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土耳其 » 梵高土耳其绿是什么色料

梵高土耳其绿是什么色料

发布时间: 2022-04-13 11:09:26

⑴ 梵高的画风格是什么

1、梵高的作品中充满天然的悲悯情怀和苦难意识。例如在梵高艺术生涯的初期,绘画最多的题材是矿区阴惨的场景和劳作的矿工。

2、梵高对农民、对田野生活、对乡村田野风光有着很高的热情,他喜爱农民的一切,尤其是向日葵、麦田、莺尾花、豌豆花等。

3、梵高的画更多的是朴实和隽永,他将自己无限的激情倾注于这些朴素的花朵和田野生活中,使画作产生了一种无法超越、无法模仿的艺术魔力。

4、画作中的色彩都是较为奔放、夸张的。

(1)梵高土耳其绿是什么色料扩展阅读:

主要作品:《吃薯仔的人》 1883年、《收获景象》 1888年、《星月夜》 1889年、《向日葵》1888年、《夜间咖啡馆》 1888年、《柏树》 1889年等。

1、《吃薯仔的人》 1883年

这幅画上,朴实憨厚的农民一家人,围坐在狭小的餐桌边,桌上悬挂的一盏灯,成为画面的焦点。昏黄的灯光洒在农民憔悴的面容上,使他们显得突出。低矮的房顶,使屋内的空间更加显得拥挤。画面构图简洁,形象纯朴。画家以粗拙、遒劲的笔触,刻画人物布满皱纹的面孔和瘦骨嶙峋的躯体。背景设色稀薄浅淡,衬托出前景的人物形象。

2、《夜间咖啡馆》 1888年

在”夜间咖啡馆“中,借由笔触本身所带有的生命力、油彩的厚度与明显分开的线条,使整幅画沉浸在一种人为的光线之下,这些都是梵高所欲呈现的视觉要素。

夜间咖啡馆的内容是从前许多画家处理过的题材,但大多数画家都把咖啡馆写成欢乐的场所,而梵高却在此引出了一群无处可去的不快乐人,背景左侧人物甚至趴在桌上昏睡,十足是个不幸的人。这是一幅悲惨的社会景象,散落在房间里的哀伤形象都令人深表同情。

⑵ 梵高作品《夜咖啡馆》画的内容是什么

这是梵高第一幅有星空背景的画作,画中描绘了咖啡馆的场景,画中间有一个台球桌,顾客坐在咖啡馆的两边,服务员对着台球桌站着。其他有星空背景的画作有同月所作的《隆河上的星夜》,及隔年所作的《星夜》。

此外,我们也可以注意到在Eugene Boch的肖像画中,梵高也用了星星作为背景。 画中的这间咖啡馆(43°40′39″N4°37′38″E)于90年代初期整修时,为了强调和梵高画作一致而漆成黄色,但事实上当年咖啡馆并不是黄色的,这是夜间灯光造成的效果。

这幅画具有梵高独特的暖色调及透视法。

(2)梵高土耳其绿是什么色料扩展阅读:

《星空下的咖啡座》(The Café Terrace on the Place Forum)是知名的荷兰画家梵高的作品之一,他于1888年9月在法国普罗旺斯的阿尔勒所绘,目前收藏在荷兰的克勒勒-米勒博物馆内。

梵高早期只以灰暗色系进行创作,直到他在巴黎遇见了印象派与新印象派。梵高融入了他们的鲜艳色彩与画风,创造了他独特的个人画风,尤其在梵高待在法国阿尔勒的那段时间,发展已臻成熟。

