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啸发生在泰国哪里
A. 哪里发生过海啸
▲1883年,印尼喀拉喀托火山爆发,引发海啸,使印尼苏门答腊和爪哇岛受灾,3.6万人死亡。
▲1896年,日本发生7.6级地震,地震引发的海啸造成2万多人死亡。
▲1906年,哥伦比亚附近海域发生地震,海啸使哥伦比亚、厄瓜多爾尔尔一些城市受灾。
▲1960年,临近智利中南部的太平洋海底发生9.5级地震(有始以来最强烈的地震),并引发历史上最大的海啸,波及整个太平洋沿岸国家,造成数万人死亡,就连远在太平洋东边的日本和俄罗斯也有数百人遇难。
▲2004年12月26日于印尼的苏门达腊外海发生芮氏地震9级海底地震。海啸袭击斯里兰卡、印度、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孟加拉、马尔代夫、缅甸和非洲东岸等国,造成三十余万人丧生。准确死亡数字已无法统计。参见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
B. 2004年海啸在哪发生过
在2004年12月26日的大海啸中,印尼受袭最为严重,据印尼卫生部称,该国共有238945人死亡或失踪。已经确认死亡的人数增加了1874人,达到111171人,失踪人数则为127774人。
泰国确认遇难者总人数为5393人,失踪人数新增加3071人,其中超过1000人为外国人。
斯里兰卡是受袭仅次于印尼的国家,其遇难者总人数为30957人,失踪者人数为5637人。
在印度,官方确认的死亡人数是10749人,失踪人数为5640人。
缅甸共有61人在海啸中遇难,而联合国估计该国死亡人数为90人。
马尔代夫至少有82人遇难,失踪人数新增加26人。
马来西亚警方称,该国共有68人遇难,大部分为槟榔屿居民。孟加拉国则有2人死亡。
非洲东海岸也有人员在海啸中遇难,其中索马里死亡298人,坦桑尼亚死亡10人,肯尼亚死亡1人。
国际救援人员认为,索马里的遇难者人数可能被夸大了。
遇难人数统计:
印度尼西亚:238,945
斯里兰卡:30,957
印度:16,389
泰国:5,393
马尔代夫:82
马来西亚:68
缅甸:61
孟加拉:2
索马里:298
坦桑尼亚: 10
肯尼亚:1
总计:292,206
(注:该统计数字包括印尼127774名失踪人员及印度5640名失踪人员;为避免重复计算,该数字没有包括泰国的3071名失踪人员,斯里兰卡的5637名失踪人员也没有计算在内。)
C. 泰国的海啸地震一般在哪些时期哪些地方发生率较高
泰国的东七区沿海地区。
地震发生的范围主要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消亡边界。 地处安达曼海。震中位于印尼苏门答腊以北的海底。
D. 南亚海啸发生的原因
海啸,就是海上突然出现的巨浪,有时浪高可达十公尺以上。这种巨浪可能在同一地点持续数小时,重复几十次,如果冲向陆地,所到之处,破坏设施、建筑,会造成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
二○○四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清晨,印尼发生 9.0 级大地震,震央位于苏门答腊岛西北部的亚齐省西南外海 160 公里处。地震引发南亚大海啸,巨浪冲向印尼、泰国、斯里兰卡、印度这些印度洋周边国家,甚至冲向远在五千公里外的非洲东岸,一天之内造成数十万人伤亡,数百万人无家可归。
