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土耳其 » 土耳其为什么派兵去利比亚

土耳其为什么派兵去利比亚

发布时间: 2022-04-13 03:57:21

1. 土耳其在叙利亚不惜一战,他们的最终目的到底是什么

第一,土耳其为了震慑国内的恐怖主义的嚣张气焰,维护国内政治和社会的安定。
自从2000年以来,土耳其和叙利亚的战争一直从来没有消失过,只是不断以各种摩擦方式在进行,我们最熟悉的就是前几个月美国警告土耳其不要进入叙利至有着类似的语言和信仰,这种因素直接影响着土耳其收复伊德利卜,另一个方面就是以色列和法国都想在其所争议的中东地区重新部署自己的战略安全计划,如果在叙利亚可以部署到其加的军事武器或者是军队可以直接在中东获得大量利益,这个就促使了土耳其和叙利亚战争。

如有遗漏,欢迎补充。

2. 卡扎菲的次子赛义夫活了下来,为何土耳其又发出对他的追杀令

赛义夫是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的次子,跟土耳其有什么深仇大恨,为什么会遭到土耳其的追杀?回答这个问题,要从利比亚内战开始说起。

2011年,利比亚反对派在西方煽动下,发生了颜色革命,推翻了卡扎菲政权,利比亚从此陷入动乱之中。

民族团结政府见状喜出望外,紧紧抓住土耳其这个救命稻草,并且许诺只要自己渡过难关、一统天下;作为回报,利比亚大陆架的油气资源双方可以让土耳其主导开发。

土耳其是中东军事强国,介入后形势急转直下,胜利天平向民族团结政府倾斜,胜利在望的国民军被打得落花流水。

虽然民族团结政府在土耳其支持下收复大片失地,但国民军不甘心失败,在俄罗斯支持下进行反击,取得了一定胜利,利比亚局势又进入胶着状态。

在此情况下,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的次子赛义夫给普京写信,表示愿意加入哈夫塔夫的国民军,向国民政府开火。

卡扎菲虽然臭名昭着,但他在利比亚经营几十年,还有很多死党,赛义夫对于他们还有很大号召力;一旦赛义夫加入国民军,对穆兄会主导的民族团结政府来说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所以一向想侵吞利比亚油气资源的埃尔多安,就对他发布追杀令。

土耳其的追杀令引起国际社会强烈反响,因为赛义夫不是逃犯,虽然在2015年7月28日一审被判死刑,但当天利比亚国民代表大会又通过大赦法案对他进行了赦免;因此土耳其没有理由剥夺人家的生命。

不过赛义夫目前处于俄军保护之下,土耳其的阴谋想要达逞也绝非易事。

3. 土耳其和利比亚的历史渊源,一直牵扯到今天吗

没错,土耳其和利比亚的历史渊源一直牵扯到今天,现在利比亚的局势非常混乱,几乎天天都在打仗,而土耳其和利比亚之间的渊源,主要是由于土耳其和法国一直在争利比亚。


而你要说现在土耳其是在争利比亚,但是他们之间的渊源可要追溯到奥斯曼帝国时期了,利比亚在那个时期曾经是土耳其的殖民地,那么你就可以看出两个国家的渊源有多深了。利比亚和土耳其在许多方面都非常相似,政治,宗教文化方面的联系非常密切,并且土耳其现在是利比亚政府军的主要支持者,而法国人又主要支持反政府武装两个国家,本来就为了争利比亚争的头破血流,所以政府军和反政府军也打得不可开交。

4. 埃尔多安宣称土耳其愿意出兵利比亚,其中有何深意

土耳其出兵叙利亚的原因其实非常简单,首先就是叙利亚境内有大量的库尔德人。为了防止土耳其境内的库尔德人和境外的库尔德人联合起来分裂土耳其,土耳其决定先发制人。其次就是土耳其出兵叙利亚之后可以获得大量的利益。最后就是土耳其进入叙利亚可以获取部分土地,在增大自己的国土面积的同时,也可以在叙利亚建设自己的军事基地,增强自己对叙利亚的控制能力。