他最着名的作品多半是他在生前最后两年创作的,期间梵高深陷于精神疾病中,最后导致他在37岁那年自杀。

⑶ 梵高名画《向日葵》用什么颜料

梵高名画《向日葵》中的主要的颜料颜料是白、淡黄、中黄、土黄、拿坡里黄、赭石、土红、绿、普蓝。这些颜料在画作中都有使用,其中以黄为主色系。《向日葵》系列作品是梵高的代表作。梵高共创作了11幅有关向日葵的画作,如今作品分布在荷、英、美、日、德等国。本次合璧展将展出的是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和英国伦敦国家美术馆的馆藏。梵高博物馆向英国出借的这幅《向日葵》创作于1888年,是该系列作品中最着名的一幅。伦敦国家美术馆馆藏画作由博物馆1924年直接从梵高家人手中购得,是系列作品中的第四幅,描绘了向日葵花瓣逐渐凋零、色彩逐渐褪去的形态。专家评估,这两幅画作的拍卖价格均在1亿英镑左右。值得一提的是,有关《向日葵》绘制过程和所用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也将同两幅画作一起展出。

⑷ 梵高名画《向日葵》用什么颜料

大自然向他提供了艺术创造全部的丰富性,而梵高自己则怀有适于一切目的的风格无拘无束的创造性。各种各样的风景,不同类型的人物、花卉和静物,他都乐意称之为“习作”,因为那都是直接写生出来的,他不允许有丝毫的马虎和疏忽而一气呵成,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他是在描写印象,但外在的手法是并无要紧的,其结果异常地明晰,从印象派那儿得到不可或缺的激励之后,可想而知他超越印象派有多远。如果我们时时感觉生活却并没有深刻地理解生活,然后在梵高的绘画中见到同样的对象时,表现就会被认为是表面的,这无助于感受纯粹的艺术,就此对梵高来说这直接关系到艺术感受中最本质的东西,在这一方面,他的艺术的乌托邦以不可思议的方式实现了。梵高的精神理想在他的经典之作《向日葵》中可谓是体现独到了。在写给提奥的信中他多次谈到向日葵的系列作品,特别提出了十二株和十四株的构图。不难理解曾经作过牧师的梵高想以“十二”来象征基督十二使徒的意图。所以他将“友人之家”的成员定为十二人,再加上高更和提奥共十四人,共同在理想的乌托邦中生活。此时正是梵高绘画的成熟期,画面是带有强烈表现意味的黄色调,黄色→向日葵→太阳→温暖→爱,这就是他赋予《向日葵》的精神主题,深刻地表达了梵高的精神理想,也表露出他新的艺术方向。“生活对我来说是一次艰难的航行,但是我又怎么知道潮水会不会上涨,及至没到嘴唇,甚至涨得更高呢?但我将奋斗,我将生活的有价值,我将努力战斗并赢得生活。”⑼“关于‘艺术’一词,我找不到比下述文字更好的阐释:艺术即自然、现实、真理,但艺术家能以之表现出深刻的内涵,表现出一种观念,表现出一种特点,艺术家对这些内涵、观念、特点有自己的表现形式,其表现形式自成一格,不落窠臼,清晰明确。”⑽“我愈想愈觉得没有什么比热爱人民更具有艺术性了。”⑾梵高是人道主义艺术的殉道者,在现代艺术诞生的时代,他以全身心的感情和虔诚护卫着个体生命的尊严和内在需要的价值,在最惨烈的生活遭遇和对艺术最执着狂热的追求中,树立起巨大的丰碑,因为他,一个古老而单纯的信仰, 一位用心灵作画的艺术大师,一颗永不沉落的太阳。

许多人都很熟悉凡高的这幅,在法语里面,向日葵的意思是“落在地上的太阳”,人们往往把它看作是光明和希望的象征。那么,凡高的向日葵了又代表了什么呢?

