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的领海怎么划到土耳其
① 土耳其为什么在希腊独占爱琴海岛屿后,很不服气
说起爱琴海,大家联想到的是浪漫、美妙的爱情,和自己爱的人来到爱琴海沐浴海风,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
爱琴海地处地中海东部,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蒸发旺盛,确实适合度假旅行。
然而,当今国际版图上的爱琴海,却是暗流汹涌的一片海域。从地图上看到出来,希腊将爱琴海几乎所有的岛屿划入自己领土,国界线已然画到邻国土耳其家门口了。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出现在一张带有地图的照片中,该地图描绘了爱琴海的近一半以及直到克里特岛东海岸的地区都属于土耳其。这张图暴露出土耳其当局对爱琴海的野心
爱琴海海域的石油资源很丰富,土耳其和希腊本土石油资源有限,对于爱琴海的石油资源两国都是寸桶必争。领空问题也困扰着土耳其,飞机不小心就会飞过界,情况严重了很有可能爆发战争。
爱琴海诸岛的问题一直是土耳其和希腊的主要矛盾点,土耳其认为岛屿划分太不公平了,心里不服,希腊觉得这些岛屿是自己通过合法途径争取过来的,让步就等于出卖自己的主权,危害国家利益,绝不会作出让步,两国又存在各自的隐患和顾虑,没有一方具有压倒性的优势来解决纠纷,爱琴海岛屿争端问题也只能一直这么拖着。
不过了,他们争他们的,我们玩儿我们的,退一万步来说,爱琴海是属于全世界人民的,对于各国旅客来说,一趟爱琴海之旅是浪漫惬意的旅行。
这就是美好惬意与不和谐交织的爱琴海,和平终将是世界的主旋律,爱琴海诸岛的争端也会有解决的那天,无论它属于希腊或是土耳其,美丽的爱琴海会一直是人类景观史上的一座瑰宝,有天你也会去到那里,沉浸在爱琴海的美好。
② 希腊从土耳其手中获得99%的爱琴海岛屿,希腊是如何做到的
希腊从土耳其手中获得99%的爱琴海岛屿。希腊是怎么做到的?其实并不是希腊自己做到的。希腊只是特别会站队而已。而且他不是一次性获得的99%的爱情海岛屿。而是在一步一步的拼图。拼到最后。99%的爱琴海岛屿属于了希腊。
直到今天,土耳其都为这个划分而感到愤怒。土耳其名义上濒临爱琴海,但实际上土耳其的船只一出自己的海岸线,没多远就进入希腊地盘。土耳其控制着土耳其海峡(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黑海各沿海国要进入地中海,都要看土耳其的脸色。可土耳其要从爱琴海进入地中海,也要看希腊的脸色。土耳其统治希腊四百年,被希腊人称为史上最耻辱的四百年,恨土耳其堪称入骨。所以,土耳其的船只(军用、民用)要经过希腊的地盘进入地中海,不是那么轻松的。
③ 希腊和土耳其是世纪死敌,为何希腊的领海会被划到土耳其门口
这是因为战争的原因导致希腊的领海被划分到了土耳其的门口。当然现在土耳其也在积极的和希腊进行谈判,但是希腊绝对不会做出损害自己利益的事情。而且希腊和土耳其之间的恩怨非常的深,绝对不会做出这样有利于土耳其的事情,因为一旦土耳其掌握这么多的领海的话,会给希腊的安全带来非常严重的威胁。
所以现在希腊和土耳其的领海问题也一直是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并不会在短时间内得到一个好的解决,因为这都会损害双方的利益,这也是双方所不能够接受的。
④ 希腊都把领海划到了土耳其家门口了,为何希腊人民还不爽
在2018年的时候,有一则新闻是土耳其海军在地中海拦下了一艘希腊的舰艇,说是因为希腊舰艇干扰了土耳其的勘探活动。从这个新闻我们可以看出,希腊和土耳其的关系并不是那么和睦。其实两国一直是世仇,而且现在希腊和土耳其对海资源争夺,又让两国的关系再次紧张了起来。
那么希腊和土耳其到底有什么血海深仇呢?今天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除了岛屿上的争夺,还有就是对地中海油气资源的争夺,其实近些年来地中海沿岸的许多国家都想着开发地中海的油气资源,而互相争夺。所以就有了希腊舰艇在土耳其领土上被拦截的新闻。
所以在两国既有历史恩怨,又有经济利益的冲突下,两国极有可能会爆发对对方的干扰和冲突事件,这也是在所难免的。
最后,我还是希望世界和平,没有战争。
⑤ 希腊是如何从土耳其手中,获得爱琴海大部分岛屿主权的
那就是因为土耳其的军队势力不及希腊,而且在他们偷袭的战术上,也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就这样爱琴海的大部分都成为希腊的了。打仗打输了。在奥斯曼人称雄西亚的年岁里,何止是希腊,几乎整个巴尔干半岛都在突厥人的弯刀下瑟瑟发抖。那个时期奥斯曼的大军数次直逼维也纳,包括爱琴海在内的半个地中海都任由穆斯林船只驰骋。
历经九死一生的土耳其终于避免了亡国的命运,但也造就了今天西部海域被近乎锁死的状态。高傲的“安纳托利亚雄鹰”空有数千公里的海岸线却怎么也飞不到海的中央去,这给我们的感觉就像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⑥ 希腊十一段线划到土耳其门口,为何希腊还觉得吃亏了
南海自古以来便是我国固有的领土,汉武帝时期起,我国便开始较大规模地利用南海,宋代以来中国的海事发达,南沙群岛也就在那时正式进入了中国版图,元朝还曾以南海诸岛为跳板,爆发过爪哇战争。
