增援,使英方开始实施一系列的行动对付土耳其民族主义者。法国陆军统帅费迪南·福煦就事件签署一份调查报告。报告得出了结论,土耳其需要部署27个师的兵力。英军并没有27个师可以分配,如此大规模的部署可能会导致灾难性的政治后果。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公众不会支持另一场漫长且代价高昂的征战。 在发表阿马西亚公告之前,阿塔土克与一位布尔什维克代表谢苗·布琼尼上校会面。布尔什维克意图吞并高加索部分地区,包括亚美尼亚民主共和国,亚美尼亚民主共和国曾经是沙俄的一部分。布尔什维克视土耳其为一个缓冲地区及共产主义盟友。阿土塔克回覆说:“这问题要延后讨论,直至土耳其独立。”阿塔土克以此来争取俄国对国民运动的支持。
阿塔土克首要的目的是要确保能够得到武器,这些武器主要来自苏联、意大利及法国。这些武备,特别是苏联那些,使土耳其人能有效武装军队。签订卡尔斯条约后,土耳其民族主义者允诺割让纳希切万及巴统,以换取苏维埃的支持及资金。1920年8月4日,莫斯科的土耳其代表里札·奴尔发出一通电报,说60支克虏伯大炮、3万发炮单、70万发手榴弹、1万发地雷、6万口罗马利亚刺刀、150万支鄂图曼步枪、100万支俄国步枪、100万支曼里夏步枪,甚至还有一些先进的马蒂尼-亨利步枪以及25000口刺刀很快就归土耳其民族主义者所有。 鄂图曼政府签署《色佛尔条约》,条约列明保留政教合一制度,伊斯坦布尔仍归苏丹管治。色佛尔条约不被民族主义者所认同,他们认为色佛尔条约并不是要确立边界,也没有为人民的利益设想,鄂图曼政府只是为了短暂的外交利益而签署。
此外,韦尼泽洛斯为希腊从中得益,其他国家要让希腊占领那些地区。三国协约原本不希望那些被希腊占领的地区把保加利亚及安那托利亚分离,但他们并没有足够的实力获取那些地区。 《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及《巴统条约》界定了亚美尼亚民主共和国及奥斯曼帝国之间的边界。不过在《穆德洛斯停战协定》签订后,土耳其东面的边界已与条约订立的有所不同。三国协约谈论海外亚美尼亚人的诉求及重塑边界的事情。十四点和平原则可作为亚美尼亚的动机,如果亚美尼亚人能够证明他们在土耳其东部占多数的人口,他们就能占据这些地区。亚美尼亚人在边界的活动经常被用作重塑边界的论据。伍德罗·威尔逊同意将这些地区转让给亚美尼亚,因为这些地区主要由亚美尼亚人控制。这些讨论的结果都写在色佛尔条约上。有一股从东南面来的亚美尼亚人获得法国的支持,法国-亚美尼亚协定承认亚美尼亚在西利西亚的主权,法国则可建立亚美尼亚籍法国军团,以联合亚美尼亚民主共和国及获法国支持的那股亚美尼亚人。亚美尼亚可得到更多的资源,以抗衡布尔什维克的扩张。
独立战争其中一场重大的战役在亚美尼亚及土耳其的边境上展开,虽然希腊在西面威胁着土耳其人,但土耳其人仍能在这里发动攻势。卡兹姆·卡拉贝克尔分别在两份报告上论述土耳其东部的形势,详述亚美尼亚民主共和国的活动。俄国政府向土耳其人传送一个讯息,俄国与亚美尼亚、俄国与伊朗的边境已置于俄国的控制下。当时的土耳其较为落后,并没有本土的军事工业,俄国的协助至关重要。巴基尔·森米·贝伊被派往与俄国会谈,俄方要求土耳其割让凡城及比特利斯予亚美尼亚,这对土耳其民族主义者来说不可接受,他们还要面对另一些难题,包括对亚美尼亚人侵袭的迟缓反应引起土耳其人不满、希腊的威胁以及外交联系需要协调。 外交照会还没有开始,亚美尼亚为了增加谈判筹码,驱军到奥尔图,引致奥尔图之战。奥尔图之战终止了土耳其人与俄国的会谈,不久后鄂图曼政府签署色佛尔条约。1920年7月25日,乔治亚占领阿尔特温。