应该说是(凡高的)向日葵,应该把它理解成为一种疯狂,也就是疯狂的向日葵,而不是一种亮丽明快,充满着希望和幻想的,应该是比较疯狂的。就是说他在他的精神世界里面,他看到的一切对象都充满着一种生命,而这种生命是一种压制和反压制的这种关系。

梵高绘画当中的颜色非常具有个性化,他对于自己偏爱的颜色如绿色、黄色等用得非常极端,其中,黄色是梵高画作中用得最多的一种颜色。

在欧洲的文化传统里面,黄色作为一个教堂里面的一种装饰性的色彩,它确实代表着一种痛苦和压抑,这种颜色在梵高的画里面画得非常多。比如说他画稻田,画的麦子地,画的特别黄,道路还有石类的房间,他都用一种黄,有时候都没有那么黄,那都把它画的特别黄。你就感觉是一个高度紧张的一个人在作画。

梵高与黄视症

《中国医药报》 蒲昭和

13年前,荷兰画家梵高的名画《向日葵》要伦敦因以上千万英镑的高价拍卖而轰动一时。画中向日葵用黄色作主色并不足为奇,但整个画面都以鲜艳的黄色为基调(花瓶淡黄色、桌子和背景等均为黄色)却令人费解。后来,人们发现,梵高晚年似乎对黄色有特殊的偏好,他的调色板经常调着过多的黄色颜料,许多作品是黄色的,连他的住房也全部粉刷成黄色,命名为“黄屋”,他的信件中充满着对黄色的赞美,诸如:“多么美妙的黄色!”“我要探索天空深蓝的效应……然而无黄不成蓝!”等等。

长期以来人们对梵高如此“嗜黄成癖”都感到无法理解。数年前,美国华盛顿州乔治城大学医学院的一位科研人员对梵高晚期的40余幅作品、大量信札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一个令人颇感意外的结论:梵高偏好黄色是由于服用药物洋地黄引起的黄视症而带来的色觉偏差。

梵高一生贫困潦倒、性情怪僻,而且存在明显的家族性精神病史。他最亲密的弟弟奥西患过精神病,另一位兄弟也曾有自杀的企图,妹妹晚年死在疯人院中。梵高在20岁时已有了忧郁症的某些症状,在朋友和亲人面前常表现出狂躁甚至丧失理智的行为。一次他与某画家发生激烈争论中,竟以剃刀刺向对方,接着割下自己半只耳朵。清醒后,他自愿进入精神病院治疗,当时他在信中写道:“我要么是个疯子,要么是个癫痫患者。”此外,由于行为乖戾,他还经常作出一些反常举动,如吞服各种绘画颜料、松节油、煤油等。当时医生们给梵高作出的诊断有:癫痫症、躁狂症及精神分裂症等。

梵高偏好黄色为什么与洋地黄有关呢?

研究者依据有关资料记录发现,因为当时治疗该病症最常见及基本药物就是洋地黄(又名毛地黄),还认为洋地黄能治疗急性躁狂症与急性精神病错乱。推测梵高使用过六地黄,这在他为照料他的医生加舍所画的两幅肖像中得到了证据。一幅是加舍左手拿着一枝花,另一幅是桌上一只玻璃杯中插着同样的一枝花,梵高在信中说明了这些花是毛地黄的深紫色花。研究者认为,梵高这两幅医生肖像中都画有洋地黄的原植物,决非偶然,很可能是医生曾用这种药用植物给他治病。

洋地黄是玄参科植物紫花洋地黄的干叶,叶内有效成分是洋地黄毒甙和吉妥辛等,是如今常用的一种强心药。洋地黄的疗效和毒性都十分明显,它在人体内排泄缓慢,易于蓄积中毒。加之它的治疗量和中毒量之间相差很小,过去医生对此认识不足,很容易过量使用导致中毒。有文献报道,服用洋地黄的病人约有15%的人发生恶心、呕吐、厌食、头痛、眩晕症状及现视觉模糊、黄视症等症状。许多医学文献都提到洋地黄可引起黄视症,患此症病人看到的一切都呈黄色,甚至天空也是黄色或绿色的,还常看到各种颜色的晕环。有的病人的瞳孔也发生变化,由于扩张不均匀而出现两眼瞳孔不等。人们在梵高晚期作品中确发现不少晕环、旋涡以及自画像中两瞳孔不对称等,这很可能是癫痫发作其间运用洋地黄治疗后出现的金黄色与晕环视觉。由于印象过于深刻,以至在药物的副作用消失后,依然保留了对黄色的偏爱。

