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西班牙 » 墨西哥雪球最低多少度

墨西哥雪球最低多少度

发布时间: 2022-05-27 23:06:09

Ⅰ 系外来客,逐渐接近太阳系的C/2014 UN271彗星可能成为史上最大彗星

在太阳系的外侧轨道上,一颗巨大的彗星正在逐渐接近。由于它的体型过于庞大,曾被观测到它的天文学者误当成一颗矮行星。





因为位于外太阳系的天体边缘会存在冰岩,通过研究,这种物质的形成时间大概在四十五亿年以前,直至今日还没有太大的变化。所以,科学家们推测,巨型彗星中的冰岩挥发物应该有早期太阳系形成的信息证据。


目前,天文学家们观测到这颗巨型彗星已经有了彗发的迹象,也就是彗星接近太阳时生成的彗星大气。在这过程中,随着热量的升高,彗星表面的冰岩升华,生成彗发,逐渐演变成彗尾。而对这些迹象的频谱分析将给我们带来更多关于巨型彗星的消息。

Ⅱ 谁能给个世纪列表

冥古宙
主条目:冥古宙
时代 事件
46亿年前 地球从环绕早期太阳旋转的吸积盘之中形成。
45.33亿年前 原始的地球与忒伊亚相撞,在原始地球周围产生一个环,这个环在数百万年之后形成月球。重力的拉扯使地球的自转轴倾斜,建立了地球生命的形成环境。[1]
41亿年前 地球表面温度降低使地壳得以凝固,大气与海洋形成。[2]
40亿年前 最早生命的出现,可能是源于能够自我复制的RNA分子。这些生命的繁殖所需要的资源有限,所以不久之后便开始竞争。由于天择青睐在复制上更有效率的分子,因此DNA逐渐成为最主要的复制物。之后它们开始在膜内发展,这些膜拥有更稳定的物理与化学环境,形成了原始的细胞。此时大气中尚未有自由的氧气存在。
39亿年前 后期重轰炸期:地球、月球、火星及金星受到小行星及彗星(微行星)撞击的高峰期。连续的干扰可能诱发生命的演化(参胚种论),海洋被完全煮沸。[3]
细胞以原核生物出现。这些都是化能生物:以二氧化碳为碳源及氧化无机物来抽取能量。后来原核生物演化了糖酵解,从如葡萄糖的有机物释出能量。糖酵解产生了现今所有生物都用到的三磷酸腺苷(ATP)分子来临时储存能量。

[编辑] 太古宙
主条目:太古宙
时代 事件
35亿年前 最后共同祖先出现,细菌及古细菌分裂。细菌发展了光合作用的原始模式,但最初不会产生氧。这些生物透过电化学梯度产生三磷酸腺苷。
30亿年前 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蓝菌出现,它们以水为还原剂,并排出氧。氧首先将海洋中的铁氧化,产生铁矿石。氧在大气层的浓度上升,对很多细菌都有毒。

[编辑] 元古宙
主条目:元古宙
时代 事件
25亿年前 一些细菌演化到有能力去使用氧来有效的从有机物中抽取能量。差不多所有生物都用相同的三羧酸循环及氧化磷酸化来使用氧。"runaway icehouse"效应[4]造成休伦系冰期。[5]
21亿年前 更多复杂的细胞出现,包括有细胞器的真核生物。最接近的可能就是古细菌。大部份有细胞器的都可能是从共生细菌衍生而来:粒线体会用像现今立克次体般从有机物抽取能量,而叶绿体则从光及有机物合成能量。这是共同演化的例子。
12亿年前 出现有性生殖,引发更快的演化。[6]大部份的生命于海洋及湖中出现,一些蓝菌已经生活在湿润的泥土中。
10亿年前 多细胞生物出现,首先是生活在海洋中的藻及海苔。[7]
10-7.5亿年前 第一个超级大洲罗迪尼亚形成及重新分裂。
9.5-7.8亿年前 斯图尔特冰期:这个时期是多重及接近全球性的冰期,反复的从雪球地球变为温室地球。
9亿年前 每年共有481日,每天18小时。地球的自转及公转逐渐变慢。
7.5-5.8亿年前 根据雪球地球假说,前寒武纪成冰纪的冰河时期非常严重,连海洋亦完全结冰,只有在热带的海水仍保持是液态。
6亿年前 多孔动物、刺胞动物、扁形动物及其他多细胞动物在海洋出现。(但亦有研究显示最早的动物生活在湖泊的环境中[8]。)刺胞动物及栉水母是最早有神经元的生物,神经元只是一个简单的网,没有脑部或中央神经系统。
6-5.4亿年前 第二个超级大陆潘诺西亚形成及分裂。
5.65-5.25亿年前 寒武纪大爆发产生了所有现今动物的主要的门,其成因仍然存疑。以三叶虫为主的节肢动物是最主要的门。脊索动物的皮卡虫可能是人类的祖先。奇虾是达2米长的猎食者,它的后代可能是海蜘蛛。[9][10][11]

[编辑] 显生宙
主条目:显生宙
[编辑] 古生代
主条目:古生代
时代 事件
5.30亿年前 第一个在陆地上的脚印。
5.05亿年前 第一个脊椎动物甲胄鱼出现,与现今八目鳗及盲鳗纲有关。海口鱼属及昆明鱼都是没有颌的鱼类,或称无颔总纲。
4.88亿年前 在寒武纪至奥陶纪间发生第一次生物集群灭绝,是为寒武纪-奥陶纪灭绝事件。
4.75亿年前 第一个原始植物从绿藻演化[12]并移至陆地上[13],沿湖边生长。与它们一同的有真菌,可能植物与真菌是共生的,地衣就是共生的例证。
4.50亿年前 节肢动物的外骨骼可以支撑身体及阻止水份流失[14],是第一类移至陆地的动物。[15]最早的有多足亚门(马陆及蜈蚣),及后有蜘蛛及蝎子。
4.5-4.4亿年前 奥陶纪-志留纪灭绝事件发生,这是第二次的生物集群灭绝。
4亿年前 首类没有翅膀的昆虫,即蠹鱼、跳虫及缨尾虫出现。第一类鲨鱼亦出现。[16]首条腔棘鱼出现,在1938年发现活标本前它们被误以为是已经灭绝了很久,并被认为是活化石。
3.7亿年前 裂口鲨是高速的猎食者。[17]
3.65亿年前 晚泥盆纪灭绝事件发生,是第三次生物集群灭绝。昆虫在地上及淡水中从多足纲演化。一些淡水的肉鳍鱼类发展了脚及成为四足总纲。四足总纲(鱼石螈、棘螈及Pederpes finneyae)利用它们的脚走上陆地,可能是为了猎食昆虫。肺部及鱼鳔演化出来。两栖类今天仍保有很多早期四足总纲的特征。
3.6亿年前 植物演化了能保护植物胚体及容易快速生长的种子结构。伍德利坑及锡林扬环形坑出现。
3.6-2.86亿年前 鲨鱼的黄金时期。[18]
3.5-2.5亿年前 卡罗冰河时期在早石炭纪开始,于晚二叠纪完结。由于极移,大部份的冈瓦那大陆从亚洲及南美洲中心至印度及澳大利亚中心都冰封了。
3亿年前 盘古大陆形成及维持了1亿2千万年。这是地球上的大洲最后一次闭合在一起。羊膜卵的演化,产生了能在地上繁殖的羊膜动物与爬行动物。昆虫能够飞行,并出现了多个目(如古网翅目、Megasecoptera、透翅目及原直翅目),蜻蜓目代表了很多早期的昆虫。大部份石松纲、有节植物门及桫椤目的森林覆盖陆地,当它们衰化后变成了煤及原油。裸子植物开始广泛分化。苏铁科首次出现。
2.8亿年前 原蜻蜓目的巨脉蜻蜓是最大的昆虫,翅膀展开长达2呎。脊椎动物,包括两栖动物离片锥目、石炭蜥目及壳椎亚纲、早期的爬行动物无孔亚纲及下孔亚纲出现,例如基龙。
2.56亿年前 二硕齿兽、小头兽、二齿兽、雷塞兽、Dinogorgon及原犬鳄龙出现,它们是生存于南非及俄罗斯的众多兽孔目的一小群。锯齿龙科是大型的草食性动物。最初的初龙形动物出现。
2.5亿年前 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杀死约90%的所有动物,这是第四次及最严重的生物集群灭绝。灭绝过后,水龙兽是地表最常见的草食性动物。初龙类分开演化出其他的爬行动物。真骨总目从辐鳍鱼纲演化,最后成为主要的鱼类。大气层的氧含量下降至以往三分之一的10%,所有有气泡呼吸系统的动物生长理想。一些杆状菌菌株2-9-3的孢子被困在新墨西哥州的盐结晶中,于2000年重新活跃及分裂,现成为世界上最古老的生物。

