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土耳其 » 土耳其烤肉机火苗往上扑怎么回事

土耳其烤肉机火苗往上扑怎么回事

发布时间: 2022-04-13 02:28:42

㈠ 本人和朋友旅游想在乌鲁木齐玩6天有啥推荐

看看能不能帮你
http://www.17u.com/price_report/price_report_19171.html

乌鲁木齐风光
红 山

红山,位于乌鲁木齐市中心,山岩突兀,气势非凡,每当晨昏,岩碧映日,红光灿灿,因而得名。传说红山是天池中飞来的一条赤色巨龙,落地化为山岩,但仍不安份的缓缓向雅马里克山爬去,若两山 一旦合拢,乌鲁木齐河被阻断,城市便将化为汪洋泽国。于是,1788年乌鲁木齐尚安,一位讲迷信的满族官员,他下令在两条“巨龙”头上各建一座九级青砖“镇龙宝塔”。其中红山顶上之塔存留至今,而雅马里克山头之塔则于多年前被大风吹倒,后经修复。 现在,红山及雅山之塔成为市区胜景

南 山

南山白杨沟,位于乌鲁木齐南山距市区75公里处,海拔252米,是乌鲁木齐南 部着名的避暑游览胜地。属北天山的喀拉 乌成北山麓,年降雨量500-600毫米,空 气清新,气候怡人。游人可在哈萨克牧民 的毡房中,喝一碗喷香的奶茶,尝一尝 “包尔萨克”(油炸点心)和手抓羊肉 尽情领略哈萨克人的习俗风情。
兴起之时, 可在牧场上租上一匹哈萨克牧民的骏马,或纵横驰骋在草原上,或穿行于密林深处,还可观赏哈萨克牧民流传的体育活动赛马、叼羊、姑娘追。最为别致的就是那山谷深处的绝壁飞瀑,虽然不大,但也小巧细致,别有一番风味。

水磨沟

水磨沟风景区,位于乌鲁木齐市区东北郊 5公里处,水磨沟河从中穿流而过。沟里有着名温泉,常年水温28-30度,含钾、钠、镁、硝酸钾、氡、锌等多种元素。对关节炎、皮肤病等有一定疗效,还可作为矿泉水饮用。1982年在此建成温泉按摩理疗医院,引进日本医疗设备,规模一新,不少外地游人专门至此住院疗养。两岸古木婆娑,泉流喷涌。古庙、亭台点缀其间。早在清代,这里已辟为游览胜地。每逢盛夏游人如织。如今,经整修扩建,已形成近郊一座公园。

亚 心

亚心,全名“亚洲大陆地理中心”,位于乌鲁木齐市区西南约30公里处。经中科院新疆分院测定,并于1992年正式通过国家鉴定。目前,一座雄伟的“亚心”标志拔地而起。今后塔心周围1000亩荒地拟作为“亚心”万邦娱乐城的开发墓地向亚洲各国招商。塔形为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 A,代表亚洲。塔身总高度18米,塔顶是直径 2.5米的不锈钢球,代表地球,钢球下面中垂心,直对塔基中心的亚洲微缩图,代表亚心。

天 池

天池 古称“瑶池”,是我国着名的风景游览区、天池位于阜康市城南西博格达峰的群山之中,海拔980米,长3400米,最宽处约1500米,最深处达105米,在地质学上属冰啧湖。这里,群山环抱一潭碧水,雄伟挺拔的雪峰,倒影在池水中,湖光山色,浑然一体。满山苍松迭障,郁郁葱葱,一望无际、林间花草丛生,毡房点缀,羊群云游。整个景色错落有致、浓淡相宜、如诗如画,幸逢阴雨过后,景色更为迷人。每到盛夏,中外游客络绎不绝。 博格达山雪峰,又称博格多山。在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境内,海拔5445米,为天山高峰之一。山上积雪终年不消,世称“雪海”。三峰并立,高矗云霄,极为壮观。雪峰西北坡900米处,即为天池。

