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潮汕话有多少人口
‘壹’ 潮汕人在海外的那个国家比较多
按血统,泰国拥有几百万的潮汕人,当然现在的泰国第三四代潮汕人基本讲不了潮州话了,其次就是马来西亚和新加坡
‘贰’ 泰国的潮汕人多吗
很多的,当年潮汕先人下南洋大部分去那里。泰国达信大帝他爸爸就是潮汕人过去的,目前泰国很多高官都是潮汕后裔,可想而知。
‘叁’ 早年为什么潮汕人会去泰国
在东南亚各国中,泰国政府对华人最是友好,积极推行吸收中国移民的政策,由此吸引了众多华人涌入。其中就包括大批与泰国一海之隔、素有“经商天才”美誉的潮汕人。
1、外交原因
早在暹罗素可泰王朝(1238-1378)建立时,泰国便成为中国的藩属,向中国进贡方物,并与中国维持了良好的关系。中泰两国互赠礼物,形同贸易;中方允许泰方豁免缴税,使泰方有厚利可图。
2、经商原因
13、14世纪之际,克拉(Kra)地峡两岸如春蓬,素叻他尼华人锡矿工人已在泰南建立了牢固的基础。同时,中国海盗林道乾及其随从,因与六坤等商港,最早吸引了华裔前往经商。
16世纪西方努力参透泰南时,受不了官兵的追剿,南逃至北大年落户,并与当地女王成婚。北大年逐渐地发展为华人的聚落。
华人在商场上所向披靡,17世纪时日本人在阿瑜陀王成失势,华人更乘机迅速地利用了泰王对贸易深感兴趣的心理,成为皇家贸易的代理人,从中取得利益。
3、历史原因
泰王视华人为自己人,给予特殊的待遇,因而华人与欧商竞争时占尽优势。
1766年,缅甸军队围攻首都阿瑜陀,城内华人居民奋勇抗敌,保卫城池,扮演了英雄的角色。事后,中泰混血儿郑昭带领500名部下突围而去,并在1767年10月率军收复阿瑜陀城,建立吞武里(1767-1782)王朝。
郑昭的父亲是潮汕人郑镛,原籍广东澄海,移民暹罗后发迹;母亲是泰国人。郑昭在执政期间(1767-1782年),鼓励潮汕人大批涌入泰国。他们有的从商,有的从事垦殖,种植甘蔗与胡椒,以供出口。在湄南河东岸靠近今王城处,开始出现一个新的华人聚集区。
郑昭死后所建立的王朝,为却克里,泰国的皇家贸易空前繁荣,华商参与其盛,大批移民涌入。拉玛一世(1782-1809)乃在今日曼谷唐人街的核心地带,兴建了一个华人商业区。
(3)泰国潮汕话有多少人口扩展阅读
随着1850年代经济的蓬勃发展,加速了华人移民的步伐。
19世纪上半叶时,华商季节性地涌入泰国。到了下半叶时,一种有组织的预付船票应运而生,导致大批劳工移民的涌入。
到了19世纪末,泰国华人已遍布各地。
绝大部分华人来自广东与福建。在20世纪初,潮汕人占绝对优势,占40%,其他如海南人18%,客家人16%,福建人16%,广府人9%。
潮汕人之所以占尽优势,除了郑昭的厚爱及连锁性的移民外,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曼谷与华南间的轮船通航,要以汕头为最早,大批潮汕人从这里下船到泰国去。
‘肆’ 谁知道潮汕人的人口是多少
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目前全球潮州人分布情况按本土潮汕:潮外海内:港澳海外分布几乎契合1:1:1的比例,潮汕人总量在3000万~3500万之间(其中潮汕华侨的总数达1100多万(包括侨裔在内接近1700万)),除潮汕地区外的主要分布区为: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成都、重庆、武汉、厦门、海南、北部湾、西安、香港、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柬埔寨、老挝、越南、印尼、菲律宾、澳门、法国、美国、澳洲、加拿大、英国、韩国、日本、南非、缅甸等地。
和中国13亿人口比起来,1600万名潮汕人只占人口的很小部分,算不上人数众多。 但是如果把焦点转到中国以外地区,就会发现一个惊人数字——目前分布在世界各地的5000万名华人中,潮汕人竟然多达1500万,占了30%!
