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王室黄带子怎么分
㈠ 清代的皇室是怎么划分等级的
从努尔哈赤以13副铠甲起兵,到满清定鼎中原,皇室发挥着主导作用。满清皇室,也就是所谓的爱新觉罗家族,入关前,他们冲锋陷阵,建功立业;入关后,他们成了一群既得利益者,退化为社会寄生虫。

清朝宗室爵位等级看似很多,但相比明朝,实际拥有爵位的成员占爱新觉罗总成员数的比例并不高。这主要是因为清朝吸取明朝的经验,防止宗室爵位泛滥增加朝廷负担而实行的世爵降等制度。亲王的儿子袭爵时,自动变为郡王,再下一代就是贝勒,依次递减,到辅国将军这一爵位时便不再递降。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少数不降等的爵位继承,比如清朝开国时的八大功勋卓着的王爷,雍正的的得力干将怡亲王,晚晴时的恭亲王、庆亲王、醇亲王。这十二位世代相传的王爷也被称为“铁帽子王”。
㈡ 清代的皇族是怎样划分等级的
每一个皇朝的皇族都有自己的等级制度。清朝一个离我们最近的朝代,那么清朝的皇族等级制度是怎么划分的呢?
最后就是爵位的划分了。爵位只有宗室才可以拥有,而觉罗没有。宗室的爵位又有入八分和不入八分之别。而这两者的区别就是入八分者必不入八分者等级更高,入八分被拨给数量不等的牛录,即所谓的旗份,不入八分者只有爵位、没有旗份。
小编认为清朝皇族的等级制度是非常繁琐的,而且等级非常森严。历代的皇室都有自己的等级制度,而这种等级制度保证了皇权不落旁姓。但是这样的划分,使有些人一出生就是贵族,这一类往往都是纨绔子弟,既不做实事,又给国家添乱,欺负百姓,可谓是清朝的蛀虫。
㈢ 清朝皇室红带子和黄带子的区别爵位又分为哪些等级呢
第1点,如果你是黄袋子肯定就是黄金国际,而且是皇帝的直属的这个亲属,第2点如果是红袋子的话,肯定就是比黄金国际差一位,那么相对于爵位就是这样的区别,那么爵位第1点分为低级,低级就是最底层的那一种,第2点分为中级,那么是有一点身份的第3点分为高级,那么是最高层次的那种。
㈣ 清代皇室的“黄带子”和“红带子”是什么意思
宗室与觉罗
皇族,依据与历代清朝皇帝血缘关系的远近,就大者而言,分为宗室与觉罗两大部分。
宗室,是指努尔哈赤父亲塔克世的后世子孙,也就是努尔哈赤及兄弟们的后裔,包括塔克世系、努尔哈赤系、皇太极系、福临系、玄烨系、胤稹系、弘历系、颙琰系、(日文)宁,系、奕泞系、载淳系、载泥系、溥仪系。
觉罗,是指兴祖福满和景祖觉昌安的后世子孙,还有塔克世兄弟的后裔,包括福满系、觉昌安系。宗室身系黄带子,觉罗身系红带子,以显示贵族的不同身分与地位。宗室又依据与皇帝血缘关系的远近,分为近支与远支。近支是指皇帝的直系本支,还有当朝皇帝兄弟之子女;别的各支则为远支。
宗室因罪革退者降束红带子;觉罗因罪革退者降束紫带子。据《玉牒》统计,在宗室各支系中,先后有18个支系被降束红带子:
显祖塔克世三子舒尔哈齐长子阿尔通阿长子舒尔赫一支;
显祖塔克世三子舒尔哈齐次子阿敏之孙塞克图次子拉哈礼一支;
显祖塔克世三子舒尔哈齐次子阿敏次子爱度一支;
显祖塔克世三子舒尔哈齐六子济尔哈朗之孙杨桑长子务能义一支;
显祖塔克世三子舒尔哈齐九子脑岱一支;
显祖塔克世五子巴雅喇四子巩阿岱一支;
显祖塔克世五子巴雅喇五子锡翰一支;
显祖塔克世五子巴雅喇八子德玛护一支;
太祖努尔哈赤长子褚英曾孙苏努一支;
太祖努尔哈赤次子代善九世孙兴瑞之子全亮一支;
太祖努尔哈赤次子代善次子硕托一支;
太祖努尔哈赤次子代善三子萨哈廉长子阿达礼一支;
太祖努尔哈赤五子莽古尔泰一支;
太祖努尔哈赤六子塔拜之孙额尔济图一支;
太祖努尔哈赤七子阿巴泰四子岳乐十九子务尔占一支;
太祖努尔哈赤十子德格类一支;
太祖努尔哈赤十六子费扬古一支;
太宗皇太极长子豪格五子猛我三子延信一支。
在觉罗各支系中,因罪被降束紫带子的,最少有两支:
兴祖福满长子德世库主子尼扬古子瓦哈长子阿三一支;
兴祖福满次子刘阐子陆虎臣曾孙塔思护之曾孙长安保十二子丰盛额一支。
㈤ 泰国的传统服饰是什么
泰族男子的传统民族服装叫“绊尾幔”纱笼和“帕农”纱笼,泰国传统服饰女筒裙是泰国女子下装。