新疆不仅是歌舞之乡,瓜果之乡,它的风味食品也独具特色,蜚声中外。

烤馕

如果你到喀什来旅行,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无论在大街还是小巷无论在喜庆的婚宴,还是结队跋涉的驼队,都可以看到或吃到一种靠制而成的圆面饼。这就是维吾尔人日日离不了的传统主食品――馕。它在维吾尔人生活中的地位,如同我国北方的馍馍,南方的大米饭,西方的面包,每日必不可少。
据考证,"馕"字源于波斯语,流行在阿拉伯半岛、土耳其、中亚西亚各国。维吾尔族原先把馕叫做"艾买克",直到伊斯兰教传人新疆后,才叫"馕"。
漫长的岁月,使馕的品种增加了许多,目前约有50多种。常见的有肉馕、油馕、窝窝馕、芝麻馕、片馕、希尔曼馕等。不同的馕,食用的场合各有不同。"艾买克"和"希尔曼"一类的大馕,主要在过节和办喜事时吃;"吐阿奇"和"卡提力"一类的小馕,因便于携带,被人们当作外出旅行的干粮;比面包还厚的"格尔旦"馕,比烙饼还薄的"海依米克"馕,以及不夹陷的"卡克奇"馕,制作简单,是大众化的家常饭食;夹陷的肉馕,则是最受欢迎的食品之一。
馕的做法同汉族烧烤相似。主要用白面烤制,也有用玉米粉或高粱米面的。吾斯达(师傅)在面粉中加少许盐水和酵面,和匀,揉透,稍发,以碱水中和后,即可烤制。添加羊油的即为油馕,用羊肉丁、孜然(小茴香)粉、胡椒粉、洋葱末等佐料拌馅烤制的为肉馕;将芝麻与葡萄汁拌和烤制的叫芝麻馕,等等,皆因和面和添加剂成份,面饼形状,烤制方法等各不相同,馕的名称也就相应不同。
烤馕的地方叫馕坑。是用土坯制的底大、肚大、口小的坑洞。先用柴禾或煤炭将馕坑烧热,待火苗快要熄灭时,将馕的背面抹少许盐水贴到馕坑内的坑壁上,使馕在柴火的余烬中直接烤炙。约莫20分钟后,坑内的馕就烤熟了。
热馕又酥又脆,香味扑鼻。维吾尔人吃馕常就着茶水或烤羊肉吃,香美可口。秋季,老乡喜欢就着葡萄吃,据说,这种吃法,即爽口香甜,又有补养价值。馕水分少,不怕干,不发霉,易保存。每到农忙季节,有的农民背上半口袋馕备用,即使远走戈壁的人,只要把馕埋在滚烫的沙窝里,几分钟,干馕就变得酥软可口了。前几年,从挖出的地下殉葬物中看出,埋入地底下1000多年的馕,依然不发霉。传说当年唐玄奘取经穿越大沙漠时,身边带的食品便是馕,是馕帮助他完成了漫长而又艰辛的旅途。据记载,远在汉魏时期,长安街头的集市上就有馕出售。相传,"安史之乱"中,从京城长安逃往咸阳的唐玄宗住在集贤宫时,就吃过杨贵妃之兄杨国忠从街上买来的馕。可见馕不仅维吾尔人喜欢,内地的汉族人也会一见钟情。

烤肉

烤肉,是新疆风味小吃中最为吸引人的食品。烤肉种类较多,如烤羊肉串、烤杂碎、烤全羊,还有馕坑烤肉等等。到了新疆如果不品尝烤羊肉,那就是一件憾事。喀什绵羊肉质不同北疆和内地的。此地土壤碱性大,营养成份迥异于别地。羊吃了这种土壤生长出来的草,柔嫩味鲜,烤制出来,香味独特。
(一) 烤羊肉串: 烤羊肉串在喀什城乡、街头的巴扎上随处可见。烤羊肉串的技艺并不复杂。烤肉槽是用铁皮砸制成的专用火槽,长约1米,宽约20公分。有的槽分为上下两层,中间隔板有无数个通风孔。过去用木炭烤,现在大多用烟煤作燃料。烤肉前,点燃炭火,待烟尽火旺时,即将串好的肉片撒上精盐、辣椒粉、孜然粉等,依次架在槽上烘烤。有微风时,不用人工扇风;无风时,师傅用一块尺许见方的薄木板扇来扇去,炉火呼呼,烤肉发出"吱吱"响声。稍许,依次将肉串翻转过去烤,不消5分钟,表烤熟了。近几年。精明的烤肉师傅大多用电风扇烤肉。他们将风扇转速调到适度,置在火槽旁,呼呼吹去,省时,省工,不费力,烤出的肉照样鲜嫩可口。
烤羊肉串融香、咸、辣于一体,味道鲜美,人人爱吃。有的一次能吃十几串、几十串。到了冬季,顾客坐在烤肉摊前,即有炭火取暖,又有羊肉串解馋,光顾者浑身热乎,平添一番情趣。外地人、外国人是羊肉串摊前的常客,一顿大嚼大品后,每每发出"英亚克西(太好了)"的赞叹。
从考古资料看,早在1800年前,我国内地就已有了烤羊肉串。《汉代画像》全集中就有烤羊肉串的时刻画像。马王堆一号汉墓还出土过烤肉用的扇子。
(二) 馕坑烤肉:馕坑烤肉是用馕坑火的辐射热和坑壁的高温烤制的。将柴禾置坑内点燃,渐渐的坑温达120-150oc,将羊肉切成约10平方厘米的块状,磕开鸡蛋加姜黄、胡椒粉、孜然粉、精盐、上好面粉,拌成糊状,均匀的涂抹在肉块上,然后将肉块贴入馕坑内壁,取出明火,堵住坑口,连焖带烤,约莫30分钟后即可。取出后,再将烤肉切成小块,上撒盐或者蘸盐食用,外脆里嫩,味美异常。馕坑烤杂碎,也别具风味。所不同的是,将杂碎切割成拳头般大小,串在指头粗的铁钎上,放置在坑内,约20分钟后,即可烤熟食用。因烤杂碎价格低廉,备受人们的欢迎。
(三) 烤全羊: 烤全羊是新疆最名贵的菜肴之一,如北京"全聚德"的烤鸭。烤全羊通常在高级宴会上才露脸。当推有烤全羊的餐车来到宾客餐桌时,气氛活跃,整个宴席将顿时生辉,显得格外豪华阔绰,为宴席增添了异常丰富的色彩。
1、 烤全羊的制作
烤全羊之所以如此撼动人心,除了它选料考究,味道独特,就是它的别具特色的烤法。喀什羊肉鲜嫩、无膻味,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烤制师傅选用1-2岁的绵羊,剪去羊毛,给羊灌入泻药,使羊肠胃里的杂物排泄干净。然后,厨师在事先备好的房间里燃一堆火,室内温度升高,把羊牵进去每多久,羊就被烤得直喘粗气,浑身冒汗。闷热,使它渴望得到水,可摆在它面前的不是凉水,而是搅拌进小茴香、大料、花椒等香料的咸盐水。羊渴极难忍、咕噜咕噜的猛喝个够。但它仍然摆脱不了闷热,不一会,羊又十分饥渴,可是端来的还是香料盐水,它又喝得一干二净。大约一两天后,由于羊肠胃里无食物吸收,喝进去的香料盐水逐渐渗透全身,至此,羊的"饥渴日"结束,迎接它的是"寿终正寝"。羊宰杀剥皮后,用一头穿有大铁钉的木棍,将羊从头至尾穿上,羊脖子卡在铁钉上。再用蛋黄、盐水、姜黄、茴香粉、胡椒粉、上好白面粉等调成糊汁,将羊浑身涂抹,头培朝下放入炙热的馕坑中,盖严坑口,用湿布密封,一小时左右,揭盖观察,木棍靠内处呈白色,全羊呈金黄色取出即可。
2、 烤全羊的吃法,全羊烤成后即放置在餐车上,在羊头上用红绸打成花结,羊嘴里衔着香菜和芹菜。餐车上备有小刀。服务人员推餐车和绕餐桌徐徐转动。恭请客人启刀食肉。等不及的食客们不会客气。小刀割肉处,香气四溢,令人垂延。其情其景,无不漫溢着西域的古朴风趣,非身临其境者难以想象其盛况。难怪一外国客人说:到了喀什,若不品尝烤全羊,上帝也会责怪你的。

