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湾尤卡半岛怎么画
1. 墨西哥湾的地理概况
简介 墨西哥湾卫星地图大西洋伸入北美大陆东南部的一个海湾。部分为陆地环绕。透过佛罗里达半岛和古巴岛之间的佛罗里达海峡与大西洋相连,并经由尤卡坦半岛和古巴之间的尤卡坦海峡与加勒比海相通。这两个海峡均宽约160公里(100哩)。墨西哥湾呈半圆形,东西长约1609千米,南北宽约1287千米,面积154.3万平方千米,是仅次于孟加拉湾的世界第二大海湾。平均深度1512米,最大水深5203米。海湾的东部与北部是美国,西岸与南岸是墨西哥,东南方的海上是古巴。墨西哥湾经过佛罗里达海峡进入大西洋;经过尤卡旦海峡与加勒比海相连接。 海湾地貌海湾沿岸曲折多湾,岸边多沼泽、浅滩和红树林。海底有大陆架、大陆坡和深海平原。北岸有着名的密西西比河流入,把大量泥沙带进海湾,形成了巨大的河口三角洲,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外还有水下冲积扇。沿海多沙质海岸,有沙嘴、沙洲、沙堤,沙堤与海岸间还形成一系列潟湖和小湾。在尤卡旦海峡,有一条海槛,位于海面下约1600米深,作为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的分界。 气候概况墨西哥湾位于热带和亚热带,高温多雨,降水量多。湾内暖水从佛罗里达海峡流出,成为墨西哥暖流的重要源地。墨西哥湾的潮汐,是每天一涨一落的全日潮;潮差一般很小,只有在台风季节,潮水受台风的驱赶,引起海水陡升,成为风暴潮,水位有时高达5米,会对沿岸洼地造成威胁,特别是湾北岸的风暴潮较多。 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和美国的佛罗里达半岛环抱海湾湾口,古巴岛伸居湾口中部,把湾口分为佛罗里达海峡和尤卡坦海峡,成为墨西哥湾连接大西洋和加勒比海的水道,在航运贸易、战略上具有重要意义。海湾大陆架较宽,除西侧较窄外,一般都在200~280千米。北部和西北部大陆架上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业已开采。海湾表层水温较高,比同纬度大西洋的水温高2~3℃,海水盐度为36~36.9。加勒比海暖流穿过尤卡坦海峡流入墨西哥湾中形成顺时针洋流,从佛罗里达海峡流出进入大西洋,成为湾流的起始段。墨西哥湾沿岸有休斯敦、新奥尔良、坦帕、坦皮科、哈瓦那等重要港口。 编辑本段地质墨西哥湾由几个生态与地质区组成,其中主要为海岸地带、大陆棚、大陆坡和深海平原。海岸地带有潮沼、沙滩、红树 墨西哥湾地形图林地区,以及许多海湾、三角湾和潟湖。大陆棚在墨西哥湾边缘的周围形成一系列几乎连续不断的阶地;宽度由最宽的320公里(200里)以上到最窄的约40公里(25里)不等。佛罗里达西海岸和犹加敦半岛外面的大陆棚为主要由碳酸盐类物质构成的一个广阔区域。大陆棚的其馀部分则为砂砾、泥沙和黏土的沈积物。在大陆棚和向下延伸直到深海平原的大陆坡上,在不同的深度埋藏着许多盐丘;而在经济上十分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气蕴藏与这些盐丘有关。构成海湾底部的深海平原的中部为一大三角形地区,其面对佛罗里达和犹加敦半岛的边缘是陡峭的断层,而北部和西部则是较为平缓的斜坡。