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为什么不打伊朗
① 土耳其完成叙北部安全区军事部署,为啥伊朗和俄罗斯意见不和
因为伊朗和俄罗斯有着很大的利益区别。伊朗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土耳其做大,然后影响自己在中东地区的利益,而俄罗斯则希望通过土耳其的力量来制约一些西方国家在中东地区的势力,因为土耳其这次的主要目标当然是叙利亚境内的库尔德武装,而库尔德武装背后得到了美国的强力支持,这也严重损害了俄罗斯的利益。可以说在这件事上,土耳其和俄罗斯有着共同的利益。
当然我们也希望土耳其能够停止对于叙利亚的军事打击,因为这样会对于整个地区的和平以及稳定会有着很大的帮助。
② 土耳其为何中世纪在欧洲所向无敌;但没有将东面的伊朗征服
应该说东面是和自己一样的信仰。。不可能去攻击自己人。加上矛盾还是在西面。。。当年土耳其是奥斯曼帝国吧。(鼎盛时期 控制了欧洲到亚洲的路入交通)后来才有大航海时代的到来。
③ 伊朗曾经一跃成为中东强国,现在却不如土耳其,为何会这样
曾经是中东强国的伊朗,之所以现在很多方面不如土耳其。那是因为伊朗在中东地区并不合群,中东地区的很多国家对伊朗都很排斥,甚至孤立他们,而且现在的伊朗很多方面都在退步,相反,土耳其却在一步一步的强大。所以他们现在不如土耳其。
而且中东的很多国家都在排斥伊朗。因为中东是阿拉伯人的地盘,而波斯人没有被阿拉伯化,所以对他们进行孤立还有打击,再加上沙特联合了其他国家包围伊朗,使得他们内外交困。
④ 伊朗土耳其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伊朗—土耳其战争指奥斯曼帝国与伊朗萨非王朝进行的掠夺性战争。战争目的是为了争夺阿拉伯的伊拉克、库尔德斯坦、外高加索的所有权以及欧亚两洲间最重要的战略和贸易交通线的控制权。
这场战争自1514年起,断断续续进行到1746年,是打着伊斯兰教的两大流派——什叶派与逊尼派捍卫者之间的斗争的幌子进行的。
得到逊尼派封建贵族上层人物支持的土耳其占领者,遭到了15世纪末产生的以萨非王朝为首的伊朗国家的反抗,萨非王朝宣布什叶派为国教。土耳其苏丹谢里姆一世残酷地镇压了1513年安纳托利亚的什叶派教徒起义,杀死什叶派教徒4万人。从此,开始了对什叶派的伊朗的战争。
伊土战争的第一个时期奥斯曼帝国不仅拥有封建民军,还拥有常备军——土耳其近卫兵和强大的炮兵。
伊朗军队由骑兵弓箭手近卫军、负责保护本部族领导机构并时常携带家小驱赶牲畜远出的游牧民族的骑兵民军和少量的地方封建主的民军组成。库尔奇伊和民军战士的武器是马刀和长矛。在恰尔德兰平原双方首次大战,土耳其苏丹谢里姆一世的军队在军事上各方面都占优势,打败了沙赫伊思迈尔一世的萨非王朝军队并占领其首都大不里士城。
但是,由于给养不足,加之近卫兵内部发生骚乱,谢里姆一世被迫放弃了阿塞拜疆。其他地区的军事行动仍在继续。在科奇希萨尔附近的交战中,伊恩迈尔一世的军队再次大败。土耳其炮兵在这次交战中又一次起了决定性作用。
至1516年前夕,谢里姆一世已占领了西亚美尼亚、库尔德斯坦和包括摩苏尔在内的北美索不达米亚。1516~1517年,土耳其在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埃及、希贾兹建立了自己的统治,1519年又统治了阿尔及利亚的一部分。
1533年,苏丹苏里曼一世与奥地利签订了和约。土耳其在其北陲安全得到保障之后,于同年重新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