羊肉抓饭

1、 的制作和传说。抓饭,维吾尔族称"波拉",是新疆的传统食品之一。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的日子里,主人都以抓饭待客。
抓饭的原料是用新鲜羊肉、胡萝卜、洋葱、清油、羊油和大米。先将羊肉剁成小块用清油炒,再入以洋葱、胡萝卜丝。炒后,酌情添水加盐,40分钟后,开锅,将大米和肉菜拌匀,抓饭即成。做熟的抓饭油亮、喷香,十分引人。
关于抓饭,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相传1000多年前,有个叫阿不都艾里的医生,他晚年时候身体虚弱,吃了不少药也无济于事。后来,他研究了一种饭,进行食疗。这种饭色、香、味具佳,很能激起人们的食欲。于是,他早晚各吃一小碗,半月后,身体渐渐的得以康复。周围的人非常惊奇,以为他吃了什么灵丹妙药。后来,他把这种"药方"传给了大家,一传十,十传百……这个"药方"就是羊肉抓饭。
传说可另当别论,但抓饭确实是一种营养十分丰富的食品,羊油、洋葱、胡萝卜和大米都是含多种维生素的补品,特别是胡萝卜被人称为"小人参",用这样的原料做的饭,颇多裨益。
2、 抓饭种类和吃法。 抓饭种类很多,除了选用植物油外,还有用羊油、骨髓油、酥油,当然,用骨髓做的抓饭营养价值最高。在用肉上,除了羊肉外,还有雪鸡、家鸡、鸭、鹅、牛肉等。比较而言,以雪鸡肉做的抓饭味道最佳。也有不放肉的素抓饭,别有一种味道。夏天,维吾尔人的抓饭花样就更多了,喀什人喜欢在抓饭里放一种"毕也"(木瓜),有的还放鸡蛋和菜。最有趣的是在做抓饭上放一些酸奶子,称为"可德可波拉",这即是上等的充饥之物,又是消暑解渴的食品。时下,维吾尔人最看重的要算"阿西曼吐",即包子抓饭。在半碗抓饭边放五六个薄皮包子,两者合起来吃,真是相得益彰,好上加好,这种饭常常用来招待贵客。
吃抓饭有一定讲究。传统习惯是,先邀请客人们坐在炕上,当中铺干净餐布。随后,主人一手端盆,一手执壶,请客人淋洗净手。待全部客人净手完毕后,主人端来几盘抓饭,按2-3人一盘的间隔置放在餐布上,客人们一番谦让后,即用手从盘中抓吃。用手指将米团成小堆后送入口中。抓吃时,务必注意,不得扬扬洒洒。抓饭之名由此而来。但一些家庭招待汉族客人,也有例外,备有小勺。

薄皮包子

顾名思义,皮薄似纸,色白油亮,柔嫩油丰,爽口好吃,馅里放有洋葱,甚是提味。
其制作方法是,先将上好的料羊肉切小指尖大的肉丁,再将洋葱剁碎,加胡椒粉、盐水,拌匀成馅。面粉用凉水和成硬面,切成小面剂子后,用走槌擀成薄片,甩去面粉粒,包馅成鸡冠形(略带花边),入笼屉用旺火蒸20分钟即熟。
维吾尔人吃薄皮包子时,很少单吃,常常和馕或抓饭一起吃。和馕吃时,先把薄馕放在笼屉里蒸馏少许,发软后,把包子置于囊之上,就着吃;和抓饭一起吃时,则把包子放在抓饭碗里,忽而吃抓饭,忽而吃包子,随意自如,香味各异,也十分有趣。但不论何种吃法,吃时,都要在薄皮包子上撒适量胡椒粉,意在提味隔膻,增加人们的食欲。

