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西班牙 » 为什么西班牙无敌舰队失败

为什么西班牙无敌舰队失败

发布时间: 2022-06-09 22:53:25

‘壹’ 为什么“无敌舰队”会覆灭

无敌舰队是西班牙为远征英国而组建的舰队。1588年,西班牙在同英国争夺海洋霸权的斗争中,无敌舰队几乎全军覆没。从此,西班牙海上霸主地位被英国取代。16世纪的西班牙是世界头号殖民强国,其势力遍布亚、非、欧、美四大洲。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外贸易和殖民掠夺范围日渐扩大,英国经常在西班牙殖民地进行走私贸易,拦劫西班牙运送金银的船队,袭击西班牙的殖民据点。英国的海盗活动,成了西班牙的心腹之患。1568年,因国内发生政变而逃到英国的苏格兰女王马利,被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关了起来。马利被囚后,反对伊丽莎白的英国天主教上层分子,马上掀起暴动,想救出马利,并拥立她为英国女王。支持利用马利的不仅有罗马教皇,而且有西班牙的国王腓力二世。后来,英国以“阴谋叛乱”的罪名将马利处死。马利的死,是对欧洲天主教会的一次严重打击,教皇立即发布诏书,号召天主教徒讨伐英国。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首先响应。为了进攻英国,1587年夏,腓力二世花费巨资,装备了一支庞大的舰队,命名为“最幸运的无敌舰队”。这只舰队共有舰船130余艘,其中65艘为带有船楼的大型战舰,25艘是载有辎重和马匹的荷兰帆船,19艘小型护卫船,13艘通讯船和8艘大型运输船。舰队总共3万多人,其中水手和炮手8千人,步兵2.3万人。腓力二世决心凭借这支强大的舰队征服英国。而英国当时的大型战舰只有20余艘,舰队作战人员约9千人。1588年7月22日,两支舰队在英吉利海峡接战。“无敌舰队”迅速列成半月队形,全速逼进。他们企图利用旧式的接舷战术钩住英舰,但英舰不让“无敌舰队”靠近,并时常侧过船身发炮。交战期间,英国还封锁尼德兰海面,使西班牙军队无法救援。在英军的猛攻下,“无敌舰队”顿时陷入一片混乱,首尾不能照应。最后,“无敌舰队”在损失五艘大型主力战舰后,失去了战斗力,不敢再战,只好绕道苏格兰和爱尔兰返回西班牙。1588年10月,“无敌舰队”到西班牙时,仅存43艘残破舰船,几乎全军覆没。从此,西班牙日益走向衰落。

‘贰’ 明明是无敌的西班牙舰队,为什么会被英国击败

没错从表面上看,无敌的西班牙舰队不应该被英国击败,但是,西班牙舰队的将领换人了,同时在战术战略上的错误决定了这场战役的结局,西班牙舰队必败无疑。

西班牙舰队曾是一个不败的舰队


英国的战舰比较轻巧,虽然看起来在体积方面没有西班牙战舰的体积大,而且感觉火炮数量也不如西班牙舰队的数量多。但是,战舰的体积小,灵活性和机动性就更好。

也正是因为英国的战舰机动性更好,所以他们在开炮的时候就会全方位无死角的开炮,这样带来的伤害是毁灭性的。而且一个西班牙陆军将领运用的是自己在陆地上的战略方式,完全不符合海上战斗,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以西班牙舰队的惨败告终。

无敌的西班牙舰队的失败,让西班牙渐渐走入了下坡路,只能说这也和执政者的贪图享乐无心国事有关,只不过可怜的陆军将领帮帝王背了锅而已。

‘叁’ “无敌舰队”为什么不堪一击

“无敌舰队”,顾名思义,就是天下无敌的舰队。然而,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却上演了一出“以多负少”的悲剧,“天下无敌”的舰队变成了英吉利海峡上任人宰割的羔羊。从此以后西班牙急剧衰落,“海上霸主”的地位被英国取而代之。

