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王后为什么叫陛下
① 为什么国王的妻子是王后称陛下,而女王的丈夫只是亲王称殿下
只需要理清英国皇室婚嫁跟头衔的关系。
首先,按照传统,女性嫁给地位更高的男性贵族时,会自动获得与丈夫对应的女性贵族头衔。
比如,一个路人女生张小丽嫁给肯特郡的赵小刚亲王,那么她在结婚后就自动变成张小丽王妃。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平民出身的“凯特王妃”。她在2011年嫁给威廉王子之后被册封为剑桥公爵夫人,就是因为威廉王子封地于剑桥,爵位是剑桥公爵。
之所以我上面用了引号,是因为国内媒体普遍称呼的“凯特王妃”其实是错误的,威廉王子还不是亲王,如果凯特是王妃的话那俩人岂不是乱伦。常看清宫宫斗剧的盆友们该知道,这里正确的称呼应该是凯特王子妃,辈分才对。
其次,与之相反的,当贵族女性嫁给一个比她头衔低的丈夫时,她是不失去原本的荣衔的。我们知道,现任女王的丈夫菲利普亲王,原本是希腊和丹麦的王子。当年,他为了迎娶伊丽莎白公主,在订婚前放弃了自己的爵位,归化了英国籍。不仅如此,他甚至连自己的姓氏都改了。
当时的英国王乔治六世看到人家净身离家前来入赘,倒也一点也没含糊,礼尚往来的在婚前就封了他爱丁堡公爵、梅里奥尼思伯爵(Earl of Merioneth)和格林威治男爵(Baron Greenwich)等爵位。
这个“爱丁堡公爵”是个大爵位,以往也有国王本人兼任,所以菲利普王子完全没吃亏。而这样一来,当时还是公主的伊丽莎白二世配个公爵也就不失身份。按照规矩,公主婚后也多了一个爱丁堡公爵夫人的身份。
但是,后来世事变迁,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登基,菲利普亲王却不能因此称陛下。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由于英文里“Queen”这个头衔有含义全然不同的三个类型。
第一类是婚爵,即皇后娘娘(queen consort),就是皇上的老婆,电视剧里经常充当大反派给皇上吹枕头风,动不动还派个恶嬷嬷收拾小贱人那位。这类皇后的丈夫当然必须是国王,她也仅是凭借婚姻获得了皇后的身份。
第二类是摄政女王(queen regent),也就是小皇帝的妈妈,在皇帝年幼时垂帘听政,左右国事。她们的中国同行还有一个带有宗教色彩的特别称呼——老佛爷。这类皇后的丈夫往往也是国王,而且大多数已经去了。伦敦一区就有条主街就叫摄政街,上头有家和果子卖地道的铜锣烧,大家有机会去旅游的话记得去尝尝。
第三类是袭爵,即女王(queen regnant),现在的英女王就是这类。由于封建时代是男权社会,只有在完全没有男性继承人时下才会由公主登基,因此女王并不多见。她们完全是由于自身显赫的血脉获得了国家的正朔法统,所以即使她们的丈夫爵位不高,也不妨碍她们自己保留最高头衔,也就是女王陛下(Her Majesty the Queen)。
因此,不论皇后出身高贵还是平民,她嫁给国王后都是皇后。但不论女王的丈夫是亲王还是骑士,他们都不会因为女王登基而获得国王头衔。比如现在的菲利普亲王,虽说身为王子之尊前来入赘,让人非常感动,可是也不至于让他岳父以国相许。
然而,这也不是没有前例。
