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帝国为什么失败
⑴ 为什么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会衰落
奥斯曼帝国的征服和统治给帝国境内的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的灾难,阻碍了帝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庞大的军费开支造成国库枯竭和税收不断增加,人民群众负担越来越重,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益激化,终于使帝国元气大伤,日趋衰落。其衰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l 、帝国的经济技术停滞不前,缺乏当时西欧国家变革社会、提高生产力的动力。在经济技术领域,无论农业和工商业,17、18世纪的奥斯曼帝国均未发生根本变化。17世纪末一位英国人访问伊斯坦布尔后对那里的萧条和衰落作了十分生动的描写:“在君士坦丁堡,假如哪位远道而来的异乡人需要合身的衣服,需要纸、笔、墨水、餐具、鞋、帽子,总之,需要那些在世界各城市都可以找到的物品,那么,他将会发现,除了一些质量极为低劣、叫人都弄不清可派什么用场的物品外,几乎啥都没有。摆出来待售的少数商品,要么是英国的、不适宜其他任何市场的出口货,要么更糟,是德意志和荷兰仿效英国造的仿制品 …… 只能把它看作世界上最低劣、最贫困的都城。同时代的西欧正先后经历了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的洗礼,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和杜会生产力的提高已将奥斯曼封建军事帝国远远抛在后头。门世纪3O年代以后,英国在近东市场上已占有优势,奥斯曼帝国作为英国的一个庞大的原料、商品市场,在西方资本的原始积累中只好任人盘剥。由于外商的进入,大量欧洲银币涌入奥斯曼帝国,导致本国货币贬值,物价飞涨,奥斯曼社会内部极不安定。有人评论道:“事实上呈现在奥斯曼帝国的解体过程面前的正是西方化的胜利。”
2、 封建专制严重束缚了人们思想的解放,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奥斯曼帝国中央专制政权随着历史发展,越来越产生负面效应。奥斯曼帝国维持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政治模式,保留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框架,实行伊斯兰教政教合一、反对革新和开放的思想禁铜,这些都为帝国的衰落埋下祸根。
⑵ 奥斯曼帝国当年为何突然解体
奥斯曼帝国的衰落解体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奥斯曼帝国是一个传统的集权制封建帝国,在面对着近代欧美国家在工业革命之后,他们的科技、经济、文化与社会制度上的同样在迅速改变,而奥斯曼人却仍然在恪守传统,他们不去主动进行国内自上而下的变革,显然是不行的、是跟不上时代的潮流的。这就像中国清朝的衰败一样。
可以说奥斯曼帝国的失败,源于它的落后的制度。落后就要挨打,这样的真理是永恒不变的。就是在那样的一个技术突飞猛进、迅速更新换代的时代,奥斯曼帝国没有抓住时代的潮流,所以他很快的就被世界的先进强国所落下。这也就导致了他这么一个大帝国在最后轰然倒塌。
⑶ 为什么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会衰落
他的兴起和他的衰落是一个原因,地理位置
奥斯曼土耳其的兴起,得益于其位于东西方陆地贸易咽喉的地理位置
贸易获得的巨额财富,支持着土耳其强大
但随着地理大发现的开始,东西方陆地贸易逐渐衰落,而土耳其的地理位置,使得其与新航路带来的贸易利润基本绝缘-------土耳其的海军主力地中海舰队,必须击败老对手威尼斯,西班牙等国的舰队,才能进入大西洋,而勒班陀海战之后,这个目标证明是不可能实现的.