1536年,土耳其侵占了格鲁吉亚西南部的一部分,该地区成为伊土两国争夺外高加索和美索不达米亚统治地位的主要战场。由于伊朗军队也有了炮兵,所以战争进行到1555年时,双方已不分胜负。1555年5月29日,伊土两国在阿马西亚城缔结和约。
按照和约规定,伊朗保有所占领的外高加索的一些领土。奥斯曼帝国把阿拉伯的伊拉克划入自己的版图。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则由两国瓜分。伊朗得到了萨姆茨赫—萨阿塔巴戈公国的一部分、卡尔特里和卡赫齐亚。土耳其获得了阿布哈兹、古里亚、伊美列丁以及拉济人的领土。两国承认卡尔斯城地区为中立区,全城已遭洗劫,城堡被夷为废墟。伊土战争的第一个时期,就这样以1555年双方缔结和约而结束。
伊土战争的第二个时期,始于1578年,时断时续地持续了约半个世纪。土耳其利用萨非王朝国内封建内讧的机会,再次进攻伊朗。
这期间,土耳其依靠的是他的附庸——拥有强大军队的克里木诸可汗。1578年,土军违反1555年和约,修复了卡尔斯城堡,继而进入外高加索境内,占领了萨姆茨赫—萨阿塔巴戈公国的一部分。1578年8月10日,伊朗沙赫的军队在奇尔德尔附近被击溃,土军侵入东格鲁吉亚和东亚美尼亚,后又侵入北阿塞拜疆并在这里占领了希尔凡。
自1579年起,土军和克里木汗的10万军队共同夺取了整个阿塞拜疆和伊朗西部。沙赫阿拔斯一世在位期间,伊朗恢复了昔日的强盛,不仅夺回了被土耳其侵占的西部领土,而且还吞并了一些新的领土。
然而,由于对乌兹别克封建主进行战争和镇压反封建的起义,阿拔斯一世不得不于1590年3月21日同奥斯曼帝国签订了对伊朗非常不利的伊斯坦布尔和约。按照这项和约,几乎整个外高加索和路里斯坦、库尔德斯坦的颇大部分都划归奥斯曼帝国统治。
16世纪与17世纪之交,阿拔斯一世进行了军事改革。
最初,他建立了一支常备部队,其中包括一个1.2万人的火枪兵军团和一个1万人的骑兵军团;还建立了火炮工厂和由炮手组成的炮兵部队。火枪兵和炮手只从波斯人中招募。至改革完成时,伊朗军队的兵力达12万人,计有常备军4.4万人、封建民军7.5万人,封建民军中有3万克济尔巴希人和由土库曼人、库尔德人、卢尔人及其他游牧部落和定居的伊朗封建主组成的4.5万民军。阿拔斯一世的军队很快增至30万人。伊朗为准备与强大的奥斯曼帝国进行战争,还与土耳其的敌对国——俄国和欧洲诸国建立了政治与外交关系。
1602年,阿拔斯一世对土耳其开战。
整整一个世纪以来,伊朗国第一次成为进攻的一方,而军事组织未作根本改变的奥斯曼帝国却成为防御的一方。1603~1604年,在苏菲安附近的数次交战中,伊军打败了土军,攻占并洗劫了大不里士、纳希契凡及其他城市。遵照阿拔斯一世的命令,有30余万亚美尼亚人从被征服的亚美尼亚被赶往伊朗内地。
在1602~1612年的伊土战争中,伊朗获得全胜。1613年11月20日,交战双方在伊斯坦布尔签订了使伊朗保有全部战果的和约。
由于对1613年伊斯坦布尔和约的条款不满,土耳其于1616年开始对伊朗采取报复行动。
在1616~1618年萨非王朝与奥斯曼帝国的新战争中,土耳其又遭失败,于1618年在谢拉布签订和约,条约基本上重申了伊斯坦布尔和约的各项条款。在最后两次战争中,伊朗大大扩张了自己的领土范围,接着就开始了进一步的征服。
1623~1639年的伊土战争起因于沙赫阿拔斯一世的军队入侵阿拉伯的伊拉克。阿拔斯一世利用伊拉克人反对苏丹穆斯塔法一世统治的起义之机,攻占了巴格达市,随后占领了整个阿拉伯的伊拉克。