比如,在16世纪,西班牙的腓力二世娶了当时的英女王玛丽一世,英国议会就通过了法案给他上了英国国王的尊号。这是因为,人家腓力二世的爸爸查理五世,是西班牙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同时也是阿拉贡、西西里、那不勒斯和低地国家等一堆国家的共主。当时西班牙国力强盛,纵横四海,而继承了哈布斯堡王朝巨大遗产的腓力二世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富二代。因此,人家娶你个英格兰女王是给足了面子。实际上,腓力二世在婚后嫌弃英国地方太偏,属于欧洲郊区,也没怎么在英国住,看起来也没在乎英国王的称号。后来他组织的西班牙无敌舰队为了打击新教兵败北海,输给了名不见经传的英国海军,西班牙帝国由此而衰,日不落帝国自此而始,正说明了好男人不能欺负娘家人的道理。
说句题外话,这个玛丽一世就是着名的“血腥玛丽”。现在还推出了同款鸡尾酒,番茄汁兑伏特加,还得加辣根、芹菜、盐和黑胡椒什么,喝起来更像是料酒加多了的西红柿汤。
这位霸气总裁腓力二世并非孤例。还有一位娶了苏格兰女王的亨利斯图尔特曾祖父是亨利七世,后来亨利也被国会同意称国王,其子就是大名鼎鼎的英国詹姆斯一世。
我个人是觉得欧洲这帮贵族在为小孩起名方面实在是没什么想象力,翻来覆去几个名字用了千把年,可能是算命风水行业太不发达,相关从业人员业务不熟练所致。
总的来说,能够通过娶女王而获得国王王位的人,一般也不太在乎这个王位。而就算你是个正港王子,也没法通过娶女王上位。
不知各位心怀壮志的男同胞看到此处,是否听到了梦碎的声音。
② 女王陛下是什么意思
女王陛下的意思:是一种对女人的尊称。
女王,女人的王,“陛下”原指帝王宫殿的台阶之下,后引申为下臣对君主的尊称,秦朝以后只用以称皇帝。
(2)泰国王后为什么叫陛下扩展阅读
皇帝至高无上,臣子不敢直接同他交谈,只好让皇帝的近臣代为转告,所以一声“陛下”叫的不是皇上,而是叫站在陛下的人转告皇上。话又说回来,规矩不是一成不变的,臣子也不是绝对不能直
接与皇上说话,但是礼节不能省略,所以,与皇上说话前叫一声“陛下”,就是表示自己的恭敬之意。“陛下”的问题解决了,“殿下”、“阁下”也就迎刃而解了,这些尊称的意思其实都一样,表示自己不敢和对方直接说话,要请人代为转达,以此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殿下”一般是对皇太后、皇后、太子、诸王的尊称,但是历朝历代略有不同,“阁下”是对一般人的尊称,还用于外交场合。另外,“足下”也是对别人的尊称,但是与“陛下”、“殿下”、“阁下”的解释并不完全一样。
③ 王后应该怎么称呼陛下还是殿下
国王/女王称“Your
Majesty”(陛下),亲王和公主称“Your
Highness”(殿下),公爵称“Your
Grace”,公爵之子、侯爵、侯爵之子和伯爵统称lord。
由此,陛下是对当权者的专有称呼,王后应该还是Your
Highness,殿下。
④ 为什么 公主被叫做殿下女王叫做陛下 殿下和陛下各是什么意思呢
都是尊称,“陛下”的“陛”,是指帝王宫殿的台阶,女王陛下即女国王;殿下,原指殿阶之下,后来成为中国对皇族成员的尊称,次于代表君主的陛下。公主殿下即公主大人。
⑤ 像英国女王、日本天皇之类的外国君主,应该称他们为陛下还是殿下
泰国国王、日本天皇、英国女王异样都是天子,都是君主立宪制国度,但真正有权力的是泰国国王,其次是英国女王,日本天皇如今是最没有位置的!
泰国国王,外面上不介入政治,都交给当局来停止打理,是精力首脑,是活神。但依据泰国的实际情况,国王才是泰国的最高首脑,国王是部队的最高首脑,国王是最后的仲裁者,国王能够干预议会,有任免权。
日本天皇,在二战失败以前,日本天皇也是具备实权的君主,日本人的姓氏都是天皇给赐的,正由于如此,日本就呈现了一个奇怪的征象,天皇没有姓氏,由于没有比天皇更高的人,没人能给天皇赐姓氏!然而在二战以后,日本天皇一纸降书完全改变了自己的运气!