最后就是土耳其希望能够控制叙利亚的一部分领土。这样一来就可以扩大土耳其的领土面积,提升土耳其的实力。

5. 97%的领土在亚洲的土耳其,为何却总以欧洲国家自居

大名鼎鼎的“平头哥”土耳其可谓世界各国中的“明星”,如今,在中东地区活跃无比的土耳其可谓出尽了风头,先后出兵叙利亚和利比亚,如今甚至跟世界第一领土大国俄罗斯刚了起来,大有挑起第十七次俄土战争的架势。

土耳其欧洲部分

一直野心勃勃试图恢复祖上荣光的土耳其,自然也不甘心寂寞,如今,土耳其出兵两国甚至屡屡威胁欧洲国家,也是这一心态的体现。



但是,如今的世界格局,毕竟仍然是以欧洲国家为主的西方国家主导,想要获得更多的利益,没有西方国家的认可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加入是欧洲成为西方国家的成员,并因此获得下棋的资格,自然是土耳其最渴望的事情。所以,土耳其孜孜不倦地谋求加入欧盟的想法也就不奇怪了。

6. 现在土耳其入侵利比亚

2011年西方国家支持利比亚反对派推翻卡扎菲政权之后,利比亚国内的派系矛盾逐渐失控,在推翻卡扎菲的过程中崛起的大量民兵组织目无法纪、肆意妄为,动辄以武力干预政治,利比亚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危机并没有得到任何缓解,反而更加恶化,最终在2014年爆发了第二次内战。这次内战直接的原因是议会问题,2014年利比亚的议会选举产生了新的国家立法机关“国民代表大会”以取代旧的“利比亚国民议会”,但利比亚国内部分政治派别和武装组织对选举结果不满、以武力支持旧议会继续连任。其后爆发的武装冲突导致“国民代表大会”迁出首都的黎波里、转移到东部城市图卜鲁格,旧议会的支持者占据了的黎波里。利比亚军事强人、曾是卡扎菲旧部、后又参加反卡扎菲“革命”的哈夫塔尔将军也在此时打着捍卫新议会、对抗宗教保守派的旗号起兵,成立了“利比亚国民军”,与“国民代表大会”结成同盟。从此,利比亚实际上分裂为东西两部。2016年,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斡旋下,利比亚冲突各方达成政治协议,旧的“国民议会”解散,成立了新的“利比亚民族团结政府”。联合国的初衷是想以一个统一的兼顾各方利益的新政府来结束两个政府、两个议会对立的局面,但很快利比亚国内各派又就权利分配问题产生了新的争端,“国民代表大会”和“国民军”拒不承认“民族团结政府”的合法性。结果“民族团结政府”及其支持者占据包括首都的黎波里在内的利比亚西部地区,“国民代表大会”和“国民军”占据利比亚东部地区,利比亚东西两个政府对立的局面依然没有任何实质改变。

2.利比亚西部“民族团结政府”的支持者以宗教保守派为主,他们要求加强伊斯兰教在利比亚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东部“国民代表大会”政府则以世俗势力为主,主张政教分离、降低伊斯兰教对利比亚政治的影响,而现在土耳其埃尔多安政府在宗教问题上也“向右转”,越来越靠拢伊斯兰教保守派,与利比亚西部政府存在共同语言;

3.近年来,土耳其出于干涉叙利亚战争的需要收编了大量叙利亚反对派武装,但由于俄罗斯的介入,土耳其对叙利亚的干涉受到很大掣肘,为了减轻财政包袱,也为了避免这些反对派武装长期滞留在土耳其控制区带来不稳定因素,土耳其将“过剩”的反对派人员投入到利比亚战场,既可以支持“民族团结政府”,又可以充分榨取这些过剩人员的价值,让他们充当“炮灰”,避免直接出兵可能遭受的不必要的损失。