新航路的开辟,使得原来僻处欧陆一角的英西葡国不可避免的强大起来,同样的,也让原来居于贸易中心的土耳其不可避免的衰落下去
⑷ 所向披靡的奥斯曼帝国,为何会在勒班陀遭遇惨重失败
一方面军队内部存在问题和矛盾,苏丹任命的总司令阿利帕夏是一名没有海战经验的将军,因对苏丹巴结讨好而上位。这样的总司令自然不擅长指挥海战。另一方面,奥斯曼海军的组成也相当复杂。第一线的海盗将领与中央政府派来的第一线领导人关系不好,这无疑是对全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极大破坏。
与天主教世界的统一相比,奥斯曼帝国是孤军奋战。尽管有许多邻国如萨菲波斯,但由于此前的军事扩张,它们都与土耳其发生过冲突和战争,无法作为盟友,不在背后捅刀子就是好事。与此同时,他们与俄国在北方的关系也不好。
可以说,国际环境非常孤立。此外,新征服的地区,如北非和巴尔干半岛,隐藏着反土耳其的起义和斗争,这些都是奥斯曼帝国内部的隐患。虽然他的力量很强,毕竟两拳难打四手,面对这样的情况很痛苦。
⑸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一战处于哪方为什么他被摧毁
土耳其的陆军亲德,而海军则是亲英,不过总体来说,德国对土耳其的影响力要比英国大得多。到了开战之前,海军大臣丘吉尔认为一旦英德开战,土耳其必然倒向德国,而自己为土耳其打造的海军战舰也会变成遏制自己在地中海作战的掣肘,因此扣押了土耳其在英国订购的战列舰“奥斯曼苏丹五世”号,划入了自己的海军作战序列,并重新命名为“阿金库尔”号战列舰。此举彻底激怒了土耳其,而德国则水顺推舟,宣布将刚刚逃命到地中海的德国海军战列巡洋舰“戈本”号“卖给”土耳其。至此,土耳其彻底倒向了同盟国,而宿敌希腊则投向了协约国。土耳其人在达达尼尔海峡战役中给了英国人一个狠狠的教训,直接导致海军大臣丘吉尔辞职调往法国前线,费舍尔勋爵辞去了海务大臣的职务离开了海军。随着同盟国的战败,土耳其也不免受到影响,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直接解体,欧洲数个小国在原土耳其的版图上成立,奥斯曼帝国彻底土崩瓦解
⑹ 所向披靡的奥斯曼帝国,为什么会在勒班陀遭遇失败
奥斯曼帝国之所以会遭遇战争的失败,主要是三个原因造成的。当然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其实还是在于奥斯曼帝国的内部矛盾激化,并没有办法让整个国家一致对外。其实在当时赛利姆二世的统治之下,奥斯曼帝国已经出现了非常多的内部问题。
第3个原因就是天主教联军的士气非常的高昂。据统计当时这些联军的舰队总共有230艘,参与战争的士兵大约有8万多名。但是其实奥斯曼军队以及参战人数并不比这些联军少。所以问题就出到了这些军队士兵的士气方面,当时这些天主教联军的士兵都非常的有士气,想要获得战争的胜利。但是反观奥斯曼帝国军队则是以一种消极的态度来对待战争,自然无法获得战争的胜利。
⑺ 所向披靡的奥斯曼帝国,为什么会在勒班陀遭遇惨重失败
奥斯曼失败的原因主要技术“内忧外患”两个层面相互作用所导致的。
一.奥斯曼内政问题严重
塞利姆二世即位之后便起沉溺酒色,过着酒池肉林的生活,酒鬼的称号放在他身上一点都不为过,国政多半交予自己的国相处理。他亦没他父亲那样的战略眼光与政治军事便能,尽管他在位期间也想过稳固王位,发动战争收复了一些地盘,不过于勒班陀海战之中充份曝了他好大喜功与用人不当的弱点,即便知道自己的军队处于不利境地也强令海军出战,对于此次失利他毫无疑问是要负全部的领导责任的。
三.天主教势短暂的空前团结
或许说天主教世界是“暂时的”民主,是由于各势力之间存在很多对立与利益冲突,只不过借以合作应对于土耳其人的威胁便走到一起来了。这亦伴随着“教皇同盟”后会爆发分化,于此暂且不表。
⑻ 为什么奥斯曼帝国在维也纳战败了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1,军事方面
(1)西欧的军事改革
在三十年战争中,由于瑞典军队优秀的表现与强大的战斗力,使得西欧的很多国家开始仿照瑞典的古斯塔夫改革,建立属于国家的常备军,对于火炮的战术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所以神圣罗马帝国军队方面的战斗力有很大的提升。
(2)奥斯曼的火炮不足