⑥ “陛下”是什么意思
陛下的“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
⑦ 陛下是什么意思
陛下
为什么称皇帝为“陛下”呢?“陛下”的“陛”,是指帝王宫殿的台阶。《说文》:升高阶也。从阜,坒声。”本义是台阶。特指皇宫的台阶。《荆轲刺秦王》:“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此进至陛下。”古时帝王的卫士就在陛下两侧进行戒备。“陛下”是臣子对帝王的尊称。当帝王与臣子谈话时,不敢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阶下的侍者而告之。因而称“陛下”,意思是通过在你台阶下的臣属向你传达卑者话,表示卑者向尊者进言。蔡邕《独断》卷上:“谓之陛下者,群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后来,“陛下”就成为对帝王的敬辞。《史记.秦始皇本纪》:“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由“陛下”又引申为“陛见”,此指臣下见皇帝。《后汉书.戴封传》:“公车征,陛见,对策第一。”
殿下
殿下和陛下是一个意思。原来也是对天子的敬称。但称谓对象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有所变化。汉代以后,演变为对太子、亲王的尊称。谢庄《庆皇太子服上至尊表》:“伏惟皇太子殿下,明两承乾,元良作贰。”又有丘迟《与陈伯之书》:“中军临川殿下,明德茂亲,总兹戎重。”按,梁武帝弟萧宏,封临川郡王。一说魏晋南北朝天子亦称“殿下”。《称谓录.天子》;“魏晋六朝称殿下。”唐代以后,惟太子、皇太后、皇后称“殿下”。《事物纪原》卷二:“汉以来,皇太子、诸王称殿下,至今循用之。”又按,三国时已称皇太后为殿下,见《三国.魏书.三少帝纪》。
阁下
旧时对人的尊称。也常用于书信中。原意也是由于亲朋同辈间相互见面不便直呼其名,常常先呼其阁下的侍从转告,而将侍从称“阁下”的。后来逐渐演变为对至友亲朋间尊称的敬辞。今多用于外交场合。
⑧ 泰国电视剧殿下是什么官衔
泰国电视剧里面的殿下并不是什么官衔,只是一个尊称。
⑨ 皇后娘娘应该称陛下还是殿下
唐代以后,惟太子、皇太后、皇后称“殿下”。《事物纪原》
殿下
殿下和陛下是一个意思。原来也是对天子的敬称。但称谓对象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有所变化。汉代以后,演变为对太子、亲王的尊称。谢庄《庆皇太子服上至尊表》:“伏惟皇太子殿下,明两承乾,元良作贰。”又有丘迟《与陈伯之书》:“中军临川殿下,明德茂亲,总兹戎重。”按,梁武帝弟萧宏,封临川郡王。一说魏晋南北朝天子亦称“殿下”。《称谓录.天子》;“魏晋六朝称殿下。”唐代以后,惟太子、皇太后、皇后称“殿下”。《事物纪原》卷二:“汉以来,皇太子、诸王称殿下,至今循用之。”又按,三国时已称皇太后为殿下,见《三国.魏书.三少帝纪》。
http://..com/question/997614.html?si=4
⑩ 古代人们称呼君王和太子,为什么是“陛下”和“殿下”呢
“陛下”和“殿下”称呼的对象是有区别的。在中国古代对于皇帝或一国之君称呼其“陛下”,而对于皇帝或君主的妻子、儿子却要称呼为“殿下”,这两个称呼都表现出平民百姓对帝王皇家的无限尊崇与敬畏。“陛下”中的陛字是皇宫中的台阶,“殿下”中的殿是指皇城里的宫殿。朝廷大臣拜见皇帝,只能屈身跪在天子脚下,却不能一睹龙颜,可见这些手握普通百姓生杀大权的重臣在皇帝面前也是如此卑微不值一提,那些被称为一介草民、贱民的寻常百姓更是一辈子也没有见到皇帝的机会的。皇家帝王高高在上,普通人根本无法接近其身,那么如果向帝王汇报、禀报一些事情的时候只能借助皇帝身边人来传信,所以,最早喊“陛下”“殿下”的用意是为了呼唤守在皇帝、太子或者皇后身边人的。漫漫的沿袭下来,普天之下芸芸众生对于统治他们的人都用这两个词来代替了。
古代帝王君主自称“寡人”“孤”看似自贬,其实却有着高高在上的味道。正因为大好江山只属于他一个人不可与人平分,所以帝王之于拥有的江山只能是他一个人。平民百姓用“陛下”“殿下”这些极尽平凡的词语称呼帝王君主,自己却才是那个最卑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