7. 伊德利卜战局获突破,数万大军扑进城去,土耳其无力回天了吗

叙利亚伊德利卜的战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先是有多批极端武装分子不宣而战,在加布平原地区发起猛攻,夺占了大片叙利亚领土,直接将俄罗斯与土耳其达成的伊德利卜停火协议 当做废纸。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叙利亚政府军也得到了俄罗斯方面的默许,直接将数叙政府军调派到了伊德利卜南部和东部的多条战线上,对那里的恐怖分子进行打击。经过一个昼夜激战后,叙利亚政府军公开宣布,他们已经成功夺回了此前被极端恐怖分子占领的大片领土。与此同时,叙政府军还在向恐怖分子控制的区域发起最猛烈的进攻。

美国土耳其及其北约盟友都疫情严重,土耳其又把战略重点转移到利比亚,伊德利卜地区的叙利亚叛军成了没娘的孩子,正是叙利亚政府军彻底消灭叙利亚叛军,收复伊德利卜的良机,但也有可能激怒美国、土耳其、以色列等西方集团,叙利亚政府有可能会引火烧身。

8. 雷杰普·塔伊普·埃尔多安的热点事件

经过
2009年1月29日,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和以色列总统佩雷斯因加沙问题发生激烈争辩,埃尔多安更因愤怒中途退场。
正在瑞士滑雪胜地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29日上演“惊人一幕”。出席关于加沙冲突讨论会的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为了抗议以色列总统佩雷斯对加沙动武的辩护、台下爆发的掌声以及讨论会主持人有失公允的做法,愤然退场,在台上台下人们震惊而愕然的目光注视下离开主席台。加沙冲突又起,而战火已跨越数千里,烧到了阿尔卑斯山深处的小镇上,这场火药味十足的讨论会成了巴以困局颇为耐人寻味的一个缩影。
讨论会被安排在29日的傍晚,主讲佳宾是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阿拉伯联盟秘书长穆萨、以色列总统佩雷斯和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主持人是《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伊格内修斯。潘基文首先发言,他讲到发生在加沙的人道主义危机,呼吁以色列解除对加沙的封锁,号召阿拉伯国家在解决巴以问题上发挥更大作用。接着是穆萨和埃尔多安,他们对巴勒斯坦民众表示同情,呼吁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巴以问题。
这次发言是当天埃尔多安在达沃斯的第二次亮相。当天上午,他在一场讨论会上提醒美国新政府慎用“恐怖主义”标签,用新思路来解决中东问题。他的这个发言被媒体解读为对哈马斯的支持。也许是对埃尔多安的表态早已不满,轮到佩雷斯发言时,这位85岁的中东老牌政治家显得很激动,他声音陡升8度,几乎是怒吼着为以色列对加沙动武做辩护。他说,以色列的动武实非不得已的举动,因为以色列孩子的生命安全一直受到哈马斯火箭弹的威胁。他颤抖着拿出一张纸,是以色列儿童写给他的信,信中诉说了内心的恐惧。
他还说,以色列不要战争,而是通过战争保障自身安全,和平地生活。巴勒斯坦人要怪也只能怪哈马斯引来了这场战争。说到动情处,佩雷斯说他怀念阿拉法特,因为阿拉法特是寻求和平的。他还赞扬了穆巴拉克对哈马斯组织的遏制,同时用手指向坐在他右边的埃尔多安,说他是哈马斯的后台和支持者。佩雷斯的演讲用了25分钟,结束时台下传出了颇为热烈的掌声。这时,一直没有说话的埃尔多安满脸通红,他强烈要求正在宣布讨论会结束的主持人给他“一分钟的发言机会”。
这时,他的措辞颇为严厉,指责以色列杀害巴勒斯坦人,犯下了严重罪行。在他发言的过程中,主持人伊格内修斯不断拍他的肩膀示意他停下来,这时埃尔多安说了一句“我想我不会再回到达沃斯来了,因为你们根本不让我讲话!”随即起身,不顾穆萨的劝阻离开。一个小时后,埃尔多安和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施瓦布将联合举行记者招待会。会上,埃尔多安解释了他发怒的原因。他说,主持人有失公允,潘基文、穆萨和他的发言都历时10分钟左右,而主持人却给了佩雷斯25分钟。