对于梵高的这些怪癖,过去有人认为这是画家的风格所致,是主观的原因。其实他自己并非认可,甚至也不理解,他曾希望医生能为他作出解答。他在信中不解地慨叹:“在我身体里面的确是有什么东西,但它到底是什么呀?”当时无人解释清楚,但现在研究人员认为它就是洋地黄中毒的后果。(2001.04.17)

我想梵高的《向日葵》是否受他自己的黄视症影响,要看这幅画作的作画时间了。如果是在他服用洋地黄前画的,那么我对这幅《向日葵》的理解是倾向于“黄色→向日葵→太阳→温暖→爱”

⑸ 梵高的生平是什么

文森特·梵高
Vincent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

荷兰人,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

梵高摒弃了一切后天习得的知识,漠视学院派珍视的教条,甚至忘记自己的理性。在他的眼中,只有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观,他陶醉于其中,物我两忘。他视天地万物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他用全部身心,拥抱一切。

梵高很晚才作为一位极具个性化的画家而崭露头角,距他去世时只有八年。

梵高几乎没有受过什么正规的绘画训练。为弄到画布、油彩和画具而日复一日地奔波劳碌,精神上也不断处于矛盾的状态,为追求艺术的完美而承受着压力,这些即使不是他后来罹病的直接原因,也给他的生活悲剧埋下了种子。

梵高着意于真实情感的再现,也就是说,他要表现的是他对事物的感受,而不是他所看到的视觉形象。

梵高把他的作品列为同印象主义画家的作品不同的另一类,他说:“为了更有力地表现自我,我在色彩的运用上更为随心所欲。”其实,不仅是色彩,连透视、形体和比例也都变了形,以此来表现与世界之间的一种极度痛苦但又非常真实的关系。而这一鲜明特征在后来成了印象派区别于其他画派而独立存在的根本。

梵高是一位具有真正使命感的艺术家,梵高在谈到他的创作时,对这种感情是这样总结的:“为了它,我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由于它,我的理智有一半崩溃了;不过这都没关系……”.

梵高从来没有放弃他的信念:艺术应当关心现实的问题,探索如何唤醒良知,改造世界。

在他完成了他举世瞩目的七幅向日葵后,他选择了自杀。

梵高自杀年仅三十七岁,作为一位艺术家,直到死前不久他才以其震撼人心而富于想象力的绘画赢得评论界的赞扬。

梵高死后不出几年,一些画家就开始模仿他的画法,为了表现强烈的感情,可以不对现实作如实的反映,这种创造性的态度被称作表现主义,并且证明是现代绘画中一种历久不衰的倾向。即为了主观意识而对物体进行再塑造。

尽管高更和梵高的名字双双成为现代表现主义的先锋,成为极端个性化的艺术家的典型,但要设想他们的个人特点有多在不同则是很难的。高更是个攻击传统观念的人,语言刻薄、玩世不恭、冷漠无情,有时蛮横无礼。而梵高对于共事的艺术家,则充满了一种天真的热情的深沉的爱。在他有了一段生活经历之后,这种爱使他成为一个美术商人,并产生了进行理论研究的愿望,进而成为比利时煤矿区的一名传教士。1880年他开始学画,后来他在布鲁塞尔、海牙和安特卫普进修。于1886年来到巴黎,他在这里见到了劳特累克、修拉、西涅克和高更以及原先的印象主义小组的成员。

梵高在巴黎结识了印象主义画家之后,他的调色板就变亮了。他发现,他唯一深爱的东西就是色彩,辉煌的、未经调和的色彩。他手中的色彩特征,与印象主义者们的色彩根本不同。即使他运用印象主义者的技法,但由于他对于人和自然特有的观察能力,因而得出的结论也具有非梵的个性。这从来都是如此的。而这种色调与向日葵永远朝向太阳的精神又如此吻合。“无论多高多大,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来处”.这就是向日葵的精神。
文森特·梵高