大块煮羊肉

维吾尔人煮大块羊肉堪称一绝。熟嫩,好嚼,油而不腻,作料不多,香味十足。家中逢有喜事和有贵客登门,主人必以大块肉款待,透示着对客人的敬重。
大块羊肉的制作:先将羊肉(带骨)剁成拳头般大,丢进凉水锅,加煤或柴禾,用旺火煮沸。不一会。锅面上漂起一层血沫,家庭主妇们不停地用铁勺将之滗去。待大火滚沸半个时辰后,改用文火慢炖。此时,又漂起一层渣滓,再用勺子滗去。1小时后,肉已见熟,香味四溢,主妇舀一勺咸盐水添进锅里(添多少咸盐水,全靠经验,从不品尝,也不第二次再添),咸淡恰好。煮肉时,仅用盐作调料,而不放其他佐料。
当饭食吃到一定时候,主人将煮好的大块羊肉,按质地优劣,依次摆进一个大瓷盘,旁边放一把小刀,由主人亲自端到餐桌。主人手一指,示意客人品尝。如果人们不好意思动刀割肉,主人亲自用刀将大块羊肉剁成小块羊肉,将最好的肉递与年长的客人,此时,客人们都不会客气了,纷纷动起手来,一块一块抓起,吃得有滋有味。

拉条子

拉条子是喀什人的"看家饭"。在喀什诸多风味小吃中,大概属拉条子最受各族群众的喜爱了。它柔韧细长,圆润滑爽,配以烩菜,酸辣适口,别具风味。
做拉条子的关键是和面和拉制。具体说来有4个环节,即和面――揉面――醒面――拉面。和面用盐水,盐水的浓淡要适宜;面以稍软为好;面要揉得均匀,富有弹性;将面切成条状,摸擦些许清油,用手捏成直径1公分的圆长剂,放在瓷盘或面板上缠摆成盘蛇状,然后扣上盆子或一块湿布,将面醒10多分钟。当锅里水将开时,主妇们用手将盘曲的浑圆粗细面条,迅速抽拉成细丝。然后将两手的细面丢进滚沸的锅里……接着,再拉制第二把。3分钟后,一碗拉面煮好了,在凉水(冬季用温热水)漂洗,用手抓在盘里,拌上菜肴,浇上菜汤,铺以油炸辣子、蒜泥、盐、醋等,搅拌一番。从客人们"哧溜" "哧溜"的吃面神态中看出:拉条子真好吃!
饭馆里做拉条子不似家庭,都是大把子拉制,技术娴熟的师傅,一把子可拉十几公斤。只见粗长面棒在他手里从左向右,从右向左地做8型放置,双臂轻拂,姿势优美,节奏沉稳,如此循环往复20多次后,在一块大面板上,用手力度的技巧,将胳膊粗的面棒,一拉二、二拉四、四拉八……拉条子根数以几何级数增加,最后变成龙须般的银丝,丢进大铁锅里去煮……每年的旅游旺季,外国客人常驻足于此,举起照相机、摄像机,将迷人的拉条子的制作过程现场摄制、或带回"研究研究"或"如法炮制",一饱口福。
拉条子销暑耐饥。盛夏,若早晨美美的吃一盘拉条子,到夜间也不觉得饿。有趣的是,把拉条子切成两三公分长的小截,和牛(羊)肉、大葱、西红柿、辣椒等爆炒,即成爆炒面,口感又与拉条子迥然不同,别具一种风味。

油塔子

顾名思义,油塔子形状似塔,是维吾尔人喜爱的面油食品。一般做早点配合汤吃。油塔子色白油亮,面薄似纸,层次很多,油多而不腻,香软而不沾,老少皆宜。
油塔子的制作不很简单,需要一定的技艺。有经验的厨师先用温水和好面,加些酵面揉成软面置热处发约1小时,再加碱水揉好稍醒,视制作需要,揪成若干小团,外抹清油待用。
制作开始时,先取其中的一块,平铺在面板上,擀薄拉开,利用面团良好的延展性和韧性,拉得越薄越好。然后再在薄如纸的面上抹一层炼羊尾油。这里有讲究;天热时,要在羊尾油里加适量羊肚油,因羊肚油中加少许清油,清油不易凝固。这样制作的油塔子饱满,且不流不漏,保持了油塔子浓香丰腴的独特风味。在里面撒少许精盐和花椒粉,将面边拉边卷,卷好后搓成细条,再切成若干小段,然后拧成塔状,入笼屉用旺火蒸25分钟,级可起笼食用。

曲曲

曲曲跟汉族人所说的馄饨相似,但在制法和用料上却有些不同。
先准备好馅子。把羊肉剁成肉泥,拌以洋葱沫、加盐、胡椒粉、茴香粉和少许卤汤,拌和成馅。切羊尾油成小方丁(臊子)。用上好白面和面,擀成薄片,切在几平方厘米大小的成皮,然后,逐个包馅,捏成方饺子状,把两头从底部弯曲捏合。在卤汤煮开时,放入包好的曲曲。煮熟时,把切好的羊尾油丁到入去煮。煮好后放入香菜,盛入碗中。
曲曲:皮薄馅嫩,配以羊肉原汁原汤,汤清味鲜,极有营养价值,男女老少均喜欢吃,特别是寒冷的冬天,一碗曲曲下肚,即填饱了肚子,又增加了浑身的热力。

米肠子 面肺子

米肠子和面肺子是维吾尔人喜爱的传统风味小吃。它以羊肉的内脏作原料烹制而成,因其选料严格,制作费工,上市量少,故知者不多。
宰羊之后,细心的将羊内脏完整取出,用清水反复灌洗羊肺至白净,羊肠翻洗干净,备用。然后将羊肝、心和少量肠油切成小粒,加适量胡椒粉、茴香粉、精盐与洗净的大米拌和均匀作馅,将其填入羊肠内。再将白面粉洗出面筋,待面水澄清后,滗去大部清水,留少量清水搅动成面浆,再取出小肚套在肺气管上,用线缝接,把面浆逐勺舀出到入小肚,挤压入肺叶。再将以少许精盐、清油、茴香粉、胡椒粉调好的水汁用上述方法挤压入肺叶。然后去小肚,用绳扎紧气管封口。再? 烤包子(维语"沙木萨")是喀什少数民族同胞喜爱吃的传统食品之一。它类似北京的加肉饼和天津的狗不理包子。烤包子的做法:将羊肉或牛肉、羊尾巴油切成丁,加切碎的皮牙子、精盐、胡椒粉、孜然粉拌成馅。将上好面粉加酵面、鸡蛋和好发酵,擀成圆面片。面皮放馅,四边折合成四方形类似无脚螃蟹状,再把它贴在馕坑内壁上烘烤20多分钟即熟,取出时光面抹少许炼羊油。烤包子皮色黄亮,肉质鲜嫩,香酥可口,很受顾客欢迎。

