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西班牙 » 西班牙哪里有矿石

西班牙哪里有矿石

发布时间: 2022-06-06 22:06:38

① 世界萤石矿资源概况

世界萤石矿产资源分布较广,世界各大洲均有发现。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统计,世界探明的萤石储量2.3亿吨(CaF2)(表1-1),估算全球萤石资源量约5亿吨。世界萤石矿资源分布不平衡,各地区有很大差别。从成矿地质条件来评价,环太平洋成矿带的萤石储量约占全球萤石储量的二分之一以上,是全球萤石资源的主要分布区。按探明储量排序,南非第一,为4100万吨,墨西哥第二,中国第三,蒙古第四,其余已知储量主要分布在西班牙、纳米比亚、肯尼亚、美国、巴西、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英国、泰国、法国、印度等国。

表1-1 世界萤石资源产量及储量(单位:CaF2万吨)

资料来源:Minerals Mommodity Summaries,2011。

南非是萤石储量最多的国家,萤石矿床集中分布在德兰士瓦省西部及北部。具经济意义的多数大型萤石矿床产于德兰士瓦系的白云岩或布什维尔杂岩体长英质岩中。已经开采的有Witkop、Buffalo萤石矿床。近几年,在距离Witkop萤石矿床10km处又发现一个萤石矿床,资源量达数千万吨,平均品位18%。

墨西哥萤石矿床在国内许多州内都有分布,最主要的产地有San Luis Potosi、Coahuila、Chihuahua和Guanajuato。正在开采的各种类型的矿床有Coahuila中部的Paila地层中的脉状矿床、Coahuila北部Musquiz地层中产于白垩纪石灰岩中的席状矿床、Coahuila西北部产于流纹岩和石灰岩中的脉状和交代矿床、San Luis Potosi和邻近的Guanajuato地区产于流纹斑岩(次火山岩)与石灰岩侵入接触带中的交代矿床,此外,还有Chihuahua地区铅矿中伴生萤石等。

中国萤石矿床主要分布于东部各省区,西部较少,集中于浙江、内蒙古、湖南等省区。矿床类型为沉积改造型、热液充填型和伴生型。

蒙古萤石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已发现的萤石矿化点、矿点和矿床有300多个,主要矿区是北克鲁伦矿区和南克鲁伦矿区。南克鲁伦矿区有多个矿体,长数百米至千米,矿层平均厚1~4m,矿脉氟化钙含量平均60%~70%,储量最大的是伯尔安杜尔萤石矿。

美国是萤石的主要生产国和消费国,其萤石矿床主要分布在阿拉斯加、伊利诺斯、亚利桑那、肯塔基、加利福尼亚、科罗拉多、爱达荷、蒙大拿、内华达等州,其中阿拉斯加的Lostriuer矿床最着名,属产于花岗岩与石灰岩接触带上的萤石-Sn-W-Be共生的矽卡岩矿床,矿石资源量约2700万吨,CaF2:16.3%。伊利诺伊州南部Cave附近的萤石矿床属层状矿床和沉积岩中的脉状矿床。

西班牙的主要萤石矿床位于北部的Asturias地区和南部的Seville及Cordoba附近地区的脉状和煤系地层中的交代矿床。

法国萤石矿基础储量1400万吨。CaF2品位较高的矿石主要产于Massif中部的Morvan、Auvergne、limousin和Aloigeoise地区,Toulon东北地中海沿岸,Mauyes和Esterel地区,Perpignan以西的Pyreness和Vosgts地区的脉状矿床中。低品位矿石产于Perpignan西南Pyreness的Escaro地区的层状矿床中。

纳米比亚萤石矿主要分布在奥奇瓦龙戈,奥克鲁祖萤石矿是该国最大的萤石矿,储量约300万吨,矿石氟化钙含量平均30%。

② 西班牙的矿产中什么的储量居世界首位

自然资源
西班牙主要矿产储藏量:煤88亿吨,铁19亿吨,黄铁矿5亿吨,铜400万吨,锌190万吨,汞70万吨。
森林总面积150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0%,软木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二。