卡兹姆·卡拉贝克尔率军把亚美尼亚军赶出奥尔图,并且反攻亚美尼亚,迫使亚美尼亚签署停火协议。 《亚历山德罗波尔条约》是土耳其民族主义者签订的首条条约,该条约废除了《色佛尔条约》里有关阿美尼亚在土耳其东部边境的活动。亚历山德罗波尔条约内的十项说明亚美尼亚放弃行使色佛尔条约。
与土耳其民族主义者达成和平协议后,亚美尼亚在11月底爆发共产起义。1920年11月28日,艾纳特里·海克率领第十一团红军越过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进入亚美尼亚,第二次苏联-亚美尼亚战争仅持续了一个星期,亚美尼亚被打败以后不再对土耳其民族主义活动构成威胁。有说法指,如果亚美尼亚满意1919年时的边界,就可以对布尔什维克的征服作出有效的抵抗。
1921年3月16日,布尔什维克与土耳其民族主义者签订一份更详尽的协议,称为《卡尔斯条约》,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及乔治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也参与签署。
从亚美尼亚民主共和国掳获的武备被运送到西面对抗希腊。
西部的战争
战事起因是因为协约国,特别是英国首相大卫·劳合·乔治向希腊保证,只要希腊站在协约国一方,希腊就能得到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包括色雷斯东部、伊姆罗兹岛、特内多斯岛以及安那托利亚西部伊兹密尔附近的地区。希腊还想占据昔日拜占庭帝国的首都伊斯坦布尔,达成伟大理想,但协约国不允许。
三国协约决定让希腊占领伊兹默尔附近的地区及小亚细亚西部的艾瓦勒克,原因是想要抢先意大利染指土耳其的南海岸,当中包括安塔利亚,三国协约担忧意大利的扩张,于是让希腊占领这些地区作为解决办法。
1921年5月28日,希腊人在艾瓦勒克登陆,艾瓦勒克在巴尔干战争之前是一个通行希腊语的小镇。主要来自克里特的希腊人进驻艾瓦勒克,赶走这里的土耳其居民。曾经是奥斯曼帝国的中将阿里·锡天卡耶组织土耳其群众进行抵抗,还有一些土耳其人加入了雷希特、铁菲克、泽克兹·伊泽姆,这些部队有很强的决心抵抗希腊,因为他们已经后无退路。雷希特、铁菲克及泽克兹·伊泽姆是高加索人,他们在故乡高加索被俄国及亚美尼亚驱赶出来,来到爱琴海海岸附近定居。希腊军首次与这些人爆发战斗。阿塔土克命劳夫·奥尔贝协助阿里·锡天卡耶、雷希特、铁菲克及泽克兹·伊泽姆。劳夫·奥尔贝也是高加索人,他设法联系这些抵抗团队,让他们切断希腊军的补给线。
由于意大利早前在安塔利亚登陆,协约国遂决定允许希腊在伊兹密尔登陆。为了应付意大利吞并有大量希腊人的小亚细亚地区,希腊总理韦尼泽洛斯取得协约国的准许,让希腊军队在伊兹密尔登陆,宣称是要保护人民免受骚动影响。土耳其人认为韦尼泽洛斯想吞并希腊人在土耳其的居住地,但韦尼泽洛斯指出,希腊军队在伊兹密尔的目的是保护当地居民:“希腊不是要向伊斯兰开战,而是反对过时的鄂图曼政府,以及它腐败、可耻及血腥的统治,我们要解放那些主要是希腊人居住的地区。” 希腊军队在伊兹密尔登陆,民族主义者向他们开火,结果引来希腊军的粗暴报复。希腊军以此为藉口驱军深入土耳其。阿塔土克不能容忍希腊军队占据伊兹密尔。双方在争夺伊兹密尔时犯下不少暴行,例如杀害无辜平民,甚至有儿童被害。最终土耳其人将希腊军队驱赶出伊兹密尔。