在奥斯曼围攻维也纳的战役中,奥斯曼军队有130门野战炮与19门中口径炮。而神圣罗马帝国这边守军就有370门火炮,所以奥斯曼的火炮数量不足
(3)维也纳的死守
在围攻维也纳之前,奥斯曼首先攻占了维也纳南部的佩希托尔茨多夫。但是佩希托尔茨多夫是在投降后被奥斯曼军队屠杀的。这让维也纳的守军选择了死守到底,拒绝投降。
(4)优秀波兰国王扬.索别斯基与强劲的波兰翼骑兵
波兰国王扬.索别斯基在维也纳战争中的及时赶到扭转了战局。在维也纳战役中,他率领了历史上最大的骑兵冲锋,共18000名骑兵,3000波兰翼骑兵打头,一举冲垮了奥斯曼的防线。此役过后,扬.索别斯基被称为了波兰雄狮。
(5)奥斯曼的军队组成复杂
除了奥斯曼自己的军队外,还有自己附庸国摩尔达维亚与特兰西瓦尼亚的军队,克里米亚鞑靼部落的骑兵以及反哈布斯堡的匈牙利叛军。但是鞑靼骑兵拒绝听从命令,而其他军队的战斗里实际较弱,只能靠奥斯曼自己的军队。
(6)奥斯曼战术指挥失当与军队哗变
在援军到达之时,奥斯曼的军队统帅大维齐尔Merzifonlu Kara Mustafa Pasha选择了分兵,一部分抵抗援军的到来,另外一部分则继续围城,希望在波兰援军到来之前攻下维也纳。然而不仅城没攻下来,并且防线也被打破。奥斯曼军队围城损失了20000士兵,又在波兰军队下损失15000士兵。这也直接导致了这位统帅撤退后被苏丹默罕默德四世下令裂肢处死。
然而这并没有改变奥斯曼军队的节节败退的现状,在布达佩斯战役(Battle of Buda)失去了匈牙利原首都后,在1687年莫哈奇战役(Battle of Mohács)中奥斯曼更是惨败,神圣罗马帝国仅以600士兵的生命就使得奥斯曼损失了10000的士兵
连续的失败让奥斯曼的士兵滋生了不满,指挥官因为畏惧被愤怒的士兵所杀选择直接逃走。苏丹自己的军队:近卫军(Janissary)与近卫骑兵(Sipahis)在下层军官自己的指挥下直接向伊斯坦布尔进军。最终奥斯曼的廷臣与军官决定直接废黜现在的苏丹默罕默德四世,改立苏莱曼二世。
但是这并不能解决奥斯曼帝国的混乱,最终在1697年塞尔维亚的森塔战役中(Battle of Zenta),奥斯曼犯了致命的错误,他们选择了横渡蒂萨河。神圣罗马帝国的军队抓住了奥斯曼的失误,对渡河的奥斯曼士兵发动了奇袭,土耳其的士兵拥挤在桥上成为了火炮最好的靶子。整场战争成为一场屠杀,30000奥斯曼士兵战死,其中有10000是淹死的,而神圣罗马这边仅损失2000士兵,仅有400人战死。
这场战争最终强迫了现任苏丹穆斯塔法二世签订了卡尔洛维茨合约(Treaty of Karlowitz),奥斯曼放弃了匈牙利与特兰西瓦尼亚。
2,外交方面
(1)奥斯曼等待了15个月,给了奥地利外交空间
奥斯曼为了避免第一次围攻维也纳的失败,即冬天围城,等待了15个月。这使得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有了足够的时间寻求足够的盟友和将大本营迁出维也纳。在这期间,教皇宣布成立神圣同盟(Holy League),奥地利与波兰建立攻守联盟。奥斯曼实际为自己挖下了一个更大的坑
(2)奥斯曼树敌太多
在1663-1683,奥斯曼连续向波兰与俄罗斯开战,这使得两个国家对于奥斯曼的警惕提升。而且由于在波兰土耳其战争中战败的波兰,一反之前瑟姆的低行政效率。众所周知波兰的贵族的民主,如此低下的效率,但是由于奥斯曼的威胁,尽然很快的组成了一支大军并且加入了神圣同盟。
(3)俄罗斯的中途加入
俄罗斯与奥斯曼在黑海的国家利益有很大的冲突,俄罗斯一直渴望获得黑海的入海口,但是奥斯曼却控制着克里米亚鞑靼人的部落。而且更不巧的是,在1682年签订的俄土20年合约,1683年新的沙皇就继位了,而且还是俄罗斯史上最伟大,最有雄心的彼德大帝。彼得大帝得知奥斯曼向神圣罗马帝国宣战之后,立马撕毁了停战条约,加入了神圣同盟,与原本的老仇家波兰联手。这是俄罗斯第一次积极介入欧洲的联盟。但是对于奥斯曼来说,却是一个噩耗,这意味着奥斯曼将受到三方的压力。
(4)法国牵制的失败
实际上,奥斯曼进军欧洲必须要利用法国牵制神圣罗马帝国。同理法国要想进军神罗,也需奥斯曼的进攻。太阳王路易十四自然了解这一点,在1688年他趁奥地利对付奥斯曼的时机机攻打低地区域。但是他忽略了一点,曾经西班牙足够强势,整个欧洲对哈布斯堡充满了敌意,所以法国可以利用渎圣同盟牵制哈布斯堡家族。但是在如今,法国自己是欧洲的霸主,在1678年法荷战争中蚕食大量的低地领土已让所有的敌意都汇聚在法国的身上,如今的趁火打劫更是让整个欧洲不满。