该海盆异常平坦,其倾斜度每2,440公尺(8,000尺)只有约0.3公尺(1尺)。墨西哥湾最深处位于墨西哥海盆(锡格斯比海沟〔Sigsbee Deep〕),在海平面以下5,203公尺(17,070迟)。从海盆的底部升起许多锡格斯比海丘,其中有些高达400公尺(1,300尺),这些海丘是埋藏着盐丘的地表显示方式。 编辑本段水文墨西哥湾的东南部有像河一样的海流流过,是北大西洋湾流的主要来源;也是使海洋的水流经海湾的主要洋流。加勒比海的水经由犹加敦海峡流入墨西哥湾,海峡的海底形成一个在水面下1.6公里(1哩)的海底山脊(两个海盆之间的水下脊),这股水流然后沿顺时针方向经由佛罗里达海峡流出。被称作环流(loop kulrents)的曲流水体从主流中脱离出来,也按顺时针方向流动,流至湾的东北部。这些环流有着季节性变化和年度变化。墨西哥湾西部的海流模式则轮廓不太分明。那里的海流都相对较弱,其强度随季节和地点之不同而变化。湾内大陆棚上和沿海的海水在流向和速度上有着极端的变化,此处海流的季节性变化和年度变化不但受制于主要的环流模式,而且受盛行风向变化的影响。 墨西哥湾精准卫星地图流入墨西哥湾各河流的陆地流域总面积约为海湾面积的两倍。湾内各处海水的盐度差别很大。湾内广阔水域的盐度与北大西洋类似,约为36。不过,沿岸海水的盐度比率,在一年内各个时期变化极大,尤其是在密西西比河口广大的三角洲附近。每当密西西比河的流量最大之时,远至离岸30~50公里(20~30哩)的范围内,其盐度低达14~20。 海湾表层水温较高,夏季最热月为29℃,冬季最冷月为20~24℃,比同纬度大西洋的水温高2~3℃,这是海湾地处热带和副热带、深居内陆以及赤道暖流流入的结果。2月海面温度由北部的18℃(64℉)到犹加敦岸外的24℃(76℉)不等。在夏季,海面温度曾被测到32℃(90℉)左右,但通常有着和2月几乎一样的差异。犹加敦海峡北部附近的水底温度约为6℃(43℉)。等温层(恒温的海水表层)的厚度,随季节和当地环境以及地点之不同,由1~150公尺(3~500呎)不等。潮差很小,在大多数地方小于2呎;一般说来,只产生全日潮──即每个潮汐日(24小时又50分)为一个高潮期和一个低潮期。
2. 尤卡坦半岛在墨西哥的哪里
墨西哥有两个大的半岛,一个是位于太平洋连着加州的下加州半岛,另一个就是伸入墨西哥湾的尤卡坦半岛。
尤卡坦半岛处于墨西哥东南部,位于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之间,将加勒比海从墨西哥湾中分离出。东靠加勒比海,西临墨西哥湾、坎佩切湾,东北隔尤卡坦海峡与古巴相望。面积19.76万平方公里。为中美洲向东北方突出部分。尤卡坦半岛有着众多玛雅文化的遗迹。
3. 墨西哥湾用法语怎么说
le Golfe Mexique
墨西哥湾
le:阳性单数定冠词
Golfe:阳性单数名词,海湾
:介词de与阳性单数定冠词le的缩合形式
Mexique:阳性单数地点名词,墨西哥
4. 尤卡坦半岛处于哪个时区
尤卡坦半岛为中美洲向东北方突出部分,位于中美洲北部、墨西哥东南部的半岛,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之间,将加勒比海从墨西哥湾中分离出。东靠加勒比海,西临墨西哥湾、坎佩切湾,东北隔尤卡坦海峡与古巴相望。面积19.76万平方公里。