馓子

馓子是喀什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的传统风味名点之一,现已成为各族人民共同喜爱的美味食品。馓子是用上好面粉,加一定比例的清油、花椒水和好,反复揉好,然后切成若干小块,再逐块以独特的方式拉制成细条绕好,放在油锅里炸制而成。其色泽黄亮,香脆可口。逢年过节,维吾尔等少数民族家里几乎都炸制馓子食用和招待客人。

不过要注意那里的天气,很多都会水土不服
祝你愉快!

㈡ 烧纸钱的时候,不管自己站在哪个方向,火苗总是吹向自己,怎么回事!

因为风向的原因,不要想太多。

烧纸钱这一信仰和习俗,在我国可谓由来已久且影响至今。烧纸钱,在我们活着的人来看是有一定的寓意的:人在世上靠金钱作为货物兑换,以取得生活、生存的一种流通和保障方式。

而人死后,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同样需要生活和生存,因此,多种多样的诸如金银纸、金元宝、以及面值不等的冥币等等,就成为了阴间货物交换的一种方式,而进行买卖流通了。

烧纸钱的忌讳:

买烧纸时,不要买那种成摞的印刷品,一张就好几亿,那钱不实,都不如旧卢布、越南盾值钱。不过在烧大钱的同时,多少烧点儿这样的也未尝不可,下面有不少讨债鬼,死皮赖脸地跟你要钱,不给就磨你,那就得这种小钱儿答对他们。

准备去烧纸前,你最好预备好火机和一根小棍(最好是防风的,七月十五阴气重,风大)。这样方便你在烧纸的时候拔起压在一起的烧纸,让空气流通,方便燃烧。

㈢ 和富人打交道喝酒该注意哪些

不能轻易露出好奇心,尤其不要对一件物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否则,只要是在能力范围内,沙特人一定会把这样东西作为礼物送给你。
中东礼忌: 中东伯国家的商人,往往在咖啡馆里洽谈贸易。与他们会面时,宜喝咖啡、茶或清凉饮料,严忌饮酒、吸烟、谈女人、拍照,也不要谈论中东政局和国际石油政策。
生活忌,别和沙特人下象棋(象征弑君叛逆);客人随意进入主人间(男女用有别)
别用左手递东西给客人,还有,在沙特伯的一个地区,笑被看作是不友好的象征。

对于饮食
也许是伯人生活的自然环境比较恶劣,他们那些头顶烈日、骑着骆驼闯大漠的祖先们似乎没有给后代留下花样繁多的食谱,所以直到今天,伯人虽然热情好客依旧,但他们做的菜基本上是大而化之的粗线条,除了烤,就是炸,顶多再来个炖完事,要么索性生吃,从不知“醋溜”、“酱爆”为何物,甚至连最起码的炒菜都拙于应付,更不会用小小的萝卜花和黄瓜片在食物上拼凑出造型各异的精巧图案来。

我说这话当然是站在咱们自家的角度相对而言。客观地说,伯饭还是相当有特色的,而且他们自己也吃得不亦乐乎。古语云:“食色,性也。”看来好吃大约是人的天性。伯人虽不擅长煎炒烹炸,却并不妨碍他们对美食的趋之若鹜。不过,美味可口的中国菜,通常会在他们中间产生两种反应。一是曾经尝过中国菜的,吃出了甜头,会十分喜欢。我就见到不少伯人,他们有到过中国的,对我们琳琅满目的各色菜式啧口称赞;有的虽没到过中国,但跟中国人打过交道,或多或少地吃过中国菜。于是一般经济条件许可的人家,都会隔三差五地到中国饭馆走走,过过嘴瘾。当然,在国外,你要是邀请这些伯人吃饭,他们会眉飞色舞,连对你的称呼也亲切了许多。

还有少数伯人,他们只认自己的民族口味,从没有吃过中国菜,也对中国菜不怎么感兴趣。有一次我们领导宴请几位相当重要的伯友人,特意交代厨师一定要让客人吃好、吃高兴。这位特二级厨师提早几天就忙开了,使出了浑身解数,累得汗流浃背。结果呢,见多识广的客人脸上乐开了花,吃得满嘴流油,连声夸赞。而与他们同来的夫人和几个小孩子,却对着花花绿绿的一桌子冷盘热菜,犹犹豫豫地不肯动刀叉。我们再三殷勤地劝菜,夫人们才勉强挑些黄瓜条吃了,对其他菜则礼貌性地浅尝辄止,瞧那劲头,一看就知道在应付,只为了给主人面子而已。小孩们可不管什么礼貌,不肯吃就不肯吃,只是不住地问:“什么时候才有冰淇淋吃啊?”母亲赶忙喝止住吵吵闹闹的孩子:“你们规矩些!冰淇淋要等所有的菜都吃过才上的。”这下更麻烦了,每上一道菜,这些孩子就问:“这是不是最后一道菜啊?我们可以吃冰淇淋了吗?” 席间,我对身边的客人介绍一道新上的菜:“这叫琵琶虾排,是我们厨师的拿手好菜,您不妨尝尝。”这位夫人将信将疑地说:“怎么会呢,虾可不是这个样子的啊。”我只得倾自己所能,简要地告诉她虾排的做法:将精选的大虾去头去壳,只剩虾尾,用10多种各色上等调料腌制,然后从中间剖开,压成扁平的片状,蘸上蛋清入热锅,火候要控制得恰到好处,出锅后外焦里嫩,不油不腻,十分合口。尽管我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地讲解一番,再次诚心诚意地劝客人品尝,这位夫人还是说:“对不起,我不吃了,这虾排的模样看上去怪恐怖的。”我一时哑口无言,只好自己夹起一块虾排,送入口中。