掠夺金银财宝,致使西班牙很快成为欧洲最富有的海上帝国。据统计,公元1545到1560年间,西班牙海军从海外运回的黄金即达5500公斤,白银达24.6万公斤。到16世纪末,世界贵重金属开采中的83%为西班牙所得。为了保障其海上交通线和其在海外的利益,西班牙建立了一支拥有100多艘战舰、3000余门大炮、数以万计士兵的强大海上舰队,最盛时舰队有千余艘舰船。这支舰队横行于地中海和大西洋,骄傲地自称为“无敌舰队”。

那时,英国的资本主义处于萌芽状态。轻工业的发展,迫使它急于寻找海外商业市场;舰船制造和航海技术的革新,更加膨胀了英国夺取殖民地的勃勃野心。对于西班牙来说,自然不允许其他国家分占它来自殖民地的利益。当时,英国的海上实力并不强大,难以与西班牙海上舰队相匹敌,只能靠海盗头子德雷克、豪金斯和雷利等人组织的海盗集团在海上袭击、拦劫西班牙运载金银的船只,进行海盗活动。英国政府暗中支持的海上抢劫以及对美洲的掠夺严重地威胁着西班牙对殖民地的垄断地位,引起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的仇视。起先腓力二世不想诉诸武力,他勾结英国天主教势力,企图把信奉天主教的苏格兰女王玛丽扶上英国王位。为此,他在英国开始进行颠覆活动。玛丽早在1568年就因苏格兰政变而逃到英国,被伊丽莎白所囚禁。当英国的天主教徒在西班牙的怂恿下谋刺伊丽莎白而另立玛丽时,伊丽莎白乘机处死了玛丽。腓力二世谋杀不成,就决心用武力征服英国。

1588年8月,西班牙和英国为了争令海上霸权,在英吉利海峡进行了一场举世瞩目、激烈壮观的大海战。这次海战,西班牙实力强大,武器先进,拥有100多艘战舰、3000余门大炮、数以万计士兵,号称为“最幸运的无敌舰队”。而当时英国军队规模不大,整个舰队的作战人员也只有9000人。两军相比,众寡悬殊,西班牙明显占据绝对优势。但是,出人意料的是这场海战的结局以西班牙惨遭毁灭性的失败而告终。到1588年10月,“无敌舰队”仅剩下43艘残破船只返回西班牙,近乎全军覆没。

为什么强大的“无敌舰队”竟然在寡弱对手面前不堪一击、一败涂地呢?大致有三种意见。

一是基础不牢说。有人认为西班牙的强盛只是外强中干,只是表面上的暂时的虚假繁荣,政府只是代表一少部分人的利益。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蛮横的专制统治,不断搜刮民财,加上连年征战、专横残忍,又挥霍无度,激起了广大人民的愤恨,国内基础不牢,危机四伏。

二是人祸说。首先是海军统帅克鲁兹的死亡。1588年1月30日,西班牙无敌舰队统帅、能力最强的海军宿将克鲁兹,在战争一切都准备就绪的时候,突然地死掉了。其次是克鲁兹死后,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用人不当,指挥失误,导致“无敌舰队”惨败。1588年4月25日,腓力二世在里斯本大教堂举行授旗仪式,任命大贵族西顿尼亚公爵为舰队总司令,率领舰队远征。西顿尼亚出身名门望族,在贵族中有较高威望,深得国王信赖,所以被任命为舰队统帅。但是他本来是一名陆将,根本不懂海战,对指挥庞大的舰队在海上作战毫无经验,而且晕船。对这项任命他始料不及,根本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和信心指挥这场战争。他也曾上书国王请求腓力二世另外安排统帅人员,但未获批准,国王只是另派了一位海员堂迭戈来充当他的海军顾问。此外,当梅迪纳公爵的舰队到达海峡之后,就任命帕尔玛公爵为远征军总司令,率师进发。试想,这样的将领指挥海战,岂有不败之理?