③ 全球最大露天矿,每年利润达200亿,2万矿工及家属享高级待遇,在哪儿

这个全球最大的露天矿就位于智利的北部地区,具体位置在卡马拉的郊外,这个露天矿叫做丘基卡马塔进铜矿,是当地极其宝贵的一项资源。

④ 加拉帕戈斯群岛的矿产

科隆群岛:即加拉帕戈斯群岛。隶属厄瓜多爾尔尔,位于南美大陆以西1000公里的太平洋面上,群岛面积7500多平方公里,由海底火山喷发的熔岩凝固而成的13个小岛和19个岩礁组成。
群岛的多样性气候和火山地貌的特殊自然环境,使不同生活习性的动物和植物同时生长繁衍在这块土地上。这里奇花异草荟萃,珍禽怪兽云集,被称为“生物进化活博物馆”。群岛上现存有其他地区罕见的多种动物。科隆群岛由7个大岛,13个主要岛屿,23个小岛,50多个岩礁组成,其中以伊萨贝拉岛最大,群岛最高点是伊莎贝拉岛上的阿苏尔山,高1689米。第二大岛是圣克鲁斯岛。群岛全部由火山堆和火山熔岩组成。
五百万到一千万年前的海底火山——加拉帕戈斯的顶部浮出了海平面,第一次从厄瓜多爾尔尔大陆约600公里的太平洋中部出现。这些火山峰完全没有植物和动物的生命迹像。所有的植物和动物,最初必须通过某种形式的长距离扩散才能抵达该岛屿。
当考虑栖息在加拉帕戈斯群岛的物种的多样性,需要注意的是如何“不平衡”,相较于大陆的物种多样性是非常重要的,加拉帕戈斯群岛的物种都是。举例来说,有很多原生爬行动物,但没有两栖动物;有陆地和海洋鸟类物种丰富,但很少哺乳动物。当考虑植物,那些有大花,大种子均缺席,而草类和蕨类植物比比皆是。
物种迁移有两种主要方式,到达偏远的岛屿(除了涉及人类的任何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通过空气中飞行或被风吹动的形式,而第二种方法是通过在海上游泳或漂浮,有时靠植被纠结筏的帮助。

海水漂流
那些海洋动物海狮、海龟和企鹅,很可能是当今加拉帕戈斯动物最早的祖先,它们在洋流的帮助下居然以自己的方式游至岛屿。另一方面,许多爬行动物和小型哺乳动物(鼠类),则是搭乘植被纠结的木筏从南方或中美洲大陆的岛屿来到该岛。虽然在它们达到加拉帕戈斯之前,绝大多数的筏会沉没,但少数成功者上了岸。在该群岛有许多爬行动物,因为爬行动物最适合对付海上的咸水及恶劣环境,而该岛又有它们喜欢的阳光充足的条件。这就解释了加拉帕戈斯爬行动物的多样性。使用这个“木筏”登陆的理论也解释了该岛为什么没有原生两栖类,哺乳类动物。
加拉帕戈斯的海岸植物,红树林和菊树属植物,其种子是耐盐的,而这些种子很可能也是以海路的方式到达此地。