海啸发生的频率并不低,以台湾为例,二十世纪就有四次海啸纪录,但因规模不大,浪高都不及一公尺,因此未造成重大灾害。规模像这次南亚大海啸的,倒是很少发生,全球平均几十年才有一次。
海啸发生的原因
海啸发生时,冲向陆地的巨浪,速度可达每秒数十公尺。以速度 V = 10 m/s 计算,质量 M = 1 kg 海水持有的动能 K 是
K = 1/2 × MV2 = 1/2 × 1 kg ×(10 m/s)2 = 50 joule
而且,海水由海面冲向陆地,至少经过几十秒的时间,也就是这些海水“持有”这些动能至少达几十秒。
因此,海啸的发生,一定是有造成局部海水突然获得大量动能的机制,海水瞬间开始快速流动,形成巨浪,这种海浪以速度
V =(gh)1/2
(其中 g 是重力加速度 9.8 m/s2,h 是水深)向四面八方传播。以水深三千公尺的海面为例,
V = (9.8 × 3000)1/2 m/s = 170 m/s
约等于传播速度每小时六百公里。
若海水原本的平衡状态瞬间被破坏,破坏的能量就会转移到海水,使海水突然获得大量动能而引发海啸。这有以下三种可能的原因:(1)巨大外物(例如彗星)撞击海洋;(2)海底山崩塌;(3)海底浅层地震。
如果不幸有一颗彗星撞击地球,且撞到海洋,则被撞的局部海水会因此被排开,并吸收彗星的动能,而形成巨浪,引发大海啸。一九九四年曾有彗星撞木星的事件,至于彗星撞地球,虽然有史以来未曾发生,但在史前曾经发生过,未来还是有可能的。美国亚利桑那州就有一个三万三千年前产生的直径1.2公里的彗星撞击坑。
海底山崩塌是可能引发海啸的第二个原因。如果海底山发生崩塌,崩塌的部分会掉落海底地表,降低位能,转换为海水的动能,使海水流动,产生巨浪而引发海啸。海底山崩塌曾经造成一九九八年的巴布亚纽几内亚海啸。最近有人预测西非摩洛哥外海加纳利群岛中的巴尔默岛,可能因火山爆发造成崩塌,而引发高达一百公尺巨浪的大海啸。不过笔者对发生如此大规模崩塌的可能性,抱持强烈怀疑。
最常引发海啸的是震源在海底的浅层地震。断层是板块边界,若海底浅层地震造成断层两侧的板块产生垂直方向的相对位移,则覆盖的海水也会跟着产生垂直方向的相对位移,海水原本的平衡状态被破坏,抬升板块上方的海水变得比较高,位能变得比较高,于是向位能比较低的下沈板块方向流动。也就是说,海底浅层地震可能使震央附近的海水突然获得大量位能,这个位能因地心引力立即转换为动能,使海水流动,而引发海啸。
依震源深度,可以把地震分为浅层(深度 0 ~ 70 公里)、中层(深度 70 ~ 300 公里)、深层(深度超过 300 公里)三种。断层地震都发生在板块边界处,依照板块之间相互移动的方式,断层可分为平移型、发散型和聚合型三种。发散型断层是上盘向下滑移(下沈),又称正断层,聚合型断层是上盘向上滑移(抬升),又称为逆断层。正断层和逆断层都是倾斜滑移断层。
如果海底地震是由平移断层引发,断层没有倾斜滑移,则海底板块只会发生水平位移。因海水是流体,虽然会跟随发生水平位移,但位移量远小于海底板块的位移量,海水原本的平衡状态被破坏得很有限。而且这种破坏仅限于水平方向,不涉及重力加速度,海水不会增加位能,因此即使发生海啸,规模也不大。
如果发生海底倾斜滑移断层地震,但震源很深,断层破裂面并未延伸到海底地表,只局限在海底地表以下,则地震波传到海水时,海水只是传播震波的介质,震波传过之后海水又恢复平静。震波虽然可能产生盆地效应,即震波在一个封闭水体中来回摆荡而产生加成作用,但这种摆荡只会在小面积的水体,如湖泊或内海产生。由于封闭水体的水量有限,且传播的只是震波,不是海浪,震波能量会由海水传入海底而消散。
至于海水流入海底断层的裂隙,不太可能是产生海啸的原因。因为断层的裂隙通常非常小,特别是倾斜滑移断层,裂隙多在十公分以内,几乎看不到。以台湾一九九九年的 921 地震为例,在断层面上两板块紧密接合,根本没有裂隙,海水无法流入,因此不太可能引发海啸。