文森特·梵高(1853 - 1890)是继伦勃朗之后被认为是荷兰最伟大的画家。他和高更、塞尚并称为后印象派。他们吸收了印象派的精髓,却反对印象派纯客观理性的描绘,提倡事物的实质和象征意念,是现代艺术最重要的先驱。梵高27岁时才开始绘画,在短短十年间, 绘画了800多幅油画及同等数目的素描, 却几乎从未能觅得买家, 只能长期依赖弟弟Theo 在经济上和精神上的支持。他的一生,就正如毕加索所说: ‘这人如不是一位疯子, 就是我们当中最出色的。’

1873年,梵高在伦敦其伯父经营的画廊中工作,并热烈追求房东的女儿。后来,因为失恋,梵高尝透了爱情的苦楚,他辞去画廊的工作,一心投身传道,以安抚人类痛苦的心灵。1876年,梵高在学校任义务教师,帮助低下层的小孩学习。1878年,梵高到比利时Borinage矿区任传道员的工作。就在这年冬天, 矿洞发生坍塌的悲剧,伤亡惨重,上帝的神迹并没有出现,令梵高对宗教开始失望。1879年,教会撤除了梵高的职务。被撤职后的梵高仍然留在矿区,开始对绘画发生兴趣。
1886年,梵高跟随弟弟,去到艺术之都巴黎,认识了高更、塞尚、秀拉及罗特列克等同道中人,并深受印象派及日本板画的影响,开始形成了日后强烈的个人风格。
1888年,梵高受塞尚的影响,到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省,寻找创作的灵感。他在阿尔定居,并在此绘画了二佰多幅油画,当中却只能卖出一幅 (注:红葡萄园),得到一则画评。在贫困的生活中,赤热的阳光下,不竭的创作令梵高变得神经衰弱。为了加强自己的信念,梵高喜孜孜地邀请高更到阿尔共同居住,并大肆粉饰了他的黄屋。但两个固执的艺术家共同生活的结果,却是不断的争吵。在一场剧烈争执后,高更大怒而去,梵高无法阻止,亦无法抑制自己的激动,竟割下自己的左耳。从此,他不但失去高更这个好朋友,还给所有人笑作疯子。1889年,梵高入住St. Remy的精神疗养院。1890年5月,梵高搬到Auvers-sur-Oise, 靠近弟弟居住,并在短短两个月内,绘画了七十多幅油画。狂热而不可抑制的创作激情,有如烈火焚烧着他的内心,使他心力交瘁,精神濒临崩溃。1890年7月27日早上,文森特·梵高在麦田中开枪自杀,延至7月29日伤重不治,享年37岁。
梵高不描绘任何事物,他就是他画中的主题和目的。而这个世界给他的感觉太过强烈,他只得消失。

作品

1.《夜晚的咖啡馆》

梵高的激情,来自他所生活在其中的那个世界,来自他所认识的人们所做的按捺不住的强烈反应。这绝不是一个原始人或小孩子所做的那种简单的反应。他写信给弟弟提奥的信,是一个艺术家写出来的最动人的故事。信中表明了他高度敏感的知觉力,这种知觉力完全符合他他那感情的反应。他敏锐地意识到,自己正在获得效果,这种效果是通过黄色或蓝色来取得的。虽然他的大部分色彩观念用来表达对于人物和自然的爱,及其表现过程中的愉快,但他对较深的色彩十分敏感,所以在谈到《夜晚的咖啡馆》时说:“我试图用红色和绿色为手段,来表现人类可怕的激情。”《夜晚的咖啡馆》是由深绿色的天花板、血红的墙壁和不和谐的绿色家具组成的梦魇。金灿灿的黄色地板呈纵向透视,以难以置信的力量进入到红色背景之中,反过来,红色背景也用均等的力量与之抗衡。这幅画,是透视空间和企图破坏这个空间的逼人色彩之间的永不调和的斗争。结果是一种幽闭、恐怖和压迫感的可怕体验。作品预示了超现实主义用透视作为幻想表现手段的探索,但是没有一种探索,能有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