阿拔斯一世于17世纪的前25年里,对东格鲁吉亚的几次远征,破坏性特别大。外高加索人民对其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在格鲁吉亚,萨阿卡则领导的广泛的反伊朗起义,动摇和削弱了伊朗在外高加索的统治。
与此同时,土耳其在欧洲的战事中遭数次挫折后,在苏丹穆拉德四世在位期间,便重新致力于征服东方。
1625年,土耳其占领了阿哈耳齐赫,夺取了萨姆茨赫—萨阿塔巴戈公国,将其变为土耳其的一个省。穆拉德四世还进犯了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
同时,他的部队还占领了包括摩苏尔在内的北美索不达米亚。可是他未能占领巴格达,对该城长达9个月的围攻毫无成效。
1630年,土军转攻外高加索和伊朗西部,毁掉了哈马丹城,屠杀了全城居民。1639年5月17日,签订了卡斯列—席林条约。
按照这项条约,伊土两国间的疆界没有变动,但阿拉伯的伊拉克归属土耳其。
伊土战争的第三个时期开始于18世纪初,土耳其苏丹艾罕默德三世对伊朗重起战端。
1723年春,土军乘萨非王朝国家崩溃之机侵入外高加索,占领了第比利斯、整个东格鲁吉亚、东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
与此同时,土军还征服了伊朗西部的路里斯坦省。土耳其人的胜利直接威胁着俄国在高加索的利益。彼得一世远征波斯和土耳其的军事胜利迫使伊朗沙赫塔赫马斯普二世同俄国签订了1723年彼得堡条约。
1724年6月23日,俄土君士坦丁堡条约在伊斯坦布尔签订。
根据这项条约,1723年俄伊彼得堡条约列举的里海沿岸所有地区转归俄国,而外高加索的其余地区和包括克尔曼沙赫、哈马丹两市在内的伊朗西部则转归土耳其。1724年的君士坦丁堡条约的条款有利于土耳其,这是由于法国对它支持的结果,因为法国害怕俄国势力加强。土耳其不满足于已占领的大片领土,其军队又向伊朗东部推进并攻占了加兹温。对土耳其侵略者进行抵抗的只有波斯和阿塞拜疆的人民群众。
18世纪30年代初,统帅纳迪尔成为伊朗的实际统治者。
1730年,他击败了土军并将其逐出哈马丹、克尔曼沙赫和南阿塞拜疆。
然而,当纳迪尔忙于镇压阿富汗阿布达尔部族的霍腊散起义时,唯恐纳迪尔的声望增高的塔赫马斯普二世向土耳其人出征,以期提高个人威望。塔赫马斯普二世的军队在哈马丹城下遭到失败。
1732年1月10日,他被迫与土耳其签订和约。和约使土耳其侵占的阿拉斯河以北的外高加索领土合法化。
1732年底,纳迪尔推翻了塔赫马斯普二世,事先与俄国签订腊什特条约后,便亲自出征土耳其。
按该条约规定,吉兰省立即归还伊朗,而库拉河以北的领土待将土军从外高加索境内驱逐后归还。
1735年6月14日,纳迪尔的7万军队在卡尔斯城下打败了苏丹的8万大军。
1736年,纳迪尔加冕为伊朗沙赫,着手改组军队,以期增加兵员和装备,尤其是炮兵。在这方面他得到英法两国军事专家的帮助。纳迪尔—沙赫在巩固了萨非王朝国家的统一之后,为了从土耳其手中夺回阿拉伯的伊拉克和外高加索,于1743年对土耳其重新开战。3年战争双方未分胜负而结束。
16至18世纪的伊士战争造成了各族人民的大批死亡,交战的任何一方都未获胜。战争阻碍了伊土两国生产力的发展,加速了一些由许多民族和部落松散地拼凑而成的封建国家的崩溃。
伊土战争的非正义性,在被征服的各民族人民中间——特别是在17至18世纪——不断激起民族解放运动和反封建运动,这些运动都为交战国的某一方所利用,以建立自己的统治。伊土战争对外高加索人民来说是他们自古以来的历史上苦难最深重的时期。在血腥的伊土战争中遭到削弱的伊朗和土耳其,日益沦为在近东和中东建立霸权的英法两国的殖民地。