断层破裂面在陆上的地震,除非破裂面延伸到海底地表,否则海水的角色只是震波传播的介质。地震波到达之后,海水虽短暂获得振动的动能,却无法“持有”这个动能,这个动能在不到一秒之内就传播到别处,海水又恢复平静,不会流动。所以陆上地震几乎不可能引发海啸。
最可能引发海啸的,是断层破裂面在海底地表的海底倾斜滑移地震。这种地震会造成断层两侧板块的地表产生垂直方向的相对位移,正断层是下盘抬升,逆断层则是上盘抬升,由于覆盖在板块上方的海水随着板块产生垂直方向的相对位移,在抬升板块上方的海水面跟着抬升,于是高于下沈板块上方的海水面,这个过程只需要几秒钟时间。随后地心引力迫使具有较高位能的海水向下沈板块快速流动,形成巨浪向四面扩散,而引发海啸。
海底的断层,大部分是位于海洋板块冲入大陆板块底下,或海洋板块冲入另一海洋板块底下的隐没带的聚合型断层,属于逆断层,且断层附近有海沟,发生地震时是上盘抬升,下盘下沈。虽然断层也有平移型和发散型,但比较少。以这次引发南亚大海啸的地震为例,就是印度板块和澳洲板块冲入缅甸小板块和桑达板块的逆断层。
海底断层倾斜滑移,抬升板块上方的海水到底具有多少能量(位能)?以 1226 南亚大海啸为例,断层倾斜滑移造成上盘抬升达 30 公尺,断层破裂面长度超过一千公里(106 m)。假设上盘抬升与下盘下沈发生在断层两侧各一百公里(105 m)范围内,则上盘抬升的海水质量 M 是(海水密度是 103 kg/m3)
M = 106 m × 30 m × 105 m × 103 kg/m3 = 3 × 1015 kg
获得的位能 U(以 U = mgh 计算,重力加速度 g = 9.8 m/s2,海水平均抬升高度 h = 15 m)
U = 3 × 1015 kg × 15 m × 9.8 m/s2 = 4.4 × 1017 joule
大约是两千颗广岛型原子弹的能量!如此巨大的重力位能瞬间转为海水流动的动能,可以想见造成海浪及海浪冲击的力量有多大!
由于抬升板块上方的水体先流向下沈板块,因此抬升板块后方的海岸先发生大退潮,之后才会遭到海浪侵袭。相反地,下沈板块后方的海岸不会因海啸发生退潮。以这次南亚大海啸为例,幸存的泰国普吉岛游客描述海啸当时先发生大退潮,“来不及退游的鱼在沙滩上挣扎,接着巨浪侵袭……”因为普吉岛位于逆断层上盘(抬升板块)的后方,海水先向下盘流动,因此先发生大退潮。一八六七年基隆大海啸也是先发生大退潮,是基于相同的原因。
哪里可能因地震引发海啸
板块边界可分为聚合型、发散型和平移型三种。中洋脊包括发散型和平移型板块边界,且占了海底发散型板块边界的大部分。由于中洋脊地壳温度很高(可能高达摄氏一千度以上),只会发生小规模地震(规模 4 以下),不太可能引发海啸。不在中洋脊的平移型海底板块边界则都是平移断层,如前所述,不会引发海啸。
由于隐没带占了海域倾斜滑移板块边界的大部分,因此可能引发海啸的海底断层大多是聚合型的逆断层,只有少数是正断层。海底聚合型板块边界主要分布在:(1)环太平洋地震带:由南美洲智利外海向北至中美洲,由北美洲阿拉斯加向西南,经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琉球群岛、马里亚纳群岛、菲律宾、纽几内亚、所罗门群岛到纽西兰东部外海;(2)阿尔卑斯地震带:包括地中海、孟加拉湾、印尼南方外海。
这次发生南亚大海啸的地震震央,印尼亚齐省西南方外海,就是阿尔卑斯地震带的一部分。环太平洋地震带大部分是海底隐没带逆断层,阿尔卑斯地震带则大约一半是海底隐没带逆断层。