半岛大部分属于墨西哥的坎佩切州、金塔纳罗奥州和尤卡坦州,中南部和东南部分属危地马拉佩滕省和伯利兹。在南部还有贝里斯(Belize)和危地马拉的大部分地区。
从时区上说,尤卡坦半岛在西六区,与北京时间(东八区标准时)相差10小时。比如现在,是北京时间2月14日上午9点30分,是尤卡坦半岛时间的2月13日傍晚19点30分。
尤卡坦半岛
5. 请问加勒比海的地理位置在哪里的
中、南美洲的锯齿形弯曲岸线,把本海区分成几个主要水域:危地马拉和洪都拉斯沿岸外方的洪都拉斯湾;巴拿马近岸的莫斯基托湾;巴拿马科隆附近的巴拿马运河;巴拿马和哥伦比亚边境的达连湾;委内瑞拉北部马拉开波湖口外的委内瑞拉湾;以及委内瑞拉和特立尼达岛之间的帕里亚湾。中美的多数河流都流入加勒比海,但南美的大部分河流都汇合于奥里诺科河,并于西班牙港的正南流入大西洋。加勒比海的主要进出口是尤卡坦与古巴之间的尤卡坦海峡、古巴与伊斯帕尼奥拉之间的向风海峡、伊斯帕尼奥拉与波多黎之间的莫纳海峡、维尔京群岛与马丁海峡之间的阿内加达海峡、以及多米尼加岛以北的多米尼加海峡。各个海峡的水深都在1000米以深。加勒比海盆被若干海脊分隔,使之海盆与海沟成交错分布。最北的尤卡坦海盆,水深约为5000米,北以220千米宽的尤卡坦海峡为界,南有开曼海脊与开曼海沟分隔开。该海脊从古巴直达中美近岸,其东部露出海面的就是开曼群岛。开曼海沟相当狭窄,加勒比海的最大水深(7100米)就在这里。再往南,有较宽的楔形尼加拉瓜海隆,把海沟与哥伦比亚海盆分开,牙买加岛就在此海隆之上。哥伦比亚海盆深达3666米,与委内瑞拉海盆相连接,再往东就是北委内瑞拉海沟。但从伊斯帕尼奥拉往西,有贝阿塔海脊把哥伦比亚海盆与委内瑞拉海盆分开。委内瑞拉海盆水深为5058米,与狭窄而又弯曲的阿韦斯海隆相邻接."
6. 尤卡坦半岛的介绍
墨西哥有两个大的半岛,一个是位于太平洋连着加州的下加利福尼亚半岛,另一个就是伸入墨西哥湾的尤卡坦半岛。尤卡坦半岛在地理上自成单元,历史上也和墨西哥的核心部分区分。这一地带有着众多玛雅文化的遗迹,玛雅文化是考古学的概念,遗址主要分布在今天的墨西哥和危地马拉。海岸线长约1100千米,东岸陡峭,多海湾、岛屿;西岸低洼,多荒凉沙滩。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20~29℃,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自南向西北减少。植被以热带草原为主,北部为世界剑麻主要产区;东南部年降水量达2000毫米,出现热带森林,产硬木、糖胶树。
7. 北美洲的半岛有哪些面积最大和最小的半岛各叫什么名字
大的有加利福利亚半岛,
拉布拉多半岛
,尤卡旦半岛,
阿拉斯加半岛
,
佛罗里达半岛
。最大的是拉布拉多半岛,但最小的就不好说,那么小的半岛是没法来统计的
8. 什么是马雅主义
马雅文化
马雅族(Maya)诞生放公元前3113年,是居住在中美洲的古印地安人,在公元后约750年神秘地消失了。
马雅人居住的领域包括中美洲的心脏地带,横跨瓜地马拉(Guatemala)、贝利斯、墨西 哥(Mexico)、洪都拉斯(Honras)和萨尔瓦多(El Salvador)部份地区,分别以三个互相隔 离的区域为中心——齐阿巴斯和瓜地马拉高原的南部高地、太平洋潮湿的沿海平原与萨尔瓦多西部、墨西哥湾伸展到贝利斯一带及洪都拉斯的热带森林区。主要人口则集中在今天瓜地马拉的佩登省(Peten)和北犹加敦(Yucat'an)矮丛密布的低洼地区。
