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种水稻多少斤
Ⅰ 水稻一般亩产多少斤
水稻一般亩产1400斤。
品种直接决定了作物的产量高低,也是高产的前提。比如说如果要创出1400斤的高产,那么如果是选择水稻自交品种的话,几乎是不可能的,当然农家品种也肯定是不现实的。
在此需要指出一点,许多朋友可能会提到既然自交种的水稻产量低,其实许多优良的水稻都是自交种,蒸煮品质更佳,这也是至今自交种没有被完全淘汰的一大原因,而且至今依旧能够占到30%以上的种植面积。
另外需要指出的就是大家对于优良品种的理解可能有些偏差,优良不只是产量高,而且具有区域性,比如说在河南产量非常高的品种拿到湖北种植就不见得会好,而且优良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对于品质、抗性、产量多方面的反映,而且是在特定区域能够实现上述标准我们才能够称之为优良。
(1)泰国种水稻多少斤扩展阅读:
水稻生育时间影响产量。
一般来说稻谷的生育时间越长,后熟的越充分,灌浆时间越长,稻谷的产量也会越高,这一点是大概率的;比如说早稻的种植生育期一般比较短,因此指望早稻获得高产,其实是比较困难的。
另外就是大家知道东北米产量、品质比较高,其中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那边的生育期比较长,这样的话能够得到充分的成熟。南方来说,要获得高产,通常也是选择种植中稻,这样生育时间比较长的品种。
Ⅱ 泰国的长粒稻米产量也不错,为啥在中国没有大规模种植
籼米的口感比起粳米来说,没有那么糯口,吃进嘴里都是粒粒分明的,不像粳米黏性大,吃起来都是黏在一起的。做炒饭这些都是要求使用籼米。印度人很少吃白米饭,这种长稻米煮熟又细又长,看着产量很高,其实这种稻米的产量普遍偏低(每亩一般八九百斤),而我国的杂交水稻每亩产量也不低于1200斤。
Ⅲ 泰国在东南亚水稻种植面积大的原因
应该是a吧
一种作物种植分布范围,应取决于适合该作物生长的立地条件和自然条件(当然到了现在农业科技发达,温室大棚、无土栽培等也可以突破环境条件限制)水稻一直在东南亚地区广泛种植,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土地肥沃和高温多雨。
个人感觉种植水稻和人口密集应该是因和果的关系,即先兴起种植水稻才促成人口的繁荣。按照古时候,在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五谷”就是指:谷、黍、麻、麦、豆。其中最有优势的就是水稻(谷)——亩产量高,一般水稻的亩产量都是小麦的2-3倍,比其他麻、豆什么的更不用说了。另外水稻还有个优势就是生长周期短,在我国南方省区基本可以一年轮作2轮,在海南甚至可以轮作3轮!在相同面积和相同时间内,水稻产量远远高于其他几种粮食。粮食的高产量从而降低了人们的生活成本,间接的促进了人口繁荣。
最后要说的是选项4了,不是人们口味决定作物,而是作物的分布范围决定了在该范围内人们的口味。例如,在北方只能种小麦,想吃水稻只能在南方调运,无疑加大了生活成本,广大民众所以也不得不喜欢上本土作物的口味了。
Ⅳ 泰国是着名的稻米出口国之一,为什么
泰国香米缘何香飘四海?