决议当时土耳其东部及南部的边界已透过条约及协议确定,阿塔土克在和谈上具有发言权。民族主义者提出,希腊须无条件撤出色雷斯东部、印布洛斯岛及忒涅多斯岛,而色雷斯的里查河则作为边界,重返1914年的状况。
法国、意大利及英国邀请阿塔土克到威尼斯商讨停火。阿塔土克要求在穆丹雅举行会谈。1921年10月3日,停火会谈在穆丹雅展开,最终签署穆丹雅停战协定。
⑶ 外国议员为什么会在公共场合里斗殴,对此您怎么看
外国议员在公共场所打架似乎并不少见,很多网友不理解,为什么外国议员要这么做?实行议会制的国家大多是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政权的基础应该从几百年前的欧洲开始。
欧洲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带来的革命被英法两国视为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因为法国是欧洲影响最大的国家(根据奥斯曼帝国的崩溃,沙皇俄国的影响仅限于东欧),而英国是海上霸主。
因为在有限的物质资源下,人类社会将长期存在分配不均甚至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代表不同利益的议员因意见不同而斗争,比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武装斗争要好,毕竟争取自己代表的利益,会让很多人看到改善的希望,只要主流民众看到改善的希望,内战和武装革命就会推迟,因此,议员之间的争斗可以被视为稳定的象征。
⑷ 议会议员大打出手为什么不犯法
犯法,但一般在会议期间都有一定的豁免权,比如我国全国人大代表在会议期间非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可不受限制人身自由、逮捕或审判。 国外一些国家和我国呆湾地区有类似的规定
⑸ 土耳其连夜开展,发动空袭,到底什么仇什么怨
表面是土耳其对战叙利亚,其实是两国背后的俄罗斯和美国之间的仇恨。
综合报道,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10月9日宣布在叙利亚北部启动“和平之泉”行动,打击库尔德工人党和“伊斯兰国”恐怖组织,当日空袭叙利亚哈塞克省的拉斯艾因等边境城市,随后展开地面行动。13日,土耳其对一个车队进行的空袭行动,造成数十人死伤,叙政府正加强兵力应对。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有意对土耳其实施制裁。并宣布下令将在叙利亚北部的美军全部撤离。
此外,据美国《华盛顿邮报》消息,当地时间10月13日美国国防部部长马克•埃斯珀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已下令将在叙利亚北部的美军全部撤离。
目前土耳其军队正对当地库尔德武装发起攻击,后者是美国在叙利亚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长期盟友。此前五角大楼曾多次表示,“不会放弃”反恐合作伙伴。
