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为什么截断丝绸之路
❶ 奥斯曼土耳其国家控制丝绸之路
直接导致了新航路的开辟。
❷ 丝绸之路 被阻断是什么原因
首先,丝绸之路虽长路漫漫,加之自然变迁,很是艰辛,但由于奇货可居,利润庞大,也不乏来往之商人。即使是中断,也会想方设法或恢复或另辟蹊径。所以自然变迁带来的影响不大。
其次,丝路几次中断,从时间上都与中亚的大帝国崛起有关。
第一次是阿拉伯帝国阿拨斯王朝崛起的初期,也是在唐朝安史之乱前后。唐朝因为战乱失去对中亚的控制,阿拨斯王朝又刚刚开始扩张战争并且勾结吐蕃打击唐朝势力范围,因而阻断了丝路中亚段的通行。
第二次在塞尔柱突厥崛起时,也是宋朝末年国力下降,丝路贸易量逐年减少。直到元初,蒙古人对中亚各国大规模屠灭,造成数千里无人区。丝路一度中断,直到明成祖时期才有所恢复。
第三次就在明朝中期,奥斯曼帝国崛起,攻灭拜占庭,并趁势西进。这一期间奥斯曼帝国为了战争,阻断了南北两条丝路以及红海到地中海的贸易运输。这也直接刺激了西欧人开辟海上贸易路线,间接造就了大航海时代。
综上可知丝绸之路中断的原因。
❸ 那个国家曾经阻断过丝绸之路
这个题目太大。丝绸之路绵延万里,各个时代、各个地区都有中断的情况。
从汉代出现起,西域各国中龟兹、高昌、库车等国,还有匈奴、突厥、铁勒、柔然,几乎所有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都暂时或长期的切断过丝绸之路。
其他的如阿拉伯人、奥斯曼土耳其人、波斯人等,为了独占同欧洲的贸易利润,巩固自己的中转地位。都曾经长期切断过丝绸之路。
❹ 下列属于新航路开辟的客观原因的是( ) B,奥斯曼土耳其人占据拜占庭帝国后阻断丝绸之路
答案是B!
❺ 15至17世纪丝绸之路受阻奥斯曼土耳其
随着火鸡的崛起,遏制了东西方贸易的联通。尤其是帖木儿垮台后,没有国家能够真正钳制火鸡的发展。最后以至于火鸡吞并东罗马帝国,从此彻底的切断了东西方旧有商路的联通。
❻ 为什么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崛起阻碍陆路上东西方的
奥斯曼帝国阻断商路是一个伪命题,事实是奥斯曼帝国从未试图阻断商路,反而致力于恢复海上丝绸之路。
这是上世纪70年代开始逐步得到的研究成果,目前基本公认。
陆上商路的阻断经历多次波折,元初是最后一次繁荣,而后由于蒙古各汗国的长期战乱与土地沙漠化,一直未能得到有效恢复。这和奥斯曼帝国没关系。
所以讨论的重点是海上旧商路。
海上旧商路有三条:
一,北线。黑海至君士坦丁堡,这条线是贩卖斯拉夫奴隶,木材,马匹等斯拉夫特产,与新商路的开辟没关系。
二,中线,中国东南亚,印度,波斯湾,黎凡特。
三,南线,中国东南亚,印度,红海,埃及亚历山大。
首先我们看看奥斯曼控制这几条商路的重大节点。
1453年,奥斯曼占领君士坦丁堡,但先提醒,这是北线,跟香料,丝绸都没关系。
1514年,奥斯曼占领库尔德斯坦。
1516年,奥斯曼占领大马士革。
至此,奥斯曼控制旧商路中线。
1517年,奥斯曼征服埃及。
至此,奥斯曼控制旧商路南线。
而新商路开辟方面。
15世纪开始,葡萄牙人兴起航海事业
1486,迪亚士发现好望角。
1492,哥伦布发现美洲。
1499,达伽马完成"印度,好望角,葡萄牙"的新航路开辟。
葡萄牙商人是未卜先知到18年后奥斯曼会阻断商路了吗?