三是天灾说。这种说法认为“无敌舰队”遇上了天灾,而不是人祸。它首先遇到的对手,是非常可怕而又无法战胜的大西洋的狂风巨浪。在“无敌舰队”起航不久即遇到大西洋风暴的袭击,许多船只被毁坏,淡水从仓促制成的木桶中漏出,食物大量腐烂变质,水手们疲惫不堪,大多数步兵也因为晕船而失去战斗力。就这样,进军时机选择不当,造成的“无敌舰队”出师未捷身先死,战斗力已大大受到削弱。不得已,西顿尼亚带着这样一支失去战斗力的舰队与英军开战,从而导致厄运的发生。在交战后匆忙回撤的过程中,在苏格兰北部海域,再次遇到大风暴,一些舰船又被海浪吞噬或触礁沉没。至此,“无敌舰队”几乎已全军覆没。

西班牙舰队的失败,是天灾,更是人祸。从此西班牙的海上霸权地位终结了,也开启了英国在海上王国的盛世。虽然我们并不能肯定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无敌舰队”覆亡,但对于海洋权益特别是军事上制海权越来越重要的今天,对于要走出国门的中国海军,隐藏在其中的深刻道理值得所有的军事家深思,加强海洋军事力量建设和创新制海权军事理论更需要提高到国家的高度了。

‘肆’ 西班牙“无敌舰队”覆灭原因是什么

为了争夺海上霸权,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在1588年派出无敌舰队,与英国在英吉利海峡举行了一场让世人瞩目的战役。

但是的西班牙实力强大,武器先进,战船更是威力巨大,且兵力达3万余人。而当时的英国军队规模不大,整个舰队的作战人员也只有9000人。然而,就是在这种众寡悬殊,西班牙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海战以西班牙惨遭毁灭性的失败而告终,“无敌舰队”几乎全军覆没。也正是这场战争使得西班牙急剧衰落,“海上霸主”的地位被英国取而代之。

学术界一直对“无敌舰队”在寡弱对手面前不堪一击,最终覆没的解决深感不解,专家们更是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有人认为,不得民心而发起战争是当时西班牙失败的重要原因。他们认为,当时的西班牙只是表面上的强盛。国王腓力二世的专制统治早激起了广大人民的愤恨,这种民愤使得战争失利。

也有学者认为,“无敌舰队”的惨败是由于西班牙国王用人不当造成的。舰队总司令西顿尼亚出身于名门望族,深得国王信赖。但是他本来是一名陆将,根本不懂海战,对指挥庞大的舰队在海上作战毫无经验,而且晕船。因此,他也曾向腓力二世请辞,但未被获准。而在这样一位将领指挥下的海战只能失败。

另外,有一部分人也认为“无敌舰队”遇上了天灾,导致了最后的惨败。在“无敌舰队”起航不久即遇到可怕而又无法战胜的大西洋风暴的袭击,许多船只被毁坏,淡水泄露,食物大量腐烂变质,水手们疲惫不堪,步兵也因为晕船不适应而失去战斗力。而西顿尼亚带着这样一支失去战斗力的舰队与英军开战,厄运的发生无可避免。而更让舰队雪上加霜的是,回国时,在苏格兰北部海域,再次遇到大风暴,一些舰船又被海浪吞噬或触礁沉没。至此,“无敌舰队”全军覆没的命运就这样划上了句号。

历史已经成为过去,“无敌舰队”覆灭的事实无可改变。但军事家们仍能在对“无敌舰队”覆灭原因的思考中,找到值得深思的东西。

‘伍’ 无敌西班牙舰队为什么输了呢

元朝铁骑的强大。可以说是举世闻名的。欧洲人提起这支铁骑,称他们为上帝之鞭。这是因为,这铁骑在到达了欧洲之后。以摧枯拉朽之势,打得他们落花流水,他们有些人现在提起来都是瑟瑟发抖,为什么元朝,在征伐日本的时候,却接二连三的吃了败仗呢?原因是因为轻视他们,轻敌是战争中最大的弊病。

后人总结,西班牙失败的原因有三个。

第一个就是西班牙虚假的繁荣。当时的西班牙国王,不得民心,他在民间大肆的搜刮财产,用来补给自己的军队,但是不得民心,又有哪一个士兵愿意为他作战呢?