气流风动
风被认为是运送植物的较低形式,如蕨类,苔藓,地衣和孢子,在到达加拉帕戈斯群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加拉帕戈斯群岛较重的种子如维管束植物相当稀缺,因为这些种子候风旅游会更困难,而那些使用完全相同的风力交通工具设计成羽毛种子的植物则除外。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整个群岛会有蒲公英家族(菊科)的成员。
许多小昆虫,甚至微小的蜗牛,也可以很容易地被微风吹起。飞行能力较弱的陆地鸟类和蝙蝠( 2种)可能也是在风的帮助下抵达。然而,大陆鸟类在加拉帕戈斯岛生活的只有一小部分,这是因为它们经过一个非常困难的旅程,只有极少数成为成功者。
海鸟,通常具有优秀的长距离飞行能力,它们以自己简单地方式飞向岛屿。这些鸟类的羽毛或脚爪可能带来了植物种子或繁殖体。
科隆群岛由于长期与世隔绝,动植物自行生长发育,从而形成了独自的特点,造就了岛上独特而完整的生态系统。最初是由鸟或海船偶尔地把南美大陆的植物种子带到岛上,它们在此落地生根,适应新环境而生息繁衍。
科隆群岛的特有物种与地球上的任何地方相比都稳居最高水平,大约80%的陆地鸟类,爬行动物和陆地哺乳动物的97%,而植物的30%以上都是当地特有的。发现在地球上的海洋物种,加拉帕戈斯就超过20%。其中包括加拉帕戈斯群岛象龟,海鬣蜥,不会飞的鸬鹚,加拉帕戈斯企鹅也在北半球被发现的唯一一种企鹅。
在科隆群岛上,生活着700多种地面动物,80多种鸟类和许多昆虫,其中以巨龟和大蜥蜴闻名世界。海狮,海豹,企鹅等寒带动物,也常在这里的海边出现,因此,科隆群岛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自然博物馆”。
气候特点是雨量较少、湿度低、气候凉爽、水温不高。高等植物约有700种,其中约40%为当地特有的种属。植物与中美、南美洲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干燥低地覆盖着空旷的仙人掌林。海拔较高的过渡地带覆盖着森林,主要树木有腺果藤树、醉鱼树和番石榴。过渡地带上面的潮湿的森林区中为菊树(Stables属)植物林(一种古代遗留下的植被),矮树丛密布。无树的高地上只有蕨类和草类。
群岛以其罕见的动物而闻名,因其巨大的陆龟(古西班牙语称龟为“加拉帕戈斯”)而得名,据信这种龟是地球上生命最长的动物。岛上的动物群和中美、南美洲的动物群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这说明岛上多数动物源出那里。越过海洋的困难是动物稀少的原因。两栖动物很少,爬虫也不多,当地特有的陆地哺乳动物只有7种啮齿动物和两种蝙蝠。岛上鸟的种类和亚种只有约80种;陆地上多数鸟类为统称为加拉帕戈斯地雀的鸣禽类。
这个群岛虽然距赤道不远,但由于受秘鲁寒流的影响,这里不适于终年高温多雨、植物繁茂的热带雨林的生长,只有一些仙人掌和灌木丛分布在其沿海地区;高大的树木生长在较高的山坡,树下铺满羊齿类植物。这里受秘鲁寒流的影响,虽地处赤道附近,但并非终年高温多雨。这样的环境适合热带和寒带动物共同生存。可以在这里看到多种类型的动物:海狮、海豹、海獭、鹈鹕、信天翁、企鹅、反舌鸟、火烈鸟等。
代表物种

植物:迄今为止(2012年),这些岛屿引进的植物有825种,而维管束植物约在552和614种之间,大多数是人类引进的。超过100引入的物种已经在野外建立了生态群。
干燥低地覆盖着空旷的仙人掌林。海拔较高的过渡地带覆盖着森林,主要树木有腺果藤、醉鱼草属和番石榴。过渡地带上面的潮湿的森林区中为树菊属(Scalesia),是所特有的菊科的一个特征显着的土着属,它一共有6个物种,矮树丛密布。无树的高地上只有蕨类和波利亚草属、大戟属、铁苋菜属和豆科植物等草类。

巨龟:加拉帕戈斯象龟之间的大小和形状量变异很大,有两种主要形态存在,圆顶壳(类似于其祖先的形式)和鞍背背甲。圆顶龟往往体型规模更大,它们的头胸甲前部不具备向上隆起,往往生活在更大,更高的岛屿与潮湿的高原牧草的地方,那时食物更为丰富和容易获得。鞍背壳应对旱灾期间缺乏可供应的食物,在干旱岛屿上进化形成。背甲的前角向上,让乌龟头部延长的更高,可以取食较高的植物,如仙人掌。巨龟分布在群岛的各个岛屿上,这些陆龟进化出不同的12个亚种。
鬣蜥:该群岛6个岛屿上均生活有科隆群岛特有的陆生鬣蜥,以肤色分为3种,“黄加岛陆鬣蜥、粉加岛陆鬣蜥和玫红加岛陆鬣蜥。并有7种不同的海鬣蜥,这些史前爬虫类动物,也是地球上惟一尚存的海鬣蜥,因为在不同的岛屿上进化,每种都显示出明显的差异。它们可以在海底爬行,并以海草为食,并且通过发育不完全的蹼足适应了海上生活方式。雌鬣蜥必须经长途跋涉到火山口产卵。该物种在群岛上的数量达到数十万只,遍布各岛屿的沿岸。