[编辑] 中生代
主条目:中生代
时代 事件
2.2亿年前 气候非常干燥,适合这种气候的初龙类及裸子植物得益。初龙类分化成为鳄鱼、恐龙及翼龙目。在合弓纲中,演化出哺乳动物的首个先躯兽孔目,特别是真犬齿兽下目。最初它们都是细小的。所有哺乳动物幼时都有乳腺及能保持恒常体温。常染色体对中的一个得到SRY基因(从X染色体的SOX3基因衍生而来)成为Y染色体,长度亦缩短了。裸子植物(松柏门占大部份)是陆地上的主要植物。草食性动物成长为巨大的体型以消化这些植物。
2.08-1.44亿年前 鲨鱼的第二次主要扩展。[19].
2亿年前 第五次生物集群灭绝的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发生。海中的爬行动物包括鱼龙类及蛇颈龙类兴盛。恐龙从灭绝事件中存活过来,并成长为巨大的体型,但槽齿类全面死亡。现今的两栖类,滑体亚纲包括无尾目、有尾目及蚓螈开始出现。联体病毒科可追溯至这个或更早的时期。[20]
1.8亿年前 盘古大陆开始分裂为几个大陆,最大的是冈瓦那大陆,由现今的南极洲、澳大利亚、南美洲、非洲及印度组成,南极洲当时还是一片森林。北美洲及欧亚大陆当时仍然连接,是为劳亚大陆。
1.64亿年前 最古老能游泳的哺乳动物獭形狸尾兽出现,是现今如鸭嘴兽及针鼹等哺乳动物的直系祖先。
1.6亿年前 3米长的五彩冠龙在中国西北的新疆出现,是最早的暴龙超科。
1.5亿年前 巨大的恐龙甚为普遍及多样化,有腕龙、迷惑龙、剑龙、异特龙、细小的嗜鸟龙及奥斯尼尔龙。鸟类从兽脚亚目演化出来。始祖鸟是鸟类的祖先,有爪及羽毛,但没有喙。
1.35亿年前 禽龙、林龙等新的恐龙在侏罗纪灭绝后出现。顾氏小盗龙在中国东北辽宁出现,身长77厘米,四翼上有类似鸟类的羽毛。
1.33亿年前 原始热河鸟在中国东北出现,它有大及强壮的翼,并保有像恐龙的长骨质尾巴。
1.30亿年前 被子植物演化出可以吸引昆虫及其他动物散播花粉的花朵。被子植物的革新引发动物的演化及共同演化。
1.28亿年前 帝龙在中国辽宁出现,有羽毛及体长5呎。
1.25亿年前 现今有胎盘哺乳动物的祖先攀援始祖兽出现,它像现今的睡鼠。鹦鹉嘴龙是后期有角恐龙的祖先。
1.23亿年前 千禧中国鸟龙有原始的羽毛但不是用作飞翔,其他有羽毛恐龙包括中华龙鸟及长城鸟,它们共同的祖先为始祖鸟。其他恐龙包括多刺甲龙及始暴龙出现。
1.20亿年前 只有25厘米阔的森林翼龙在中国辽宁出现。
1.10亿年前 8公吨重及12米长最大的鳄鱼帝鳄出现。肉食性恐龙包括驰龙科的恐爪龙及棘龙科,草食性恐龙包括波塞东龙、高吻龙及蜥结龙。
1.00亿年前 巨大兽脚亚目的鲨齿龙及南方巨兽龙出现。
8800万年前 印度及马达加斯加大陆分裂。
8000万年前 蜥脚下目、鸭嘴龙科、角龙科及兽脚亚目很多的恐龙种类出现,超过一半已知的恐龙都是在中生代的最后3千万年,被子植物生长后开始出现。印度开始移往欧亚大陆。
7500万年前 人类及老鼠的最后共同祖先出现。[21][22]