他还表示,佩雷斯是位长者,对此他给予了应有的尊重,但并不认为达沃斯会场应该出现用手指着对方的教训人姿态。事后,有关方面都在此事上做起了文章。土耳其媒体在第一时间宣布说,讨论会结束后5分钟,佩雷斯即给埃尔多安打去电话,向他道歉。而第二天,以色列官方发言人对土方说法予以了否定,称两者只进行了友好交谈,佩雷斯没有道过歉。哈马斯则发表声明,对埃尔多安的“勇敢之举”表达了“欢呼和致敬”。
评价
通过这件事,以色列可能会觉得老总统捍卫了国家利益,令人敬佩;阿拉伯世界可能会多出一个英难人物,从而增强了土耳其在中东问题上的发言权和砝码;世界经济论坛也许会吸取教训,避免再出现类似的场景。这个颇为戏剧性的事件最直接地把巴以问题的困局展现在了世人面前。巴以因土地问题结怨六十多年,期间爆发多场战争和冲突,双方都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中东问题成为永远的热点和解不开的死结。巴以矛盾依然故我,战争并没有带来和平。巴以现状充分说明那种各说各的理、冤冤相报、试图通过武力解决问题的思路必须得到改变,巴以问题需要新思维,任何有远见的政治家都应为此做出努力。
对于这位政治人物的举动,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为之欢呼,并高度赞扬其“勇敢的站出来”的壮举。哈马斯的发言人巴尔胡姆说,埃尔多安“捍卫了那些在加沙被罪恶的犹太复国运动分子戕害的受害者”,“我们认为他的离席而去是对犹太复国运动者所进行的大屠杀的受害者的支持”。
土耳其曾是以色列在中东为数不多的盟友,但是埃尔多安却猛烈批评了以色列对加沙城发起的为期22天的军事行动,这次的军事行动导致1300多名巴勒斯坦人丧生。因会场的表现,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周五回国时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数千民众聚集在机场欢迎他的归来。当埃尔多安到达伊斯坦布尔阿塔图尔克机场时,民众们高举土耳其和巴勒斯坦旗帜高呼,“土耳其为你自豪。”而土耳其发行量最大的《土耳其自由报》当天头版标题是“达沃斯精神不复存在了。” 周四晚上,在达沃斯论坛上出现意外一幕。瑞士当地时间18:30时,在讨论关于加沙的中东和平的分论坛上,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在与以色列总统佩雷斯激烈争论后愤然离场。而该论坛的主题恰恰是,如何防止中东和平进程的再次恶化。埃尔多安之所以离开,是因为作为主持人的华盛顿邮报的专栏作家大卫,没有允许他回应佩雷斯总统关于加沙冲突的观点。 随后埃尔多安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施瓦布就坐在他旁边。埃尔多安抱怨说,佩雷斯在论坛上讲了25分钟,比他讲的时间多一倍,是会议议程允许的开场演讲时间的5倍。当埃尔多安说话超时时,大卫会拍他的肩膀,提醒他结束。 据外媒报道,能言善道的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25日运用他的谈话技巧,拯救了一名要从伊斯坦堡博斯普鲁斯大桥跳下自杀的人。
据报道,结束25日的祷告之后,埃尔多安的车队原本要横跨这座连接欧洲与亚洲的大桥,遇到这名要从桥上跳下寻死的男子。新闻画面显示,埃尔多安的保镖将这名看起来30出头、正在哭泣的男子带到埃尔多安车旁,两人隔着车窗讲了一段话之后,这名男子亲吻埃尔多安的手。
土耳其官方通讯社报道称,随后男子被护送到安全的地方。
据悉,这名男子将他的车丢弃在桥上,并爬过桥边的栏杆,警方原本已经花了将近两小时劝他不要做傻事。 埃尔多安一直有“恢复奥斯曼帝国的野心”,他曾被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称为“新时代的苏丹”。在近年来的中东动荡中,土耳其加入打击利比亚,并且派兵进入伊拉克及叙利亚。埃尔多安一直梦想将叙利亚和伊拉克这些奥斯曼帝国曾统治的领土重新纳入新奥斯曼帝国。因此,需要借用恐怖分子或者各种机会彻底推翻这些国家的政权。