男装是立领马褂加裤子或者方裙。男装马褂被叫做suea phra ratchathen,正装穿长袖,日常装束穿短袖。
女装是上衣下方裙,方裙被称为"服新(pha sin)",是由一块长方形的丝绸把腰间紧紧的裹起来做成的裙子,用绳子调整松紧,再把腰绳藏在回到部分。服新可以从左向右裹也可以从右往左。上衣可以有夹克和衬衫搭配。正式的装束还要披一条斜穿上身的带子。
拓展资料:
泰国女性都是下身穿方面裹裙,上衣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正式服装一共有5种。第一种就是跟男装上衣一样的马褂搭配,叫做巴罗皮曼(Barumpimarn/Boromphiman),圆立领,长方裙,前面或者后面扣扣子。
还有一种比较像巴罗皮曼的泰国晚礼裙,叫做丝娃来(Siwalai),与巴罗皮曼唯一的区别就是披肩带,一般出席皇家典礼或者正式场合才穿。泰民族服恰可莉最正式和传统的泰民族服恰可拉发特泰国丝娃来晚礼服泰民族服结婚用丝娃来还有一种丝娃来是裙子中间打褶子的。
与恰可拉发特相似的礼服还有恰可莉(Chakkri/jakgree),裙子也是服新裙。还有一种晚礼服叫做杜斯特裙(Dusit),是大圆领无袖低胸套裙,也可以做成连衣裙。
㈥ 清代皇族是怎么划分等级的,规矩森严,不可更改
清朝时期的皇室等级,是按照血缘进行划分的,先是要划分为宗室与觉罗。就是说以努尔哈赤为界,太祖本人及太祖亲兄弟的后裔,都是宗室,允许系黄带子,所以又被称为黄带子。太祖叔父和伯父的后裔,就被称为觉罗,允许系红带子,所以又被称为红带子。
清朝王爷
当然,爵位继承也有不降低等级的,除了在满清开国时立下战功的八个王爷外,还有雍正帝时期的得力助手怡亲王,清末时期的醇亲王、庆亲王和恭亲王。这些亲王继承爵位是不降低等级的,也叫“铁帽子王”。
㈦ 清代的皇族为什么有黄带子和红带子的区别
简单来讲,黄带子与红带子是用来区分爱新觉罗家族子弟的嫡庶尊卑的。
明万历十一年,二十五岁的努尔哈赤因祖父、父亲被明军杀害,起了叛明自立的念头。势单力薄的努尔哈赤最后能够一统女真,建立大金,离不开爱新觉罗家族子弟的鼎力相助。当时爱新觉罗家族只是偏安一隅的小家族,人丁不旺盛,大家都团结一致跟随努尔哈赤东征西讨,自然不去分亲疏远近。
随着努尔哈赤征战四方,势力范围的不断扩大,爱新觉罗家族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人丁开始兴盛。皇太极在天聪八年,曾授予徭役豁免权的六祖子孙有200多人。所谓的六祖子孙,指的是努尔哈赤的爷爷觉昌安兄弟六人留下的子孙。
剧照
㈧ 黄带子的优厚待遇
努尔哈赤之时,其子侄只封贝勒、台吉之号,皇太极时,崇德元年(1636)宗室封爵定为九等: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和奉国将军。爵号有“入八分”与“不入八分”之别:前4等爵都“入八分”,辅国公与镇国公则有“入八分”与“不入八分”之别。都冠宝石顶,以补服翎眼为差次。奉国将军比较武职正三品。顺治六年(1649)增为十二等。这十二等是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和奉恩将军。干隆十三年定为十四等:和硕亲王、世子、多罗郡王、长子、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和奉恩将军。
爵位等级用不同的章服(以图文为等级标准的礼服)和冠顶相区别:辅国公以上的都冠宝石顶,再以补服(朝服。用金线和彩色丝线绣成图案,缝于胸前和背后)和帽上的孔雀翎眼区别其等级。不入八分公以下的冠珊瑚顶。区分等级的目的一是与百姓区别,二是为了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身份,促其自爱。
封爵等级不同年俸区别大,一等和硕亲王年俸银1万两,禄米5千石;三等的多罗郡王俸银5千两,禄米2500百石,六等的固山贝子年俸银1300两,禄米650石。