[编辑] 新生代
主条目:新生代
时代 事件
6500万年前 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将差不多一半的动物物种(包括所有不能飞的恐龙)消灭,可能是因小行星撞击扬起铱微尘覆盖整个地球,引起气候变冷所致。墨西哥的希克苏鲁伯陨石坑出现。没有了巨大及白天活动的恐龙,哺乳动物的多样性及体型得以增长。一些哺乳动物重回海洋,如鲸鱼、海牛目及鳍足亚目等,其他的亦开始演化成能飞行,如蝙蝠。一类细小、生活在夜间及栖息树上吃昆虫的统兽总目分支出灵长目、树鼩及蝙蝠。灵长目有双目视觉及抓东西的指,可以帮助从一颗树跳往另一颗。更猴就是一个例子,它于4500万年前灭绝。
6000万年前 古食肉目(可能是细齿兽类的祖先)在北半球出现,于520万年前灭绝。已知最大的蛇泰坦巨蟒生活在南美洲热带雨林。
5500万年前 澳大利亚从南极洲中分裂出来。最早的真灵长类首次于北美洲、亚洲及欧洲出现,例如美国怀俄明州的辛普森氏果猴及中国云南的亚洲德氏猴。尖吻鲭鲨可能是大白鲨的祖先。[23][24][25]
5000万年前 马由始祖马开始进行演化。鲸鱼及海豚的祖先游走鲸可能像海狮般在陆地上行走及像水獭在海中游泳,它的脚有蹼,并且是以耳朵听声音。Pezosiren portelli是现今海牛的祖先,像河马般在陆地上行走及像水獭在海中游泳。细齿兽类包括小古猫属是所有狗、猫、熊、浣熊、狐狸、土狼、狐狼及麝猫的祖先,是肉食性及像鼬鼠般可以爬树。
4850万年前 冠恐鸟是1.75米高的肉食性鸟类,是顶级掠食者。
4650万年前 游走鲸后代的罗德侯鲸是鲸鱼的祖先,开始不再饮用淡水。
4300万年前 始祖象出现,有长的鼻,但没有象鼻或象牙。
4000万年前 灵长目分支成原猴亚目及简鼻亚目,简鼻亚目是白天活动及草食性的。
3700万年前 龙王鲸的后肢开始缩少及发现完好,听觉开始经下颚传至中耳。在埃及的鲸鱼谷当时是在水中,龙王鲸未有呼吸孔,要把头部伸出水面呼吸。原猴亚目的早期祖先Biretia fayumensis及Biretia megalopsis在埃及沙漠出现。[26]
3500万年前 禾本科从被子植物中演化出来。
3000万年前 简鼻亚目分支成阔鼻小目及狭鼻小目。阔鼻小目有卷尾及迁移至南美洲,雄性是色盲的。狭鼻小目留在非洲,其中一种祖先可能是埃及猿。Bugtipithecus inexpectans、Phileosimias kamali及Phileosimias brahuiorum像现今的狐猴是生活在巴基斯坦中部布格蒂丘陵的雨林中。所有猫的祖先原小熊猫生活在欧洲的树上,在2000万年前灭绝。
2750万年前 巨犀生活在蒙古。
2700万年前 长腿恐鹤在美洲,于15000年前灭绝。
2500万年前 狭鼻小目雄性可以看见颜色及失去了费洛蒙。[27]狭鼻小目分支成两个总科:猴总科及人型总科。猴总科并没有卷尾,有些甚至原全没有尾巴。所有人型总科都没有尾巴。
2200万年前 印度与亚洲碰撞,产生喜玛拉雅山及青藏高原。由于湿度被断绝,中亚洲成为了沙漠。恐象出现,于200万年前灭绝。部份像狗、熊及浣熊的Ursavus elmensis(所有熊的祖先)出现,其体型只有狐狸般大,以植物及昆虫来补足肉食。第一类猫熊亚科分支出来,当中只有大熊猫能生存至今。
2100万年前 像獴的生物乘坐植物造成的筏由马达加斯加漂浮至非洲,并成为所有当地肉食性哺乳动物的祖先。
2000万年前 非洲板块与亚洲碰撞。拟指犬是狗的祖先,第五爪缩短了,有现今狗的上爪的影子。它们的外表像现今的麝猫,脚及脚趾适合奔走。犬科及猫科开始分支。象的祖先嵌齿象出现。
1900万年前 大地懒出现,于8000年前灭绝。
1600万年前 鲛齿鲸显示鲸鱼的早期回声定位。巨牙鲨是巨大的鲨鱼,但突然于160万年前消失。[28]
1500万年前 猿从非洲迁徙至欧亚大陆,成为了长臂猿及猩猩。人类祖先从长臂猿形成。猩猩、大猩猩及黑猩猩都是属于人科,人类则属人族。
1300万年前 人类祖先从猩猩祖先形成。猩猩的亲属开远禄丰古猿出现。加泰罗尼亚皮尔劳尔猿可能是人科及人类的共同祖先。
1000万年前 气候开始变得干燥,大草原及草原代替了森林。猴的数量激增,猿则减少。人类祖先从大猩猩的祖先形成。马的全盛期并开始扩展整个北半球。1000万年前它们因面对偶蹄目的竞争而衰减。Tomarctus是极之像狗的动物。
700万年前 最大的灵长目巨猿在中国、越南及北印度生活,于30万年前灭绝。
560万年前 地中海干涸,是为米辛尼亚期盐危机。
500万年前 火山爆发及产生很多细小的陆地连结了南北美洲。哺乳动物由北美洲往南迁徙,并造成当地的哺乳动物灭绝。人类祖先从黑猩猩祖先形成。最后共同祖先是乍得人猿。最早的人类分支是千年人。黑猩猩及人类的DNA有98%相似,在血红素中只有一个氨基酸不同。黑猩猩的一类可以在基因上比现今所有60亿人更多样化,但后来人类分支出现瓶颈。黑猩猩及人类的喉头重新移位至咽及肺部中间,可见共同祖先都有这个语言前身的特质。
480万年前 人族出现黑猩猩的大小的地猿,并且站立行走。
370万年前 一些南方古猿在肯尼亚的火山灰中留下脚印。
350万年前 大白鲨出现。
300万年前 双足的南方古猿在非洲大草原演化,并被恐猫属所猎杀。非洲南方古猿及鲍氏南方古猿,并其他包括肯尼亚平脸人的属出现。大猩猩在刚果河南岸消失。南北美洲连接,发生南北美洲生物大迁徙。现今的马属首次出现。恐象的下颚有向下的象牙。
250万年前 斯剑虎出现。
220万年前 大猩猩分裂成西部大猩猩及东部大猩猩。
200万年前 能人在坦桑尼亚使用原始石器工具,有可能与罗百氏傍人一同生活。布若卡氏区出现。人属的物种吃肉,而傍人则吃植物及白蚁。一些在刚果河南部的黑猩猩分支出倭黑猩猩,倭黑猩猩生活在雌性主导的社会。斯剑虎由北美洲前往南美洲。
180万年前 直立人在非洲演化,并迁徙至其他大洲,主要是南亚。
175万年前 格鲁及亚人有直立人及能人的特征。雕齿兽在秘鲁南部生活。
160万年前 巨型短面袋鼠在澳大利亚出现,于40000年前消失。像袋熊的丽纹双门齿兽在澳大利亚出现,于45000年前灭绝。
150万年前 猩猩分裂为婆罗洲猩猩及苏门达腊猩猩。袋狮在澳大利亚出现,于46000年前灭绝。
100万年前 犬属从Tomarctus分支出来。灰狐是现今最原始的犬属。
80万年前 灰狼迁移至北美洲极地。
78万年前 地球最后(最近一次)的地磁反转。
70万年前 人类与尼安德特人的共同遗传祖先出现。
50万年前 直立人使用木炭来控制火,但仍不懂如何生火。
40万年前 东部大猩猩分支为东部低地大猩猩及山地大猩猩。大角鹿出现,在9500年前灭绝。
35.5万年前 海德堡人在意大利南部的罗卡蒙菲纳火山留下脚印,是最早的人属脚印。
25万年前 北极熊从棕熊演化。
19.5万年前 埃塞俄比亚奥莫河的奥莫化石遗存是最早的人类。
16万年前 长者智人练习礼仪及宰杀河马。
15万年前 线粒体夏娃在非洲生活,她是所有现今人类的最后女性祖先。
13万年前 尼安德特人从海德堡人演化及住在欧洲及中东,开始埋葬尸体及照顾病人,有现今人类的舌骨及会使用矛。FOXP2基因出现。
10万年前 第一个人类从海德堡人演化及在非洲出现。人类生活在南非及以色列。人类经两个途径进入亚洲:经中东往北行,及从埃塞俄比亚往南走,经红海及阿拉伯南部(参单源论)。突变造成皮肤颜色的改变,以吸收最有效的紫外线。种族开始成立。非洲的人口基因仍然较为分化。
8.25万年前 人类在扎伊尔使用锋利的动物骨头捕鱼。
8万年前 人类在刚果制造鱼叉。
7.4万年前 多峇巨灾理论指多峇湖的超级火山爆发,人类人口只剩2000。6年没有夏天及紧接的1000年冰河时期。火山灰达5米深覆盖印度及巴基斯坦。
7万年前 最近的冰河时期,威斯康辛冰期开始。人类在南非布隆伯斯洞穴以骨头制造工具,及画壁画。他们亦收集贝壳及钻孔制作颈饰。巨水獭出现,在1万年前消失。
6万年前 Y染色体亚当在非洲生活,是人类男性Y染色体的最后祖先。
5万年前 人类由亚洲延伸至澳大利亚及欧洲。海岸线的延伸速度较内陆为快。披毛犀在不列颠群岛生活。
4万年前 克鲁麦农人在法国绘画及捕猎猛犸象。他们有特别的认知能力,使他们成为食物链的顶端。澳大利亚巨大的有袋目灭绝。
3.2万年前 德国福格海德有第一个雕塑。法国有第一个用鸟骨制的笛。印尼有石器工具。
3万年前 人类从西伯利亚分几波进入北美洲,较后的经过白令陆桥进入,早期的可能是以跳岛战术经阿留申群岛进入。欧洲人越过大西洋到达北美洲。人类抵达所罗门群岛及前往日本。在撒哈拉使用弓箭,在摩拉维亚有首个陶瓷动物模型。
2.8万年前 在非洲那米比亚出现最古老的图画。[29]德国出现最古老的阴茎雕塑。[30]
2.7万年前 尼安德特人消失,人属只余下人类及佛罗勒斯人。捷克出现纺织。
2.5万年前 从猛犸象牙发明了标枪。
2.3万年前 维伦多夫的维纳斯属于此段时期。
2万年前 人类在青藏高原留下脚印及手印。从动物脂肪制造油灯。山顶洞人以骨针来缝制动物饰物。猛犸象骨头在俄罗斯建造房屋。
1.8万年前 佛罗勒斯人在遥远的印尼出现。
1.5万年前 最后的冰河时期完结,海水漫过全球,造成多个近岸地区水浸,将以往的大陆分成岛屿。日本从亚洲分开,西伯利亚与阿拉斯加分开,塔斯曼尼亚与澳大利亚分开,爪哇岛形成,砂拉越、马来西亚及印尼分隔。一些人类在中东的肥沃月弯开展农业,并且发展城市。因为生产食物及饲养动物,世界人口暴涨。拉斯考克山洞及加拉加斯出现石洞壁画。
1.4万年前 全新世灭绝事件开始,超过100种大型哺乳动物消失,可能是因世界人口暴涨所致。
1.15万年前 斯剑虎灭绝。
1.1万年前 世界人口达至500万。佛罗勒斯人及猛犸象灭绝。人类首先畜养印度狼。所有现今的狗都是属于家犬。
1.04万年前 开始种植植物,在近东耕种。耶利哥人口有19000。
1万年前 撒哈拉仍有河流、湖及季候风。日本绳文时代制造全世界最早的陶制容器。人类抵达南美洲的蓬塔阿雷纳斯。
8千年前 亚洲西南部、叙利亚、约旦、土耳其及伊拉克种植麦。
6.5千年前 种植亚洲型稻及非洲型稻。
3千年前 人类开始铁器时代。
公元元年 世界人口达1亿5千万。
公元1835年 世界人口达10亿。
公元1969年 人类登陆月球。
公元2010年 世界人口超过65亿。全新世灭绝事件仍然继续,最近50年更有上升趋势。

Ⅲ 多肉雪球有几个品种

据我的了解,多肉雪球有一个品种叫墨西哥雪球。

墨西哥雪球的株型紧凑,如一颗球般,在出状态的情况下,叶色会呈现出粉色,十分漂亮的说,家里养上几盆准没错。而在墨西哥雪球的养护过程中,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0-25℃,春、秋生长季节,浇水频率可控制在一周1-2次左右,待盆土干燥后再浇透水。夏季高温时节,则要控制浇水的频次和水量。