泰国香米以其优良的品质享誉世界,作为全球最大的稻米出口国,泰国稻米出口遍及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其国际贸易量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份额常年在30%以上
一、泰国稻米发展的基本情况
泰国位于北纬6°-20°,属热带地区,气候呈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全年可明显分为三季:3-5月为旱季,6-10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2月为凉季。全年月均温度22°-25℃,年均降雨量1000mm,全年日温差较小,太阳辐射较充裕,适合于水稻生长。
水稻是泰国最主要的农作物,既是泰国人的主食,又是出口创汇农产品。泰国的稻田约1093万hm2,占全国耕地总面积52%;从事水稻生产的有406万户,占农业总户数的77.5%;稻米年产量为1800万~2600万t,稻米生产总值1128.27亿泰铢(折合人民币约235亿元),稻米年出口创汇800亿泰铢。稻米产业在泰国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泰国稻米科研情况 泰国对水稻科研工作十分重视,1983年成立了直属泰国农业合作部农业司领导的全国性水稻研究所,负责管理全国的水稻研究工作。水稻研究所下设7个区域性研究中心(含一个民间研究中心),每个稻作研究中心负责管理若干个稻作试验站,全国共有23个稻作试验站,每个试验站负责若干个省(全泰国共76个省区)的稻作问题研究工作。由此形成了履盖全国的强大水稻科研网络。泰国的稻作研究所、中心和试验站隶属泰国农业合作部农业司垂直领导,属政府公务员序列,科研经费充足,科研人员待遇高,可以潜心搞好科研工作。
品种改良是泰国稻作研究中的一个主要方面。在品种改良上,始终注意品质优先,符合品质标准的方能进入区试和审定,否则即使产量提高再多也不应用于生产,因而1959年推出的优质香米品种“好茉莉”(Hommali,商品名)现在仍然是泰国主要的应用品种之一。为了防止“好茉莉”退化,泰国的水稻研究中心、试验站非常注重品种的提纯复壮工作,不断生产原种提供给推广部门和农民,确保每2-3年能更新一次,从而确保高档优质大米的品质。
泰国的水稻科研机构在注重品种改良、提纯复壮的同时,也注意水稻其他技术的研究如耕作栽培、生理、植保、土壤肥料、种植制度、农业机械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十分重视产后技术的研究,研究内容包括稻米加工技术,以稻米为原料的食品(如米食糕点、冰淇淋)开发技术等。
2.稻米生产情况 泰国的水稻以普通稻为主,兼有小面积的深水稻和陆稻。全国都可种植水稻,根据自然地理条件和农作方式,划分为四个稻作区,即北方稻区、东北稻区、中部稻区和南部稻区。泰国稻米生产条件较差,绝大部分稻田属“望天田”,因而雨季是泰国水稻种植的主要季节,只有在灌溉地区或水源充足地区才种植双季稻。泰国常年种植收获的947万—1030万hm2水稻中,作主季种植的为893万-913万hm2,在旱季靠灌溉的双季稻仅为49.3万-114.7万hm2。由于“望天田”面积大,加上米价较低,稻农投入积极性不高,肥料投入少,呈广种薄收状况,水稻单产水平较低,平均单产为1650-3000kg/hm2。为了改变泰国水稻生产水平低的状况,降低水稻生产成本,提高泰国大米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泰国致力于推广和尝试应用HYV综合技术、施肥技术、病虫综防和生防技术、直播和机耕及省工节本技术、提高品质技术和实施一系列“国王项目”,对推动泰国水稻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水稻生产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在过去的5年中,虽然主季稻面积年均下降0.45%,而总产仍然维持在1600万—1900万t,单产达到2063.5~2187kg/hm2,分别提高了2.44%和0.57%。同期,由于灌溉条件改善,双季稻也有所发展,面积年均增长23.34%,总产达到190万-480万t,单产达到4074~4537.5kg/hm2。