在伊朗和土耳其,武装力量的基本形式是封建民军,武装力量的主要兵种是用矛、盾、马刀、弓箭、短剑和火枪武装起来的正规骑兵和非正规骑兵。伊朗的正规骑兵和土耳其的正规骑兵是军队中灵活机动的部队。常备步兵与骑兵相比则处于从属地位。
⑤ 以色列和伊朗是仇敌,为何一致的谴责土耳其的军事行动
在土耳其对叙利亚库尔德武装发动军事行动的时候,却遭到了作为仇敌的以色列和伊朗两国的一致谴责。当今世界的和平发展是主流,破坏和平的侵略者必定会遭人们的强烈反对。
土耳其攻打叙利亚境内的武装力量,本身就是在侵略人家,所以被世界上很多的国家谴责。德国,法国等很多个国家都要求土耳其撤军,还停止了给土耳其出售武器装备。德国和法国的总统还致电土耳其总统,要求马上停止战争,不要特意的制造难民。伊朗和以色列同时呼吁土耳其撤军也是在谴责土耳其的侵略行为。
⑥ 土耳其和伊朗哪个国家的军事实力更强一些
土耳其军队比伊朗军事实力高得多,两国根本不在一个层次。
土耳其军队是北约第二大常设部队,仅次于美国军队,有五个分支,总兵力已经超过一百万(含警察)。
土耳其被认为是中东地区最强的军事力量,当然以色列不能算在内。
伊朗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伊朗的导弹,伊朗拥有中东地区最大的导弹库,伊朗于 1998 年开启了 " 流星 -3" 导弹的研制,并在 2003 年首次试验成功,射程达 1300 公里,增程版的 " 流星 -3B" 导弹射程则可以高达 2000 公里。
总之,两国军事实力相比,土耳其占有明显优势,实力更强。
⑦ 伊朗—土耳其战争的背景是什么
伊朗—土耳其战争是打着伊斯兰教的两大流派——什叶派与逊尼派捍卫者之间的斗争的幌子进行的。
得到逊尼派封建贵族上层人物支持的土耳其占领者,遭到了15世纪末产生的以萨非王朝为首的伊朗国家的反抗,萨非王朝宣布什叶派为国教。土耳其苏丹谢里姆一世残酷地镇压了1513年安纳托利亚的什叶派教徒起义,杀死什叶派教徒4万人。从此,开始了对什叶派的伊朗的战争。
⑧ 同是半殖民地,为何中国复兴了,伊朗和土耳其一蹶不振
中国,伊朗,土耳其,都曾是亚洲老大封建帝国。数个世纪以来,这三个国家疆域辽阔,国力强盛,长期占据着世界头号强国的位置。然而,18世纪以来,西方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近代化运动,新兴欧洲列强凭借着船坚炮利,打垮了这三个老大帝国。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三个老大帝国在欧洲列强的轮番打击下,已经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甚至被欧洲人讥笑为“病夫”。
不过,此后的中国经历了一系列“自救运动”,逐渐摆脱了外来侵略,并努力走上了国富民强的道路,现如今再一次成为世界上不可被忽视的强大国家。而反观伊朗和土耳其,这两国虽然也赶走了外来侵略者,却迟迟无法实现国家的富强,现如今也顶多算一个地区性强国,和往日不可同日而语。同为古代的老大帝国、近代的半殖民地,为何中国实现了复兴,而伊朗和土耳其却走向了没落呢?笔者认为,这与三个国家所处的环境有着密切联系。
从中国内部环境来看