Ⅳ 鸡尾酒的度数大约多少度啊

鸡尾酒的度数大约是在15-20度左右。

1、鸡尾酒通常以朗姆酒、伏特加、威士忌、白兰地等烈酒作为基酒,再配以果汁、牛奶、咖啡、糖等其他辅助材料,加以搅拌或摇晃而成的一种混合饮品。

2、鸡尾酒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酒或由酒渗入果汁配合而成的一种饮品,按密度的大小依次倒进杯子,使之不混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分层。

3、鸡尾酒具有明显的刺激性,能使饮用者兴奋,因此具有一定的酒精浓度。

(4)墨西哥雪球最低多少度扩展阅读:

经典鸡尾酒如下所示:

1、玛格丽特(Margarita)

2、新加坡司令(Singapore Sling)

3、金菲士(Gin Fizz)

4、海岸(Sex on the Beach)

5、特基拉日出(Tequila Sunrise)

6、干马提尼(Dry Martini)

鸡尾酒的原料为:

以朗姆酒(RUM),金酒、龙舌兰、伏特加等烈酒或是葡萄酒作为基酒,再配以果汁、蛋清、苦精、牛奶、糖等其他辅助材料,加以搅拌或摇晃而成的一种饮料。

Ⅳ 初一上地理复习提纲

www.pep.com.cn

初中地理知识复习提纲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都 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 是最长和纬线,长约4万千米。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3、经线和经度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 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国际上习惯用200W和160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这样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0的夹角。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6、五带的划分 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7、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图例与注记。在地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越小,要表示的内容越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越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越小。在地图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8、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9、等高线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10、世界海陆的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大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有欧洲、北美洲。大部分
人们习习惯把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一线作为欧洲和亚洲大陆的分界线。亚洲和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作为分界线。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称为美洲。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南极洲主要位于南极圈内,四周被大洋环绕。
11、陆地地形 人们把地形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山地 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其中最突出的是两条由若干条高大山脉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条是横穿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另一条是纵贯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脉组成。
平原 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常用“一望无际”来形容平原的坦荡。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
欧洲和非洲的地形比较简单,分别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亚洲的地形则比较复杂,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平原分布在大陆周围地区。
12、促使地形变化的力量 地球内部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大多分布在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沿岸的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地带。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风、海浪和冰川等。
13、天气和气候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14、气温的变化 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叫做该地的气温年较差。
15、世界气温的分布 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气温还受地势高低的影响。山地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会逐渐降低。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16、世界降水量的分布 一般规律: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多;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17、降水的季节变化 全年多雨区:在赤道附近地带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全年少雨区:在内陆地区、两极地区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开罗;夏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0~~400附近的大陆东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中国北京;冬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0~~400附近的大陆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意大利罗马;常年湿润区:在南、北纬400~~600的大陆西岸,全年受从海洋上吹来的西风影响的地区,各月湿润,雨量适中,如英国伦敦。
18、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一、热带主要气候类型
1、热带雨林气候 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全年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 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赤道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
3、热带季风气候 以亚洲南部、东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最为显着。这种气候终年高温,一年中也可以分为旱雨两季,风向随季节而变化。旱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干旱少雨;雨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集中。
4、热带沙漠气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这种气候降水量稀少,终年炎热干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二、温带的主要气候类型
1、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大致以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为界,此线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2、地中海气候 主要位于大陆西岸的中低纬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内陆地区,冬冷夏热,气温变化大,降水量较少,集中夏季。
4、温带海洋性气候 位于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分布最广,温和多雨,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比较小。
19、自然资源 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水、矿产、森林等,都是自然资源。按其形成的特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一类是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是指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再生,或是可以循环使用的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是指在人类历史时期,用完了就不能再生产的资源。
20、土地的利用类型 土地的利用类型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类型。
21、土地资源的分布 温带湿润的平原地的地势平坦,气候温暖,适宜发展农业,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区。气候冷湿的亚寒带地区和炎热多雨的热带地区,保留了大片的针叶林和雨林。热带和温带半干旱地区草地面积广阔,是世界畜牧业的主要分布区。
22、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 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三种存在形式。陆地水又有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沼泽水、河水和生物水等多种存在形式。地球上的水总量很多,但是96%以上的是海洋水。在淡水资源中,冰川中储存的水量最多,现在人们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湖泊水(淡水湖的水)和部分地下水。保护水资源,主要途径有:节约和合理用水,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防止和治理水污染;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淡化海水,扩大淡水来源。
23、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森林有调节大气成分、净化空气、含蓄水源、增加空气湿度、防风护田、保持水土等作用。所以,人们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节室”。世界有森林面积40亿公顷,主要在以针叶林和阔叶林为主。全球森林资源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24、铁、煤、石油的分布 世界上铁、煤、石油的分布情况如下:
1、世界上的铁矿主要分布在俄罗斯、马西、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和美国。这七个国家的铁的储量约占世界的90%。
2、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中部,在世界各国中,煤储量居世界前列的有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国。
3、世界上石油资源的分布很集中,中东地区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一半还多。主要输往日本、欧洲和北美洲等地。
25、世界人口的增长 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特别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欧洲为2%;亚洲为15%;北美洲为10%;南美洲为17%;大洋洲为14%;非洲为27%。
26、世界人口的迁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规模变小,人口迁移主要以三种形式为主。第一种是科技移民,即大批的高素质人才由发展中国家移向发达国家。第二种是劳动力输出。外籍劳工流动的基本方向是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由贫穷国家流向富裕的在石油输出国,由人口稠密的同家流向人口稀疏的国家。第三种是国际难民迁移。
27、世界人口的分布 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的人口最为稠密,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位于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带。在严寒的苔原带、冰原带,广大的严寒带针叶林带,末开发的热带雨林带,干旱的沙漠地区,以及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人口稀少。
28、人口向城市迁移及产生的问题 一个国家的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世界上发达国家人口的70%以上为城市人口,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只占人口的30%多一点。现在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29、世界的人种 白种人的肤色、眼色、发色一般较浅,头发呈波状,鼻梁高、嘴唇薄,体毛较多,他们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黄种人的皮肤呈淡黄色或棕黑色,头发黑直,面庞扁平,体毛中等。他们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黑种人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较少,他们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和美国境内。
30、世界上的国家 世界上有190多个国家,名国的面积大小不一,面积最大的俄罗斯有1700多万平方千米。中国的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居第三位。最小的是梵蒂冈。
31、国界和领土 国界线范围以内的陆地、领海、领水和领空,总称为领土。南美洲的阿根廷和智利以安第斯山为界;美国和加拿大东部以湖泊中心为界,西部有一段以纬线为界,有一段以经线为界。
32、世界地埋区域的划分 共分为13个地区。图见书本第一册P83。
33、东亚概述 图见P85。东亚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西侧,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日本等国家。蒙古的畜牧业占有重要的地位。日本为现代工业发达的国家。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着的地区之一,冬季盛行偏北风,风由寒冷的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吹向太平洋,风力强劲,受其影响,大部分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夏季盛行偏南风,风从太平洋、印度洋带来丰沛的降水,降水由沿海向内陆减少,气候炎热。在东亚的季风气候区内,根据气温和降水的不同,又分为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前者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雨季较短;后者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雨季较长。
34、东亚的人口和经济 东亚是世界上黄色人种的主要分布区,居民绝大部分是黄色人种。东亚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