泰国水稻生产所用的品种也有较大发展,目前已有产量显着超过“好茉莉”且有茉莉花香味的品种如RD15等,单产水平比“好茉莉”高10%以上。当前品种的分布状况是地方性农家种占18.38%,RD系统占30%,“好茉莉”占26.04%,改进型品种占25.1%。值得关注的是,泰国在水稻面积下滑的情况下,香稻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种植面积年均递增2.4%以上,由1993年的229.2万hm2上升到2000年的281.6万hm2。
3.稻米加工情况 泰国稻米加工业十分发达,已由过去的小企业向中大型加工企业方向发展。如帕图木(Patum)大米加工仓储大众有限公司是一个具有4个子公司的大型稻米上市公司,日加工糙米达1000t、抛光100t、包装500t、装卸3000t、风干2400t,有容纳7万t稻谷和1.2万t大米的大型仓储。公司的产品包括香米、白米、蒸米、糙米、碎米、米粉、糠油、谷灰等。稻谷收购入厂时,公司要对稻谷进行抽样和小型加工试碾,测定水分、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外观品质、食味品质等(全过程仅需10min),依质定价,然后再送贮存库进行清洁、干燥、分贮。加工生产过程十分讲究,全自动化程度高,程序包括粗选→精选→剥壳→去皮→筛选→色选→抛光→去杂→分级→包装,泰国大米抛光的技术含量较高,主要是水分和湿度控制技术十分严格,确保了大米质量上档次。该公司还对加工副产品进行综合利用,将谷壳做燃料用于发电,将发电后的稻壳灰做肥料供应出口,而将米糠提取糠油,干糠作饲料。
泰国对出口大米的质量要求十分严格,生产厂家都建立了企业质量标准,国家有统一的稻米分级标准。泰国稻米标准中将白米分成11个等级,各级中对米粒长度、米粒完整度、碾磨程度、杂物允许量、水分含量都有对应的规定。
4.稻米贸易情况 泰国的稻米贸易受开放式的贸易环境影响较大。目前普通稻谷的收购价为5000泰铢/t,香稻的收购价为8000泰铢/t,有机稻谷的收购价比相同类型的稻谷高30%-40%。
在泰国的稻谷总产中,每年国内消费的约为1200万—1300万t,占稻谷总产量的60%,近年来尽管泰国人年均消费稻米大幅下降,由1977年的148.61kg降到现在的109kg,但在整个国内稻谷消费中,直接的家庭消费仍有1000万-1100万t。除此外,每年作为稻种的约90万~100万t,其余部分被加工成工业产品,工业用粮呈现上升趋势。
稻米是泰国最主要的出口创汇品种,为保证泰国大米在国际市场的品牌形象,出口的泰国大米必须经专门的稻米监察委员检查,符合标准的方能出口,1994—1998年泰国每年平均出口量为480万-650万t,约占总产量的26%,年出口创汇800亿泰铢。在所出口的大米中,香米出口量约为每年110万t,占出口总量的20%左右。但近几年香米的出口价格几乎翻一番,由1994年的12080泰铢/t上升到1998年的23739泰铢/t。
泰国大米出口遍及五大洲的100多个国家,主要的出口市场在亚洲,占出口总量的63.78%,其次是北美、南非和欧洲,分别占13.4%、9.83%和8.09%。中国是泰国香米的最大出口国,年出口量为20多万t。近年来,由于中国香米生产的发展,香米进口量正在缩小,已由1995年的26.155万t降到1998年的22.479万t。
Ⅳ 泰国的长粒稻米产量也不低,为什么在中国没有大规模种植
粳米米粒谷粒多呈椭圆形、米粒丰满肥厚,黏性较强、胀性小。颜色蜡白,呈透明或半透明,质地硬而有韧性,煮后粘性油性均大,柔软可口,但出饭率低,并且粳米产量远较籼米为低。西餐的炒饭讲究的是饭粒完整,不粘连,松散,口感更像我们早年的早米,产量高,一年可以种双季,但它的口感差,硬,粗糙,现在很少人吃那个米了。
水稻的“两性一期”是指水稻的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期。由于基本营养生长期也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性,故水稻的“两性一期”亦称为水稻的“三性”。气候条件不适宜种植这种长粒大米,印度泰国都属于热带气候,而我国属于热带气候的只有海南的一部分。 我国南方也有种植长粒米,这种米没有多少粘性,有独特的味道。
Ⅵ 泰国水稻是出口的,但是泰国水稻单位面积产量低,为什么