一等和硕亲王年俸比文职一品官年俸高50多倍。
皇子15岁封爵,由宗人府提出意见,皇帝批准。亲王子20岁,由宗人府奏请皇帝考试授封。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一子袭爵,其余儿子要考试骑射和满语,分别等级封爵。
王室成员封爵,根据军功大小和嫡庶亲疏决定。没有爵位的称闲散宗室。
勋劳卓着者,其爵位子孙可以世袭罔替,例如睿亲王、礼、郑、豫、肃、庄这六大亲王及克勤、顺承两郡王,其爵位就可世袭罔替,他们称为铁帽子王。其他人子孙袭爵,或保持爵位,或降一等,到十二世才断。高宗长子永璜于干隆十五年去世,追封定亲王。死后,他的长子绵德袭定亲王,后降为郡王。四十一年因事革爵,四十二年封镇国公,四十九年晋升贝子,五十一年去世。其子奕纯袭贝子爵,道光元年去世。奕纯子载锡袭贝子爵,道光元年去世,载锡子溥喜袭镇国公。
入关后任官实行考选制度,朝廷有意为宗室入仕搭桥铺路,开方便之门。顺治十年()令八旗各设宗学,没有封爵的宗室子弟,10岁以上都入学,选择满、汉官员讲授经史,干隆后满语和骑射也列为教学范围。康熙三十六年(1697)举行宗室会试,但三十九年怕讲八股,习诗赋,会沾染汉人习俗,于是停止此类考试。雍正时令宗人府设笔帖式考试,让他们从笔帖式开始逐步升级。另外是于雍正二年(1724),在金鱼胡同和帘子胡同设左右翼宗学,专门教授宗室子弟。干隆九年(1744)每5年一次合试宗室学生,由皇帝决定名次。醇亲王奕与其家人合影会试之年赐以进士。嘉庆四年,又恢复了宗室乡试和会试。只考八股文1篇,五言八韵诗1首,一天考完。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说:“觉罗旗人乡、会试,与满洲相同,但宗室考试,不与满、汉同试,另于大场后一、二日,以一文一诗试之。亦在贡院,只一日毕事。十人取中一人,如有奇零,数不及五人则不取,过五人又取中一人。故乡试中七、八名,会试中二名,后增至三名。”
四代同堂的满族大家庭入关后,王朝还专门规定宗室缺。宗人府规定府丞1人、堂主事2人为汉缺外,其他都是宗室缺。此外在六部、理藩院等机构中也用一些宗室缺。康熙时,为解决无路入仕的宗室成员官职问题,钦定侍卫90人,规定在宗室中挑选。雍正时,裁撤宗人府满洲司员笔帖式的一半人,让宗室人员补充。干隆时设宗室御史4员,作为司员晋升之阶。嘉庆朝,除特设宗室翻译乡会试外,又在六部、理藩院增设宗室司员,扩大宗室入仕之途。
在司法方面宗室有特权。宗室在关外时期是用宗族内部的家法管的。入关后,宗室由宗人府管。宗人府是顺治九年(1652)沿袭明制建立的。它位在内阁、六部之上。宗人府掌管皇族谱籍,按时修辑玉碟(王族谱系),确定宗室爵禄,告诫宗室成员,赏有功,罚有过,祭祀先帝。宗人府制定了《宗人府则例》。律例一共有26条规定:例如王到一般官员免责打,宗室、觉罗罪犯可以折罚,犯笞杖罪,可以折罚钱粮;犯枷罪,可以折为圈禁空房;初次犯徒三年或二年半罪的,折圈禁一年。干隆四十七年(1782),奉恩将军伊冲额,打死雇工,圈禁80天便了事。但是最高统治者如果将宗室成员视为死敌,那处置也是残酷的,例如慈禧太后处置肃顺、载垣、端华就够残酷的。
轻微罪不革去宗室籍。除了这些优待外也有一些限制和禁止,例如不准抗传不到,王等不许擅传等。王公及闲散宗室不许离开京城40里,不许任外官,不许经商。这些规定都是为了使他们显“贵”。
经济方面,关外时期宗室没有多少特权,没有官职的一律不免徭役。入关后,王朝照顾宗室,可谓无微不至。除了分封的一部分土地给他们外,每年给宗室数百万两的补贴。婚嫁有专门的补贴:娶妻、嫁女补助100两,续娶则给50两。生育有物质鼓励,子女到10岁就有粮米和银两补助,每月有2两赡银,一直补到20岁。依赖王朝分封的土地和补助,宗室人员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成为寄生集团。一部分不会营生,多妻多子,王朝补助不足以挥霍,他们把田地都卖了。干隆年间,干隆帝“笃念宗室贫乏,以致失产无以自活,因命宗人府堂官详为抚恤。”按照贫乏等第,其最贫者,赏银三百两,其次者,半之,命其赎回田产,以资生理。此外婚丧嫁娶无不补助。此外,朝廷时常宴请宗室。“每岁元旦及上元日,钦点皇子皇孙等及近支王、贝勒、公曲宴(私宴)于乾清宫及奉三无私殿。皆用高椅盛馔,每二人一席,赋诗饮酒,行家人礼焉。”类似宴会在干隆九年、四十七年和嘉庆九年都举行过。其中干隆四十七年的宴会宴请的宗室成员人数达3000人。