35、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 日本是东亚的一个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一些小岛组成,面积比较狭小,人口稠密。日本境内多山,国土的四分之三以上是山地和丘陵,邻近东京湾的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本州岛太平洋沿岸的神户和横滨,是全国着名的海港。日本群岛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火山很多。富士山是其中着名的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最高的山。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方相比,冬季较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比较丰富。全国大部分为森林所覆盖,山间河流短急,水能资源丰富。但矿产资源贫乏。图见第一册P90。
36、日本的经济 日本最大的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神户和横滨的日本两个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日本同中国的贸易有很大发展。从中国输入的商品有服装、石油、煤炭、棉花、水产品和蔬菜等。向中国输出的商品有钢材、电子产品和其他工业产品。
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首都东京在关东平原的南部,东京湾的西北岸。 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域是世界上着名的渔场。日本的捕鱼量常占世界第一位。现在稻米的产量已能自给。但蔬菜、水果仍需要进口。
37、东南亚 图见第一册P94。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南部狭长,一直延伸到赤道附近,叫做马来半岛。东南亚的国家,除了老挝是内陆国外,其他都是临海国或岛国。其中面积最大的是印度尼西亚。领土由13000多个岛屿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是世界上火山活动最多的国家。因此有“火山国”之称。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38、居民与经济 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该国人口一半以上分布在爪哇岛。东南亚是华人与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其祖先大多是中国广东、福建的居民。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棕油、椰子、蕉麻等热带经济作物产品的最大产地,各国居民多以稻米为主在食物。东南亚的矿产以锡和石油为最重要。新加坡有“花园城市”之称。
39、南亚 图见第一册P108。南亚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南亚北部有绵延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这一部分叫做“南亚次大陆”。中部平原由印度河和恒河冲积而成,是南亚的主要农业区和人口密集区。印度半岛大部分被德干高原所占据。南亚的降水受季风的影响,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风,为雨季。10月~~次年5月盛行西北季风,为旱季。
40、印度 印度的耕地面积很广,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和小麦,经济作物有棉花、茶、黄麻等。印度的矿产主要有煤、铁、锰等。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东北部。首都新德里。加尔各答盛产黄麻,是印度的纺织工业中心和重要海港。是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孟买位于西部沿海,是印度最大的海港和棉纺织工业中心。
41、中亚 中亚地处亚欧大陆中部,深居亚洲陆。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中亚境内的河流多为内流河。西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内流湖--里海。中亚中部和南部牧场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第三大产棉基地。乌兹别克斯坦因盛产棉花而称为“白金之国”。牲畜以细毛羊和羔皮羊为主。同时采矿、冶金、军事工业相当发达。
42、西亚与北非 西亚和北非地处亚欧非三大洲、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的枢纽地带,地理位置很重要。死海湖面海拔高度为-400米,是世界上陆地表面的最低点。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世界上最高的气温记录出现在北非利比亚的阿齐济耶(57.8℃)。一般降水稀少。只有地中海沿岸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
43、撒哈拉沙漠 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西起大西洋岸边,东到红海海滨,北起地中海岸,南抵苏丹热带草原,约占非洲面积的1/4。终年高温少雨,植物稀少,沙漠下有丰富的石油。
44、阿拉伯人与伊斯兰教 西亚和北非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区,主要为白色人种。通用阿拉伯语,这些国家被叫做“阿拉伯国家”。西亚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祥地。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城被称为伊斯兰教的圣城。耶路撒冷被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都看做圣城。
45、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库 西亚和北非是出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西亚以波斯湾为中心,形成了一条巨大的石油带,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是西亚主要的产油国家。石油储量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1/2,产量约占总产量的1/4。所产的石油,主要输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摩洛哥一国的磷酸盐储量占世界的3/4。
46、畜牧业与农业 枣椰树是绿洲农业的代表植物。
47、巴基斯坦 位于阿拉伯半岛西侧,是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枢纽。发展滴灌和喷灌技术。
48、埃及 位于非洲东北部,亚洲境内的西奈半岛,也是埃及的领土。全境90%以上是沙漠,耕地、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狭长的尼罗河沿岸平原和入海处的河口三角洲地区。尼罗河全长6600多千米,是世界上第一长河,发源于非洲东部高原,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首都开罗是阿拉伯国家中人口最多的城市。亚历山大是埃及在地中海边的重要海港。地中海和红海之间的苏伊士运河,把地中海与红海彼此相连,大西洋到印度洋的航程,比绕道非洲好望角缩短了8000-10000千米。过去,埃及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长绒棉一直是埃及着名的出口商品。近年,埃及的石油、运河、侨汇和旅游收入都超过了棉花,成为埃及的主要经济支柱。埃及的金字塔等名胜古迹是旅游的主要景点。
49、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 是世界上黑人的故乡。整个非洲大陆的地形以高原为主,东非裂谷带,南起赞比西河,北经红海,一直延伸到西亚的死海附近。死火山中的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最高峰。东非大裂谷是地壳在运动过程中断裂形成的。非洲最大的岛屿--马达加斯加岛,有一个突出在海洋上的尖角,叫做好望角。整个非洲有“热带大陆”之称。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分布面积很广。动物主要以斑马、羚羊、长颈鹿、狮和豹子为主。黄金、金刚石的储量和产量都占世界第一位。南非是出产黄金最多的国家,几内亚是出产铝土最多的国家,赞比亚是出产铜矿的重要国家。尼日尔爾利亚是重要的石油输出国。
50、居民与经济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非洲只有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三个独立国家。1990年,最后一个殖民地--纳米比亚也宣告独立。整个经济是以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
51、南非 南非位于非洲大陆最南端,首都比勒陀利亚。临近好望角的开普敦是南非最大港口。约翰内斯堡是金矿开采和机械制造工业中心。
52、欧洲西部 欧洲西部北临北冰洋,南临地中海,海岸线十分曲折。主要的半岛,北部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有伊比利亚、亚平宁和马尔干三个大半岛。主要的岛屿有不列颠群岛和冰岛。主要的内海有北部的波罗的海,南面的地中海,东南部的黑海。地中海位于欧、亚、非三大洲之间,西经直布罗陀海峡与大西洋相通,北海是重要的边缘海。
欧洲西部地形以平原和山为主,平原主要是莱茵河以东部的波德的平原,以西的西欧平原。北部有纵贯斯 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南部主要有横贯东西的阿尔卑斯山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湖泊众多。半岛西侧有冰川作用而形成的地形。意法边境上勃朗峰是欧洲西部最高的山峰。
气候 主要是海洋性气候,冬季比较温和,比较凉爽,全年降水的季节分配也比较均匀。降水量向东逐渐减少,年温差自西向东逐渐增大。地中海沿岸的植被以常绿灌木为主,耐旱。多瑙河发源流经九个国家,注入黑海,是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一条国际河流。莱茵河流经德国鲁尔工业区,也是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
53、欧洲西部的居民与经济 居民以白种人为主。人口稠密的地方大多是工业区。其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最低的。是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地区,工农业生产约占世界的1/3。其对外贸易很发达,占世界对外贸易总额的1/2以上,其中德国居第一位。
54、英国 英国全称是“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领土主要包括大不列颠岛和北爱尔兰岛东北部。大不列颠岛分为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三部分,其中英格兰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地区。是工业化最早的国家。目前商船吨位仍居世界前列。英国的石油主要靠进口。北海油田对经济有促进作用。首都伦敦,过去曾叫做“雾都”,是游览胜地,大英博物馆,格林尼冶天文台,公墓内安眠着马克思。
55、法国 是欧洲西部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有着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以平原和丘陵为主的地形、温和湿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壤,都有利于农业的发展。西南部和地中海沿岸园艺业发达,尤以出产葡萄着名,所产的葡萄酒世界闻名。目前,法国是欧洲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首都巴黎是世界着名的旅游胜地,艾菲尔铁塔,凯旋门、蓬皮杜中心、巴黎圣母院是有名的旅游胜地。同时巴黎还是着名的时装与化妆品中心。法国的烹调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56、德国 是欧洲西部邻国最多的国家。北部是北德平原,中部是山地,南部有高原和草地。德国工业的发展,主要是建立要本国丰富的煤炭资源,便利的水陆运输条件,雄厚的科技力量基础上。鲁尔区是德国重要的工业区。德国南部的慕尼黑是德国宇航、飞机制造和微电子中心,德国是欧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莱茵河是德国最重要的河流,是德国的“黄金水道”。货动量居世界各河首位。人口超过百万的大城市有首都柏林、汉堡和慕尼黑。
57、欧洲东部和北亚 欧洲东部是指西起波罗的海东岸,东到乌拉尔山,北到北冰洋,南到黑海、高加索山之间的欧洲部分。北亚是指亚洲北部属于俄罗斯的领土部分以。
58、俄罗斯 领土面积为1700多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面。欧洲部分集中了全国3/4的人口。首都莫斯科位于欧洲部分中央。伏尔加河发源了东欧平原西部的丘陵地区,注入里海,是欧洲最长的河流。贝加尔湖位于西伯利亚,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俄罗斯的工业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工业区和以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这两个工业区以机械、化学和多种轻工业为主。二战后,工业建设向东发展,在乌位尔山区建立了钢铁工业和机械工业为主的乌拉尔工业区,以及以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为主的新西伯利亚工业区。其农业不稳定。首都莫斯科。圣彼得堡是全国第二大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是太平洋沿岸的主要海港。
59、北美 是一些以英语为主的美洲国家。西部高山区是美洲科迪勒拉山系的北段,由落基山脉组成。东部高原、山地区 在加拿大境内有拉布拉多高原,美国境内有阿巴拉契亚山。中部平原区有中央大平原。 苏必利尔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五大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是由过去冰川作用形成的。除密歇根湖全在美国境内以外,其余四湖为美、加两国所共有。 北美大部分区属于北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在北美所占的范围最广。北美气候除了受纬度位置影响,降水分布和天气变化还受地形的影响比较显着。北美当地原来的居民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他们是黄种人。因纽特人生活在北冰洋沿岸。
60、美国 美国国旗内有50颗白色五角星。本土有48个州,位于北美西北角的阿拉斯加州,位于太平洋北回归线附近的夏威夷州。美国的全称为“美利坚合众国”。美国面积为930多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四位。美国人口中白色人种占80%以上。美国的有色人种主要是黑人,华人与华侨在旧金山,纽约一带。近几十年来,有不少人从东北部向南部西部“阳光地带”迁移。美国是世界上输出农产品最多的国家。美国农业的另一特点是地区生产专门化,美国的农业生产可分为可抑制棉花带、玉米带、小麦带、乳畜带、畜牧和灌溉农业区等主要农业带。美国是输出工农业产品数量最多,产值最大的国家,是世界上进口小汽车、钢铁、石油、纺织品最多的国家。美国工业的分布,可分为三大地区。东北部地区:纽约是大西洋沿岸最大的工商业中心和港口。南部地区:休斯敦是南部石油化工、宇宙航空研究和发展中心。西部地区:加利福尼亚洲是西部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旧金山是西部的大港口,附近的“硅谷”是新兴的电子工业中心。洛杉矶是西部人口最多的城市和海港,主要生产飞机,精密机械等。这里的好莱坞是美国电影、电视工业中心,旧金山和洛杉矶也是美国华人最多的城市。
61、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国家和地区。北部,包括三个地理区域,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和西印度群岛。南部是南美洲。南端岛屿中最大的是火地岛,火地岛与南美洲大陆之间隔着麦哲伦海峡。墨西哥和南美大陆之间,有狭长的中美地峡,有“美洲大陆桥梁”和称号。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地峡的最窄处。安第斯山被称叫做“南美洲的脊梁”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巴西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大河。仅次于尼罗河,居世界第二。有“河海”之称。墨西哥的银、巴西的铁、智利和秘鲁的铜,储量和产量都居世界闹前列。秘鲁附近的海洋,是世界着名的渔场之一。阿根毛廷出口的牛肉,占世界第一位。南美大陆还有一些独特的动物,如哺乳类的树懒、大食蚁兽、卷尾猴,鸟类中的巨嘴鸟。