这是"奥斯曼阻断商路"的第一个硬伤。
很多没有经过分析的资料把1453当作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但这时奥斯曼连旧商路都没控制呢,怎么阻断,且这时期奥斯曼的发展方向是东欧,50年后才回头考虑近东的事。
这个结论第二个硬伤是香料价格的历史纪录。由于威尼斯与里斯本香料价格有着保存完好的行会记录,在1453(奥斯曼占领君士坦丁堡),1516(奥斯曼占领大马士革),1517(奥斯曼占领埃及)三个关键事件后,威尼斯香料价格并未存在大规模攀升现象,说明奥斯曼帝国控制商路前后,来自旧商路的香料价格并未受到影响,即奥斯曼并未采用重税等手段阻断旧商路。甚至说明哪怕1453的事件,也没有吓到威尼斯香料价格。另外导致香料价格攀升的事件下面会说明。
而在1499以后,里斯本香料价格显着降低,说明新商路的香料输入越来越可观。
那么阻断旧商路的国家是谁?
我们分析下动机。
显然从中得到最大收益的那一方——葡萄牙。
受损的一方——威尼斯,奥斯曼,埃及马木留克。
那么他们的行动反过来说明他们究竟要怎样对待旧商路。
葡萄牙
对葡萄牙来说,里斯本与威尼斯的香料价格差就是国家的财富,因此,完全阻断旧商路,垄断东西贸易是其战略目标。
1490年代,控制非洲东海岸,骚扰旧商路南线。
1506,占领索科特拉岛,控制红海出口,阻断南线
1507,攻占霍尔木兹,控制波斯湾,截断中线。
1507,攻占马喀斯坦,控制阿曼。
1509,第乌海战,击败由威尼斯与奥斯曼支持的埃及。
1511,控制马六甲,插手香料产地。
1517-1520 频繁派军舰封锁红海。
在1502—1505年,旧商路的香料输入量下降2/3,威尼斯香料价格暴涨,这也是自1453以后的最大规模价格上涨,由于葡萄牙封锁导致。
威尼斯
威尼斯是旧商路的受益者,一旦旧商路被阻断,欧洲贸易中的重大转运利润就会落空。但同时由于奥斯曼在东地中海与东南欧的扩张,威尼斯对奥斯曼存在不信任感,且奥斯曼并未涉足商路。首先盟友选择埃及。
1503,威尼斯成立香料委员会,秘密联系埃及,讨论香料输入锐减对策。随后,资助埃及海军,怂恿对葡萄牙战争。
埃及
埃及濒临灭亡,国力低下,无力应对葡萄牙,在威尼斯资助与奥斯曼帮助下,对葡战争。
1507年,第乌海战,埃及彻底失败。
奥斯曼
奥斯曼在这方面是后来者,1517控制埃及后,第一次面临旧商路被阻断的问题。由于奥斯曼国力强盛,迅速对葡展开攻势。威尼斯对其在印度洋的扩张给与支持,但对东地中海方向的扩张大力反对。
1517,奥斯曼大力筹集印度洋海军。
16世纪20年代,打破葡萄牙封锁,旧商路香料输入回升。
1547,占领也门。
1550,占领巴林。
1557,控制阿曼,夺回西印度洋霸权。
至此形成奥斯曼控制西印度洋,葡萄牙染指东印度洋,旧商路得到重新振兴。16世纪80年代,西葡合并,葡萄牙逐渐弱势,17世纪被荷兰取代。
随着奥斯曼的弱势,荷兰完全控制香料贸易,在新商路的竞争与荷兰人影响下,旧商路逐渐废弃。随着旧商路逐渐没落,威尼斯则完全沦为一般城市。
……………………………………
旧商路为什么贵?