反过来说,我们对烹制方法流于单一、简捷和实用的伯饭菜,一开始同样会有某种不适应的感觉。从我们的饮食口味和标准讲,无论是烹制方式的丰富多样,还是食品造型的美观,抑或好吃程度等,伯人的饭菜都要逊色中国菜一筹。但在外面待的时间长了,耳濡目染,也不免渐渐地对伯人的饭菜产生出兴趣来。

其实,伯饭的特色,是和伯人生活环境的粗砺相般配的,也与他们豪迈旷达的性格息息相关。大漠、戈壁、烈日、风沙、干旱……这样的生存环境和气候条件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孜孜于饮食上的考究,奔放粗犷的民族性格也使他们在生活上大大咧咧。 我在这里说了半天,那么伯人到底都吃些什么呢?

大饼:的命根子,富人桌上的摆设。

到伯人家里做客,先是看到餐桌放着一筐大饼,然后星拱月般满满当当地摆着十来个大大小小的盘子,相当于咱们的冷盘。冷盘里花花绿绿的菜肴让人眼花缭乱,有鲜红的西红柿色拉、嫩绿的酸黄瓜条、青翠欲滴的生菜、切得碎碎的拌茴香、伯传统美味“霍姆斯”酱、酸葡萄叶裹肉馅、炸鱼丸子,还有一种切得十分薄细的生羊肉泥,以及各式各样叫不出名目的菜类。冷盘过后,开始上热菜,肉类虽不少,却大多是烤的或炸的,绝少有中国式的炒菜。

司空见惯的大饼,无疑算得上当之无愧的伯主食了。任何一个伯国家,任何一个伯人,都与大饼有着不解之缘。现如今,大饼仍在伯的饮食中充当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大多数的伯国家,由于出于稳定社会、为谋福利的考虑,对作为基本主食的大饼都投入了巨额补贴,因此,大饼的价格一般都很便宜,经济条件再拮据的人家,大饼总是吃得起的。像埃及等国家,人们只消象征性地掏出几个铜板,便可吃上香气四溢的大饼了。

伯大饼均由烤制而成,分机器和手工两种。刚烤好出炉的大饼分上下两层,外焦里嫩,热气腾腾,像小皮球一样鼓鼓囊囊的。说起来,吃大饼也有不少门道,讲究些的人们,通常会往里面夹些鹰嘴豆丸子、烤肉,或是自家腌制的酸菜,蘸着焖得稀烂的蚕豆糊或“霍姆斯酱”什么的,再就着一粒粒又咸又酸又爽口的橄榄,吃上去津津有味,让人看了顿生馋涎。 大饼对一日不可或缺,而对富人来讲,不过是他们宴席上的点缀和摆设。

手抓饭:米粒浑然一体又互不粘连,人人喜欢。

传统的伯人习惯用手抓着吃饭,这是手抓饭得名的由来。

手抓饭的做法别致:以净水淘米,上锅,煮至大约八成熟出锅,然后加黄油、羊油和盐,再放入蒸锅内蒸熟。待火候适度时取出,加入羊肉末、西红柿酱、胡萝卜、葡萄干、杏仁、洋葱、红线米及各式混合干果等作料,用猛火炒至熟透。这时米饭软硬适中,不干不燥,看上去油光可鉴,米粒浑然一体却又互不粘连,很是吊人胃口。

炒熟后,将米饭取出,装入一个一米长的大铝盘内,众人围聚一圈,开始各自取食。取食的方法也有讲究:均用右手拇、食、中三个手指将米饭撮拢一起,然后用力夹紧,颇有节奏感地送入口中。当然,每人负责自家跟前的一角,不乱动,以免显得没礼貌。

当代社会,城人多用叉勺代替了手,一米长的铝盘也让位于小巧的盘子,但在农村和沙漠,用手抓饭的习俗依旧。

“想我了吗”、“烤爸爸”:伯人的大众食品。

头一个菜名念起来有些浪慢的情调,乍听还以为情人间亲昵的发问呢。其实这是戏称,是从阿语直译过来的谐音,阿文叫法是“SHAWALMA”。据考证,它原本是一种土耳其烤肉,因广受伯人的青睐,遂盛行于伯各国。听说,SHAWALMA原先的价格不菲,后因做此生意的人多了,价格便降了下来,成为大众菜肴。

在伯国家,一年四季都可以见到“想我了吗”的踪影。通常在临街的餐馆外,威风凛凛地竖立着一个烤肉架,架子上重重叠叠地串着一坨坨肉,堆得状似金字塔,有鸡肉,有羊肉,但更多的似乎还是牛肉。被炙烤的肉块随铁柱子不紧不慢颇有规律地转动着,烤熟一层,店家就往下削去一层。烤肉的火候很到位,“滋滋”地往下流油,让人看了都不住流口水。

