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熊猫长什么样
① 熊猫的资料
大熊猫一般称作“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色为黑白相间,被誉为“中国国宝”。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物种,属熊科,现存的主要栖息地在中国四川、陕西等周边山区。2004年全世界野生大熊猫数量约为1590只。成年熊猫长约120~190厘米,体重85到125公斤,适应以竹子为食的生活。大熊猫憨态可掬的可爱模样深受全球大众的喜爱,在1961年世界自然基金会成立时就以大熊猫为其标志。2012年11月,最古老的大熊猫化石在西班牙出土,表明大熊猫的祖先或源自欧洲。 查看精彩图册
中文学名:大熊猫拉丁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别称:猫熊、竹熊,银狗,洞尕,执夷,貊,猛豹,食铁兽二名法:Ailuiopodidae melanoleuca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亚门: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纲:哺乳纲(Mammals)目:食肉目(Carnivora)亚目:犬型亚目(Caniformia)科:熊科(Ursidae)亚科:大熊猫亚科(Ailuropodinae)属:大熊猫属种:大熊猫分布区域: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地。性情:温顺体征:肥硕似熊,头圆尾短,黑白相间保护级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英文名:Giant Panda
② 西班牙大熊猫命名竹莉娜,你知道怎么读有啥寓意
西班牙马德里动物园12日为刚出生的大熊猫起名为“竹莉娜”(Chulina),意思是可爱的女孩,也指竹子。这个名字是为了纪念34年前出生在该动物园的第一只熊猫“竹琳”(Chulin)。希望可以帮到你 满意请采纳
③ 被誉为动物活化石是哪种动物
中华鲟生命周期较长,最长寿命可达40龄。是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活化石,有“水中大熊猫”之称。具有很高的科研、药用和观赏价值。
④ 小熊猫的资料
体形肥胖体长40~60厘米,比猫大些,但比狗稍小。体重约6千克。全身呈红褐色,四肢呈棕黑色,体毛长而蓬松,脸圆,具白色斑纹,唇、耳缘和颊白色,脸上有白斑,眼鲜艳;尾粗,长超过体长之半,具9个棕黑与棕黄色相间的环纹,颇显着,因此,中国四川省称为九节狼。小熊猫四肢粗短,背部毛色为红棕色,其眼眶和两颊甚至连嘴周围及胡须都是白色。最好看的是一条蓬松的长尾巴,其棕色与白色相间的九节环纹,非常惹人喜爱,“九节狼”的别名因此而得[2]。小熊猫的爪骨有一部分凸起成趾状,可作为第六个脚趾辅助抓握东西,法国和西班牙科学家最近的研究发现,这个第六趾在进化史上曾帮助小熊猫的祖先“安身立命”。小熊猫这一物种已生存了900多万年,它的祖先被称为古小熊猫。对于小熊猫的小熊猫
第六趾,曾有人认为用处相对不大。法国国家科研中心11日发布公报说,该研究中心的人类考古及地理生物学实验室专家与西班牙同行合作研究后认为,通过研究古小熊猫的化石,科学家发现它们是食肉动物,这与现在小熊猫主要吃植物的食性不同,因此古小熊猫第六趾的功能,不会像现在一样仅用来辅助脚爪抓住竹子等食物。科学家认为,古小熊猫的第六趾是用来攀爬树木的有效工具。他们分析说,首先化石表明古小熊猫的身体结构特别适合爬树;其次古小熊猫生存在众多猛兽出没的年代,因此那个帮助爬树的第六趾对于古小熊猫来说就显得非常重要。不久前在西班牙新出土的许多古小熊猫化石,支持了法国和西班牙科学家这种假设。几百万年后,自然环境和小熊猫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改变,第六趾的功能已不再重要,它目前的用途只是帮助脚爪抓握食物。⑤ 大熊猫的知识
你好朋友,物以稀为贵。其实在自然界的优胜劣汰的法则里,大熊猫就是一个废柴。一个应该被淘汰的物种。
⑥ 大熊猫资料,急,答的速度
大熊猫
别 名 大猫熊、竹熊、花熊
学 名 Ailuropoda melanoleuca
英文名 giant panda
大熊猫科 Ailuropodidae
分 布 四川、陕西、甘肃局部地区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性情温顺、姿容可掬、行动逗人喜爱的大熊猫是人们最喜爱的野生动物园之一,现已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选用作会徽。其体长120~180厘米,尾长10~20厘米,尾长10~20厘米,体重60~110千克。头圆而大,前掌除了5个带爪的趾外,还有一个第六圆而大,前掌除了5个带爪的量趾外,还有一个第六趾。躯干和尾白色,两耳、眼周、四肢和肩胛部全是黑色,腹部淡棕色或灰黑色。