十六世纪,当西班牙人入侵中南美时,把马雅文明后继者阿兹特克人所保存的古马雅文物和神圣书本都全数烧毁。还带给马雅人天花、结核等疾病,两位天主教神父们也彻底破坏了马雅文明。当时的西班牙主教无法容许马雅人不信奉基督教的事实。所以收集所有神官手头上所有神圣文书,用火全部烧毁。使很多记录马雅文明的珍贵书籍从此消失。幸好还有些未被烧毁或用代代相传而记录下来的传极少的典籍。
马雅族圣经《Popol vuh》不仅是谈占卜之书,他提到先知预言的,诸天之神有无上智慧,有洞悉世上每件事的法力,他们知道何时有兵灾、死亡以及饥荒,同时对于现今时势、人类前途都有论述;将古文明用他们的符号,记载在神明身上,让后人经由神学的解读过程来探索千万年前所发生的重大事故。
这些天机用密码暗藏在建筑物、雕刻、绘昼、珠宝及他们发明的数学系统等多种管道,保存并传到后人手中。
马雅文明之领域
马雅文明不能代表所有印第安人之文明,如果将散布美洲使用二百五十多种方言 之印第安人所形成之文明比作一棵树,则马雅文明犹如一棵树之树枝,只不过它长得比较茂密繁盛。其孕育地是以瓜地马拉北部高原具登(Peten)地区为中心,范围包括墨西哥的东南部和南部、贝里斯、洪都拉斯及萨尔瓦多一带。历史学家汤普逊(Eric Thompson)以地理上之分布情形,将马雅文化区分成北、中、南三区。中区包括瓜地马拉北部潮湿热带雨林区、贝里斯及洪都拉斯西北部,为马雅文明古典期之中心。北区包括北纬十八度半以北,墨西哥的尤卡旦半岛一带,为雨水较少又灌木丛生地区; 南区则包括瓜地马拉中南部至太平洋滨,萨尔瓦多等地,为山峦伏,文明发展程度较落后区。
资料来源:
http://home.pchome.com.tw/young
/anjill/mayaframeset.htm
马雅人之由来
“马雅文明展”在国立历史博物馆大力筹划下,即将于五月正式展。从展出之文物中,将带国人领略马雅人在美洲所创造之璀璨世界。
晚近,马雅文明列为世界五大古文明之议,常被考古学者、人类学家及历史学家提及,但马雅文明长期以来未受到重视,乃由于遭受无情之扭曲与蹂躏,美洲之印第安人移自亚洲,盘据南北美洲已历二、三万年甚至更久。哥伦布于一四九二年十月十二日航抵现在巴哈马群岛之瓦特林岛(Watlings Island).于主滩上岸时,沙滩上早聚集许多年轻、健壮又英俊,有宽阔额头,直垂黑发,赤裸着身体,但缀着鲜丽颜色装饰之土人。彼以为已航抵印,把土人当作印度人,所以称他们为印度人(Indian)即“印第安”人,支持哥伦布航行之西班牙,却咬定发现了新大陆,事实上哥伦布四次航行,只在加勒比海打转,并并未涉足美洲大陆。新大陆早有居民存在,何发现之有?尤其不幸者,西班牙人征服美洲,搜括金银财宝,劫掠杀戮,甚至强搜马雅人之书册,一举焚毁,使马雅文明顿然遭受挫退,乃美洲古文明最大损失。
马雅文明之前古典期-欧梅加文明