哺乳动物:哺乳类动物在科隆群岛相当有限,因为岛屿远离大陆,虽然登记在册的有32种(不包括驯化的狗,猫,猪,山羊,驴,马和牛),事实上,只有5种哺乳动物被视为原产于岛屿:加拉帕戈斯海狮、圣达菲稻鼠、加岛稻鼠、加拉帕戈斯灰蝠、加拉帕戈斯红蝠。其他可以加上在保护区进出的水生哺乳动物——海豚和鲸鱼。

陆地鸟类:居住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有29种鸟类,其中22种是特有物种,另外还有4个特有亚种。其中包括6种地雀、6种树雀、莺雀、加岛哀鸽、加岛南美田鸡、加拉帕戈斯群岛鵟、大嘴蝇霸鹟、加岛崖燕、加岛嘲鸫、查尔斯嘲鸫、冠嘲鸫、圣岛嘲鸫。13个雀类不同品种的鸟,其嘴部的差异性是适应性传播的最好证明。有的具有食籽喙,以仙人掌植物为食的鸟嘴长而尖,以昆虫为主食的鸟拥有一个小乳头状的鸟喙。
海鸟:加拉帕戈斯群岛是热带海鸟的圣地,这里有蓝脚鲣鸟、红脚鲣鸟、纳斯卡鲣鸟、加岛崖燕、加岛信天翁、暗腰圆尾鹱、弱翅鸬鹚、丽色军舰鸟、
小军舰鸟、红嘴鹲、燕尾鸥,岩鸥、加岛白脸针尾鸭、加拉帕戈斯企鹅、斑腰叉尾海燕,也有最常见的滨岸水鸟,包括大火烈鸟、大蓝鹭、黄冠夜鹭、
夜鹭、绿蓑鹭,蛎鹬和普通白鹭等等。加拉帕戈斯大火烈鸟数量约320-350只。这是世界上最小的火烈鸟群,被列入濒危的红色名录。

海洋动物:科隆群岛的位置极其特殊,正处在寒暖洋流交汇处,来自南部的秘鲁寒流和北部的赤道暖流交汇于此,因此,这里海洋生物异常丰富,喜寒、喜暖动物一应俱全。这里有加拉帕戈斯鲨鱼、直翅真鲨、红石蟹、刺鳐、海鳗、白头礁鲨鱼、鲸鱼、鲔鱼,蝠鲼、锤头鲨、绿海龟和玳瑁等。近20 %的海洋生物是地方性的,是当地特有物种。

加拉帕戈斯蜗牛

无脊椎动物:科隆群岛有物种多样性的最大群体,估计它们占于所有的栖息地的总生物的51 % 。这些陆生无脊椎动物其生态作用至关重要:传播花粉、参与有机物质的养分循环,从而促进土壤形成。直到2001年,一共查明有2289种陆生无脊椎动物。包括鞘翅目、双翅目、半翅目、膜翅目、鳞翅目、缨尾目、蜻蜓目、螳螂目。而软体动物有海螺、蜗牛、海洋环节动物、棘皮动物(如海胆和海参) 、腔肠动物(如珊瑚和柳珊瑚) 和海绵等。

⑤ 西班牙出什么矿的

西班牙位于伊比利亚半岛上,是仅次于德国和法国的第三大欧洲国家。早在被罗马占领时期,该国巨大的矿产资源就已被开发利用。

如今,开采业是西班牙的第二大工业支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尽管如此,西班牙的资源潜力依然要远大于她现在所取得的成就,因为还有许多矿物尚未探明。

地形地貌

西班牙大陆面积为504,78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660米,是位于瑞士之后的第二高的欧洲国家,其中有四分之一的面积海拔高于1000米,仅有十分之一低于200米。西班牙境内最高点在南部塞拉内华达山脉的穆拉森峰,海拔高达3478米。

中部高原

从地质上来讲,西班牙约有一半的地方是由花岗岩组成的,另外还有大量的石灰岩,特别是在其东部和北部地区。

西班牙约有40%的地方处在高原之上,如众所周知的梅塞塔高原。此高原横跨并延伸到了该国的中部,平均海拔为600~800米。梅塞塔高原绝大部分由变质岩(因受到温度或压力作用,成分发生改变了岩石)组成,其岩石类型主要为含有大量石英、长石和云母的片岩及片麻岩。