⑹ 土耳其独立战争的背景
(1918年10月-1919年5月)
1918年10月14日,土耳其的大维奇尔艾锡代表土耳其处理有关停火谈判的磋商。10月30日,《穆德洛斯停战协定》被签订,协约国开始实施之前已经秘密协议的瓜分土耳其。
1918年10月13日,在土耳其的军官领导人,如阿塔土克、恰克马克等人返回伊斯坦堡之前,协约军已开始占领伊斯坦丁堡。高级长官司令卡索普被委派为协约国在伊斯坦堡的军事顾问。11月18日,在卡索普上任后不久,铁菲克取代了艾锡成为大维奇尔。卡索普的首项工作是在1919年1月29-30日逮捕了联合进步委员会约三十位前成员。他们被带到比却拉加保路古的军事拘留所里,阿塔土克并不在其中。虽然阿土塔克曾经因批评联合进步委员会而闻名,但那些被关押的人当中也有阿土塔克的朋友。由于奥斯曼的首都已被英军控制,苏丹政府无力拒绝协约国的要求。土耳其政府需要一些受尊敬的军官统领其军队。阿塔土克的武装部队声称是政治中立,不被视为威胁。
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召开。“协约国联合托管土耳其指令”在会议中被确认,使协约国在1915至1917年间订立的秘密协议得以进行。那些协议包括希腊要实现伟大理想而要建立一个新的希腊王国,这得到了英国首相乔治的肯定。意大利欲就《圣尚-德莫列讷协定》而控制安那托利亚南部。法国期待掌管哈塔伊、黎巴嫩及叙利亚,并希望行使《赛克斯-皮科协定》,接管安那托利亚东南部分地区。法国签订的《法国-亚美尼亚协定》承认亚美尼亚在地中海区域的主权,以换取亚美尼亚籍法国军团的创立。
1918年12月21日,亚美尼亚籍法国军团援护法国官员在阿达纳登陆。此时,英国已经取得对阿拉伯、巴勒斯坦、约旦及伊拉克的控制。英军开始向黑海地区进发,企图夺取海峡的控制权。他们希望将势力从黑海连结到地中海,以扩张他们对高加索地区的野心。英国还想将势力伸向亚美尼亚民主共和国。英国政府接着废除了西南高加索共和国。1919年4月12日,英国军方逮捕了30名卡尔斯国会的议员及政府官员,当中的十一人成为着名的马尔他流亡者。1919年5月,亚美尼亚民主共和国入侵卡尔斯。1919年5月15日,希腊军队占领伊兹密尔。数日后,意大利军队在安塔利亚登陆。
土耳其政府被协约国控制以后,反抗亦随之而起。许多土耳其官员秘密组织了前哨社,以应对协约国对奥斯曼的野心。这些前哨社的目的是透过直接和间接的形式挫败协助国的领土要求。许多土耳其官员秘密行事,促使刚萌芽的独立运动传遍整个安那托利亚。一些协约国获得的军需品被秘密从伊斯坦堡转移到安那托利亚中部,奥斯曼官员热切希望抵抗对土耳其领土的瓜分。阿里·福阿德·哲别索伊将军将他的部队由叙利亚转移到安卡拉,并开始组织动员反抗势力,包括以泽克兹·伊泽姆为首的高加索移民。
⑺ 为什么中华民国立法院议员经常打架
因为人民选出的代表就是帮老百姓争利益的,不是去举手的!
打人的和被打的代表往往支持者最多。议会的对立冲突是常态。
哪天议员代表和官员你好我好大家好,老百姓反倒要担心了。
美国州议会,法国,土耳其,俄罗斯,乌克兰,韩国,日本议会都打架
女议员打架掉胸罩
议员脖子被勒住
支持者用喇叭制造噪音
喇叭成为斗殴工具
数名议员参与斗殴
议员被勒住脖子
议员在混乱中被抬起
多人伸出拳头
议员鼻子出血
现场一片混乱
扔烟雾弹...