由于缺乏文字记载,马雅人于何时移入中美洲?许多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都不敢作定论。据考据,大约在一万年前左右,墨西哥高原一带即有印第安人之足迹。考古学家在墨西哥市附近Tepexpan 发现之Tepaxpan人,经考据,于纪元前一万一千年,即已生存在该地,其体型与现今巴西亚马逊河流域,未经混血之印第安人相似,即与典型之蒙古种人相若。该等先民,于纪元前六千七百年左右由狩猎而懂得采食农产品,从发现之石斧、石磨、石臼、石杵等石器,可推断其生活上之改变。至纪元前五千年左右,开始定居农耕,种植玉、南瓜、豆、辣椒、棉花等作物。纪元前三千年左右,在德华甘(Tehuacan)狭谷一带形成部落,定居下来。纪元前二千五百年左右有了陶器,于纪元前一千五百年左右,有了较为复杂的生活,宗教仪式已形成,神偶神像出现,到了纪元前八五O年,有了杂交玉米,懂得灌溉,开始建神殿,其文明发展,向周围地区扩展。依据马雅人之传说马雅人之先民,系自海上漂流到墨西哥湾西南部,该等先民在墨西哥湾的维拉库鲁兹(Veracruz)南部和甘贝切(Campeche)一带,在西元前四百年左右,因受到德华甘狭谷所孕育文明之影响,而形成欧曼国(Olman)—即橡胶之国(因该区产橡胶树)。据传说,欧曼国乃日出之地方,为花卉之国,充满财富,有丰富之绿宝石,古代马雅人之传述,又称该地为雨神之故乡(Tlalocan),多雨潮湿,有利农作,其所形成之文化,称为欧梅加文明。欧曼国在拉本达(La venta)建有六座巨大神殿,有五个石碑,有一个大殡仪馆,还有石棺等,似乎宗教仪式气氛浓厚。许多研究美洲印第安文化之专家学者多认定欧梅加文明乃中美洲各种文明之母,其成长和发展,影响马雅文明之形成。在瓜地马拉瓦沙屯(Uaxactun)之神殿废墟,有巨大人头雕像,此人头雕像与拉本达之人头雕像相似,马雅历法和数字原型,欧梅加文明中亦可发现,属于欧梅加文明之玉和宝石饰品,亦流行于马雅人中,马雅文明孕育自梅加文明,已为一般史学家肯定。
属于马雅文明领域之马雅人。其主要方言 有六种,即华斯特卡语(Huaxtecas)、马雅语(Maya)、吉切语(Quiche)、加齐给语(Cachiquel)、马梅语(Mame)、曾达尔语(Tzendal)等,其中操华斯特卡语的疏离较远,散布在墨西哥维拉库鲁兹及圣路易波多西两州 一带,文化较为落后。据考据,在远古时代,马雅人的祖先自北方南移至墨西哥湾一带,曾在墨西哥湾落脚一段颇长时期,后来文明程度提高后,渐移入尤卡旦半岛、瓜地马拉北部高原区及中南部。瓜地马拉史学家之考据,吉切语系之马雅人,约于纪元前一千五百年至纪元一百五十年间,在瓜地马拉境内发展农耕,逐渐形成村落,等到宗教与起,更形成大社区,成为文化中心,钇时期即为马雅文明的形成期。
马雅文明之古典期
汤普逊在其所着“马雅文明的兴起和没落”一书中,为公元三二五年至九二五年为马雅文明之古典期。此六百年间为马雅文明、黄金时代,美州之古文明创造最多彩多姿、啤睨美州其他地区之文明。瓜地马拉北部高原贝登地区为古典期之发源地。贝登湖泊周围,形成适于农耕之盆地,马雅在贝登和附近提卡尔(Tikal)及瓦地屯(Uaxactun)建力城镇,并向边缘地区发展,扩展到尤加旦半岛、贝里斯和洪都拉斯西部一带。每个城镇由贵族和祭司统治,个有自己之法律,互相进行布匹、陶器、雕刻等产品之贸易,似乎互相倾轧战争之痕迹。在市镇上,马雅人建立神殿、立石碑、建球场、街道等,现在已被人发现者无不令人叹为观止,还有许多隐藏在热带雨林中,由于林木参天,茂密难行,尚未被人发现。