2.《星夜》

梵高的宇宙,可以在《星夜》中永存。这是一种幻象,超出了拜占庭或罗曼艺术家当初在表现基督教的伟大神秘中所做的任何尝试。梵高画的那些爆发的星星,和那个时代空间探索的密切关系,要胜过那个神秘信仰的时代的关系。然而这种幻象,是用花了一番功夫的准确笔触造成的。当我们在认识绘画中的表现主义的时候,我们便倾向于把它和勇气十足的笔法联系起来。那是奔放的,或者是象火焰般的笔触,它来自直觉或自发的表现行动,并不受理性的思想过程或严谨技法的约束。梵高绘画的标新立异,在于他超自然的,或者至少是超感觉的体验。而这种体验,可以用一种小心谨慎的笔触来加以证明。这种笔触,就象艺术家在绞尽脑汁,准确无误地临摹着他正在观察着的眼前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看,实际确是如此,因为梵高是一位画其所见的艺术家,他看到的是幻象,他就是幻象。《星夜》是一幅既亲近又茫远的风景画,这可以从十六世纪风景画家老勃鲁盖尔的高视点风景手法上看出来,虽然梵高更直接的源泉是某些印象主义者的风景画。高大的白扬树战栗着悠然地浮现在我们面前;山谷里的小村庄,在尖顶教堂的保护之下安然栖息;宇宙里所有的恒星和行星在“最后的审判”中旋转着、爆发着。这不是对人,而是对太阳系的最后审判。这件作品是在圣雷米疗养院画的,时间是1889年6月。他的神经第二次崩溃之后,就住进了这座疗养院。在那儿,他的病情时好时坏,在神志清醒而充满了情感的时候,他就不停地作画。色彩主要是蓝和紫罗兰,同时有规律地跳动着星星发光的黄色。前景中深绿和棕色的白杨树,意味着包围了这个世界的茫茫之夜。

梵高继承了肖像画的伟大传统,这在他那一代的艺术家里鲜见的。他对人充满了激情的爱,使他不可避免地要画人像。他研究人就象研究自然一样,从一开始的素描小品,一直到1890年他自杀前的几个月里所画的最后自画像都是如此。它如实地表现出疯人凝视的可怕和紧张的眼神。一个疯人,或者一个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人,无论如何也不能画出这么有分寸、技法娴熟的画来。不同层次的蓝色里,一些节奏颤动的线条,映衬出美丽的雕塑般的头部和具有结实造型感的躯干。画面的一切都呈蓝色或蓝绿色,深色衬衣和带红胡子的头部除外。从头部到躯干,再到背景的所有的色彩与节奏的组合,以及所强调部位的微妙变化,都表明这是一个极好地掌握了造型手段的艺术家,仿佛梵高完全清醒的时候,就能记录下他精神病发作时的样子。

3.《乌鸦群飞的麦田》

在这幅画上仍然有着人们熟悉的他那特有的金黄色,但它却充满不安和阴郁感,乌云密布的沉沉蓝天,死死压住金黄色的麦田,沉重得叫人透不过气来,空气似乎也凝固了,一群凌乱低飞的乌鸦、波动起伏的地平线和狂暴跳动的激荡笔触更增加了压迫感、反抗感和不安感。画面极度骚动,绿色的小路在黄色麦田中深入远方,这更增添了不安和激奋情绪,这种画面处处流露出紧张和不详的预兆,好像是一幅色彩和线条组成的无言绝命书。就在第二天,他又来到这块麦田对着自己的心开了一枪。

