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萤火虫有哪些
① 5厘米巨型萤火虫现身四川,这是什么品种的萤火虫
这是一种巨大的雌光萤科昆虫,最早发现的时候是1888年,过去分布的地区是泰国和缅甸 ,这个种系在我们中国是首次采集到的,所以工作人员根据它的分类地位和体型特征,将它的中文名称命名为巨雌光萤 。这只5厘米长的巨型萤火虫和我们平常见到的萤火虫是不一样的,不仅因为它的外形像是大号的黄粉虫,还因为这只萤火虫是生活在土壤里的,并且它是在晚上空气湿度比较高的时候才会出现,而且它身上有30多个发光点,并且发光的时候光亮不会闪烁,更加独特的是,它是在地面上活动的。
一、这是一种体型巨大的雌性萤火虫成虫根据工作人员的观察总结,认为这是一种体型巨大的雌性萤火虫成虫,之前它被误认为是大场雌光萤,但是因为大场雌光萤成虫体长只有2厘米,所以后来将这种体长5厘米的萤火虫正式归类为巨雌光萤。
② 为什么在泰国可以看见萤火虫的奇观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萤火虫每分钟闪光达120次,并且以相同的节奏。。
在一个秋天的晚上,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这时,一个孤单的宫女正用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
③ 泰国十大必去景点有哪些求推荐。
泰国十大必去景点有:攀牙湾、玛雅湾、芭东海滩、双龙寺、湄南河、皇帝岛、大皇宫、苏梅岛、华欣、普吉岛。比较推荐的是攀牙湾。
一、攀牙湾:泰国南部的攀牙湾是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波光粼粼。呈淡绿色的海湾水面上,石灰岩奇峰怪石星罗棋布,有的从水中耸起数百米。许多岩岛看上去像驼峰,有些则像倒置栽种的芜菁。
四、双龙寺:双龙寺是泰国着名的佛教避暑胜地,是一座由白象选址、皇室建造,充满传奇色彩的庙宇,传说有位锡兰高僧带了几颗佛舍利到泰国,高僧们为了怕让人抢走,便决定将舍利放在白象上,由白象选择一处可以建寺供奉舍利的福地,白象随意游荡,便在双龙寺的现址趴下,人们就建了舍利塔,又由于山路两旁有两只金龙守护,所以便叫做“双龙寺”。
④ 世界上萤火虫有哪些分类
1、水生萤火虫:幼虫大多生活在终年有水水质清澈的山间小水涧。或底层为泥浆的水田里,包括黄缘萤、黄胸黑翅萤及条背萤;
2、半水生萤火虫:幼虫在清澈溪水流过的潮湿驳坎或岩壁上栖息。红翅萤的幼虫是唯一的半水生萤火虫。幼虫有群居现象。有时会有数百只共同生活在潮湿岩壁上;
3、陆生萤火虫:幼虫通常栖息在阴凉、地面略微湿、山区的落叶间或小草上。有些则在开阔的草地上生活。大部分的萤火虫都是陆生的,包括: 台湾窗萤、红胸黑翅萤、纹萤、橙萤、拟纹萤、梭德氏脉翅萤等萤火虫。
⑤ 专家在四川发现了一只5厘米巨型萤火虫,这是什么品质的萤火虫
在四川发现的5厘米的巨型萤火虫是巨雌光萤,它的拉丁学名为Rhagophthalmus giganteus。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萤火虫,最大的也不过两三厘米的样子,而四川专家这次发现的萤火虫,体型达到5厘米,这也是非常罕见的。
名为Rhagophthalmus giganteus的这种萤火虫并没有中文名称,这次被发现之后被命名为巨雌光萤。这种萤火虫最早发现于1888年,主要分布在缅甸和泰国这两个国家。
世界上已知的萤火虫种类已经达到了2000多种,我国发现的总共有54种。巨雌光萤在我国很少见到,这一次发现后,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馆长赵力为这种萤火虫命名为巨雌萤虫,这也是它的第一个中文名称。
⑥ 萤火虫有多少种颜色
萤火虫(英文:firefly)又名夜光、景天、如熠燿、夜照、流萤、宵烛、耀夜等,属鞘翅目萤科,是一种小型甲虫,因其尾部能发出萤光,故名为萤火虫。这种尾部能发光的昆虫,约有近2000种,我国较常见的有黑萤、姬红萤、窗胸萤等几种。
萤科昆虫的通称,全世界约2000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根据中国几位专家的统计现发现的种类约有100余种,再加上未发现的种类,总共有150多种。夜间要发光,可分为水生类和陆生类两种。体型小至中型,长而扁平,体壁与鞘翅柔软。前胸背板平坦,常盖住头部。头狭小。眼半圆球形,雄性的眼常大于雌性。腹部7~8节,末端下方有发光器,体内的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反应后生成的黄绿色荧光。萤火虫夜间活动,卵、幼虫和蛹也往往能发光,成虫发光有引诱异性的作用。幼虫捕食蜗牛和小昆虫,喜栖于潮湿温暖草木繁盛的地方。