由于王朝宠着他们,加上市井小人对他们大献其媚,宗室很多人养成了傲慢态度。他们不但不与汉人士大夫亲近,就连地位比自己高的满洲亲戚也不甘居其下。一些宗室成员还为非作歹。《啸亭杂录·权贵之淫虐》说的一件事就是一例:“雍正中,某宗室家有西洋椅,于街衢间睹有少艾,即掳归,坐其椅上,任意宣淫,其人不能动也。”
宗室也出过一些文人。《啸亭杂录》作者昭梿(1776-1829)就很着名。他是努尔哈赤二子代善之后,嘉庆七年授散秩大臣,十年袭礼亲王爵。他着《啸亭杂录》保存了大量有关道光初年以前清朝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典章制度资料,是研究清代的重要资料。可是他在嘉庆二十年被人控告凌辱大臣,拷打自己的庄头,圈禁了3年,革去封爵,其他还有诗人文昭,饶余亲王曾孙,号紫幢居士,着有《紫幢诗钞》。敦诚(1734-1791)、敦敏(1728-1796)两兄弟都是诗人。前者有《四松堂集》、《鹪鹩庵笔麈》,后者有《懋斋诗钞》。他们诗宗晚唐,颇多逸趣。康熙十四子允禵(tí)嫡孙永忠,“诗体秀逸,书法遒劲,颇有晋人风味。”
宗室中还有东晋陶渊明那样性格的人。书诚,袭封辅国将军,不为世俗所婴,40岁就辞官为农。官邸有隙地,他手持泥箕、锄头,种植蔬果。晚年学习养生术,每天少吃多餐,吃到甜的就吐出来。
值得一提的是,宗室中出了一大批文臣武将。清初出的武将尤多。《清史列传》的“宗室王公传一”、“宗室王公传二”就记载了49名宗室成员,在数十年建国期间驰骋沙场立下赫赫战功而成为王公。这49名宗室王公,除代善、阿济格、多尔衮、多铎、豪格、济尔哈朗、莽古尔泰、尼堪、博格、阿巴泰、岳托、阿敏、勒克德浑、褚英、杜度、巴布泰、德格类这些人们比较熟悉的以外,还有硕塞、萨哈璘、雅尔哈齐、瓦克达、穆尔哈齐、巴雅喇、芬古、察尼、喀尔楚浑、巴思哈、务达海、博和托、固尔玛浑、傅喇塔、穆尔祜、萨弼、苏布图、温齐、阿拜、巴尔泰、汉岱、恭阿、屯齐、塔拜、赖慕布、玛瞻、巴穆布尔善、巴尔堪、扎喀纳、拜因图、硕托与延信。多尔衮以摄政王主持朝政长达8年之久。在清王朝尔后的200多年中,出自宗室的文臣武将人数远不及清初,《清史列传》中所载只有21人:中等阶层的四口之家雍正到干隆任职的莽古赉,干隆到嘉庆任职的兴肇、恒瑞,嘉庆到咸丰任职的耆英、敬徵、禧恩,道光到咸丰任职的戴龄、灵桂、恩华、祥厚、绵洵、肃顺、耆英、奕经、常清,道光到同治任职的奕纪,道光到光绪任职的奕山,咸丰到光绪任职的奎润、福锟、麟书、绵宜。在这21人中,奕经、奕山与耆英,因其在鸦片战争中的表现臭名昭着。
㈨ 清代的皇族是怎样划分等级的呢
皇族向来是清朝社会中的一个特殊阶层,他们在清初的建国大业中征战沙场、冲锋陷阵,辅佐君主开疆拓土,是清朝皇家管辖全国的重要保障力量,因此自顺治入关以来,历代皇帝都对皇族的管理十分重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深入了解这个已经逝去的特别的群体。
宗室之内男子按照爵位高低又分有十二等级,从上往下分别是: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女子也有八个不同级别,以上往下各为:固伦公主、和硕公主、郡主、县主、郡君、县君、乡君、六品格格。
皇族们依仗着祖先的这条大腿,一出生就注定与常人不同,他们享有入仕当官、司法豁免(皇族犯法不能够直接按照《大清律》依法办理,只能够送往皇家专用法院“宗人府”办理,其结果也大多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俸禄优厚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