越看越想吃,就要了一份。店主拿一把锋利的长刀,娴熟地从厚墩墩圆乎乎的肉球上切割下薄薄的几片,然后抄起一只热饼,打开饼的夹层,把新切的烤肉填进去,再加一些事先准备好的西红柿、酸黄瓜、洋葱之类,作为配料,吃起来有滋有味。这玩意儿很解馋,刚吃挺过瘾,可吃多了也发腻。但伯人少有吃腻的,可见对“想我了吗”情有独钟。

“烤爸爸”同样是谐音戏称,译自阿语“KABAB”,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烤羊肉串”。不过,伯的烤羊肉串货正味纯,是用碎羊肉混合烤就的,可比国内小巷里弄里各色小贩们撅着扇着呛人浓烟烤出的羊肉串好吃多了。“烤爸爸”选料多是羊腿和背脊上的瘦肉,烤前先将上好的羊肉煨上胡椒、精盐、姜葱、大料和橄榄油等调料,然后切成拇指大小的方块,一嘟噜一嘟噜地串在长约一米的特制铁钎上,放入专门的烤炉中烤制,一俟肉色变得黄脆,出炉即食,真是味道好极了。

烤肉:各地烤制方法不同。

伯人嗜好烤肉,除了“想我了吗”和“烤爸爸”,还有其他一些独特的烤制方法,而且不同地区的烤肉做法有别。有些地方是用煤炭烤热石头,在热石头上炙烤肉片。而在阿曼内地,节日期间的“修瓦”是十分受欢迎的食品,通常在重大节日的次日或第三天可以吃到。这道菜是将整只羊或其他肉类用香料腌制好,然后在地下的炉子里烤制而成。具体做法是:先在地上挖一个大火坑,坑里铺满石块,上面的盖子一般是木制或金属制的。在坑里用大木块生起旺火,然后用香蕉叶把腌好的肉包起来,装进一个结实的麻袋中,缝好袋口。当火苗跳跃、红光闪烁时,把肉袋投入火中,立即用盖子、石块和泥土把坑口封上。坑里的火没有氧气,很快就熄灭了,肉在热乎乎的坑里煨上24个小时,再取出盛在一个椭圆形的大浅盘里,供众人分享。可以想象,这样烹制出的肉,汁多肉嫩,香气袭人,堪称中东一大美味了。

烤全羊、烤全驼:富人盘中餐。

伯人有烤半头羊的,也有烤一只羊脚的,烤全羊则是他们最高档次的佳肴了,可不是每家都能吃得起的。

摆在桌上的烤全羊看上去焦黄焦黄,面目虽有些狰狞,仍令人食欲大开。不用你动手,主人会热情有加地刀叉并用,切下一块块送到你的跟前。羊肚里,是由各种调料拌制的松软可口的米饭。

烤全羊是压轴菜,通常在菜过五巡、酣畅淋漓之际端上来。其实这会儿客人都已快吃饱,望着骤然摆上桌来、散发着扑鼻香味的庞然大物,只有稍稍意思一下了事,不住生出“心有余兮肚不济”的慨叹来!
据说,目前在北非一带,尤其在柏柏尔人聚居区,还有烤骆驼的风俗。有趣的是,骆驼肚里套只羊,羊肚里套着一并烤得熟透了的鸡,鸡肚里还藏着鸽子之类,鸽子肚里塞着饭团……虽然没有品尝过这样的大餐,还是不由得遐想,如果有朝一日碰上这种烤骆驼,是先吃最外面的骆驼肉,抑或先吃最里面的饭团呢?

上面吃完了主食和肉类,接着该是坐下来喝咖啡、吃点心、品红茶和涂香料的时间了。

咖啡阿语叫“卡赫瓦”,味道浓烈馥郁,混杂着烤咖啡豆和辛辣的小豆蔻粉的香味。伯咖啡的做法和味道与欧美的咖啡大相径庭。传统的伯咖啡是在炭火盆上调制的,煮到一定程度后,洒上一小撮藏红花和几滴玫瑰水,香味一下子就飘逸出来。

伯人的咖啡壶极为考究,一般为银制或铜制,上面镂刻着精美的花纹。咖啡杯则要简朴得多,只是一个个没有把手的蛋壳状小圆瓷杯不盈一握,倒有些类似我们喝白酒的酒杯。

端起一杯咖啡凑到鼻子边,浓烈的气息扑面而来。轻轻抿上一口,很苦,简直像喝中药一样。但等到一杯咖啡下肚,一股暖洋洋的热气在肠胃中游动,后脑勺仿佛有一股热气直往上冲,顿时耳清目明,看来伯咖啡名不虚传,大有提神醒脑的功效。

伯咖啡不加糖和牛奶,但就着椰枣和点心一起吃。他们似乎对点心格外钟爱,招待客人,第一道和最后一道食品,必有点心。点心的种类繁多,基本上可统称为“哈尔瓦”(HALWA)。这是一种盛行于伯各国的甜点心。HALWA有一个共性,那就是甜得发腻!点心上布满一层层的糖,糖上还加蜂蜜,蜂蜜上再加一层糖。吃一口,满嘴流蜜,甜透心窝。遗憾的是,自从我刚到伯国家不知深浅地把这玩意儿吃伤了之后,就对这种甜点只有摇头的份了。

阿曼的HALWA倒是别有风味,它呈凝胶状,是在一只硕大的铜锅里,将糖、香料、印度酥油、干果和着水和淀粉一起熬两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做HALWA是一件费时又费力的事,在整个熬制过程中,烹制者都要一直握着一把长长的木桨,不停地在锅里搅拌。这个重体力活只有粗壮的大汉才能胜任,纤纤女子是干不来的。最后,热气腾腾的一大锅胶状物出炉了,那甜,沁人心脾;那香,令人难忘;那黏劲儿韧劲儿,嘿,别提多带劲儿了!