梅塞塔高原的边缘常以悬崖峭壁作为终止符,并在这些悬崖的内部及其周边地带富集了大量的矿产资源。但问题在于大多数最有价值的矿物都深藏在其褶皱和断层中,因而很难用经济实用的方法将它们提取出来。甚至到了今天,仍有许多矿物在工业上尚未得到彻底的开发利用。



以储量来计,煤炭是西班牙的主要矿产品,其主要矿山位于该国北部沿岸的阿斯图里亚斯和维斯盖亚地区。然而,西班牙的煤炭大多数是低品级无烟煤、烟煤以及褐煤,缺少高品级的可用于钢铁工业的炼焦煤。

水银

瑞尔城附近的阿尔马登古矿山拥有世界上最重要的辰砂矿,因为在这些矿石中可以提取出水银。就是这些水银为西班牙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财富,它是该国最有价值的矿产资源,几乎用在了全球各地的温度计和牙齿装填器中。

锌,则是西班牙所拥有的另一个巨大的国家资源,它使西班牙成为世界第六大锌金属生产国,每年大约可生产2 5万吨锌用于电镀或各种合金中,包括黄铜和青铜合金等。

此外,西班牙各地还产有大量的萤石矿床。萤石不仅可以用作炼铁时的助熔剂,还是氢氟酸的来源之一,氢氟酸是一种具有强腐蚀性的物质,常用于蚀刻玻璃。

随着西班牙金属铅产量的不断增加,此时建立坚固的排水系统则显得至关重要,特别是那些低于地下水位的地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更加安全、便捷地实现矿石的开采。

另外,西班牙重要的矿产资源还有塞维利亚西北部的铜矿、与葡萄牙接壤的瓜地亚纳河北部的锡矿等;西班牙是欧洲上述三种金属的主要生产国之一。



早在2000多年前、西班牙属于罗马帝国的那段时期,其境内的铁、铅和水银就已被开采。与此相反,铀却是最近才加入到西班牙长长的矿产清单上,并在巴塞罗那郊区刚刚发现了一个主要矿床。

另外,西班牙还产有一些小的石油矿床,但其产量很低,无法满足国内需求,仍要靠进口来维持平衡。石油矿床的主要产地有:卡斯蒂利亚高地的布尔戈斯(Burgos)东北部,埃布罗河三角洲的安波斯塔(Amposta),以及地中海沿岸的塔拉戈纳省。除此之外,西班牙还拥有铝、石膏、钾盐、硫磺和钨等矿产资源。

⑥ 墨西哥弗朗西斯科依马德罗锌铅银矿床

1.地质背景

弗朗西斯科依马德罗(Francisco IMadero)锌铅银(铜)矿床位于墨西哥萨卡特卡斯州,地处萨卡特卡斯城西北20km,像圣尼古拉斯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一样,也在墨西哥中央高原构造地貌区。该矿床取的是当地自治区的名字,它由1910年革命后第一任墨西哥总统命名。

矿体产在早白垩世泥岩-碳酸盐岩系,后者被认为是坎帕和科内(1983)所说的起源于大洋的格雷罗地体的孤立内围层。含矿的块状硫化物之下是至少为400m的非钙质细条纹状炭质泥岩,之上则是可达400m的重结晶细层状泥质石灰岩。块状硫化物层的中心部分厚120m,向外渐变减薄到不足1m,由纤细条带状似气成岩的黄铁矿和磁黄铁矿及少量粘土、绿泥石和绿帘石加痕量磁铁矿组成。目前,估计有5亿t左右的块状到半块状硫化物。块状硫化物向上变为石灰岩,其标志是一条不规则的蚀变矿物带,厚可达70m,主要由条带状绿泥石、绿帘石、透闪石、阳起石、石英和黄铁矿组成。

弗朗西斯科依马德罗矿床主要有两种矿石类型。主要矿石类型呈交错穿插的锌铅平卧层控矿体产出,既产在块状硫化物矿体中,也产在上覆的克列普蚀变岩中。平卧层控矿体的面积为3km2×2.5km2(图12-21),厚6~65m(平均30m),沿南北方向最为发育。平卧层控矿体由闪锌矿和少量与石英互层的方铅锌矿组成,含某些粘土和黄铁矿(如果产在块状硫化物中)或含绿泥石和绿帘石(如果产在克列普蚀变岩中)。产在克列普蚀变岩石中的矿石品位高一些,明显是交代成因的。块状硫化物矿体下部的小而不规则的银铜矿体由次要矿石类型组成。这种矿体由条纹状含银黄铜矿、黄铁矿、方黄铜矿(古巴矿)和硫砷铜矿组成。块状硫化物被一些南北向狭窄的早第三纪长英质岩墙切割(图12-21)。