第二个就是没有统帅,在和英国作战的前几天。西班牙的统帅刚好死了,于是士气低落。西班牙的新统领,居然是一个没有经历过海战的军官,结果大家也就想得到了。

第三个原因,也就是最主要的原因,轻敌。西班牙没有了解到英国的实力。等到他们两个人作战的时候,荷兰人出手了。西班牙大惊失措,没想到英国还有这一手。倘若西班牙舰队,没有轻敌,那么今天世界的格局,可能又是另一番样子。

‘陆’ 西班牙“无敌舰队”覆灭之谜是怎么回事

西班牙“无敌舰队”曾经横行海域,所向无敌,故得此名,但因何惨遭覆灭,这里面有什么秘密吗?

为了争夺海洋霸权,西班牙和英国于1588年8月在英吉利海峡进行了一场举世瞩目、激烈壮观的大海战。这次海战,西班牙实力强大,武器先进,战船威力巨大,且兵力达3万余人,号称为“最幸运的无敌舰队”。而当时英国军队规模不大,整个舰队的作战人员也只有9000人。两军相比,众寡悬殊,西班牙明显占据绝对优势。但是,出人意料的是这场海战的结局竟以西班牙惨遭毁灭性的失败而告终,“无敌舰队”几乎全军覆没。从此以后西班牙急剧衰落,海上“霸主”的地位被英国取而代之。

为什么强大的“无敌舰队”竟然在对手面前不堪一击,一战而负呢?大致有三种意见。

一是基础说。西班牙的强盛,只是表面上的暂时的虚假繁荣。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加强专治统治,搜刮民财,连年征战,专横残忍,挥霍无度,激起了广大人民的愤恨,国内危机四伏。这次战争根本是不得民心的。

二是指挥失当说。另有学者认为,“无敌舰队”的惨败是由于国王用人不当造成的。1588年4月25日,国王在里斯本大教堂举行授旗仪式,任命大贵族西顿尼亚公爵为舰队总司令,率领舰队远征。西顿尼亚出身于名门望族,在贵族中有较高威望,深得国王信赖,所以被任命为舰队统帅。他本来是一名陆将,根本不懂海战,指挥庞大的舰队在海上作战毫无经验,而且晕船。对这项任命他始料不及,根本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和信心指挥这场战争。他也曾要求腓力二世另请高明,但未被获准。试想,这样的大将指挥海战,哪有不败之理!

三是天灾说。这种说法认为“无敌舰队”遇上了天灾,而不是人祸。它首先遇到的对手,是非常可怕而又无法战胜的大西洋的狂风巨浪。这是进军时机选择不当造成的。在“无敌舰队”起航不久即遇到大西洋风暴的袭击。“无敌舰队”许多船只被毁坏,淡水从仓促制成的木桶中漏出,食物大量腐烂变质,水手们疲惫不堪,大多数步兵也因为晕船而失去战斗力。“无敌舰队”还没有与英国交战先折兵,战斗力大大受到削弱。不得已,西顿尼亚带着这样一支失去战斗力的舰队与英军开战,从而导致厄运的发生。回国时,在苏格兰北部海域,再次遇到大风暴,一些舰船又被海浪吞噬或触礁沉没。至此,“无敌舰队”几乎已全军覆没。