在1686年,以奥地利为首的国家就建立了针对法国的奥格斯堡同盟(League of Augsberg)。在1689年,英格兰与苏格兰加入后,大联盟(Grand Alliance)就此建立。在1688年,法国趁火打劫的行为直接引发9年战争,奥地利,西班牙,荷兰,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勃兰登堡(后来的普鲁士),瑞典,葡萄牙,巴伐利亚王国,萨伏伊公国,萨克森公国,巴列丁奈公国加入对法战争。就算是实力再强的法兰西也无法抗衡整个欧洲,在1698年法国不得不归还洛林公国并且放弃莱茵河以东的土地。由于法国触了众怒,奥地利也能够专注于对付奥斯曼。
3,政治方面
(1)近卫军的堕落
奥斯曼的近卫军(Janissary)一直是土耳其人的骄傲。近卫军一直是通过Devşirme的方式进行筛选的,奥斯曼在攻占的基督教省份中,获得8-18岁的基督教奴隶男孩(因为穆斯林是不能成为奴隶的),让他们信奉伊斯兰教,遵守土耳其的传统,并且用严厉的训练训练出来的属于苏丹自己的卫队。这些近卫军甚至是不能结婚的甚至留胡子的。虽然出身是奴隶,但是这些近卫军还是会有自己的薪水,而且表现优异的近卫军甚至可以进入宫廷任职并且给予一等公民的地位。在这样制度下,土耳其的近卫军保持着优秀的战斗力。
然而近卫军的制度使得奥斯曼多了一个新的社会阶层:近卫军。而且近卫军的晋升制度使得越来越多近卫军进入宫廷,获得了巨大的权力。他们开始攫取更多地特权与权力,苏丹也不得不屈服。渐渐的近卫军开始允许结婚生育,留胡子,并且让自己的后代有权利进入到军队,这样就使得近卫军不得不扩招。扩招的代价就是原本的严格训练没有了,精英的战斗力也急剧下降。在大突厥战争的莫哈奇战役后,近卫军甚至违背了对苏丹的绝对忠诚,向伊斯坦布尔进军。他们也开始干涉与拒绝改革,最终架空了苏丹,导致奥斯曼政局的崩坏
(2)连续的王位变更与王权的衰落
在1683年到1699年的战争的16年中,奥斯曼就换了4任苏丹
默罕默德四世,统治时期1648-1687,在位39年,因为战败被军队废黜(于1693年死于51岁)
苏莱曼二世,统治时期1687-1691,在位4年,病逝(死于49岁)
艾哈迈德二世,统治时期1691-1695,在位4年,因为连续战败忧伤,染病去世(死于52岁)
穆斯塔法二世,统治时期1695-1703,在位8年,因为想要重振苏丹的权力,在埃迪奈尔事件后被废黜(同年去世,死于39岁)
连续的苏丹变更使得王权进一步衰落
值得提一句,维齐尔是指伊斯兰国家的宰相。在默罕默德四世在位期间,他给予了维齐尔巨大的权力,以至于他后来自己都被新任命的维齐尔给废黜了。
4,经济方面
(1)大航海时代,奥斯曼的商业地位下降
原本在发现新大陆与跨越好望角之前,欧洲诸国与远东,印度地区的贸易必须通过红海。可以说阿拉伯帝国的繁荣也是由于处于商路之中。在16世纪,奥斯曼占据了这个重要的贸易路线,这给奥斯曼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提升。但是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的商人为了减少奥斯曼的抽成,选择从南非的贸易路线而非从红海的贸易路线,来自新大陆的贸易也很少直达奥斯曼帝国,这使得奥斯曼的收入大幅下降。
更重要的是,发现了新大陆,土地这一稀缺资源的增加使得欧洲的国家得以突破马尔萨斯陷阱,人口的增长速度以及人均财富得以提升。而奥斯曼无法享受这一红利
(2)通货紧缩
奥斯曼的通用货币是叫做akce的银币,但是随着奥斯曼帝国内部人口增长,收入增加,国家支出增加,对于货币的需求增加了。然而由于银矿的缺乏,奥斯曼缺少足够的货币最终导致严重的通货紧缩。然而由于欧洲的国家发现新大陆,来自新大陆的银矿补充了欧洲的货币数量,使得欧洲的国家迎来了良性的通货膨胀,奥斯曼的经济实力进一步下降。
(3)对于Avariz税与Timar的滥用
奥斯曼帝国有一种Timar的支出,即苏丹将某一领地的税收作为奖赏送于某人,这些受赏赐者一般都是军人。然而由于为了让军人效忠,奥斯曼大肆奖赏timar,导致巨大的财政支出。为了弥补支出,奥斯曼不得不进一步对外扩张以获得更多的领土来封赏timar,然而这样需要更多的士兵与对于士兵的timar,形成了恶性循环。不过这种Timar制度在16世纪有了明显的缓解