4.《割耳朵后的自画像》
1888年梵·高邀请高更来阿尔同住,但两个固执的艺术家却是不断的争吵。在一场剧烈争执后,高更大怒而去,梵·高无法阻止,亦无法抑制自己的激动,竟割下自己的左耳。
世界把自己的癫狂最先传染给人类的画师——就像曾经给他的笔端注入魔力。我们惊讶地注视着梵·高扭曲的面孔、恐怖的眼神和颤抖的手势:他仿佛在代替整个人类受刑,成为痛苦的化身。想到这里,也就能理解梵·高作品中挣扎的线条与狂舞的色块:倾泄的颜料里调和着他的血,而画布,不过是他包扎伤口的绷带。这是一位生活在伤口里的大师,他习惯用伤口对世界发言。这是一个疼痛的收割者,他的镰刀最终收获了自己的耳朵。
梵·高死了,却留下了一只着名的耳朵——这最后的遗物似乎并没有失去听觉,收集着后人的议论。这只在故事中存在的失血的耳朵,至今仍像埋设在我们生活中的听诊器,刺探着我们的良心。梵·高死了,耳朵还活着,还拥有记忆。为什么不在他呻吟与崩溃的时候,扶持他一把——世界,你听见了吗?你的耳朵长在何处?

5.《十四朵向日葵》
这些简单地插在花瓶里的向日葵,呈现出令人心弦震荡的灿烂辉煌。梵·高以重涂的笔触施色,好似雕塑般在浮雕上拍上一块黏土。黄色和棕色调的色彩以及技法都表现出充满希望和阳光的美丽世界。然而在画此作的同时,画家死命想抓住的这个世界还是缓慢却无情地溜走了。或许这画的表面反映了他悲剧性的短促一生接近终结时期的心理状态。他是个热爱自然并能从简单的事物看到纯粹之美的画家,他说他宁可画从窗户向外看到的树影而不想象中的幻像。

有人这样评价:"如果说修拉另自然服从于自己的才智,梵高则是张扬自然,使其应和自己的感情."