会引发海啸的隐没带多在大陆边缘,逆断层上盘在近陆地的一边,下盘在面向大洋的一边。发生海啸时,上盘抬升的结果,海水先向下盘方向流动,因此上盘后方海岸先发生大退潮。所以,对大多数海岸而言,海啸的发生是先有大退潮,然后才是大浪侵袭。
台湾是否可能发生海啸?是的,一七八一年在台南,一八六七年在基隆、淡水,都有大海啸的纪录。台湾位于欧亚大陆板块与菲律宾海板块边界上,断层经过台湾陆地,由于南方海域及东北方海域都是板块边界的隐没带(海底逆断层),因此,海啸可能在南北两端发生,侵袭台湾。
海啸灾害防治
海啸是自然现象,无法避免。既然无法避免,就要面对它,与它和平共存,设法把海啸的灾害降到最低。
海啸的传播速度是每小时数百公里,除非正好在断层附近,海啸由断层传到陆地,总有几分钟以上的时间,利用这一点时间就可以减少灾害。
以 1226 南亚大海啸为例,由震央(印尼亚齐省外海)到斯里兰卡距离约一千六百公里,海啸的巨浪到达需 2.5 小时,如果能预先发布警报,所有的人都有足够的时间撤至安全地点。由于缺少预警系统,斯里兰卡伤亡惨重,甚至远在东非的索马利亚也有数百人丧生。但在震央附近的印尼锡默卢岛 (Simeulue),岛民凭藉“发生地震立即往山上跑”的古老传说,据报导在这次南亚大海啸中竟然全岛无一人伤亡!
由于地震发生后.邻近的监测站可以在一分钟之内测知,然后在几秒内判定震央及强度,及时对可能受海啸侵袭的地区发出警报,技术上不是问题。因此,建立海啸预警系统,并且准备好发生海啸时的撤离路线,是必须的。
台湾如果发生海啸,震央可能在台湾南方或北方海域,与台湾陆地有数百公里的距离,因此台湾有大约一小时的预警时间,足够避免严重损失,也因此台湾有必要尽早建立海啸预警系统。
E. 致人死亡最多的海啸发生在哪
2004年12月26日的印度洋海啸,遇难总人数超过29.2万人。其中,印度尼西亚受袭最为严重,据该国卫生部称,共有23.89万人死亡或失踪。已经确认死亡的人数达到11.11万人,失踪人数则为12.78万人。
斯里兰卡是受袭仅次于印度尼西亚的国家,其遇难总人数为3万多人,失踪者人数为5000多人;印度官方确认的死亡人数是1万多人,失踪人数为5000多人;泰国确认遇难者总人数为5000多人;缅甸有60多人遇难;马尔代夫至少有80多人遇难;马来西亚60多人遇难;索马里死亡近300人。
F. 印度洋海啸地点有泰国旅游胜地——普吉岛吗
海啸已经过去了,普吉虽然受到了一点影响,但现在一切都回复正常了,可放心出行。
以下是纯手工海啸总结,希望你看了我们的分析后可以安心出行。
事件回放:
4月11日下午16时38分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8.7地震,并引发浪高80厘米的海啸,普吉有震感。泰国政府随即发布海啸预警,普吉机场也宣告临时关闭。晚上22:20分,泰国解除海啸警报,机场随即宣布12日早8点开放。地震事件宣告结束,普吉岛的居民、游客回复正常秩序。
事件虽然已经过去,但是我们总结一下这件事情带来的影响,并对以后产生此类事情做一个参考。
1. 印尼常年地震,但不是每次地震都会引发海啸。所以得知地震的消息不用惊慌失措。
2. 即便引发海啸,也不一定会对普吉岛产生严重冲击。要看震源的位置、深度而定。不是每次海啸都会引发跟04年一样的灾难。
3. 经过04年的海啸后,太平洋沿岸各国均建立起有效的海啸预警。此次海啸预警比海啸抵达普吉岛提前了一个多小时,有足够的时间躲避。
4. 海啸预警后,机场宣布临时关闭属正常措施。不要以为是非常不得了的事情,事情过后机场会正常开放。因此而影响的航班,航空公司都会妥善处理。