已出土并经考据的马雅文物中,年代最古老的是在瓜地马拉巴里奥(Barrios)发现的玉片雕刻,马雅文物记载之年代等于西元三二○年。马雅人对于记事常立碑为志,在石碑上刻上年代,瓦沙屯废墟之石碑立于西元三二八年,红都拉斯境内哥班(Copan)废墟所记载者,等于西元四六五年;第卡尔北方之卡拉客母(Calakmul)石碑所记载的为西元五一四年,拿阿屯(Naachtun)遗迹为西元五二四年,尤卡旦半岛之欧新托(Oxhintok)石碑为西元四七五年,尤卡旦半岛上有十九处之石碑立于西元七九○年,立于西元八八九年者有三处,西元九○○年后记事石碑,则尚未发现。
马雅人之社会是以市镇为中心,在黄金时期,马雅人建立最大之第卡尔城,目前经发现整理之遗址占地二十平方公里,每个社区建有六个神殿,共有五个社区以石砌大道相连,如将周围未整理之范围包括在内,美个城市面积有六十多平方公里,建筑物有三千个以上,为当时贸易、文化及宗教之中心,最高之神殿高七十五公尺,至为雄伟壮观,经工程师之研究,以当时尚无进步之工具,而能用大石块推砌这般庞大之建筑,要比现代所健造之纽约帝国大厦还伟大。当时全市区民,大约有十万人左右。洪都拉斯境内之科班也是大城,是当时天文学中心,其建筑和提卡尔城相似,也是围绕着广场建有神殿,广场中竖立有石碑和石雕。科班之祭司,精通星象,最美之一座神庙以“金星”为名,能精确推算出日蚀和月蚀之日期。马雅人之宗教历是由科班发展出来。瓦拉屯为早期之宗教中心,广场宽敞,而帕连克(Palenque)亦为重要城市,以神殿、石碑及浮雕较为出色,其它环绕贝登地区外围建立之较小城镇甚多,在尤卡旦半岛也建立了溪泉夷隆(Chichen Itza)及乌叙马(Uxmal)社、杜伦(Tulum)、依萨玛(Izamal)等十个较具规模之城市。
马雅文明之精华
美洲之印第安人,在文明进化过程中,进展迟缓,直至马雅文明古点末期,仍未发现铁,不懂得使用轮子,所以未有车,除阿根廷北部及秘鲁境内之印加人外,不懂得用驮兽代步,不懂得用犁,除马雅人发明象形文字外,其他印第安人尚无文字记载。虽已发现铜,但铜只用来作装饰,并未用作铜器,彼等仍停留在石器时代,使用石器,兽骨和木锄。即使条件如此落后,但马雅人还是创造了光彩夺目之文明。
马雅文明最令人赞叹者,是发明精确之历法,宗教历称为“左经”(Tzolkin),一年分十三个月,每月为二十日,一年共二六日,其记载方法,“日”用二十个不同之形象,每一个代表一个神,数目字在前,日在后。太阳历称为“阿阿不”,(Haabes)一年分十八个月零五天,每个月共二十日,一年共三百六十五日。日称为“金”,月称为“乌衣那”,(Uina)年称为“敦”(Tun)二十年称为“卡敦”,(Katun)二十个“卡敦”称为“巴敦”(Batun),二十个“巴敦”称为“匹敦”(Pitun)。太阳历过完十八个月剩下之五天,马雅人认为是倒霉之日,为避霉运而停止一切活动。太阳历每五十二年为一轮回,马雅人认为是大事,每一轮回终止,次一太阳历要加十三天,这等于一年均三百六十五天又四分之一天故马雅人之太阳历精确度远甚于我国之商历和西洋之罗马历,其误差每三七四四○年之总累积,始有一天之差误。马雅人精于星象,令人叹服。此外,马雅人有金星(Venus)之运转历,金星共五八四日,实际误差仅(○、○○○三九四),日蚀和月蚀也能精确算出。
为了计算,马雅人以十个手指和十个脚趾,发明二十进位算学,并有“零”之观念。数目字以象形文字表示,“○”以贝?形状为代表,一点代表“一”,三点代表“三”,一横线代表“五”,二横线代表“十”,三横线上面加三个点是“十八”。马雅人用二十进位法,在废墟石碑上记载,每二十年立一个石碑纪念。