潮汕各县市区的华侨分布:
潮州市
【湘桥区】:本土人口36万 华侨人口42万
【潮安县】:本土人口122万 华侨人口83万
【饶平县】:本土人口100万 华侨人口82万
汕头市
【金平区】:本土人口80万 华侨人口68万
【龙湖区】:本土人口43万 华侨人口40万
【濠江区】:本土人口28万 华侨人口29万
【潮阳区】:本土人口156万 华侨人口130万
【潮南区】:本土人口120万 华侨人口112万
【南澳县】:本土人口8.2万 华侨人口14万
【澄海区】:本土人口75万 华侨人口93万
揭阳市
【榕城区】:本土人口68万 华侨人口31万
【揭东县】:本土人口126万 华侨人口70万
【揭西县】:本土人口95万 华侨人口57万
【惠来县】:本土人口105万 华侨人口42万
普宁市
【普宁市】:本土人口230万 华侨人口213万
丰顺县(梅州市辖)
【丰顺县】:本土人口70万 华侨人口58.2万
‘伍’ 不知道怎么说用潮汕话怎么说
挖吾灾。这样读。
潮汕话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南沿海广东省的潮州市、揭阳市、汕头市、汕尾市,在梅州市丰顺县、惠州市惠东县;广西省;福建省的漳州市;江西省;海南省;香港、澳门也有分布;以及海外的新加坡、泰国、柬埔寨、为主的潮汕人聚集地,潮汕话在海内外使用人口约3000万人以上。
潮汕话的文化载体主要为潮语歌曲、潮语电影、潮剧、潮州歌册、潮州话剧、潮州歌谣、地方谚语、小品、灯谜和故事等等,同时潮语也是潮汕人鲜明的标记,潮汕人以其为重要的沟通纽带。
‘陆’ 中国有多少潮汕人
截至2017年底,中国有潮汕人2500多万。
潮汕人属于河洛人的一支,他们发源自广东潮州府(现潮汕地区),主要分布在广东汕头、潮州、揭阳、丰顺等地,及港澳台、南洋、西欧、北美、澳洲等沿海地区和国家。
潮汕人常住揭阳市、潮州市、汕头市及丰顺县共约1500多万,华南地区约1000万,迁居海外约2000多万。故居住在中国有2500多万潮汕人。
(6)泰国潮汕话有多少人口扩展阅读:
潮汕人遍布世界各地,潮人本土、国内其他地区和海外分别各占1/3,因此有三个潮州之称。其中海外又以泰国的华人人数最多。潮商的历史要溯源到中国近代,当时与晋商、徽商一起并列为三大帮商。
潮汕人由于经商的天赋,全球分布的广泛。潮汕人与犹太人有很多相似之处,甚至血脉里流淌着部分相同的基因。潮汕人与犹太人同样具有精明、勤奋和坚韧的性格特征。
特别是在商界等领域都极具天赋,以善于经营小生意发家而着称于世,他们与犹太人一样四处漂泊谋生,一样屡遭排斥,潮汕人在东南亚国家特别是泰国和印尼遭受过几次类似西方反犹排犹的排华运动。
因此,潮汕人也无可争议的被称为“东方犹太人”。因而是最先被誉称为“东方犹太人”称号的族群,当年一代又一代的潮人过番出洋时,几乎都是两手空空,身无分文。
‘柒’ 到底是潮汕人比较多还是客家人比较多
估计客家人会多一些。潮汕人基本上都聚居在广东潮州、揭阳、潮阳、汕头一带;而客家人除了广东以外,在全国许多地方都有客家人聚居。据统计,现在生活在中国大陆的客家人,主要分布在海南、广东、江西、福建、四川、湖南、湖北、贵州、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总人口达5000万以上,占汉族人口的5%。在国外,客家人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东亚的日本、朝鲜,美洲的美国、加拿大、巴西,欧洲的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德国和奥地利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1000万之众。
潮汕向海外移民的历史长、人数多、分布广,至今没有停止。目前海外潮人遍布世界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泰国约有500万人,马来西亚和印尼各约有80万人,新加坡约有50万人,越南约30万人,柬埔寨约20万人,老挝约10万人,美国约30万人,加拿大约10万人,法国约15万人,澳大利亚约10万人(杜松年《潮汕大文化》。)菲律宾、老挝、文莱、巴西、意大利、德国、法国、比利时、英国、新西兰、丹麦、瑞典、瑞士 .
.
在国内,移居各地的潮人也很多,仅广州、深圳就就达100万人,东莞70多万,上海市60多万,海南省也多达80万人。天津市潮州人约有万人左右。现在青岛大约有三千多潮州人。在川潮人估计有数万之众,在成都地区较为集中,约有上万人。
‘捌’ 世界有多少潮汕人
潮州人主要分布在广东潮州府地区,包括汕头、潮州、揭阳,以及海外华人聚居地。国内潮人约一千万,海外潮州人约二千到三千万。另外:
广东梅州地区的大埔、丰顺等地旧属潮州,至今部分地方仍说潮州话。
广东潮州地区有相当数量的客家人分布(其中揭西县是准纯客地区)。这些潮客兼具潮州人和客家人的双重属性。不过,从文化、习俗、语言上说,并不属于狭义的潮州人。
广东海陆丰地区(汕尾)尽管属于广义的潮州地区,但是,当地人一般自称为海陆丰人而非潮州人,而潮州人也不将其视为潮州人。
潮州人所说的话,彼此之间能沟通。现今的潮州人由于他们居住的地方是属于广东省境内,故早已没有闽南民系或福佬民系的强烈认同了,但他们的潮州人的认同却是十分强烈的。潮语(即俗称潮州话)是闽南语的分支也是代表。旅居海外的潮州华侨、华人也很多,集中最多的地方是泰国曼谷的唐人街,在这里,几乎处处可通潮州话。
‘玖’ 世界上有多少潮汕人
几亿到没有,几千万倒是有的.我就是潮州人.要是你想对全世界各地潮州人的人数粗略的估计的话,我建议你从同乡会的规模开始想.我能告诉你,全世界潮汕华侨最多的国家是泰国,有六百多万.基本上,在曼谷你能使用潮汕话而畅通无阻.除泰国外,世界各地也散居着不少潮汕人,可是除了东南亚以外一般来说聚居的规模也比较小.在欧洲,以巴黎唐人街的潮汕人最多.这也是历史的原因(法国曾经在东南亚殖民).美洲的潮汕人不多,起码比广府人要少得多.我可以比较肯定地告诉你,潮汕人在东南亚有大概一千五百万,世界其他地区最多一千万,潮汕地区约二千万,乐观估计总共约五千到六千万吧.
你地亲戚说得不错,就算有几个潮洲地方,也容不下全世界的潮洲人。
‘拾’ 泰国有多少人说潮汕话
很多泰国人都是潮汕人的后代,老一辈的泰国人很多都会说,特别是在曼谷这样的大城市,年轻一辈的就少了点,但也很多人会说.比例就不知道了,说潮汕话的大多数都是生意人,比较富有,毕竟华人善于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