另,有人打成"凡高",但"梵高"较准确
从遗传学角度讲,梵高晚年进入神经病医院很可能与其姨姨中有癫痫病患者有关
梵高的三段辛酸爱情故事
恋原是一厢情愿
1869年秋天,16岁的梵高经叔父介绍到一家美术行当小职员。他诚实可靠,聪颖勤奋,不久被晋升后派往伦敦。在伦敦,他对房东太太的女儿尤金妮亚一见钟情。外表丑陋,走路时佝偻着背,活像一个小老头的梵高认为尤金妮亚是一位绝代佳人,为之神魂颠倒。
梵高生性怪僻,不懂人情世故,不善与人交往。但是爱情的魔力往往是强大的,自从梵高认识了尤金妮亚之后,就完全改变了他以往的个性。他卷入了爱的漩涡中,感受到了平凡生活中的乐趣,并成为一个偶尔还能有几分幽默,颇受人喜爱的人。涉世未深的梵高公开承认了自己对尤金妮亚的爱慕之情。然而,梵高不舍的追求并没有得到任何回报,相反,尤金妮亚讨厌他发出的猛烈追求攻势。在梵高向她求爱时,她坚决地拒绝了。
梵高缺乏察言观色的能力,更不能彻底了解女人内心的真正想法。事实上,尤金妮亚从未表示过对梵高有任何的好感,只是他自己一直处于幻想中的恋爱状态,这段无疾而终的恋爱终于以失败告终。失恋后的梵高仍然忘不了尤金妮亚,他经常去尤金妮亚的家里找她,并力图表达自己的真挚爱情,期待尤金妮亚能回心转意。
当梵高再一次向尤金妮亚求爱时,尤金妮亚告诉他,自己早已在一年前就订了婚。这个沉重的打击几乎让梵高绝望,但他还梦想将尤金妮亚从别人的怀抱中夺回来。梵高努力寻找着机会,直到有一天,梵高亲眼看到尤金妮亚紧紧依偎在一个瘦高个男人的怀里,两个人热烈地接吻。梵高的一切梦想都幻灭了,他的心仿佛被人掏走了一样。随后,痛苦不堪的他离开了伦敦,去了巴黎。
1880年,在画店工作的弟弟提奥接济当时已27岁的梵高去学画。尽管经济情况非常不乐观,但是绘画给梵高带来了无尽的欢乐,让他暂时忘记了对尤金妮亚的思念。
触动社会禁忌爱上表姐
1881年,梵高回家探亲,见到了在他家里做客的刚成为寡妇的凯表姐,凯表姐热情而大方,她的美丽几乎使梵高沉醉。凯是一个典型的荷兰女性,头发是深栗色的,蓝色的眼睛里闪动着迷人的光彩,丰满的嘴唇像含苞待放的花儿一样微微启开。
梵高突然为尤金妮亚的拒绝而感到高兴,他觉得,自己过去的爱是那么的肤浅,尤金妮亚只是一个无知的孩子。梵高深信不疑的一点是:和凯表姐相处,要比跟尤金妮亚待在一起有价值得多。凯使他重新认识了爱情,理解了爱的真谛。然而,在19世纪的荷兰,和表亲结婚是一个严重的社会禁忌。而且,让梵高伤心的是,和他的初恋尤金妮亚一样,凯对他几乎也没有任何兴趣。梵高发现凯表姐总是回避爱情和婚姻的话题,从来不给他任何表白的机会。有一天,吃完午饭后,当梵高与凯在小溪旁的树荫下休息时,梵高终于忍不住向凯吐露了自己的心声,但是,听到梵高表白的凯很愤恨地离开。
尽管遭到凯表姐无情的拒绝让梵高伤心不已,但他仍然勇敢地决定去叔叔家找凯表姐。但叔叔见是梵高,连大门都不给他开。叔叔反复告诉他,凯不在家里。偏执的梵高为了见到表姐,竟然拿来一盏煤油灯,将自己的手放在煤油灯的火苗上,对叔叔说,“让我见见表姐,否则我就一直把手放在灯上。”梵高的叔叔见状,迅速将灯吹灭,并将他带到附近的一个酒吧,将他灌醉。然而,喝醉酒后的梵高仍然没能见到表姐,只是得到了叔叔更强硬的回答:“你永远不可能和她在一起!”
巨大的悲伤充斥着梵高的心,使他的身体和精神都备受摧残。梵高只有更加努力地工作,受到如此残酷的爱情挫折的他没有奢求,只希望能独立地生活下去。
150法郎断送婚约
经历了两次爱情的挫折后,梵高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画画上。
有一次,在画素描时,梵高认识了曾做过妓女的克里斯蒂娜。两个人你来我住,感觉很是投机。每次,克里斯蒂娜下班之后,就给梵高当模特儿,有时还为他做菜、烧饭、洗衣服。这些举动让梵高体会到家的温暖,让他萌生了结婚的念头。
不久以后,两个需要安慰的人就同居了。对梵高而言,克里斯蒂娜有着令人崇敬的品质,和克里斯蒂娜在一起,使他增加了信心和力量。梵高不希望只是把克里斯蒂娜当作自己的情妇,他要和克里斯蒂娜结婚,共同生活、彼此爱护。能有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就算再辛苦梵高也觉得快乐。克里斯蒂娜也想尽量做一个贤妻良母。
尽管外人对他们指指点点,但两个相爱的人义无反顾地决定:当梵高每月能赚到l50法郎时就结婚。
然而,克里斯蒂娜在当妓女时把身体给弄垮了,她虚弱的身子需要大量的营养品。而对绘画近乎痴迷的梵高,把大量的钱花在了买颜料和雇模特上,这一切使得克里斯蒂娜心疼不已,两人的矛盾日渐加深。
最终,由于梵高无法赚到150法郎的月薪,他与克里斯蒂娜彻底断绝了关系,结束了自己的第三段爱情。

⑹ 梵高的向日葵需要什么颜色

梵高名画(向日葵)中的主要的颜料是白、淡黄、中黄、土黄,其次是赭石、土红,还要用些少量的土绿、深蓝。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561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918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1499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460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559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1215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1180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2372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1192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