5. 由于事情突然,普吉岛的电话通讯基本瘫痪(进出的电话量极大),电话极难打进打出。但网络仍然畅通,本次事件的情况了解均是通过网络与当地同事进行。如果不方便上网,那么开通手机流量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起码还可以用一用QQ或微信(这个需要提前开通)。
6. 网络上称当地人都在爬山,这是一种正常的规避,并非恐慌。我们联系了一位连锁酒店的高层。他们在普吉岛有十家酒店,每个酒店都由员工组织游客前往高处避险。得知海啸过去后,再由员工带下来。一切井井有条。
7. 海啸的实际影响非常短暂,通常是一两天的事情,没有后遗症。所以只要没有新的地震,所以此次事件就此结束,不会影响到后面的游客。但如同那位酒店高管所说,“海啸的心理影响将远大于实际影响”
8. 因海啸所带来的航班延误、酒店减少或增加一晚住宿的情况,由航空公司和酒店来处理,旅行社是一个中介结构,负责协调情况,但不做最终裁决,以航空公司和酒店的实际处理结果为准。
G. 泰国海啸哪年
印度洋海啸发生在2004年12月26日,这次地震发生的范围主要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消亡边界。 地处安达曼海。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给印尼、斯里兰卡、泰国、印度,马尔代夫等国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到2005年1月10日为止的统计数据显示,印度洋大地震和海啸已经造成15.6万人死亡,这可能是世界近200多年来死伤最惨重的海啸灾难。截止到2005年1月20日印度洋大海啸已经导致22.6万人死亡,并且死亡人数仍旧不断攀升。
H. 泰国普吉岛海岸发生海啸地震的原因
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多地震活动;沿海地区,海底地震会引发海啸。
I. 普吉岛易发生地震海啸吗
普吉岛不易发生地震海啸
普吉岛:在04年的时候被印尼的大海啸波及,虽然受到破坏,但是水质却恢复到被开发之前的水平,算是有失有得。
普吉岛(泰语:ภูเก็ต)属于泰王国普吉府管辖,面积543平方千米,是泰国最大的岛,也是泰国最小的府,2014年,岛民共计超过60万人。
普吉岛位于泰国西南方,安达曼海东南部海面之上,是一座南北较长(最长处48.7千米)、东西稍窄(最宽处21.3千米)的狭长状岛屿,北以巴帕海峡与泰国本土的攀牙府相邻,而东侧则是隔着攀牙湾与对岸的甲米府呼应,西岸及南岸则都濒临安达曼海。
普吉岛由于面临安达曼海,气候备受海洋季风影响,上半年炎热,下半年多雨。
普吉岛以其迷人的热带风光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被称为"安达曼海上的一颗明珠",而且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有"珍宝岛"、"金银岛"的美称。主要矿产是锡,还盛产橡胶、海产和各种水果。岛上工商业、旅游业都较发达。首府普吉镇地处岛东南部,是一个大港口和商业中心。
J. 东南亚地区发生历史上最严重的海啸是在几几年几月
2004年12月26日于印尼的苏门达腊外海发生芮氏规模9.3海底地震。海啸袭击斯里兰卡、印度、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孟加拉、马尔代夫、缅甸和非洲东岸等国家,造成30余万人丧生。准确死亡数字已无法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