栖息于海拔2000~3000米的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亚高山针叶林带的山地竹林内。无固定巢穴,边走边吃,喜单独活动,四处悠荡。常在大树下或竹林内卧睡。视觉较差,行动锾慢,但能快速而灵活地爬上高大的树木,并能泅渡湍流的河溪。主要以竹类的竹笋、竹叶为食,偶尔也捕食小动物。发情期为每年4~5月份,也有秋季交配的,每胎1仔,偶见2仔。
距今几十万年前是大熊猫的极盛时期,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后来同期的动物相继灭绝,大熊猫却孑遗至今,并保持原有的古老特征,因而被誉为"活化石。"如今大熊猫分布范围已十分狭窄,仅限于中国的秦岭南坡、岷山、邛崃山、大小相岭和凉山局部地区。目前,我国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以便更好地保护这一濒临灭绝的活化石。大熊猫的存亡,早已为世人所关注。今后为保护和繁殖大熊猫,还需要继续做大量巨的工作。
1)竹林隐士
大熊猫生性孤僻,常分散独栖于茂密的竹丛中,故得雅号“竹林隐士”。仅在春暖花开时节,为了爱,它们才各自打破鸿沟,相互追逐,热恋成婚。
(2)善于爬树
熊猫善于爬树,以便逃避敌害、沐浴阳光、嬉戏玩耍、求偶婚配。别看大熊猫个体肥胖,爬树却是能手,这是他们食肉祖先的本能,有利捕食,也能躲避敌害。幼年大熊猫爬树多为玩耍。
(3)嗜好饮水
熊猫常生活在清泉流水附近,有嗜饮的食性。有时,也不惜长途跋涉到很远的山谷中去饮水。一旦找到水源,好似一个酗酒的醉汉躺卧溪边,没命的畅饮,以至“醉”倒不能走动。因此有“熊猫醉水”之说。
生活习性】
除发情期外,常过着独栖生活,昼夜兼行。巢域面积为3.9~6.4km2不定,个体之间巢域有重叠现象,雄体的巢域略大于雌体。雌体大多数时间仅活动于30~40公顷的核域内,雌体间的核域不重叠。食物主要是高山、亚高山约50种竹类,偶食其它植物,甚至动物尸体。日食量很大,每天还到泉水或溪流饮水。
野外生活的大熊猫,平均寿命约为15岁,性成熟期是6.5~7.5岁,多在4月发情。一般于当年9月初在古树洞巢内产仔,每胎多产1仔,偶尔也产2仔。刚出生的大熊猫幼崽只有25克,一个月左右的熊猫幼仔长出黑白相间的毛,体重约有1公斤,但仍不能行走,眼不能感光。三个月的幼仔开始学走步,视力达到正常。半岁后的幼仔体重已达13公斤左右,它可以跟着母亲,学吃竹子,还要吃些奶补充营养,同时开始学习野外生存的本领。满一岁时幼仔已长到40公斤左右,到一岁半时体重可达50公斤以上,这时熊猫幼仔才开始独自生活。
在野外,大熊猫的雄兽和雌兽平常都是过着独居的生活,每个个体的活动范围大约为4-7平方公里左右,所以它的种群通常也是由零散的个体所组成的,每个个体均栖息于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分享着同一地区的食物来源,彼此之间互相依赖和制约,自然地组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⑦ 有关大熊猫的知识
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英文名称:Giant panda),属于食肉目、大熊猫科的一种哺乳动物,体色为黑白两色,它有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动物之一。
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据第三次全国大熊猫野外种群调查,全世界野生大熊猫不足1600只,属于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截止2011年10月,全国圈养大熊猫数量为333只。大熊猫最初是吃肉的,经过进化,99%的食物都是竹子了,但牙齿和消化道还保持原样,仍然划分为食肉目。野外大熊猫的寿命为18~20岁,圈养状态下可以超过30岁。是中国特有种,现存的主要栖息地是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
⑧ 熊猫长什么样
①体色为黑白两色,它有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
②其体长120至180厘米,尾长10至20厘米,身体大部分是白色;肩高一般为65至70厘米;体重60至125千克。
③前掌除了5个带爪的趾外,还有一个第六趾。背部毛粗而致密,腹部毛细而长。有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
化石显示,大熊猫祖先出现在2~3百万年前的洪积纪早期。距今几十万年前是大熊猫的极盛时期,它属于剑齿象古生物群,大熊猫的栖息地曾覆盖了中国东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北达北京,南至缅甸南部和越南北部。
化石通常在海拔500~700米的温带或亚热带森林发现。后来同期的动物相继灭绝,大熊猫却孑遗至今,并保持原有的古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