Ⅵ 千米深海之下的神秘生命是怎么回事

2000年7月26号,中央电视台科学博览节目播出了千米深海之下的生命奇观,令人惊叹不已。人们常说,倘若没有太阳,地球上的万物就不会生长,然而,电视屏幕上出现的生命繁盛的水下奇观,却使我们的传统知识受到了冲击。

其实,早在1977年10月,美国“阿尔文”号深潜器所作的深海考察,即向这条千古不变的生命定律提出了挑战。

在东太平洋加拉帕戈斯群岛(Galapajos,隶属厄瓜多爾尔尔)海底裂谷中,有着火山爆发后冒出的一汪汪深达2500米的地下热水带,那里活动着各种奇怪的细菌——微生物群,它们居然以吞食化学物质为生。

在几千米的海底,这些灼热的泉水宛若一个个烟囱,不停地向外喷吐着一股股热液,热液温度最高处竟达350°C。令人称奇的是,就在这高温的火山口附近竟浮游着各式各样的奇异生物——除了细菌,还有大得出奇的蛤和海蟹、血红色的管状蠕虫、大量的牡蛎和贻贝,还有一些类似蒲公英的生物,其放射状的细丝牢牢附着在海底岩石上。

然而在热泉以外的深海区,却荒芜如寸草不生的茫茫大漠,偶尔有几只红色的八角珊瑚、小海星或海葵,点缀在黝黑的海底玄武岩上。

加拉帕戈斯位于海底板块交接和摩擦的断裂间,沿着这一断裂间,有许多裂缝。

海底火山常常从这些裂缝喷发出来,当海水冲进裂缝又喷涌出来时,就带出了高热量,使周围海水温度之高,非同于一般的滚水,这是极大压力下温度极高的滚水,其温度可超过300℃。同时海水的喷出也从地层下熔岩里带出大量的硫酸盐,在海底的高温与高压下,这些硫酸盐就变成氢硫化物。按照一般生物生存的规律,在这种高温高压、充满着氢硫化物的极端恶劣环境里,任何生命想要生存下去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蛋白质和DNA会发生分解,生物酶统统化为乌有,任何生命都会在一瞬间死亡。

可是,科学家们感到十分惊奇而迷惑不解的是:在这种高温高压、充满着氢硫化物的极端恶劣环境里,却有无数细菌在繁荣生存,通过纯化学反应,它们可以依靠氢硫化物来进行新陈代谢。更有甚者,当科学家把这些奇怪的细菌装入高密闭容器,加热至一定温度,它们竟然还能迅速地传宗接代,繁殖率颇高。

这种奇怪的细菌在外形上与普通细菌相同一般无二。在电子显微镜下面观察,它们具有和普通细菌相同的基本结构。

这一前所未有的意外发现,大大惊动了参加调查的科学家们:谁能想象得出,在永远不见天日的漆黑海底,竟隐藏着这样一个奇妙的世界!

这一发现立即激起世界各国海洋科学家的浓厚兴趣。按捺不住的法国和墨西哥科学家先后乘潜艇前往东太平洋加拉帕戈斯海底裂谷去考察,彻底证实了海底奇景的存在。

1979年1月,由美国地质学家、生物学家、化学家组成的科学小组再次乘坐“阿尔文”号深潜器对加拉帕戈斯海底裂谷进行考察。他们取样对那一簇簇引人注目的红色管状蠕虫作了细致入微的研究,发现这些蠕虫大的有2—3米长,凭白色外套管附着在岩石上,保护着柔软的身躯。

它们既没有嘴,也没有眼睛,甚至连消化系统也不存在,只能靠伸出套管顶端的触角过滤海水中的食物,然后由血液把这些营养物输送到全身。它们的血液里充满了富含铁质的血红蛋白,因而看起来格外鲜红。

这些可爱的小生命究竟属于哪个门类?又是怎样繁殖后代的?生物学家们仍在苦苦地探索。

在这个王国里,还居住着一种深海蟹,与它淡水中的同族有相似之处。它没有眼睛,却能在海底世界里横冲直撞,并且对于深海的高压似乎习以为常,以至在海面1个气压的环境中竟会短寿。

靠过滤海水中的颗粒食物过日子的巨蛤,体内也有红色血液,它的生长速度奇快,比深海的一种小蛤要快500倍,长成后竟长达30厘米。

另有一种毛茸茸的深海白蚱,样子像一个可以浮起来的气球,又像陆地上的一株蒲公英,它们常常群集在一起,有的管消化,有的管捕食,有的进行繁殖,各司其职却又有条不紊。但一旦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把它们带到海面,这些脆弱的生命顷刻瓦解。

这些千奇百怪的深海生物,无论是生理结构、种属关系,还是生活习性,食物基础,都令生物学家们惊叹不已。

在这个没有阳光、水温超过沸点:充满高压的深海环境下的“第三大生命系统”被发现后,立即成为生命形成和演化方面无法解答的复杂谜题。

科学家们在调查中发现:海底热泉附近的食物密度异常高,比温泉喷区外的水域高出300—500倍,比生物丰富的海面水域还高出4倍。显然,这是吸引大量水生动物常住的原因之一。

当“阿尔文”号深潜器上浮后,科学家打开一瓶从深海带上来的海水样品。顿时,空气中充满一股浓浓的臭鸡蛋的气味。那就是硫化氢气体,他们恍然明白了其中的奥秘——当海水从地壳裂缝渗入地下时,水温便升高到350度左右,热水把附近岩石中的硫磺等矿物质溶解出来。

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矿物质和水反应合成恶臭、有毒的硫化氢。某种硫细菌借助硫化氢进行代谢变化,吸收温泉热能得以繁殖,一些小动物以过滤这种硫细菌而生存,而大的生物又以它们为食饵,这的确是在地球正常生态环境中不可想象的。

无论是蠕虫、巨蛤还是贻贝,它们的消化系统大部分都已退化,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硫细菌寄生在体内。这样,一个新的海底“食物链”就形成了。宛如陆地上植物的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碳水化合物一样。不同之处在于高能量的硫化氢代替了阳光。从而开辟了一条前所未有的崭新渠道——从地球内部获取能量以维持生命。

众所周知,在通常情况下,温度高于40度,大部分动物和植物就难以生存;温度大于65度,大部分细菌也难以存活,但这种神奇的硫细菌在350°C的高温下却能迅速繁衍,又是什么原因呢?