海运成本低,之前的朋友已经很好解释。还有原因是,转手。
陆路上像马可波罗家这种打通东西的商队实在太少了。语言文化上,一支商队走到底,需要雇佣工人走过奥斯曼人,阿拉伯人,波斯人,到莫克兰,印度或突厥-蒙古系游牧民族,西域,中国,语言上需要阿拉伯,波斯,突厥,回鹘文,甚至蒙古,意大利语,汉语,本身就是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任务。还不算一路的沙漠,盗贼,关税,疾病……因而陆路贸易基本是接力完成的,有转手,价格就多次翻倍,并且沿途阿拉伯世界就有大量的香料等商品消耗,贸易效率是很低的。而一支船队,两三次转手甚至不用,就可以将香料送到西欧,当然会便宜。
发现问题被改成“陆路上的”…
可是,要知道,哪怕是陆路上的,陆上贸易的衰落、新航路开辟在奥斯曼控制中东之前也是无法改变的呃,如果奥斯曼阻断旧商路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奥斯曼阻断陆上商路就是更莫名其妙的问题了。
❼ 丝绸之路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是什么
丝绸之路推出历史舞台的原因是: 1.政治军事原因:丝绸之路在唐朝达到了鼎盛时期,但在唐末,五代十国至宋初的这个时间段里,由于诸侯纷争,军阀混战,导致陆上丝绸之路的贸易环境严重恶化,各个贸易重镇衰落了,这是丝绸之路衰落的主要原因, 2.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发展,使更多的商人选择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行贸易 3.环境的恶化,这是次要原因。
❽ 为什么说丝绸之路是一条伟大的路
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的影响
有利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作用.
这条丝绸之路,至尽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
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作用.
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利用.
经济文化交流
商品交流正如“丝绸之路”的名称,在这条逾7000公里的长路上,丝绸与同样原产中国的瓷器一样,成为当时一个东亚强盛文明象征。丝绸不仅是丝路上重要的奢侈消费品,也是中国历朝政府的一种有效的政治工具:中国的友好使节出使西域乃至更远的国家时,往往将丝绸作为表示两国友好的有效手段。并且丝绸的西传也少许改变了西方各国对中国的印象,由于西传至君士坦丁堡的丝绸和瓷器价格奇高,令相当多的人认为中国乃至东亚是一个物产丰盈的富裕地区。各国元首及贵族曾一度以穿着用腓尼基红染过的中国丝绸,家中使用瓷器为富有荣耀的象征。此外,阿富汗的青金石也随着商队的行进不断流入欧亚各地。这种远早于丝绸的贸易品在欧亚大陆的广泛传播为带动欧亚贸易交流做出了贡献。这种珍贵的商品曾是两河流域各国财富的象征。当青金石流传到印度后,被那里的佛教徒供奉为佛教七宝之一,令青金石增添了悠远的宗教色彩。而葡萄、核桃、胡萝卜、胡椒、胡豆、波菜(又称为波斯菜)、黄瓜(汉时称胡瓜)、石榴等的传播为东亚人的日常饮食增添了更多的选择。西域特产的葡萄酒经过历史的发展融入到中国的传统酒文化当中。商队从中国主要运出铁器、金器、银器、镜子和其他豪华制品。运往中国的是稀有动物和鸟类、植物、皮货、药材、香料、珠宝首饰。文化交流中国古代技术西传 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印刷品:唐代的《金刚经》就发现于敦煌。造纸术曾经为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于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这种技术似乎只有东亚及南亚部分国家才有发达的造纸工业。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纸制品开始在西域以及更远的地方出现。人们已在在楼兰遗迹的考古发现了2世纪的古纸。而中亚地区虽然也是用纸,但没有发现造纸工业的证据。很多人认为造纸术的西传为欧洲及中亚带来了一次巨大的变革,而最初这场变革却是残酷的:唐朝与新兴的阿巴斯王朝在中亚的势力摩擦不断。