马雅人为美洲之印第安人中,唯一发明象形文字者,以自然界造形,加上会意(马雅语为Sib)及形声(马雅语为Nooh),创造像中文一样,以单音发音之象形文字。并以无花果树皮制成纸,以长幅纸张记事,并以中国人之摺纸扇方式摺叠,外加精制封面。马雅人将西人事迹,以千年为单位记录下来。只可惜哥伦步发现新大陆后,在十六世纪初西班牙探险者接踵而至,烧杀掳掠,大肆焚毁马雅人之记事册,林顿(Ralph Linton)在其所着文化史”The Tree of Culture”一书中,即详述一五六二年时,犬加旦半岛Merida之主教Diego de Landa,搜集数百本马雅人天文、历史及术学之书籍,在Merida广场放火焚烧,幸存之三本手本中,Codex Dresdensis 为记载天文历之书册,被送回欧洲当古董,另一册Codex Tro-Tro-Cortesianess为记载神职人员占星术用之手册,现存于马德里考古暨历史博物馆,另外一册Codex Peresiances并不完整,现存放于巴黎国家图书馆。西班牙征服者之愚蠢与暴行,尤其神职人员之囿于教义,不能并容于教徒之信仰与习俗,一举焚毁马雅人千万年进步记载之成果,使马雅文明几彻底挫退,为祸人类莫以此为甚。虽则十六世纪时,接受西班牙神职人员教育之马雅人,用拉丁文字母,以马雅音写下彼等之神话与传说,部份含有酋长贵族事迹之真史,以Chilam Balam为书名,以所属地方之不同,共有Mani, Tzimin, Chumayel三册,另外一册被认为Quiche圣书之Popol Vuh,多计载马雅人之神话。由于马雅人之文字只具雏形,一字多义,象形字未统一,音和义可用不同之方式表达,故迄目前止,只有四分之一文字已被解破可读,还有四分之三有待世任之研究。
马雅人之金字塔及神殿,也是奇迹,与埃及金字塔齐美。他们用粗石和泥堆成核心,外面用雕刻之石块砌成,但因不会用拱形,因此未有圆顶型建筑。城市、神殿、石碑及建筑,在构图布局及角度上,均发挥高度技巧。宫殿之正面常有纪念性雕刻或英雄之塑像,其中在Palenque之建筑较有原始风貌。在古典末期,尤卡旦之建筑趋于坚固,不会不加装饰,但上层之石块图样有几何线型、人像、动物及神像等,与北方Toltecs 之文化混合。提卡尔、科班、奇前伊萨等地之废墟,均展现马雅人之天才。
马雅陶器之涂彩和塑造,都能把握造形之美。马雅人喜欢彩色,即令四个方位,也用彩色代表,东方是红色,西方是黑色,北方是白色,南方是黄色。陶器之形状与风格,因时期之不同而有变化,古典期之彩陶多用红、澄、黄、黑、白、浅黄等颜色。大体上,古典期之彩陶造形较细较美,古典末期则退步,彩色未如前美丽,筹划草率。在雕刻方面以石彩为主,无论在神殿、宫殿、广场之石碑或石座、墓地之墓碑,均见有雕刻点缀,线条表现粗,但见柔和。古典末期在尤卡旦区之建筑屋檐及墙上,多有装饰性之雕刻,有人头、兽类及神像等。
马雅文明之没落
自公元九二五年后至西班牙入侵,为马雅文明之后古典期。汤普逊将它分为自九二五年至九七五年之空白期;一二ΟΟ年至为墨西哥托尔德克文明入侵期;一二ΟΟ年至一五四Ο年马雅语流行,为马雅文明没落之同化期。马雅文明在公元第七和第八世纪到了巅峰,但自第九世纪后,马雅文明却神秘的自中部地区消失。哥班于公元八ΟΟ年即被废弃,第卡尔于八六九年被遗弃,乌沙屯于八八九年变空城。马雅人就这样一个城又一个城放弃,走入深山,移向尤卡旦半岛和瓜地马拉南部。是何原因马雅人要放弃世世代代经营盘据之城市,而自甘遁入丛林?