⑦ 萤火虫的生活习性是怎么样的
夏日的黄昏,人们常常可以看到,萤火虫三三两两在树丛中、小河边,飞来飞去,时隐时现;那绿色的幽光,忽上忽下,忽快忽慢地闪烁飘动,宛如天上掉下来的星星。
我国古人把这种能发出荧光的小昆虫,叫做“夜照”。因为萤火虫飞起来像盏小灯笼,古希腊人就给它取了一个美丽的名字“拉恩皮鲁”,意思是“提灯夜游的诗魂”。我国晋代有个清贫好学的车胤,从小爱读书,但他家里很穷,点不起灯,于是,他就用很薄的纱布,做了个小口袋,把萤火虫捉来放在里面,晚上便利用闪闪荧光来勤奋读书。这就是“车胤囊萤”的故事。
萤火虫是惹人喜爱的。西印度群岛的居民夜间在丛林中赤脚行走时,常把一种大而光亮的萤火虫缚在足趾上,用以照亮前进的道路;巴西的少女像戴花一样,将这些漂亮的“小灯”系在头发上;日本有个萤火节,节日那天许多人在湖上荡舟,在欢笑声中纷纷把笼中的萤火虫放出,与繁星争辉。
在我国南方的山洞里,有时人们会看到萤火虫发光的动人场面。山洞穹顶,千百万只萤火虫发出金银线似的亮丝。如果走进山洞的人说话声音太大,或猛击几下洞壁,惊扰了萤火虫,顷刻间光亮即逝,好像关了电门一样。停了一会儿,看到危险过去,萤火虫又一个接一个燃亮了自己的小灯,犹如晚上城市点起了万家灯火,整个洞顶很快又被照耀得亮闪闪的。
萤火虫约有1500种,它们发出的光各不相同:有淡绿色、淡黄色的,也有橘红色和淡蓝色的。有的每回陆续发3 次短暂的淡黄色光,有的发5 次橘红色光,每两次的间隔为2 ~10秒种。西印度群岛的扁甲萤能够发出相当强的光,1898年,美军在古巴作战,着名的哥加斯医生为伤兵施行手术时,突然灯灭了,结果他依靠一瓶扁甲萤的光亮,成功地完成了手术。据估计,37~38只扁甲萤所发出光的强度,大约相当于一支蜡烛发出的光的亮度。
牙买加的萤火虫“灯火”灿烂,它们群集在棕桐树上时,整棵树就像淹没在一片火海之中。聚集在泰国沿河一带红树林上的雄萤,每分钟闪光120 次。它们成千上万只一起闪亮,又一起熄灭。船在河上划行。就好像遇上了阵阵闪电,一会儿四周漆黑一片,一会儿却亮如白昼。
科学家通过研究揭示了萤火虫发光的奥秘。原来,萤火虫的尾部有个发光器,里面的荧光素,在荧光酶的催化下和氧化合,会发出荧光。荧光素和荧光酶的比例不同,发光的颜色就不一样。进人发光器的氧气数量的不同,会使发出的幽光亮度不同。雌萤的发光器在腹部的后3 节上,发光部分稍大,前2 节成阔带形,后1 节有2 个小点子。
而雄萤的发光部分较小,只有尾部末节的2个小点子。
萤火虫黑夜发光,白天是不是也发光呢?可以做这样一个实验:在黑暗中,萤火虫发出了光亮;这时用非常细的一束光线照射在萤火虫的眼睛上,刹那间,萤火虫的小“灯”熄灭了。可见,萤火虫在白天是不发光的。
萤火虫为什么要发光呢?实际上,这是它们之间在进行“对话”。这个秘密是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动物学家劳德埃博士发现的。劳德埃博士是一位研究昆虫行为的专家,他钻研萤火虫的发光现象长达18年之久,跑遍了世界上许多有萤火虫的国家。
劳德埃博士发现,同一种雄萤和雌萤之间能用闪光互相联络。有一种雌萤会按很精确的时间间隔,发出“亮、灭、亮。灭”的信号,这是告诉雄萤:“我在这里。‘”雄萤得知这个信号后,就会用“亮——灭、亮——灭”的闪光回答:“我来了。”同时向雌萤飞去。它们不断地用这种“闪光语言”保持联系,直至雌雄相会。
如果你不信的话,不妨到夏夜的郊野去试验一番:用手电筒一明一暗,发出闪光,雄萤接到闪光信号后。也许真会向你飞来,前来“赴约”呢!
英国的夜萤,只有雌的能发光,雄萤虽然不能发光,却能理解雌萤的闪光语言。意大利的舞萤,雌的数量比雄的少。雌萤常常把草丛当做洞房,像女王那样坐在那里,发出一道道光彩,召唤雄萤。一段时间以后,每个“女王”
的身边都会出现一队追求者。它便从中选择一个如意郎君,作为自己的伴侣。
有趣的是,有些雄萤在用闪光语言向雌萤倾诉衷肠时,一旦发现情敌,会用雌萤的闪光信号把对方引开,或者干脆模仿捕食萤火虫的动物发出的闪光,把不速之客吓跑。有一种雌萤能模仿其他种类雌萤的闪光语言,把那些萤火虫的雄性爱慕者吸引过来,统统吃掉。明白了雌萤的贪馋本性后,同种雄萤便将计就计:模仿可吃的萤火虫的闪光语言,将雌萤诱骗到自己的身旁。
劳德埃博士又发现,有些萤火虫还能用光亮的不同颜色传递信息。南美洲有一种萤火虫,身上有两盏“灯”:头上的是红“灯”,长在尾端的是绿“灯”。当四周环境安宁,没有危险的时候,它点亮红“灯”,向同伴们报告太平无事;当附近出现敌情或其他危险时,它便熄灭红“灯”“,点亮绿”灯“,向同伴们发出警报:这里有危险,赶快离开!
在掌握了萤火虫的闪光语言以后,有的科学家开始用电子计算机模仿萤火虫的应答反应,设法与萤火虫“通话”。
一旦获得成功,人们就可以揭示萤火虫各种行为的奥秘,进而指挥萤火虫的行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