在对中亚政治格局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怛罗斯战役中,阿拉伯人将中国战俘沿着丝绸之路带回撒马尔罕,而这些战俘中就有长于造纸术的中国工匠。最终造纸术就这样传播到世界各地。西域地区沙漠密布,各国的繁荣与水往往是脱不开关系的。天山与昆仑山溶化的雪水是西域的主要补给水源之一。然而收集这些雪水并不是容易的事情,溶化后积聚在山脚的水很短时间就会被蒸发或渗入地下。自汉朝派遣军队囤积在西域发展农业时,流传于山区的坎儿井和井渠技术被同样需要水源的军人使用在西域,并逐步流传至更远的国家。早先西域地区坎儿井技术究竟是由中国还是波斯传入西域一直事件有争议的问题。不过井渠技术和穿井法被证实是用中国传向西方:《史记》中记载,贰师将军李广利率兵攻打大宛,利用断绝水源的方式围困城市。然“宛城中新得汉人知穿井”,令大宛人坚持了很长时间。中国古代印刷术也是沿着丝路逐渐西传的技术之一。在敦煌、吐鲁番等地,已经发现了用于雕版印刷的木刻板和部分纸制品。其中唐代的《金刚经》雕版残本如今仍保存于英国。这说明印刷术在唐代至少已传播至中亚。13世纪时期,不少欧洲旅行者沿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并将这种技术带回欧洲。15世纪时,欧洲人谷腾堡利用印刷术印出了一部《圣经》。1466年,第一个印刷厂在意大利出现,令这种便于文化传播的技术很传遍了整个欧洲。宗教思想交流 唐朝(7世纪)时在中国北方发现的西方传教士像东汉初期,佛教自于闻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北侧之“丝绸之路”子孔道,全面传到西域各国。关于佛教传人西域地区,目前尚有许多说法。但是国内外“学术界基本看法是:佛教早在公元前2世纪以后,晚在公元前1世纪末已传入西域了”。据此,佛教公元前87年传入西域于阗以后,公元前60年至公元前10年左右自佛教圣地于阗向西或北方向传播到叶城、莎车、塔什库尔干、喀什、阿克苏、库车、焉首等西域之“丝绸之路”北路各地和向东北方向传播到且末、若羌、米兰、楼兰等西域之“丝绸之路”南北路诸地是理所当然之事。除了佛教,拜火教、摩尼教和景教也随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取得了很多人的信仰。并沿着丝绸之路的分支,传播到韩国、日本与其他亚洲国家。拜火教(一名为祆教)是中国人对波斯琐罗亚斯德教(这可能与西域地区与拜火教敌视的伊斯兰教有关。)的称呼,该教于前5—前1世纪沿丝路向东方传播,被认为是最早传入西域的宗教。拜火教曾是波斯的国教,在阿拉伯帝国兴起后被迫东移。有记载当时西域各国都信仰琐罗亚斯德教,在中国受到当时南北朝时代的北方各国皇帝的支持,唐朝时也有许多祆祠以备“胡商祈福”,地方统治者为控制拜火教的发展,设立萨薄一职,试图将宗教纳入国家管理体系中。但该教宋朝以后则基本消失。其宗教风俗则被维吾尔族、塔吉克斯坦族所保留,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的风俗。景教则是叙利亚基督教聂斯脱里教派的一个分支,史料记载景教在唐代初期搏得皇帝好感,李世民曾批准教徒在长安兴建庙寺一所,初称“波斯寺”,后更名为“罗马寺”、“大秦寺”;到唐高宗年间,阿罗本被奉为镇国大法主,往后教堂亦挂上历代唐朝皇帝像。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景教徒伊斯曾协助郭子仪平乱,后被赐紫衣袈裟。从635年开始,景教在中国顺利发展了150年,与祆教及摩尼教并称唐代“三夷教”。在会昌法难之后,景教慢慢走向衰弱,但一直延续到明朝天主教进入中国时。从西方到东方丝路在元朝之后的逐渐不受注意后,间接刺激了欧洲海权兴起,马可·波罗的中国游记刊行后,中国及亚洲成为许多欧洲人向往的一片繁荣富裕的文明国度。西班牙、葡萄牙国家开始企图绕过被意大利和土耳其控制的地中海航线与旧有的丝绸之路,要经由海路接通中国,并希望能从中获得比丝路贸易更大的利润。一些国家也希望将本国的所信仰的宗教传至东方。1492年,哥伦布远航的一个目标就是最终能到达中国,并开创另一条比丝路更好的贸易要道,但他却在大的失望中带领欧洲发现了美洲这一块新大陆。于是哥伦布之后的探险家在美洲开启了新世界的殖民地时代,17世纪之后,荷兰与英国也陆续在非洲、美洲、南太平洋扩展他们的势力。19世纪初期,尽管欧洲强权已在海上遍布,中国依然被西方认为是向往之地,是最兴旺与古老的文明,学者多认为这是丝路在中西交流史上所带来的精神性影响,也造成西方在近代200年期间,认为与中国交易能获得巨大利润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