有些专家认为第九世纪初当时,瓜地马拉中部马雅人聚集之地区,面积四万五千平方公里,人口三十余万人,由于农耕掘地,地表又受雨水冲刷,腐植土流失,使土地变成贫瘠而迁徙他地;又有学者认为除土地受雨水冲刷,坡地腐植土流失外,更由于贝登地区之湖泊,变成沼泽,杂草丛生,疟疾蚊肆虐而迁离;汤普逊则认为不懂使用轮车及兽兽之马雅百姓,因祭司强迫他们盖新神殿,改田园荒芜,彼等乃群起反抗而迁离;汤普逊则认为不懂使用轮车及驮兽之马雅百姓,因祭司强迫他们盖新神殿,致田园荒芜,彼等乃群起反抗而迁离;又有学者认为祭司为保持其势力,率其信徒移居远方较有发展的地方。 然则地表变成贫瘠之立论,并未尽符合实情,盖兴Peten地区同时弃城之Usumacinta及Montagua两城,并不缺水,地表之腐植土亦并未流失,如谓可能因杂草丛生而变荒芜义不可能,土地既仍然肥沃,为何要弃城?着有古马雅艺术的基德(Kidder)认为地震、传染病以及气候的变化都不会是原因,盖如系地震之毁灭,则整个地区之金字塔、神庙、宫殿等建筑,势将被震倒,但迄今并无此现象;如系疾病或瘟疫,历史上除入侵之白人带来传染病外,中美洲并无本土性之瘟疫,如谓因气候变化,引起人民迁离,但鉴诸当地优生树种橡胶树长期茂盛,应无气候重大变迁之情形;有部分学者又认为由于外来者入侵,如毗邻墨西哥之Usumacinta, Piedras Negras及Palengue因动乱而造成;又有学者认为可能是雷击引起森林大火而弃城,不论专家如何判断,迄今无人下定论。
马雅人之远离家园,在第五世纪至第七世纪间,即有许多马雅人移居尤卡旦半岛,先后建立杜伦、伊萨马、马雅邦、乌马及溪泉伊萨等城市。涵义为“伊萨的井泉”之溪泉伊萨马变成大城,为政治、文化、经济和宗教中心,马雅邦及伊萨马两城结成邦联,鼎足而立,促成马雅文明之复兴。但自公元第十世纪起,来自北方之伊萨 (Itza)—即扥尔德克人,逐渐入侵,流传于马雅人之传说,指他们系来自飞蛇之乡,其首领留有大胡子,为神之化身,是祭司也是英雄,名叫库谷汗(Kukulcan),扥尔德克人则称为盖沙克阿特(Quetzacoatl),于公元九八七年占据溪泉伊萨城及马雅人聚集之北部若干城市,其中溪泉伊萨、马雅邦及伊萨马三城结盟,以溪泉伊萨为中心,为时约二百年。伊萨人带来扥尔德克之宗教、习俗与文化。马雅人就像古代希腊人一样,拥有高度文明,但还是限于文明程度较差,惟拥有军事长才和组织之罗马帝国相同之命运。因此马雅人社会、宗教与文化,遂有变化,崇尚人道之宗教,被迫开始用人作牺牲祭神,一向鲜少干戈相向之马雅人,邦与邦之间也开始倾轧。库谷汗驻扎之溪泉伊萨城,变成权力中心。马雅人就像中国五胡乱华时一样,一方面受到外来文化之影响,但一方面且同化胡人,形成包容之文明,马雅之语言、宗教文化,同化了伊萨,但文明程度却告衰退。在雕刻、陶器、象形文字、记述方面,比古典期逊色不少,只有建筑方面,包括金字塔之外形、装饰构图和坚固,稍有进步。马雅人就像希腊人将其优越文明传给罗马人一样,也将文明传给扥尔德克人,促成扥尔德克文明之升华。至公元1200年,溪泉伊萨之影响力没落,邦联解体,马雅邦之领袖胡纳赛尔(Hunac Ceal),获得扥尔德克人之支援,夺得领导权,马雅邦遂统治马雅人历二百年之久。至1441年,名为阿淑潘(Ah Xupan)之解放者,联合马雅邦辖下各市镇,推翻马雅邦之统治,将各市镇统治权还给各地酋长。马雅人遂备解放,自由城市又再兴起,但后古典期之文明也告结束,因为此后马雅人并未兴建大型神殿与金字塔,也未再筑道路,原有之道路逐渐沦于破败,雕刻退步,只有袭自扥尔德克人之军事意识高涨。1519年西班牙哥德斯(Hernan Cortes)航抵尤卡旦之甘贝切(Campeche)湾,长驱北上征服墨西哥,尤卡旦半岛之马雅人,也于1546年被西班牙人征服。从此马雅人又沦为欧洲文明之牺牲者,文明世界带来之疾病天花,横扫尤卡旦半岛,毫无抵抗力之马雅人哀鸿遍野,遭受空前之浩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