弗朗西斯科依马德罗矿床的成因尚在讨论中。但是,目前佩诺莱斯银矿公司认为许多块状硫化物矿体都可以采用沉积-喷气(SEDEX)模型,原因是它具层控性,在结构上明显有别于在墨西哥中北部其他地区常见的,与侵入岩有关的硫酸盐岩交代成因的筒状锌铅银矿床。

弗朗西斯科依马德罗矿床的探明和推定储量共计4000万t,平均品位Zn 5.2%,Pb 0.8 %,Ag 40×10-6,外加300万t品位为Cu 1.1%和Ag 80×10-6的矿石储量。

2.勘查与发现

弗朗西斯科依马德罗矿床从未大量开采过,虽然早在西班牙殖民时代和20世纪头几十年曾有过手工开采。据报道,埃尔博泰矿业公司曾在1945年勘查过埃尔博泰锡托的老窿,并从中采集了样品,20世纪60年代曾有非正规采矿者回到该区。1975年,矿产资源局(联邦矿产资源机构)对萨卡特卡斯区的老窿进行了取样化验,将其作为对该区进行系统评价的一部分。由于取得的金属品位很高,将弗朗西斯科依马德罗区的矿产储量定为国家矿产储量。1976~1983年,矿产资源局在弗朗西斯科依马德罗执行了一项很大的勘查计划,包括进行了土壤地球化学测量,重力和激发极化测量,刻槽取样;打了159个钻孔,主要是倾斜金刚石钻孔(总进尺31578m);挖掘了937m地下巷道,包括120m竖井(图12-21)。

勘查模型以狭窄的北西向高角度矿脉(如在埃尔博泰锡托老窿中揭露的矿脉)为基础(图12-21)。但是,1981年塞代梅克斯公司开始对弗朗西斯科依马德罗探区感兴趣,并根据对地质特征的重新解释,除矿脉外还识别出2个平卧层控矿体。确实,此后富磁黄铁矿的下部平卧层控矿体的细条纹状结构使矿产资源局的某些地质学家力主它是同生的。但是,官方的观点仍按矿脉来解释。

根据地质重新解释、冶金研究和经济分析结果,塞代梅克斯公司于1982年认定,弗朗西斯科依马德罗矿床无经济价值。1985年,矿产资源局在附近地区勘查新矿体未获成功,于是在当年晚期停止了在弗朗西斯科依马德罗的全部工作。矿产资源局1991年报告说弗朗西斯科依马德罗一带共有5个主要构造,宽5.5~7.6m,氧化矿储量52万t,平均品位是:Ag 105×10-6,Pb 1.3%,Zn 5.5%,Cu 0.2%,此外还有586万t硫化矿,平均品位是:Ag 65×10-6,Pb 0.9%,Zn 5.5%,Cu 0.2%,但未确认其米拉清这些矿化构造到底是矿脉还是平卧层控矿体。

图12-21 弗朗西斯科依马德罗矿区图,表示了2001号“盲矿”、C-45号和C-49号锌铅银矿体的地面投影及其与埃尔博泰锡托矿山、老窿和矿产资源局的探槽与竖井的关系,也表示了矿产资源局用钻探检验过的地带的大致界线

(引自R.H.Sillitoe,2000)

20世纪90年代,墨西哥最大的银锌生产厂家佩诺莱斯银矿工业公司开始对其弗雷斯尼尔银矿山以南的矿产地和远景区进行详细的重新检查,拉开了寻找新的高品位银矿和金矿的序幕。从1991年起,佩诺莱斯银矿工业公司的地质人员曾数次检查了弗朗西斯科依马德罗老的采矿巷道、探槽,并从当时难以进入的地下坑道中取出崩落的矿块。1992年,他们检查了矿产资源局采取的岩心,1993年,在矿产资源局准备将其矿地公开招标前的正式技术评估期间对部分钻孔进行了测井。这些详细的工作使佩诺莱斯银矿工业公司(擅长锌矿的公司)相信弗朗西斯科依马德罗矿床基本上是层控的,可能是同生的,而不仅仅是一系列矿脉,它拥有比上面说的资源更大的潜力。1994年,佩诺莱斯银矿工业公司在没有任何竞争对手的情况下一举中标。许多公司,包括锌矿生产公司,评估了招标文件所附的资料并到现场进行了考察,但当时它们大多注重勘查金矿,因而对这块矿地并未认真对待。