“无敌舰队”就这样以多负少,惨遭灭亡,其中的原因令人深思,让人费解。

‘柒’ 西班牙“无敌舰队”覆灭之谜讲的是什么

西班牙一直是海上强国,它的财富当然不是靠打鱼积累起来的,有时它也去别的国家拿点儿,但有时并不顺利。

在大约400多年前,世界上的“超级大国”不是美国,也不是后来殖民地遍布全球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而是欧洲的西班牙。据考证,自从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后,西班牙殖民者纷纷涌到那里去掠夺金银财宝,致使西班牙很快成为欧洲最富有的海上帝国。此间西班牙拥有一支庞大的帆船舰队,最繁盛时舰队拥有千余艘舰船。这支舰队横行于地中海和大西洋,他们骄傲地自称为“无敌舰队”。“无敌舰队”顾名思义就是天下无敌。然而,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最终却迎来了覆灭的命运,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那时,英国的资本主义正处于萌芽状态。轻工业的迅速发展,迫使它急于寻找海外商业市场,同时舰船制造和航海技术的革新,更加膨胀了英国夺取殖民地的野心。西班牙看到了英国的崛起,为了遏制它,曾多次干涉英国“内政”,并阴谋刺杀女王伊丽莎白一世。英国还以颜色,利用武装海盗船抢掠西班牙运送珠宝的船队,袭击舰船锚地,抢劫、击沉西班牙的舰船。于是,一场争夺海上霸主地位的大西洋海战就这样爆发了。

为了争夺海上霸权,西班牙和英国于1588年8月在英吉利海峡进行了一场举世瞩目、激烈壮观的大海战。这次海战,无论是实力、武器装备,还是战船的威力,西班牙无疑都占据绝对优势,且兵力达3万余人,号称为“最幸运的无敌舰队”。而当时英国军队规模不大,整个舰队的作战人员也只有9000人。两军相比,实力悬殊。但出人意料的是,这场海战的结局以西班牙惨遭毁灭性的失败而告终,“无敌舰队”几乎全军覆没。从此以后西班牙急剧衰落,“海上霸主”的地位被英国取代。

何以强大的“无敌舰队”竟然在寡弱对手面前不堪一击,一战而负呢?历代史学家大致持三种意见。

1.缺少国内基础说

16世纪的西班牙,是一个头号殖民强国和海上霸王,其殖民势力遍布亚、非、欧、美四大洲,海外贸易盛极一时,有1000余艘商船常年航行于世界各大洋。各殖民地的金银和其他财富犹如一条从不干涸的溪流,源源不断地流向西班牙国库,其财力、国力之强盛,在当时的西欧首屈一指。然而,西班牙的强盛,只是表面上暂时的虚假繁荣。因为西班牙的工业不发达,其繁荣强盛不是建筑在本民族的经济基础上,而是靠掠夺殖民地的金银。据统计,仅1545—1560年间平均每年从美洲运回西班牙的黄金有5500公斤,白银24.6万公斤。这种靠掠夺他国财富来维持的强盛肯定是不会持久的。其次,西班牙还缺少举国一致的政治基础。从16世纪下半叶开始,由于腓力二世(1527—1598年)的反动统治,西班牙迅速走上衰落的道路。腓力二世是个保守的天主教卫道士,1556年他继位为国王后,对内利用宗教裁判所加强专制统治,曾先后批准执行过一百多次火刑,迫害“异端”,滥杀无辜;实行重税政策,搜刮民财;对外穷兵黩武,连年征战。他专横残忍,挥霍无度,不关心国内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只满足于享用掠自殖民地的金银财宝,在马德里豪华宫廷里,整日杯筹交错,歌舞不绝,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在他统治期间,西班牙经济凋零,民不聊生,矛盾激化,危机四伏。常言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腓力二世的政策和行径,激起人民的极大愤恨,他不惜耗费巨大国力、财力,组织庞大的“无敌舰队”进攻英国,自然在国内是得不到多少人支持的,因而缺少战争获胜的基础。