因此这些都是我面所划定南海九段线的依据,南海周边一些国家却颇有微词,声称九段线内不少岛屿离自己更近,便以此为依据对其声称拥有主权,很显然这是一种极为荒谬的论断。希腊的领海11段线,则很好地驳斥了这种就近一致的领土,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希腊霸气11段线的前世今生。
希腊随即在英法的协助下大举进攻土耳其,很快便攻到了土耳其首都安卡拉郊外,眼看胜利在望,不料希腊却再一次攻败垂成土耳其,虽不负当年的奥斯曼帝国之勇,但出了凯末尔这样的牛人,在他的带领下士兵士气大涨,赶走了希腊人保住了小亚西亚半岛,不过,还是丢掉了爱琴海的绝大部分海洋权益,希腊虽然没没达成既有的目标,但确立了霸气的11段线。
至今,希腊仍旧认为土耳其当年作为战败方,拒不履行割地义务,将自己的势力推入爱琴海,才造就了今天耻辱的一段海权线。
⑦ 为什么希腊与土耳其的领海是这样划界的
事实上,土耳其和希腊关于爱琴海的争端有其深远的历史渊源。
随着奥斯曼帝国日益衰落,其领土和属地被列强逐步蚕食和瓜分,爱琴海岛屿也不例外。1913年5月,在第一次巴尔干战争(1912~1913年)中失利的奥斯曼帝国被迫签署5伦敦和约6,将克里特岛割让给希腊,爱琴海东部萨莫色雷斯(Samothrace)、利姆诺斯(Lemnos)、莱斯沃斯(Lesvos)等岛屿的归属则交由英国、法国、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和俄罗斯等6个欧洲大国裁决。同年11月,六国根据<伦敦和约>作出决定,所有被希腊实际占领的爱琴海岛屿,除格克切岛(Gokceada)、博兹卡达岛(Bozcaada)和梅斯岛(Meis)外,均划归希腊所有,前提条件是希腊不得在这些岛屿上构筑防御工事或者将它们用于 军事目的,并撤出其在阿尔巴尼亚南部的军队。
1914年2月,希腊和土耳其收到上述会议决定,因 此它通常被称为51914年决定。1923年7月,取得民族独立战争胜利的土耳其同协约国签署了<洛桑条约>,取代了此前丧权辱国的<色佛尔条约>,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但同时被迫在领土方面作出很大让步。
洛桑条约确认了 伦敦和约 和<1914年决定>的有关规定,并将土耳其在爱琴海的领土范围限制在了3英里以内,这意味着只有距离本国海岸线不超过3英里的爱琴海岛 屿才属于土耳其。»
该条约导致大部分爱琴海岛屿都归属希腊,土耳其对此无法接受,并长期耿耿于 怀。1947年2月,有关国家同意大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和芬兰等5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国签署了<巴黎和平条约>,其中 对意大利和约 规定将意属多德卡尼斯群岛,包括罗得岛(Rhodos)、科斯岛(Kos)、锡米岛(Simi)等14个有名字的岛屿及其毗连小岛割让给希腊。该和约虽未涉及土耳其,但由于多德卡尼斯群岛紧邻土耳其本土,而条约并未对所有岛屿尤其是小岛和岩礁的归属一一作出明确规定,这就给日后土耳其和希腊之间产生争端埋下了隐患。
如前所述,一系列条约对爱琴海众多岛屿作了有利于希腊的划分,希腊在爱琴海的岛屿范围北起萨索斯岛(Thassos),南至卡尔帕索斯岛(Karpathou),绵延数百海里,其中许多岛屿远离希腊本土,而距离土耳其海岸近在咫尺。土耳其对此一直心怀不满,并意欲挑战和改变现状。
⑧ 问:希腊海洋边境为什么一直划到土耳其
在历史上,整个爱琴海居住的都是希腊人,现在土耳其本土的小亚细亚半岛也是希腊人的。奥斯曼帝国兴起后吞并了整个希腊世界。
从19世纪以后,希腊逐渐独立。1913年的巴尔干战争中,希腊夺回了大量岛屿。到了一战结束,土耳其战败,希腊本来还准备反攻小亚细亚的,但被土耳其现代“国父”凯末尔击败。1922年签订《洛桑条约》,基本划分了边界。二战结束后,希腊又收回了一些原被意大利占领的岛屿,形成了现在的状况:
⑨ 为什么希腊的海上边界线如此接近土耳其本土
因为,几次战争土耳其都被希腊击败才把海岸线划到那的。本来整个士麦那地区和土耳其君士坦丁堡以西的欧洲地区都要被光复的,都怪可恶的凯末尔。
原先整个土耳其的领土都是希腊人的家园。只是被土耳其侵略后只要回了欧洲部分。
⑩ 希腊把领土划到土耳其家门口,为何土耳其没意见
因为按《色佛尔条约》的规定,奥斯曼帝国在小亚细亚的整个西海岸应该都是希腊的领土才对。现在只剩爱琴海群岛,没有小亚细亚的领土,希腊也觉得吃亏。但是在1912-1913年巴尔干战争后,奥斯曼帝国失去了在欧洲的几乎所有土地。使奥斯曼在爱琴海的领海范围更加缩水。如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扩展到12海里,土耳其将不得不通过希腊领海才能到达公海。这种情况与近代以来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奥斯曼帝国的解体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一直都在大国梦的野心之中,是必要对外扩张霸权,四处刀兵相见,如此这般,会将自己推向万劫不复之地。一方面是国内,他面临来自世俗势力的压力和库尔德人独立两个主要问题。另一方面是外部压力,这里还涉及到宗教、地缘政治两个方面。埃尔多安算是二战结束后土耳其难得的一个比较强势的领导人,他也雄心勃勃地致力于土耳其的大国梦,而且确实也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