近代中国虽备受屈辱,但大部分国家版图还是保留了下来。疆域的广阔,意味着可以调配更多的资源发展国力,中国面积960多万平方公里,完全可以满足相应的需求。中国自50年代起,便效仿苏联,建立起了完善的国民经济体系,这个体系虽然粗放,但可以生产出各种产品,为将来的发展打好了基础。并且,中国领导人对社会进行了彻底的改造,让社会面貌焕然一新。更重要的是,中国在长期的反侵略斗争中,锻炼出一支战斗力强大的部队,为国家建设提供了保障。
从伊朗、土耳其内部环境来看
相比中国,伊朗、土耳其两国疆域缩水严重,土耳其从550万平方公里减少到79万平方公里;伊朗从600万平方公里减少到165万平方公里。疆域的缩小,意味着可支配人力、物力的减少,所以伊、土两国难以为国家复兴提供动力。伊、土虽然都对社会进行了改革,但改革都非常不彻底,保留了不少封建残余。同时,伊、土两国也都没像中国那样,建立起十分完善的工业体系。总的来说,伊、土两国国内的矛盾比中国要多得多,严重制约了国家的进步。
从中国外部环境来看
从1949年起,中国先实行“一边倒”政策,得到了苏联的大力支持。又进行了抗美援朝、抗法援越、抗美援越战争,粉碎了美英法等国的觊觎。1959年中苏交恶后,中国又通过在珍宝岛和铁列克提的战斗,让苏联不敢对中国轻举妄动。当印度、越南企图“浑水摸鱼”时,中国毫不客气将它们教训了一顿。所以,中国自建国以来,通过一系列“立威”的行动,让大国不敢轻易向中国动手,营造了较为和平的外部环境,在此环境之下,中国可以安心的进行发展和建设。
从伊朗、土耳其外部环境来看
伊朗、土耳其都位于中东。中东本身就是“四战之地”,各方势力错综复杂,战火动乱层出不穷。冷战时期,美、苏等大国不断向中东地区进行势力扩张,对伊朗和土耳其进行拉拢和争夺。美国在中东建立了“北层国家同盟”,试图将伊、土变为自己的附庸;苏联也不甘示弱,积极培植伊、土两国的亲苏力量,意图将两国拉入苏联阵营。苏联解体后,中东的时局更加复杂多变,各国面临的危机更加严重。处在这样一种环境下,是无法安心进行发展和建设的。
总体来说,中国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这点令伊朗、土耳其两国望尘莫及。是故,如今的中国实现了国家民族的复兴,而伊朗和土耳其却只能回忆曾经的辉煌。
⑨ 土耳其是美盟友,伊朗与美不和,为何土耳其进军叙利亚美国反而站队伊朗
因为在中东的战场上,每个国家都只看自己的自身利益。美国和伊朗不合适,因为石油资源的问题。但是在叙利亚的问题上面,美国站队伊朗会给美国带来更多的利益。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在不同的战场上,美国会根据不同的利益相关来做出不同的选择。其他国家也是一样的。
最后想说的是中东各国的关系,跟女人的心情一样。永远都是那么变化莫测了,只能说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要是土耳其和伊朗真的都和美国改善了关系,那么叙利亚战场就剩俄罗斯孤军奋战了。最后的结果就是俄罗斯是腹背受敌了。
⑩ 土耳其和伊朗哪个军事实力更强
土耳其的武器更先进,虽然最近和北约闹心,但毕竟是北约的一部分,所以武器很不错,尤其是一些美国、欧洲的装备。同时,土耳其自己的军工也在发展。
不过,伊朗的实战经验更多,同时,战斗意志更强一些。整个叙利亚战争中,伊朗的军官团是相当重要的一支力量,没有伊朗的力量支持,叙利亚绝对撑不下去。实战经验足,战斗意志坚强,但武器落后一些。
都算中东的军事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