1994年晚期,佩诺莱斯银矿工业公司通过重新编录现有钻探岩心,重新编制地下地质图(图12-21)和以层控为前提重新模拟矿化作用,开始勘查弗朗西斯科依马德罗区。得出的结论是:肯定会有一个很大的隐伏矿体存在。进行了地面磁法测量,但对地质解释帮助不大。对远景区进行了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沿间距为100m的2~3km长的测线每50m采一个样品。主要隐伏矿体所在位置上方显示出良好的异常,Zn含量>1000×10-6,但被描述为薄的层控“铁帽”(可能是矿体沿倾斜向上的表现)和小的出露矿脉。

1995年早期开始的钻探打的是直孔而不是斜孔,到1996年底确定了2001号主矿体及其C-45号和C-49号卫星矿体时总进尺已达119000m。第一个钻孔打到含Zn 5%的60m矿段。钻探的布置是逐渐加密钻孔间距,先是200m,然后70m,最后35m。按计划早期打了11个岩心钻孔,同时进行反循环钻探。结果表明反循环法一般夸大矿石厚度,而且往往造成局部假富集。因此,后来只将反循环法用于开钻前准备阶段和方圆500m的周围地区普查钻探。正是这种扩边钻探导致C-45号和C-49号矿体的发现。钻探工作的进展清楚地证明,矿产资源局打的几个斜孔虽然碰到了2001号矿体,但未打穿其整个厚度。

在确证了弗朗西斯科依马德罗矿体之后,又对50~200m厚的不含矿石灰岩之下的2001号矿体进行了地面电磁测量,以查明其电磁响应。在2001号矿体上得到了不明显的电导率高,但对其他类似的电导体进行的钻探表明,它们是由黄铁矿质和炭质沉积岩而不是由矿石造成的。有意思的是,2001号矿体的存在,在矿产资源局进行的重力和激发极化测量结果上也有反映,只是这些数据被忽视了,因为它们实在不符合所采纳的“矿脉模型”。

1997~1998年钻探工作告一段落,当时已完成了从多家土地所有者手中收买土地采矿权的复杂任务。在这期间,进行了冶金试验和矿山设计工作。1999年上半年,由于土地采矿权已经买妥,又打了总进尺为19000m的钻孔,目的是为了加密2001号矿体的勘探网和更好地确定一个卫星矿体。决定1999年投产,并立即着手矿山建设,包括开凿2个斜井。定于2001年兴建8000t/d的选矿厂。新矿山要求扩大佩诺莱斯公司在托雷翁城的锌冶炼厂,目前正在进行中。

3.小结

隐伏的弗朗西斯科依马德罗锌铅银矿床是在自西班牙殖民时期以来以各种贵金属和贱金属闻名的勘查程度很高的地区发现的。该矿床的发现建立在对地质信息,特别是对以前保存的钻孔岩心的重新解释的基础上。化探和物探在发现过程中没起多大作用,虽然早期的重力和激发极化测量结果对预测2001号主要块状硫化物矿体的存在是有帮助的。

另外两个偶然因素对弗朗西斯科依马德罗矿床发现很重要。第一,对墨西哥锌铅银矿有丰富经验的一批地质学家参与了地质资料重新解释。第二,这批地质学家对有望找到矿的地点和现有数据进行了认真详细评价,而不是像一般常做的那样只去找矿租地考察一两天。这归因于——至少是部分归因于——有望找到矿的地点位于佩诺莱斯公司圈出的远景看好的勘查区内。最后,过度刻板地信奉某种特定成矿模式是危险的,好在在勘查弗朗西斯科依马德罗区的早期就再一次强调了这一点。

弗朗西斯科依马德罗地区历经20年勘查才发现了矿体。弗朗西斯科依马德罗矿床的初始投产,从打到2001号矿体的第一个钻孔算起,不超过7年。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627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1004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1731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552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664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1310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1269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2619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1285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