硫化氢对生物的毒性并不亚于我们熟悉的氰化物,它能取代氧和进行呼吸作用的酵素结合,使生物窒息致死。而那些深海生物体内有大量硫化氢却仍能正常生长。虽然科学家们已查出,蠕虫血液里的血红素对硫化氢有极强的吸附力,能直接把硫化氢运往硫细菌寄生物的器官中;巨蛤体内有一种特别分子去运载硫化氢,以消除其毒性,但其他深海生物又是怎样解毒的呢?对这一谜团的探知和研究在生物化学领域无疑是十分有意义的课题。

千米深海之下的生命奇观,使我们不禁想到了关于6~8亿年前地球是一个大雪球的理论。

一些地球物理学家认为,6亿至8亿年前的原生代晚期,地球可能是一个被冰雪覆盖的大雪球,地球赤道附近有一片狭长水域没有被冰封,原始的多细胞动物——我们的祖先可能就聚居在那里。

地球曾是雪球的理论,最早由美国地理学家乔·基尔希文克提出。他在澳大利亚发现一些年龄为7亿年左右的岩石上有冰川遗迹,而7亿年前的澳大利亚位于赤道地带。这表明,约在7亿年前,地球从赤道到两极都被冰雪覆盖,如果从太空中望去并不是现在的蓝色,而是白色。科学家们推测说,这一时期地球表面冰盖的生长将使地球急剧变冷。因为冰盖越多,反射的阳光越多,地球吸收的热量就越少,使气温降低。冰盖因此生长更快,这形成一种正反馈,最终使地球变成一个巨大雪球。

大量化石资料表明,原生代晚期是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关键时期,最早的多细胞动物就在此时出现。这些生物如何能在全是冰雪的世界中生存下来?雪球又是如何解冻的呢?一些科学家认为,在原生代晚期,原始生物可能在海底深处的火山附近生息,随后火山活动喷发出了大量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加剧,使地球逐渐解冻。

但美国得克萨斯农业和机械大学的科学家威廉·海德和加拿大科学家对此进行了不同的解释。他们认为,以往理论对原生代晚期地球冰盖生长的过程估计有失准确。他们说,冰盖生长速度与降雪量密切相关。随着海洋逐渐冰封,能够向大气中的蒸气水分的水域越来越少,地球降雪量急剧下降,冰盖生长也随之放慢。经过计算机模拟分析表明,即使在最冷时期,赤道附近仍有一段狭长水域未曾冰封,原始多细胞动物就生活在这里,而无需撤退到深海之中。他们认为,在这片水域的海底,应该存在着相对较多的原始多细胞动物化石,正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威廉·海德等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发表在2000年5月25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而在1996年上半,美国特拉华大学的科学家利用一艘潜艇,进入在赤道以北13度东太平洋以下2.4公里深处,在温度高达85摄氏度的热液火山口,搜集了细菌的蠕虫。在冰岛,一支德国队伍也在喷出硫磺蒸气的火山口搜集微生物。在以色列,研究人员在死海的高强度盐水中搜集小虫。在北极的水中,科学家搜集一些最适合生长在零摄氏度的细菌。

以上的科学家有一个共同之处:他们都在搜集一些称为“嗜极菌”的细菌,它们生长在地球上最极端的环境中。

这些科学家都是“重组体生物催化公司”的顾问。这家公司的任务是:发现、复制、售卖由嗜极菌分泌出来的酶。过去多年,科学家一直利用一般动作体内的酶(即蛋白质催化剂)代替污染环境的化学催化剂,以制造食物、药物和纸制物品。然而,这些酶有一大缺点:在高温或化学溶剂中变得不稳定。因此,科学家便想起了在极端环境下仍十分稳定的蛋白催化剂——由嗜极菌分泌出来的酶。

这些嗜极菌的其中一个常见栖身地,是居住在海底火山口的庞贝蠕虫,它们生长的地方,有很多如镉、锌等有毒金属。这些区域的部分部位温度高达85摄氏度,最低则低至2.2摄氏度,可想而知这些酶的适应能力是如何惊人。这些“高温酶”起码在三方面拥有重要用途;一、检验脱氧核糖核酸(DNA):高温酶可协助“聚合酶链反应”,从而在案件审讯中鉴定疑犯的身份;二、提炼石油:在石油的提炼过程中,瓜胶是常用的原料,高温酶有助于降解这些瓜胶;三、加进饲料中:鸡饲料含有大量植物磷,这种物质是动物无法消化的。在饲料中加进高温酶,便可帮助鸡消化这些磷。

引证这一材料,有助于证明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存在的生命。

按照地球曾是一个大雪球的理论,我们可以推测,在东太平洋海底火山口附近发现的深海生物有可能就是雪球时期的生命分支,或者可以推测它们是地球生命主体的一种变异种群。目前,一些科学家完全相信,在每一个海底火山熔岩的喷发处,都存在着不同的生命体:当火山熔岩处于喷发状态时,生命就十分繁盛。这种细菌通过纯化学综合过程把氢硫化物的化学能转变成一种新陈代谢的能源。据一些科学家推测,这些细菌有可能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第一批原始细菌,据此推而论之,40亿年前的地球诞生后不久,火山喷发的热液可能曾是原始生命产生的最早的源泉,是地球上第一批生命的发源地。

Ⅶ 冰河世纪是什么年代发生过是什么样的呢

根据地质学上的资料,在80万年内就发生了30次以上。

两次冰河时期之间,地球的气温较暖和,称为间冰期。因此,地球的气候是以缓慢的速度逐渐的变化,并非一成不变的。

其中最着名的,时间较久四次冰河时期,其名称列于下: 鄱阳冰期 137-150万年前 大姑冰期 105-120万年前 庐山冰期 10-32万年前 大理冰期 1-11万年前 冰河时期来临时,会使得全球气温下降,每次冰河时期,南极的温度会比现在的温度下降摄氏约11度左右。

由于大量的海水结冰,因此会使海平面缩小,陆地面积扩张。同时热带与亚热带的面积也会缩小。 地球的气候不断重复冰期与暖期的循环,严寒的冰期大约持续10万年后就会出现1万年的暖期。

目前地球正处于暖期,并已经持续了大约1.5万年。现阶段的暖期与以前最大不同就是目前处于忽冷忽热的跳跃期。

拓展资料:

冰河世纪,在地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气候寒冷的大规模冰川活动的时期,称为冰期(iceage)。这种冰期曾经有过三次,即前寒武晚期、石炭-二叠纪和第四纪。

第四纪冰期的遗迹最多,如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峡湾,北欧、中欧、北美众多的冰碛残丘,阿尔卑斯山的U型谷和陡峭的山峰,法国和瑞士交界处侏罗山巨大的冰漂砾等,都是第四纪冰川作用留下的产物。

Ⅷ 多肉植物冰梅和冰梅月影有什么区别是不是同一种植物呀

月影是个大家族,冰莓月影是其中之一。
所以不是冰梅和冰梅月影有什么区别。应该是月影和冰梅月影有什么区别。
月影(Echeveria elegans)系是多肉类植物拟石莲花属一大家族,因其一旦出状态,又紧又包又俏,色彩也很粉嫩动人,因此深受许多多肉爱好者的喜欢。
月影又包括普通月影也就是墨西哥雪球。
月影系冰莓 Echeveria elegans raspberry ice ,最为人熟知也最受争议的月影,有人认为它就是普通月影(墨西哥雪球)养出了状态,也有人认为是花商把单独把长得更红的月影挑出来培育,于是就有了冰莓。
月影系紫月影,冰边非常漂亮。紫月影也有人认为就是普通月影,有种说法是普通月影出状态偏紫的叫紫月影,偏红叫冰莓,偏白叫雪球,不断人工选育后,出状态区别会越来越明显。这几者的差别就在于出状态什么颜色,出状态的颜色是固定的,地域环境能决定它状态能出到什么程度。
月影系红边月影,也是比较不确定的品种,和莎莎女王很像。
月影系阿尔巴 Echeveria elegans alba,也叫白月影,阿尔巴月影是日本培育的某园艺种,据说是厚叶月影 Echeveria elegans 'Albicans'的园艺种,日本进口的话一般都是正版阿尔巴,此外市面上更多的是棒子国的“阿尔巴”,那种一般都是店家看颜色白的SP,就叫它阿尔巴了,所以品种和最原始的阿尔巴有所不同。
月影系阿尔巴美妮 Echeveria elegans albamini,阿尔巴的小型种,同样来自日本,市面上比较少见,价格不菲。
月影系厚叶月影 Echeveria elegans albicans,也叫月影之宵、阿尔卑斯月影。阿尔巴月影是它的园艺种,奸商经常用它来代替阿尔巴月影,两者的区别可以比较下。
月影系伊利亚 Echeveria elegans iria,状态比较果冻,也经常会被当做当做白月影(阿尔巴)卖。
月影系星影 Echeveria elegans potosina
月影系水晶月影,有冰边,叶片更薄,冬天整片叶子都像水晶一样半透明,所以美其名曰水晶月影,是月影系里比较便宜的品种。
月影系海琳娜 Echeveria elegans hyaliana,比较受争议,有挺多不同形态的都被冠以海琳娜之名
月影系昂斯洛 Echeveria cv. Onslow,出状态的色泽很糖果色,状态萌萌哒。
月影系猎户座 Echeveria Orion,据说也有月影系的血统,红边很走心。
月影系月光女神 Echeveria Moon Goddess 据说是花月夜和月影杂交,难怪好一副美人胚子。
月影系玉杯东云 Echeveria agavoides sp Gilva 据说也有月影的血统
月影系紫罗兰女王 Echeveria Violet Queen,芳名远扬的紫罗兰女王,最终也跟月影脱不了关系
月影系火焰杯 Echeveria Bradburyana 也叫蓝安娜、秋宴,状态可以全红,名副其实的火焰杯
被划分出去的的月影系皱叶月影 Echeveria elegans var. simulans 也叫蓝丝绒,有分皱叶和不皱叶两种,原本属于月影系,现在已经单独划分出去了。