伯人不喝绿茶,独对红茶嗜爱有加。红茶也喝法独特,每一杯红茶里都要放进半杯甚至大半杯的白糖,再随手掐来几只鲜嫩的薄荷叶放进去,倒也清凉幽香,余味袅袅。虽都是多糖,但大约是红茶本身的诱人,抑或几枚薄荷叶散发的芳香吧,我对红茶倒是颇有几分喜欢。

最后,需要一提的是,对阿曼人来说,香水和香料在他们的饮食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竟也成了阿曼人招待来客必不可少的东西。闻名遐迩的伯香料在古代是最宝贵的财富之一,阿曼南部佐法尔地区出产的乳香,其价值甚至超过黄金,是用以待客的上等佳品。

实际上,在阿曼,无论是熙攘的闹还是偏僻的乡村,不管是在丰茂肥腴的平原,还是崎岖陡峭的山地,无论富丽堂皇的王宫还是普通百姓的简陋帐篷,都盈溢、飘散着这些奇异的香料的浓郁芳香。人们最常用的,是一种名为“比扎尔”的混合香料,它是由小豆蔻、肉桂、藏红花、欧莳萝、丁香、胡椒子等香料混合而成。

时至今日,神奇的药草、香料、香油和薰香仍弥漫在阿曼人的日常生活中。当用过最后一道菜,主人会给客人端上一个盘子,盘子里摆放着一个个精妙的小香水瓶。客人可以选取自己喜爱的香水,喷在身上或衣服上。接着,主人端来一只香炉,炉里烧着几块红红的木炭。主人往炉里撒进几粒乳香或其他品种的薰香,把香炉递给客人使用。于是,在一派香霭氤氲中,宾主依依话别,尽欢而散。

参考文献:

㈣ 土耳其烤肉和巴西烤肉哪个好吃,为什

其实这两种是一个东西,不来自土耳其,也不来自巴西。因厨师水平和风格而异,一人做出来一个样。
巴西的烤肉主要有烤牛肉,鸡腿,香肠甚至菠萝(菠萝是表面涂上巴西蜂蜜)也烤,它是把这些原料腌味后分别穿在一个长约一米带凹槽的扁平铁棍上放在碳火上慢慢烧烤,期间要刷几次油,烤至两面金黄,肉香扑鼻的时候,就可以食用了,这有点类似于中国的烧烤,但它没有中国的的佐料放的多,它最有特色的是它的吃法,一般是餐厅中央会放一些西式的自助餐,在烤肉没上之前客人会先吃一点这些东西。烤肉一般在开餐后15分钟就可以上了,伺者左手拿烤肉棍和一把明晃晃的锋利长刀,右手拿个小圆盘托住烤肉棍,防止油滴到顾客身上,如果你想要吃烤牛肉,在拿了这个烤肉的服务人员经过你身边时,你打个手势,他就会来到你身边,麻利的用刀片下表面烤的焦黄的牛肉用托烤肉棍的盘子接住放在你的餐盘中,你还可以挤点鲜柠檬汁在上面,很是爽口,巴西烤肉烤的时候只要7分熟就可以了,所以吃烤牛肉的时候往往还带有血丝。 第一次吃这样的牛肉还不是很习惯,特别是吃的时候,服务员要手拎利刀在你头上晃来晃去,让人感觉有点恐怖,所以吃过巴西烤肉的人都对这一幕特别印象深刻.

土耳其烤肉的由来

土耳其烤肉源于土耳其宫廷烤肉宴会,因独特的制作工艺,利用专业旋转设备,以电为能源,微波穿透辐射为原理,肉类烤制,可视性强,现场制作而风靡欧洲各国,成为各国街头休闲快餐食品主流之一,深受顾客喜爱。
土耳其烤肉是利用十余种调料对牛、羊、鸡等肉类进行浸泡腌制后。采用旋转式烤肉机,电加热烤熟后从烤肉柱上一片片削下,佐以沙拉、配料装入特制的面饼中。烤肉其最大特点是快速现场制作,可视性强,边转边削边吃,烤肉在光热作用下,肉质鲜嫩,色泽油亮,香嫩可口,不油腻,营养均衡,其酱红肉色,香气四溢的烤肉柱,令闻者口水欲出,食者口味留香。容易被国人接受认同的口味和低廉的价格符合中国人的消费水平。
制作方法

土耳其烤肉选料极为讲究,首先,必须是只食用素饲料的草牛、羊或鸡,肥瘦与年龄也须严格检验,其次,宰杀时必须由阿訇主刀(阿訇为伊斯兰教神职人员),力求维护肉质的清洁与信仰的纯净。烤肉的制作又要经历十几道工序——去肥去筋、切片(每片肉保持1厘米厚度),在酸奶和香料调配成的汁水中浸润一夜,使香味完全渗透;烧烤时要在肉片间夹上羊油,使其在受热过程中保持滋润与鲜滑,烧烤起到的作用就如同微波炉,使食物均匀受热,即便如此,仍需要一位经验丰富的高级厨师在旁监督;懂得享受的土耳其人相信,完美体验,来自精工细作。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430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773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1138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329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392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1073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1022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956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1049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