但是Avariz税是奥斯曼帝国在战争或者紧急状况下向民众收的税,一般以家庭为单位征税。之后奥斯曼将这些家庭划分为更大的组别avarizhane,每个组别里有很多家庭,然后实行包税制(tax farming)。即中央政府现决定在这里收多少税,然后由地方的收税官进行收取并且上交。
但是后来由于帝国连年的战争,导致财政紧张。原本作为紧急状况与战争时期的Avariz税竟然成为了帝国的经常项目。加之,奥斯曼帝国官僚的腐败以及地方的横征暴敛,使得奥斯曼帝国的经济受到影响,叛乱增加。
总而言之,就是奥斯曼原本内部就很多问题,只不过因为持续扩张与持续胜利掩盖了问题。当惨败之后,这些定时炸弹全部爆炸,导致多米勒骨牌效益。
⑼ 所向披靡的奥斯曼帝国,为什么会在勒班陀遭遇非常惨重的失败
先了解一下奥斯曼帝国,史书记载:奥斯曼帝国是15到19世纪唯一能挑战欧洲国家的伊斯兰势力。但是1699年《卡洛维茨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奥斯曼帝国扩张的停滞,到19世纪初,帝国趋于没落。 最终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败于协约国之手,奥斯曼帝国因而分裂。1922年,凯末尔领导起义,击退欧洲势力,建立土耳其共和国,奥斯曼帝国灭亡。然而这么强大的国家,为什么会在勒班陀遭遇非常惨重的失败,并且在不久过后走向灭亡呢,有以下几点:
⑽ 土耳其政变,为什么突然发生,又突然失败
说道土耳其这次政变,就不得不提一下土耳其这个国家的近代史。众所周知,近代中国号称“东亚病夫”,是个列强就能欺负两把。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还有一个“西亚病夫”,那就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这个曾经的地跨三洲的大帝国,到了近代比大清国还要腐败愚昧落后。在列强的瓜分下,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帝国只剩下了几十万平方公里。就这些国土还因为其在一战中的失败被分割。
这时候,出现一个牛人,他就是凯末尔,作为一战时期的国家英雄,一手策划了一场改变国家命运的政变,号称凯末尔革命。废除了苏丹,变帝国为共和国。不尽挡住了协约国的侵略,保住了国家主权,还开始可这个国家最深刻的变革——世俗化。在之前的帝国时期,土耳其是一个伊斯兰教国家,苏丹就是哈里发,是伊斯兰世界的领袖。而凯末尔改革,废除了哈里发,实现了政教分离,完全像西方靠拢,用他的话说,世界上除了西方文明就没有别的文明了。同时他还进行了一系列的资产阶级改革,使得土耳其成为了世界上世俗化最成功的国家。
但这只是一个表象而已,大家看到的更多是土耳其的世俗化精英群体,但是在其国内还有大量的穆斯林民众。保不齐什么时候选举上台的政府,就是反世俗化的,这时候军队就会走出来“拨乱反正”,因此土耳其国内才会政变不断,几乎每十年政变一次。因为军队自认为继承了国父的遗志,虽然政变是对国家正常民主的极大破坏。
这次政变也是如此。现任总统埃尔多安,穆斯林兄弟会出身,上台之后,通过成功的经济政策获得民心之后,开始了近乎独裁的统治。随着中东牛人萨达姆、卡扎菲等人的覆灭,埃尔多安一心要成为伊斯兰世界的领袖。不但摸了北极熊的屁股,打下了老毛子的飞机。还在国内大肆推行伊斯兰教法,开倒车。这下军队不满意了,于是就有了这一次的军事政变。不过,很可惜,埃尔多安执政多年,其势力早就已经渗透进军队内部。这次政变的军队只占一小部分,很快就被终于埃尔多安的军队镇压了,所以才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失败了。
政变虽然结束,但土耳其国内社会阶层的对立,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世俗主义与宗教主义的冲突,随着世界经济环境的恶化、中东地区极端势力的发展、地缘政治各方势力的博弈,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强人埃尔多安,能否带着国家走出这一关,看来还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