⑻ 卡扎菲的次子赛义夫活了下来,为何土耳其又发出对他的追杀令
赛义夫是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的次子,跟土耳其有什么深仇大恨,为什么会遭到土耳其的追杀?回答这个问题,要从利比亚内战开始说起。
2011年,利比亚反对派在西方煽动下,发生了颜色革命,推翻了卡扎菲政权,利比亚从此陷入动乱之中。
民族团结政府见状喜出望外,紧紧抓住土耳其这个救命稻草,并且许诺只要自己渡过难关、一统天下;作为回报,利比亚大陆架的油气资源双方可以让土耳其主导开发。
土耳其是中东军事强国,介入后形势急转直下,胜利天平向民族团结政府倾斜,胜利在望的国民军被打得落花流水。
虽然民族团结政府在土耳其支持下收复大片失地,但国民军不甘心失败,在俄罗斯支持下进行反击,取得了一定胜利,利比亚局势又进入胶着状态。
在此情况下,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的次子赛义夫给普京写信,表示愿意加入哈夫塔夫的国民军,向国民政府开火。
卡扎菲虽然臭名昭着,但他在利比亚经营几十年,还有很多死党,赛义夫对于他们还有很大号召力;一旦赛义夫加入国民军,对穆兄会主导的民族团结政府来说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所以一向想侵吞利比亚油气资源的埃尔多安,就对他发布追杀令。
土耳其的追杀令引起国际社会强烈反响,因为赛义夫不是逃犯,虽然在2015年7月28日一审被判死刑,但当天利比亚国民代表大会又通过大赦法案对他进行了赦免;因此土耳其没有理由剥夺人家的生命。
不过赛义夫目前处于俄军保护之下,土耳其的阴谋想要达逞也绝非易事。
⑼ 除韩国议会经常上演全武行外,迄今还有哪些国家同样拥有这样的"特色"
乌克兰和土耳其,斯里兰卡以及中国的台湾地区都有这样的“全武行”特色。像这种议会制度还不够成熟,以及民族作风比较彪悍的国家就容易有“全武行”的现象出现。
3. 上个月初,台湾地区高雄n度上演“全武行”
说到“全武行”,怎么能漏掉台湾,所以虽然题主问的是国家,我还是最后把台湾地区给加上了。如果说在上面两个国家,“全武行”分别是年度大戏与季度大戏,那台湾的“全武行”就是“每日档”,几乎隔不了几天就有一次消息。并且因为这件事太常见了,媒体都懒得报道了。
最近规模比较大的就是在高雄的这次“全武行”了。年终了嘛,又到了审查总预算,展望新一年的时候,但是在这个例行公事的议会上,两营又双叒叕打起来了。这次议会打架,是韩国瑜支持者与反对者的一次交锋,韩国瑜因为竞选请了假,然后他们就拿着个当借口打了起来。其实跟韩国瑜请不请假没什么关系,就算他本人在那里,两家还是要“做过一场”,用拳头来较个高低。最后血溅当场,一个议员被打出了鼻血。真是可笑的闹剧。
⑽ 土耳其为什么要将 议会制 变为 总统制
议会制: 也称议会民主制或内阁制,是民主政治制度的一种,特点是其政府首脑以有别于国会领导人的权力来自议会(即国会)的支持,而这种支持通过两种途径落实:第一是国会改选后的多数议席支持,第二是行政首长赢得国会的信任投票。因此,所属政党未能赢得国会大选的政府首长连同其内阁必须提出辞职,而未能通过国会信任投票的政府首长,连同其内阁也必须辞职。由国会重新在席位居多数的党派中协商选举产生新的首脑与内阁。在采用这种政治体制的国家中,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并不完全分立。议会民主制一般实行于民主国家,因此存在着多个参加议会差额选举的政党。议会内阁制的政府首脑与国家元首分开! 总统制: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与议会内阁制相对称,指由选民分别选举总统和国会,由总统担任国家元首,同时担任政府首脑的制度。实行总统制的国家,在宪法中都规定了总统的职权。美国是最早实行总统制的国家。它实行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并互相制衡的制度。与议会内阁制相比较,总统制的特点是以总统为行政首脑,行政机关从属于总统而非议会。在总统制下,总统独立于议会之外,定期由公民直接或间接选举;总统只向人民负责,不对议会负责。美国是实行总统制的典型,其特点是: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还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总统的实际权力非常广泛。总统直接组织和领导政府。政府不对国会负责,只对总统个人负责。总统有权接受部长的辞职或解除其职务。内阁由总统指定的官员(通常为各部部长)组成,只是总统的集体顾问。国家的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完全分立,权力相互制衡。议员和政府官员不得相互兼任,国会无倒阁权,政府也无解散国会的权力。但国会行使立法权受总统的制约,如美国总统对国会通过的法案可行使否决权,但国会再以2/3多数通过,不经总统批准即可成为法律。总统的权力也受国会的制约,如总统对政府高级官员的任命要得到参议院的认可,总统和政府高级官员如违宪犯法,国会可提出弹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