Ⅸ 多肉植物墨西哥雪球怎么养 墨西哥雪球介绍

中文名:墨西哥雪球
拉丁名:Echeveria Mexican Snowball
简 介:进入生长期也要适当控制浇水的量,通风不好的环境,浇水不能过勤,加上光照不强,很容易徒长,叶子松散,影响美观,石莲花属上盆时候可以加入适当的底肥,生长期施1-2次薄肥,浇水时一定要注意,尽可能的避免水浇到植株上。
景天科
生长期:进入生长期也要适当控制浇水的量,通风不好的环境,浇水不能过勤,加上光照不强,很容易徒长,叶子松散,影响美观,石莲花属上盆时候可以加入适当的底肥,生长期施1-2次薄肥,浇水时一定要注意,尽可能的避免水浇到植株上,水滴会形成水渍很不美观,保持植株中间不积水,以免腐烂繁殖方法: 叶插插穗 分株 播种

叶插:生长期把生长良好肥厚的叶片掰下,平放在潮湿的沙土上,叶面朝上,叶背朝下,不必覆土,放置阴凉通风处,10天左右从叶片基部可长出小叶及须根,待长出根须后进行浇水,促其快速生长,将根系埋入土中。以后让它多晒太阳,适当浇水、施肥,渐渐地便会长成一棵茁壮的新株。

插穗:可用单叶、蘖枝或顶枝,剪取的插穗长短不限,但剪口要干燥后,去掉下部叶片,再插入沙床。插后一般15天左右生根。插壤不能太湿,否则剪口易发黄腐烂,根长2-3厘米时上盆。也可用叶片扦插。分株:最好在春天进行。常用扦插繁殖。室内扦插,四季均可进行,以8-10月为更好,生根快,成活率高。插穗可用单叶、蘖枝或顶枝,剪取的插穗长短不限,但剪口要干燥后,再插入沙床。插后一般15天左右生根。

Ⅹ 多肉类植物开花的香气是什么样的

冰莓 Echeveria elegans raspberry ice ,最富盛名的香气多肉植物之一,类似香草冰淇淋的甜香气。
同时也是最为人熟知也最受争议的月影,有人认为它就是普通月影(墨西哥雪球)养出了状态,也有人认为是花商把单独把长得更红的月影挑出来培育,于是就有了冰莓。又美又香也罢了,居然还容易群生!简直多肉圈的好事,都让冰莓给占了。
凝脂莲/劳尔 Sem clavatum,最富盛名的香气多肉植物之一,水果香味,香气清新。
拆快递的时候,就很能感受劳尔的香气,因为会散发淡淡的香味,也有人叫它“香石莲”.劳尔叶肥美,披白霜,叶片往往能呈现出一种果冻感,又容易长长老桩,所以一直蛮热门的。
劳尔(凝脂莲)的形态特征
韩国多肉植物老桩—劳尔
劳尔
劳尔,一朵朵小白花簇拥着形成球状
春萌 Sem 'Alice Evans‘继承了凝脂莲的香气。
春萌, 景天科景天属多肉植物,是凝脂莲的杂交后代,继承了其母本凝脂莲的香气。春萌叶片长卵形,绿色至黄绿色,呈莲花状排列,叶片会在光照强度和温差的影响下带点果冻般的透明,非常具有萌意。如光照不足,则叶片颜色会显得只有绿,没有萌而是懵。总的来说,春萌小时候都是萌的,长大了就变蠢了。
黄绿色系多肉植物-春萌
春萌的形态特征
蓝豆 Graptopetalum pachyphyllum,和冰莓类似的香气,甜腻的感觉。
蓝豆,景天科风车草属多肉植物,叶片娇小长圆形,通常为蓝色,着有一层明显的白粉,叶片先端微尖,微红。蓝豆细长的叶片环状排列,紧密的向上向内聚拢,配合微红的叶尖,看上去拳拳可爱,一旦出状态,叶色甚至会微粉微橙
达摩福娘Cotyledon pendens 有点柠檬油的甜香味
达摩福娘 Cotyledon pendens 景天科银波锦属多肉植物,也叫丸叶福娘。叶片小巧椭圆,色泽淡绿或嫩黄,叶尖突出,容易变红。达摩福娘生长较快,容易从叶子的叶腋间长出新的侧芽,由于杆子较细,所以很难支撑一直向上生长,通常一段时间后会匍匐于地面,但也好看。
达摩福娘多肉植物
子持白莲 Echeveria prolifica 甜香味,在光照下比较明显。
子持白莲,景天科拟石莲花属多肉植物,也叫帕米尔玫瑰。子持白莲属于小型多肉植物,单头大概硬币大小,但就跟他的名字一样“子持”,非常容易长出侧枝,形成群生。子持白莲的叶片匙形,轮生,排列成莲座状,叶片表面有淡淡的白粉,叶尖在阳光下会出现漂亮的粉红,冬季温差大叶片也会微微泛红。子持白莲跟子持莲华一样,会从母株下方长出许多侧枝,初期的侧枝,枝条很长,头很小,叶片紧密包裹着,就像白白的小爪子紧握在一起,时间久了,小头慢慢长大,形成群生,像许多的小白莲聚在一起。
子持白莲
群生的子持白莲
子持白莲生出侧芽
白霜、红霜,一股甜香味,白霜香得明显
白霜、红霜都是景天属多肉植物,小型多肉植物,易群生,跟子持莲华一样很容易从底部萌生出许多侧茎,形成群生。白霜还有一个很大的亮点,就是有香气,是比较知名的香气型多肉植物。白霜和红霜的区别,白霜粉厚,红霜基本没粉。白霜叶片通常为白粉色,而红霜叶片基本为红。
春上 Sem hirsutum ssp. baeticum Rouy 类似香草冰淇淋的那种甜香味,但比较淡,多晒太阳,就能闻到。
春上,景天科景天属多肉植物,植株娇小,叶片细长圆润,布有绒毛,莲花状精密排列,株型略包,单头就1-2cm大,但容易长出细长的肉质茎分生出侧芽,假以时日,群生爆盆可期。
姬星美人 Sem dasyphyllum 有股薄荷香~
姬星美人,景天科景天属小型多肉,易群生,易爆盆,是比较常见的护盆草,翡翠般的深绿色细圆叶片很适合用于多肉拼盘的点缀,并且在温差和光照下还能变粉,十分动人。比较尴尬的是夏天环境闷热潮湿容易死一片,注意通风啊!
多肉植物美人之一姬星美人
姬星美人
姬星美人—护盆草
佛珠,情人泪 Senecio rowleyanus 分泌出来的汁液有种木头的香味,开出的花味道更香。
佛珠 菊科千里光属多肉植物,叶片球形直径约0.5cm,豌豆般大小的肉质叶上有一明显纵线呈半透明状,当叶中水分特别充盈时,纵线处更显透明。茎细长匍匐生长,长度可达1m,可种植于吊盆使茎叶悬垂,其如蔓的黄绿色细茎上,均匀地悬挂着十余粒至数百粒色泽苍翠深沉、颗粒圆润饱满的肉质叶,宛如珍贵的碧玉制作的佛家念珠一样,富有节奏而别具韵味。春秋开花,花香。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642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1024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1790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571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689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1334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1287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2674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1303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969