英国当时虽然在军事上还不如西班牙,但政治上已建立了强大的专制君主制,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海外贸易日益扩大;国家实行重商主义政策,保护工商业,奖励航海业,受到新兴资产阶级的支持。另外,当时的英国已经完成了宗教改革,摆脱了天主教会的控制,建立了本民族的新教国教。这就使整个英国对此次战争的认识较为一致,资产阶级把打败西班牙看做是扫除障碍、建立海上霸权的前提条件,进而可以向海外扩张,在殖民主义餐桌上分享一席之地;新教徒认为这是同反动的天主教势力的决战;人民积极支援战争则是为了保家卫国。因而举国上下,同仇敌忾,一致行动,御敌于国门之外。这是英国在这场海战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反之,也是西班牙惨败的根本原因。

2.指挥失当说

缺乏政治经济基础的说法,虽然不无道理,但也仅是一家之言。有的学者不同意这个看法,认为“百足之虫,死而不僵”,16世纪的西班牙虽然正走向衰落,但其政治、经济实力尚未达到大厦将倾的境地。从当时交战双方的军事实力来看,西班牙无疑是占有绝对优势的,并非没有获胜的可能,“无敌舰队”的惨败主要是腓力二世用人不当造成的。“无敌舰队”装备完毕后,腓力二世于1588年的4月25日在里斯本大教堂举行授旗仪式,任命大贵族西顿尼亚公爵为舰队总司令,代其率队远征。西顿尼亚本是个陆军将领,因其出身于名门望族,在贵族中有较高威望,深得国王信赖,故被任命为舰队统帅。但他本人根本不懂海战,对指挥庞大的舰队在海上作战毫无经验,而且晕船。这项任命他始料不及,根本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和信心指挥这场战争。一开始他即上书国王,恳请辞职,要求另请高明,但未被获准。试想,这样的将领指挥海战,哪有不败之理?果然不出所料,西顿尼亚的指挥糟透了。当英国舰队发现“无敌舰队”进入英吉利海峡后,立即抢占上风方位,主动出击。西顿尼亚按传统战略,命令舰队列成半月形迎战。但西班牙舰队的阵势很快被打乱,损失惨重。西顿尼亚无心恋战,传令撤出战斗,向东退驶。是夜,又出乎他的意料,英军巧施火攻,把装有易燃物的8条破船点燃,顺风开进西班牙舰队,顿时烈火熊熊。西顿尼亚从梦中惊醒,手足无措,慌忙传令砍断锚索,起航避让。在一片混乱之中,各船竞相逃避,互相撞沉,或被大火烧毁。西顿尼亚原想等火船漂过以后,再恢复战斗序列,谁知因他错令断锚,多数军舰都丧失了两个主锚,无法停船,只好任风吹去。天亮后又被英军追上,因弹药消耗、损失过大,“无敌舰队”几乎无还手之力,始终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西顿尼亚见大势已去,不敢再战,遂率残舰败卒,绕道返国。回到西班牙时,“无敌舰队”只剩下43艘残破舰船,几乎全军覆没。可见,西顿尼亚的错误指挥,是这次惨败的主要原因。连西班牙士兵都把这次不幸归罪于西顿尼亚,纷纷抱怨道:“真见鬼!陛下竟把一个只学会在陆上走路的人派到海上来指挥!”其实,腓力二世对西顿尼亚指挥打胜这场海战也是信心不足的。出航前,西顿尼亚曾接到腓力二世的密封谕旨,上面写道:密。只有在舰队司令亡故时才许拆开。原来,腓力二世早就曾想任命轻骑兵上将唐?阿隆索来指挥西班牙舰队,这封密谕就是要阿隆索在西顿尼亚发生不幸时接替总司令职务的。“无敌舰队”出航前,阿隆索是皇家军事委员会成员,担任过西西里舰队的总司令,获得过圣约克勋章,是既能领会、执行国王意旨,又善于指挥海战的舰队司令官。他在这次远征中担任分舰队司令,可惜由于西顿尼亚的错误指挥,同“无敌舰队”多数官兵一样葬身海底了。但腓力二世为何不起初就任命阿隆索为总司令呢?这又是个不解之谜。有人曾断言,如果“无敌舰队”的总司令是阿隆索,而不是西顿尼亚的活,这场海战的结局可能将是另一番图景。