9. 土耳其利比亚“八竿子打不着”,为何土耳其要插足利比亚

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土耳其之所以要插足利比亚,归根到底,是为了土耳其的国家利益。土耳其和利比亚不在同一个大洲,相隔很远,看似“八竿子打不着”,但土耳其在利比亚有着巨大的利益。这巨大的利益,足以促使土耳其派出军队,插足利比亚,就算得罪其他大国也在所不惜。

这么巨大的利益,土耳其肯定不甘心就这样失去。于是土耳其国会投票通过,允许埃尔多安出兵利比亚,帮助利比亚当局,以保障土耳其在利比亚的权益。在国际关系中,国家利益永远是在第一位的。为了自己的国家利益,很多国家都会无所不用其极。

10. 北约联盟为什么出兵攻打利比亚,其中的利益关系是什么

1北约是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联盟,美国联合它的盟国,运用北约这一组织,道义上可以分担压力,表明不仅仅是我美国的意思,还有这么多国家不是,所谓法不则众啊
2美国现在正处于经济危机时期,而且深陷阿富汗的泥潭,兵力和财力相对有些力不从心,美国亲自上阵的同时,拉拢自己的几个小弟做“打手”,为自己分担“军费”,和海湾战争时期的伎俩如出一辙
3利比亚一直是美国的眼中钉,处处和美国作对,对于这样一个千载难逢除掉反美政权,建立亲美政权的机会,美国岂能放过
4利比亚的石油相信这个就不用多解释了,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有美国军队的身影
5战争对别的国家来说是劳民伤财的工程,但对美国来说更是机会,美国就是靠开动战争机器来不断刺激军工企业的发展,为军工企业提供了源源的定单,这就是美国为什么这么乐于战争的原因
6世界石油的大部分控制权都掌握在美国资本下,战争一响,油价窜天飞,中国是石油消耗大国,对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占全部消耗量的一半以上,中国经济会因为石油价格的暴涨而受到拖累
7利比亚属于中东国家也地处北非,地缘战略位置很重要,既震慑了伊朗,分裂了阿盟,支持了以色列(美国的金融犹太人居于领导地位,),又在争夺非洲这片资源丰富和市场广阔的大陆上打下了一个楔子,可谓一石多鸟啊)
8现在世界的焦点都聚焦到日本地震(核泄露)的问题上,客观上为攻打利比亚分担了舆论压力,时机赶的比较巧
9美国之所以屹立于世界不倒,凭借的就是军事霸权(超强的军事势力,从常规到战略核武器都世界领先,海外还有大量军事基地,十几艘航母在全世界要地驻扎,具备全球打击能力),经济霸权(美国虽然虚拟经济占了很大比重,可它的实体经济结构基本上是军工,航空航天,生物化学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尖新技术产业,而把落后的产业淘汰给世界,进行转移)政治霸权(联合过常任理事国,还有军事政治联盟等,例如北约,有很大话语权)金融霸权(特别是货币霸权用几乎白纸的价格近乎无偿占有世界资源和商品),其中美国的军事霸权和金融霸权是关键,美国近几十年来的历次战争表面看是争夺石油,其实最重要的还是维护其“美元的全球货币的地位”,每次战争,美元就会坚挺,特别是美元现在滥发的阶段,美国需要一次战争力挺“美元地位”,曾经欧盟成立时,欧元的推出对美元造成了很大冲击,美国就发动了科索沃战争,痛击了欧元
言而总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出兵利比亚根本上是出于利益和全球战略的考量,是美国实现其全球帝国战略的“偶然一步”(利比亚内乱的引发从外部来看比较偶然)的必然,培植以色列,将中东地区陷入混乱对峙的局面,控制资源,遏制新兴国家崛起,通过战争刺激国家经济,强化军工机器,维护其美元地位是其国家“持续战略”的一部分(当然油价的高涨暂时便宜了俄罗斯,俄罗斯的石油出口增长强劲,但是对于美国全球战略的考量来说是来说,美国自身评估是利大于弊的 ) 一家之言,恐有不当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430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773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1138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329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392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1073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1022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956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1049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