单产面积地的原因:1、泰国"靠天田"多。在泰国常年水田面积13500万亩当中,75%是"靠天田"的单季稻,常在6-12月的雨季种植秆子比较高的优良品种(平均单产为120公斤/亩);需要灌溉的双季稻仅占20%,常在1-6月的旱季通过灌溉多种植一季经过改良的矮秆品种(平均单产为230公斤/亩以上);3%左右为深水稻(指在50厘米以上水深条件生长的水稻,一般浅水撒种,漂在水上,随水增深而渐长高。有的深水稻株高达到3米-5米,平均单产100-200公斤/亩);2%左右为旱稻(单产也比较低)。
2、常规稻品种多。泰国水稻主要是常规稻品种。据泰国水稻所所长介绍,泰国常规水稻要占98%以上,杂交水稻不足2%。而我国则主要是杂交水稻。1998年的杂交水稻播种面积占水稻总面积的61%以上,常规稻仅占39%。
不过尽管如此,泰国的稻田分布面积广,种植规模大,加工设备多为他国生产,加工技术水平和市场化管理相当先进,所以泰国国内的稻米生产过剩,加之品质较好,受国际市场欢迎,约有40%左右用于出口。
Ⅶ 泰国发展水稻种植的条件
1.泰国地形以平原和低矮丘陵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肥沃2.泰国为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资源丰富,有利于水稻生长3.泰国劳动力丰富4.泰国种植水稻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Ⅷ 水稻亩产多少斤,附水稻的种植方法
(4)防除杂草
①直播稻的生长期较长,苗期群体较小,稻田内一旦出现杂草便容易受害,所以齐苗后应结合间苗、补蔸的工作防除杂草,之后每隔10-15天防除1次,连续防除3-4次。
②除草剂的种类多样,而且使用方法和防除对象均有差异,所以如果要使用药物进行防治,则需根据杂草的类型来选择。
③使用除草剂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防止田间出现药害。
Ⅸ 泰国稻田主要分布在
( 1) 北方稻区( 包括平原区、北部低地) 。人多地少,平均每户种植稻谷为2hm2, 稻田面积约220 万hm2, 占全国稻田的23%, 灌溉条件较好, 水稻单产为全国最高( 3 450kg/hm2) ;
( 2) 东北稻区( 呵叻高原) 。平均每户种植稻谷为2.6hm2, 稻田面积约480 万hm2, 占全国稻田的44%, 土地平整, 土壤瘠薄, 生产条件较差, 水稻单产为全国最低( 1 200kg/hm2) , 是香米主产区;
( 3) 中央稻区( 湄南河平原, 土地平整) 。人少地多,平均每户种植稻谷为3.2hm2, 稻田面积约200 万hm2, 占全国26%, 平均单产2 250kg/hm2 左右, 是深水稻的集中产区;
( 4) 南部稻区( 马来半岛, 山区) 。面积50 万hm2,平均每户种植稻谷为1.3hm2, 稻田面积占全国的7%左右,平均单产为1 875kg/hm2, 以经济作物为主。
Ⅹ 水稻产量每亩多少斤
水稻的亩产量为2000-2400斤左右。
具体的亩产量会受到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不同气候、不同品种等因素影响。种植水稻之前必须先将稻田的土壤翻整1遍,这个过程分为粗耕、细耕和盖平。水分管理可以采取浅、湿、干的间歇灌溉方法,这种方法除了在孕穗期及扬花期不能使用之外,全期都能采取间歇灌溉的技术。
稻谷亩产一般多少斤稻谷:
1、一般种植情况下,水稻亩产量为2000-2400斤左右。要注意,具体的亩产量会受到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不同气候、不同品种等因素影响,这些元素都会导致产量不同,通常采用优良品种并且在科学的管理下水稻容易高产。
2、种植水稻之前一定要先将稻田的土壤翻整1遍,这个过程主要分为粗耕、细耕和盖平,以前的农户一般会利用水牛进行整地,现在基本上使用机器。
育秧苗时要先撒下稻种,然后再往土上洒1层稻壳灰即可。目前大部分的秧苗都是由育苗中心进行培育,好的稻苗是种植成功的关键。秧苗培育好之后可以将它插进稻田里面,传统的插秧法一般使用秧绳、秧标或插秧轮。
3、水分管理主要采取浅、湿、干的间歇灌溉方法,除了在孕穗期及扬花期不能使用之外,全期都可以采取间歇灌溉的技术。
尽量不要使用大水漫灌的方法,长期大水漫灌会导致土壤中的前茬根系和秸秆腐败释放出氨气以及含硫的有害气体,毒害根系。土壤如果长期处于浸水的状态,会导致孔隙度降低、通透性下降,不利于根系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