3.亡于天灾说

认为“无敌舰队”不是毁于人祸,而是亡于天灾。它首先遇到的对手,不是英军,而是更加可怕而又无法战胜的大西洋的狂风巨浪,这是进军时机选择不当造成的。“无敌舰队”是在1588年5月27日奉王命扬帆起航的,这个季节,正是大西洋风多、雾大、浪险之时。西顿尼亚曾为此忧心忡忡,他深知此时在大西洋上航行,前途难卜,但又不好违拗王命,只好勉为其难,硬着头皮率队出征。果然不久即遇到大西洋风暴的袭击。6月19日,突然狂风大作,海浪翻天,“无敌舰队”许多船只被吹翻、吞噬,淡水从仓促制成的木桶中漏出,食物大量腐烂变质,水手们疲惫不堪,步兵大多数因晕船失去战斗力。西顿尼亚一筹莫展,虽经多方搜寻、救援,仍然损失了33艘舰船、8449名士兵和船员。由于天不作美,“无敌舰队”未交战先折兵,战斗力大大受到削弱。西顿尼亚公爵写信据实报告国王,建议暂停远征,与敌人达成体面的妥协,待来年再图进兵。但腓力二世的回答却斩钉截铁,没有半点回旋的余地:“即使您在拉科鲁尼亚不得不再扔下10或12艘船只,您也必须立即出港……”西顿尼亚就是带着这样一支失去战斗力的队伍与英军交锋的,这就种下了导致“无敌舰队”覆亡厄运的种子。当遭到惨败撤回国时,如惊弓之鸟的残舰败卒在苏梅兰北部海域,再次遇到大风暴,一些舰船又被海浪吞噬,或触礁沉没。至此,“无敌舰队”几乎已全军覆没。英军以未失一艘战舰,仅死伤100余人的轻微代价,大获全胜。这一结局,也许是老天帮了大忙。事后,腓力二世不无感慨地长叹道:“我派(无敌舰队)去是和人作战,而不是去和海浪作战。”这说明天灾的惩罚敲响了“无敌舰队”的丧钟。

上述三说,似乎均言之成理。但“无敌舰队”覆亡的根本原因何在呢?是缺乏战争的基础,还是指挥的无能,抑或是天灾风暴种下的毒瘤所致?这一问题,还应深入研究、探讨,才能得出更为科学的结论。

‘捌’ 1588年,无敌舰队覆没的原因是什么

1588年,无敌舰队的覆没标志着海上强国西班牙的衰落,英国的日不落帝国时代的开始。但这次海难给我们的感触太多了。假如腓力二世不是那么昏庸,假如不是麦克纳西多尼亚率舰队出征,假如……但历史事实不会重来,后人也难有从中吸取这血泪的教训。想一想,就是皇帝和公爵的昏庸无能,才使那么多英勇的西班牙战士无端地殒命大海;正是公爵的无知,才造成了舰队的军事失败和误入歧途,终为风暴所灭。祸在人而不在天。当时的西班牙人已没有了先辈的开拓精神,因而西班牙的衰落也成为历史之必然。只是这一海战使西班牙元气大伤,再无力与英国抗衡,加速了其衰败的过程,由此可见,人在事中是起如何大的作用啊!

当今时代的竞争,关键在于人才的竞争。无敌舰队与其说毁于天意,不如说是毁于腓力、公爵之类的手中!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617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988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1689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540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652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1296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1253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2573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1268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